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西藏的双语教育
试论西藏的双语教育
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近年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必须应对多种考验。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传授现代知识体系和技能的学校教育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文章简略介绍了西藏地区教育研究的文献和西藏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了西藏自治区在双语教学方面的发展阶段,并对双语教学模式现状、如何建立教学授课体系以及当前西藏双语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讨论了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育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
一、双语教育的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文字是人们日常联系和交流思想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民族语言是民族的一个特征。一个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历史文化的继承,大都得依靠和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这一工具和手段。同时马克思主义又认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马列主义的民族观,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语言一律平等,反对民族语言的歧视、限制和压迫。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就保证了我国各兄弟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合法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义务教育法》中又规定:“在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或者班级,可以用本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并使用全国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没有本民族文字的,直接使用全国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用本民族语言辅助教学。”同时还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的文字”。这就是说,在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中,既要开展好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又要教好汉语文,即所谓的“民汉双语”教学。这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原则。1986年颁布的《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若干规定(试行)的实施细则》规定:“在我区逐步建立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教学体系。”1994年召开的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指出:“重视藏语文教学,积极推行双语教学,做到藏汉兼通。”这些都对西藏教育工作提出了以藏语文教学为主,培养藏汉两语兼通人才和公民的要求。
语言学认为,学好一种语言文字,是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最基本的条件。而一个人的母语则是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的最佳语言工具。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以母语为教育工具的专家会议上指出:“本族语是人门教育和取得成功的关键,对于维持一个土著集团的文化,本族语教育是最好的向导和工具,本族语是号召大众参加开发民族最好的振奋剂和指南。使用本民族语言是进行扫盲教育,扫除愚昧、歧视和贫困的有力工具,对振兴民族具有潜在的摧化作用。”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的母语作为交际工具,特别是不会汉语的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的母语和文字进行教学,不仅是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表现,而且也是发展民族教育事业行之有效的办法。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藏族聚居的主要地区之一,藏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95%以上,基本是属于单一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就西藏现在所使用的交际语言看,也是以藏语和汉语为主要语言。藏语使用人口数量多,通行范围广,是本地区使用的主要语言,汉语、门巴语、路巴语在不同地区、部门、场合与藏语同时并用,呈现出以一种语言为主、两种语言或多种语言并用的局面。
从目前语言使用的情况看,藏语是西藏使用的主要语言,同时藏汉双语的使用也在不断发展。为什么藏语是西藏使用的主要语言呢?这首先是由于藏语使用的人口多,范围广。据1990年统计,西藏自治区总人口218万人,其中藏族等少数民族人口211.31万人,藏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6.91%。从上述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全区操藏语的人口占绝大多数。藏语是藏族人民的生活语言,也是西藏的第一语言。日常生活中96%以上的人使用的是藏语,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再不加强藏语的教学,学校教育就不可能奏效,西藏全民素质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其次,根据最新资料统计:在西藏30多万在校小学生中,大约只有7%的学生在城市小学就读,另有13%的学生在县镇小学就读,而将近80%的学生在农村小学就读。从以上西藏全区小学生的分布状况来看,大约有90%以上的小学生都生活在藏语环境中,他们从小接触的是藏语,使用的是藏语,熟悉的还是藏语,藏语是这些孩子的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和最有效的思维工具。再次,藏语文是一种很成熟的拼音文字,有30个辅音字母,4个元音字母,基本能记载人类口头发出的所有音和音节。藏族学生从语言的学习实际看,由于藏文和藏语是一致的,读出声音就能了解意思,不存在语言障碍,再加上藏文是拼音文字,易读、易记、易写,无论是高等教育或普及教育,在短期内均可见成效。因此,使用本民族语文在开发民族智力,提高民族素质和科学文化方面非常有效。因而,从这二方面看藏语不仅现在是西藏使用的主要语言,而且将来仍是发展西藏教育和经济所使用的主要语言。
为什么藏汉双语的使用在不断发展呢?因为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汉族人口占全国的92%,汉语是我国的国语,是国内各民族的共同交际语。因此汉语是功能大的语言。一般情况下,在同一语言使用范围内,使用功能大的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占优势。为了交际的需要,学习、使用交际中占优势的语言的人也就越来越多。着眼于藏族更加繁荣发展,学习和赶上政治、经济、文化先进的民族,那么仅有藏语是不够的。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藏族学生仅靠母语能力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是远远不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其次,汉文历史悠久,记载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藏族要发展教育,提高民族文化和民族素质;要发展西藏经济,学习先进经验,掌握现代科技,使自己的民族繁荣昌盛,最好的途径就是在学好藏语文的基础上,兼学汉语文。特别是在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今天,西藏要尽快改变落后面貌,有必要学习、使用汉语文,逐步扩大双语教育的队伍。当然必须看到,藏族兼用汉语文并非短时间所能完成,而要经历一个长期积累、逐步发展的过程。就目前来说,西藏各地兼用汉语的情况发展不平衡。各地兼用汉语的人员主要集中于城镇,集中于干部职工中,集中于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人中。但随着西藏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城镇人口将不断增加,范围也会不断扩大,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也将逐渐会从农牧业生产中分离出来,人数越来越多。随着西藏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受中等教育的人也会逐年增长,这是西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这种总的发展趋势也就决定了藏汉双语的使用将会不断发展。如果我们对双语使用的趋势没有充分的认识,就会忽视双语教育与使用,就会妨碍与其他民族的交流和往来,同样不符合藏族人民的利益与愿望。因此,以藏语文为主,开展双语教育是西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对西藏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双语教育的发展过程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和国家根据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方面的原理,结合西藏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以及各民族关系的具体实际,一贯坚持各族人民都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50年代初期,进藏的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对学习使用藏语文非常重视,并以身作则带头学习使用藏语文。当时在昌都、拉萨、日喀则等地创办的一大批中小学里,藏汉等各族教师密切合作,相互学习,采取了藏汉两种语言教学,充分发挥了母语的优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拉萨中学在办学初期,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开始完全用藏语文授课,随着数、理、化、生物等学科内容的深化,以及师资、教材编译工作又远远跟不上需求情况的出现,他们逐步改用汉语讲授高年级数、理、化等学科的课程。对于藏语文教学,则完全尊重藏族传统的分科讲授的办法,即分为语法、修辞、文学、书法等几个方面。此外,学校为解决数、理、化教师不懂藏语文和藏族学生不懂汉语文的困难,认真探讨了藏汉双语教学的问题。学校组织汉族教师一面教书,一面学习藏语文,藏汉教师互帮互学,蔚然成风。学生不仅藏语文学得好,而且汉语文也学得不错。大多数学生基本解决了汉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听”基本能听懂老师讲授的课;“说”基本能与老师相互对话;“读”基本能阅读课文;“写”基本能写出简短的作文。1963年,西藏向内地高等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学院、北京医学院、北京地质学院)选送了两批民族学生共12名。他们经过一年的补习,在各院校中学习成绩达到中等和中上等的水平,现在已成为西藏教育、卫生、文化、地质等部门的骨干力量。此外,当时拉萨中学高中毕业的其他学生,其藏语、汉语以及各科的成绩也很不错,这批学生刚进入初中时,除藏语文稍微好一点,用汉语讲课都听不懂,由于采取了正确的双语教学的方法,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196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左”的思想影响,严重忽视了对藏语文的学习和使用,致使西藏的教育质量有所下降。在“左”的思潮影响下,大部分学校不重视利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授课的问题,老师、家长、学生普遍认为升学考试特别是高考,既不用藏语进行考试,又不把本民族的文字作为一门学科进行考试,所以学习藏语文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与其学习藏语文,还不如学好数、理、化”。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许多学校只偏重于汉语文教学,忽视了藏语文课的教学和研究。双语教学开展得不好,也是当时的学生知识水平大大下降的主要原因。
进入80年代后,西藏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小学双语教育的基础上,开始探索中学阶段新的双语教育形式。八十年代初期,在拉萨市三中、江孜县中学等校试办了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学班。但当时因教材、师资、管理以及其它方面的配套措施没有跟上,因而有的教学班没有取得好的效果,有的教学班被迫停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语言政策问题得到了党中央和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1987年7月,西藏自治区四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的决定》,共计十六条。根据这一决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88年颁行了《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的实施细则》。1987年召开的国务院第二次援藏会议的主要文件《关于改革和发展西藏教育若干问题的意见》。这三个文件明确提出了“在我区要逐步建立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教学体系”。并规定西藏自治区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藏语文的学习和使用,在学校教育中要积极创造条件首先学好藏语文,加强藏语文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应以藏语文教学为主,在学好藏语文的同时,注意打好汉语文的基础,逐步做到学生在高中毕业时能够藏汉兼通。„„在中专和高等教育阶段,藏族学生要继续学好藏语文,努力提高藏语的水平,同时也要重视学好汉语文,以利掌握迅速发展的、内容浩繁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此后,西藏教育部门认真总结了双语教学的经验,在大学、中学、小学中均进行了双语教学。如1989年秋季,西藏自治区教科委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较好的日喀则地区中学、山南地区第二中学、自治区拉萨中学和拉萨市第一中学等四所中学开展双语教学试点工作。四个试点班共有161名学生,女生68人,占42.2%,男生93人,占57.8%。四个试点班的情况如下:
(一)学生来源:这些试点班既有干部子女,也有城市居民子女和农牧民子女。其中农牧民子女63人,占39.1%,干部职工子女53人,占32.9%,城市居民子女45人,占28%。他们的学习成绩优、中、差的都有,藏语文基础普遍较差。
(二)师资情况:各试点班所在学校领导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和本校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优先考虑试点班的教师,坚持本校自己能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的原则。一般都选派藏语文和汉语文水平较高的、具有双语教学经验的教师。他们不仅具有一定的组织教学能力和工作责任感,而且也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
(三)使用教材:各试点班使用的都是五省区统编教材。除音、体、美教材外,其它都是藏文版,并且做到了课前到书,人手一册。政治教材全部使用《青少年修养》上下册。
(四)教学情况:四个试点班的课程基本是统一的,课时安排则根据各校的情况略有不同。各试点班除正常的教学计划外,还利用寒暑假和早晚自习给学生补课,解决由于藏文版教材份量重等原因而难以完成教学计一划的问题。试点班学校领导经常检查教师的教案、备课笔一记、学生作业和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组织听课、观摩等教学活动。
(五)学制:四个试点班未设初中预备班(而当时的民族初中班基本上是四年制,预备班一年补习汉语文),中学阶段的学制为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经过教学实践,证明各试点班的教学符合藏族学生的实际,受到了藏族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第一、由于使用母语进行教学,消除了语言障碍,学生听得懂、看得懂、容易记;教师讲课得心应手,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各科目的成绩都比汉语授课好,其中数学课的成绩尤为突出。如拉萨市一中试点班,经过一段时问的教学,采用天津红光中学和上海育才中学的试题进行测验,结果45名学生中数学成绩90分以上的20名,80至90分的20名,75分的1名,不及格的4名。日喀则地区中学试点班的数学阶段测验,成绩最高的95分,最低的72分,平均分比用汉语文授课的同级班要高出10分以上。到1995年,西藏首批中学藏语文授课试点班的学生参加了全区的高考,结果试点班的129名考生中有103名上线,上线率为79.8%;而普通民族班考生的上线率为39.34%,试点班比普通班的成绩高出40个百分点,高出近一倍。
第二、由于使用母语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直接用自己的母语表达感情和思维,用本民族的文字进行写作、阅读、计算,较好地解决了小学和初中教学用语完全脱节,使藏汉两种语言在学生的头脑中混淆不清的老大难问题,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容易实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第三、由于使用母语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家长送子女上试点班的积极性很高。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升学率,据日喀则地区中学和拉萨市第一中学试点班的反映,要求上试点班学习的人很多,因名额有限未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试点班的开办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
三、双语教育的现状
西藏双语教育能否得到有效发展,这不仅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是当前西藏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发展双语教育,事实上这与采用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双语教育的模式,实际上是实施双语教育的基本形式。五十年来,双语教育的模式较多,仅西藏的双语教育就有多种,现归纳如下:
1、汉语为主的模式。即把藏语文、汉语文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其余课程均使用汉文版教材。这种模式是指主要教学用语全部以汉语文。这种教学形式的教学对象主要是汉族学生,还有少部分藏族学生。这种模式过去曾经开设过藏语文课,但因种种原因,目前基本没有开设藏语文课。
2、藏语为主的模式。即把藏语文、汉语文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其余课程全部使用藏文版教材。在开设藏语文的前提下,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用语全部用藏语文。这种班级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板书等全部用藏语文。
3、口语辅助的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开设藏、汉语文的前提下,对少数民族学生教学用语,主要以汉语文授课为主,用藏语作辅助讲解。这种班级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板书等全部用汉语文,授课中遇到难点、重点部分用藏语作辅助解释。
4、先藏后汉的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是在小学阶段全部用藏语文授课,升入中学后改为用汉语授课。目前,西藏大部分学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5、先汉后藏的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是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用汉语授课,等到考入大中专学校的藏语专业后改为用藏语授课。这种学生大多数来自城镇。目前西藏双语教学的基本状况是:在农牧区的小学里,一般全用藏语授课,到三年级开始增设汉语文课。城镇小学里,实行双轨制的教学体系,小学汉族学生班(也有个别藏族学生)以汉语授课为主,从三年级开设藏文课,课本是由西藏等五省区合作编写的藏文教材,对藏文课教学的具体要求要比藏族学生班略低一些;小学藏族学生班以藏语授课为主,一般也从三年级开设汉语文课,也有少数小学从二年级开设汉语课,所采用的教材也是西藏等五省区合作编写的汉语文教材,对汉语文课教学的具体要求要比汉族班略低一些。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原来在小学以汉语授课为主的学生,从升学的第一年起,所有课程都用汉语讲授,只是加授了藏语文课;原来在小学以藏语授课为主的学生,升入初中后的第一年为预备班,用一年时间突击学习汉语文,从第二年起用三年的时间学完初中的全部课程,除藏语文外,其它课程全用汉语讲授。西藏区内的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学生不按民族分班,而是按所学专业编班,藏语文和汉语文都是西藏所有大学各个专业和绝大部分中等专业学校的必修课。其藏语文教材由各院校的藏文系或藏文教研室编写,汉语的每门课程则采用全国统一的教材。
(二)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西藏的小学自1988年颁布了《关于(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若干规定)的实施细则》以来,已有90%以上的小学基本上建立了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教学体系。目前教学秩序基本稳定,教学质量在逐年提高,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等各方面亦有新的起色。然而,目前西藏双语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学用语的衔接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西藏全区小学普遍实行了以藏语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后,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甚至整个中学阶段的教学用语和大中专学校教学用语之问出现了相互脱节的现象。其初中新生多数来源于用藏语授课的小学,这部分学生汉语水平多数在初小左右的程度,很不适应初中以上用汉语授课的要求,这是藏族学生学习质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汉语授课学校中的藏族学生和大中专学校中的汉族学生均开设了藏文课,但由于受社会不重视藏语文的影响,藏文课有名无实,致使许多藏族学生成了“四不象”,汉文不过关,藏文没学好,外文也不会用。这是汉语授课学校中的藏族学生适应能力差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如果初中仅用藏语授课又难以与高中或中专学校教学语言衔接。因语言衔接的困难和汉语文基础差,适应不了以汉语为主,藏语作辅助的教学形式。造成了高中藏语文授课试点班的学生毕业考入高等学校后,听不懂高校用汉语讲授的课程,学习跟不上,既给学生本人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又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加之双语教学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进度,为赶教学进度又保证不了教学质量。
2、师资结构不合理,双语教师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双语教师是指接受过师范教育和训练,掌握藏、汉两种语言文字,并能用两种语言文字讲授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师。从西藏的双语教学现状看,主要是以农牧区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并是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学。而农牧区所需要的师资既不是单用汉语授课的师资,也不是单用藏语授课的师资。而是需要一支学历合格、藏汉两种语言兼通,具备较高专业素质的能用双语授课的、合格的师资队伍。为了满足这一需要,西藏大学从1989年起扩大招收师范专业,重点培养初中双语师资。到1998年已培养了数、理、化、生、地、史、政治等七个专业的毕业生近900人,全区初中双语教师资格过关考试合格人员99名,其多数分布在拉萨、山南、日喀则三个地、市。就目前西藏培养出来的双语教师来看,不仅数量少,而且他们的整体素质不十分理想,不少教师专业知识不过关,部分教师藏文程度很低或汉语文水平不过关,不能用藏语授课或不能用汉语授课。此外,西藏培养出来的双语师资分配到基层的专业结构相当不合理,有个别学校同一个专业教师有4—5名,某些专业一名或一名都没有。目前基层最需要的数学、物理等专业教师紧缺,而生物、地理、历史等专业教师过剩。致使有的学校所开设的数学、物理等课程由其它专业的教师代课,因教师本身不是教授此类专业的,故专业名词术语不熟悉,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3、教材的名词术语不规范、不统一,缺乏相应的辅助教材。藏语文教学也和其它任何一门学科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如果背离了它的规律,就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和平解放西藏以后,党和政府就十分重视西藏双语教育的教材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十几年来,这方面的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当前藏语文授课教学班的教师和学生的教材品种短缺、不配套、教材内容脱离实际、编辑出版机构不健全、印刷设备陈旧、教材供应不及时、出版经费严重短缺以及藏、汉对照的工具书极为缺乏等问题还存在,教材供应慢、乱、差以及缺乏相应的辅助教材是严重影响中小学教学质量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此外,在数、理、化、生、地、史等现代学科的民族文字教材方面,有的翻译还不太准确,名词术语不规范、不统一。这样就制约着双语教学的健康发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对发展双语教育的建议
面对西藏双语教育的现状,如何正确解决双语教学问题,确定以哪一种语言作为教学工具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要搞好双语教学,最有效的办法是从母语入手。如果用学生熟悉的母语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直接用自己的母语表达感情和思维,用本民族的文字进行写作、阅读、计算,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教学质量都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反之,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母语基础,而用另一种语言进行思维,其对译阶段将大大增加,有的词语甚至无法对译,造成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严重影响学生理解的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目前现有师资条件,各级各类学校尽可能实行以藏语授课为主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实行以藏语授课为主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第一、基础教育用藏语文教学与专业知识教育用汉语教学衔接的关系。在西藏目前实行小学六年制的情况下,从小学二、三年级开设另一种语文课,我认为早了一点,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两种语言的变迁,使藏汉两种语言在学生的头脑中混乱不清。根据西藏乡村只有初级小学(四年制),到区、镇才有完全小学的情况下,藏族学生最好从小学五年级开设汉语课,用整个初级小学阶段打好母语基础。在打好母语教育的基础上,到完全小学要集中力量加强汉语文的教学,汉语文教学时数也应适当增加,此后升入中学预备班继续突击学习一年汉语文。这样要求学生在首先学好藏语文的前提下,其汉语程度达到五年级的水平,以基本适应中学用汉语讲授数、理、化等专业课的要求,避免藏语文教学与汉语文教学的脱节。
第二、学习藏族文化与国内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关系。为繁荣西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经济,推动西藏社会向前发展,必须正确摆好藏汉双语教学的关系。《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藏族小学生全部使用藏语文教学。在不影响藏语文教学的前提下,从高年级开始增设汉语文课。中学、中专和大专院校的藏族学生的语文课,以藏语文为主;同时学习汉语文,学习全国通用的汉语普通话;其它课程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行用藏语文教学;有条件的中学还应增设外语课。”这一规定是符合党的民族语文政策的。改革开放的今天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增加信息量才能提高藏族学生的质量。信息来源于书报杂志、广播、电视、人际交流,而这一切都得通过语言文字这座“桥梁”。由于人力及经济等诸多原因,即使在今天文化、科技及传媒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也不可能时时处处都依靠别人的翻译服务,所以实行藏汉双语教育、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当代中国的西藏[[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2]教育论文选集[J].拉萨:西藏自治区教育学会和自治区民族教育研究所.1989.[3]西藏教育研究[J].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4]西藏的教育[M].多杰才旦.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5]西藏自治区教育科研论文选编[J].西藏教育研究所.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9.(8).
第二篇:浅析西藏的双语教育
浅析西藏的双语教育
摘要:双语教育是我国在基础教育中推广普及的一种汉语和外语两种语言的学习训练的教学模式。实施双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依赖于本民族语言的天然条件,进一步学好使用第二语言,促进个人以至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所以,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双语教育有利于民族教育的发展,因此西藏的双语教育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且也是西藏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主要论述西藏双语教育的重要地位、双语教育的现状,对发展西藏双语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西藏
双语教育 民族教育
一、双语教育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文字是人们日常联系和交流思想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民族语言是民族的一个特征。一个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历史文化的继承,大都得依靠和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这一工具和手段。同时马克思主义又认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马列主义的民族观,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语言一律平等,反对民族语言的歧视、限制和压迫。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就保证了我国各兄弟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合法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义务教育法》中又规定:“在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或者班级,可以用本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并使用全国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没有本民族文字的,直接使用全国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用本民族语言辅助教学。”同时还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的文字”。这就是说,在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中,既要开展好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又要教好汉语文,即所谓的“民汉双语”教学。这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原则。1986年颁布的《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若干规定(试行)的实施细则》规定:“在我区逐步建立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教学体系。”1994年召开的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指出:“重视藏语文教学,积极推行双语教学,做到藏汉兼通。”这些都对西藏教育工作提出了以藏语文教学为主,培养藏汉两语兼通人才和公民的要求。
语言学认为,学好一种语言文字,是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最基本的条件。而一个人的母语则是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的最佳语言工具。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以母语为教育工具的专家会议上指出:“本族语是人门教育和取得成功的关键,对于维持一个土著集团的文化,本族语教育是最好的向导和工具,本族语是号召大众参加开发民族最好的振奋剂和指南。使用本民族语言是进行扫盲教育,扫除愚昧、歧视和贫困的有力工具,对振兴民族具有潜在的摧化作用。”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的母语作为交际工具,特别是不会汉语的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的母语和文字进行教学,不仅是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表现,而且也是发展民族教育事业行之有效的办法。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藏族聚居的主要地区之一,藏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95%以上,基本是属于单一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就西藏现在所使用的交际语言看,也是以藏语和汉语为主要语言。藏语使用人口数量多,通行范围广,是本地区使用的主要语言,汉语、门巴语、路巴语在不同地区、部门、场合与藏语同时并用,呈现出以一种语言为主、两种语言或多种语言并用的局面。
双语研究不仅涉及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还同权利和政治制度有关系。双语教育能够加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文化的融合,还能够促使一个国家内不同语言团体互相交流。在西藏教育发展中使用双语(即本民族语言和汉语)教学,让藏民族学生通过双语学习科学文化和生产技术是最便捷、最经济、最实际的方法。西藏通过进行双语教育,学生既学到了语言又学到了知识,多年来为藏族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促进民族繁荣和发展。
一般情况下,在同一语言使用范围内,使用功能大的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占优势。为了交际的需要,学习、使用交际中占优势的语言的人也就越来越多。着眼于藏族更加繁荣发展,学习和赶上政治、经济、文化先进的民族,那么仅有藏语是不够的。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藏族学生仅靠母语能力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是远远不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汉文历史悠久,记载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藏族要发展教育,提高民族文化和民族素质;要发展西藏经济,学习先进经验,掌握现代科技,使自己的民族繁荣昌盛,最好的途径就是在学好藏语文的基础上,兼学汉语文。特别是在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今天,西藏要尽快改变落后面貌,有必要学习、使用汉语文,逐步扩大双语教育的队伍。当然必须看到,藏族兼用汉语文并非短时间所能完成,而要经历一个长期积累、逐步发展的过程。就目前来说,西藏各地兼用汉语的情况发展不平衡。各地兼用汉语的人员主要集中于城镇,集中于干部职工中,集中于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人中。但随着西藏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城镇人口将不断增加,范围也会不断扩大,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也将逐渐会从农牧业生产中分离出来,人数越来越多。随着西藏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受中等教育的人也会逐年增长,这是西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这种总的发展趋势也就决定了藏汉双语的使用将会不断发展。如果我们对双语使用的趋势没有充分的认识,就会忽视双语教育与使用,就会妨碍与其他民族的交流和往来,同样不符合藏族人民的利益与愿望。因此,以藏语文为主,开展双语教育是西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对西藏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二、双语教育的现状
西藏双语教育能否得到有效发展,这不仅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是当前西藏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发展双语教育,事实上这与采用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双语教育的模式,实际上是实施双语教育的基本形式。五十年来,双语教育的模式较多,仅西藏的双语教育就有多种,现归纳如下:
1、汉语为主的模式。即把藏语文、汉语文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其余课程均使用汉文版教材。这种模式是指主要教学用语全部以汉语文。这种教学形式的教学对象主要是汉族学生,还有少部分藏族学生。这种模式过去曾经开设过藏语文课,但因种种原因,目前基本没有开设藏语文课。
2、藏语为主的模式。即把藏语文、汉语文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其余课程全部使用藏文版教材。在开设藏语文的前提下,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用语全部用藏语文。这种班级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板书等全部用藏语文。
3、口语辅助的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开设藏、汉语文的前提下,对少数民族学生教学用语,主要以汉语文授课为主,用藏语作辅助讲解。这种班级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板书等全部用汉语文,授课中遇到难点、重点部分用藏语作辅助解释。
4、先藏后汉的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是在小学阶段全部用藏语文授课,升入中学后改为用汉语授课。目前,西藏大部分学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5、先汉后藏的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是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用汉语授课,等到考入大中专学校的藏语专业后改为用藏语授课。这种学生大多数来自城镇。目前西藏双语教学的基本状况是:在农牧区的小学里,一般全用藏语授课,到三年级开始增设汉语文课。城镇小学里,实行双轨制的教学体系,小学汉族学生班(也有个别藏族学生)以汉语授课为主,从三年级开设藏文课,课本是由西藏等五省区合作编写的藏文教材,对藏文课教学的具体要求要比藏族学生班略低一些;小学藏族学生班以藏语授课为主,一般也从三年级开设汉语文课,也有少数小学从二年级开设汉语课,所采用的教材也是西藏等五省区合作编写的汉语文教材,对汉语文课教学的具体要求要比汉族班略低一些。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原来在小学以汉语授课为主的学生,从升学的第一年起,所有课程都用汉语讲授,只是加授了藏语文课;原来在小学以藏语授课为主的学生,升入初中后的第一年为预备班,用一年时间突击学习汉语文,从第二年起用三年的时间学完初中的全部课程,除藏语文外,其它课程全用汉语讲授。西藏区内的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学生不按民族分班,而是按所学专业编班,藏语文和汉语文都是西藏所有大学各个专业和绝大部分中等专业学校的必修课。其藏语文教材由各院校的藏文系或藏文教研室编写,汉语的每门课程则采用全国统一的教材。
(二)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西藏的小学自1988年颁布了《关于(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若干规定)的实施细则》以来,已有90%以上的小学基本上建立了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教学体系。目前教学秩序基本稳定,教学质量在逐年提高,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等各方面亦有新的起色。然而,目前西藏双语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学用语的衔接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西藏全区小学普遍实行了以藏语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后,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甚至整个中学阶段的教学用语和大中专学校教学用语之问出现了相互脱节的现象。其初中新生多数来源于用藏语授课的小学,这部分学生汉语水平多数在初小左右的程度,很不适应初中以上用汉语授课的要求,这是藏族学生学习质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汉语授课学校中的藏族学生和大中专学校中的汉族学生均开设了藏文课,但由于受社会不重视藏语文的影响,藏文课有名无实,致使许多藏族学生成了“四不象”,汉文不过关,藏文没学好,外文也不会用。这是汉语授课学校中的藏族学生适应能力差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如果初中仅用藏语授课又难以与高中或中专学校教学语言衔接。因语言衔接的困难和汉语文基础差,适应不了以汉语为主,藏语作辅助的教学形式。造成了高中藏语文授课试点班的学生毕业考入高等学校后,听不懂高校用汉语讲授的课程,学习跟不上,既给学生本人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又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加之双语教学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进度,为赶教学进度又保证不了教学质量。[2]
2、师资结构不合理,双语教师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双语教师是指接受过师范教育和训练,掌握藏、汉两种语言文字,并能用两种语言文字讲授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师。从西藏的双语教学现状看,主要是以农牧区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并是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学。而农牧区所需要的师资既不是单用汉语授课的师资,也不是单用藏语授课的师资。而是需要一支学历合格、藏汉两种语言兼通,具备较高专业素质的能用双语授课的、合格的师资队伍。为了满足这一需要,西藏大学从1989年起扩大招收师范专业,重点培养初中双语师资。到1998年已培养了数、理、化、生、地、史、政治等七个专业的毕业生近900人,全区初中双语教师资格过关考试合格人员99名,其多数分布在拉萨、山南、日喀则三个地、市。就目前西藏培养出来的双语教师来看,不仅数量少,而且他们的整体素质不十分理想,不少教师专业知识不过关,部分教师藏文程度很低或汉语文水平不过关,不能用藏语授课或不能用汉语授课。此外,西藏培养出来的双语师资分配到基层的专业结构相当不合理,有个别学校同一个专业教师有4—5名,某些专业一名或一名都没有。目前基层最需要的数学、物理等专业教师紧缺,而生物、地理、历史等专业教师过剩。致使有的学校所开设的数学、物理等课程由其它专业的教师代课,因教师本身不是教授此类专业的,故专业名词术语不熟悉,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3、教材的名词术语不规范、不统一,缺乏相应的辅助教材。藏语文教学也和其它任何一门学科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如果背离了它的规律,就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和平解放西藏以后,党和政府就十分重视西藏双语教育的教材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十几年来,这方面的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当前藏语文授课教学班的教师和学生的教材品种短缺、不配套、教材内容脱离实际、编辑出版机构不健全、印刷设备陈旧、教材供应不及时、出版经费严重短缺以及藏、汉对照的工具书极为缺乏等问题还存在,教材供应慢、乱、差以及缺乏相应的辅助教材是严重影响中小学教学质量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此外,在数、理、化、生、地、史等现代学科的民族文字教材方面,有的翻译还不太准确,名词术语不规范、不统一。这样就制约着双语教学的健康发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响。[3]
三、对发展双语教育的建议
面对西藏双语教育的现状,如何正确解决双语教学问题,确定以哪一种语言作为教学工具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搞好双语教学,最有效的办法是从母语入手。如果用学生熟悉的母语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直接用自己的母语表达感情和思维,用本民族的文字进行写作、阅读、计算,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教学质量都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反之,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母语基础,而用另一种语言进行思维,其对译阶段将大大增加,有的词语甚至无法对译,造成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严重影响学生理解的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目前现有师资条件,各级各类学校尽可能实行以藏语授课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一、基础教育用藏语文教学与专业知识教育用汉语教学衔接的关系。在西藏目前实行小学六年制的情况下,从小学二、三年级开设另一种语文课,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两种语言的变迁,使藏汉两种语言在学生的头脑中混乱不清。根据西藏乡村只有初级小学(四年制),到区、镇才有完全小学的情况下,藏族学生最好从小学五年级开设汉语课,用整个初级小学阶段打好母语基础。在打好母语教育的基础上,到完全小学要集中力量加强汉语文的教学,汉语文教学时数也应适当增加,此后升入中学预备班继续突击学习一年汉语文。这样要求学生在首先学好藏语文的前提下,其汉语程度达到五年级的水平,以基本适应中学用汉语讲授数、理、化等专业课的要求,避免藏语文教学与汉语文教学的脱节。[4] 第二、学习藏族文化与国内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关系。为繁荣西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经济,推动西藏社会向前发展,必须正确摆好藏汉双语教学的关系。《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藏族小学生全部使用藏语文教学。在不影响藏语文教学的前提下,从高年级开始增设汉语文课。中学、中专和大专院校的藏族学生的语文课,以藏语文为主;同时学习汉语文,学习全国通用的汉语普通话;其它课程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行用藏语文教学;有条件的中学还应增设外语课。”这一规定是符合党的民族语文政策的。改革开放的今天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增加信息量才能提高藏族学生的质量。信息来源于书报杂志、广播、电视、人际交流,而这一切都得通过语言文字这座“桥梁”。由于人力及经济等诸多原因,即使在今天文化、科技及传媒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也不可能时时处处都依靠别人的翻译服务,所以实行藏汉双语教育、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首先,农牧区人口占我区人口的大多数,农牧区人口居住分散,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在制定农牧区双语学前教育规划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些主体因素,要聘请熟悉我区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情况、熟悉幼儿教育的专家和研究人员进行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制定出符合科学和自然规律的幼儿学前教育“双语”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使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更加“专业”。
第三,要培养一大批熟悉幼儿心理学、懂得幼儿成长规律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让他们成为农牧区学前教育的开拓者。要避免幼儿教育是“小儿科”,把承担不了小学教师工作的人员派去搞幼儿教育,搞管吃喝拉撒的“保姆”式学前教育。只有这样,学前教育才能真正成为开发智力、培养良好习惯的教育,为基础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四,农牧区藏汉双语学前教育一定要有专业的教材。不少人认为,学前教育就是为上小学打基础,就是要预习小学课程,导致幼教“小学化”。在笔者的观察中,也有很多孩子由于受到这样的学前教育,上小学一年级时就产生懈怠、厌烦情绪,其学前教育效果适得其反。所以,我们一定要紧紧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双语教育的重要性,编写出一套符合我区实际的标准学前双语专业教材,在课程设置方面,要符合我区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
参考文献
[1]当代中国的西藏[[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2]西藏的教育[M].多杰才旦.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3]西藏自治区教育科研论文选编[J].西藏教育研究所.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9.(8).[4]语言使用与族群关系[M].马戎.2004
第三篇:双语教育
新华网乌鲁木齐12月14日电(记
者杜静、刘杰)在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新疆妇女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其中,城镇妇女就业人员现已占到全区总就业人员的42.8%。
13日下午,新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发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自治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自治区妇联党组书记王建玲说,制定和实施新两纲是履行联合国
千年发展目标,提升妇女事业发展水平和解决妇女儿童面临问题的必由之路。
据自治区妇联介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1年)》实施十年以来,新疆妇女就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新疆城镇从业人员387.13万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165.73万人,占42.8%。
与此同时,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程度进一步提升。截止到2010年底,新疆厅级、县处级、科级女干部分别占同级干部的10.65%、17.26%和25.7%,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4.26个、3.29个和5.04个百分点。
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比例也逐年提高。2010年,新疆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女生占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从52.72%增长到54.18%,上升1.46个百分点,女生比重高出男生8.36个百分点。女研究生占在校研究生总数的比例由49.08%增长到54%,上升4.92个百分点,在校女研究生比重高出男生8个百分点。
此外,新疆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已全面实现,新疆少数民族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教育的在校生共计119.87万人(包括学前和中小学),占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在校生的48%,新疆妇女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王建玲说,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域和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新疆各地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状况还不均衡,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妇女参政议政的质量还不高,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发展整体水平还比较低,男女不平等就业、歧视妇女的现象也依然存在。
第四篇:双语教育整改措施
针对督导双语验收反馈意见的整改措施
一. 教案书写整改措施
1、加大对教案的检查和指导力度 1)2)3)
2、对教师进行教案规范书写的培训 落实执行60中学教案书写规范 对问题教案进行指导,并跟踪整改情况
针对书写教学反思进行培训、交流、研讨 1)要求一课一反思,反思课堂,反思教学设计的得与失及具体改进措施。每月进行一次组内教学反思交流研讨
2)在教师培训及教研活动中进行反思书写的培训
二. 提高教学水平的整改措施
1、保障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落实,加大查课力度,规范教师上课,学生听课行为。2、3、4、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充分利用早读,午读,自习等时间进行培优补差 积极组织学生竞赛等活动
三. 提高教研水平的措施
1.落实教研工作计划,讲培训和指导相结合,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困难。、2.教研室指导教研组制定可行的教研组计划。
备课组长职责
1.数学集体备课组
1)2)每周两到三次集体备课
每次集体备课活动教研室主任亲自参加 3)4)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安排好主备课人,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供大家共同使用,在实际授课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记录,写好反思,在下一轮授课中再备课再修改
5)主备课人以说课形式呈现,同组教师提出整改建议,修改,磨课,由主备课人呈现一堂公开课。
第五篇:双语教育工作计划[范文模版]
双语教育在苏州活动成功开展后,双语教学正在受到各所学校越来越多的重视。我们学校进行双语教学实验以来,在校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几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获得了一些经验。如今,我们正在以踏实、勤恳的工作态度,创新、独特的工作思,在双语教学的道路上一步步迈进。本学期双语教研组将对双语教学实验的进一步深化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小学双语教学自身的特点,结合几年来的双语教学经验,特制订本学期双语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研时间及要求
本学期,将继续实行教研组长考勤制度,如果教师有特殊事情不能参加教研活动,应在前一天通知教研组,由教研组长记好出勤记录。
二、本学期双语教学要求
1.教案。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每位双语老师坚持写双语教案,可以逐年段的增加双语读本的使用量。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采取渗透的方式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进行双语实验。关于双语的使用量,针对组内教师的水平和所教授学年段、学科的特点,初定为每学期完成两篇比较有质量的教案设计。
2上课。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双语教学的课堂有效性问题。因此,在本学期,我们应该贯彻双语教学课堂有效性,将双语教学落到实处。影响双语教学有效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学生有多少机会进行双语学习。丰富的学习机会,增加学生的积极学习时间,提高双语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鼓励他们说英语,最大限度地进行口语锻炼。双语教学不同于英语教学,它只是在课堂上作为一种工具去使用,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口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无论哪一个学科的双语教学,都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真正做到有所收获。同时,真实的学生生活用语对小学生来说,是最宝贵的教学素材,有利于学生将所学最快的应用到生活中去。双语教学的实施,主要还是由各任课教师渗透到每一天的日常教学中。
3.听评课。本学期希望各位教师按照教研活动安排,提前做好上课、听课准备,同时,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对示范课进行讲评。
以上是双语教研组本学期的教研计划,我们将力保完成教研内容的前提下,加强计划的实效性,以便更好的推动双语教学改革的实验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