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派作文的理论特色(突出人本)
新派作文的理论特色:突出人本
时间:2015年3月26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
主讲人:*** 新派:让作文教学回归人本
从语文新课标修订稿制订以来,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套话、空话。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还要特别强调“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其实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但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教育界乃至整个民族语文素养的明天来说,又是一件天大的幸事!
作文,是学生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之一,也应该是学生抒发个性情感最自由的天地。而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小学作文教育却一直被“意义”灯塔的光辉所笼罩。强大的“传统”惯性,特别是考试指挥棒巨大的魔力,使大多数学生写作文时依然是痛苦地在“挖空心思地硬做”。鉴于此,新派作文认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从作文意义的政治化、理想化、简单化、共性化的倾向中回归到关注情感、承认差异、包容个性的“人本意义”上来。
(一)“人本教育”和“人本主义”
教育人本论的基本思想在于强调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人,其内涵可概括为三点:
1.发现人的价值。每一个人都有价值,人的价值集中体现于改造自然与推进社会发展以及寻求自身发展与解放之中,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引导人们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尽可能把各自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
2.发挥人的潜能。每一个人都具有优秀的潜能,教育必须突出地注重开发人的潜能,使人的具有可能性的潜能实现向现实性的转化。
3.发展人的个性。个性是人们的世界观、现实态度、心理特征、行为方式等的集合体现,它既具有共同性的一面,也具有差别性的一面。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作文教学曾经围绕的是“文”而非“人”,“为作文而作文”,按教育人本论的基本思想来看,这其实是颠倒了本未的事情。这些作文教学必将影响写作者的个性的张扬和灵性的发挥,导致人与文的分离甚至对立,演绎成人格的分裂。进入21世纪,在全球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人本主义的课程理念正显示出强大的感召力;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追求人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广大学校课程改革的远大目标。
在新时期我们确立的作文与做人的新型关系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把如何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何激励学生创造潜能,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人文修养等一系列关于学生的做人与自我发展的策略性问题放在首要位臵,即“以人为本”追求“人文合璧”的新型人文观。
(二)以人为本,张扬个性,敢于质疑
“以人为本,张扬个性”的作文理念,必须扭转作文教学那种“为作文而作文”、只强调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却忽视培养人与发展人的落后作文观。
首要的,就是要释放心灵,张扬个性,指导学生“写真我,做真人”。
其次,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其三,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大力提倡爱护“我”、尊重“我”、张扬“我”,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和写作的自由,让学生冲破思想的牢笼,在忠于生活和自己心灵的基础上敢于突破陈旧的思维模式,敢于“越位”,勇于面对现有的作文规范进行反叛,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思想去体味人生,用自己的抒写去提升人格。
其四,还要注意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和创造性思维。
(三)打破传统,勇于创新,开阔视野
以本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作文教学,必须要克服上述种种弊端,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思维定势,方能使学生写出具有自由思维、灵动表达、真切体验的作文来。
其一,创新命题思路,命出学生有得写的好题——在对作文进行命题时,着力思考一些学生普遍最关心的人、事、物的题目,这类命题可以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周边发生的事情,启发学生对生活、对人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具体命题时要紧扣学生心理需求实际来,别落入俗套。
其二,创新选材策略——当今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接触面是宽广的,学生不缺少生活、不缺少材料,而是缺少对生活的留心观察与思考,更缺少打开“信息宝库大门”的金钥匙。教师要在打开学生思维大门上下功夫,寻找贴近学生的好办法,千方百计打开学生“尘封的记忆”,挖掘“点点滴滴的蛛丝马迹”,从他们的衣、食、住、行着手,从他们的生活阅历入手,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入手,降低他们的选材难度。
其三,创新行文方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表达大胆采用新鲜的表达方式,要在表达上有个性的创新。在指导学生作文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习惯。
其四,与此同时,有益的阅读对开阔作文视野、丰富作文素材和启迪人生智慧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四)让作文变成作文
1.新派作文是真作文——新派人认为,作文应该从写真话开始。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2.新派作文不是完美的作文——作为作文教师,首先要明白,什么样年龄段的学生,大致能写出什么样水平的作文来,只要他(她)达到了这个水平,在评分的时候,就应该给他(她)打满分。而不要总是“六十”“七十”“八十”分这种“不痛不痒”的分数。
新派作文课不提倡那种“表演”课、为比赛而比赛的“赛课”,走形式、走过场的“优质课”。
新派作文是平民的、大众的、所有人的。
其实,新派作文就是想让作文自然回归到原有轨道上来。
第二篇:人本管理理论
人本管理理论
人本原理,是管理学四大原理之一,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原理,是一系列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它要求人们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以人为核心,以人的权利为根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其实质就是充分肯定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人为本”已是现代社会的潮流所向。从人性出发来分析、考察人类社会中任何有组织的活动,就会发现人类社会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进行管理,这就是所谓的“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1.人的管理第一
企业管理,从管理对象上看,分为人、物及信息,于是企业管理就具有了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种特质。企业的赢利性目的是通过对人的管理,进而支配物质资源的配置来达到的。基于这种考虑,企业管理就必然是也应该是人本管理,以及对人本管理的演绎和具体化。
2.以激励为主要方式
激励是指管理者针对下属东需要,采取外部诱因进行刺激,并使之内化为按照管理要求自觉行动的过程。
激励是一个领导行为的过程,它主要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一种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活动过程。未满足的需要,才会引起动机,所以它是激励的起点。激励必须是领导者利用某种外部诱因,刺激人的未满足的需要,诱发人的“潜在的需要”,一旦潜在的需要变成现实的需要,就会引起动机。人的需要,有精神的和物质的,因此外部诱因也应有物质的和精神的,我们应该用不同的诱因刺激人们相应的需要。激励的目的是激发起人们按照管理要求,按目标要求行事。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们在一定的社会中生产、生活,就必然要同其他人结成一定的关系,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
(1)人际关系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人际关系,会影响到组织的凝聚力、工作效率、人的身心健康和个体行为。
(2)企业管理和谐目标的三个层次的涵义。实行人本管理,就是为了建立没有矛盾和冲突的人际和谐,达成企业成员之间的目标一致性,以实现企业成员之间的目标相容性,以形成目标期望的相容从而建立和维持和谐关系。
4.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开发是组织和个人发展的过程,其重点是提高人的能力,核心是开发人的潜能,所以说,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贯穿人力资源发展过程的始终。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占有资金;二是拥有掌握专业技能从事管理和操作的人员。两者之间,人的因素更为重要。人力资源的核心问题,是开发人的智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所以说,制订和实施人才战略,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
5.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
能否培育团队精神,把企业建成一个战斗力很强的集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有系统配套的措施。
(1)明确合理的经营目标。我们要有导向明确、科学合理的目标,把经营目标、战略、经营观念,融入每个员工头脑中,成为员工的共识。为此,我们必须把目标进行分解,使每一部门、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承担的责任和应做出的贡献,把每一部门、每一个人的工作与
企业总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
(2)增强领导者自身的影响力。领导是组织的核心,一个富有魅力和威望的领导者,自然会把全体员工紧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3)建立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以使管理工作和人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生产经营活动协调、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4)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沟通主要是通过信息和思想上的交流达到认识上的一致,协调是取得行动的一致。
(5)强化激励,形成利益共同体,即通过简历有效的物质激励体系,形成一种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企业命运共同体。
(6)引导全体员工参与管理。这样企业能够做到吸引每一个员工都能够直接参与各种管理活动,使全体员工不仅贡献劳动,而且还贡献智慧,直接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企业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要求或原则。
1.人的管理第一
在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中,对人的管理高于对物的管理,居于第一位。首先,人是唯一能动的资源要素,是第一资源。物质资源是被动的客体要素,需要有思想、有意识、有生命的人去支配、去管理、去使用;否则,便为无用之物。先有对人的管理,才可能有对物的管理,只有管理好人,才能管理好物。其次,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不仅能动地支配、运用生产料,生产预期产品,创造价值,而且带来新的价值增值,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要素。就此意义而言,管理人重于管理物。再次,企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细胞,在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必然发生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员工与企业之问的劳动关系,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企业内工作群体之间、工作团队之间的关系,企业内非组织群体之间的关系,企业与企业外的人(如客户、原材料供应商等)的关系等。能否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企业发展和前途命运而言举足轻重。而对人的管理,实际上是对人与事、人与人关系的管理,故对人的管理事关重大。最后,提高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对人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现代企业的目标之一,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创新。因此,把对人的管理列为人本管理的第一位,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必然要求和必要保证。
2.满足人的需要,实施激励
这一原则反映了对人的重视、了解与把握,体现了人本管理的实质内涵。这也是人本管理与其他“见物不见人”的管理哲学的根本区别。
这里所言人的需要,主要是指企业成员的个性需要和个人期望,人本管理对此必须重视和研究。个性需要,即马斯洛所提出的个人生理、安全、社交、受尊敬和自我实现的五层次需要;还有麦克利兰所述个人有按高标准行事的愿望,或在竞争中取胜的成就感;按弗隆的观点,个人期望表示为个人对行为的期望、对行为结果所导致的满足感的期望。为了自己需要和期望的实现,个人会做出努力,从而成为个人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但是,如果不与组织的需求和企业目标相结合,个人行为则是盲目的,个人需要断然不能实现。因此,组织方面的因素必不可少。通过组织引导、激励,实现个人需要,是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本应担当的责任,是人本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激励是指管理者对其下属的需要,采取外部诱因进行刺激,并使之内化为按照管理要求自觉行动的过程。激励与个人需要密不可分,个人需要是激励的基础,需要引发动机,进而产生行为;这一激励过程又保证了个人需要的满足,以及随之而来的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与发挥。可见,激励过程亦即个人需要实现的过程,是个人积极性被调动的过程,真切地表现了人本管理的实质内涵。满足个人需要,实施激励,必须成为人本管理的要求和准则。
3.优化教育培训,完善人、开发人、发展人
在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中,企业目标已不再困于追逐利润最大化,而是拓展出新的目标
容,即必须同时为企业的劳动者及其他有关方面的人的利益服务。
企业人自身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始终是人本管理坚持的最高目标,也是人本管理最本质的核心含义。因此,完善人、开发人、发展人,必然成为人本管理一项甚为重要的核心要求、原则及衡量标准。
企业人的不断开发、完善与发展,根本途径在于企业教育培训。优化企业教育培iJIl,意味着企业要以更高的资本投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对员工进行全面开发,它与完善人、开发人、发展人互为一体,成为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4.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构建企业的组织形态和机构
人本管理通过组织进行,这就要求组织形态和结构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必须保证人本管理有效地实施。为此,应当构建有如下特征的企业组织形态或结构:
(1)组织必须为其成员创造利益,并明确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2)在组织能为自己创造利益的前提下,员工自愿进入组织,接受组织的职权和权威,称为“职权接受”。
(3)组织及其成员在共同利益、共同目标的基础上相互接纳,协同合作。
(4)组织集权和分权的平衡与适宜。
(5)组织和地位弹性。
(6)管理幅度合理。
(7)确立企业员工参与管理的制度与渠道等。
当前,西方企业界盛行的组织扁平化和工作团队,多具如上特征,这是在人本管理理念之下所发生的组织结构创新。
5.和谐的人际关系
企业人际关系是人本管理的环境,又是人本管理的内容及衡量标准。人际关系好坏、和谐与否,对企业人本管理顺利运行,对企业及其员工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
(1)人际关系影响企业的凝聚力。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如果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人们会由衷地热爱这一工作集体,于是,企业的凝聚力因为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增强;反之,倘若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紧张,则有着很强的离散力。
(2)人际关系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心情舒畅,工作生活欢愉。如果人际关系紧张,必定使人心情苦闷、烦恼、情绪低沉,特别是受到他人无端诽谤、打击、陷害,或者遭遇到不公平对待时,会发生严重的心理失衡,有可能导致疾病发生。
(3)人际关系影响个体行为。人的行为,无论是好的行为,还是不良行为,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周围人及其人际关系的影响。若企业内人与人之间诚恳相待、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必催人奋进;反之,则相反。
(4)人际关系影响企业工作效率和企业发展。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影响员工的士气和干劲,而这正是企业存在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所在。此外,现代企业发展都有企业文化作支撑,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人际关系作为企业文化的构成部分,对企业产生决定员工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其自我完善与提高,由此也保证了组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人本管理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同时实现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
第三篇: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应用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
1、重视学习者的内心世界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反对把人降低到“一只较大的白鼠或一架较慢的计算机水平”,重视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潜在智能等内部心理世界的研究,主张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动,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人本主义不主张学生的行为依赖于现在或过去的环境而刺激,而认为学生的自我实现和为达到目的而进行创造的能力才是他们行为的决定因素,个人所处的物质、社会和文化环境只能促进或阻碍学生的潜能的实现。总之,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教育者对学生内在的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别差异等,达到开发学生的为的制约作用,这对于教育事业的革新与进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2.、对学生的本质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人类能否适应当代世界的加速变化,解决种种社会矛盾的一个决定因素归之于能否教育好一代新人。他们反对那种强制学生适应学校,重视智育,不重视整个人全面发展的传统教育目标;提倡教育目标应该是指向学生个人的创造性、教师应当充分地尊重、了解与理解学生,创设自由的、宽松的、快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这种观点对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目标的制定,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3、对教师的态度定势与教学风格的重视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在是促使教师更加重视与研究那些涉及人际关系与人际感情,诸如自我概念与自我尊重、气氛因素及学生对新的学习的知觉方式的调节、学习能力的获得、持续学习等问题;促使教师从学生的外部行为理解其内在的动因;促使教师在讲授知识中深入理解讲课内容的同时,正确地理解自己。这无疑促进了教师心理的理论研究,对完善教师的态度定势与教学风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重视意义学习与过程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的“做”中学和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如何学习的观点是十分可取的,它有利于在教育中消除老师与学生、学和做、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距离和对立,使学习成为乐趣。对于克服我国教育中仍然存在的过分重视书本知识的作用和价值,忽视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的偏向不无启示。
5丰富了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与理论,有力冲击了行为主义的机械学习论与精神分析的悲观发展论对学习心理与教育实践的消极影响,促进了美国当时的教育革新。人本主义大量的教育试验和研究工作所积累的经验与成果也是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缺陷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教育、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选择性、创造性是正确的,但认为这些心理特点都是先天的潜能,忽视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决定作用,是一种片面强调遗传决定发展的观点,是违背人的发展的客观现实的。现实中的学校总是在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中,改变着自己的教育目标、方针与办学模式,对学生施加种种影响的,而学生又在家庭与社会团体中接受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成为一个既具有学校社会组织特性又具有独特个性的人。过分强调学生天生的潜能,只会导致放任自流式的“自由学习”。
2、过分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影响了教育与教学效能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这对教师以权威身份向学生灌输知识,强迫学生学习的美国传统教育的冲击是有积极意义。然而,强调学习要以学习者的自由活动为中心,这样必然会忽视教学内容的系统逻辑性和教师在学科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影响教育与教学质量。我们提倡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气氛中去学习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内容。而且要求学生在不影响自己与别人学习的的前提下,在选修课与课外兴趣小组中,体现学生的自由、学习的精神,但必须遵循学生的角色规范,遵守必要的规章制度,真正做到既乐于学习又会学习,既自由又受纪律制约,以适应当前的学习与未来的生活。3、过于突出学生个人的兴趣与爱好,低估社会与教育的力量 人本主义学习论对满足学生个人自发的兴趣和爱好上过于重视,良好的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条件下,提高原有的智能水平,完善其独特性,促使其社会化,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4、低估了教师的作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了情感型的新型师生关系,提倡师生之间真诚的情感交流,这为师生交往提供了一个新模式。但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教师看作尽职于学生的“侍人”、“非指导者”、“促进者”等,教师的作用只是“音叉”,应学生之声而“共鸣”,这实际上贬低了教师作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合理的,但由此而让教师迁就于学生的想法,则是不可取的。
5、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猛烈地冲击当时及当代西方心理学的教育观念,成为心理学发展中的一个新动向,值得深入研究。但是,定程度上人本主义学习论还只是一种推理和猜想,缺乏实验和实践的验证[1]。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发起者是马斯洛(A.H.Maslow),近年来影响较大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C.R.Rogers)。此外,弗罗姆(E.Fromm)、库姆斯(A.Cobs)和奥尔波特(G.W.Allport)等人对人本主义心理学也有显著的贡献。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他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既反对精神分析学派的性本能倾向,又反对行为主义的机械化倾向,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看来,要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理解行为者所知觉的世界,即要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在了解人的行为时,重要的不是外部事实,而是事实对行为者的意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试图从行为者,而不是从观察者的角度来解释和理解行为。对于学习问题的看法,也是如此。在他们看来,如果学习内容对学生没有什么个人意义的话,学习就不大可能发生。因此,他们感兴趣的是学习的潜能、学习动机、自我概念,人际关系,以及学习情感方面的内容
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可以说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核心教育原则,1953年由罗杰斯提出。罗杰斯还把自己的心理治疗方法迁移到教育之中,依此推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方法。
罗杰斯认为,由于学生具有学习潜能并具备“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提供学习手段,由学生自己怎样学。教师不应以“指导者”而应以“方便者”自居。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消除师生间的心理紧张气氛,有利于学生的潜能的发挥。在教学中,教师只是顾问,而非指导者,更非操纵者。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在罗杰斯看来,“以学生为中心”如同行医中的“以顾客为中心”,学生就是顾客,教师为他服务。教师要象医生取得病人信任一样,主动取得学生的信任。不管学生怎样想,教师对于学生的想法要设身处地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之,与学生建立感情交流。为了确立“以学生为
中心”的教育原则,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了三点意见。
(一)学生自己决定学习内容和发动学习动机
自发的学习是最持久的,也是最深入的。如果学生不能自己发动学习其事物的动机,就不会真正学到什么东西。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十分重视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安排,教师提供有用的知识和必要的条件。马斯洛提出的“自我满足”的概念,指的是“自动,独立,随遇而安,自己决定,超越环境,分离,按自身规律生活。”所以,恰当的教育过程,应该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而不只是为了大人的方便来管束他、压制他。
(二)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方法
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获得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不要把学生的头脑当作储藏室,把很多知识塞进去,而要把它看作是一个加工厂,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学校里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教材内容也不同,学习方法有共同之处也有其特点。因此,学生既要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又要掌握适合于某一门学科的特殊的学习方法。罗杰斯曾明确提出:一门课程的结束,其标志与其说是学生已“学到了所有他们需要知道的东西”,不如说是“学会了他们怎样才能学到想要知道的东西”即学习方法。
(三)学生自己评价
学生自己评价是发展学习独立性的先决条件。教师用分数或奖励等手段评价学生的学习,是对学生的干预,用“标准化测验”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不妥的,因为这些测验只是要求学生做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只是要求学生记住学到的东西。常用的闭卷测验不过是鼓励学生死记硬背知识。
学生自己评价不是和别人比较,而是对照自己,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而用同他人比较的方法和打分数的方法进行评价,往往使成绩好的学生骄傲自满,成绩差的学生又感到羞耻。常常用评分的方法来衡量学生的成绩,会使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分数,而不是满足自己的需要。要使学生真正明白自己的学习怎样,有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应该怎样努力以求上进,就要采用自我评价的方法。因此,教师不仅要经常和学生在一起制定学习计划,还要经常与学生讨论和决定评价学习的标准,使学生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使人们对教育的看法和审视教育的角度有了全新的改变;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深刻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对我国的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也具有很深的启迪作用。
第四篇:校友突出特色
突出特色,彰显校友工作新风采
——校友工作名片工程建设
校友联络办公室成立于1999年,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支持下,在学校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校友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召开专业论坛,构建专业平台。
以专业为纽带,加强相同行业的校友交流与合作,是今年校友工作的一个特色。今年共举行了以下3个论坛:5月16日,我校首届校友管理创新论坛在我校蛟桥园举行;8月22日,首届校友创业论坛在上海举行;10月6日,我校首届会计论坛在厦门举行。
这些论坛的召开得到校友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多位知名校友担任主讲嘉宾,有学界翘楚,有企业界精英,他们从理论高度、从自身创业经历为校友们呈现了一场场校友文化盛宴。这些论坛得到了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对提升学校声誉,促进校友自身事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校友参与广泛,各地校友活动频繁、形式丰富多彩
今年校友工作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校友广泛参加各种活动,而且活动规模很大、形式多样,最大的一次聚会有2000多名校友参与,在校友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1、深圳、福建、扬州、海南、安徽举行换届或成立大会。3月21日,深圳校友会举行换届大会;5月8日,福建校友联谊会在福州举行;6月5日,扬州校友会换届成立大会;6月14日,海南校友会正式注册成立;7月31日,安徽校友会成立大会在合肥举行,这些活动得到当地校友的广泛参与,对校友间的情感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各地文娱活动、联谊活动丰富多彩
3月19日,深圳校友会参加2010“深港怀”中国高校校友高尔夫邀请赛,并获团体冠军;深圳校友会组队参加第三届深圳高校校友会足球比赛;3月27日,四川校友会组织校友乐山游;5月8日,川渝校友谊会在重庆举行;10月2日,在我校举行86级校友毕业20周年联谊会(近500名校友参加);10月23日,北京校友会在用友软件园举行“相聚金秋”大型户外联谊会(有近千名校友参加);11月27日,深圳校友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深港澳校友联谊会在深圳举行(本次活动有2000多名校友参加)。
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友的业余生活和情感交流,三、校友会成立,标志着校友工作迈上新台阶
2010年5月16日,江西财经大学校友会揭牌仪式在我校召开,我校校友会是目前在江西省民政厅正式注册较早的校友会。学校成立校友会,就是要为校友搭建一个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努力为校友提供终身增值服务。
四、试办校友会会刊《江财人》并成功首发,完成校友官方网站《校友天地》的改版工作
10月2日,校友会会刊《江财人》成功首发,该刊物在江西省新闻出版局正式备案,并获准内部发行,据悉,这将是我省首家获准发行的校友刊物,它将成为母校与校友之间合作交流的桥梁。
历时一年,完成了《校友天地》网站的改版工作,该网站将成为校友与母校之间沟通的重要媒介,通过报道母校新闻,介绍各地校友会与校友动态,开辟校友论坛等栏目,力图构建一个校友与母校间的联络平台。
五、充分利用、挖掘校友资源,促进就业
充分利用、挖掘校友资源,为学校就业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与多家校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为学校就业工作做贡献。
六、领导高度重视,校友活动经费充足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友工作。廖进球书记、王乔校长每逢各地校友会开展换届成立等重大活动必亲自参加,积极支持各地校友会工作;王小平校长助理对校友工作事必躬亲,极大地推动我校校友工作的进步发展。
2、学校在资金方面全力支持校友工作。本学校在校友工作方面共投入10万余元,这是前所未有的,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可喜成绩。
第五篇:新派作文学习心得
2014年12月1日至2日,我有幸和本校其他两名语文教师,到钦州市参加了 “2014年作文教学流派展示会”活动。
本次现场会为期两天,内容丰富多彩。有专家的专题报告、新派作文现场课展示、名师点评、交流、研讨等。让我印象较深和收获较大的是新派作文现场课展示和袁刚老师《怎样做一个成功的作文老师》的讲座。“新派作文”是通过将“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紧密联系,教授孩子们用情感去发现、体味、运用语言,使学生愿写、会写、有东西可写、写得好,从而在实现快速作文的同时也能快乐作文。这一次新派作文课堂主要围绕热、冷、味、神四个方面来组织,强调思维的拓展。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来切入,新派作文展示课,授课分小学、初中两个学段,其中包含2节“1+1”课堂。授课老师个个独具特色,魅力十足,他们以扎实的文学功底,高超的教学技能,通过新派作文的教学模式,利用画爆破图的形式,借助易记有趣的符号,很好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对作文兴趣盎然,畅所欲言,笔如泉涌。课堂展示过程活泼高效,比如童真自然的《我憋不住了》,想象丰富的《童话创作》,欢乐有趣的《一个 的人》等,都积极的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建立思维发散图的方式,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学会去表达,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去充实作文的内容。每一节课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学生乐在其中,醉于其情,言表其兴,不时赢得听课老师的阵阵笑声和掌声。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男老师的一个怎么样的人。教师以反串人物的形象走进课堂,瞬间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老师以“你们为什么会笑,老师怎么了?”这样的疑惑引导学生发现老师的特点,自由发言。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再加上老师的配合表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说出教师的特点,接着教师加以点拨,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精彩的发言此起彼伏,比如说一些闭月羞花,花容月貌,倾国倾城等好词好句不断出现,甚至古代的头牌花魁都出现了,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学生不断拓展思维,大胆想象。最后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画思维发散图,梳理学生在发言时展示的表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指导现场作文。最后现场点评。整堂课衔接自然,风趣幽默,学生参与度极高。
刚老师的讲座,他讲到作为一名成功的作文教师要具备四点,一是具备“四种心理”,二是具备“四种素养”,三是教师要具备“四情”,四是教师应具备四种能耐。其中让我觉得最生动的是第一点作为一名成功的作文教师要拥有“四种心理”。
第一教师要有明星心理。要具备“焦点意识”,努力成为学生注目的焦点,心中的偶像和榜样。鼓励学生追名师,少追明星。德高为师,行为示范。必须让学生眼中有人,心中有你。凭什么孩子从来没有见过周杰伦、蔡依林,却如此痴迷他们?为什么我们天天在学生眼前,他们却对你视而不见?!他们认为你不值得他们尊敬与爱戴。所以在学生面前一定要有一技之长,让学生对你感兴趣,同时还有树立威信。一个有魅力的语文老师,就算你虐他千百遍,他们也待你如初恋的。
第二教师要有“老板”心理。要剔除“你为别人打工的错误思想。要明白“人人都在为你打工”的道理。要敢于放手“让学生为你打工”!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教师要有恋人心理,善于走心。笨学生也认识1000个汉字。就算不识,不会写,说也是可以的。他把习作归纳为情—发散—发现—发挥的过程。上课过程中要注意四点,一要隐藏好教学目标,不要让他们有完成任务的意识去学习写作。二要投其所好。他们最爱什么、最感兴趣什么、至少最不反感什么,从这些方面入手。三要挑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争强好胜心理。四要舍得表扬,夸张地表扬,独特地表扬,甚至无中生有。字、词、句,抄袭的也可以表扬,说不定他们会从你的表扬话语里寻找素材。
第四教师要有“点子大王”的心理。凡事要多想“点子”。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思维不滑坡。尤其他提到有三点:课前想点子,课上会点拨、课后会点评。以上就是我外出学习的一些收获,对我启发很大。两天的学习,让我沐春风,似饮琼浆,不仅感受到了新派作文教学的独特魅力,而且解开了作文教学中的一个个症结,对作文教学有了更深的感悟与认识。我说的都是一些理论上的东西,一些比较实用的,比较接地气的让张老师和唐老师与大家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