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这样教数学读书摘抄
《我这样教数学》
目录
技能训练课《角的度量》.......................................................................................................2 多位数减法练习课----千金难买回头看..................................................................................2 我会用计算器吗?...................................................................................................................3 数学是符号的乐园...................................................................................................................4 一切皆有可能——“游戏公平”...........................................................................................5 请把题目认真读完...................................................................................................................5 什么是一节好课.......................................................................................................................6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以“长方体的认识”教学为例.........................................................6 技能训练课《角的度量》
1、“呦,真会动脑子,虽然没学过,有的人还真量对了,有的人虽然不会,但在动脑子,我觉得也挺好的。小伙子,带你的量角器,到投影这儿来,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
2、“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
3、“我想刚才举手的人和笑的人跟她想的是一样的。佩服!不过,我觉得要感谢这位同学,是他画的角提醒了我们。”
4、“如果有一双数学的眼睛,我们就能在量角器上看到若干大小不同的角。那以怎么用量角器来量角呢?想一想”
5、“如果你是量角器的话,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好不好?”“有的问题华老师也不怎么清楚。”“那是怪华老师没有给大家更多的时间。”
6、教和学是一回事,应该追问四个问题:第一,教(学)的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要教(学);第三,怎么做;第四,为什么这么做。
7、孩子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老师抽象概括出的词语反而会增加学习的难度,老师附加的认知负荷挤占和压缩了学生生成的认知负荷,所以说我们原来的教法阻碍了学生自由的呼吸。
8、小学阶段的度,重心在理解和具体感受单位的实际意义。
9、小学阶段的度量,不是单纯的技能培养与训练,而是为学生进行探索与发现准备的沃土,它提供给学生通过自己的眼和手去认识世界的机会。
多位数减法练习课----千金难买回头看
1、练习课的价值是巩固所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练习课的质量取决于什么?在一定题量的基础上,关键看思维的含量,看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
3、如果下课后,有学生主动地继续做多位数减法题目,把枯燥的数字玩的十分起劲,那么这样的学生在爱数学的情感上和做数学的意识上与“数学家”就没有多大的差异了。
4、老是说在3分钟内看谁写得多,其实就是想看大家是不是动脑子。
5、回头看看是太有价值了。不能只是埋头赶路,而是回头看看,抬头想想。
6、我想起一句名言:“思考着是美丽的。”只要你动脑子想,你就是美丽的。
7、他表达的真棒,用上了“并且”、“那么”这样很有逻辑的语言。
8、我们再次证明,我们做事要回头看一看,要不然就得不到新的发现了。
9、语文教学更多的是给了学生想象感悟和表达自我的时空,而数学教学更多的是抽象趋同和重复操作。语文练习往往是开放的、新鲜的;数学的练习常常是封闭的、熟悉的,可以依样画葫芦的。数学练习中机械重复的题目、数学练习“熟能生巧”的价值追求,是不是学生怕数学、不愿意学数学的重要原因呢?
10、我想数学教学中的练习不应侧重在“熟能生巧”,而应更多地追求“急中生智”。让 学生在情境中急于解决问题,迫切的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催生智慧,激发出爱数学的情感。能够艺术的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是我们教师应该磨炼的功夫。
11、激发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引导儿童数学学习的第一要务,优秀教师会在学习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其创设乐于学习的情景。
12、教师不动声色,耐心等待着同学们的发现。等待的过程就是让学生自我觉悟的过程。
13、学生学会了“在比较重发现”,他们的思考在问题的发现中不断深入。课堂上学生呈现出自主研究问题、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状态,这源于老师不断的挑战、诱导、激励。
14、好的数学课,学生会带着问题走进来,还会带着问题走出去。
15、小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和巩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及时获得矫正性的信息。“把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正是优秀教师在计算数学中取得成功的秘诀。
我会用计算器吗?
1、根据“以学论教”的观点,我们不应该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而应当教在学生需要教的地方,上出一节有意义、有效率的课,让学生出教室的时候和进教室的时候是不一样的。
2、需要教的是存储数据和提取数据的方法,并指导学生解决在使用计算器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4、“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关键是看你是不是用心来用它。
5、这节课,我们一遍一遍地问自己“我会用计算器吗”,同学们得回答总是“会”,从后往前看,其实都不能算完全的“会”;但从前往后看,确实都是“会了”,不过“会”的水平越来越高了,真是应了那四个字——(板书:学无止境)
6、我不是问“你会用计算器吗”,而是以不断地追问“我会用计算器吗”来贯穿全课,体现了学习是学生的自主构建的理性认识和培养学生反思智慧的高度自觉,应然的课堂和实然的课堂很好地达到了一致。
7、“计算器算的也会错?”分析错误的过程就是学习使用计算器的过程。
8、整节课从看清数据、准确输入,到灵活选择算法,再到借助计算器解决计算器不能直接解决的问题,进而超越计算器,在这拾级而上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学生的差错资源。
9、成功对话的首要天剑是倾听学生。
如果倾听之后只有附和与赞赏,那么这样的对话便失去了教育最初的意义。最好的课堂,本质上是一种“有助于启动和启发思维的酵母”。
10、学生对计算器从单纯的喜欢、依赖,到认识到计算器不过是一种计算的工具,和口算、笔算、估算等一样各有优势与局限,从而学会灵活地选择算法,是工具为我所用,而不是人为工具所累。
11、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才华”运用自如,而这需要“用心”——用心设计每节课,用心思考每个问题,用心做好教育。数学是符号的乐园
1、数学的发展是由两股力量推动的:意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是纯数学的研究。
2、这节课下来,我想他们感受到的是学无止境,是不会再“自以为知之甚多”了。让学生对自己的无知有所认识,就是教学的成功,我们的教学就该追求“无知”。
3、看来传播知识真得走出去!简单的符号背后都有一个不简单的故事。
4、里面的小括号就好像我们里面穿的衬衣,中括号就相当于我们笔挺的西装。你看到过有人穿件衬衣,外面再套件衬衣的吗?
5、在那么多的同学发现算式由不足的时候,他从中看到了有点。外面的评价要先发现同学的有点,然后再指出不足。
6、看来这样一个式子是能够很好地表达先算什么,运算顺序也完全对,结果也正确。他注意到了等于号是表示算出来的结果,但是忘了等于号还表示上下两个式子完全相等。有一位数学家说过:“用两条相等并且平行的线来表示相等关系再准确不过的了。”
7、导而弗牵,开而弗导。
课堂是学生和教师生命的历程,师生本是相依为命的。心心相印,相得益彰当时理想境界。如果教师能促成这种理想境界的达成,那么教师方然是成功的、能干的、快乐的。
8、“中括号”这节课的数学本质是什么呢?就是任何一个数学符号的产生都不是凭空的,都是有其缘由、必然性和合理性。让学生经历约束运算顺序的“符号”产生过程:符号化。
9、符号化至少包含两层含义:
其一,让学生经历或了解“数学符号”产生的过程,甚至自己“创造”符号。其二,符号化是代数思想的核心内容。
在小学阶段,符号化的第一层含义是学生可以接受并能自己“再创造”的。
10、在这里还想提及一个问题就是数学教学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数学确实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尤其是算术,但是我们不能忘了:“数学迅速地,而且大幅度地超过了实际的需要,那些计算师、测绘员何以如此迷恋于他们所熟悉的数字与图形,如此热衷于拿它们做游戏,揭发它们的秘密,探索它们的奥秘,这确实令人费解。”(弗雷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揭示纯粹数学的奥秘不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原动力吗?为什么一定要去编造一个所谓的“现实问题”呢?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情景就是做好的情境。
11、时常问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数学底蕴:数学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它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数学美吗?美在哪里?小学生为什么要学数学?
12、那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学生”呢?可以从他新学会的知识、他的学习方法、他的学习态度,以及他遵守课堂规则(纪律)的情况等方面去激励。在这几个维度下还要仔细地分析,例如,如果不仔细地分析“态度”的维度,“态度”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
13、教师的预设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生成应该是预设的升华或归宿。
教师十分重视从学生的作业中选取资源作为课堂中师生、生生交流的资源。对学生资源,华老师一是做到了耐心倾听;而是做到了精心选择,选择典型的;三是做到了对学生资源的概括和提升;四是做到了对学生作业的尊重和欣赏。因此,师生在课堂上多边交往中的生成就很有效。一切皆有可能——“游戏公平”
1、在小学阶段设置简单的“概率”内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随机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概率的眼光去观察大千世界,而不仅仅是以确定的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事物。
2、统计规律的教育意义是看问题不可绝对化。习惯于从统计规律看问题的人心思思想上不会偏执一端。他既认识到一种事物从总的方面看有其一定的规律,也承认存在例外的个案,二者看似矛盾,其实并行不悖,反映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果世界上的一切都被铁板钉钉的规律所支配,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变得何等的单调乏味。
3、晚近以来,许多概率教学设计,都在课堂上让学生“丢硬币”、“摸球”,用试验方法估计那些“等可能性发生的事件”的概率,这是败笔。等可能性事件的发生概率,是通过理性思考得出的,并不依赖于实验。我们需要的是,展示像“丢啤酒瓶盖”这样的“非等可能性”的随机事件。引导学生用频率近似地表达概率。
数学课,要重视数学本质的揭示。其他活动都应该围绕数学本质进行。
4、不到20分钟,华老师引导学生们经历了以下过程:首先猜测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然后亲自动手做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将所得结果与自己的猜测进行比较;最后进行理性分析,并与实验结果联系起来。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的最初猜测、实验结果和通过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这将促进他们修正自己的错误经验,建立正确的直觉。
5、这是一节用一连串的“问题-实验-数据-分析”穿起来的课,每个结论的得出都伴随着学生自己的思考。
6、他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想想”。无论是面对一种新的思想,还是针对课堂上的一些细节(比如学生做实验需要多长时间),他都在认真地思考。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当然,要节省时间就离不开掌握一定的思考方法。思考需要有问题,问题来自对课堂焦点问题的敏感;思考需要有交流,不同的观点在交流中相互碰撞;思考需要有实践,思行结合,坚持不懈。
请把题目认真读完
1、波利亚说过:“对你所不理解的问题作出答复是愚蠢的,为你所不希望的目标工作是悲哀的。”。他指出:审题时要弄清已知数据是什么,未知数是什么,条件是什么;要求解未知数,条件是否充分,或者是否不充分,或者是多余的、矛盾的。那么,什么样的题目能很好地体现审题的价值?如何让学生读题后与已有的经验、知识背景“直接”建立“有效”的联系?“直接”指学生独立读题后,无需教师的解释和提醒。“有效”是指正确、不存在误解的情况。
2、学生的审题状态是,首先要把题目读完,其次要多读几遍,那么每读一遍的价值是什么?
3、看来经验是有用的,但要看什么时候用。把经验用错了地方就是教训。
4、能把自己碰到的难处说出来,那就是水平。
5、审题就是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已知量和已知量、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有没有关系?建议学生,题目一般读三遍,第一遍理解题意,第二遍分析关系,第三遍确认算法。不能读一遍就动笔,更不能读0.7遍、0.8遍。什么是一节好课
学生感兴趣的课,不避讳出现差错,引发人思考的课,体现数学的本质,自然流露的课 一节好课的第一个理由:是它深深吸引了现场的每一位学生和老师。一节好课的第二个理由:是它凭借数学本身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学生,而不是依靠数学之外的其他什么东西。
一节好课的第三个理由:是以教材材料中的数学思维方式吸引学生,教给学生的是思考过程和数学方法。其实质是一种数学思维训练的过程,是一种教会学生数学思考方法的过程。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以“长方体的认识”教学为例
叠纸成书的设计动态的完成了由面到体的过程。
1、从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复习中,引入一个实际问题的讨论,完成由面到体的过渡,使学生在动态演示的观察比较中,认识面与体的联系、区别。这就使教学增强了直观性和活动性,使新课引入成为一个认识过程,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增强首次感知的效果。
2、这样学,熔观察、数数、说话、操作、触摸于一炉,教学内容逐次铺展,感官活动不断丰富,认知材料逐次抽象,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准确地把握这一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这样,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过程,从直观入手,思考探究,归纳概括,逐步抽象。最后又回复验证,举例演绎,均在学生主动积极的活动中进行,达到对课本上结论的真正理解和信服,完成学生认知路线的回环完整。
综合测试
1、请认真把试卷读完,然后再试卷左上角写上的自己的姓名。
2、脱式计算:1.25×32×0.25
3、解方程:6.8+3.2x=26
4、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
5、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同时分别从相距12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55千米,小兵每分钟行65千米,小狗每分钟跑240米。小明的小狗遇到小兵后立即返回向小明这边跑,遇到小明后再向小兵这边跑„„当小明和小兵相遇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
6,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一题。这样的测试有意思吗?那就在心里笑,等待5分钟的到来,好吗?
7、小红的房间长4米,宽3.2米。她爸爸准备在墙上刷彩漆,这面墙窗户面积是2.8平方米。算一算,小红爸爸至少需要买多少千克彩漆?(每平方米大约用彩漆0.4千克)
第二篇:读书笔记(我这样教数学)
《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读书心得
这本书是我读的第二本数学读物,一本集课堂实录、课后反思、理论指导于一体的数学读物。书中有12节数学课,而每节课例中都有“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点评”四个环节。华老师的数学课,有独特的色彩和光亮,有丰富而深层的内涵,都体现出华老师的教学理念,华老师能做到让学生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同时我能感受到华老师上课同样像呼吸一样自然,感受到华老师对数学、对生活的热爱,真让人羡慕。下面谈谈我读这本书的收获:
一、课前慎思——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华老师教学的每一节课,课前都做了充分的研读和精心的思考准备。不光要研读教材,更要研读涉猎与本知识相关的更深层次的更广泛意义方面的书籍;还要研读学生,换位思考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课堂反应。华老师说:“教和学是一回事,应该追问四个问题:第一,教(学)的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要教(学);第三,怎么做;第四,为什么这么做。”这是今后学习的重点,用这四个问题来指导课前的备课。现在想想也正是因为我在备课时的思考不够深入,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的研读不到位,致使不知道从何下手,尤其是导入。
二、关注一个中心——学生;两个基本点——出发点、终点。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了老师、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与角色,老师时刻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华老师无论是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对于每节课的实际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环节设计,考虑教法,考虑语言提示,更关键的是要考虑学生,心中始终装着学生才能上出一节成功的课。在课堂展示中,我们老师眼里要能看见学生,课堂不是展示老师自己而是给学生一个话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中注意语言和表情对孩子的作用。这些我总是驾驭不了,华老师的评价语言主要做到:一是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准确、到位,在教学中时刻不忘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评价语言为教学目标服务。二是对数学本质特征的把握。华老师的教学语言(评价语、引导语…)都是那样优美与适宜。
这所谓的两个基本点,出发点、终点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准,一节课并不是要教会学生学会计算一道题,学会记住圆的特点等等,我们老师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学生的思维发展才是重中之重,学会方法,体验过程,激发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学习数学。其实起点也就是终点,这样才是圆满的。
三、教学风格依然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看华老师的教学课堂,展现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教学结构清晰、语言简练,自然朴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不变,总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探究实践活动,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并注重引导学生从个人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思考。他教学中时时体现着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验,注重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活动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可贵的是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渗透数学研究的态度和精神,在他的身上我都能感受到他数学这门课程的热爱,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关注,都在为培养学生的素养而努力着。正是他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用独具的慧眼发现了儿童的独特之处。他伟岸的身躯里又一颗勃勃跳动着的童心,他的教育姿态最美丽„
常常想:看华老师的这本书,如在听华老师的课,真的是在与智慧交谈,与优秀对话。华老师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意想不到地存着微妙的联系,关键是发现那份联系是件不容易的事”、“只有当你深爱着这片大地,真爱着生活、挚爱着数学,你才会多情善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才能看到更多的生活中的美丽,才能看到感动我们的数学”、“我上出了一些专家认可的课,有人说我‘勤奋’、‘刻苦’,其实我自己不认为是‘勤奋’、‘刻苦’,我是在享受幸福,享受自己的全情投入,享受数学对我的青睐有加,享受生活对我的‘无微不至’”!
读书是我们拓宽视野最廉价、最普通的方式,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在读书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今后,我将会把华老师的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求真、务实、创新,力争能让学生快乐学习。
5月12日
第三篇: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读《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有感
暑假期间我研读了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撰写的《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一书。该书详细的记录了华老师的12节精品课,它们是:角的度量、多位数减法练习课、我会用计算器吗、中括号、游手好戏的公平、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孙子定理、长方体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圆的认识、六年级复习课“审题”、出租车上的数学问题。每节课都以“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评析”四个环节来描述。能让人亲历专家的精品课是如何雕琢出来的,令我内心油然生成一股感慨与敬意之情,从中自己也收获了许多。
第一:华老师幽默、真诚又富有情意和风趣的语言令我折服。
在12节课中,华老师的精彩语言随处可见,例如:“呦,真会动脑子,虽然没学过,有的人还真量对了,有的人虽然不会,但在动脑子,我觉得也挺好的。小伙子,带你的量角器,到投影这儿来,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以前我们量长度的时候,就是这样从‘0’开始的。这一点你做得非常棒!量角的大小,他已经想到角来比,真不简单!这个思路是正确的!我提议大家再次鼓掌!”“我想刚才举手的人和笑的人跟她想的是一样的。佩服!不过,我觉得要感谢这位同学,是他画的角提醒了我们。”“如果有一双数学的眼睛,我们就能在量角器上看到若干大小不同的角。那以怎么用量角器来量角呢?想一想”“如果你是量角器的话,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好不好?”“有的问题华老师也不怎么清楚。”“那是怪华老师没有给大家更多的时间。”„„课堂中这一句句幽默、真诚又富有情意和风趣的语言,想让学生对课堂不感兴趣都难。
第二: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善于乐观地对待挑战令我钦佩。
华老师认为:教和学是一回事,应该追问四个问题:第一,教(学)的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要教(学);第三,怎么做;第四,为什么这么做。设计一节课,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最根本的是要考虑“教什么”的问题。内容决定形式,教首先是因为需要教。备课时,对于生硬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我们应该大胆怀疑,多多地追问“为什么”。在角的度量教学中,只是多问了两个为什么,顺着学生的路径去思考教的路径。华老师备课前的问题与困惑是:
1、我们让学生测量了各种各样的角,学生感受到量角的用处了吗?量角的大小是屠龙之技,还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呢?
2、“角的度量”一课教学法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难点?量角器的结构很复杂,量角之前先要认识量角器,那认识量角器的什么呢?怎么认识量角器?关于量角的技能,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简要概括出了“二合一看”、“0度刻度线在左边看外圈,0刻度经在右边看内圈”等要诀,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量角?
3、我们的教学法有三个层次——教知识、教方法、教思想。以前我们只是教量角的知识与技能,这节课可以给学生什么样的方法和思想呢?围绕以上问题,华老师经过大量的查阅资料,思考消化,和老师们交流,比较选择等等过程,最后定出了角的度量一课围绕三个主要问题开展教学:
一、创设怎样的情境;
二、如何认识量角器;
三、如何渗透度量意识。在每个问题的具体细节设计中都凝聚了华老师的智慧与汗水。 为什么说华老师是善于乐观的对待挑战呢?书中有一段谈到华老师,因为忙在周三的时候摔破了头,缝了六针,周六还要到外地上课。李烈校长都为他担心,课还能上否?他没有被困难吓着,而是积极的应对,还不断的思考自己的课应该如何上。在周五乘飞机时还想出了上中括号一课的精彩开场白与结束语。对照自己的教学真是非常的惭愧,把每次的机会当作困难与任务,所以是能躲就躲,不能躲也会找借口,能逃避就尽可能的逃避。真得好好向华老师学习呀!
第三:多读书,多思考,对教学工作永远充满激情值得我学习。
从整本书中可看出华老师专业素养造诣非常的深。他说到一个人要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最关键的是要多看哲学的书,多看思维科学的书,多学习、借鉴、实践。从整本书的12节课中我看到了华老师取得成功的原因,那就是勤奋。用华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年历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的知识一天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更深夜半,烛泪将近,常常是和衣而睡。一觉醒来,踏踏步,暖暖身子,继续看书„„ 沉浸在教育教学的王国中。”每一节课的设计,从情境的引入、教具的选择,到新知的传授方法、渗透怎样的数学思想,都有谨慎的思考。
或许我们无法做到华老师的那种境界,但我们可以变得更勤奋些。像华老师那样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像农民那样不误农时,要像农民那样调整,因地因物制宜,要像农民那样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长、贻笑大方的事,要像农民那样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或许我们的数学课也会让人流连忘返。
如果说,华老师精彩的课堂让我们流连,温暖的故事让我们赞叹,真实的感悟让我们共鸣„„或许,只是因为——
他为数学而来!
第四篇:《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听过华应龙老师的课,他的课总给人一份启迪,他的深厚功底和教学创新让学生进行富有思考的学习。2009年,我在一次“千课万人”活动中买了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我又有幸仔细学习了华老师高超教学艺术,其中《角的度量》一课,相当精彩,给了我们一线老师很大的启示。在本节课中,华老师主要组织了以下教学活动:
1、有效的情境创设
从滑滑梯的角度引入,师问:角怎么量?你会吗?会量的请举手!
2、角与量角器
华老师没有让学生马上量角,也没有让学生来认识量角器,而是组织学生在“纸”的量角器上画角。在画的过程中不段引发学生思考:怎样画?要注意什么?为什么有不同画法?让学生明白角的顶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边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
3、认识量角器
师:量角器上那么多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4、量角
5、量角的应用
球门的设计与量角、风筝飞的高低与量角、椅子的靠背与量角,让学生感悟数学的无穷魅力。给我的启发:
1、我的数学课堂缺乏思考,总是为了教书而教。通过学习我明白,教和学是一回事,应当追问四个问题:第一,教(学)的是什么?第二,为什么教(学)?第三,怎么做?第四,为什么这么做?也许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的专业才得以提高,我们的学生才会收益。
2、本色的课堂就是要使课堂教学显得扎实和有效,本节课教师没有只局限于用量角器来“教”学生学会用量角器,而是让学生先沟通角与量角器的关系,接下来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就更深层次了,好象量角器就是他们发明的,量角也就不成问题了。本节课中,学生的练习也较丰富,该练的还是要练,体现了本色不改。当然,要上出数学课的本色,我们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素养,要有真的教学功底。
3、在本色不改的前提下,我们要不断进行创新。他让我们明白:坚守教学阵地的最好途径就是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想学生所想,不断地让学生学会思考。《角的度量》一课,情境创设(滑滑梯)和量角的生活应用(射门、放风筝、椅子)这些都不是华老师的首创,但华老师却能在他的课中很好的运用,用得比我们好!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他能想出通过让学生在“纸”的量角器上画角来沟通角和量角器的关系。
看完全书,对照自己,真的是有些惭愧,华老师的专业奉献,理论素养,都是我自愧不如的。只有以他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历程中不断锤炼自己了。
第五篇:我这样教数学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寮步镇凫山小学
对华应龙老师的教学事迹知道挺多,也常在网上观看华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在前段时间拜读了他的著作《我就是数学》,使我大受启发,明白了在教学中老师确是需要捧着一颗热心对待神圣的教育事业,捂着一颗爱心对待可爱天真的学生,承着一份耐心对待学困生。
在这个暑假里,为了响应学校的读一本好书号召,也是为了继续钻研华老师的数学教学之道,于是迫不及待的到新华书店购买了他的另一著作《我这样教数学》。《我这样教数学》其实就是华老师的课堂实录,书中引用了12个比较精典的课例“角的度量”、“多位数减法练习课”、“中括号”、“长方体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等把我们带入了数学的神秘神奇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世界里。每个例子都配以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及专家评析,内容相当丰富。华老师文笔幽默行动,语法新奇,引经据典,让人看后有爱不释卷之感觉。每一个课例都是发生在身边,他采用的方法及应用虽然闻所未闻,但看后觉得,我们普通教师也能做到也可应用到。
比如《角的度量》华老师这样的课前慎思:“角的度量”一课让我有困惑的是(1)我们让学生测量了各种各样的角,学生感受到量角的用处了吗?量角的大小是屠龙之技还是生活中不可少的技能呢?(2)“角的度量”这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难点?怎样认识量角呢?等等。这些都是我在教学本课新知识点时所没有想及的,看后真是当头棒喝!想想我当时是怎样教授的呢,先参看参考书围绕重点难点展开备课,参考《备课》一书摄取有教学价值的 1
片段,再加上班里学生特点组合成了一篇备课素材,哪有华老师那么认真的钻研态度呀。他想的问题都很深,把新课点都甚至挖掘到源头了,多好的一名老师呀,这不正是我所缺乏的吗。华老师在创设情境时采用了滑梯的例子,这是生活中常见的,坡度太小溜不出多远;坡度大了,又会增加危险。用滑梯引出角的状态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从这个角度不仅能感知到角的存在,而且容易发现角在社会生活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这个例子中更是显现华老师的过人见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量角的大小”,可为什么要不厌其烦让学生画角呢?华老师创造性的让学生在量角器中寻找角!让他们发现在量角器中存在着非常非常多的角,这样把量角的方法、量角器的本质全都学会了。真佩服华老师的这一套教学思路,如果下学期有机会教学这节课,真想用这方法来引证一下,让我也体会一下教学的魅力与课堂的快乐。从这个例子中,我认识到了,当一位出色的教师,首先要有博大的知识,更要把重点难点细化,举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生活例子以激发兴趣,添加情境学习氛围。
又比如“圆的认识”里华老师所表现的数学哲理“圆,一中同长也”,先让学生从话中理解含义,再教授圆点与半径的联系。“百分数的认识”让学生发挥专长,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孙子兵法”把学生从韩信的点兵多多益善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我这样教数学》看后,首先让我有了一种更清醒的认识,让我懂得了更多的课堂教堂智慧,让我了解了教学内在的联系,明白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知道了当一名合格教师的责任心和本质,希望这是我进行教学质跃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