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教数学5篇

时间:2019-05-14 23:3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这样教数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这样教数学》。

第一篇:我这样教数学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寮步镇凫山小学

对华应龙老师的教学事迹知道挺多,也常在网上观看华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在前段时间拜读了他的著作《我就是数学》,使我大受启发,明白了在教学中老师确是需要捧着一颗热心对待神圣的教育事业,捂着一颗爱心对待可爱天真的学生,承着一份耐心对待学困生。

在这个暑假里,为了响应学校的读一本好书号召,也是为了继续钻研华老师的数学教学之道,于是迫不及待的到新华书店购买了他的另一著作《我这样教数学》。《我这样教数学》其实就是华老师的课堂实录,书中引用了12个比较精典的课例“角的度量”、“多位数减法练习课”、“中括号”、“长方体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等把我们带入了数学的神秘神奇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世界里。每个例子都配以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及专家评析,内容相当丰富。华老师文笔幽默行动,语法新奇,引经据典,让人看后有爱不释卷之感觉。每一个课例都是发生在身边,他采用的方法及应用虽然闻所未闻,但看后觉得,我们普通教师也能做到也可应用到。

比如《角的度量》华老师这样的课前慎思:“角的度量”一课让我有困惑的是(1)我们让学生测量了各种各样的角,学生感受到量角的用处了吗?量角的大小是屠龙之技还是生活中不可少的技能呢?(2)“角的度量”这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难点?怎样认识量角呢?等等。这些都是我在教学本课新知识点时所没有想及的,看后真是当头棒喝!想想我当时是怎样教授的呢,先参看参考书围绕重点难点展开备课,参考《备课》一书摄取有教学价值的 1

片段,再加上班里学生特点组合成了一篇备课素材,哪有华老师那么认真的钻研态度呀。他想的问题都很深,把新课点都甚至挖掘到源头了,多好的一名老师呀,这不正是我所缺乏的吗。华老师在创设情境时采用了滑梯的例子,这是生活中常见的,坡度太小溜不出多远;坡度大了,又会增加危险。用滑梯引出角的状态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从这个角度不仅能感知到角的存在,而且容易发现角在社会生活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这个例子中更是显现华老师的过人见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量角的大小”,可为什么要不厌其烦让学生画角呢?华老师创造性的让学生在量角器中寻找角!让他们发现在量角器中存在着非常非常多的角,这样把量角的方法、量角器的本质全都学会了。真佩服华老师的这一套教学思路,如果下学期有机会教学这节课,真想用这方法来引证一下,让我也体会一下教学的魅力与课堂的快乐。从这个例子中,我认识到了,当一位出色的教师,首先要有博大的知识,更要把重点难点细化,举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生活例子以激发兴趣,添加情境学习氛围。

又比如“圆的认识”里华老师所表现的数学哲理“圆,一中同长也”,先让学生从话中理解含义,再教授圆点与半径的联系。“百分数的认识”让学生发挥专长,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孙子兵法”把学生从韩信的点兵多多益善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我这样教数学》看后,首先让我有了一种更清醒的认识,让我懂得了更多的课堂教堂智慧,让我了解了教学内在的联系,明白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知道了当一名合格教师的责任心和本质,希望这是我进行教学质跃的台阶。

第二篇:读书笔记(我这样教数学)

《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读书心得

这本书是我读的第二本数学读物,一本集课堂实录、课后反思、理论指导于一体的数学读物。书中有12节数学课,而每节课例中都有“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点评”四个环节。华老师的数学课,有独特的色彩和光亮,有丰富而深层的内涵,都体现出华老师的教学理念,华老师能做到让学生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同时我能感受到华老师上课同样像呼吸一样自然,感受到华老师对数学、对生活的热爱,真让人羡慕。下面谈谈我读这本书的收获:

一、课前慎思——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华老师教学的每一节课,课前都做了充分的研读和精心的思考准备。不光要研读教材,更要研读涉猎与本知识相关的更深层次的更广泛意义方面的书籍;还要研读学生,换位思考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课堂反应。华老师说:“教和学是一回事,应该追问四个问题:第一,教(学)的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要教(学);第三,怎么做;第四,为什么这么做。”这是今后学习的重点,用这四个问题来指导课前的备课。现在想想也正是因为我在备课时的思考不够深入,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的研读不到位,致使不知道从何下手,尤其是导入。

二、关注一个中心——学生;两个基本点——出发点、终点。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了老师、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与角色,老师时刻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华老师无论是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对于每节课的实际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环节设计,考虑教法,考虑语言提示,更关键的是要考虑学生,心中始终装着学生才能上出一节成功的课。在课堂展示中,我们老师眼里要能看见学生,课堂不是展示老师自己而是给学生一个话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中注意语言和表情对孩子的作用。这些我总是驾驭不了,华老师的评价语言主要做到:一是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准确、到位,在教学中时刻不忘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评价语言为教学目标服务。二是对数学本质特征的把握。华老师的教学语言(评价语、引导语…)都是那样优美与适宜。

这所谓的两个基本点,出发点、终点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准,一节课并不是要教会学生学会计算一道题,学会记住圆的特点等等,我们老师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学生的思维发展才是重中之重,学会方法,体验过程,激发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学习数学。其实起点也就是终点,这样才是圆满的。

三、教学风格依然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看华老师的教学课堂,展现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教学结构清晰、语言简练,自然朴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不变,总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探究实践活动,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并注重引导学生从个人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思考。他教学中时时体现着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验,注重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活动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可贵的是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渗透数学研究的态度和精神,在他的身上我都能感受到他数学这门课程的热爱,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关注,都在为培养学生的素养而努力着。正是他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用独具的慧眼发现了儿童的独特之处。他伟岸的身躯里又一颗勃勃跳动着的童心,他的教育姿态最美丽„

常常想:看华老师的这本书,如在听华老师的课,真的是在与智慧交谈,与优秀对话。华老师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意想不到地存着微妙的联系,关键是发现那份联系是件不容易的事”、“只有当你深爱着这片大地,真爱着生活、挚爱着数学,你才会多情善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才能看到更多的生活中的美丽,才能看到感动我们的数学”、“我上出了一些专家认可的课,有人说我‘勤奋’、‘刻苦’,其实我自己不认为是‘勤奋’、‘刻苦’,我是在享受幸福,享受自己的全情投入,享受数学对我的青睐有加,享受生活对我的‘无微不至’”!

读书是我们拓宽视野最廉价、最普通的方式,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在读书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今后,我将会把华老师的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求真、务实、创新,力争能让学生快乐学习。

5月12日

第三篇: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读《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有感

暑假期间我研读了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撰写的《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一书。该书详细的记录了华老师的12节精品课,它们是:角的度量、多位数减法练习课、我会用计算器吗、中括号、游手好戏的公平、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孙子定理、长方体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圆的认识、六年级复习课“审题”、出租车上的数学问题。每节课都以“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评析”四个环节来描述。能让人亲历专家的精品课是如何雕琢出来的,令我内心油然生成一股感慨与敬意之情,从中自己也收获了许多。

第一:华老师幽默、真诚又富有情意和风趣的语言令我折服。

在12节课中,华老师的精彩语言随处可见,例如:“呦,真会动脑子,虽然没学过,有的人还真量对了,有的人虽然不会,但在动脑子,我觉得也挺好的。小伙子,带你的量角器,到投影这儿来,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以前我们量长度的时候,就是这样从‘0’开始的。这一点你做得非常棒!量角的大小,他已经想到角来比,真不简单!这个思路是正确的!我提议大家再次鼓掌!”“我想刚才举手的人和笑的人跟她想的是一样的。佩服!不过,我觉得要感谢这位同学,是他画的角提醒了我们。”“如果有一双数学的眼睛,我们就能在量角器上看到若干大小不同的角。那以怎么用量角器来量角呢?想一想”“如果你是量角器的话,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好不好?”“有的问题华老师也不怎么清楚。”“那是怪华老师没有给大家更多的时间。”„„课堂中这一句句幽默、真诚又富有情意和风趣的语言,想让学生对课堂不感兴趣都难。

第二: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善于乐观地对待挑战令我钦佩。

华老师认为:教和学是一回事,应该追问四个问题:第一,教(学)的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要教(学);第三,怎么做;第四,为什么这么做。设计一节课,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最根本的是要考虑“教什么”的问题。内容决定形式,教首先是因为需要教。备课时,对于生硬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我们应该大胆怀疑,多多地追问“为什么”。在角的度量教学中,只是多问了两个为什么,顺着学生的路径去思考教的路径。华老师备课前的问题与困惑是:

1、我们让学生测量了各种各样的角,学生感受到量角的用处了吗?量角的大小是屠龙之技,还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呢?

2、“角的度量”一课教学法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难点?量角器的结构很复杂,量角之前先要认识量角器,那认识量角器的什么呢?怎么认识量角器?关于量角的技能,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简要概括出了“二合一看”、“0度刻度线在左边看外圈,0刻度经在右边看内圈”等要诀,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量角?

3、我们的教学法有三个层次——教知识、教方法、教思想。以前我们只是教量角的知识与技能,这节课可以给学生什么样的方法和思想呢?围绕以上问题,华老师经过大量的查阅资料,思考消化,和老师们交流,比较选择等等过程,最后定出了角的度量一课围绕三个主要问题开展教学:

一、创设怎样的情境;

二、如何认识量角器;

三、如何渗透度量意识。在每个问题的具体细节设计中都凝聚了华老师的智慧与汗水。 为什么说华老师是善于乐观的对待挑战呢?书中有一段谈到华老师,因为忙在周三的时候摔破了头,缝了六针,周六还要到外地上课。李烈校长都为他担心,课还能上否?他没有被困难吓着,而是积极的应对,还不断的思考自己的课应该如何上。在周五乘飞机时还想出了上中括号一课的精彩开场白与结束语。对照自己的教学真是非常的惭愧,把每次的机会当作困难与任务,所以是能躲就躲,不能躲也会找借口,能逃避就尽可能的逃避。真得好好向华老师学习呀!

第三:多读书,多思考,对教学工作永远充满激情值得我学习。

从整本书中可看出华老师专业素养造诣非常的深。他说到一个人要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最关键的是要多看哲学的书,多看思维科学的书,多学习、借鉴、实践。从整本书的12节课中我看到了华老师取得成功的原因,那就是勤奋。用华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年历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的知识一天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更深夜半,烛泪将近,常常是和衣而睡。一觉醒来,踏踏步,暖暖身子,继续看书„„ 沉浸在教育教学的王国中。”每一节课的设计,从情境的引入、教具的选择,到新知的传授方法、渗透怎样的数学思想,都有谨慎的思考。

或许我们无法做到华老师的那种境界,但我们可以变得更勤奋些。像华老师那样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像农民那样不误农时,要像农民那样调整,因地因物制宜,要像农民那样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长、贻笑大方的事,要像农民那样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或许我们的数学课也会让人流连忘返。

如果说,华老师精彩的课堂让我们流连,温暖的故事让我们赞叹,真实的感悟让我们共鸣„„或许,只是因为——

他为数学而来!

第四篇:《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听过华应龙老师的课,他的课总给人一份启迪,他的深厚功底和教学创新让学生进行富有思考的学习。2009年,我在一次“千课万人”活动中买了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我又有幸仔细学习了华老师高超教学艺术,其中《角的度量》一课,相当精彩,给了我们一线老师很大的启示。在本节课中,华老师主要组织了以下教学活动:

1、有效的情境创设

从滑滑梯的角度引入,师问:角怎么量?你会吗?会量的请举手!

2、角与量角器

华老师没有让学生马上量角,也没有让学生来认识量角器,而是组织学生在“纸”的量角器上画角。在画的过程中不段引发学生思考:怎样画?要注意什么?为什么有不同画法?让学生明白角的顶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边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

3、认识量角器

师:量角器上那么多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4、量角

5、量角的应用

球门的设计与量角、风筝飞的高低与量角、椅子的靠背与量角,让学生感悟数学的无穷魅力。给我的启发:

1、我的数学课堂缺乏思考,总是为了教书而教。通过学习我明白,教和学是一回事,应当追问四个问题:第一,教(学)的是什么?第二,为什么教(学)?第三,怎么做?第四,为什么这么做?也许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的专业才得以提高,我们的学生才会收益。

2、本色的课堂就是要使课堂教学显得扎实和有效,本节课教师没有只局限于用量角器来“教”学生学会用量角器,而是让学生先沟通角与量角器的关系,接下来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就更深层次了,好象量角器就是他们发明的,量角也就不成问题了。本节课中,学生的练习也较丰富,该练的还是要练,体现了本色不改。当然,要上出数学课的本色,我们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素养,要有真的教学功底。

3、在本色不改的前提下,我们要不断进行创新。他让我们明白:坚守教学阵地的最好途径就是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想学生所想,不断地让学生学会思考。《角的度量》一课,情境创设(滑滑梯)和量角的生活应用(射门、放风筝、椅子)这些都不是华老师的首创,但华老师却能在他的课中很好的运用,用得比我们好!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他能想出通过让学生在“纸”的量角器上画角来沟通角和量角器的关系。

看完全书,对照自己,真的是有些惭愧,华老师的专业奉献,理论素养,都是我自愧不如的。只有以他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历程中不断锤炼自己了。

第五篇: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一)王苗

读完《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通过阅读,我能感受到华应龙老师对这门课程的热爱,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关注,都在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努力着。本书收录了华老师的12节数学课,每节都有独特的教学设计,每篇课例都包括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点评四个方面。其中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专家对他执教的课的评;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下面来谈谈自己读后的点滴感想:

1精彩的课堂评价语

教师适时恰当的口头评价是实现“再创造”的催化剂,在华老师的课上,妙语连珠的评价语言比比皆是,下面我摘录一些与大家分享:在第一课《角的度量》里“哟,真会动脑子,虽然没学过,有的人还真量对了,有的人虽然不会,但在动脑子,我觉得也挺好的,小伙子,带着你的量角器,到投影这儿来,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而我的评价语还停留在“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厉害”等空乏的定论式语言阶段,只因华老师的评价语言在为教学目标服务,在教学中时刻不忘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并且目标把握得非常准确,到位。

2独特的教学设计

在华老师的课堂上,常常能看到“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以“多位数减法练习课”为例,不仅让练习课生动活泼,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而且充分的让学生练习了多位数减法的竖式计算,上课开始并不像往常的教学一样,先回顾所学知识,然后板书习题进行练习,这样的课堂不仅达不到练习的效果,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华应龙老师打破往常教学,以小明带密码箱参加夏令营的画面,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万一我把密码忘了,可怎么办?我设什么样的密码好呢?”小明爸爸说:“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做完游戏你就知道什么密码最好了。”看到这里,连我对此都感到好奇,就别说孩子了,不管是知识新授还是练习,激发兴趣和求知欲是引导儿童教学学习的第一要务。

3多读书,多思考

从整本书中可看出华老师的专业素养非常的高,他说过一个人要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最关键的是要看哲学的书,多看思维科学的书,多学习、借鉴、实践,更重要的是“勤奋”。用华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年历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的只是一天五六个小时的睡眠。一觉醒来,踏踏步,暖暖身,继续看书……沉浸在教育教学的王国中。”虽然无法做到华老师的那种境界,但是我会变得更勤奋些,多听听其他老师的优质课堂教学,取长补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丰富、有效。

读书是我们拓宽视野最廉价、最普通的方式,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在读书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二)文\孟秀英

这个月我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华老师在教学中展现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探究实践活动,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注重引导学生从个人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思考。华老师教学结构清晰、语言简练,自然朴实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中时时体现着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验,注重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活动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可贵的是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渗透数学研究的态度和精神,在他的身上我都能感受到他对数学这门课程的热爱,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关注,都在为培养学生的素养而努力着。

从整本书的12节课中我看到了华老师取得成功的原因,那就是勤奋。用华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年历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的只是一天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更深夜半,烛泪将近,常常是和衣而睡。一觉醒来,踏踏步,暖暖身子,继续看书…… 沉浸在教育教学的王国中。”每一节课的设计,从情境的引入、教具的选择,到新知的传授方法、渗透怎样的数学思想,都有谨慎的思考。

或许我们无法做到华老师的那种境界,但我们可以变得更勤奋些。像华老师那样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像农民那样不误农时,要像农民那样调整,因地因物制宜,要像农民那样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长、贻笑大方的事,要像农民那样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

读了华老师的故事,我现在感觉到自己在读书上下的功夫不够,为了能让自己尽快的成长,以后每天抽出至少半小时的时间读书,给自己充充电。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三)赵春利

2017年的春节有瑞雪的滋润,有暖阳的照耀,有亲人的陪伴,幸福温暖惬意。在享受温情之时,手捧华应龙老师所著的《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细细品味,幸福油然而生,品读这本书,华老师课前的慎思,课堂的精彩,课后的反思,专家们的评课引领,书中的每一句话都犹如瑞雪般滋润着我渴望成长的心田,犹如暖阳般温暖着我渴望上进的心灵!感谢华老师和诸位专家的不吝赐教,通过12节精彩的课堂实录给渴望成长、渴望突破的我,注入奋进的动力,指引前行的方向!

一、课前慎思以生为本,确定生本学习内容。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重要,只有找准问题,才能做正确的事。”在备课时我往往是膜拜教材,教材出示的问题串是什么,问题串之间的联系是什么,课后练习的层次如何呈现,按编者的意图呈现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以教材为主,却忽视了学习的主人学生,而华老师的这12节课在备课时都有着自己贴合学生实际的思考。

思考:孩子们感兴趣又真实的生活情境是什么?如在“角的度量”一课,对于生活情境三个滑梯的设定,华老师大费周折,角是二维的,孩子们在之前的测量都是一维的量,生活中二维的平面中的角原型很少,经过调查、思考,从孩子们经常玩的滑梯中抽象出角,通过实录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此情境中兴趣高涨,敏于思考!

思考:孩子们对于哪些学习内容易于掌握,哪些学习内容需要“跳一跳,才能够着?”,对于这些学习内容,孩子们的最近发展区是什么?如“我会用计算器”一课,对于计算器中的开关键,数字键,运算键学生很熟悉了,课堂上就不需要教。华老师通过课前对学生学情、学力的分析,将此节课定位为,会正确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运算;会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转化思想方法的奇妙。这是因为华老师课前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这节课才不落俗套,孩子们通过课堂的学习体会到计算器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并不是所有的计算都要依赖于计算器,用计算器计算之前重要的是人脑的设定,进一步体会到人脑优于计算器。只有以生为本去思考,才能设计出学生感兴趣,感悟深刻的课!

思考:学习内容的实质什么,孩子们真正难以理解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在“圆的认识”一课,华老师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研读,认为 “一中同长”是圆的本质特征。通过对六年级孩子的精准解读,将本节课设计为一节研究课,引导学生通过推理、想象、思辨等思维活动概括圆的特征;重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圆规可以画圆;重视对数学史料文化功能的挖掘。有了老师有深度的思考,课堂才异彩纷呈,令人回味无穷!

二、课堂互动以生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2节课,节节精彩,令人回味!课堂上老师不娇柔做作,处处呈现着数学的美,人性的美!

如“多位数减法练习课”,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体验着如何正确地计算多位数减法,师生共同梳理出计算多位数减法的注意点: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退位时不要忘记退位点。孩子们在课堂中很乐意计算多位数减法,体会着正确计算带来的成功感与乐趣,此时计算并不是枯燥的,而是通向成功的大道。而课堂的深意有不局限于此,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介绍数字黑洞,激励学生火热的思考,体会数学的神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孩子们的探究过程中,华老师精炼的数学语言,()精准的评价语言,孩子们领略的不只是数学的美,还有学习方法的收获。如反思方法的感悟:人“不能只是埋头赶路,而要回头看看,抬头想想!”“千金难买回头看。”;激励学生认真思考的名言:“思考者是美丽的!”课堂上不只是数学知识的探讨,更多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方法的引导!

在“中括号”一课中,被华老师的教育机智所折服!课前华老师因为意外后脑勺受伤了,不得已上课时必须带帽子。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看似和本节课教学毫无联系的意外,却被华老师运用得酣畅淋漓,数学味极浓。一开课师生互动时,同学们对老师上课戴帽子这件事情就特别感兴趣,华老师风趣地解答:“帽子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可以是宣传,如美女头上的广告帽,也可以是提醒,如小学生头上的小黄帽,还可以是装饰,如大明星头上的帽子。……”老师头上的帽子到底有什么功能,老师引而不答,但通过谈话孩子们感受到华老师的风趣幽默,豁达机智,乐于和老师一起探究,接下来的课堂呈现处处都有老师的睿智,学生的精彩!如在游戏中创造中括号的环节中,有一段精彩的比喻:“小括号就像我们里面穿的衬衣,中括号就相当于我们笔挺的西装。你看到过有人穿件衬衣,外面再穿件衬衣的吗?”孩子们被老师形象的比喻所折服,当然对于中括号与小括号的不同,及中括号的作用也有了深刻的理解!课堂的结尾更是将帽子的功能和中括号的作用练习起来:“脑袋上加个帽子和算式中加个括号是一样的,都是因为有着某种需要,帽子和括号都有着特别的功能!”因为华老师对数学教学有着热切的爱恋,对学生有着深刻的了解,才能将这样一个生活细节演绎出浓浓的数学味!

做华老师的学生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孩子们不仅能学到有趣的数学,深刻的数学,还能享受到数学带给浓浓的趣味,数学不再是枯燥的,而是妙趣横生的法宝!在华老师的课上孩子不只是学数学,学怎样数学式的思考,还能感悟到科学的真谛是求真,求真的过程中虽然有困难,但在求真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调整,就能战胜困难以求真!

三、课堂上蕴藏着着醇美的数学文化、传统文化。

在华老师的课上,不仅能听到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研究感悟,还能听到孔子、孟子、老子等古代先哲的名言。如“角的度量”一课,用华罗庚的名言:“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作为结语,孩子们感受到了量角的意义,对于测量和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多位数减法练习课”中,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激励学生大胆思考,孩子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关于数字黑洞的数学问题;在“我会用计算器吗”一课中,用老子的话:“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鼓励孩子们化难为简,细心计算,本课的结尾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点化出计算器只是一工具而已,要运用得当必须用心;在“中括号”一课中,用数学家的话:“用两条相等并且平行的线来表示相等关系是再准确不过的了。”,强调含有中括号的综合算式的书写规范;在“孙子定理”一课中,有“韩信点兵”的故事,有《孙子算经》中的题例解答方法,还有华罗庚《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的奇特解法,通过古今数学家对一次同余式组的探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研究数学的兴趣;在“圆的认识”一课,用“圆,一中同长也”贯穿课到的始末,圆的特征用古人高度概括的语言来界定,孩子们体会到数学语言的简洁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老子的“大方无隅”更是对圆与正多边形关系的高度概括,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圆是正无数边形”的极限思想。……

课堂上名言的运用恰到好处,不刻意为之,却是课堂进程的点睛之笔,令人印象深刻!

读完华老师的书,久久不能平静,思考华老师的课为什么上的如此有数学味,如此有深意,如此有文化韵味?

要多读书,提升素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教育、教学书籍,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手段!读文化典籍,放大自己做人的格局,体悟人间的真情,有爱才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一起成长!读名师们的课堂实录、教学札记,吸收教学精华,时刻向名师们学习,以名师为指路明灯,朝着育人的大道前行!

要多实践,提升能力。

教学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把每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对待,在常态课中历练自己的课堂把控能力,在常态课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常态课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在常态课中练就自己的评价智慧,在常态课中反思自己的教学问题,以思促教!

要多思考,提升智慧。

读书时要变读边悟,教学时边教边悟,教前慎思,教后反思,只有多思考,才能提升教学智慧;在思考之时,一定要勤做记录,脑子中的想法有时是转瞬即逝的,只有勤记录,多整理,才能正真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成为一个正真的教育智者!

多学习,多实践,多反思,做勤奋的读书人,美丽的思考者,向名师学习,力争成为一名教研型教师!

下载我这样教数学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这样教数学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是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近日在长沙参加湖南省数学研讨会并拜读了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华应龙老师的课堂实录《我是这样教数学》一书。书中收录了华应龙老师12节教公开教学的课前思考、课堂实录、课后反......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最终5篇)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这样教数学》......

    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20170920

    《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读后感 遂宁绿然国际学校小学部 杨晓凌 拜读了华老师的这本书给我的感触颇多: 感悟之一: 华老师的课 1、设计新颖——坚持“课前慎思” 首......

    我这样教数学读书摘抄(含五篇)

    《我这样教数学》 目录 技能训练课《角的度量》 ....................................................................................................... 2 多位数减......

    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

    读《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有感 拜读了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一书。 该书详细地记录了华老师的12个精典的课例“角的度量”、“多位数减......

    读我是这样教数学体会(推荐阅读)

    合上华应龙著的《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一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初我就是怀着一颗极大的好奇心才借阅这本书的,就是想知道,他的“这样”究竟是“怎样”?与我们......

    我这样教《蛋壳工艺品》(定稿)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美术制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基础上的。据了解,部分学生已经有利用蛋壳制作一些小作品的经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扩......

    我这样教学生学古诗

    我这样教学生学古诗 古诗教学在小学阶段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语文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