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教学秘书与辅导员协作的研究
高校教学秘书与辅导员协作的研究 引言
教学秘书、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管理的两支骨干队伍,是高校日常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日常教学和事务管理,进而做好育人和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就必须要把教学秘书、辅导员这两支队伍的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研究教学秘书、辅导员之间分工协作与互利共赢的机制,形成工作上的合力。
一、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教学秘书直接从事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是院系管理队伍中的重要基层管理者。教学秘书的地位既是独立地位,又是从属地位。一方面要协助院系领导管理教学方面的常规性事务,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将教学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并向部门领导及时汇报,供领导决策,成为院系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另一方面,业务工作又从属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如教务处和院系的教学院长,接受双重领导。
(一)、教学秘书的桥梁作用
教学秘书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学秘书是连接学校管理部门和院系教学单位的桥梁。在日常工作中,教学秘书负责接收教务处发放的教学文件,接受工作任务。而对教学单位工作任务执行情况的督促,工作意见的和建议反馈和汇总,也由教学秘书负责上报教务处,以此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呈的纽带桥梁作用。在院系内部,教师调停课、课表的编排、教师工作量的统计和核算以及发放等,也都要由教学秘书直接实施完成。教学秘书有责任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存在的情况及时反映给院系领导,根据已有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把领导的决策向相关人传递,把教师或者学生的意见向上反馈。总之,教学秘书起到协调各部门以及师生之间关系的作用,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
(二)、教学秘书的服务作用
教学秘书是教学部门的基层管理者,其最基本职能就是以综合性管理为基础,全面的为教学,教师和学生服务。教学秘书在业务中主要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教学档案归档工作、教师工作量核算和发放工作、学籍异动工作、教材征订和发放工作、排课和调停课管理工作、学生成绩管理工作等,这些常规性的工作体现了教学秘书对教师和学生的服务管理功能。
(三)、教学质量监控作用
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就是教学质量监控。国内很多高校建立了质量监控体系,如平顶山学院建立了校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即学校、院(系、部)、教研室、教师和学生五个层面的纵向常态化监控系统。
在学校层面,校领导联系院(系),深入院(系)指导和督促教学管理工作;通过组织期初、中、末的三次教学检查和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工作,推动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院(系)层面,院(系)领导通过教学检查、听课、教师年度教学质量考评、学生评价等方式对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综合衡量和评定。教研室层面,教研室主任通过制定和落实教师新进和准入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学研讨活动等,强调责任意识和责任管理。在教师层面,通过参与教学研讨、互听互评互助等,强化对课堂教学的自我管理。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一)、大众化教育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走向大众化阶段,辅导员工作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一是招生规模扩大,使学生生源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二是辅导员数量并没有因学生增长而增长;三是教学对象复杂化和多变化;四是高校收费制度和就业制度改变,学生压力变大。一系列的问题仅靠现有的辅导员队伍很难完成,而只有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指导服务,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提高。
(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具体要求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了娇生惯养的性格。进入大学以后,社会上传播的西方思潮和拜金主义价值观念很快就可以腐蚀掉他们脆弱的心理防线,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巨大的影响。这个阶段正是大学生三观逐渐成熟的阶段,高校辅导员处于大学生工作的一线,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对大学生思想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国际形势发展的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不断融合,西方思潮文化和价值观念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先进思想文化是值得吸收的,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腐朽思想也无孔不入,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薄弱的就会逐渐被蒙蔽。在这种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带路人,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所以辅导员必须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求。
三、高校教学秘书与辅导员协同工作的方法
教学秘书与辅导员作为教学管理和日常管理中最基层的工作者,具有共同的培养目标,要做到高效配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一)、教学过程同就业互动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家长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有报告分析指出,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矛盾尖锐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教育培养模式难以适应人力资源市场的实际需求,我国大学教育计划经济色彩浓厚,教育层次单
一、课程内容和设置滞后,培养的毕业生同质性强、实际工作能力差,难以与市场多样化的需求相适应。另一方面是我国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攻坚阶段,而中低端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比重一直维持在六成以上,但是多数大学生根本无法接受从事加工制作业和服务业。如何指导毕业生找到高质量的工作,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个高起点的发展平台,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围绕大学生就业问题,高校更是倾其所能,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思路与目标,改革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有关的各类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以提升学生全面素质与专业素养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及大学生就业工作,是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上辅导员经常深入学生中间,最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及在找工作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涉及到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能力培养方面,辅导员掌握着一手的信息,但在实际的教学和培养过程中,辅导员鲜有发言权,特别是在一些艺术类学科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高校应该在制度上保障最能代表学生真实想法的教学秘书和辅导员的参与权和决策权。
(二)、分工协作,明确职责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教学秘书与辅导员分工协作。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辅导员所分管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大,加之90后学生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使得辅导员的精力和时间明显不足。在日常工作中,教学秘书把学生到课、作业、成绩和学分情况与辅导员及时分享,辅导员可以根据教学秘书提供的信息,有针对性地指导、解决个别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克服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困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顺利完成学业。教学秘书负责学业,辅导员负责育人。教学秘书与辅导员的分工协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既要看重成绩,又不可轻视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要求两者各司其职,在帮助学生学业稳步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公立意识。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必然会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教学秘书与辅导员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好学校教学和育人的中心任务。
(三)、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学秘书及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要制定合理的薪酬标准,让辅导员有职业归属感和公平感,切实感受到工作被认可,内心达到平衡。二要对优秀辅导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完善绩效管理制度,科学评价辅导员的工作,使他们切实感受到付出总有回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三要建立辅导员淘汰制。有奖必有罚,对无法完成工作任务、典型滥竽充数的考虑调离辅导员岗位。另外,还应该给予辅导员公平的职称晋升机会,让他们对自己的岗位前途充满向往。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教学秘书与辅导员是高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岗位,其职责与高校的教学运行息息相关。只有给予高度重视,明确职责范围,解决后顾之忧,才能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工作做得更好。同时教学秘书和辅导员应热爱教学管理工作,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为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高校教学秘书实用写作能力研究
高校教学秘书实用写作能力研究
随着高校内部二级学院的建立,二级学院的管理体制和职能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二级学院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对教学秘书(含教务员)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写作能力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笔者以为,作为一种实用写作能力,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思考和研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
一、写作能力是教学秘书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已经初步形成校系二级管理体制,学校减政放权,管理重心下移,逐步扩大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自主权,使得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亟待加强。院系二级管理逐步确立后,管理重心下调,学院的教学管理将逐步由过去教务处的直接管理转为宏观管理,由过程管理转为目标管理,在管理职能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学秘书是一线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协调者,也是稳定教学秩序、规范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人物。
教学秘书工作在全院教学管理中属于最具体、最活跃的层次,这一客观地位决定了其工作的基本职责是服务,为系领导的决策服务、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学秘书处在教学第一线,具体执行学校制定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及规定,如配合学校搞好教学评估,教师考核、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并联系学生处理有关学习方面的问题,负责学生成绩、学籍、考试、考勤、教材、教学计划执行、考试科目安排、成绩的登记和学分的统计等。这些工作都涉及实用写作的问题。
能力是影响个体顺利完成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的综合。从教学秘书的工作性质出发,教书秘书的能力是影响顺利完成教学秘书工作的必备心理条件综合。具体包括以下几种: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具有良好沟通的能力;文字写作的能力;计算机管理操作的能力,等等。可见,写作能力是教学秘书完成工作的基本功,无论是学校内部沟通信息或者是对外进行交流,都离不开信函和文稿的撰写。及时、准确、简洁地使用书面语言写作,完整地表达思想,都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秘书工作的质量。文字写作能力对于教学秘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是一个合格教学秘书的基本要求。[1]
二、熟悉教务工作中所应用的各种文体特点和写作要领
根据工作要求,熟悉各种应用文体。教学秘书的一个重要工作和职能就是协助教学主任做好本单位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如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编书,订发教材,检查学生上课情,编排课表,下达教学任务,参加有关教研、教学竞赛制况活动,处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及其答辩工作的相关事宜。编制、归纳好有关教学档案,分类归档,妥善保管。如不同时期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师工作量表,学生成绩档案,反映本单位教学活动的有关文件资料,教学科研立项书等等,都要认真编制、整理和保管。其中所涉及的实用文体就有多种,主要有:事务文书、应用文书、行政文书,还有少量的涉及规章制度的法规文书,要根据不同的文体行文。
事务文书要抓住其应用性、广泛性、程式性、真实性、事务性的特点,尤其要突出其应用性和真实性,写作态度要端正,写作所依据的事实要真实可靠,材料要准确无误,判断要符合实际,内容要具体明确,措施办法要切实可行,做到文实相符。第一,注意文体独特风格。风格,是指作者所独具的精神特点和写作技巧的总和。事务文书写作重求实,其文风要求朴素自然、庄重谨严,不浮华夸饰、矫揉造作。第二,注意用语准确、贴切。用语准确、贴切是指在叙述事件、说明情况、提出意见和主张时,语言要得当、有分寸感,合乎语法逻辑要求。第三,篇幅简短、文意完整。篇幅简短但文意必须完整。少说空话、套话、大话,无原则的话。忌概念重复堆砌。总之,内容求实用,不尚空谈;形式求得体,不图新奇,以务实地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应用文书要突出其实用性,要目的明确,认清行文对象,有的放矢。观点正确,表达的愿望与观点符合实际,符合规律。行政文书是广义上讲的,包括各种文件、电报、报表、会议文件、调查材料、记录、登记表册等,要熟悉不同文书的格式要求,文种格式和规范既是公文的包装,又是公文的规矩。如何选择使用适当的文种格式是公文写作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许多人在文种的选定上不很清楚,这样在无形之中弱化了行文目的和中心思想的表达效果,也使工作带来了不便,影响了公文的严肃性、准确性。因此正确选择文种格式是公文写作工作的基本要求。行政公文的语言既不同于文学语言,也不同于生活口语。公文语言总的要求是庄重、平实、概括。[2]
此外,还要拓宽知识面,结合本院特色熟悉各种写作文体。教学管理既是行政管理,又是学术管理。教学秘书要了解本单位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体系,了解各科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逐步建立适应工作要求的知识结构。
第三篇: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摘 要】 本文梳理了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概念、必要性、评价现状及存在问题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从四个方面归纳了关于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思路及模式: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原则;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方法;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内容;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主体;构建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体系。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作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的指挥棒、推动工作提升的原动力,对明确高校辅导员职责、增强责任心、优化队伍结构、深化队伍建设、提升职业素质、调动工作积极性等具有重大意义,是有效推动高校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转变的关键要素。2015年3月份以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相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引导管理教育工作;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抓紧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完善激励评价机制,注重辅导员品德、能力、业绩、服务等方面表现。这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及队伍建设又提出了新的内容和新的要求,所担负的责任也更加重大。同时,也表明对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要求也更加具体化、严格化,更加精益求精,以确保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能力与表现等更加适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及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需要。
自2008年开始,学术界的一部分专家、学者就已经注意到了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开始了对这一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多是硕士论文和期刊论文,研究内容多集中在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概念的界定、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必要性、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思路及评价模式的建立等方面。本文略作梳理归纳如下:
一、关于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概念
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概念的界定是深入研究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基础,概念界定的好坏直接影响评价体系的设定及其科学性水准。
学界在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概念的界定上进行了深入研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理解和表述。陈国钦认为,辅导员绩效评价要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和要求,运用科学的评估标准和方法,由组织人事部门、学生工作相关部门、二级学院和学生群体等共同参与,对辅导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等进行全面评估,并把评估信息向辅导员进行反馈和沟通的过程。[1]张勇志等认为,辅导员绩效评价是指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将学生们的教育和管理做出相应评价的一种过程。[2]蔡晓平认为辅导员绩效评价是对辅导员在现实工作目标过程中标出的可定性描述的行为和取得的可定量测评的结果的评价,是利用系统的方法原理,评定测量辅导员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的过程。[3]
总之,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概念关键在于明确评价对象或内容(辅导员所必需要承担的工作或职责)、评价主体(实施对辅导员绩效评价者)、评价手段(评价所遵循的科学的方式方法和原则)及评价目的(预期要达到的效果)等要素,并阐明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二、关于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多数研究者认为,有效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是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提升工作效能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动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实现高校绩效管理的重要渠道。
陈国钦认为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对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增强责任心、调动工作积极性、优化队伍建设等具有重要作用;任雄飞等指出,辅导员绩效评价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之一,是辅导员晋升、奖惩、培训、调整、交流等的重要依据,成功的评价可提升辅导员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辅导员自我管理,优化辅导员队伍,起到提高高校竞争力的重要作用;[4]匡玉梅指出,辅导员绩效评价是有效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重要途径,是高校绩效管理的重要手段;[5]熊琼认为,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有助于明确其角色定位、工作定位、工作职责和素质要求,更好地培育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6]
三、关于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对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问题指出甚为中肯,主要集中在辅导员绩效评价内容的明确、指标杂乱缺乏合理性、主体不明确、考核方法不协调、考核结果反馈不到位等方面。
丰玉梅指出,当前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存在绩效考评体系与学校整体宏观战略体系脱节、指标设定不合理、考评结果缺乏有效沟通、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赵伟忠等认为,当前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制度存在重结果轻效果、考评体系过于简单、结果可靠度不高、过于重视指标量化致使结果片面化等问题。郎金花认为,绩效评价存在考核内容不合理、考核主体单
一、考核结果缺乏反馈等问题。麦林指出绩效评价存在考评指标体系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缺乏合理有效的绩效考评方式方法、考评制度等配套措施等。庞志伟指出,当前绩效评价存在重刚性指标,致辅导员心理认同过低;重指标评价,弱激励功能;重结果轻过程。陈少平等认为当前辅导员绩效考评标准不够明确,考评培训不受重视,结果反馈不够全面,考评过程的沟通和监督机制尚不健全。
四、关于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思路及模式
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特定的理论原则,运用科学化的评价方式方法来实现。当然评价体系的建构也离不开对评价内容、评价主体等关键要素的科学设定和研究。
1、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原则
多数学者都比较赞同在评价体系构建中要特别注意定量与定性、目标与过程及结果相结合原则、导向性的考核原则、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注重长效性原则及可操作性原则。但郎金华、张李洋阳等认为,除了以上原则之外,考核还要坚持全面性和科学性相结合,工作效果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辅导员物质追求和自我实现相结合,职能部门、具体工作单位考核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陈瑞平也指出,考核要坚持目标方向性、客观公正性、全面与突出重点结合、过程和效果评价相结合、职能部门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可操作性、奖惩挂钩7个原则。陈春生、吴月齐、刘景伟等还认为,在评价中要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激励性原则、简单指标和缜密评价相结合原则的应用。从这些学者关于考评原则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学术届对于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原则的研究和把握还是较为深入和全面的,并在定量与定性、目标与过程及结果相结合、导向性的考核、公平公开公正、注重长效性及可操作性这7大原则方面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共识。但原则太过繁琐,要求太过苛刻,往往在对评价体系构建的操作上及评价的实际运用带来各种不便。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在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构建中应主要遵循人性化与价值导向并举、注重公平公正客观、做到定量与定性结合、长效使用与可操作等共性原则。
2、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方法
当前多数学者普遍赞同的评价方法主要有目标管理法、平衡计分法、关键业绩指标法和360度绩效考评法。但根据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学界也引入了新的考核评价方法或方式,如网络考核评价方法、交叉考核评价方法等。如熊琼、房亚兵等运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一个辅导员工作考核体系的参考范例。除以上分析方法外,还有学者提出运用关键绩效指标法(kpi)与目标设定法(gs)与一票否决法等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在评价体系构建中需认真论证,合理使用。
3、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内容
我国高校对辅导员绩效评价的内容,在一级层面上,大致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囊括了德、能、勤、绩、廉五大方面的内容,这是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范式。这种范式基本上借鉴了高校管理人员的常用考核模版,通常把考核内容分为德、能、勤、绩、廉等5个部分,每个部分又细分出相应的一些二级评价指标,每个指标又分为优、良、中、差几个等级。如陈国钦、麦林等人在考评指标及内容的设计上就普遍采用了这种范式,这类考核范式缺乏对辅导员岗位特殊性、工作内容及角色定位的有效分析和规范,不能充分反映出辅导员工作及岗位特点,难以达到合理评价的效果。第二类是以辅导员工作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模式。如行金玲、王焕云等借助管理学中关键绩效指标法,以通过完成工作的成本、数量、时间和质量等一系列指标内容,采取具体可量化的、反映目标实现程度的业绩内容对辅导员绩效进行考评。这类范式的评价终结性特点非常明显,但对辅导员发展性问题的考评要求及表现较弱。第三类是以岗位胜任资格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模式。它旨在通过注重辅导员岗位责任及任职条件等因素,来考评辅导员的职责和工作技能,这种范式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对辅导员岗位胜任力的要求。如陈岩松等人,运用管理学中岗位胜任力理论,通过以岗位职责为主要内容,建立了一套考核模式。
4、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主体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主体问题的研究。就其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学者赞同自我评价和组织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但也有学者认为同事评价也是关键要素,如杨军就提出辅导员绩效评价主体应包括自我评价、上级评价和同事评价。此外,还有学者认为,考核主体应包括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领导、学生及本学院同级辅导员等四个主体,如学者浦解明等人就提出了这一看法。
5、构建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体系
国内学者从多元智能理论、项目管理方法、专业化视角等角度,对辅导员工作绩效进行了研究。如吴俊文、涂敏等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论证了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评价观构建辅导员绩效考核标准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标准构建的建议。乔祖琴认为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应运用项目管理方法,从提高辅导员工作绩效的角度,以结果为导向,完善辅导员绩效定量与定性的考核内容,来构建辅导员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的工作原则、工作方法、指标体系设计,最终构建出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模型。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考评作了一定的研究,指出了考评的现状和问题、考评的目的以及考评内容,但是未能深入地对整个体系做出系统研究,如实践运用缺乏操作性,存在考评目的不明确、指标不科学、方法不完善和结果不反馈等问题。绩效考评方法单一,考评目标过于追求全面化,难以区分被考评者的水平。目前的研究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但还没有系统地研究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工作。因此,做一些新的、系统研究很有必要,以提高辅导员工作绩效考评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第四篇: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随之日新月异,不断革新。辅导员是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和护航者,他们只有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的学习,与时俱进,才能以广博、多元的专业技能培养大学生获取必要的生存技能,以正确、先进的政治思想引导大学生走上光明的人生之路。因此,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亟待建立。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习型组织;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引言
(一)背景
在高等教育中,辅导员这一职业一岗多能,同时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重任。大学生初进象牙塔,急需辅导员提供思想政治引导和日常生活的关心帮助,因此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就决定了大学生这一年轻而又先进的社会团体的整体素质。近年来,辅导员们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大学生,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走上了错误的道路,造成了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国家应继续推出相关扶植政策,尽快打造一支完备的辅导员队伍。
(二)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概念界定
所谓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是指一支由具备不断学习和持续创新能力,把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为中心任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把学习和工作融合起来,不断突破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全面提升自我素质和学生素质,以开阔系统的思维全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新型辅导员构成的辅导员队伍。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及建立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必要性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辅导员的职责是为大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保障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安排大学生的工作就业等等,是大学生的“贴身管家”,工作范围可谓面面俱到。辅导员是一种基层岗位,需要切身落实学校的各项政策和制度,时时刻刻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十分的“接地气”。可见,辅导员工作千丝万缕,沉冗繁杂,工作强度高、压力大,干好辅导员工作实属不易。现实中辅导员多由年轻人组成,他们职称低、课题少,薪金待遇远远不及奋斗在实体企业和讲师岗位上的同龄人,可又不得不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窘境,生活质量底下。来自家庭的压力拖了辅导员工作的后腿,他们不得不在繁杂工作和赡养老小之间苦苦周旋,两头为难,实无精力充电学习。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和新思想层出不穷,高校辅导员便渐渐地落伍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政治思想已无法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二)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在以往“学习型”理论盛行的时代,高等教育在科学文化知识传授方面下足了功夫,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却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政策。结果有目共睹,思想政治教育的匮乏造成了大批大学生的“畸形”成长。反思过后,我们幡然领悟,原来教育与学习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与实际活动我们需要更加全面地思考教育,既注重外在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也要注重内在思想政治的教育,达到内外兼修,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们要摒弃片面的“旧教育”,将现实生活和情感思想融入进来,打造更加完善的教育体制。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便应运而生。新式教育需要培养更多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高等教育辅导员,在辅导员队伍中注入全新的文化知识、先进的政治思想、健全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以服务大学生为工作宗旨,以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坚持学习,不断进步。
三、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
(一)岗位界定模糊。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岗位界定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前提。目前高校中辅导员的岗位界定较为模糊,他们或被定义为教师,或被定义为行政人员,甚至其它,岗位的模糊造成了工作性质的模糊,辅导员因此看不清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此外,辅导员的职责范围定义不全面,很多高校只注重面子工程,做足了表面文章,却没有充分挖掘和发挥出辅导员的真正价值,没有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辅导员管理体制急需健全。时下的中国高等教育,辅导员岗位不受重视,岗位界定模糊,更为严峻的是辅导员的岗位缺口大。究其原因,首先辅导员不像教师和行政岗位那样有健全的体制,也就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道路,无法与教师和行政人员公平竞争;其次辅导员的保障和激励制度匮乏,他们在工资待遇、工作福利和社会地位等方面无法满足最基本的需求,因此健全辅导员体制迫在眉睫。
(三)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如上所述,辅导员工作存在工作压力大、待遇低、岗位界定模糊、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重压之下,辅导员队伍开始动摇,心理失衡,军心不稳。在这种形式下,辅导员只能勉为其难的接受组织分配的任务,日常工作中经常心猿意马,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职业观念和敬业精神日渐淡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逐渐减退。
四、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对症下药,提出了以下对策。
(一)加强学习型辅导员制度建设。在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制度体系建设首当其冲。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辅导员课程培训制度,明确规定必须要完成的学习科目,使辅导员具备基本的工作素质。为配合这一体系的建设,高校还应建立公平合理的奖惩制度,对表现优异者进行奖励,对表现不良者进行处罚,优胜劣汰,择优选拔,充分调动起辅导员的紧迫感和积极性,在不断的良性竞争中实现辅导员队伍的快速成长。
(二)加强学习型团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团结就是力量,辅导员是一个团体,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高校应定期为辅导员组织集体活动,如跳绳、拔河等团队协作性的比赛项目,增强辅导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情感交流。此外,辅导员也应像大学生一样,成立自己的协会和团体组织以便相互交流和学习,在相互交流中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做到共同进步。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建立学习奖惩制度是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最基本的工作,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若想持续提升,就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及时适应新环境、新形势。不仅如此,辅导员还要主动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发掘知识的价值,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辅导员在学习上要广泛涉猎,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历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都要进行相关研究和学习,以渊博的学识帮助大学生解决各种学习、生活问题。最后,辅导员还要积极向老教师学习,吸取更多的工作经验,少走弯路;向大学生学习,深层次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现状,知己知彼,对症下药,及时、准确地对大学生进行帮助和关怀,为大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总之,高校辅导员的学习型建设迫在眉睫,我们应该把握当下高校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提高辅导的素质教育,建设一支高标准的教师队伍。(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邹慧.高校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建设[J].高校辅社员学刊,2011(1): 15
[2]苗晓辉.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初探[J].长舂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13
[3]王冬梅.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19
[4]陈旭华,黄章文.高校建设学型辅员队伍的思考[J].古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139
[5]王美丽.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09.
第五篇:2013高校教学秘书工作总结
2013高校教学秘书工作总结
总结涵盖了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优秀的一面和不足的一面,可以让人更清楚的认识自己、更迅速的提升自己,以便以后更好的参与到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才能,但是,该怎样做出一个好的工作总结呢?下面是出国 留学 网工作总结频道的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工作总结,其中还有季度工作总结、实习工作总结、人事工作总结等内容,想产看更多工作总结的文章,欢迎登录工作总结网。
随着新时期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模式和学制种类的不断增加,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教学秘书是高等教学管理的基层岗位,因其工作性质及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学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工作量的增加,要求教学管理工作有一个质的飞跃,因此怎样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至关重要。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担负着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促进学校发展的重任。文章对如何做好高校教学秘书工作进行了简要论述。
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中心内容,在教学管理中,各院(系)的教学秘书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秘书是高校基层教学单位—院(系)最直接的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中起着上传下达、联系左右的重要作用,是院(系)领导的得力助手,是联系院(系)领导和师生的桥梁,同时也是协调部门关系的纽带。教学秘书的素质高低、能力大小直接关系到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而教学管理工作对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顺利实施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在当今高校规模日益壮大,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对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学秘书,其工作性质应定位于既是教学工作管理者,又是服务员,而管理从本质上讲也是服务,因为整个学校的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为学生服务。作为教学秘书,这种服务更具体更直接。而且,教学秘书的工作繁杂,头绪多,时间紧,要求高,但主要任务是掌管好基层教学单位的教学文书,协助教学院长处理日常教学工作和具体事务。因而全面地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是教学秘书的中心任务和本职工作。每个教学秘书必须在思想上确立全心全意做好三个服务的宗旨,这是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
要做好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必须遵守教学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即及时有序,客观准确,坚持原则,兢兢业业,当好参谋助手。
及时有序是指注重实效,工作要分先后缓急,反对拖拉推诿,积压不办,要急教师所急,想学生所想,如开学前的工作决不能拖到开学后,否则会导致教学秩序紊乱,发生错漏,要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要有预见性,做到井井有条。
客观准确,就是要实事求是,准确无误,特别是学生成绩,教学工作量一定要做到客观准确,绝对避免差错。
坚持原则,就是要维护正义,抵制歪风邪气。如抓考风,促学风,对于因考试作弊,成绩不及格,以及其他违纪者,打招呼说情者,既要耐心说服,又要坚持原则。
怎样才能做好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呢?
一、要有敬业奉献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
教学秘书的工作主要是服务性工作,很多是琐碎的,不仅任务繁重,而且头绪多,牵涉到高校各个部门,有时任务急,还得同时完成几项任务,不得不加班加点,甚至连节假日也不能休息,需要经常加班才能完成。因此,教学秘书需要有高尚的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如果没有一种服务意识和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是绝对做不好秘书工作的。所以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秘书人员的价值就是通过自己的任劳任怨地做好服务工作,在默默无闻的平凡事业中体现出来的,只要热爱它,同样可以做出显著成绩。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高校的生命线;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而这些,都离不开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工作的忠诚和热爱,对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我们要通过加强管理来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成绩,向管理要质量。为此,教学秘书更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刻明确肩上的重任,绝不可放松对教学管理质量的要求,更要有敬业奉献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甘作无名英雄,兢兢业业地、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二、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
高校教学秘书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因此,必须加强学习。第一,学习理论,才有方向。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自觉运用于实践,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自觉运用理论武装头脑。第二,学习业务,提高水平。学习各项业务知识,提高处理各方面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水平。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这就要求既当专家,又当通才。要充分认识到提高业务素质的紧迫感,学习运用现代化的办公技术,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此基础上,还要广开视角,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打牢理论、业务和文字功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迎接时代的挑战。
三、要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素质
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心理素质的好坏,心理承受能力的大小,对每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学秘书,不仅要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在烦琐的日常工作中,不断地培养自己拥有开朗豁达的性格,时常保持轻松平静的心态,遇事不慌、不烦、不怕,除了心理素质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但却容易被忽视的,那就是身体素质。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做一切我们想做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坚持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体魄,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组织上交给自己的任务。
四、要想很好地驾驭高校教学秘书工作,还应具备几种能力
(一)具备较强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现代教学管理活动处处离不开有效的协调和必要的沟通。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经常有不和谐的因素存在,教学秘书要在协调的基础上沟通信息,化解矛盾,融洽关系,统一认识和行动,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二)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学校的灵魂。创新是学校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高校的教学秘书,要紧紧跟上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解放思想,树立全新的意识和观念,通过学习和研究,在日常工作中提取出有价值的新思想、新方法,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在工作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才能推动教学管理工作。
(三)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沟通能力
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沟通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秘书应具备的工作技能。现代教学管理要运用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软件,计算机字表处理、数据库、网上办公等,目的在于为师生提供快捷优质服务的同时也减轻自身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中外合作办学的开展,对教学秘书的管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外籍项目负责人和教师对教学的参与,增加了教学秘书协调沟通的对象,在教学任务安排和教学事务日常管理上同样要联系他们,同他们解释有关事宜,协调有关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外语沟通能力,很难开展管理工作。
(四)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秘书经常要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撰写一些教学文书,如教学通知、教学事务报告、申请、记录等,就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在调整课表、考试管理、预订教材、处理学籍等工作中需要与工作对像反复磋商,贯彻领导的教学决策,传达师生对教学的建议,在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解释原因、交涉事宜中,做到简明扼要、语言得体、表达清楚,应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高校的教学秘书是秘书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教学管理的执行者,其工作具有鲜明的特点。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靠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日积月累地来慢慢完善。每个教学秘书,只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有恒心和毅力,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努力寻找工作规律和工作方法,不断地总结经验,一定能够全面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