第一篇:由函数图象平移变换思考中学数学教学
由函数图象平移变换思考中学数学教学
中学数学教育中函数平移变换包含初中阶段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图象平移以及高中阶段的三角函数等部分。然而,如何定位函数图象平移,对初高中生而言,平移变换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应该各自定位在哪个层次,是否可以都要要求学生用变换来证明?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变换的过程,变换的运动与操作,实现变换的教育价值?如何通过有效的载体落实学生的变换学习?这些都是我们课程制定者、教材编写者、科任教师所需要思考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指出平移变换的要求: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理解这些变换所对应的一些重要性质” “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图形经过平移的图形”“运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 “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探索基本图形平移的性质及其相关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以下简称《教学大纲》)中指出平移变换的要求:理解并会运用平移公式,能依据三角函数的平移规则准确平移三角函数。具体而言,初中阶段的函数平移变换有:一次函数ykxb,二次函数yax2bxc;高中阶段的函数平移变换有:三角函数yAsin(x)B;
中学阶段函数平移变化,无论是初中数学,还是高中数学,但归纳起来可以用8个字描述“上加下减,左加右减”,具体如下: 初中数学:
一次函数(ykxb)平移规则(h、b为正数): 上下平移:
左右平移:
2ykx 向上平移b个单位长度
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
ykxb
ykxb
ykx 向左平移h个单位长度
向右平移h个单位长度
yk(xh)yk(xh)
二次函数(yaxbxc)平移规则(k、h为正数): 上下平移:
左右平移:
高中数学:
向上平移k个单位长度
向下平移k个单位长度 yax2yax2k yax2k
yax2 向左平移h个单位长度
向右平移h个单位长度
ya(xh)2 ya(xh)2 三角函数yAsin(x)B平移规则(B、为正数): 上下平移:
yAsinx
向上平移B个单位长度
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
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
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
yAsin(x)ByAsin(x)ByAsin(x)yAsin(x)左右平移:
yAsinx
按照这种平移规则——“上加下减,左加右减”,可以兼顾形式和内涵的统一。从形式上帮助学生识记中学阶段的平移规则,易于让学生能从形式、结构中学会和使用平移变换。这正是一部分学生应付每学期各类考试的技巧和方法,也是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实践。但是,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仅从形式上记忆、使用、教授学生,我认为这是不够的。无论如何,对于任何一个教学内容,无论它关注的是知识点,还是方法论,教师都应该具有比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至少应该比绝大多学生理解得深入一点。尤其是从整个中学数学教育总体视角来思考、审视、组织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而至于能否把这种思路、思想、方法论传授给学生,则需根据现实中学生的认知情况作出相应的变化。
“上加下减,左加右减”,这是函数图象平移在函数解析式中的代数体现。这种方法要求把函数解析式化简成yf(x)的形式,自变量x的加减数值对应着函数图象的左右平移变换,f(x)的加减数值对应着函数图象的上下平移变换。或者,“上加下减,左加右减”可以改写成“下加上减,左加右减”,这种上下变化的更改,左右平移规则不变,但上下平移必须在y的基础上加减数值。这个略微的区别,只是数值上加减位置的不同,但可以把沿x轴、y轴正负方向的平移统一起来。从点的平移视角下观察,函数图象的平移实质上可以归结函数图象上点平移的集合。而函数图象平移只是兼顾了点沿坐标轴平移的规则,同时平移后点的坐标必须满足函数解析式所表示的x、y相等关系。这就把初高中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则都统一成“上加下减,左加右减”(或“下加上减,左加右减”)。这样初中阶段的函数图象平移教学一方面在为高中函数图像平移作出知识方法的基础指导,另一方面可帮助学生从基础层面理解函数图像平移的内涵为高中部分的逻辑、抽象思维做准备。同时,高中阶段的函数图像平移教学,可以印证初中阶段平移规则的方法论,更能帮助学生体悟数学知识的连续性与整体性,以助高中学生抽象思维、分析归纳、逻辑思考的培养。
中学函数图象平移的主要内容,如上所述。然而,与此相关的内容却远远比此要多,如初等基本函数、圆、圆锥曲线等图像的平移变换也可以用这样的规则。所以,作为中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时要面向的是总体的中学数学教育体系——既要看“点”,也得见“面”。以下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各学段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不可任意补充、逾越,必须依据《课标》、《教学大纲》、考试说明等进行组织。同时,适时根据学生的学科基本素质尽最大程度进行组织备课、教学。依据国家各学段数学学科教育教学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基本素养等),不可过度拔高或降低学科教育教学的难易程度。这是专业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业务素养和业务要求。
(二)有的“点”的认识,专业数学教师还应努力向“面”的方向发展。各学段数学学科之间,从知识方面的衔接呈现了一部分,同时我们应该从学科阶段特征之间构建纵向的联系,例如数学思想、数学理念、数学文化之间的联系。函数图象平移,初中阶段有一次函数图象平移、二次函数图象平移等,高中阶段有初等基本函数、三角函数yAsin(x)B等,这些知识在方法上都可以使用共同的平移规则——“上加下减,左加右减”,但是对于平移规则的理解和思考,应该贯穿整个初中和高中的函数图象平移或曲线图像平移。这样可以从数学的整体性、结构性上对函数图象平移或曲线图像平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能帮助学生理解系统性、整体性的数学。
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具体性的、创造性的专业技能工作。必须依据具体的学生综合情况呈现给学生完整的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而这一条路,我才坚实地行进了5年,后面的路还有更多更大挑战与机遇,相信我一定能更加坚强的走下去。诚望各位前辈、同仁不吝赐教,共筑教育事业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刘兼,孙晓天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陈荣荣.初中教师关于几何变化的认识[D].首都师范大学:北京,2009.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第二篇:三角函数图象变换教案
一、新课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正弦函数y=sinx的图象和性质,请同学说出它的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周期及单调区间?
生:定义域:R,值域:[-1,1],奇函数,单增区间:[]单减区间:[] 师:回答的很好,那么形如偶性、周期及单调区间又如何呢?
(一片茫然,没有学生回答)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奇师:大家别着急,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它们的图象和性质,并通过它们的图象和性质进一步来探究它们的图象与y=sinx图象会有什么样的关系.
二、动手实验:
下面请大家用图形计算器在同一坐标系分别输入以下几组三角函数的图象,并观察每一组图象的定义域、值域、周期、单调区间及其再观察每一组图象相互之间的关系、特点,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教师巡视,同时指导学生注意输入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窗口调节、弧度与度的单位转换、及其如何利用在同一坐标系同时画图和利用功能键
进行追踪和如何利用其它键进行的放大等等.)
三、师生交流:
师:从下列第一组图1,你有什么体会?
图1 师:的定义域、值域、周期分别是多少?
生:的定义域:x∈R,值域:y[-2,2],周期:应该与y=sinx的一样还是
师:不错,那么呢?
生:的定义域x∈R,值域:y∈[-,],周期:
师:很好,那么它们三者之间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呢? 生:好象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伸缩关系 师:能不能再说得具体一点吗?
生:伸缩倍数是不是与2和有关呢?
师:大家探究和分析的很好,是不是这样呢?不过别着急.下面请大家先看大屏幕几何画板的动画演示
(老师心喜:他们能够说出“伸缩”二字,而且发现与2和利用动画演示有助于验证他们的猜想)
有关,只是猜想不知是否正确,此时,图2 演示1:拖动点C,请大家观察图象上D、E的运动,在横坐标相同的条件下,纵坐标的变化,同时注意比值的变化.(对比y=sinx与y=2sinx)
图3 演示2:拖动点B,观察图象y=sinx与y=Asinx图象,当A发生变化时,点D、E的纵坐标的变化,同时注意比值的变化.(改变A的值,整体对比y=sinx与y=Asinx的关系)
进一步引导,观察,启发:
师:通过上述大家的实验、和我刚才的几何画板演示,你又有什么体会? 生: 函数y=1/2sinx的图象可看作把y=sinx,x∈R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缩短到原来的 倍而得(横坐标不变),函数y=2sinx图象可看作把y=sinx,x∈R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缩短到原来的2倍而得(横坐标不变)师:太好了,回答完全正确.(演示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猜想)教师总结:
一般地,y=Asinx,(x∈RA>0且A1)的图象可以看作把正弦曲线y=sinx上的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A>1)或缩短(0 第二组:
师生交流:
师:和第一组一样,你们有什么体会?
图4 师:与的定义域、值域、周期分别是多少?
生:与的定义域:R,值域:[-1,1],和y=sinx的都一样,周期是多少看不出来,反正它们的周期显然不一样.
(学生从图形计算器屏幕看到的的确如此,它们的周期明显不一样)师:是的,他们的图象差别太大,但是可以看出一个周期较小,一个较大.(教师想通过周期的不一样来突破周期变换)现在我给大家演示两个动画3.
图5 演示1:拖动点A(A、B,它们分别在各自的图象上)在纵坐标相同的条件下,观察A、B的横坐标的变化,以及的比值的变化.(对比y=sinx与y=2sinx的关系)
演示2:拖动点B, 改变W的值,再观察上述的变化.(改变W的值,进一步观察y=sinx与y=sinWx的图象关系)
(该环节的演示要慢,要让学生注意观察比值的不变特点)
图6 进一步引导, 观察启发: 师:通过上述你的实验、和几何画板的动画演示,你又有什么体会?
生:函数y=sin2x,x∈R的图象,可看作把y=sinx,x∈R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而得到的 函数y=sin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而得到,x∈R的图象,可看作把y=sinx,x∈R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的确难得,他们能发现影响周期的量是W了,这样也为下一节课周期的教学作好准备)师:大家已经能通过第一组的变换特点,类比的方式得到它们之间的关系,真的很不错.那么谁能把y=sinωx图象与y=sinx的图象作比较,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生:函数y=sinωx, x∈R(ω>0且ω1)的图象,可看作把y=sinx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ω>1)或伸长(0<ω<1)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总结)师:有进步. 总结:
一般地,函数y=sinωx, x∈R(ω>0且ω1)的图象,可看作把正弦曲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ω>1)或伸长(0<ω<1)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我们把这种变换简称为周期(或者伸缩)变换.
第三组:
图7 师: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周期分别是多少?以及它们的图象关系又有如何关系? 生:定义域:x∈R,值域:y ∈[-1,1],周期:,图象似乎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具有平移关系.
(因为高一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平移,学生对平移的说法可以很快的提出)
师:回答的十分正确.那么大家再用功能键点?
追踪,观察它们的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单位有什么特(由于学生的图形计算器的单位是幅度,追踪的结果是一个数,不会带有行换算,几分钟后)
师:请大家看我用几何画板的动画演示4. 演示1:拖动点C,观察变化.(观察平移的单位)的单位,让学生注意进演示2:拖动点B,改变B的值,观察平移的方向.(让学生去发现:从左边移动(B>0),从右边移动(B<0)
图8 引导,观察,启发:
师:通过上述实验、和几何画板演示的结果你有什么体会?
生:函数y=sin(x+),x∈R的图象可看作把正弦曲线y=sinx上所有的点向左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而得到.函数y=sin(x-单位长度而得到),x∈R的图象可看作把正弦曲线y=sinx上所有点向右平行移动个师:太棒了,回答的十分正确. 教师总结:
一般地,函数y=sin(x+>0时)或向右(当),x∈R(其中≠0)的图象,可以看作把正弦曲线上所有点向左(当<0时=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而得到(用平移法注意讲清方向:“加左”“减右”),我们把这一变换称为平移变换
四、运用反思:
1、下列变换中,正确的是
A 将y=sin2x图象上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即可得到y=sinx的图象
B 将y=sin2x图象上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即可得到y=sinx的图象
C 将y=-sin2x图象上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倍,纵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即得到y=sinx的图象
D 将y=-3sin2x图象上的横坐标缩小一倍,纵坐标扩大到原来的=sinx的图象
答案:A
倍,且变为相反数,即得到y(可以让学生使用机器来验证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尤其是C和D的回答)
2.师:大家可以选择变换路径
(由于前面都是单一的变换,可以提示学生先选择变换路径)
生: 即把y=sinx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再把得到的图象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1/2,然后把图象上的所有点向右移动个单位.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是的,基本就是这样.
师:从一定是向右平移个单位吗?
生:是啊
(全体学生感到纳闷,老师为什么这样问呢.)
师:好吧,请大家用计算器实验,看看他说的是否正确? 生:我输入图象看,平移的数据似乎不对,到底是多少呢?
(由于学生的图形计算器的单位是幅度,追踪的结果是一个数,不会带有 的单位,可以让学生进行换算来回答,但是几何画板可以动态变化和计算)
师:请大家再看我的演示:拖动点A,观察点A、C横坐标的变化.(观察它们距离的单位刻度是多少.)
图9 生:我知道了,应该是向右平移,而不是 师:不错应该是应该是向右平移,这是我们经常会犯的错误,一般地,函数的平移是指变量的变化量,所以要把函数化为从中可以看出,所以应该是向右平移
(这时学生在做次类题目,经常容易犯的错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小结与思考: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种三角函数:形如图象是由y=sinx的图象怎么变换得到,我们分别把三种变换分别称为振幅变换、伸缩变换、平移变换.
思考:
上述三种三角变换适应于三角函数的图象外,是否也适应于一般函数的图象的变换吗?请同学们下去通过今天学习的方法用图形计算器探索、思考下列几组函数图象的关系
1、与2、3、(让学生下去动手实践,、探索和验证,也为后期函数图象变换的学习作准备)
六、作业: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以学生探索为主,教师点拨、启发、引导和利用几何画板的演示为辅.通过TI-92PLS图形计算器进行教学学习和探究活动,获得TI计算器正弦波函数性质等数学问题的体验;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学习数学知识和探究数学问题的价值.借助已知知识提出问题,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整个教学过程为:提出问题
探索
解决问题
运用反思
提高.
2、以前该部分内容的教学通常是通过取值、列表、描点、画图然后静态的让学生观察、总结,最后得出它们之间图象变化的特点,如下图所示.
(振幅变换)
(周期变换)
(平移变换)
不仅教学内容少,而且课时需要多(以前至少需要2课时)、课堂气氛枯燥、学生参与的活动少、学习的积极性较低.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改变常规教学中处理方式,利用图形计算器让学生实验、观察、体会和交流,然后再通过几何画板的辅助教学演示,使得振幅变换、伸缩变换、平移变换变得形象、直观,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不仅一节课完成了三种变换而且学生的兴趣浓厚、参与活动多、课堂气氛活跃,使课堂教学落到了实处,主体作用得到了真正的体现,综合能力和素质也得到了培养,这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具有的优势.
3、但值得商榷的是:原来教学的“五点作图法”绘制函数图象,再讨论参数所起的作用,这里用技术马上就画出函数图象,并观察规律得出结论,所以“五点作图法”在技术面前如何处理会更好.
第三篇:函数图象的教学反思
《函数图象》的教学反思
广厚中心学校 石立军
本节内容的知识目标是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运用函数的图象的知识进行描述和解决;能力目标是能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解决问题;能初步具有数形结合、分段函数的数学思想;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情感目标是乐于接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从交流中获益。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创设探索情境,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函数的角度解决问题。考虑到函数教学较难进行之处在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函数相关内容,其抽象性不易理解与掌握,所以采取的教学策略是从学生感兴趣的欣赏图片引出探讨对象,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从而进入探索过程。课堂组织形式采用引导探究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作出其图像。但是分段函数毕竟对学生提出了较高层次的要求,学生做函数图像比较困难,函数关系式的得出相对来说困难不大,因为在本章的开头已经多次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情景,函数图像可由教师直接给出:作出图象如下: 分析图象:
1、横纵轴分别
代表的含义;
2、起点;
3、交点:;
4、转折点;
5、图象上各点坐标的实际意义。
作为对分段函数的初步认识,对图象中的各个“点”分析透彻有助于对图形的理解。在函数解析式及图像得出的情况下,展开如下讨论:
1、“两车相遇”在图象上如何表示?
2、如何在图象上看出函数值的大小?
通过对问题一较为仔细和深入的探讨,学生对函数的解析式及图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个问题一的设置与教学,基本上适合学生的认知情况,但难度较大,其探讨比较适合层次比较高的学生,或者教学可设置为课前学生预习,尝试作图象,这样在课堂教学时可降低难度几学生思考的时间。
解题点拨:,我们并不知道x 和 y是什么函数关系。将这些数值所对应的点在坐标系中作出,我们发现,这些点大致位于一条直线上,可知 x 和 y近似地符合一次函数关系。我们可以用一条直线去尽可能地与这些点相贴近,求出近似的函数关系式。解答:利用几何画板过其中两点作直线。可以看到,其他点也在这条直线上。求出这条直线所表达的解析式,则我们得到了反映x和y的函数关系式。在解决本题的最后,引导学生做了一个反思:在实践中得到一些变量的对应值,有时很难精确地判断它们是什么函数,需要我们根据经验分析,作图进行观察和计算,从而确定接近的函数关系式来研究这些
实际问题。在解这种与函数有关的题后,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及时进行回顾与反思,这样将有助于学生函数思想的升华。
函数另一重要之处在于对函数图像的理解与应用,所以在问题二之后安排了阅读图像回答问题的问题三。【变式二】阅读函数图象,并根据你获得的信息回答问题:(1)折线OAB表示某个实际问题的函数图象,请你编写一道符合该图象意义的应用题;(2)根据你给出的应用题分别指出x轴、y轴所表示的意义,并写出A、B两点的坐标;
对于函数图像的理解与应用,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从图像获取信息也是学习函数之后学生应该具有的能力与技巧。探究思路:
1、从图象获取直观认识,由折线特征结合生活实际构造应用背景;
2、注意折线特点,OA、OB段“坡度”的差异;
3、起点、终点的含义,在应用背景中的体现;
4、转折点对应用背景的影响;
5、注意所编应用题的合理性。此题为开放题型,引导学生根据以往学习经验进行创造性学习,教会学生如何识图,用图,将图象反应于文字。最后对本堂课内容作一个课堂小结:
1、函数可以用来解决很多生活的实际问题;
2、如何理解分段函数及其图象;
3、观察图象,从图象获取信息;
4、创造性自编题如何体现函数思想。
函数教学历来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本节课作了一个尝试。所选用的三个问题均是精心挑选和设计的学生较易接受的题目背景,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容易产生亲切感,有利于教学
活动的开展。但是对于比较难的题型或知识,应该事先布置给学生作预习,这样将有助于课堂教学和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四篇:函数的图象教学设计
函数的图象--------教学设计
呼兰区第二中学 11继任 王丽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方法,会函数图象的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经过探索函数图象的过程,会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变化与对应的思想方法,体会函数模型的建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画函数图象及解读函数图象信息 2.难点:函数图象的认识.
3.关键:从情境中抽象出函数的概念,认清自变量与函数的关系,通过画函 数图象直观地认识函数的内涵. 教学方法
采用“操作──感悟”的教学法,让学生在画图中认识函数,从而提高识图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情境导入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函数意义,并掌握了函数关系式的确立.但有些函数问题很难用函数关系式表示出来,然而可以通过图来直观反映.例如用心电图表示心脏生物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即使对于能列式表示的函数关系,如果也能画图表示则会使函数关系更清晰. 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如何画函数图象的问题及解读函数图象信息
Ⅱ.导入新课、问题探究 问题1 在前面,我们曾经从如图所示的气温曲线上获得许多信息,回答了一些问题.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
先考虑一个简单的问题:你是如何从图上找到各个时刻的气温的? 上面心电图和气温曲线是用图象表示函数的两个实际例子.
一般来说,函数的图象是由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系列点组成的图形.图象上每一点的坐标(x,y)代表了函数的一对对应值,它的横坐标x表示自变量的某一个值,纵坐标y表示与它对应的函数值.
2、问题探究:如图,正方形边长为x,面积为S,探究下列问题:
(1)写出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x的取值范围.
(2)计算并填写下表:
(3)在直角坐标系中,将上面表格中各对数值所对应的点描出来,然后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这些点.
【形成概念】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二、观察思考,实际应用
情境思索:课本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北京的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你从图象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三、范例点击,提高认识
【例2】下面的图象(课本图)反映的过程是:小明从家去菜地浇水,又去玉米地锄草,然后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小明离他家的距离.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菜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走到菜地用了多少时间?
(2)小明给菜地浇水用了多少时间?
(3)菜地离玉米地多远?小明从菜地到玉米地用了多少时间?
(4)小明给玉米地锄草用了多少时间?
(5)玉米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玉米地走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例3】在下列式子中,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有唯一的对应值,即y是x的函数,画出这些函数的图象:
(1)y=x+0.5;(2)y=6/x(x>0).
【探索方法】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如下:
第一步: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多媒体演示习题
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我们可以由一个函数的表达式,列出这个函数的函数对应值表,并把这些对应值(有序的)看成点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点,进而画出函数的图象.
2.如果已知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根据这两个变量的对应值,可以列表或画图表示这个函数.
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104页 第2题
2、课本P107页
第7题
板书设计
14.1.3 函数的图象
1、函数的图象的定义
3、例题
2、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
第五篇: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象教学设计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与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四第一章第四节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本节课的教学是以之前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相关知识为基础,为之后学习正弦型函数 y=Asin(ωx+φ)的图象及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研究正、余弦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任意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并且刚学习三角函数线,这为用几何法作图提供了基础,但能不能正确应用来画图,这还需要老师做进一步的指导。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弦余弦函数图象的做法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正弦余弦函数图象的做法,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用正弦线画正弦函数的图象,理解用平移法作余弦函数的图象
(2)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及特征
(3)掌握利用图象变换作图的方法,体会图象间的联系(4)掌握“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动手作图,合作探究,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养成寻找、观察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意识(2)激发数学的学习兴趣(3)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实数集与角的集合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而确定的角又有着唯一确定的正弦(或余弦)值。
这样任意给定一个实数x有唯一确定的值sinx(cosx)与之对应,有这个对应法则所确定的函数y=sinx(或y=cosx)叫做正弦函数(或余弦函数),其定义域是R。
遇到一个新的函数,我们很容易想到的就是画函数图象,那怎么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呢?
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弦运动的实验,这就是某个简弦函数的图象,通过实验是不是对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有了直观印象呢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验,体会数学与其他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正弦函数y=sinx的图象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画这个正弦函数的图象
第一步: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任取一点O1,以O1为圆心作单位圆,从这个圆与x轴的交点A起把圆分成n(这里n=12)等份.把x轴上从0到2π这一段分成n(这里n=12)等份.(预备:取自变量x值—弧度制下角与实数的对应).第二步:在单位圆中画出对应于角0,,,„,2π的正弦线正弦线632(等价于“列表”).把角x的正弦线向右平行移动,使得正弦线的起点与x轴上相应的点x重合,则正弦线的终点就是正弦函数图象上的点(等价于“描点”).第三步:连线.用光滑曲线把这些正弦线的终点连结起来,就得到正弦函数y=sinx,x∈[0,2π]的图象.
【设计意图】通过按步骤自己画图,体会如何画正弦函数的图象。根据终边相同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所以函数y=sinx,x∈[2k∏,2(k+1)∏,k∈Z且k≠0的图象,与函数y=sinx,x∈[0,2∏)的图象的形状完全一致。于是我们只要将y=sinx,x∈[0,2∏)的图象沿着x轴向右和向左连续地平行移动,每次移动的距离为2π,就得到y=sinx,x∈R的图象.【设计意图】由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得出正弦函数的整体图象。
把角x(xR)的正弦线平行移动,使得正弦线的起点与x轴上相应的点x重合,则正弦线的终点的轨迹就是正弦函数y=sinx的图象.(2)余弦函数y=cosx的图象
探究1:你能根据诱导公式,以正弦函数图象为基础,通过适当的图形变得到余弦函数的图象?
根据诱导公式cosxsin(x),可以把正弦函数y=sinx的图象向左平移
单位即得余弦函数y=cosx的图象.y1-6-5-4-3-2-o-1y1-6-5-4-3-2--123456xy=sinxy=cosx23456x 正弦函数y=sinx的图象和余弦函数y=cosx的图象分别叫做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
【设计意图】通过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相互关系,在类比的过程中画出余弦函数的图象,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以及类比的数学思想。思考:在作正弦函数的图象时,应抓住哪些关键点?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为下面五点法绘图方法介绍做铺垫 2.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简图(描点法): 正弦函数y=sinx,x∈[0,2π]的图象中,五个关键点是:(0,0)((3,-1)(2,0)2,1)(,0)2余弦函数y=cosx x[0,2]的五个点关键是哪几个?(0,1)((3,0)(2,1)2,0)(,-1)2只要这五个点描出后,图象的形状就基本确定了.因此在精确度不太高时,常采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简图.
3、讲解范例
例1 作下列函数的简图
(1)y=1+sinx,x∈[0,2π],(2)y=-COSx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例题检验学生对五点画图法的掌握情况,巩固画法步骤。
探究1. 如何利用y=sinx,x∈〔0,2π〕的图象,通过图形变换(平移、翻转等)来得到
(1)y=1+sinx ,x∈〔0,2π〕的图象;(2)y=sin(x-π/3)的图象?
小结:函数值加减,图像上下移动;自变量加减,图像左右移动。探究2.
如何利用y=cos x,x∈〔0,2π〕的图象,通过图形变换(平移、翻转等)来得到y=-cosx,x∈〔0,2π〕的图象? 小结:这两个图像关于X轴对称。探究3. 如何利用y=cos x,x∈〔0,2π〕的图象,通过图形变换(平移、翻转等)来得到y=2-cosx,x∈〔0,2π〕的图象?
小结:先作 y=cos x图象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得到 y=-cosx的图象,再将y=-cosx的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 y=2-cosx 的图象。探究4.
不用作图,你能判断函数y=sin(x3π/2)= sin[(x-3π/2)+2 π] =sin(x+π/2)=cosx 这两个函数相等,图象重合。
【设计意图】通过四个探究问题,对画图法以及正弦余弦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4、小结作业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在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归纳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象认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布置分层作业
基础题A题,提高题B题
【设计意图】将课堂延伸,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方法再认识和升华,进一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内化。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是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