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青林教学案例分析岳阳楼记

时间:2019-05-13 03:2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胡青林教学案例分析岳阳楼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胡青林教学案例分析岳阳楼记》。

第一篇:胡青林教学案例分析岳阳楼记

课堂生成,点亮课堂

————《岳阳楼记》教学的案例分析

工作单位:河源市光明学校

者:胡青林

一、设计意图

倡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力图改变古文教学过于沉闷的课堂气氛,过于固定的教学模式,体现新课改下对古文教学的要求,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真正达到古文教学与现代化教育整合,珍视传统文化基因与创新审美相结合。这只是尝试,是一次不成熟的探索,但会促使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

二、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

《岳阳楼记》虽然冠名为“记”,实际上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借题发挥,表现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旷达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表达了自屈原以来文人士大夫兼济天下一脉相传的报国情怀,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其语言骈散结合,表达方式灵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将近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并懂得一定的朗读技巧。这篇文章较浅易,对于文章的主旨句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还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本文的语言极尽音韵节奏之美,不反复吟诵则不能尽其兴,因此,不同形式的诵读将贯穿整个授课过程,以读促学,以读生情,以读明理。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掌握稳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及文言虚词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的特点。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反复朗读,品味意境,读出情感,领会本文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感目标:理解文中的主旨句,激发爱国热情,胸怀天下,做一个大写的人。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引导诵读,理解文本,读出情感。

教学的难点:理解作者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抒写复杂的情感。这是因为学生受到年龄,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局限理解起古代迁客骚人的感情会比较困难的缘故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

1、主体参与,激趣导入

提问引出岳阳楼,并利用多媒体有关资源介绍岳阳楼。学生回答提问,欣赏:把学生带入了具有浓浓文化氛围岳阳楼。再引出课题。(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的距离。引出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名家范读,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找出文章主旨句,声情并茂的朗读(重点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让学生能初步感受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3、选读、美读,把握作者感情

引导学生作者的心灵世界,提问帮助理解相关内容,让学生对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再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理解的。最后让学生美读文本,融入文本的情境之中。同时朗读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究能力。通过探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品读课文

①本文前四段交待了重修岳阳楼的原因,记了登楼所见的不同“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情”,作为一篇“记”作者的本意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发的一番议论,作者以为古仁人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②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的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③那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5、拓展思维,丰富知识

根据提问谈谈感受,让学生实现与自我的对话,完成自我价值观的提升。

通过以上几步,同学们基本上能够理解本文作者最终要表达的是作者阔达的胸怀和伟大的政治抱负。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一番拓展:回望中华几千年灿烂的历史文明,大家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像范仲淹这样的例子吗?这个问题设计是想通过系列化的拓展让这样的情怀能够打动学生,同时对他们有所激励,激发孩子们也努力追求这样的境界。果然,学生说到屈原、杜甫等。我也进行了适时的总结:这样的情怀,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啊?尤其在范仲淹被贬的情况下,这种情怀尤显得难能可贵!到此为止,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较为完整和成功的渗透理想教育的课堂环节了。

但是,恰恰就在这时,有个学生问:老师,我们怎么学的都是被贬的人写的文章啊?其实在备课的时候也想到过这个问题,只不过没有作深入的思考,而学生此时问的这个问题,给我一个很好的启示:我何不借此机会让他们来比较一下这些不同的文人的不同的思想和情趣呢?因而,我首先肯定这位同学的探究精神,接着,我们大家一起回顾最近接触到的被贬管的人所写的一些文章,有苏轼的《记承天诗夜游》、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这些作者往往有相似的经历,但是各自所表达的情趣、思想和情怀又是不尽相同的,又得寄情山水,有的超凡脱俗,有的借景消愁愁更愁,大家说说看这些人中你最喜欢谁的风格,并且说说理由。

这个话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比较,可以让古代文人的人格力量更深地对孩子们产生影响,从而逐渐地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因为各自喜欢的人可以不同,又体现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讨论,从理想教育的角度来看,效果要比之前设计的教学过程来说要更为明显一些。

可惜课堂时间有限,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畅谈,这是一个遗憾,因而在课后,我把这个话题布置为一篇作文,让学生用文字来畅谈,从有限的交流情况我感觉到学生们已经因为这篇及之前的若干相关文章引发了较为深刻的思考,不同的观念体现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差异,但很显然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过程,不知不觉地就影响到了学生人格的形成。

七、教学反思: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通过这节课,我更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互相促进的,学生的话有时候也能给老师带来很大的启发,进而让课堂活跃起来,有更多的生成,而这要比完全预设的课堂有价值得多。而且,就这堂课的内容而言,课后掩卷而思,我最喜欢的是谁的风格呢?如果在学生讨论发言的过程中,结合我自身的情况来说说我的看法,对学生是不是有更大的触动呢?经常在课堂结束的反思中,我们看到了这样那样的亮点,但同时也觉得,还有很多遗憾,看来教学真是一个永远研究不完的课题,而我们语文学科对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更是我们语文老师需要用心研究的课题。

不足:因为本文太著名,我参考的资料太多,对岳阳楼、范仲淹的历史知道的越多,想传达的东西也就越多,于是教学目标要求也会多,远远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平时备课,要从学生的低限起步,那么,无论你面对的是怎样一批学生,都可以激起他们的共鸣,否则,曲高和寡,只有一部分响应,课堂氛围自是不佳,也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两极分化,我总是容易犯这样的错,吸取教训吧!

2014年6月10日

第二篇:《岳阳楼记》教学案例

《岳阳楼记》教学案例

一、设计思想

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反复诵读吟味,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主旨,并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二、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7课的一篇文言文。是范仲淹应老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在记山记水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其人格魅力,千古传唱!

三、学情分析

我们班现有学生72人,但语言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语言组织能力欠缺。根据学生的现状,我在对本堂课的教学中,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多媒体课件把知识直接展示给学生,还通过我们生活中最浅显的事例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对他们来说深奥的道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诵读课文,领会文章的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五、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内涵。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讲述法 图文对照法 多媒体教学手段

七、课前准备

学生作品

岳阳楼记视频片段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疏通了课文,掌握了重点字词,初步了解了 课文内容。并探讨了课文的一、二段。本节课我们要分享交流的内容,请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三、四、五段,领会文章的主旨。

2、联系个人实际,谈谈你对文章名言警句的理解。(二)、回顾课文

请一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老师:(评价)虽然有小瑕疵,但整体背的不错,很有激情,带着这份激情 和老师一起朗读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

(三)、指导朗读(配乐朗读)

1、朗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2、提醒学生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节奏的停顿和感情的把握。

(四)、合作探究

1、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根据第三、四段景物描写创作两幅画)

老师:上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作业,就是根据课文中三四段的景物

描写来创作两幅画,哪位同学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甲:举手

学生乙:举手

两名学生上台将自己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2、学生简单介绍创作过程,教师点评。

学生甲:我是根据课文中三四自然段的景物描写画出来的,也有我自己的想象在里面。

老师:第一幅画天气如何?

学生甲:是一种阴霾的天气,又伴有大风大浪,船只都无法前行。

老师:那第二幅画呢?

学生甲:天气非常晴朗,阳光明媚,水鸟在自由自在的飞翔。

老师: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你把湖面画成金色的?

学生甲:因为第四自然段中有一句是“浮光跃金”即皎洁的月光照在湖面上,使湖面泛着金光,所以我就把湖面画成了金色的。

老师:那你的创作过程如何呢?

学生乙:第一幅画天气非常的凄凉,阴云密布,太阳和月亮都隐去了它的光芒,狂风四起。第二幅画中的天气却非常好,阳光明媚,湖面一片平静,海鸥自由自在的飞翔,岸边还有野草和兰花。

老师总结:两位同学画的都非常好,虽然都是根据三四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创作出来的,但风格却完全不同。

3、欣赏两段视频,再次感受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景物描写。老师:这两段分别写了怎样的景物? 学生: 阴

老师:(请学生乙再次上台来)请问你在创作这两幅画的过程中心情如何呢?老师这里有两个表情符号(笑脸)(哭脸),用这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学生乙:(在第一幅画的后面用了哭脸;在第二幅画的后面用了笑脸。)画第一幅画的时候心情非常郁闷,因为天气凄凉。而第二幅画中天气很好,让我的心情很是愉快。

4、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迁客骚人欣赏完两种景物的感受。结合迁客骚人的遭遇引出“以物喜,以己悲。”(学生板书)

5、讨论:“以物喜,以己悲。”你对此怎么看,赞同还是反对?

(学生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谈看法)

赞同:①我遇到顺心的事情,比如妈妈给我买一件新衣服我就高兴,反之我的东西丢了我自然就不高兴了。

②如果我考试成绩理想我就很高兴,但考得不好,爸爸妈妈就会批评我,我肯定会很伤心的。(个人情感的发泄)

③如果不管外物的好坏,你都无动于衷,感觉就像个机器人。

④我们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要灵活。⑤如果外物的环境都影响不了你,就不能融入社会。还是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⑥人有悲欢离合,这是人之常情。

反对:①虽然以物喜,以己悲是个人情感的发泄,但遇到高兴的事就高兴,遇到逆境,困难就难受,这样会影响我们的学习的。

②我觉得我们做事情还是要理智,不要因一时冲动而去做事情。

③我小时候因为生病而导致耳聋,听不到声音了,如果因此而一直悲伤,一直难过,就什么时候也干不成了,我要向邰丽华、海伦凯勒学习,虽然遭遇挫折,但却坚强的面对。

6、教师总结: “以物喜,以己悲。”是人之常情,但不是人生的最高境。引出古仁人之心。

7、挑选一名学生领读第五段。(对学生领读情况进行评价)

8、分析理解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内涵。(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交流回答。)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而或喜或悲,不以为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9、引出文章的名言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学生板书)

10、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回答,老师总结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学生:爱国思想,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学生:忧国忧民

学生:先忧后乐

学生: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老师:课文的最后一句是什么呢?

学生:微斯人,吾谁与归? 老师:斯人,是指什么人? 学生:是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希望滕子京要像古仁人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范仲淹也被贬官,所以这句即是对滕子京的劝慰,也是自勉。

11、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我国还有哪些人是忧国忧民的楷模。(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课文回答)

学生:鲁迅(为了挽救国民而弃医从文)

学生:屈原(以死报国)

学生:陶渊明(隐退山林依然担心国事)老师补充解释:杜甫、文天祥等。(幻灯片补充展示)

(五)、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

叙缘由事

写阴晴二景

抒悲喜两般情

论古今忧乐情怀

老师:本文是范仲淹应自己的好友滕子京邀请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文,但范仲淹却借题发挥,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六)、启示

(让学生结合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感悟。)①在学习上要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②作为班长,我觉得我一定要让我们的班级团结友爱,积极向上。这样我才会高兴。

③我们要爱国、爱家、爱学校、爱自己。

④不管我们国家是贫穷还是富裕,我们都应该爱自己的国家。

⑤因为我们是聋哑人,我们得到了亲人、朋友、和社会上爱心人的关心。等我考

上了大学,找到了工作,我一定要回报我的亲人,朋友、更要回报关心过我的社会上的爱心人,我要帮助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我要将这种爱心传递下去。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老师总结: 无论职位的高低,年龄的大小,也无论你有没有经过人生的挫折,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同学当中也会距离古仁人那样的人越来越近,最后让我们用响亮的回答来表示我们的决心,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七)、作业

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实际写一段话,谈谈自己的感悟。

九、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学生作品(阴)学生作品(阴)以物喜

以己悲

学生作品(晴)学生作品(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学评价

本次教学基本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老师互动,掌握了文中的名言警句。从学生今天的发言可以看出,他们能够紧跟老师的引导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风气异常浓厚。教学反思

本节课使我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与教师教学的合理运用,使之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很大的帮助。但本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能结合我们今天的时代,结合了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了他们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的理解。学生的交流和发言出乎我的意料,很有自己的想法,特别谈到了:他们也许不能对国家有多大的贡献,但他们可以对自己的家庭、对关心过自己的朋友,对关心过他们的社会中的爱心人士尽以及比他们更需要关心的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把这种爱心,这种责任更好的传递下去,这正好也体现了我们今天的主题“传递爱与责任”。使新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

不足之处:我应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该更加完美地利用好课堂生成资源,由于自己年轻,教学过程还缺乏淡定,有一定的口误。如果有下次,我会让教学少点遗憾。

第三篇:岳阳楼记教学案例

《岳阳楼记》教学案例

永吉二中 侯雪松

一、背景及说明

语文知识教学替代能力培养,一直为有识之士所诟病。现在我们的共识是知识学习不能取代能力习得,这本没有错,可实践中我们却又多少有些矫枉过正了--对知识教学的批判累及知识,以至于形成一种反感甚至排斥知识的倾向。我们的教学还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反智”倾向--一味地读,一味地“悟”,好像一借助概念进行分析就意味着对学生主体性的剥夺。

诚如很多论者所指出的那样,对于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的问题的讨论,我们远还没有深入。任何能力的养成都是以相应知识的掌握为前提的,适宜的知识才能建构成一定的能力。就现状而言,我们需要反思的是,这一套语文知识对我们所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没有帮助?科学不科学?若不行,那么,怎样的体系的知识才是我们教学所需要的?我们应当引进、建构哪些知识?

当前的语文教学的确充斥着大量的知识,可同样是事实的是,我们从小学教到高中的却依然是那么几个概念,因此,知识的泛滥实质上是知识的匮乏。这些础兰了的知识,多数属于语言学的范畴,而本应当与教学有更加密切关系的,诸如文学批评之类的学科却长期以来与语文教学处于隔膜状态,以至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找不到一块“基石”(概念),教学游离恍惚,学习难以深入。笔者以往在教《岳阳楼记》时都遇到过这样的困难,这一次决心到古代文论中汲取营养--引入“文气”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运用“美学”进行讲解

二、案例描述

具体内容略

三、收获与反思

1、讲“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已经不知有几回了,每次自己都感动不已,可学生往往不买账。这次主要从艺术形式的角度切入,课堂借助“敛气蓄势”理论运行,学生对这一经典作品的艺术成就及作者的思想境界有了深切的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主要得益了传统文论知识(“文气”“概念”及“敛气蓄势”“原理”)的引人。不论是深入地理解作品,还是最后鉴赏能力的形成,读者都应拥有相关的知识储备。

2、语文教学鉴赏领域知识的贫乏与应有知识的长期缺席,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面临尴尬。一方面教师因此不能透彻地理解文本,备课缺少“理”数,而即使肚子里有

“货”,也无法借助当下的语文知识来承载;另一方面,学生因此学习没有支撑点,不能深入,学力难以发展,可一旦老师向他们提供新知识时,却由于知识的长期缺席而感到突兀和陌生,由于知识是系统性的,尽管老师尽力地深入浅出和简化(由于没有可供教学的知识序列,这种努力可能是不科学的),他们还是感到有点“费事”。语文教学热切呼唤教育界对现有的语文知识进行厘清、扬弃,并或引入或创建新的知识,建构新的语文知识体系、新课程、新理念,可新理念靠什么来张本、诠释,旧的知识能当此任吗?因此,此番工作是当务之急,不容回避的。

3、对知识的掌握,教师与学生要有所区别,在广度与深度上教师都要优于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要以能运用为最高准则,除了那些基本的概念、原理之外,其他的只要有所了解就行。我们也不能以掌握概念为最后目的进行教学。高明的老师是嘴上不出现知识,可每一个环节涉及的都是“理路”。就此而言,本案例好些地方缺乏课堂教学智慧,课堂上确实有“过显”的地方。有些教师认为,这堂课什么术语都不出现可能较好。对此笔者认为,对于那些有概念性质的知识,是不能取消的,因为它是认识的本身与再深入的基础。当然,对于本案例那些知识拥有概念的待遇,这确实需要商榷。

4、课堂教学应该大胆而适度地运用分析的手段。古代

文论为分析提供了一条“出路”。古代的文学批评是“美学”的批评,是成熟个体借助经验、结合比喻等手法对文章进行理性而又不失情感、形象的阐释,这完全可以直接借鉴到语文教学中来。教师作为特殊的读者,用自己成熟的体验,通过形象的讲解,完全可以引领学生到达一个新的境界。

5、古代文论的优缺点要一并正视。正是因为是“美学”的批评,古代文论在某种程度上缺乏严密与透彻,甚至,古代文论中的概念,如本案例引用的“文气”,它们的意思也是“游移笼统”的(因此严格地说还称不上是概念),因此需要受众有较强的感受力与领悟力。本案例开始的时候部分同学觉得“文气”很玄乎,难以把握,除了鉴赏领域长期以来概念的缺席带来的负面影响外,主要原因就在这里。因此,我们若要到传统的文学批评中汲取一些知识,还应该做一些相应的转化工作。

第四篇:钱梦龙之《岳阳楼记》教学的案例分析

钱梦龙之《岳阳楼记》教学的案例分析

钱梦龙,上海市民办桃李园学校;梁浩军,江苏沭阳县怀文中学。

【设计思想】

能真正“服务”学生的教学设计才是好设计。教师要做出好设计,必须熟读文本,认真品味,方能知道教什么和怎么教。

《岳阳楼记》是一篇传世经典美文,它的经典之美,由多种要素构成。

该文语言骈散结合,往往用四字短句,对仗工整,音律协和,韵味深长,读来朗朗上口。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出入自如。

该文构思奇巧,匠心独运,曲折迂回。作者和滕子京同年进士,又曾共同镇守西北边疆,彼此相知甚深,引为人生知己。滕子京被弹劾遇险,作者奔走呼号,为之申诉。滕子京谪守巴陵后,励精图治,政绩斐然:“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在此背景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嘱托作者为之作记。范仲淹遂借此自抒怀抱并勉慰友人。

本文虽以抒情言志为目的,但却由记事和写景巧妙切入。在简要叙事后,作者以磅礴之句对岳阳楼的雄伟景象作了简要描述,又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过渡,迅捷转入下文。接着,作者两段对举,写迁客骚人遇暗景则悲,逢明景则喜,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对比鲜明,为下文议论设伏。

议论部分,作者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一句掀起波澜,正反相生,层层推进,直至逼出主旨,高峰耸立。

文中多处语句前后呼应;全文景情理交融,浑然一体。

该文的大美所在,乃是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适时现身。它集中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政治抱负,也展示了作者伟大的人性光辉。这一彪炳千古的名句及其包涵的思想,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因此,本文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词句教学和几个知识性问题的机械剖析,而要侧重引领学生感悟本文的“美”,在寻美的过程中,自然完成教学,让学生既习得知识,又学得方法,同时也接受一次思想的洗礼。

此外,文言文也可以用导学法实施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思想为指导,本课的设计主要由两大板块构成,即自读板块和教读板块。自读是教读的基础,教读是对自读的整合和提升。无论是哪个板块,都要以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为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阅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

课文分三课时进行,为了使教学散而不乱,问题设计围绕两条线进行。一条是辅线,以探讨解决课文中的词句为主;一条是主线,抓住文本情景相融、立意高远的特点,并结合相关文段设计问题,依次展开,探讨文本之美。老师不能轻估学生的能力,无论是哪条线均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解决好的,老师就不要包办。

第一课时为自读板块。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不错的文言解读能力,在教师适当指导下,让他们去自读,是切实可行的,这也是导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在导语中即引入《宋史》中“范仲淹二岁而孤„„”这段简明文字,辅以思考性提问,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人为官的思想基础,从而为本文的学习预热。其后,在“指导自学”环节中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尽力弄懂文句,了解大意,并在此基础上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内容。

第二、第三课时为教读课时。第二课时教读第1~4节,第三课时教读第5节。虽为教读,但仍要以学生讲读的形式了解学情,有的放矢。第三课时是学习的难点所在,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此节主要以“曲问”的方式步步引导学生探明本文的写作意图,并在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探讨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格教育。最后,以问题的形式总结(复读)。

教学设计是一种预设,为课堂教学提供蓝本。真正的课堂是灵动的,多变的,不断生成的。因此,好的教学设计不仅要植根文本,熟谙学情,还应充分预设课堂,从而使教学设计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创意设计】

教学目的:

1.积累词语。

2.理解句意。

3.理解对偶的特点及作用。

4.理解本文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作特点。

5.理解我国古代进步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思想。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指导自读)

一、导入新课

作为散文名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历代都被收入各种文集选本。那么,它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关于岳阳楼和作者,请先看本文的题注。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方面也相当有成就。下面是《宋史》里关于范仲淹的简略介绍(字句略有改动),对我们理解《岳阳楼记》的思想内容很有帮助,请同学们先读一读——小黑板展示: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仕(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谪守邓州。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指名学优生读讲。

思考:

1.范仲淹少年时为什么发愤苦读?

2.范仲淹论政事奋不顾身,力主改革,勤政爱民,他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二、指导自学

1.读懂文句: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

2.思考:

(1)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

(2)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3)本文的中心句(文眼)在哪里?

三、课外作业

1.把小黑板上关于范仲淹的资料抄在练习本上。

2.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教读第1~4段)

一、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根据上一课布置的思考题提问,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必答得完整,目的只在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学。

二、研习新课

教读第1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再进行正音、释词。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

“越明年”:课本注解为“到了第二年”(即庆历五年),而据《岳州府志》之《宗谅求记书》载,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在庆历六年。所以,这句中的“越还是按它的本来意义作“过”讲为妥。“越明年”就是“过了第二年”,也即进入了第三年(庆历六年)。

“谪”:指封建社会官吏的降职或远调,也指把有罪的人遣戍远方,如“发闾左適(同‘谪’)戍渔阳九百人”。

“属”:同“嘱”,通假字。“属予作文以记之”,点明写作本文的缘由。

2.思考与讨论。

引导要点:从这个“谪”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说的“迁客骚人”。作者一开头就点明滕的处境,其实暗暗包含对老朋友的劝勉:你虽然身处逆境,但不要像一般的迁客骚人那样为个人的遭遇而悲叹,而应该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这样写也暗寓与老朋友同处逆境,有自勉、勉人之意。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很深的。《岳阳楼记》所以传诵千古,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不是泛泛的记事写景之作,而是一篇有所寄托,立意高远的好文章。

教读第2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再进行正音、释词。

1.要着重理解的词句——

“夫”:本文中有三个“夫”(“观夫”“若夫”“嗟夫”),前两个“夫”有指示作用,相当于“那”;“嗟夫”,感叹声,亦作“嗟乎”。

“然则”:顺接连词。注意不要跟转折连词“然而”搞混。“然则”在这句中有承上连下的作用:(既然)洞庭湖是这样(气象万千),它北通巫峡,南到潇湘,降职外调的官吏和忧然失志的诗人大多会合在这里,那么他们看到这景色后产生的感情,能不因景色的变化而不同吗?《教学参考书》把这句中的“然则”译为“然而”,不符合上下句间因果相承的关系,值得商榷。

“骚人”:课本注解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但在某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两者不能对换,如本文“迁客骚人”若换成“迁客诗人”就不恰当。因为《离骚》的作者屈原是一个遭到贬逐的诗人,所以“骚人”有时比“诗人”还多了一层“恍然失志”的意思。因此,本文中“骚人”与“迁客”相配比较合适。

“得无异乎”:“得无”本是一个表示揣测的语气副词(如“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但本句中的“得”“无”是两个词,相当于现在说的“能不”。此处是以诘问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

2.思考与讨论。

(1)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系概括,却写得极为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才取得了这样的效果呢?

引导要点: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了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与“广”近义,但作者用“横”而不用“广”,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由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2)本节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其关系或作用。

引导要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线。“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行文顾前盼后,文理绵密。

教读第3、4段,指名学生读讲课文,再进行正音、释词。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

“则有„„者矣”是一带有长定语的句子。“者”指代“览物之情”。以第3段末句为例,从“去国怀乡”到“感极而悲”都是“者”的定语。

“景”:形声字,“日”形“京”声。“景”的本义是“日光”。

“锦鳞”:鳞,指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

“浮光跃金”:这句写月夜有风时湖面上的景色。“浮”和“跃”两个动词分别作名词“光”和“金”的定语,构成两个偏正短语,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造成了一种动态美。

“静影沉璧”:这句写月夜无风时湖面上的景色。语法结构、修辞方法跟上句相同,不过它写的是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跟上句构成动静相映关系。

“把”:动词,持,握。“把”作介词是后起的用法(把门关上),或用在比较接近口语的诗词中(如“欲把西湖比西子”)。

“其喜洋洋”:洋洋,众多或盛大貌,这里形容喜的样子。朗读时“喜”字后要稍顿一下。

2.思考与讨论。

(1)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是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则喜气洋洋。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奥秘”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细读这两段写景的部分,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情感,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

引导要点: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段为例:雨是“霪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无一不是带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上“霏霏”“怒号”“排空”“冥冥”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来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樯”“楫”等,但配以“隐耀”“潜行”“不行”“倾”“摧”等词语,就带上了浓重的愁苦色彩。

(第4段的特点与第3段相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体会)

(2)第3、4段除了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都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这个相同点外,两段在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为情设景,缘景抒情,甚至连前后两个抒情句的句式结构也完全相同。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这两个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引导要点:这两个抒情句是文章思路发展的中心环节——前句写迁客骚人登楼而悲,后句写迁客骚人登楼而喜。联系上文看,是为了落实“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联系下文看,是以迁客骚人随物而变的心情,衬托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发出关于“忧乐”的正论。如果把这两个抒情句删去,文章思路中断,也破坏了文章的内在联系。

三、布置作业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完成“朗读•背诵”

一、二。

第三课时(教读第5段,总结)

一、检查作业

二、研习新课

教读第5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再进行正音、释词。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

“先天下„„乎”:这是一个略带揣度语气的肯定句。

注意:“其”在这里是代词,不是表示推测的副词。这一句是作者代古仁人来回答“然则何时而乐耶”的,用“„„乎”这样揣度的语气,显得委婉而得体。

2.思考与讨论。这一段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教读应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层层启发,设问:

(1)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写了登楼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振聋发聩的议论。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亮出了“古仁人之心”,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从这里开始,看作者是怎样逐步深入地阐发他的思想的。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引导要点: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发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引导要点: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们“进亦忧,退亦忧”,不是忧“民”,便是忧“君”,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引导要点: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上是否存在还是两说。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不一定存在的理想人物。

引导要点: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由此可见,这种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从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爱民的行为看,确实不是徒托空言。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推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决不改变忧国忧民之心,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委婉含蓄。

三、朗读全文

要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领会本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以及具有音乐感的语言特色。

四、总结性练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下面译文中有几处译得不正确,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古仁人)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退处民间又为君主担忧,真是进朝做官也担忧,退处民间也担忧。然而他们什么时候才乐呢?他们必定会说“忧在天下人之先,乐在天下人之后”吧。

3.第3段的写景、抒情与第4段的写景、抒情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两段对表现文章的中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心思想起了什么作用?

4.本文有两种对偶句:一种是两句相对,如“北通巫峡”对“南极潇湘”;另一种是本句自对,如“迁客”对“骚人”。试从文章中各找出几组对偶句来,并说明它们是怎样构成对偶的。

五、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附:总结性练习参考答案

1.(略)

2.有两处译得不正确:(1)“是进亦忧”把“是”译成“真是”不对。“是”是代词,相当于“这”,可译为“这(真是)„„”。(2)“然则”误译为“然而”,应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3.(略)

4.两句相对:

衔远山——吞长江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本句自对:

政通—人和 朝晖—夕阴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岳阳楼记评课案例

《岳阳楼记》评课案例

听课地点:xx中学初三(4)班 听课时间:11月7日上午第一节 授课老师:滕老师

《岳阳楼记》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它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

一直以来,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多半是教师讲,学生听,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滕老师的这堂课摒弃了传统文言文教学的一些弊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把自主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一种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让学生学会知识、发展能力、完善人格。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正确的评价。”

我认为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有如下几点特色:

第一,主体参与,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滕老师设置情境,让学生以导游身份利用多媒体有关资源介绍岳阳楼。同学的解说,优美的背景音乐,把学生带入了具有浓浓文化氛围的岳阳楼。然后教师利用名言“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引出课题。这种让学生参与,导入新课,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

第二,选读美读,领会感情

为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滕老师先让学生说说对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再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理解的。最后让学生美读文本,融入文本的情境之中。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选第三、四、五段探究朗读。让那些选择相同段落的同学组合成学习小组。通过美读探究,文本中的情景自然地跃出纸面,学生把自己带入了“淫雨霏霏”、“春和景明”的情境中去,并随着“迁客骚人”或喜或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各组代表汇报朗读(要求不看课文,情自心出),师生点评。第三,拓展探究,丰富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了拓展学生思维,丰富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我将学生分为四组,要求每一组都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网络,分别探究:(1)、我国四大文化名楼特征;(2)、与四大名楼相关的诗文;(3)、二至三位名人的人生观;(4)、与岳阳楼洞庭湖名胜比较,谈谈如何开发与利用我市登月湖的旅游资源。在探究和交流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丰厚底蕴,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对登月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的探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树立从建设好家乡到建设好祖国的崇高理想。

当然,上好一堂课,教师的激情非常重要。假如能多一些激情,这堂课会更有价值。

下载胡青林教学案例分析岳阳楼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胡青林教学案例分析岳阳楼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蚂蚁》教学案例.doc胡月清

    《蚂蚁》教学案例 榆中九中 胡月清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识记文中的生字词,阅读课文,学习课文中拟人化的手法。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善于联想的写作手法。 3、感悟蚂......

    胡青树工作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叫胡青树,今年57岁,是皖南深山革命老区----祁门供电公司的一名供电所长,农电党支部书记,首先非常感谢各位领导给我这个机会,在此做交流汇报。......

    胡青班主任工作计划

    澧斓中学65班班主任工作计划2018——2019学年度 胡青 新的征程从澧斓河畔开始,而我的正式教师生涯也从这学期开始。感谢领导的信任安排我担任七年级(65)班的班主任。面对这些......

    胡青延案例警示教育活动总结[五篇材料]

    开化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开展胡青延案例警示教育活动总结县纪委《关于开展以胡青延案例加强警示教育的通知》下发后,我局党组高度重视,根据要求,结合实际,紧扣主题,突出重点,把握......

    《岳阳楼记》教学(五篇模版)

    《岳阳楼记》教学实录(节选) 执教者:欧阳代娜 辽宁鞍山十五中学 预习提纲 一、查阅工具书弄懂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朗读全文。 二、熟读并口译文章的一、二自然段。 三、思考以下......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惠农中学 袁丽华 【课标相关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这样界定义语文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加强文言词汇的积累。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特征。 3、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出旨的特点。......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岳阳楼记》是中考篇目,也是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比较重要的篇目,《岳阳楼记》教学反思。上这课时,我比较讲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组合艺术。主要注意了如下方面的“组合”: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