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尔夫在幼儿园的运用(共5篇)

时间:2019-05-13 03:2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奥尔夫在幼儿园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奥尔夫在幼儿园的运用》。

第一篇:关于奥尔夫在幼儿园的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所强调的即兴性、灵活性、创造性正是现如今的幼儿园教育所缺少的。将童谣、谚语、民歌和舞蹈做为音乐教学活动的基本材料,充分体现奥尔夫教育的民族性、国际性原则。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当一个小生命还孕育在母亲的腹中时,外面嘈杂的世界最让他灵动的是——美妙的音乐;当远古时期的人们还茹毛饮血身穿草裙时,已知道击石奏乐载歌载舞来表达他们心中的愉悦。从古至今,音乐做为对美好事物和情感的表现形式,经久不衰始终永恒。但是当新闻报道5岁幼童因拒练钢琴而愤然断指的惊人事件后;当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秩嫩的小脸因枯燥地重复千篇一律的动作变的木然时,我们真的应该反思一下,音乐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怎样把幼儿与生俱来的音乐潜能挖掘出来?这是我一直探询的问题。奥尔夫音乐教育为我在音乐教学上观念的改变指明了方向。下面是我以新《纲要》为根本出发点结合奥尔夫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做的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抓住奥尔夫原本性的思想核心,使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回归自然。

奥尔夫原本性思想探究的是如何通过音乐教育使音乐回归于人的生命。原本音乐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没有困难和压力自然获得。因它接近大自然,所以是适合儿童的。而在教育行为上则是将语言、动作、音乐融为一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幼儿亲自参与,甚至自行设计,即兴地去进行表现,这种表现的产生是内心需要即是从本能中被诱发出来的。

1、将语言富于音乐的节奏,体现奥而夫音乐原本性的原则。

每个人自出生后有两个基本的能力是“每个”家长都要教的:一是学说话;二是学走路。所以利用说话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会使孩子们感到非常熟悉、亲切,它不需专门的训练和技能技巧的准备,就可以开始音乐教学,这也充分体现了儿童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因此,语言进入教学可以说是奥尔夫主张的“适于开端”的教育观念的体现。而节奏做为语言、动作、音乐融合在一起的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节奏的训练就是入门的先导,也是其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基础。如在《介绍我自己》的游戏中,教师用匀速的鼓点做为掌握速度的标准,让孩子们以一种均匀的速度依次说出自己的名字。例:韩栋 张玲巍 张杨正昊,孩子们会很惊奇、很有兴趣地进行游戏。开始他们可能会越说越快,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就可以匀速说出自己的名字。而匀速是培养幼儿自控力最重要、最基础的训练。它可以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有序。在此基础上,提高要求,让幼儿有节奏地说出自己的名字。例:韩栋 刘云磊 张杨正昊,孩子们会变的更加兴奋,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他们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动作,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

2、将孩子日常生活的动作,融入音乐教学中去,体现原本性原则。

孩子生性好动,精力充沛。他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认知,主要是通过感官直觉的体验、经验获得,这是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决定的。因此,结合动作进行教学活动是很适宜和重要的。而人本身所具有的动作,无论是简单的走跑和日常生活劳动中的动作,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这些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结尾一句,孩子们设计了“弹舌”的声音。在这部分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仅是掌握了节奏,而是更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真正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我是小木偶》、《熟悉自己的身体》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模仿、接触、被他人控制做动作等训练,培养了与他人的合作。而《划小船》、《晒被子》活动则锻炼了幼儿的平衡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奥尔夫主张的原本 的音乐教育。

二、在日常教学中,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对幼儿进行随机的音乐教学,体现奥尔夫教育的即兴性原则。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最突出、最重要的一项原则是即兴性原则。它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儿童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即兴活动重视儿童在“做”的过程中的主动学习,以及想象力、独创性的发挥。因此,“做”不是关键问题,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不是结果。即兴创作的目的不是要求没有音乐经验的幼儿当时创作出什么音乐作品来,关键是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引发幼儿兴趣,而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随机教育处处可见。如:课间活动时,可利用拍打桌面做节奏训练。教师先说一首熟悉的儿歌并配上相应的节奏,带领幼儿做数遍后,可让幼儿做“领头人”。幼儿会根据已有的知识说出各不相同的内容,有儿歌、童谣、唐诗等。史青儿给唐诗《静夜思》配的节奏如下: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佳倩给童谣《外婆桥》配的节奏是:摇啊摇,摇啊摇,一摇摇道外婆桥。孩子们在拍桌面时,在老师动作的暗示下,会由重到轻直至配合儿歌声调的缓急,有轻有重地拍击桌面。这也为打击乐器的使用做了前期的准备工作。而此类活动还可以在擦桌面、站队等日常生活活动中使用。

卡农{即多声部的轮说、轮唱练习}作为日常教学活动中常用的表现形式,是培养即兴发挥和创造力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如:在交通工具大汇展的活动中,孩子们手拿各种交通工具模仿着各种车辆和飞机发出的声响,我抓住孩子的兴趣点,组织幼儿进行《说名字》的节奏活动。孩子们在“交通警”{教师}的指挥下拿着自己的玩具迅速站到我临时用积塑隔开的“公路上”。开始孩子们站的较乱,有相反方向挤在一起的;还有自行车和机动车站在一起的,但很快孩子们根据已有的交通知识经验调整了错误的方向和站位。开始先请幼儿按二拍子说自己的交通工具名称。如:汽车,要求拍子一样,不能重复别人说过的词,按顺序轮流进行,中途不要中断,也不能抢说。前面说的孩子会比较容易,越到最后难度越大。这时孩子们会发挥想象,说出“飞车”、“水车”、“雪车”等。崔宇鹏的“飞车”是指能在空中飞行的车。孙康宁的“水车”是能在水中奔跑的车;而柳博元的“雪车”则是能在雪地上滑行而不用燃烧汽油的环保车。孩子们智慧的大门被慢慢开启并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自由的天际翱翔。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幼儿说出以二拍为基础的“三个字”、“四个字”的名词,并总结出二种节奏型,教师指挥全体幼儿一起念。如:飞机 大汽车 公共汽车,每种节奏型要反复念数遍,一直到全体朗诵基本整齐、速度较均匀时再换一种,这时“交通警”又发出指示:“绿灯亮,可以行;但必须模仿出自己的交通工具发出的声响。”室内立刻响起了“嘀嘀嘀”、“铃铃铃”的声音,宛如交通工具“大合唱”。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的进行了“二声部”甚至“三声部”“四声部”的练习。在此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即兴创编能力和反应能力,还培养了幼儿如何与他人交往、遵守公共秩序的社会行为。这与《纲要》中社会领域提出的“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相吻合。

三、将各领域教学内容与音乐教学相互渗透,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原则。

奥尔夫说过:“尝试和做在这里意味着一切。因为语言文字的解释,只有对以体验过一切的人,才能真正被理解。”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奥尔夫的实践性原则。幼儿必须通过自己实际唱奏甚至作曲来体验音乐并接受音乐教育,而不是老师的说教、传授和示范。而在教学活动中,则通过合奏、合唱、歌舞表演、戏剧表演以及其它各领域知识的渗透来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如在《报纸的游戏》中,以“新年联欢会”做内容主线,幼儿先找到自己的“座位”{报纸},在老师的引导下再发挥想象以“报纸”做表演的乐器并探索报纸能发出怎样的声音?是如何发出的?幼儿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然后即兴创编出节奏来,最后启发幼儿利用报纸玩各种游戏。活动中通过空间移动、记忆、探索、即兴创编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使幼儿的实践和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而在上面的例子中也充分体现了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原则。

四、将童谣、谚语、民歌和舞蹈做为音乐教学活动的基本材料,充分体现奥尔夫教育的民族性、国际性原则。

奥尔夫的教学活动多是采用他家乡的语言、童谣、谚语、民歌和舞蹈作为基本教材,在音乐语言和风格上都和我国音乐有着极大的亲和性。而我国的民族音乐和文化是一笔积累丰厚的文化遗产,一些表面上形式简单、短小的民族音乐作品,却往往是经过口头传唱、老幼皆知雅俗共赏的“经典”性作品。它手法简洁、旋律优美,内容通俗易懂却不乏丰富的知识。

如:歌曲《两只老虎》、《小老鼠上灯台》、《泥娃娃》、童谣《外婆桥》、《马铃开花》、《数数歌》,儿歌《小白兔》、《大西瓜》,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等等,这些都是幼儿易于理解并容易进入的天地。

奥尔夫音乐教育观念博大精深,我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在某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而在奥尔夫器乐、戏剧等方面还没有涉足,我愿在以后的教学中,更深刻地领会其体系的精髓,用以指导我的教学工作,努力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未来的、具有创造力、独创性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篇:浅析奥尔夫教学法在农村音乐课中的运用

浅析奥尔夫教学法在农村音乐课中的运用

摘要: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与其他的学科教育存在着很多共同的属性,但是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分支,有体现出其本质的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的特性,主要体现出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儿童音乐;另一方面是指音乐进行教育,由此提示我们既不能把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解成纯知识,纯技能,纯艺术性的音乐教育,也不能脱离了音乐艺术本身的特殊规律及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来实施音乐教育,只有把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使学前儿

[1]童音乐教育成为在音乐艺术基础之上的、儿童积极参加的音乐实践活动。在当代社会,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它挖掘和培养人的多种生存必备要素,比如:创造力、自信心、竞争力等等。如果有了这些能力,就能在漫长的一生中承受得起社会的各种挑战,会使生活更有意义。哪怕将来不从事专业艺术工作,在少儿时接受的艺术训练,也可以培养出很多好的素质,便于从事任何工作。且提高了艺术修养,也将丰富人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奥尔夫教学法的普及性和社会性,同时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可以为我们今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音乐教育;启示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对此研究已有许多并取得很大的成就。最早开始于德国,如1950—1954年出版了五卷本《学校音乐》,已被欧美各国相继翻译出版介绍到世界各地,还有古尼特.凯特曼著《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法初步》、《用奥尔夫乐器进行奏乐教学的建议》、《奥尔夫教学法》等。此外,1961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及造型艺术大学”成立了“奥尔夫学院”,建立起第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1962年奥尔夫和凯特曼访问日本,在日本掀起研究和实践奥尔夫教法热潮。奥尔夫教学法与东方文化的结 1 合开始了奥尔夫教学法新的里程。这些研究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启示提供了一个必要的资料前提。

二、国内研究状况:

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廖乃雄教授于1980年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介绍到我国。我国有关儿童音乐教育的研究和改革正在努力吸取世界儿童音乐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优点,探索适合儿童成长发展并符合我国国情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已很多,如:秦德祥的《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声势”教学》、芮文元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精髓》、此外还有《奥尔夫教学法在儿童手风琴集体课中的运用》、《奥尔夫乐器在教学中的运用》、《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富有创造性的音乐课——奥尔夫教学法》等。

这些研究都没有较好的运用到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本文意图通过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优点和教学模式,让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更加完善,使音乐教育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上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对完善和指导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运用文献法:在参阅期刊,书籍等文献的基础上了解以往大多数学者、教育工作者对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从而找出研究学者的研究观点和依据;运用自然观察法通过对实习、见习期间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活动的观察来深入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最后,得出一些关于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方面的启示。让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

讨论与分析:

传统的音乐教学法单一,儿童学习的积极性较低。教师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应借鉴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和教学模式,并将其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结合,总结出我国学前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采取的相应策略。使音乐教育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使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更加完善。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内涵及意义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当代德国著名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首创,后经许多专家继承与发展而形成的音乐教学法。该教学法风靡世界50多个国家,其教材《学校 2 音乐》被译成27种文字。80年代由上海音乐家将其引入我国,在全国各大城市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产生的基础

奥尔夫于1914年毕业慕尼黑音乐学院,他曾在一些歌剧院担任钢琴伴奏,20年代初他又回到慕尼黑音乐学院专门研究作曲。1925年他与军特合作创办了“军特音乐——舞蹈学校”,开始了他一系列教学尝试,这种尝试受到了许多教育家们的关注。与此同时奥尔夫的五套《学校音乐》也应运而生。他的五套《学校音乐》虽然得到了著名教育家凯斯腾贝尔格及合作者普雷斯纳博士、瓦特博士的支持,并计划在柏林小学大规模试验和推广,还于1932年在德国较有影响的朔特出版发出了出版预告,但由于希特勒上台,不但出版计划没有得到实行,连整个实验与推广的计划也随之成了泡影。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他的《学校音乐》才得以出版。奥尔夫的教学方法着重在于帮助儿童建立一种节奏、旋律与和声模式的“词汇”,使儿童用它来创造自己的音乐。同时,儿童通过一系列不断深化的表演活动能掌握歌唱、演奏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二)奥尔夫教学法的内涵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它以听力训练、节奏训练、律动训练、语言学习、创造性能力培养等为基本内容;通过说、唱、跳、奏、戏剧表演、绘画等音乐舞蹈艺术形式,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快乐教学形式;让学生发现自我,培养人的创造力、自信心、专注性、合作精神、反应能力及人格的全面发展。奥尔夫教学法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是手段,培养健全人格才是目的。因此,它所致力的音乐,不是单纯的音乐知识,而是融合音乐、舞蹈、诗歌、美术、戏剧等各种艺术于一体,以达到健全的人格教育。

他的内涵具体来说,主要包括:第一是培养健全的人格。通过音乐把“真”“善”“美”的精神传给儿童们使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第二是让所有的孩子都来学习。奥尔夫设计的教学法是“有教无类”的教学法,使每一个儿童都能在美的音乐中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他提倡“玩中学”、“做中学”、提倡“元素性”音乐,把复杂枯燥的纯理论的乐理知识简单化用一些简单的节奏、固定的音型、易学的乐器演奏技巧,使每个儿童都能很快地学会,并且乐于去学、乐于去做从而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表现能力。第三是从感知入手。奥尔夫教学法在讲授知识的时候不是采用使学生感到烦厌的纯理论 的学习。它采用了一种回归自然的(元素性的)、以感知入手的教学法。他不是把理论做先导,而是从感知入手,让儿童直接去感知音乐。首先学会“怎样做”然后再去解释“为什么”这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学前儿童教育。可以使儿童在快乐教育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第四是讲究即兴性。奥尔夫教学法提倡参与意识。其重要一点就是让孩子自己去做,因此它选择的教学内容比较适合儿童的特点,且难度不大,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跟得上教学步调,使孩子们觉得始终只是在做游戏、在跟音乐进行愉快的合作。

(三)奥尔夫教学法的现实意义

奥尔夫教学法虽然质朴自如,引人入胜,但是它毕竟产生发展于德国的土地上,所以,必须把奥尔夫教学法与我国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尤其是把广大农村的古老文化与实际结合起来。例如:地方戏剧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在360个剧种里,在5万多个曲目中有着数不胜数的锣鼓,都可作为奥尔夫教学的素材。还有陕北的腰鼓,黄河沿岸的威风鼓,山东的唢呐曲,各地、各民族的民歌,都是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奥尔夫音乐素材,真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能以此为基础,将奥尔夫教学法与中国传统风格的音乐相结合,必然会受到农村孩子们的广泛欢迎。另外边、老、山、穷地区流传的山歌、童谣、谜语、歌谣等等,也都是很丰富的音乐素材。这对产生于农村这块土地上的音乐,将格外被农民的孩子所接受,所喜爱。因此,农村为奥尔夫教学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素材,也为实施奥尔夫教学法的工作者找到了肥沃的土地。

广大农村的孩子接受这样的音乐教育,将对我国国民音乐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此外,农村还是奥尔夫教学法最简单、最经济的实验基地。比如,在城市中孩子们可以学习弹奏电子琴、手风琴、钢琴等,但大多数农村,尤其边、老、山、穷地区的孩子们还不具备这个条件,因此,用传统方法学习音乐,需要很多的经费,还要配备大批专业音乐教师,而这一切,不是每一个乡村所能具备的。即使具备这些条件,农村孩子要掌握和演奏这类乐器,也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只指望单一的教学来普及与提高农村的音乐教育质量,无论从人力、财力还是孩子们对音乐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来讲都不是容易之事。而奥尔夫教学法本来就是自然的产物,它的教育就地取材,人人皆备,尤其是生动活泼的声势训练,用身体作乐器,不用花钱便可进行长期的音乐训练,这种训练把音乐与身体结合起来,可在几年内都不会重复。同时,通过朗诵、儿歌、谜语、故事、戏剧、童谣、唐诗、宋词等进行节奏训练,可产生奇特的音乐效果,既经济易学,又可弘扬民族文化,一举两得。除此之外农村中在奥尔夫乐器的自制自配诸方面还有着得天独厚的条 件,用高低不同的酒瓶排在一起制成高低不同的音条乐器,音色纯净,易教易学,制成蛙鸣乐器或刮奏乐器,易拉罐装上沙土可做成沙锤乐器。农村的孩子们敲打着一套自制乐器,一定是心情舒畅,乐在其中。

由此可见,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开展音乐教学,提高农村孩子的音乐和文化素养,奥尔夫教学法是最好的选择。

二、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

简单地说,奥尔夫教学法被认为是现代最科学、最先进、最适合儿童的音乐教学法之一。他的教学原理是先让学生通过接触音乐实践使他们真正的喜欢音乐。它是由老师为引导者,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在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奥尔夫教学法具有的特点

1.完整的体系性

(1)奥尔夫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有自己完整的独特的体系。从理论原则和指导思想到教材、教学法、教师及丰富的和成功的教学实践等各个方面都具备的一个完整体系。从人的音乐天性出发和从音乐最起码、最简单的元素出发,他都讲究完美的艺术性。并且十分强调以音乐的节奏为基础,但又不仅是单纯拍拍打打,对于旋律、和声、配器、曲式等方面他都有严格的要求。以器乐为特色,同时声乐与器乐并重。这都显示了它较完整的体系性。

(2)独特性,“元素性音乐教育”是它区别于传统教学法和其它各种国外教学法的独特性。

(3)灵活性,奥尔夫音乐教学没有教学大纲和分年级的要求,它的基础教材和传统音乐教学不一样,它不要求一首挨一首地进行,而是按音乐语言发展的顺序循序渐进,它的即兴性要求每年的教材不同,即使采用同一教材的两个不同班级的课,也不会出现重复,永远是新鲜的。

(4)开放性,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没有框框、不封闭、不排他,可以把各种教学法吸收到自己的体系中来,所以它必然逐步发展、逐步丰富、而且永远没有终结。所以,从实质上说来,奥尔夫教学体系可以归结为一种教学思想。

5(5)艺术性,奥尔夫教材中很简单的四小节儿童歌曲,在艺术上都很经得起推敲,质量要求很高,音准、音色毫不含糊,在和声、乐曲结构、配器等方面都有它自身的艺术准则。奥尔夫教学体系要求从教师的教学到表演、乐器制作,那怕是最简单的,也必须有艺术价值。

2.元素性

奥尔夫把他的音乐称之为“元素性的音乐”,并自喻为“野生物”。在他的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元素性具体表现为:

(1)奥尔夫认为音乐中节奏是比旋律更为基础的元素,不同的歌不可能是同一个旋律,却可以是同一种节奏。训练节奏的训练:从体感入手,把体内的节奏诱发出来。单层次的训练如模仿、问答、节奏补充。多层次的训练如卡农、多声部节奏。

(2)从朗诵开始入手,奥尔夫认为语言是音乐的根。如“叫人名”;在问了两个音节数不同的孩子名字之后,就让他们互相有节奏地呼唤或分组呼唤,形成多声部呼唤。然后是数韵和简单的儿童诗歌。在此过程中朗诵要素有:旋律性(汉语四声较西方语言具有很强的旋律性,可以直接用到音乐中);节奏性(汉语也富有节奏性,单词,词组都可以配乐,童话、童谣、故事等都可以配上旋律)。

(3)强调体感,以人的自然性为出发点,发掘人体内的音乐性。如;按自己的心跳节奏自由走动,在走动中逐步互相协调,达到统一速度,产生基本节奏感。身体是最好的器乐,捻指、拍手、拍腿等不仅讲究节奏,同时十分注重音色。不强调理论、概念、名词、术语。如把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分别称作走、跑、拖走 走│跑跑 走│拖 ─ │拖 ─┃。规定学生用五声音阶自由创腔,走唱结合。不像传统那样诉诸理性,规定要求儿童形体动作的音乐感。形体动作要求自然、有个性、有变化,如果一唱歌就摇头晃脑、身体僵直、这是做作的、勉强的、如果过分强调动作整齐划一,不分男女,不管音乐给个人感受如何,这是机械的、没有个性的。奥尔夫要求的“走”,要有各种不同的走法,还要走出音乐感,与音乐的情感吻合。拍掌,有一、二、三、四、五指拍,半掌全掌拍,轻、重拍等各种拍法,获得多种音色的效果,不能永远是一种风格。所有的形体动作都要富有音乐性。

3.综合性

奥尔夫认为:音乐决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它和语言、舞蹈、等有着天然的联系。音乐的原始形态,就是这样的综合体。音乐在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自然形态,也正是这 样三者密不可分的。在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里,朗诵、游戏、律动、奏乐、歌唱、表演舞蹈等都融合在一起,形成十分鲜明的特色。

4.创造性

(1)没有师道尊严,杜绝强制性。如:在音乐教室里老师弹琴,学生在地毯上跳舞、唱歌、敲打节奏乐等,没有强制行为,他们的音乐天性可以得到自由发挥。

(2)发挥自由个性,发展创新能力。如:要求儿童都用四肢着地,但每个人必须自己设计不同的姿势,不许与他人重复。又如:经常在课内让学生按一定的音乐要求自由活动,自己鉴别好坏,逐步趋向统一协调。最终的结果,是有纪律的演出,但这种结果绝不是由老师的个人意志强加给学生去完成,而是建立在学生各自个性充分发挥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学生的聪明才智,创造能力的发展之上的。

(3)教师引导学生创造,不是讲授、不是问答、也不是启发式,而是教师引导以学生自己的活动和创造为主,学生自己动手、动脚、动口、去唱、奏、动、跳。游戏、自己设计音乐和动作,在音乐中学习音乐。

(4)即兴奏乐,发挥幻想性,奥尔夫认为即兴奏乐是最古老、最自然的形式。乐谱限制了即兴性,使弹钢琴如同操作打印机,演奏者成了乐谱的奴隶。所以他开始不用乐谱,只是“约法三章”后就让学生即兴演奏,以唤起并促进儿童潜在的音乐本能,使学习音乐成为儿童自己的需要。

(二)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引导创作法”是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及示范、帮助儿童协助创作和集体创作,是奥尔夫体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向儿童提供一些原始性的材料(如:最基本的音调、最基本的节奏、最基本的动作方法等),教师要求站在儿童的角度来主持与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具体实施过程包括探索——模仿——即兴——创造四个环节。

1.探索:让儿童通过动作发现产生音响的可能性;让儿童去寻求一种可能。[3]例如我在实习的时候曾经上过这样一节课,是大班的《魔笛滴答滴》,让儿童自己准备一个易拉罐和一根吸管,开始的时候让儿童自己尝试如何通过用易拉罐和吸管发出声音。当然不用说,办法肯定是各种各样,所谓千奇百怪,比如有的用吸管敲打易拉罐,有的把易拉罐套在吸管上转动,在这里就不一一罗列。有的孩子也想到用吸馆在易拉罐开口的地方吹,使气流通过易拉罐发出声音,这就向教学目标迈进了,接着让想到这种方法的小朋友向其 他小朋友介绍自己如何做的。然后我在进行总结,带着孩子一起做。整节课气氛活跃,完成的比较出色。我认为这就是探索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了。

2.模仿:是为了发展儿童的基本技能,根据学前儿童好动,好模仿的特点,让儿童进行模仿,可以进行一些游戏性的音乐活动。[4]模仿是他音乐创造的准备,是创造的前提。引导学生观察老师或大自然及生活周边的事物,诱导学生去模仿并体验,当学生逐渐熟练后,老师便须要开放更多的空间给学生去创作。例如《小袋鼠》,歌曲描写了小袋鼠去摘果子,把果子装进大袋子里,挺着一个大肚子的可爱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提问学生:那位小朋友知道小袋鼠是什么样的?那位小朋友上来模仿小袋鼠呢?启发其他小朋友也上来模仿小袋鼠走路,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动起来。接下来老师把提前准备好的气球当果子,小朋友过来摘。教师可以象变魔术一样让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摘果子。小朋友把摘到的果子装进大袋子里(可以用书包代替袋子),然后模仿小袋鼠挺着大肚子走路的形象。

3.即兴:是鼓励儿童将所学的技艺逐渐扩展形成“雏形”。即在人的直觉反应能力基础上,发展人的想象力,创造力。[5]因此,它离不开上述的两点,确切地说,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丰富的灵感是即兴创作的源泉。看一个综合课例:即兴伴奏并欣赏乐曲《渔舟唱晚》、《军队进行曲》。其目的是通过即兴伴奏,了解中外乐曲的特点,感受音乐的意境。准备:选择奥尔夫无固定音高乐器中的小型打击乐器。其中金属类的有:三角铁、钱串铃、沙球等。木质类的有:响木、双响木、木棒、响板等。皮膜类的有:手鼓、双面鼓、巴思克鼓(一般鼓的架上装有白铜的小钱)及大、小鼓等。过程(1)以三、四人为一组将人数分为甲乙两组。过程(2)播放录音。甲乙两组先后上来为乐曲进行伴奏。过程(3)分组讨论,用什么打击乐器来为乐曲伴奏比较好,分辨音乐的强弱、情绪及变化等,并再一次进行伴奏。过程(4)老师讲评总结。分组创作活动可以使学生们互相协作,发挥想像力,不受命于老师,自己去创作,在这种自由创造的气氛中学前儿童不断的提高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其在简单操作中能够愉快地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去,感受音乐的意境。

4.创造:是将各个阶段所学的技能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独创的“作品”儿童被要求用自己创造的音响与形体动作来表现出童话的情节,作出气氛的渲染;儿童被要求用自己想象出来的各种符号和图形来记录自己的音乐,创造自己的“乐谱”等等。[7] 在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中,不管是形体动作练习还是节奏练习,教师要注重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和即兴能力,鼓励儿童在即兴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综合性创造,以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为目的,而并不是局限于传授技能。

三、奥尔夫教学法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的启示

由于儿童具有好动、好模仿、好奇、好游戏等心理特点。根据其心理特点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结合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一)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本文主要指儿童的主体性,是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儿童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候所表现出的功能特性,具体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8]

在我国一般的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幼儿很少作为学习的主体,而只停留在作为教师的客体,教师对幼儿的主要期望,也只是模仿和照做。教师手把着手教学生。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在音乐教育和教学也常有反映,从而危害不浅。

儿童是音乐教育的主体,在奥尔夫的主要著作《学校儿童音乐教材》中,贯穿了音乐是为了孩子并且能唤起孩子的即兴和创造的潜在本能,为孩子的自发需要而存在的教育思想。奥尔夫关注的不是有特殊才能儿童的教学,而是在更广范围内的教学,哪怕是中等的和才能较差的儿童也能参加。奥尔夫把儿童作为音乐教育改革的主要对象和出发点,把学校当作音乐教育改革的主要场所。奥尔夫主张在教学内容、教材选择、教学步骤等方面,都应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来具体确定。他认为对儿童进行“元素性”的音乐教育,不是一项外加的,而是一项基本性的项目。他的教学设计远远超出了所谓音乐课和唱歌的范围,以使童在早期被唤起原始的音乐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充分的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在儿童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应当是引导、激励、唤醒,帮助儿童建构一个积极学习的心理。所谓激励就是鼓励儿童自由表达、承认儿童学习风格上的差异,既保护儿童的创新意识,又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所谓引导就是对儿童学习交流的结果进行转向、引伸等,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能力。所谓唤醒就是使儿童内在的自主学习能力绽放出求异、求新、求美、求善的光芒,让儿童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力量。在自主学 9习中,教师应是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学实践表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儿童的欲望,是培养儿童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方法。

其次,转换角色,让儿童自主探究

教师必须是促进儿童自主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从“控制者”变成“促进者”,要明白儿童是怎样学的,怎样让儿童学得更会学、更乐学,从而学得更多、更好。比如: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获得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法中,儿童只是知识的受体,其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能动性受到压抑。所以,教师应通过儿童各种形式来唤起儿童的主体意识。

(二)体现的即兴性原则

奥尔夫教育体系中最突出,最重要的一项原则是即兴性原则。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的形式。奥尔夫的教学活动通过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儿童的音乐体验,浓度创造音乐的能力。重视儿童在“做”的过程中的主动学习,以及想象力,独创性的发挥,因此“做”与“不做”是关键问题,而做得好不好不是关键问题。即兴创作的目的不是要求没有音乐经验的幼儿立刻创作出什么音乐作品来,关键是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引发幼儿兴趣,而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随机教育处处可见。如:课间活动时,可利用拍打桌面做节奏训练。教师先说一首熟悉的儿歌并配上相应的节奏,带领幼儿做数遍后,可让幼儿做“领头人”。幼儿会根据已有的知识说出各不相同的内容,有儿歌、童谣、唐诗等。孩子们在拍桌面时,在老师动作的暗示下,会由重到轻甚至配合儿歌声调的缓急,有轻有重地拍击桌面。这也为打击乐器的使用做了前期的准备工作。而此类活动还可以在擦桌面、站队等日常生活活动中使用。除了以上的活动外卡农(即多声部的轮说、轮唱练习)作为日常教学活动中常用的表现形式,是培养即兴发挥和创造力最直接的方式。

音乐活动中有大量机会让孩子即兴创作,创新求异。特制的奥尔夫乐器使儿童能迅速在乐器上表述音乐的构想,享受创作的乐趣。

(三)节奏第一原则

奥尔夫认为,节奏是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力之源泉。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在第一堂音乐课的节奏教学中,根据幼儿互相还不熟悉,老师 也记不住名字的特点,老师首先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如:[我叫李丽华]按节奏:[走走跑跑走],让幼儿像老师这样介绍自己的名字,并分成两部分,叫两个字的站在左边,叫三个字的站在右边,按节奏 [走走走走]和[走走跑跑走]。然后在每个幼儿按节奏介绍完自己的名字后,在记住对面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如:[我叫张成]、[你叫沈大宁]。这时老师把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写在黑板上,在让小朋友们按“走”和“跑”读出来。为了让幼儿对这两个节奏型加深印象,让他们用手、脚做动作练习。来让幼儿体会节奏有强弱。在游戏中,学会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这节课会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体现元素性的原则

将孩子日常生活的动作,融入音乐教学中。孩子生性好动,精力充沛。他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认知,主要是通过感官直觉的体验、经验获得,这是由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决定的。因此,结合动作进行教学活动是很适宜和重要的。而人本身所具有的动作,无论是简单的走跑和日常生活劳动中的动作,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这些为音乐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结合动作的音乐教学包括声势、身体各部的动作,以及这些动作在时间、空间中的运动,身体的造型活动、配合游戏、形体表演、即兴的民族民间集体舞等等。声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它是人类宣泄、表现、交流情感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每个儿童都能自然地使用。它是由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动作组成的。如在《两只老虎》的歌曲中,孩子们就是通过做声势掌握节奏的。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身体各部分做乐器,打出歌曲节奏。例如:当唱第一句“两只老虎,两只老虎”时,孩子们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拍手的,有拍肩的,还有拍自己小脸蛋的;第二句“跑的快,跑的快”,孩子们不约而同用了跺脚,到“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耳朵”时,孩子们表现的形式更是五花八门,有拍屁股的,有捻指的,还有拍肚子的;结尾一句,孩子们设计了“弹舌”的声音。在这部分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仅是掌握了节奏,而是更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真正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我是小木偶》、《熟悉自己的身体》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模仿、接触、被他人控制做动作等训练,培养与他人的合作。而《划小船》、《晒被子》活动则锻炼了幼儿的平衡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奥尔夫主张的原本的音乐教育。

(五)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创造性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表现在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艺术教育在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人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变的更富有想象力,创造力。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在于培养儿童具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人才方面具有一些弱势,因此更要体现艺术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关键在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去进行音乐的探索、体验和创造。尽量使儿童能自行设计他们的音乐和动作伴奏,哪怕比较简单,这些练习应当首先使儿童能够即兴地去进行自己的音乐表现。从这一点看,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效果的作法不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更注重教学过程。

儿童在音乐课堂活动中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体验者、创造者,师生之间平等交流、互为启发,为发展儿童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教学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主张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灵活多变、扬长补短。并且儿童思维活跃、精神饱满、心情舒畅、敢想敢说。我们作为学前教育的工作者,在音乐教育活动应该激活儿童的思维,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挥儿童的创造性:创编新歌词、歌曲动作、舞蹈;创造性律动、打击乐演奏、欣赏、伴奏等发法来发挥儿童的创造性。

(六)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

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还综合提高了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总之,作为幼儿园的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多分析音乐,不要将音乐课认为是单纯的唱歌课,要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多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生动、形象、具体、有趣的方式把抽象的音符融入到直观的动作、节奏中,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启发孩子们的思维;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及合作精神等,使课堂效果更加明显。

结 论:

时代呼吁学前儿童音乐教师应努力学习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吸取适合国情和实际的先进经验,使儿童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从而激发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奥尔夫教 学法正满足了这种需要,不愧为现代最科学,最先进、最适合儿童的音乐教学法之一。我们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传统音乐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的音乐教育经验,从而不断改善我们的音乐教学,使我们的音乐教育尽快取得最好的效果。

本文在讨论分析过程中,由于能力有限,使本文在理论以及例证方面无法达到系统全面,这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3][4][5][6][7]黄瑾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4.:38.[2]韩丽.教学模式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41.[8]吴祚稳.儿童主体性发展的精神家园[J].安徽安庆市宜秀区教育局教研室,2008,(2):26.[9]谢平.奥尔夫教学法的三大特点[J].陕西教育出版社,2003,(12):49.[10]崔伟.探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音乐教育观[J].教育实践研究,2003,(7):66.[11] 李妲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3.[12] 秦德祥.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体系[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44.[13]李晋瑗.幼儿音乐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21.[14]尹爱青、曹理、缪力 编著.外国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98.[15]福禄培尔.孙祖夏译:人的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76.[16] 王晓佟.西方音乐教育对我国音乐教育的思考[M].斯科格涅辛音乐科学研究院,1992:36.

第三篇:牛兰心得—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农村幼儿园音乐课中的运用

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农村幼儿园音乐课中的运用

有幸与2012年参加了首期甘肃省奥尔夫音乐教育幼儿师资培训。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并深深感受到其基于人本,从原本性和多元文化的教学理念,以及快乐教学法,声势教学法等多种适用于孩子的教学方法。

首先,什么是奥尔夫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的创建者卡尔奥尔夫是一位卓有成绩的德国作曲家,音乐作品享誉世界。他同时也是位音乐教育改革先驱。奥尔夫是力图通过人类最根本,最自然,也是最古老的音乐实践形式——即兴演奏,通过与动作、与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节奏,以唤起几乎一切人(特别是儿童)身上潜存的音乐本能,使音乐成为人们自然、自发的要求。他根据音乐的始源和发展规律即音乐生理——心理法则,建立起来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是合理、科学、有效的。他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因此他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

其二,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特点是什么?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其三、什么是奥尔夫声势教学法?在奥尔夫教学中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能带出声响的人体动作,称作“声势”。在音乐教学中应用“声势”,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之一。

其四,奥尔夫声势教学法在农村幼儿园的运用

目前我所在的贾川乡中心幼儿园,很多孩子父母都在外打工,受外在环境的制约,开展艺术课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

正如奥尔夫所说,幼儿阶段是开发人类一切潜能的关键期,我所教授的是大中小班的音乐课,在运用传统教学法时,孩子们总是把握不好节奏,不是时间唱得过长就是提前把歌词演唱出来。有的地方老师教了很多次,幼儿仍然不能准确演唱出来,有时作为老师的我也觉得很无奈。但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的责任就是让学生通过对音乐课的学习,感受到音乐的快乐、美好。所以如果我想不让自己付出的劳动换来“竹篮打水”的后果的话,那就一定得想办法加强学生的节奏感、乐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我通过学习、了解、听课和相互的交流,认为从节奏入手采用卡尔•奥尔夫的声势教学法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爱好。所以,在本教学中我本着卡尔•奥尔夫先生的这一观点,把节奏作为音乐的第一要素对学生进行教学。

要对学生加强节奏方面的训练,只凭教师的一张嘴、一架琴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有打击节奏使用的打击乐器。去年我们幼儿园购买了一些音乐教学器材,其中有很多打击乐器,这就使我对采用奥尔夫教学法更增添了信心。

打击乐器对学生们来说是个新鲜的东西,孩子们对它充满了好奇。但是当我第一次把打击乐器拿到课堂上,让孩子们自己去使用的时候,却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对打击乐器充满了好奇心却不敢使用打击乐器。怎样让孩子们都能积极主动的使用打击乐器参与学习呢?我先把乐器发给那些主动举手的,愿意使用打击乐器的学生们。接着我 让全班同学演唱已经学习过的歌曲,有打击乐器的同学使用自己手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在伴奏的过程中我没有对学生做伴奏的要求,只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随自己的感觉去打击。一首歌曲演唱完毕以后,我要求同学们交换自己的打击乐器,并且鼓励没有使用过打击乐器的同学使用乐器为歌曲伴奏。这样大部分同学都使用过了打击乐器,掌握了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当这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发现当我再次让孩子们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的时候,孩子们都踊跃举手要求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了。

打开了局面后,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怎样运用用奥尔夫教学法让节奏融入到课堂当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奥尔夫节奏教学法中的声势练习法。

声势练习包括拍手声势练习、拍腿声势练习、跺脚声势练习和综合声势练习。我在教学中,按照先简单后复杂的顺序训练学生,在进行声势教学训练以前学生们演唱歌曲中最多的是四二拍子的歌曲,我就以四二拍子作为节奏练习的切入点。先是练习以四分音符为主组成的节奏。如:X X ︱ X X ︱ X X ︱ X –‖

1、手 手

2、手 脚

3、手 腿

开始先让学生单拍击左右手的节奏(可以拍大腿或者桌面等),慢慢地再加入脚的节奏,并看学生的进度如何可以在上述节奏演奏方式里,凡是“手”的部分让学生使用打击乐器。让学生明白打击乐器的基本使用方式是在强拍或强位上,同时也掌握了由四分音符组成的节奏的演奏方式。节奏游戏进行的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再通过启发,让学生选择自己身体能发出声音的部位,以拍手、跺脚、捻指头,弹舌头等作为伴奏的乐器。进而再在拍手跺脚等的基础上加入打击乐器让学生在每个小节的强拍或强位的位置打击乐器,接着就是把已经掌握好的四二拍子节奏打击方法运用到歌曲的演唱中,在演唱歌曲的时候没有打击乐器的同学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表达方式为歌曲打击节奏。

在这一年的声势教学尝试中,我也对学生的节奏学习进行了评价。方法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组成小组并选定自己喜欢的歌曲,经过小组的磨合练习,最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歌唱、伴奏。惊喜的是,部分学生能有创造性地编创自己组的节奏,各组的节奏及律动也是各出花样。

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上课,除了对学生以外,同时对我们音乐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观念决定教法,所以首先要重新审视我们的音乐教学,要转变对音乐教育、对音乐课固有的陈旧观念,要以人为本,要把重视学生的心灵感受、情感培养摆在音乐技能训练之先。节奏教学虽然不是音乐教育的全部,但以此作为阶梯,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音乐敏感性,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团队合作精神、创造力、音乐表现力等,是切实可行的。

奥尔夫认为,他的教学法应当永远在不断的发展中,从不希望别人机械地搬用。有关节奏教学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在此我只是做了的初步尝试,今后我将继续探索使用声势教学方式教学,引导孩子们更快乐地学习音乐,享受音乐。

第四篇: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现代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建的,它的形成和发展已有60余年的历史,这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更适合儿童的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最著名、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教学法以音乐为主线,将语言、动作、舞蹈、表演、美术等诸多元素进行综合运用,重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信心、专注性、合作精神、反应能力及全人格发展,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二者相得益彰。通过对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奥尔夫教学法更适合儿童的教学特征,并将其运用于小学音乐课堂中,以亲身实践来证明它所取得的非凡效果,以此来激励广大音乐教师们采用先进的奥尔夫教学法来进行教学,为孩子们适应时代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关键词:小学课堂;奥尔夫;教学法

本文通过借鉴奥尔夫教学法适合儿童教育的科学理念、分析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亲身实践来证明它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所取得的非凡效果,并以此来激励广大音乐教师们采用先进的奥尔夫教学法来进行教学,转变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观念,改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音乐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提升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信心、专注性、合作精神、反应能力以及全面发展,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并为孩子们适应时代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奥尔夫教学法是德国现代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这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的形成和发展已有60余年的历史。奥尔夫教学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优秀儿童艺术教育体系之一,在国外已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传入我国也已有十几年了,但至今只有少数地方的老师在使用,仍未深入并推广,究其原因,我认为关键的问题还是观念的差异——音乐课还没引起大家的重视。

音乐课本是一门富有艺术性的且气氛活跃的课程,可是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和国外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存在不少改进的余地。音乐课在人们的意识里,依然是可设可不设、无关紧要的课程,绝大多数学校的老师仍然使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即“单一的歌唱教学模式”,了解并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教学的更是寥寥无几。课堂枯燥无味,这样长此以往地恶性循环,孩子们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同时也不能学习、掌握实际的音乐知识。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诸如理念、意识、资金、设施、师资等等,使孩子们得不到良好的音乐教育。我想,不论乡村还是城市,跟上时代的教育步伐这是我们教育事业的目标,所以,采用先进的奥尔夫教学法教学来提高整个音乐教育领域的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受小学生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理解能力不强等等的心理特点的影响,接受来自课堂的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课堂的前二十五分钟,是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黄金时分,也是他们接受新知识的最佳时段。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能够适应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孩子们的艺术感是需要从小培养的,而这种培养则应从课堂教学开始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有综合性;即兴性; 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从本土文化出发;适于开端; 为所有人。

其中即兴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创作。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它将即兴创作表演作为教学方式的起点,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音乐活动,从亲身体验中学到知识、展示自己并乐在其中,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中也锻炼了他们创造音乐的能力,更符合创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有:

一 采用游戏教学。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选择的内容以游戏为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让孩子们可以从游戏中获得快乐。

二 音乐、舞蹈、语言、绘画、表演等的综合教学。这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从生活语言节奏开始,把较简单的儿歌与节奏结合起来,并让学生即兴配上舞蹈动作,使之形象化、生动化,从而由唱、奏、跳等多种形式形成整体的、和谐的美感,学生也从中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三 注重节奏声势的训练。奥尔夫认为:“节奏是音乐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力之源泉”。节奏是我们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学习音乐的最基础部分。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的音乐语言。节奏的训练,可以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他们的思维,增强反应力;以身体为乐器,运用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的不同音色组合成各种节奏。加之演奏时的技术负担不大,可以形成多声部的声势,其艺术性及教育效益、是很好的,对发展人的注意分配、多声部听觉十分有利。四 充分运用简易的乐器。如碰铃、三角铁、沙锤、响板、锣、鼓、木琴、竖笛、钢片琴、双响筒等等,他们携带方便、用法简单,且能发出多种多样的音色音质,可以演奏各种织体的音乐作品,易于掌握、效果甚佳。学生能在没有什么技术负担的情况下,奏出和声及旋律,使音乐课生动活波、富有生机,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既满足了小学生的表现欲望,也丰富了课堂内容。

就奥尔夫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运用而言,我用三个课例来证明它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教学实践表明:奥尔夫教学法能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非常适于儿童学习音乐;奥尔夫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奥尔夫教学法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增强情感的表现能力;奥尔夫教学法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并使他们能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奥尔夫教学法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结论: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我们得认清现实,不能自欺欺人。儿童教育是关键,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应该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自信心、专注性、合作精神、反应能力及全人格发展,使“学”与“乐”能相得益彰。所以,我希望广大音乐教师们采用先进的奥尔夫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并将奥尔夫教学法发扬推广,为孩子们的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

[1] 彭文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奥尔夫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z].企业家天地,2010-03

[2] 杜江琴.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学音乐课中的运用[z].黄河之声,2008-23 [3] 乐玫.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1999-02.第20卷第1期.[4] 谢平.奥尔夫教学法的三大特点[J].陕西教育,2003,(12)

[5] 李莘.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z].今日科苑,2010-08.[6] 娜仁其木格.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小学音乐教学[J].内蒙古艺术,2007-01.[7] 吴英莲.试论奥尔夫元素性音乐教学法[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8] 蔡觉民.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构成[J].中国音乐,1992-01

第五篇:“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英文歌曲学习中的运用

“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英文歌曲学习中的运用

摘要: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知名、最具影响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以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奥尔夷音乐的引入,使幼儿能够在一种愉快、宽松的氛围中,在尽情享受音乐艺术美的同时自然地习得英语。

关键词:幼儿英语教育;幼儿英文歌曲;奥尔夫音乐教育

一、关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背景: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知名、最具影响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创办人卡尔·奥尔夫是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他从小就表现出很高的音乐天赋,这对其教学思想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即是将音乐融合于动作、舞蹈、语言等等其中,摒弃结构限制主要强调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1]

幼儿音乐教育看重的是幼儿对音乐和对艺术领域的感知能力,让幼儿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经验。然而,我国的幼儿音乐教育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应当多多借鉴国外优秀的教学法,结合我国国情和音乐文化,扬长避短,使我国的素质教育得到广泛的推广。

(二)奥尔夫教育三大体系特点

1、综合性

奥尔夫认为,音乐决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音乐的原始形态就是综合体。在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里,朗诵、游戏、律动、奏乐、歌唱、表演、舞蹈等都相互融合,这样不仅扩大了教师对音乐的思路,也让幼儿音乐的学习丰富、生动。[2]

2、即兴性

在具备一定综合素质和感知能力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就是奥尔夫教育理念的即兴性。奥尔夫在教学上注重对即兴性的培养,也十分看重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只是课时的结果。在笔者实习的过程中,常常发现代课老师在幼儿的音乐课堂上,播放一些歌曲,在聆听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乐曲本身的特点和音乐的意境,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

3、参与性

情商在幼儿智力发展过程中充当着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人们却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去培养幼儿的情商。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通过各类感知觉去协调、发展幼儿各个方面的能力,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是培养幼儿情商很好的方法。音乐本身是一种必须自己参与感受的,可奥尔夫音乐的作用在于,使幼儿成为一名主动的学习者,而不只是一个聆听者。当感受到音乐时,利用奥尔夫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可以唱歌或是跳舞,也可以哼唱出来。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原则

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原则是要求学生结合“综合式、自主式、即兴式”的方法学习音乐。卡尔·奥尔夫指出:幼儿在学习中必须运用全身心地投入去感受和表现音乐。于是他发明了奥尔夫乐器。幼儿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尝试各种体验,使幼儿在课堂上 “动”起来活跃气氛,沉浸在一种欢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乐各方面统一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一)游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好动,做不住的特点,选择的内容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教学,幼儿很快就可以记住。例如音乐活动《Head and shoulder knees toes》,幼儿一边听该音乐,一边听教师发口号,当教师用英文念到相应的部位时,幼儿便利用动作诠释该部位。这样的过程使幼儿很容易学会单词,也加强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二)乐器教学法演奏:这里的乐器指的敲击乐器,包括两种:即无固定音高的敲击乐器,如沙球、三角铁、双响筒、手鼓、西斯特等和有固定音高的敲击乐器,或是钟琴、钢板琴、木琴等、定音鼓等。例如音乐活动《瑶族舞曲》,该活动利用串铃、木鱼、三角铁等,根据节奏不同,引导幼儿按照乐器分工,让幼儿自主掌握乐器,创作出的音乐简单而富有节奏感,使幼儿沉浸在自己创造的快乐中。

(三)创造性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通常是以鼓励幼儿的创新精神为主。在音乐活动中有大量机会让幼儿即兴创作。特制的奥尔夫乐器使幼儿能迅速在乐器上表述音乐的构想上,享受自身创作的乐趣。奥尔夫教学法能很好的引导、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充份发挥创作潜能。

(四)节奏及律动教学法:节奏与律动的结合取决于对音乐的感应,鼓励幼儿去感受各种自然动作,如大班欣赏课程《狮王进行曲》中的节奏型伴奏:

或是用身体各个部位充当乐器,通过拍、打,跺、捶、等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所具有的

姿势,声势通常是和节奏连在一起的。它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学生易学易做的方法做一些单声部或多声部的节奏训练,并多以“卡农”形式出现。

(五)绘画或图谱形式的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育利用图谱和绘画来表现音乐,简单地演示乐曲的意境,可以很好地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情节、情绪,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欣赏音乐的形式之一。可以通过幼儿对色彩的敏感度来引导幼儿,例如幼儿在欣赏不同的颜色时,让幼儿思考,然后大胆的表达出他认为的音乐风格。如:红色表示欢快和热烈,淡蓝色表示忧郁而宁静等等。同时,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是直观的、形象的,所以让他们一边听一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音乐,可以更好的促进其对音乐的感觉。例如当幼儿听到跳跃的旋律,他们会用

表示,而

则表示延续不断的声音。孩子们在音乐的氛围中即兴地创作图画,展现出无限的想象力,这也是他们对音乐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不受绘画技能的限制。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与幼儿英文歌曲的融合条件

(一)具备引导幼儿的师资条件

首先教师要具备较好的英语教学能力及高度的音乐素养,同时自身对于音乐也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更需要对奥尔夫教学法研究与学习的热忱,好让教学更生动、富启发性,内容更丰富、更充实。总之,儿童在学习第二种语言的过程中,会因为不是母语而产生的不同的困难,因而教师要针对这些困难,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更好地接受英文。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英文歌曲的渗透

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于幼儿英文歌曲中主要是教育者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制定出英语教育目标,选择英语语言材料,积极为幼儿创造丰富的英语语言环境。采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方法,使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中,培养幼儿初步的英语听说能力,促进幼儿语言能力、音乐素养、个性品质等全而发展的教育活动。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确立幼儿英语教育目标:通过奥尔夫教学法激发幼儿的灵感,使幼儿的轻松与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促进幼儿对英语学习的爱好及兴趣。

2、采用合适的歌曲:奥尔夫音乐教育与幼儿英文歌曲的融合主要是英语语言在音乐方面结合节奏形式的训练,如运用声音的大小、节奏的快慢。再者,朗朗上口的英文歌曲和童谣,很适合幼儿歌唱或朗诵,再结合上身体动作及准确的节奏,那么幼儿对英文歌曲的学习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3、采用合适的教具和方法:采用合适的奥尔夫教学类型对幼儿进行英语教学,以节奏为重点,可以采用拍手、跺脚、等身体律动的形式,或采用适合儿童的小型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如三角铁、木鱼、串铃等乐器。将各领域融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音乐学习形式。

4、采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要素:在英语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合作性和交流意识,尽可能地进行全身性的活动形式。

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英文歌曲欣赏中的应用

分析公开课案例《小猫圆舞曲》

(一)创设英文歌曲欣赏环境,激发幼儿想象

首先,教师在幼儿活动时,播放《小猫圆舞曲》,让幼儿对该歌有个大致的轮廓。之后在教学中用英文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猫的形态及生活习性。

例如提问:

1、How does cats wash his face ?

2、how does cats stretch?

(二)利用皮筋伸缩的特点,帮助幼儿理解

教师借用橡皮筋的伸缩特点,帮助幼儿了解音乐中的张驰变化。幼儿先跟着教师一起聆听音乐表演一遍,之后在教师引导下,让幼儿自己利用橡皮筋听音乐表演一遍。

(三)借助肢体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

教师先要向幼儿提问,问幼儿在听到这段音乐时,觉得音乐中的小猫它在干吗,引导幼儿用自身的肢体表现出来。之后教师边借助音乐边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当音乐的旋律听上去像是伸展时,教师就将身体伸展开,当音乐听上去像小猫因为犯错而紧张时,教师就利用肢体表现出偷偷摸摸的情感,当音乐听上去慵懒时,教师就表现出小猫伸懒腰的一面。这主要是利用奥尔夫创造性教学法,运用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加深幼儿的印象,让幼儿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自身去创造、想象肢体动作。这样的过程能有效的帮助幼儿对音乐进行理解,并且,渐渐地幼儿会学会运用肢体去感受,欣赏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

总得来说,在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在母语教学中看不到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教学方式,将游戏、律动、奏乐、歌唱、表演、绘画等形式都融合在一起,形成十分鲜明的特色。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环境下完成英文歌曲的学习过程,减少幼儿在英文学习上面临的困难,让幼儿快乐地沉浸在英文的‘海洋世界’。

参考文献:

[1]傅鸿,奥尔夫音乐教学法[J].《乐器》,2007年第10期

[2]谢平,奥尔夫教学法的三大特点[J],教学新论,陕西教育(教学版)2003年第12期 [3]甄妍妍,奥尔夫教学法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J].《黄河之声》,2007年11期

[4]芦静,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的运用[N].《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9卷第4期

[5]符洁,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幼儿英语教育中的应用[N].《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第23卷第12期

下载关于奥尔夫在幼儿园的运用(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奥尔夫在幼儿园的运用(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运用(合集)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董洵慧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幼儿园 602500 摘要:本篇文章针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

    在低年级音乐课堂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教学反思

    新学期一开始,学校里每个老师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大家都在忙着准备制定教研组计划、带队计划、教学计划、教案、课件制作等等,我们合唱团更是抓紧时间进行训练。与此同时......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合唱教学中的运用分析(共5则)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合唱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当代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且重视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合唱教学改革进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综合能力......

    在幼儿园中是如何运用

    在幼儿园中是如何运用“优势原则”“镶嵌式活动原则”“动力定型原则”来制定幼儿合理的一日生活日程?写出处理步骤:1.擤鼻涕 2.流鼻血 3.弱视 4.洗手 5.晨间检查 答:优势原则:......

    幼儿园大班奥尔夫教学

    幼儿园大班奥尔夫音乐教案:声音长短2009-08-08 21:05:14 作者:不详 来源:互联网 [我要提问] 我教学设想: 声音的长短是通过一些音乐活动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长短......

    幼儿园大班奥尔夫教案

    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 活动名称:《葡萄牙舞曲》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体验乐曲《葡萄牙舞曲》欢快跳跃的情绪。 2、通过节奏、故事和图形谱简单了解该曲子的音乐结构。 3、让......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幼儿园音乐教学对于儿童音乐素养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开放性与先进性对幼儿园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儿童早期音乐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儿童早期音乐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把语言、律动、舞蹈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去感知音乐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