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崇尚人本理念 锤炼德育特色
渗透人本德育理念
促学生可持续发展
当今社会的多元化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要使德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使其终身受益,必须立足于德育的长远效应,让德育成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支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教育要“人本管理,德育为先”。纲要鼓励学校大胆探索和实践,创新体制。结合我校学生现状,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确立了“抓主题、突特色”的人本德育管理体系,实现德育活动主题化、特色教育课程化。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在主题活动、班会课程和特色教育中渗透人本德育理念,建立开发潜能、发展个性、塑造人格的人本德育体系,确保学生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以主题教育为引领
构建德育系列化活动
每一个学生个体都有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命价值生长点,关注和呵护这些生长点、加快其生长速度正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关注学生的生命生长点意义尤为重要。所以,如何对学校教育做进一步的拓展,在开放式、多样性的教育活动中,通过创造发展途径、提供成功体验,帮助每个学生个体分析自身的发展优势,确立成长方向。于是,近年来,我校德育处根据各年级同学的心理特点和思想特点,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学会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经过制定计划-实践探索-总结调整,以月为单位,以节日、纪念日为契机,以品质教育和养成教育为内容,已形成了完善的德育主题教育体系。例如,学雷锋活动、感恩教育月、微笑行动月、弘扬民族精神月、“青春未来”合唱比赛、体育节、艺术节等活动。
例如,09年“三八”妇女节即将来临之际,学校以节日为契机,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常怀感恩之心,说出内心深爱”,要求每名同学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最真诚的情感,给母亲写一封“感恩信”,把这封信作为三八节的礼物送给母亲。在集体共情氛围的带动下,很多同学都写出了深发肺腑的感恩之言,在活动现场宣读时,学生和家长的眼中都满含泪水。在11月的艺术节活动中,德育处在不同的年级安排了书法、绘画、摄影等展览的主题活动,令人惊喜的是,每个年级都有上百份作品展出,很多平时默默无闻的同学都拿出了让人惊喜的作品,学校于是积极组织这些有才华同学参加区、市的比赛,很多同学都拿到了非常出色的成绩,这或许会是开辟他们人生方向的起始。在今年开学初,全校再一次掀起了感恩孝亲活动的高潮,其中,初一年级以此为题开展了配乐诗朗诵活动,古典诗词的悠远意境、朗朗深情的吟唱诵读,已使得这个节目成为学校的品牌节目,同学一次次走到台前引领自己和观众感悟传统文化,也激发着学校进一步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堂的特色办学思路。
二、以主题班会为载体
推动德育课程化建设
在实现人本德育的过程中,需要将人本理念转变成具体的措施,针对于学生成长的需要,将传统的注重灌输的德育方式转变为注重内化,体现科学性。因此,主题班会成为我校积极推进人本德育理念的重要领域,以主题班会作为系列化主题活动的载体,将系列化主题活动的德育目在主题班会中实现。由德育处统领、班主任主持,将主题班会开发为校本课程或班级特色教育课程。一方面细化班会组织工作流程,严格落实筹备和计划→组织和实施→检查和反馈→评价和改进→学生成果这五个环节,提高主题班会的实效;另一方面,以学习、生活、生涯中的实际问题为主题,开展感恩、合作、自律、礼仪、交往、尊重、生涯规划、规则意识等系列的主题班会,在生动而具体的班会活动中,引导每一位同学探索自己的价值和成长需遵循的规范。在我们的主题班会中,特别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策划、各个展示、小组探讨,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外在的道德、规范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成长需要,使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自主发展。
为了提高主题班会的质量,抓好主题班会任务下班主任队伍的智慧化建设首当其冲。于是,德育处首先对我校召开主题班会的现状进行了调研,针对主题班会调研结果,首先进行制度建设,把主题班会召开的级别和效果作为班主任工作考核的一项内容,级别分为年级观摩主题班会和校级观摩主题班会,效果由德育处与班会评审小组共同评定,要求每位班主任每学期必须听三节以上校级观摩主题班会,并参加评课。该制度实行后,班主任从思想上提高了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因为与工作业绩挂钩,许多班主任争取召开校级主题班会,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主题班会的质量。同时,为尽快提高我校班主任队伍的素质,使主题班会的召开更加的规范,我校开展了“如何上好一节主题班会”的校本培训工作。培训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面向全体班主任,由德育处牵头,由我校荣获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的老师和海淀区班主任学科带头人主讲,对主题班会的作用、主题班会的主题确定方法、设计和准备步骤、班会教案、召开班会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在班会结束后持续发挥它的作用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以上内容经整理,现已成为我校班主任培训的校本内容。培训的第二部分是师徒结对,通过为班主任龄两年以下的青年班主任,配备有经验、能力强的骨干班主任做师傅,指导青年班主任工作,培养他们快速成长。青年班主任通过参加师傅所在班级召开主题班会的全过程,进一步了学习如何开好主题班会,加深对主题班会的认识。在完善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的同时,德育处也在逐步实施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结合上级下发有关召开班会的要求,组织班主任编写了《阳光成长——班会课程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校本教材,共两章66页,将作为今后德育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通过观摩和评课,通过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班主任们的思路越来越广,设计更加缜密,主题更加鲜明,形式更加多样,我校主题班会的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如樊萍老师结合班里学生不讲文明的现象,确定了以《文明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班会,并设计了以《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过火焰山为原型,自编自导小品《礼仪山》,教育学生只要讲文明,一定会翻过那座礼仪山,走向成功。由于立意新颖,人物形象可爱,语言诙谐,深受学生喜爱,收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该小品还还在学校艺术节文艺汇演中获奖。在观摩了樊老师的班会后,曾博老师受到启发,发挥作为语文老师的优势,在自己班级召开的《做一名文明的中学生》班会中,选择了许多美文、诗词,并配上音乐,由学生来朗诵,使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感知美,体验美,告别不文明行为。
三、特色教育课题化 实现学生多元化发展
根据纲要精神,纲要鼓励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创新体制,鼓励中学在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环节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去因材施教,让学生获得多元化的发展。我校在积极领会纲要精神,探索符合本校发展的德育体系,大力开发适合我校的特色教育课程。
我校以教育部2010年“专家型教师培养及教育影响力研究”国家级课题为引领,在全面规划部署下,建立“特色办学”机制,自2010年1月开始,论证、策划、制定了“琴棋书画”特色工程的方案。学校专门设立以“琴棋书画”为核心的艺术、传统文化教育特色课程,并将其融入课程总体改革过程,促成艺术、传统文化教育的面上普及,打造品位高尚、格调健康、情趣高雅、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课程:一方面依托美术、音乐、语文、舞蹈等显性课程进行艺术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加强了隐性课程的建设,譬如“名曲铃声”项目,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在“琴棋书画”特色工程中,我们追求优质与均衡兼得、惠及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落实教育对象普及化、教育方法多样化、教育目标去功利化的理念。在“琴棋书画”特色工程的带动下,全校学生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的风潮。在全校“特色班牌”设计大赛中,高二(9)班的班牌体现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他们以篆书字体的《论语》为水印背景,用篆书注明“高二九班”四个大字,两旁印有篆书印章,整幅设计体现出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热爱。在高三年级的毕业典礼上,毕业年级的XX同学一针一线绣出一幅两米长,半米宽写着“锦绣前程”四个大字的字幅送给母校,高二年级的黄山石和张彤彤同学则分别为学长送上了自己创作的表达祝福和送别之意的国画《菊花图》和“一帆风顺”四个行书字幅。传统文化的氛围已浸染了整个校园。在即将到来的我校五十周年校庆活动中,“琴棋书画”特色工程引领下的古筝社、合唱团、舞蹈团将带着他们精彩的节目走上舞台,这既是对特色工程的阶段总结,也是从学校对特色教育办学理念的倡导和特色教育办学思想的体现。
在“琴棋书画”特色工程的统领下,一系列学生社团和专业兴趣小组蓬勃地发展起来。棋社、服装社、古筝社、国画社、动漫社、心理社、合唱团、生物兴趣小组、无线电侧向小组、单片机小组、气象兴趣小组、ESD可持续发展兴趣小组等。学校创造各方面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分发展自身的艺术和学科特长。
另外,我校以无线电测向军班为传统特色教育,在初中各年级设置军班,进行军制式的学习与训练——每周一至周五进行文化课学习,周六上专业课,开设无线电工程、识图越野、测向野外训练,电台训练,通讯工程规则、莫尔斯电码报务训练等课程。每学期至少还组织一次20公里的拉练,到部队院校去组织一次10天的封闭式军事训练的体验,选择最冷的三九天、最热的三伏天,学员赤脚徒步行军„„军班学生在全国、市、区举办的各种科技竞赛中,先后有几十人次获奖,其中3人获北京市科技类银帆奖,2人获“国家健将”称号,44人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3人代表国家在国际比赛中获奖,21人次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得一等奖,56人次在市区比赛中获一等奖。
学校对特色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已形成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特色教育工程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以学生的特色发展促一般发展,学生依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都能在适合的领域得到关注和发展。
四、德育管理综合化 促学生可持续发展
我校德育管理注重将德育目标与常规管理相结合;德育过程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在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在主题活动和特色教育的统领下,完善常态教育,在形式各异的活动中渗透“文明礼仪”、“尊师重教”、“爱国爱校爱班”、“遵规守纪”等德育目标,细处着眼,严字当头,将主题活动、特色教育与常规管理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德育实效的良性发展之路。抓住三条主线:一是倡导自我管理、二是关注心理健康、三是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在实施德育管理时,我们在尽量避免道德规则的灌输模式,把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成长需要,在学生的个体需要中要尽可能的挖掘社会规范的因素,在因人而异地满足学生个体需要的同时,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走进社会规范,实现自我管理。在主题教育和特色教育的统领下,我们非常重视建立和完善着学生的自我管理制度:一方面,德育处建立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成立年级学生分会,加强学生会各部的职能,做到了各个部门和每一个学生会干事都有具体的职能,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每学期召开各类学生干部培训都在二十次以上,学生会成员与学校共同确定德育量化考核的项目:仪容言行、考勤、课堂纪律、课间操、午休、自习课、劳动卫 生、学习表现、参加各项活动表现等;同时,我们建立值周班制度,每周安排值周班负责升旗仪式和值周,与学生会协作检查清晨到校学生的仪容仪表和出勤、课间操评比、就餐的秩序和班级卫生,以及大型活动的组织和精神文明评比;另外,德育处倡导班级中的小组管理制度,在班级中,同学根据自己的意愿报名承担某项管理工作,然后由班主任统一协调,成立各管理小组,各小组安排班干担任组长,班主任指导学生开展监督检查、总结评比工作,引入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对各管理小组的工作表现,采用自评、互评和班主任总评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管理、完善管理的积极性。
学生参与管理,既不断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而且在学生中起到了示范作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这些管理活动让同学们参与进来,在管理他人的时候,换了一个角度,同学们就会观察到平时的自己,受到触动就会自觉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这些常规管理的参与对同学们来说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语言,是自我要求的重新认识和约束,这种自律精神在同学们自我管理的开展中已逐渐成为校园风气的灵魂。
(二)关注心灵
完善自我
在德育工作人本理念的统领下,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我校建立了功能全面、富有特色的“阳光小屋”心理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开设午间心理趣味课程,引导同学们看心理书籍、欣赏心理电影、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举办“吾爱吾心”心理健康文化周活动,出版心理校刊,播放心理广播。同时,向全校招募成员,成立沙盘治疗和心理剧的成长小组课程,不断探索针对不同层面学生的成长活动方案。心理老师协助各项主题活动和特色教育,探讨建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活动模式和德育机制。及时为各种突发事件进行心理疏导课,将健康心理的理念渗透入各项德育课程化建设中,从各个角度保障了学生的积极、阳光、完善发展,促进了人本德育理念的最大化落实。
(三)指导学生规划人生
我校承接了海淀区教科所的“高中人生规划”国家课题,这对我校以人为本的德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这就要求我校的德育水平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以,我校以主题活动和特色教育为依托,为学生规划自我人生提供实践机会和探索平台。
在教科所的指导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自主制订了本校的生涯辅导计划。我们引导学生通过职业倾向测评,明确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应干什么”,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的兴趣、性格与能力,利用特色教育资源,着重发展自身专长。同时,大力倡导人生规划主题活动,一方面,开展社会调查活动,鼓励同学们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在假期组织进行大中专学生的职业理想和就职情况调查,例如,“父母个人兴趣与职业兴趣调查”、“学生职业理想情况调查”、“社会岗位知多少调查”、“我国现行教育及专业设置情况调查”等,利用周围的社会关系进行一次成功人士的走访调查,开展一次当地高中学习环境和升学情况调查等;另外,通过组织实施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同学们积累社会生存的感性认识。学生在各年级组的具体领导下,在班主任、科任老师、研究科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例如,五一前,各年级都会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去拓展基地进行拓展训练,去鹫峰进行露营和野炊,去生存岛训练生存能力,去敬老院和打工子弟小学进行慰问活动和艺术表演等等。
我校“人生规划”教育活动开展的热点之一,还包括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通过活泼多样的形式自发去探索人生规划的意义。在班会上,同学们深刻反思每次考试的成绩和自己的所得所失;探讨人生、理想与职业的关系;分析升学对个人未来职业和家庭的影响;认识人生发展过程,走好人生每一步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喜闻乐见的案例分析、活泼有趣的演示和生动的角色扮演等,搭建起个性发展的平台;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生活经验,激发学习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自觉性。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校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校德育到底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当我们领略到一些兄弟学校德育管理的成功经验后,我们深深地知道:抓特色项目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而创建为学生所喜爱与接受,使每一位学生及每一个家庭受益,才能使我校德育走上一条个性化、特色化的道路,才是满足学生的平等、自由、幸福、全面发展的德育。实施人本德育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的课题,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能以不断提高认识水准为基础,不断渗透人本德育理念为途径,不断优化德育体系为根本,我们定会构建起更加完善合理的德育体系。那时,看着学生茁壮成长,全面发展,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定会“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
第二篇:创新办学理念,彰显德育特色
创新办学理念,彰显德育特色
——河源中学实验学校德育示范校评估自评报告
河源中学实验学校于2005年9月创办开学,由河源中学与河源市天润投资公司合作创办,是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民办公助性质的全寄宿制管理的学校。2007年9月学校搬迁到现校区。
学校办学以来,经历了从“艰难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过程。创办初期,全校学生只有218人。随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社会对学校的认同程度越来越高,学校规模不断发展。学校现有72个教学班,学生3449人,办学仅五年,学生人数增长了16倍。现有教师198人,其中高级教师11人,一级教师29人,硕士研究生2人,在读研究生课程班6人,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100%。教师大部分是国家重点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部分是各省、市、县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学骨干。
学校不断完善设施设备,努力创造优质教育教学环境。投资方投资2亿多元资金建设学校,不断完善各种设施设备,为学校办学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校区按省一级学校标准建设,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综合区梯次分布,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校区功能场室齐全,有独立的图书楼、实验楼,配置了电脑室、语音室、心理咨询室、舞蹈室、绘画书法室、棋类室,专用的器材室、档案室、信息中心、报告大厅、公开课演示厅、教职工娱乐中心等场室;有标准的足球场、田径综合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兵乓球场和游泳池。学校设施设备现代化,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语音系统和有线电视。师生餐厅宽敞、干净;学生宿舍舒适、卫生,配有双卫生间、空调,并供应冷热水,学生宿舍、饭堂使用闭路电视监控。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办学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教育思想,努力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强化德育治校理念,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德育内容和方法上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被评为河源市“文明单位”、河源市“安全文明校园”、河源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
学校的德育特色和显著成绩,有力地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广大家长的充分信任和社会的普遍认可。现将我校德育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育人理念先进
我校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在创办初期,提出了“做人与生存并重”的德育理念和“德育为首,质量为本,能力为重”的办学思想。随着教育形势向前发展,同时结合办学实际,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共进,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面向全体,分类施教,全面发展,彰显特长”的教育理念,至此,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学校紧紧围绕教育理念全面开展德育工作,不断加强教师的师德学习,积极开展“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建设主体教育月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增强教师育人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让全体教师认识到“一个学生代表一个家庭几代人的希望”。要求教师根据初中生可塑性强,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阶段的特点,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歧视后进生”。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深刻认识“成绩好不一定是好学生”、“成绩不好不一定是差生”,不断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学生好与差的评价标准,走出文化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误区。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工作,挖掘潜质,突出特长。
学校根据学生“独生子女、富家子女、干部子女多”的特点,结合市场经济下商业性突出的社会现实,除了开展常规的思想教育外,还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列入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构建具有特色的育人工程。
二、育人机构健全
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管理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设立德育处、团委、学生会,配备团委书记1名,心理健康专职教师3名,专职思想品德课教师10名,聘请了叶开明律师和黄瑞强警官为法制副校长,人员落实,职责明确,德育管理网络健全,全方位开展德育工作。
学校结合实际落实德育工作法规细则,落实上级布置的德育工作任务,每学年、学期制订德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德育专题工作会议,专门研究德育工作的内容,德育处每月召开全校班主任会议,每周召开年级组班主任工作例会。德育各项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确保管理工作运行正常。
三、育人措施到位
(一)环境育人,润物无声
学校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校园布局科学合理,绿树成荫,环境清新。为落实学校育人理念,学校全面开展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教育。近年来,逐步丰富和完善校园文化内涵,投资130多万元德育专项经费,先后在行政楼、教学楼顶装置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理念大红漆铁字,教学楼、宿舍楼的各栋楼主墙镶上励志名言、道德规范为内容的钛金铜字,重新布置广场至校道的文化长廊,主校道两边设立古今中外科学家、思想家等名人头像和《弟子规》大理石刻书卷,广场的大石刻上校训、校风的文字,实验楼旁边建设人工湖及凉亭,小花园设立孔子铜像等。另外,精心布置各种宣传栏,完善了相关功能场室及各种器材设备。
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校园文化,让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儒家思想无声的融入学生的成长,达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现在,学校的校园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氛围浓郁,充分展示了我校的人文精神和师生的精神风貌。
(二)健全制度,面向全体
为贯彻实施学校“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德育工作制度。先后制订《“先进教师、先进班主任、优秀教师、名教师、突出贡献教师”评选方案》、《十大师德标兵评选方案》和《十佳教师评选方案》,对每位教师工作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制订《教师积分奖励方案》和《教师教研成果奖励方案》,以激励教师不仅关注教学,更要重视方法和过程的研究;制订《学生德育量化管理方案》、《文明班评比方案》、《十大阳光少年评选方案》、《十大孝顺孩子评选方案》、《生活之星评选方案》等学生管理制度,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端正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态度,引导部分家长纠正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错误观点。
学校全面、系统的德育工作管理体系,冲破了传统“以学习成绩论好坏”的误区,有力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了学生群体优化和群体自律目标的达成,收到了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的良好教育效果。
(三)合力育人,事半功倍
1.全员参与。学校建立全员育人制度,落实教职工岗位育人职责,力求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课堂教学为德育工作基本阵地,要求全体教师明确“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每一节课都是德育课”的内涵,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工作中。结合校本教材《儒家经典伴我行》作为语文辅助教材,有机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明确职工、教官的岗位育人职责,要求职工文明服务,发现学生不文明行为要敢于批评指正;要求教官在管理过程中,既要硬性的纪律要求,又要软性的循循引导。
2.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营造校园和谐氛围。河源中学实验学校的教室不仅有学校统一布置的国旗、班风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眼保健操、名人名言,每一个班都有学生自己制定的班规、自己设计的班徽、班刊、班级奋斗目标、各类宣传栏、读书角„„在教室环境的创设上营造温馨的浓浓的进取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塑造班级精神。学校的值日工作也离不开学生的自主管理,教学区、宿舍区、饭堂等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都能见到值日学生的身影。各项大型活动都有学生做的主持人„„学生在自主管理活动中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培养了诚信与团队精神、激发了创造潜能,展现了自身才华。“服务同学,奉献校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可以,我能行”等充满自尊、自信、自豪的崭新理念净化着学生的心灵,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从“他律”变为“自律”,从“被动”变为“主动”,增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和谐关系,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更广阔的空间。
3.家校合作。我校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各方沟通的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合力,发挥德育的整体功能。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讨孩子的成长、学校的发展;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集家长开展“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让孩子学会学习”等探讨活动;每学期召开家长会,通报学生在校的情况和学校的要求;定期举行“感恩晚会”和评选“十大孝顺孩子”等亲子活动;规范落实《家访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家访、电访和约访,及时、有效且有针对性地开展家校互动工作。
为丰富家校共同教育内容,学校致力于探索家校沟通的有效途径,《学生成长历程》和《倾心关注,共同探讨》是我校一直坚持的书面交流手段,并已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个亮点。《学生成长历程》是记录学生三年成长过程的原始材料,也是家长、学生、班主任每周书面沟通的平台。《倾心关注,共同探讨》通过故事或事例,将学生的焦点问题和学校的观点呈现给每位家长,倾听家长对问题的看法,适时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家校双方共同探讨,达成共识,从而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实施学校的育人措施。《学生成长历程》和《倾心关注,共同探讨》深受家长好评,已呈现为我校德育工作一大亮点。
通过几年来的家校紧密联系和教职工紧密合作,学校营造出一个内容丰富、充满活力的育人环境,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育人工作效果更加明显。
(四)优化机制,狠抓落实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指引》、《班主任考核办法》、《河源中学实验学校评优评先方案》、《河源中学实验学校班主任工作职责》、《河源中学实验学校班主任量化评价方案》等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使班主任工作有章可循,充分发挥班主任德育工作主力军作用。利用专题会议和师德专题讲座,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使教师牢固树立“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德育人”的思想。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每天检查班主任早读、晚修到位情况,将班会课落实情况直接与班主任工作津贴挂钩,每学期评选“先进班主任”等,不断完善、优化评价机制,激励班主任从细节抓起,从每一个学生抓起,强化了班主任管理业务学习和互通,提升了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威信,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取得实效。
学校严格实施督查机制,重视学生“六不准”定期排查工作,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和行为规范,对违反规定的学生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理,确保学校纪律的严肃性。
(五)突出重点,破解难点
1.后进生转化工作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亮点。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个教师不可推却的责任,我校在“一个孩子关乎一个家庭几代人的梦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思想指引下,把后进生转化工作放在德育工作举足轻重的位置。建立了教师个别辅导制度,制订了《后进生转化考核方案》,把后进生转化工作作为班主任工作和教师教学工作量化考核重要条件,明确班主任、科任教师对每个后进生负责。建立后进生档案,及时反馈、定期汇报转化情况和总结转化成果。
学校不仅对后进生转化工作进行方法指导,而且更重视转化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开设以“关爱后进生”为主题的教育论坛,由转化后进生成绩突出的班主任作经验报告;开展“育人能手”评选活动,让每位教师肩负转化后进生的责任,积极参与育人工作。开设论坛和开展评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教师的育人思想认识,明确了转化工作的目的意义,为教师树立了育人榜样,为育人工作提供了有效方法,激发了教师育人工作的信心。几年来,我校转化工作效果突出,后进生转化率达到90%以上。
2.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是我校德育工作的又一个重点、难点和亮点。我们制定了《文明班评选办法》、《“六不准”规定》、《学生德育量化管理方案》、《学生宿舍管理规定》等管理制度,明确了学生应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约束了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学生宿舍采取班主任和教官共同管理方式,教官负责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班主任负责学生思想工作引导,宿舍内务、卫生等项目达到了准军事化管理标准。男女生宿舍都有闭路电视监控,并安排教官全天24小时值班,确保学生安全。同学之间偶尔发生的矛盾,因有教官和班主任的密切关注,这些矛盾都能及时得到化解,处在叛逆年龄阶段的三千多名中学生集体居住在学生宿舍,三年来没有发生严重违纪行为。
(六)内容丰富,寓教于乐
学校围绕“分类施教,彰显特色”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各类专题活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开展“安全教育月”系列活动,利用每周晨会、班会、宣传栏、广播站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紧急逃生演练;聘请法律专家、律师对学生进行法律法纪教育、禁毒教育;开展“庆国庆”、参观烈士纪念碑等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建军节”双拥活动、参观科技馆等活动;开展为地震灾区捐款、与兄弟学校贫困学生“手拉手”等活动。每三年举办一场“感恩晚会”、两年一届学校运动会,每年举办一次新生军训、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各种文体活动;定期开展“十大孝顺孩子”、“十大阳光少年”、“十大生活之星”等评选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不仅活跃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学校育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校风。
(七)以人为本,科学引导
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学生应对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能力是我校心理辅导与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办学初期,学校就明确了德育工作方向,探索切实可行的辅导模式,完善心理辅导体系,建立高素质的教师心理辅导队伍,并尝试形成德育特色。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由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上课,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有针对性进行心理辅导和心态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每天接受学生电话、信件、网络、面谈等方式的心理咨询疏导;开发校本教材《中学生心理健康》,并列入常规课程,丰富心理辅导内容;成立年级心理协会,定期举办“考前心理辅导”、“青春期教育”等专题讲座;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C证”培训,定期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干部进行心理辅导交流学习,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康乐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我校专职心理教师3人,取得心理培训A证1人,B证12人,C证149人,初步搭建完成学校的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工作架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工作,有效地加强了学生心理的科学引导,排除了学生许多心理障碍和困惑,调整了学生的学习心态,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为学校落实“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培养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育人效果显著
(一)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1.学生品行得到优化。以“学会做人”为中心任务的育人工作,凸现了我校突出的教育质量,为学校的快速发展起到非常重要作用。三年来,我校法纪教育成绩显著,“文明学生”、“三好学生”占80%以上,全校学生的操行评定优良率达99﹪,一直保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为零的纪录,形成了文明有礼、遵纪守法、好学上进的良好校风。2.学业成绩全面提高。中考成绩辉煌:2008年中考,源城考区前10名我校占8名;2009年中考,源城考区前10名我校占9名;今年中考,全市前10名我校占4名,全市前50名我校占18名。连续三年中考,我校总分平均分达550分以上,超出全市平均分150分以上。学科竞赛成绩优异:近三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奖114人次,省级奖58人次,市级奖213人次,连续几年学生参加全国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竞赛均获佳奖,各科成绩都排在全市各县前列。其中,杨慧文同学参加全国英语口语比赛荣获国家金奖,钟佩珊同学参加广东省中学生现场作文比赛获一等奖,欧阳满等4位同学获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刘奇聪等5人获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曾彦淞等3人获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蒋芊芊等14位同学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
3.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朱迪妮同学代表河源市参加广东省中学生“我为青春承担责任”演讲比赛荣获一等奖,学生集体舞表演队参加市直学校“校园集体舞比赛”获得三等奖,张敏、廖聪煜两位同学参加全市小主持人比赛并列获得第一名,学校民乐队获得市直比赛第一名,学校舞蹈队的歌舞节目多次被市政府、团市委选派参加大型庆典活动演出。此外,连续几年,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绘画、书法、摄影、手工、舞蹈等各种比赛,都获得较高的荣誉。
(二)教师师德高尚,铸就良好师风师魂
1.教育工作成绩突出。三年来,先后有319人次被评为学校“先进班主任”、“先进教师”、“首届十佳教师”、“首届师德标兵”、“首批优秀老师”,12人次被评为“市先进班主任”、“市先进教师”、“市先进教育工作者”。2009年,张定红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和“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称号。2010年,李伟红被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评选为“全国百佳语文教师”,胡绍军参加全市的班主任能力大赛获得全市第二名。
学校在组织师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工作中成绩突出,先后获得广东省中小学生“知荣明耻我们在行动”主题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河源市中小学德育论文评选“优秀组织奖”。
2.科研成果累累。三年来,全校教师共撰写学习心得体会1800多篇,发表教育论文192篇,教学论文500多篇。先后有30篇教育论文、154篇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获奖;有27人次获得校级优质课、课堂教学大赛奖励,10人次在市级、省级教学研讨会上示范课,26人次获得省、市优质课例奖励。其中,崔燕的作文课堂教学课例获省优秀课例一等奖,刘巧云的英语课例获省优秀课例一等奖,王婉琳的生物课例获省优秀课例一等奖,柯神龙的心理体验活动课例获省三等奖;李伟红、芦玉霞的“三优作品”评选获国家级奖励,谢有志等六位教师获名著阅读教学案例、课堂教学设计省级二、三等奖。此外,有63人次辅导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类竞赛中分别获金、银、铜奖和优秀指导奖。
学校积极落实国家级、省级、市级的课题的研究。参加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初中语文校本教研区域协作研究》的子课题《山区初中学校名著阅读教学专题研究》顺利完成了既定研究任务,省教育厅教研室已批准结题并颁发了结题证书;推动市级课题《创办绿色生态教育特色,促进优质学校建设研究》的研究,目前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今年,学校被授予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初中英语网络教材有效模式的研究》子课题实验学校。
(三)德育特色彰显,社会普遍认可
在先进育人理念指引下,学校通过实施一系列的育人措施,教育工作效果明显。校园内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文明有礼,互敬互爱,课室、宿舍、饭堂处处干净整洁,同学们个个性情活泼开朗,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得到培养和规范,学习方法和生活常识得到不断丰富,生活能力得到锻炼和逐步提高。家长普遍认为,孩子进了实验学校后,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转变和进步。家长的口碑成了学校的活广告,家长的赞语成为学校快速发展的“催化剂”。办学仅五年,学生人数增长16倍,这就是家长认同、社会认可最有力的证明。
由于家长的宣传,我校已有部分学生是从深圳、惠州、东莞、珠海等市转来读书的。同时,也不断有省、市兄弟学校的领导到我校来参观学习,从2007年开始,陆续有东源县柳城中学、东源县船塘中学、东源县实验中学、和平县实验中学、紫金县乌石中学等二十多所学校德育线的主要领导来我校交流学习。2010年4月广东教育学院林英典教授带领广东省第三十期校长培训班学员到我校学习交流,让我校的德育工作经验在广东省的兄弟学校得到推广,林教授在总结发言时说:“„„河源中学实验学校是民办教育的一个奇迹,很多经验值得在座的校长们学习和借鉴,尤其是德育工作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对照《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估指标》,我校的自评分为308分,达到广东省德育示范校的评估标准。当然,我们在工作中还欠完善,在全员育人方面做得还不够细致。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德育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加强学习,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不断研究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创新思路,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时代要求,以更优异的成绩感谢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
我们热热欢迎评估小组和专家对我校进行评估,并诚恳接受、认真领会评估组的意见。
第三篇:浅议检察机关的人本理念
浅议检察机关的人本理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胡锦涛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及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这体现了我们党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建立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责,更应该认真领会和把握这一要求,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更好地体现“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宗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历史进步的结论。它要求一切从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注重教育,提高人的素质,激发人的积极性。以人为本理念对于检察机关开展深化“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服务加快发展”教育活动和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检察队伍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一要注重人的精神需求,形成公正执法的理念。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官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推动检察官实施法律监督的内在动力,也直接影响到司法工作水平及工作的效果,这就需要检察官具有高层次的思想境界和执法观念。检察机关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坚定“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信念,树立检察官的公正、公平等先进的执法思想和扎实的工作作风;造就一支恪守“忠诚、公正、清廉、严明”职业道德的检察队伍。要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检察机关内部开展的深化“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服务加快发展”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检察官的素质。
二要注重人的发展需求,创建知识型检察院。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对于检察机关来说,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终身教育风尚,创建学习型检察院,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是实现检察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检察机关开展的学历教育,电子政务培训及岗位练兵活动,从多方面促进了学习风气的形成,这为检察机关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前提,为建立一支精英化的检察队伍打下了基础。今后应结合正在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学习,做到学习、业务双促进、两提高。在此基础上,还应向干警提供多种优惠条件和待遇,鼓励向高层次学历学习。重视在职干警通过司法考试,积极举办和组织干警参加司考培训,提高司考通过率;创新和建立合理的检察官职级晋升机制,检察官选任选拔机制,使检察干警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实现,满足检察官的自我发展需求。
三要注重人的生存需求,改善生活工作条件。要建设一支干事创业、富有创新意识的检察队伍,就要从优待警,重视检察干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改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级党及政府的重视,检察机关的两房建设和办公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仍与发挥检察职能要求不相适应。这就需要更多地给予人文关怀,关心每个干警的家庭、生活和健康及其成长进步;不断提高干警的住房条件和福利待遇;完善医疗保健制度,努力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从政治、生活和工作上关心干警,切实地保障干警的基本生活和工作条件,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四要注重人的个性差异,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时代的发展越来越突出对人的尊重,注重求同存异,发挥人的积极性及潜能,促进共同发展,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核心。团结出是一种环境,一种资源,注重人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凝心聚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犯罪形态变化多端,涉及面越来越广,手段及其隐蔽,我们必须根据每位干警的特点,结合岗位练兵,不断提高干警的实践能力,适应检察事业发展的需要,做到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使每位干警都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第四篇:民政工作中的人本理念
面向新形势,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理论,开创新局面
民政工作涉及公共关系中的“人本”理念及其实践摘要: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临夏州委办公室下发的通知中要求建设名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稳定的新临夏,以及包括团结和睦在内的林下精神。作为少数名族自治州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民政工作对于实现州委建设目标,保持社会稳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民政工作作为对公共关系学的实践,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认知和贯彻是所有工作的关键点。关键词:新形势、人本、和谐、民政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地方实际,近日临夏州委确定了“高举一面旗帜,紧盯一个目标,围绕一个统揽,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加快建设三大基地,三个经济带、两个示范区,努力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稳定、生态优美的幸福美好新临夏”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爱国守法、重商敬业、讲信包容、团结和睦”的“临夏精神”。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学习贯彻落实全州总体发展思路和“临夏精神”,推动全州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形势,要做好民政工作,就必须确实把握和践行公共关系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公共关系中的“人本”理念
现代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是公共关系诞生的物质基础。公共关系就是伴随着经济的全面发展而登上世界历史舞台,也是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脚步来到我们面前。公关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共关系的理念犹如公共关系的灵魂,作为一个比原则更为具体更为灵活的概念,自始至终贯穿在公共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之中。公共关系理论和实践应该体现的主要理念包括:人本理念、和谐理念、创新理
念与全员PR理念。正是因为公共关系离不开人的参与,所以以人为本正抓住了公共关系的主体。
所谓 “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其引入公共关系领域,也就是“以公众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就是完全确立“人”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就是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也就是说,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人”,无论是国家、政府制度或执政方针、政策、法律,完善公共设施,还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社会团体所做的各种工作,都是为了人的需要,为了人的利益和尊严。这里的“人”,不单是一个群体的如“人民群众”的概念,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的概念。公共关系的人本理念也就是以广大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同时也必须把社会个体的利益放在一定的位置。公共关系的人本理念在强调社会公众整体利益的同时,转向对社会公众个体利益的兼顾,是公共关系理念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的表现。因为个体是组织的细胞,没有细胞的健康和谐,也就没有组织的兴旺与发展。
“人”是公共关系的核心和组织的最重要资源,对内把全体员工看作组织的根本,对外把社会公众看作组织的根本,必然能够和谐组织内外关系,树立组织品牌,进而实现组织目标。而公共关系要实现的是组织与公众的和谐,其中也包括外围环境的和谐。和谐理念与人本理念都是公共关系要体现的本质理念。
二、新形势下的“以人为本”
现代公共关系最强调的“以人为本”,其诞生的标志——“清垃圾运动”就是解决劳资矛盾。公关之父——艾维·李就是以真诚的“说真话”、施行“门户开放”政策帮助洛克菲勒集团、杜邦公司、宾州铁路公司等度过了危机,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本”的生动演绎。
对于人本理念的贯彻,可以从我国传统文化中追溯人本理念的精神实质。“以人为本”思想源于中国古老的“人本主义”,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从孔夫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到孙中山先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为人本理念在当代的传承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文化积淀。
同时,人本理念也完全符合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文取向,“以人为本”已经上升为基本的治国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人文关怀”精神,有利于建立健康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明确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应当说是我们党对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标认识的深化。人本理念在治理国家中显示了独特的效用,在组织公共关系的实践中充分贯彻人本理念必然会对组织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效用。我国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就是我们党实践“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的突出体现。
三、如何在民政工作中实践“人本”理念
民政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公共关系理论在国家在社会组织中的实践。胡锦涛书记在十七大讲话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从企事业单位内部来说“以人为本”
把员工的重要性看得非比寻常是保持良好稳定局面,切实完成任务目标的关键因素。比尔·盖茨说过:“如果把我们公司20个顶尖人才挖走,微软就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就是一流的人才队伍成就了比尔·盖茨的辉煌。同样,法国著名企业家罗贝尔·萨蒙在《管理的未来》一书中说:“技术发展正在不可避免地快速前进,因而一切组织注定将落后于形势。人们必须不断地革新,使这种革新成为可能并从而显示出具有持久价值的唯一的竞争优势,乃是有关人员的素质。一种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动力基础上的经济秩序,较之用短期行为引导人的经济秩序,更可能享有持久的繁荣”。
由此可见,对于一个组织来说,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企事业单位内部保持和谐稳定关系的关键。我们不应忘记中国的那句老话:“人心齐,泰山移”,这就是对“人”的高度重视,就是对人性张扬的高度肯定。所以,我们的公共关系组织,如果能公关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本理念贯彻在日常工作中,充分体察公众的需求,想公众之所想,必然能得到公众的认可与支持,进而组织的发展就有了丰富的资源。
2.从面向服务人民群众来说“以人为本”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为本,就是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把人放在社会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大行求真
务实之风、大行真抓实干之举,充分发挥民政这一基层服务性组织的作用,发挥我们在提供服务、协调利益、化解矛盾、反映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真正做到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行动、人人有贡献。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基层群众,真真切切听民声、踏踏实实察民情、诚诚恳恳想民事、实实在在解民忧。切实做好救助体系内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以及其他救助配套。特别是城乡低保及时做好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并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自然增长机制。医疗救助规范程序,提高标准。临时救助要做到科学合理,确实救助到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身上。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慈善氛围,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慈善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慈善工作的生力军;积极推广开展慈善进机关、企业、超市、社区、学校和农村的活动,建立长效机制,把蕴藏在群众中的慈善资源挖掘好、保护好、运用好,营造全社会共同办慈善的浓厚氛围。通过多种工作手段方法,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更应该由人民共享”、“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要义。
总之,在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学习贯彻落实全州总体发展思路和“临夏精神”,推动全州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形势下,深刻理解并运用公共关系学中的“以人为本”理论,是做好民政工作的关键,是切实落实全州发展思路和“临夏精神”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响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我们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重点,着力打造“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过硬队伍,切实提升民政工作科学化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胡锦涛;
2.《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弘扬和践行“临夏精神”的通知》,临夏州委办公室;
3.《管理的未来》,中信出版社,罗贝尔·萨蒙;
4.《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蒋楠;
致谢
第五篇: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
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
山东省水泥厂自1977年投产后,到1990年初更换了11任厂长,始终没有把企业搞好,累计亏损 4000万元。新任厂长兼党委书记张才奎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1991年开始实施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使企业发生了巨大变化。1997年与1990年相比,实现利税增长11.2倍,职工人均收入增长3.47倍。
山东水泥厂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树立成本意识,增强扭亏为盈和提高效益的观念和信心;建立职工与企业命运一体化机制,激发职工的成本管理积极性;加强培训教育,提高职工实施成本管理的技能;重建成本管理体系,充分开发职工的智慧和技能;不断地推进技术革新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使成本趋心最佳化,大幅度地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1、树立全员成本意识。1991年全厂职工于了一年,生产水泥25.5万吨,仅盈利1.2万元。经过分析对比,才知道当时市场上水泥售价为1OO元/吨,而他们的水泥单位成本高达93.88元/吨。企业没有效益主要是成本太高。山东水泥厂抓住这个事例,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使大家认清了抓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2、开发职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1)抓干部廉洁奉公,带头厉行节约,树立领导成本管理地威 信。同时抓好职工生活,为职工办实事,使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2)抓精神奖励,使人本特色的 成本管理中的优秀职工获得耀眼的荣誉。企业规定,每月产生一名“成本管理明星职工”。(3)抓物质鼓励,建立职工和企业的命运共同体。把企业效益、职工个人业绩和收入以及生活质量提高联系起来。
3、开发职工能力。(1)建设人才成长环境。一是心理环境建设,提高全体职工对“搞好成本管理人才是关键”的认识。二是政策环境建设,规定企业在实行技术研究开发和管理创新等探索中,出了问题由领导承担失误的责任,而取得成功时,荣誉、奖励、署名权都属于科技人员。三是物质环境建设,改善人才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保证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2)建立人才培训体系。一是设立专职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以岗位培训为主,以脱产培训、专题进修为辅的教育培训计划制度等,二是在岗锻炼。由于系统地抓住人才开发,使广大职工抓成本管理的理论认识和技能迅速提高,在实施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战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4、重建人本特色成本管理体系。(1)改善基础管理工作。对原来粗、疏的计量设施和计量工作体系、原始数据、定额体系等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进行了彻底清理、整顿、补充和修订。(2)重建成本指标体系。改造以后的成本指标体系,从原来的产、供、销三大子系统扩展为包括质量成本、管理成本、机会成本(经营决策成本)等子系统在内的六大子系统,并在生产子系统和供应子系统内增加了质量保证成本子系统,在营销子系统中增加了市场研究、市场开拓成本子系统,最终指标从28O个扩展为1060个。(3)完善成本控制体系。按照“成本费用关键环节设立控制点”的原则,设立ABC三级 46个成本控制点。在主要物料能耗点和主要费用开支点,建立A级控制点。A级点的人员配备、设备管理、定额管理、奖惩力度、统计报表频率要求,均高于B级,B级高于C级。这个体系经过5年的调整,指标不断细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大地促进了全体干部职工提高工作质量,激发了干部职工对更高目标的追求。由于成本目标是职工自己参与测算的,有的就是职工自己提出的,所以职工能自觉接受,坚决完成;企业年年都有不断突破最高记录的景象发生,有的月份甚至接连突破2O几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