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

时间:2019-05-13 03:37: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

第一篇: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

读《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有感

拜读了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一书。该书详细地记录了华老师的12个精典的课例“角的度量”、“多位数减法练习课”、“中括号”、“长方体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等把我们带入了数学的神秘神奇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世界里。每个例子都配以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及专家评析,让人亲历专家的精品课是如何雕琢出来的。书中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专家对他执教的课的评;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读完后我的内心油然生起一股感慨与敬意之情。

透过华老师的这些课,我看到了他课堂教学中独特的色彩和丰富而深层意蕴。他把学生真正推到了教学的核心地位,把枯燥的数学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之中。他的课堂里,学生兴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创见。更重要的是,他把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结合在一起,统一在一起,因而得心应手,驾驭自如,期间充满着创造。他在课堂上,就是一个高效的组织者、探究的引领者、谦和的合作者。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课堂教学的特点,那就是:智慧的课堂。学科之间是相通的,教育的智慧是可以学习的。我将会把华老师的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求真、务实、创新,力争成为一名智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究者。我和所有读了这本书的老师都是带着诸多的思考与感叹,带着对华老师的敬佩走出这本书的。在老师们的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分别是:“感谢差错、善待差错”、“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千金难买回头看”、“圆的认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课前的慎思”、“课后的反思”“细节成就完美”等等。印象最深的是:“感谢差错、善待差错”、“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巧用差错,生成具有创新的课程资源。即融错思想。

什么是融错?融“错”是指把课堂教学中的差错融化为一种教学资源,相机融入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这与我国古代“相克相生,相反相成”等哲学思想相契合。

为什么是“融错”,而不是“容错”?因为课堂并不只是要容纳“差错”,而更重要的是,把“差错”融化为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落花若有意,流水亦含情。”教师艺术地处理了随机生成的差错,巧妙地彰显了差错的宝贵价值,促进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创造性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才能把真正富有价值的内涵植入学生的生命活动之中。

融错的要义在于教学过程中随机融入,自然生成,而不是事先刻意安排;敏锐发现差错背后的意义,揭示其内在的矛盾、张力,巧妙彰显其积极意义,而不是简单的否定学生的错误;充分挖掘并利用差错资源的多方面价值,培养学生直面错误,超越错误的求真人格,学做真人,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引向心灵深处,而不仅仅是促进认知的发展。为什么要融错?

1、没有融错何来创新?

2、没有融错如何落实课程标准强调的“自主探究学习”?

3、没有融错何来真正的“过程教学”?

怎样融错?

第一个阶段:容错,错是错。

容错,是指宽容、包容、容纳差错。有容乃大,大者能容。首先,包容、欣赏学生的差错。其次,让学生悦纳自己的差错。再次,创造机会,暴露差错。

第二个阶段:融错,错不是错。

融错,是把错误作为一种资源,从外在的表现入手,引导其暴露思维过程,分析其内在机制,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这时的错误已经不是教学的障碍,而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这样的资源,有来自学生的,也有来自教师的。

首先,分析差错背后的真正原因。其次,让成功在差错中孕育。再次,要用好教师自己的差错。

第三个阶段:荣错,错还是错。

荣错是结果,是目标,是对出错过程的回眸,是对差错的育人价值的欣赏。因为学习不是为了解对一道题,而是为了“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首先是拾错。其次是分享。再次是感谢。教师怎么才能融错? 这需要教师又较强的基本功,如:提高当堂分析差错资源性质与教学目标相关性的能力,需要提高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和把我差错性质的能力。

但更重要的是——第一,真爱数学。第二,喜爱学生。第三,痴迷课堂。课堂的美景在学生的眼睛里。数学教学应该吧“冰冷的美丽”转化成“火热的思考”,不过,课堂的温度不应是冰冷的,也不应该是火热的,因为那不是常态。温暖的感觉真好!温暖课堂的是生命的温度,温暖的是课堂上的每一个生命。第四,心存感激。[2]

华老师,总是把课堂中的差错作为资源来看待,他非常善于让差错为开展教学活动、解决教学问题服务。他认为:“数学课堂差错资源化的要义是:尊重学生的劳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错误的免疫力,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直面错误、超越错误的品质。”老师们最怕的学生错误,到了华老师的手里却有那么多的作用。再一次,突出了华老师数学专业素养之高,综合驾驭课堂的能力之强,知识之丰富。

第二篇:读《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有感

读《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有感

在杨敏工作室的推荐下,我选择了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 华应龙课堂教学实录》拜读,没想到这本书让我像着了谜一样,钻进去就不愿出来了,恨不得一下把它看完。从来也没有一本书像它这样吸引我。整本书我细细地研读,有些地方甚至反反复复地看,还意犹未尽。

本书收录了华应龙老师的12节数学课,每节课都有独特的色彩和光亮,有丰富而深层的内涵。每篇课例包括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点评等。其中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专家对他执教的课的评;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研读此书仿佛亲历专家如何雕琢一堂堂好课,受益匪浅。下面来谈谈自己读后的点滴感想:

一、华老师的人格魅力。

1、博学。从书中可以看出华老师博学广识,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素养造诣。他说到一个人要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最关键的是要多看哲学的书,多看思维科学的书,多学习、借鉴、实践。他的文章引用名家名言得心应手,极具说服力。

2、勤奋。华老师取得成功的原因,那就是勤奋。用华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年历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的只是一天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更深夜半,烛泪将近,常常是和衣而睡。一觉醒来,踏踏步,暖暖身子,继续看书&& 沉浸在教育教学的王国中。华老师每次备课,都会深入挖掘教材,学习它,研究它,吃饭、走路时都对它念念不忘,有时废寝忘食。每一节课的设计,从情境的引入、教具的选择,到新知的传授方法、渗透怎样的数学思想,都有谨慎的思考。我想他的勤奋源于他对数学的执着的热爱。或许我们无法做到华老师的那种境界,但我们可以变得更勤奋些。

3、幽默。华老师的言语幽默风趣、真诚又富有情意。下面我摘录一些与大家分享:

那看来我们是山重水复,找不到路了

我刚才发现,动脑子的人,算一会儿,出现问题就不算了;可不动脑子的人呢,他就一直往后算。所以老师想告诉大家一句话(板书)千金难买回头看。

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以前我们量长度的时候,就是这样从‘0’开始的。这一点你做得非常棒!量角的大小,他已经想到角来比,真不简单!这个思路是正确的!我提议大家再次鼓掌!

刚才画了角你从量角器上看到了角,现在不画角,你就看不到了?哈哈,就像一个人穿了马甲,你认识,他把马甲脱了,你就不认识了。

&&

二、华老师的课堂魅力。

1、高妙的教学设计。

在他的课堂上,常常能看到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我印象最深的是 角的度量这节课。一般情况下教师会传授给学生二合一看等量角的要诀,但学生往往不得要领。华老师课前慎思这种概括为什么教学效果不好,原来的课堂存在什么问题?经过思考,他发现了问题所在:首先,教师让学生量了各种各样的角,但是这都是抽象的角,干巴巴的两条线所围成的图,没有让学生体验到量角在生活中很有用;此外,孩子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老师抽象概括出的要诀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学习难度。因此他的对策在量角器上画角,先画90度的角,这是量角器上有的,再画60度,再画1度,再画157度。于是孩子们有了更多新的发现,我能看到180个1度的角&&于是,量角的问题迎刃而解,量角的正确方法水到渠成。还有审题这一复习课始,华老师用了一份特别有意思的测试题,设计诱学生亲历上当,从而真切体验认真审题的重要性。这比起我们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仔细审题效果不知好多少。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妙的课堂设计不是凭空随心所欲而来,而是潜心研究,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实施教学创新的结果。

2、精彩的评价

华老师的评价语言精辟流畅,流畅得有如荷马的诗句。在课堂上,妙语连珠的评价语言比比皆是:如说得真好,看来传播知识真得走出去!每一个简单的符号背后都有一个不简单的故事!看来我们的数学表达也像歌里唱的一样该出手时就出手!简洁是数学永远的追求!非常好有两位同学举起手又放下去了,让其他同学也想一想,自己也深入思考其他解法,了不起&&反思华老师的评价语言为什么会如此精彩与精辟?主要两点,一是华老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时刻想着评价语言为教学目标服务;二是对数学本质特征的把握。也就是他深厚的学科低蕴。这相当值得我反思与学习。

3、蕴涵哲理

读着华老师的课堂实录,我真切地体会到,他教授给孩子们的,已不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而是整个数学文化。借助数学,他不仅引领着孩子们去探索真实的数学生活,更不失时机地帮助孩子们领悟人生的真谛。

比如在我会用计算器吗?一课,华应龙给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是:我会用计算器吗?在这节课中,他不仅带领孩子们认识了计算器上一些原来不熟悉的键,还介绍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在利用计算器演算的时候,华应龙给孩子们出了一道22222222×55555555=?的题,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由于计算器位数不同等原因,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这时,华应龙请学生打开装有祖传秘方的信封:我相信你算完这三题后就会明白的:1个2乘1个5,2个2乘2个5,3个2乘3个5。学生在探索中得出答案后,也总结出化难为易的解题思路,这才是华应龙这堂课真正的教学目的。这个时候,他引用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话给出总结: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让孩子们自然地感受到了人生的哲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华老师的每一堂课都富有哲理,发人深省。

最让我回味无穷的是华老师说的教和学是一回事,应该追问四个问题:第一,教(学)的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要教(学);第三,怎么做;第四,为什么这么做。作为一般的老师如果每节课都能认真思考以上四个问题,我想教学就会达到高效,教学质量也不会差到哪去。在今后的备课中我会用这四个问题来指导课前的备课。相信一定会有进步。

总之,《我这样教数学》一书是一本富有哲理,富有真情实意,富有个性,可操作性和可读性都很强的教学著作,是华老师二十多年数学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更是对人生、对教师、对学生、对数学学科强烈的爱的真实感受。在华老师的书中,到处是值得我学习、研究和思考的地方。哪怕看似再自然不过的导入或是布满了重重陷阱的教学过程,都是出自华老师的精心设计。这本书值得一读,我愿与大家一起共享。

第三篇:《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读后感

《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读后感

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认真拜读了这本《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通过阅读,我能感受到他对数学这门课程的热爱,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关注,都在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努力着。华应龙对数学操作活动别出心裁的设计与指导,对学生思维的有层次的开发,对探究体验数学的本质、方法和数学学习过程的把握,对数学史料的灵活驾驭,以及在教中巧妙渗透情感、价值观的做法,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思考。

本书收录了华应龙老师的12节数学课,每节课都有独特的色彩和光亮,有丰富而深层的内涵。每篇课例包括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点评等。其中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专家对他执教的课的评;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研读此书仿佛亲历专家如何雕琢一堂堂好课,受益匪浅。下面来谈谈自己读后的点滴感想:

一、精彩的课堂语言魅力

教师的评价语言空乏、干瘪是当前困惑教师的一大难题,评价的语言停留在“你真聪明”、“你真棒”等。华老师的评价语言主要做到:一是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准确、到位,在教学中时刻不忘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评价语言为教学目标服务。二是对数学本质特征的把握。

在12节课中,华老师的精彩语言随处可见,下面我摘录一些与大家分享。“呦,真会动脑子,虽然没学过,有的人还真量对了,有的人虽然不会,但在动脑子,我觉得也挺好的。小伙子,带你的量角器,到投影这儿来,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我想刚才举手的人和笑的人跟她想的是一样的。佩服!不过,我觉得要感谢这位同学,是他画的角提醒了我们。”“如果有一双数学的眼睛,我们就能在量角器上看到若干大小不同的角。那以怎么用量角器来量角呢?想一想”“如果你是量角器的话,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好不好?”“有的问题华老师也不怎么清楚。”“那是怪华老师没有给大家更多的时间。”„„

二、巧用错题

知识,不再是华老师教学的唯一。在书中使我们看到,华老师的课堂决不刻意让学生只是掌握某个知识点,形成某种技能,而是重在活动,重在体验,重在过程,重在参与。另外,华老师处理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方法引发了我的深思。错误,在华老师看来成了教学的最可贵资源。以前我总认为课堂上学生反馈时出现的错误越少这样的课就越成功。其实这不是绝对的,学生出错少固然是好事,但要看问题的难度如何,假如学生能在教师的百般“诱导”下仍坐镇不乱,在这种情况下出错少那绝对是好的。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东西都还云里雾里,到处出错,那肯定是老师教学不到位的问题。我想上一节课,除了精心的教学设计,还与课前的精心预设是分不开的。如果课前老师对学生会犯什么错误自己都没有认真去预设过,课上学生出现的错误总会让自己大吃一惊,课堂中典型错误没让它暴露出来的话,那反而是遗憾的。一节课是否精彩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看老师有没有把学生中的错误发掘好了,最后又是否成功地将学生讲会了。因此,好课的背后不仅融入了老师的精心设计教案,还要有充分的预设,只有预设了,才有可能享受课堂上那些精彩的生成。否则,可能一些生成性资源就这样跟大家擦肩而过了。

在华老师的书中,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研究和思考的地方。看似再自然不过的导入或是布满了重重“陷阱”的教学过程,都是出自华老师的“精心设计”。从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评析,字里行间都使我如同在接受专家的指导一样,受益颇深。

三、独特的教学设计 在他的课堂上,常常能看到“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我印象最深的是 “角的度量”这节课。一般情况下教师会传授给学生“二合一看”等量角的要诀,但学生往往不得要领。华老师课前慎思“这种概括为什么教学效果不好,原来的课堂存在什么问题?”经过思考,他发现了问题所在:首先,教师让学生量了各种各样的角,但是这都是抽象的角,干巴巴的两条线所围成的图,没有让学生体验到量角在生活中很有用;此外,孩子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老师抽象概括出的要诀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学习难度。因此他的对策——在量角器上画角,先画90度的角,这是量角器上有的,再画60度,再画1度,再画157度。于是孩子们有了更多新的发现,“我能看到180个1度的角”„„于是,量角的问题迎刃而解,量角的正确方法水到渠成。还有“审题”这一复习课始,华老师用了一份特别有意思的测试题,设计诱学生亲历上当,从而真切体验认真审题的重要性。这比起我们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仔细审题效果不知好多少。

最让我回味无穷的是华老师说的“教和学是一回事,应该追问四个问题:第一,教(学)的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要教(学);第三,怎么做;第四,为什么这么做。”作为老师如果每节课都能认真思考以上四个问题,我想教学就会达到高效,教学质量也不会差到哪去。在今后的备课中我会用这四个问题来指导课前的备课。相信一定会有进步。

读书是我们拓宽视野最廉价、最普通的方式,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在读书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今后,我将会把华老师的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求真、务实、创新,力争成为一名快乐课堂,智慧课堂教学的探究者。

第四篇:读《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有感

读《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有感

序言: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在这个暑期中我拜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 华应龙课堂教学实录》本书希望自己从中能学到些什么,本书收录了华应龙老师的12节数学课,其实每节课都有能够让我学有所获。下面来谈谈自己读后的点滴感想:

一、博学多才。前几年对华老师的课就关注过。听他的课时不仅学生跟着长见识,就连我也跟着学到不少,见识了之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鲜的“识”,听他的课看他的书会让人感受的数学的文化底蕴和华老师专业素养造诣。吴正宪老师和华应龙都说过数学教学与哲学之间的联系,就连我们小学数学市教研员徐老师也曾与全市的小学数学教师说过数学哲学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他们的话让我想到很多,恨自己上学时没能好好学习哲学,并督促自己去读哲学方面的书籍,暑期中我买了《数学哲学》这本书,可惜字迹晦涩难懂,坚持看了几页又放到了一边。我觉得要想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不妨像以上几位专家建议的那样坚持看几本哲学的书,多看思维科学的书。

二、勤奋是本分,热爱 是源泉。没有哪个人会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取得成功。尤其在我们教育界勤奋更是显得尤为关键。华老师自己说:“我的年历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的只是一天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更深夜半,烛泪将近,常常是和衣而睡。一觉醒来,踏踏步,暖暖身子,继续看书,沉浸在教育教学的王国中。”很多人在取得一定的成绩时便会适可而止,我们不能说他们的做法是不对的,但我们也不能否定一位老师因为自己的事业奉献自己的娱乐与休息的时间是错误的。前一段时间我就因为自己不够踏实和没有调节好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关系,让工作显得杂乱,生活中也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理想的状态。我为前一阵我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十分自责。其实,我们在热爱自己工作的同时也可以心平气和的关心自己的家人,也完全可以每天可以抽出几个小时陪孩子,工作和生活虽然很难权衡,但是教育既然是自己热爱的事业,我觉得就应该一直跟着自己内心的召唤去努力。华老师他身为一名资深专家每次备课,仍然会深入挖掘教材,学习它,研究它,甚至连吃饭、走路时都对它念念不忘,有时废寝忘食。这种精神已经超越了名利和物质,而是变成了一种精神享受。我想他的勤奋源于他对数学的执着的热爱。或许我们无法做到华老师的那种境界,但我想努力与他看齐。有人说有一种树叫做“胡杨”它长在干旱的戈壁以顽强的生命力成为戈壁滩上不倒的神话。有“活着不死1000年,死后不到1000年,倒地不烂1000年”的传说。或许我不能跟华老师一样长成一棵“胡杨”的样子,但是我想我也一定要长成一株数的树的样子。

三、豁达心态,幽默风趣的教学评价。下面我摘录一些与大家分享:

那看来我们是山重水复,找不到路了

我刚才发现,动脑子的人,算一会儿,出现问题就不算了;可不动脑子的人呢,他就一直往后算。所以老师想告诉大家一句话(板书)千金难买回头看。

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以前我们量长度的时候,就是这样从开始的。这一点你做得非常棒!量角的大小,他已经想到角来比,真不简单!这个思路是正确的!我提议大家再次鼓掌!

刚才画了角你从量角器上看到了角,现在不画角,你就看不到了?哈哈,就像一个人穿了马甲,你认识,他把马甲脱了,你就不认识了。

总之,《我这样教数学》即增长了见识,有丰富了教学方法,这本书华老师二十多年数学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给予我对生活态度、对教育工作等诸多启示。

第五篇: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读华应龙老师《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安康市一小 郑常涛

对华应龙老师的教学风采就有耳闻,他是全国著名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有独特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总想有机会去体验一下华老师的教学风采,可遗憾不能实现。去年,有幸加入了我校陕西省学科带头人王家强老师的工作坊,王老师为我们坊员发了一本华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一书。在暑假期间我拜读了这本专著,本书展示了华老师的12节数学课,以及与这些课有关的教学设计、反思与评价。看了这些课,回答了我们数学老师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可是好课,一节好的数学课应具备什么样的特点。书中给我启发最大的就是华老师教我们如何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整本书来看,给我的感觉就是华老师“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十分可嘉。此外,书中华老师鼓励我们通过自己的方法去找到属于自己的数学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课堂具有独特的色彩,这对于我们年轻教师而言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只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学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幸福。”这便是我理解的本书的精髓。

在本书实例中,华应龙老师以“角的度量”教学为例,让学生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华老师在课前慎思,重点解决这三个主要问题,一、创设怎样的情境,二、如何认识量角器,三、如何渗透度量意识。最让我回味无穷的是华老师说的“教和学是一回事,应该追问四个问题:第一,教(学)的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要教(学);第三,怎么做;第四,为什么这么做。”课中多问几个“为什么”,顺着学的路径去思考教的路径。其实,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好为人师的我们往往会好心地做出一些出力不讨好的事。作为老师如果每节课都能认真思考以上四个问题,我想教学就会达到高效,教学质量也不会差到哪去。在今后的备课中我会用这四个问题来指导课前的备课,相信一定会有进步。

通过学习华老师的这12节课例,透过华老师的这些鲜活的数学课表现出的特点,感受到好的数学课课堂教学应该是:

1、好的数学课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好的数学课不避讳出现差错;

3、好的数学课是引发人思考的课;

4、好的数学课要体现数学的本质;好的数学课是自然流露的课。在华老师的这本书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思考的地方,以上只是凭我的理解一点粗浅的认识,这也是我今后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读书是我们拓宽视野最廉价、最普通的方式,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在读书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今后,我将会把华老师的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求真、务实、创新,力争成为一名快乐课堂,智慧课堂教学的探究者。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下载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华应龙我就是数学读后感

    华应龙我就是数学读后感“我就是数学”,这句话很有分量,写这样的书名需要一定的底气。我欣赏作者,工作26年来,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学习、研究、总结、提升,用数学的眼睛来关注生活,用......

    华应龙《我就是数学》读后感

    《我就是数学》读后心得 在刚刚开始放寒假时感觉真的很是自在,无聊之时拿出孙校长推荐的华应龙老师的《我就是数学》当读完序时我已经初步了解华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在读序......

    华应龙我就是数学读后感

    华应龙我就是数学读后感“我就是数学”,这句话很有分量,写这样的书名需要一定的底气。我欣赏作者,工作26年来,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学习、研究、总结、提升,用数学的眼睛来关注生活,用......

    华应龙老师数学复习课《审题》课堂实录

    华应龙老师数学复习课《审题》课堂实录 2007年10月27日上午,华应龙老师在湖北省教育学院老礼堂给前来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湖北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的老师们上了一......

    华应龙《分数的意义》课堂实录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2、 认识分数单位,感受到单位的价值。 3、 体会到数学好玩,进一步喜欢数学。 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

    华应龙:《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华应龙:《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2. 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

    华应龙《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课堂实录[精选合集]

    ——“千课万人”第二届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 这是本人做的一节课堂实录,没有经过华应龙老师的同意!花了好几个下午才搞定,呵呵,真不容易。 感觉一:要仔细观摩一......

    (倪建权)小学数学教育的智者——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小学数学教育的智者 ——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华应龙老师是全国特级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他的数学课有其独特的光彩和风格,有丰富的思想和深层的意蕴,为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