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拼音字母规范书写教学一得
拼音字母规范书写教学一得
抓喜秀龙乡炭窑沟小学
贾华英
小学生在初学汉语拼音时,对字母的正确书写很难掌握。因为字母分为大写小写两种写法,在三行平行的横格里,大写时一律占满中上格,而小写时所处的位置却各不相同。这给初学者增加了正确书写的难度。
怎样使学生掌握正确书写的方法呢?在教学中,我们只要让学生从字母的基本笔画所占位置中找到规律,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具体教学步骤是:
首先,教学生把全部字母都看做是由点(丶)、弯(ɔ、1、亅)、直(ㄧ、丿、ㄟ)三种基本笔画组成。
其次,弄清基本笔画在三横格里所占位置的规律。通过分析,我们便可以发现,三种基本笔画所占位置的规律是:
1.点笔居上格中间,只有“ü”上两点紧靠上格底线:i u j 2.弯笔、直笔占满整个中格:a o e u i ü m b p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r y w 3.字母上边或下边带小把的,小把占半格,其余部分占中格: b p d g k h q y 4.难以确定小把在上边或下边的,一律视为在上边:f t l 5.带点笔的字母只有“j”才带把,小把在下边:j 掌握了以上规律,学生写拼音字母就不必再死记硬背哪些字母占哪些格了。
为了记忆方便,可以教学生背诵下面的儿歌: 写拼音,讲规范,小小三格细分辨。全部字母二十六,大写上中格抵满。字母小写可不同,正确书写要有点。点笔上格半,弯直中格满。字母带小把,独自半格占; 上下把难分,一律认上面;
点下只有“j”有把,头顶小帽认下边。三种笔画三格装,各归其位记心间。
第二篇:汉语拼音字母书写错误及其纠正
一、笔画方向错
笔画方向错,主要是指整圆笔画和半圆笔画的运笔方向错了。初学拼音者,有的习惯将整圆笔画,按顺时针方向,从上往右下运笔,如“O↘”;有的习惯将整圆或半圆笔画,从下往左上或右上运笔,如“↖C、O↗”。整圆笔画的正确书写,应该是从上方落笔,往左下方运笔,一笔写成,如“↙O”。半圆笔画的正确书写,无论是左半圆,还是
右半圆,都应该从上方落笔,左半圆从上往左下顺势运笔,右半圆从上往右下顺势运笔,一笔写成,如“p”中的“﹚↘”及“q”中的“↙﹙”。在这里顺便提一下阳平声调调号的笔画方向。初学者易受汉字笔画“撇”的影响,写阳平声调调号时,从右上往左下运笔。如此运笔是不对的,正确的写法应当是从左下向右上运笔,这样运笔正好可以示意出调值的朗读轨迹
二、笔画顺序错
书写“i、j、ü”这几个字母,有些初学者喜欢先写上面的“点”,这主要是受汉字笔顺“从上到下”规则的影响所致。这些字母中的点画,应该最后书写。书写“f和t”两个字母,有些初学者习惯首先写“横”,这主要是受汉字笔顺“先横后竖”规则的影响所致。这两个字母中的横画,其实应该最后书写。书写字母“x”,有人习惯先写右斜竖,后写左斜竖,这也是不对的。书写“x”应该是先写左斜竖,后写右斜竖,因为这样写可便于x后面字母的书写。
三、笔画数目错
笔画数目错,包括多了笔画和少了笔画两种情况。比如字母“k”应该是两画,有人却把它写成了三画。这是由于将其中应该为一画的“<”笔画,断开来写成两画而造成的。又如“w”也应该是两画,有人却把它写成了四画。这是由于将其中应该为一画的“∨”笔画,运笔途中通过强行改变书写方向,将拐角处由左下向右上的顺势运笔,人为地改成从右上向左下运笔,从而使顺势一画变成逆势两画而造成的。“α、b、d、ɡ、n、p、q、u”这八个字母,都是两画,初学者可能都会写成一画。这种少笔画的错误纠正,如能结合纠正运笔方向的错误而进行,则容易收到理想的效果。
四、字母位置错
这种错误是指书写小写汉语拼音字母时,字母占错了四线格的位置。比如字母“i和j”上的点,应该写在第二线之上,有人却写在了第二线之下。再如字母“p和q”应该占中下格,有人却把它们写在了中上格上。纠正这种错误,需要反复强调字母的规范位置。汉语拼音小写字母占中格的应该有13个,它们是α、c、e、m、n、o、r、s、u、v、w、x、z;占中上格的应该有8个,它们是b、d、f、h、i、k、l、t;占中下格的应该有4个,它们是ɡ、p、q、y;占上中下格的只有1个,它是j。
五、字母形体错
字母形体错,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大小写混写,如“y”写成“Y”或“Y”写成“y”,“k”写成“K”或“K”写成“k”。这种混写,是由大小写形体相近,不易分辨而造成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大小写形体的比较,通过强化书写训练克服之。另一种是印刷体和手写体混写,如“f”写成“ƒ”。这种错误,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板书误导而造成的。所以,在拼音教学中,教师自身首先要提高规范意识,严格用标准的书写示范去正确地引导学生。
第三篇:教学一得
教学一得
在过去的一年了,在各位语文组老师的帮助下,教学方面我的收获良多,但让我如获至宝、受用不尽的则是王老师告诉我的在教学上称之为“一点突破法”教学方法。
语文课应该怎样去教才能带领学生进入到课文中,寻找一个突破点,由点覆盖到面乃至整片课文,这种牵一点动全文的办法,只要选择好了点,可以节省时间、为学生指引学习思路、突出重点、明确中心,带动对全文的理解,学生学了印象深刻。这个点如何选择呢?
首先,可以是题眼。如《童年的发现》,围绕作者的发现,他发现了什么?究竟是怎么发现的?他的发现给他带来了什么?把这几个问题理解了,整片课文学生也就掌握了
其次,是文中的重点词。如《杨氏之子》,开篇第一句是说“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里抓住“聪惠”这个词语,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举了个什么例子说明他聪明呢?透过这个例子,你觉得杨氏子是个什么样的小孩子?再加上老师的点拨,学生就可以很好的理解课文了。
再次,可以是重点句子的突破。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作者以德国人家家户户把花养在窗户外面给路人欣赏来赞美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文章的最后作者感叹道“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抓住这两句去让学生寻找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可以突出重点,让学生思路清晰,看似比较难理解的课文这样处理起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最后,是重点段落的突破。如《再见了,亲人》是以先分述后总结的结构安排的,如果逐段学习,整体感不强,学生不能更好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可以先从离别的角度切入,让学生寻找离别时志愿军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情?最后再次体会志愿军这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感受中朝两国人民伟大的友谊对学生来说就不是那么困难了。
后来我还查了许多资料,点的突破还可以是课文插图等等,我将认真学习,把这种教学方法更好的运用到我的教学活动中。
第四篇:教学一得
新课改在贵州省已经是第二轮了,但是很多老师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忽视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高中很多学科仍采用满堂灌,造成学生失去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只剩下对某些功利的追求,一些老师虽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转变不得当,把“自主学习”变成“放羊式学习”,有的教师则把不需要讨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而有些需要讨论的问题却只给予学生一分钟的时间就草草收场;还有教师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所问的问题多而浅,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反而使学生厌倦。其实在我看来,新课改的到来确实对教师提出了难题,但我们没必要惊慌,接受改革的理念,不是说放弃自己传统的东西,而是要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全面清楚的认识我们学校的学生特点,合理高效的安排课堂教学,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色,新课改的到来不是让教师重头来,而是打破传统,保留好的,融入新的。其实我一直在想,能进入我们学校的学生绝对不是天资聪慧,而是踏实努力的,造成今天教学上的不利局面并不完全是学生的问题,有些时候是因为我们不理解学生,本着一片好心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回过头还一味的要求他们反思、总结,学生面临这些问题还不能选择逃避,肯定很难受。
作为老师,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从学生需要出发,真正做到换位思考,这种换位思考不仅在本学科,更要和其他学科充分结合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作用,试想一下如果老师让学生一个晚上抄完两本书上所有要背诵的内容,那么第二天他就只能抄其他科的作业以避免被老师批评;如果老师要学生做30页的参考资料,要求直接抄答案,那第二天上课学生的状态可想而知,这是学生态度有问题还是能力有问题呢?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种想法,我也清楚,自己没有权利去改变其他人,但我想试试影响周围的人,我坚信,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想去做,一切才有价值,学生只有不怕,才能期待他喜欢,希望有这么一天,我们的学生开心说“知识是严谨的,学习是快乐的”。
第五篇:书写规范
③第一级标题规定用黑体四号,段前、段后各1行; ④第二级标题规定用黑体小四号,段前、段后各0.5行; ⑤第三级标题规定用宋体小四号加粗,段前0.5行; ⑥正文和第四、五级标题都一律用宋体小四号,行距18磅左右; ⑦正文的表格中与插图的字符规定用五号宋体,行距18磅左右;表格序号和表格题目规定用黑体五号,段前0.5行;表格后面的第一行文字段前0.5行;
⑧参考文献列表用五号宋体,行距18磅;
⑨注释、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宋体,行距15磅; ⑩英文字符一般用Times New Roman字体或宋体。
⑷摘要和关键词的排版格式见附录《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