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课堂实录

时间:2019-05-13 03:0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月光曲》课堂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月光曲》课堂实录》。

第一篇:《月光曲》课堂实录

《月光曲》课堂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执教人 :江西省教研专家 徐承芸

课前谈话:

徐老师向你们提三个问题,你们也向老师提三个问题,让我们互相了解了解,让我们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更开心,好吗?

徐老师向学生提问:

你来自哪所学校?哪个班?班上有多少个学生?今天来了几个? 于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徐老师是属老鼠的,特别喜欢吃美食。你能告诉我于都有哪些美食吗? 学生向老师提问:

生1:南昌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生2:南昌有什么美食?

生3:徐老师,你做调研时去过哪些地方?

一、音乐导入,了解贝多芬

师:徐老师这次到于都来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音乐。你们喜欢听音乐吗?

生高兴地喊:喜欢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这首曲子,想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吗?第二个问题:这首曲子的作曲者是谁?第三个问题:这首曲子你听后你感觉它告诉了你什么?闭上眼睛,一直闭着,一直到音乐结束。(播放曲子)

生闭眼听音乐。

师:睁开眼睛,谁能回答刚才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生:这首曲子可能是《命运》

师:你很谦虚。它就是叫《命运》,又叫《命运交响曲》。祝贺你答对了,谢谢你!请坐。第二个问题

生: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贝多芬。

师:你真棒!知道他是哪个国家的作曲家吗? 生:德国

师:很好。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命运交响曲》,又叫《命运》。第三个问题,听音乐,你只要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就行了。

生1:我感觉这首音乐有时非常高昂,有时非常低,让我的心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师:他表述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述得很清楚。说明他用心地听了。生2:这首交响乐曲高低起伏。我感觉到了人生的命运非常坎坷。师:真棒!我发现你有做音乐家的潜质呢!

师:刚才我提了三个问题。几位同学也回答了这三个问题。你们发现了吗,徐老师没有重复的问题,而你们都回答得很好。说明我们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同学已经学会了听人讲话。老师同时提出了三个问题,你们听完曲子还能记得,而且逐一回答。待会儿我们上课就这样做好不好?徐老师有的时候会连续提几个问题,需要你回答几个问题,好不好?

师:这首曲子的确是《命运交响曲》。这首曲子向我们阐释了作曲家贝多芬坎坷的命运。同学们昨天都预习了《月光曲》。我想你们对贝多芬也应该有所了解。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了解的贝多芬?

生1: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钢琴家。他创作了9首交响曲。

师:真棒!书上都没有。你还找了资料。真了不起,课前做了充分地准备。还有补充吗?说了的我们不说。

生2:贝多芬从小接受父亲的训练。28岁时听力有些减弱,50岁时双耳失聪。师:很好,但是这位同学在说这些话时出现了一点点小问题。你们听出来没有? 生:她说二十八岁时,听力减弱.师:嗯,没错啊!这里她说对了呢!老师把我的想法告诉你们好吗?贝多芬从小接受父亲的训练,然后接下来就是说他二十八岁听力减弱,那似乎,他听力减弱是他父亲训练导致的,是这样子说吗?是不是有这种感觉,那你说应该怎么说呢,贝多芬是一位很有天赋的音乐家,他接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从小就接受父亲的熏陶教育,他是一位年轻有为的音乐家,可惜的是,你要有转折吧!对不对?他有着音乐天赋,可惜的是,他二十八岁开始听力减弱,中年五十岁双耳失聪。听明白了没有我们说话条理要清楚逻辑要清楚。作为一个大音乐家,双耳失聪,这对贝多芬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但是,贝多芬没有沉沦,他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你们谁知道?

生: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师:很好,你真棒!这句名言在学课文的过程中老师还会谈到。说到命运的坎坷,贝多芬曾经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从这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贝多芬和命运抗争的决心,所以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交响曲就体现了贝多芬和命运抗争的决心和力量。你们感受到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那么老师就把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给大家,希望让孩子们在课前对贝多芬有所了解。7.今天我们要学习贝多芬的一个故事。(课件出示贝多芬的头像和资料)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叫什么?

生:月光曲

8.师:班上哪个同学的字写得最漂亮?我请他帮我写个课题。生上台板书课题。师纠正“曲”的笔顺。9.生齐读课题。

师:这个课题还是一首曲子的名字。请同学们翻开书,看到26课,看下面的注释,《月光曲》又叫什么?

二、听写生字,检查预习

一名学生上台写,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听写:

谱写

蜡烛

盲姑娘

琴键

记录

陌生

波光粼粼

1.边听写老师边强调:高年级的学生,书写要有一定的速度,书写要美观。听写时师适时表扬坐姿好的同学,纠正不正确的坐姿。

2.学生自己检查一遍。

3.集体订正,师强调“蜡烛”的“蜡”是虫字旁而不是火字旁,因为蜡烛最原始是从昆虫的身上提取的脂肪,所以“蜡烛”的“蜡”是虫字旁。说记住“盲”字的办法:眼睛死亡了。

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针对课文提问

1.师:谁能用简短的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答)

师: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有一句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用这句话来概括?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能把这段话概括成一句话吗? 生:课文主要写了《月光曲》的传说。

2.师:传说是指民间流传的故事。我们以前学过的民间故事有《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夸父追日》、《愚公移山》。这些传说故事有些是真的,有些不一定是真的。但是传说故事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情感和美好的期待。

3.今天我们学的就是一个传说故事。学习传说故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读懂文字。昨天同学们都预习过了课文。会读书的孩子首先要会提问。你读完这个故事以后有什么问题?

生1:这篇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月光曲》?

师:这位同学,我想问问你;你还想给这篇课文取什么题目? 生:贝多芬弹琴。

师:谢谢你。会提问的孩子就是会读书的孩子。不过这个名字实在是不好听。这个问题等我们学完了课文让别的同学告诉你或你自己就会知道了。还有什么问题?

生2: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

师:这个问题就能贯穿全文了。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就能把这个传说故事讲出来了。还有什么问题?

生3:为什么贝多芬要给穷人弹琴?

四、学习2——5自然段

1.师:课文中提到的穷兄妹两就是穷人是吗?老师也有个问题:贝多芬一个大音乐家,为什么会给穷兄妹俩弹琴呢?默读课文2至5自然段,这是贝多芬开始弹琴前的一些描述,想想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为穷兄妹俩弹琴。请你拿着笔在书上勾画出相关的句子,标出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第三个原因,可能还有第四个原因。你能读懂的原因最多就说明你读懂了文字。

读完了在书上做些批注。

2.生默读思考批注。师适时提示:我们要扣住文中的关键词,读懂文字背后的内容。3.学生反馈原因:按顺序找。第一个原因,生1:第三段„

师:待会一定让你回答。谁能在第二自然段里找到第一个原因?

生2:因为在一个茅屋里他发现有人在弹琴,而且还弹得这么好,这正是贝多芬写的曲子。这茅屋一般是比较穷的人住的,可是却弹着贝多芬的曲子,这就引起了贝多芬的好奇。

师:真好。在刚才你的回答里面你觉得哪一个词是关键词? 生1:断断续续

师:你找的是文章里的关键词 生2:好奇

师:他为什么好奇?

生1:住茅屋的人一般比较穷,为什么还有人会弹钢琴呢?

生2:住茅屋的人较穷,为什么还有心思弹琴,应该去赚钱才对。师:贝多芬为什么好奇?刚才一位同学在文中找到一个很关键的词 生:他听到弹出的琴声断断续续,说明那个弹琴的人弹得很不熟练。

师:嗯,贝多芬也奇怪了,弹得不熟练,断断续续的,而且最重要的让他感兴趣的是 生:弹的是他自己的曲子

师:是啊,他弹得还是我的曲子,贝多芬因为好奇。请同学们看到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贝多芬走进茅屋。看到了没有,写文章上下连贯。这就表现了上下连贯。正因为他听到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弹得又是他自己的曲子,所以贝多芬就靠近茅屋了。

师:第二个原因是什么?第三自然段里找一找 生:我从“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该多好啊!”这句中感受到盲姑娘想听贝多芬弹琴的愿望十分强烈。

师:谢谢你。你找到了第二个原因。他听到茅屋里有个姑娘在说话。姑娘说的是什么呀?我们一起来读读姑娘说的话。

生齐读:一个姑娘说„„那该多好啊!

师:读得情真意切,果真和这位小姑娘说话的语气一样。但徐老师给你们指出一个小问题好不好?在这句话里面有几个感叹号?(2个)感叹号前有个什么字?(啊)这个字单独让你注音的话,它一定是“a”,没有错,但是放在一定的句子里,这个字有着神奇的本领。这个字它会变音呢!就像“一”字,你发现它会变音吗?比如“一个苹果”,不会读第一声“一个苹果”,又如“一往直前”。这个字的变音是由它后面那个字决定的。“一幅画”“一个人”„„这个“啊”字和“一”字一样会变声,而且不仅仅是变调。徐老师读给你们听一听。你们感受一下。(师边读边指出“啊”的不同读法)

生:读盲姑娘说的话。

师:贝多芬从盲姑娘的话中听出了什么? 生1.:盲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师:他很开心。还有吗?

生2.从盲姑娘的话中听出了盲姑娘酷爱音乐。这种精神让贝多芬感动了。师:第三个原因是什么?

生:在第三段。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从这里看出姑娘为了不让哥哥增加负担,非常懂事。贝多芬听了非常感动。

师:从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听出这是一个贫穷的家庭。刚才那位男生在交流贝多芬的资料的时候说到贝多芬的一句名言,我们请他再重复一遍,听到他的这句名言大家就会明白了。

那个男生读贝多芬说的一句名言:我的音乐只应该为穷人而弹,如果我做到了那该多么幸福啊!

师:贝多芬做到了这一点吗?他推门进去了,因为他也要寻找一种幸福。有第四个原因吗?贝多芬推门进去了,他看到了什么?

生:他在茅屋中看到了在微弱的烛光下„.前面有架钢琴,钢琴前有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师:那你觉得贝多芬为他们弹琴的第四个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贝多芬看到他们很穷,而盲姑娘又很想听到他弹琴。

4.师:贝多芬走进这个贫苦的家庭,让他觉得震惊的是这位酷爱音乐的姑娘竟然是个一味失明的姑娘,于是怜爱之心油然而生。从第二之第五自然段,贝多芬决定给盲姑娘弹琴。课文在描写的过程中有两个特点,发现没有?第一个特点是:层层递进。他为什么会靠近?靠近了为什么会推门?推门又看到了什么?这个故事就发展的扣人心弦了。这就是写故事的诀窍。第二个特点:因为这个故事有三个人物,作者写了三个人物的对话,而且每个人的语言都符合他的身份。我们一块来练习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5.师生合作分组分角色朗读。老师读旁白。你们要特别注意的是老师不按照书里的顺序读,所以你们要特别注意听,想明白你们是什么角色。

6.总结学法

现在明白了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穷人弹琴了吗?奇怪的的是贝多芬不仅弹了一首曲子给他听,而且是弹了一首再弹了一首,这是为什么?(板书:再弹一首)我们学了2——5自然段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回想一下我们是怎么学的?

找出相关段落。(2)读文字。(3)巧联想

7.记住我们读书不仅要用眼睛还要用脑子。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贝多芬要给穷兄妹俩弹了一曲还要再弹一曲?2分钟

8.生汇报:说上一段话,用上“因为。。所以贝多芬弹了一曲又弹一曲。”能说上一段话吗?后面说的同学要和前面同学说的不一样,你至少要有一个亮点。

生1:因为盲姑娘有善解人意的心地,在贫困的生活中仍然酷爱音乐,并认出了贝多芬。贝多芬为遇到知音而十分感动,于是产生了弹第二首的想法,创作的激情也油然而生。

师:谢谢!你刚才给我一种感受是因为贝多芬找到了知音,因此他弹了一曲又弹一曲。生2:因为贝多芬弹第一首的时候,盲姑娘就听出了是贝多芬。他想盲姑娘那么爱音乐,那么懂音乐,那么有音乐素养,所以他想再弹一首给她听。

师:他从盲姑娘的话中感受到这是一个不一般的姑娘。他爱才心切,对吗?所以他要再弹一首。

生3:“„„弹得多成熟啊!”从她的话感受到她对音乐的痴迷。

师:这位同学用了一个很精道的词:痴迷。我们一起来读读盲姑娘说的这句话。注意这里几个“啊”的读音。(师指导)注意激动的语言。(生齐读)

师: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粉丝)。盲姑娘听过贝多芬弹琴吗?见过贝多芬吗?(没有)。盲姑娘能自己练贝多芬的曲子,还是个盲人。这一次她听到贝多芬弹曲子竟然能发现这就是贝多芬,神奇不神奇?这种神奇的力量来自于哪里?

生1:她对音乐的痴迷,如痴如醉。生2:她对音乐的热爱。

师:对了,还有她对贝多芬音乐风格的了解。

五、学习第九段,体会写实与联想相结合的写法

1.有了一位这样的好姑娘给了贝多芬创作的灵感,还有什么原因给他创作的灵感? 2.举手的同学全部站起来齐读出描写月光的句子。

3.师评:他们读对了,但读得不够好,没有把清幽的月光读出来。能读出清幽的月光的同学请站起来读。

4.他们读出这种意境了吗?全班一起读

5.贝多芬就在此时此景有了创作的欲望,于是贝多芬按起了琴键。(播放《月光曲》)6.生伴着音乐读飘出来的文字。“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7.师评:读得不错,给你们80分。为什么才80分呢?徐老师给你们提个小意见,你们刚才读的时候没有注意到逗号、句号的停顿。因为逗号、句号的停顿不一样。句号停顿的时间稍稍长一点,逗号停顿的时间稍稍短一点。教你们一个很好方法:读到有逗号的地方时在心里默数一下,句号心里默数两下。这样读出来的停顿就不一样了。但不能数出声音来哦,不然就不好听了。稍稍控制一下,再来。

8.再伴乐齐读。

9.老师听得入迷了。这段文字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第9自然段)

10.看到第9自然段,老师要教你们一个新的知识,这一段文字有描写实景的句子,也有描写联想的句子。这两种句子你能区分吗?

11.指名汇报写实景的句子。

12.那“

” 这一大部分都是写联想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3.生汇报

生1:„生2:琴声带给兄妹俩无穷的遐想,还衬托出贝多芬高超的、纯熟的弹琴技术,反衬出《月光曲》感人的故事。

生3:从“月亮升起到„”体现出这时候的琴声低沉而又缓慢。从“„”可以看出月光曲声音越来越高昂,节奏非常快。

14.师小结:这位同学把这段描写联想的句子给我们进行了分析,当声音想起的时候,作者写出的句子和乐曲的节奏是有关系的。这种写法在我们高年段的课文中会出现,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需要练习这种写法。这种写法叫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一、不会使文字枯燥乏味。

二、可以衬托贝多芬的曲子美妙。建议利用一节课听曲子写意境,训练这种写法。

六、解决最后一个问题:题目为什么叫《月光曲》。小结全文 教学赏析:

一、创设情境,聆听曲之美。

《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经典乐曲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倾倒了无数音乐爱好者。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曾三次让学生聆听此曲,觉得对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次听《月光曲》是在揭题之前,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先让我们来听一首乐曲,请你们来猜一猜这是一首什么曲子?”听曲子学课文,这样愉悦的学习氛围是不多见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二听《月光曲》,是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重点段第九自然段时(“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此时,让学生配以时而徐缓抒情时而高昂激越的乐曲诵读,使学生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在水天相接的海面上,一轮圆月冉冉升起,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继而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波涛汹涌的大海格外壮观……这样,学生入其境而通情,朗读时也就真正达到了声情并茂的效果;三听《月光曲》是在即将结束这篇课文时,我边播放乐曲边对学生说:“同学们,最后让我们再次聆听《月光曲》,并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优美流畅的旋律中结束本课吧。”

二、细细品味,感悟情之美。

细细品读《月光曲》这篇课文,我们也不难感悟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当贝多芬听到盲姑娘兄妹俩的对话而推门进屋时,当盲姑娘激动地认出贝多芬,贝多芬再次为她弹曲时,我都让学生想象:“当时贝多芬是怎么想的,是什么驱使他进屋并再次为盲姑娘弹曲?”当课文最后讲

到兄妹俩久久地被曲声陶醉时,我又借此让学生练说:“假如你就是兄妹俩中的一个,当你从陶醉中回过神来时,你会对着贝多芬远去的身影激动地说些什么呢?”通过以上的几次想象练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贝多芬悄然而来,又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的是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和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这位大音乐家博大的同情心和高尚的情怀。

第二篇:《月光曲》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月光曲》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 —— 生:(齐读课题)月——光——曲——

师:我想先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同学认真思考:课文中提到几次弹奏曲子?哪一次弹奏的是月光曲?(指名读书)生:课文中提到了三次弹奏曲子。

师:那么这三次有什么不同呢?你发现了吗?

生:第一次是盲姑娘弹的,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贝多芬弹的。师:看来他是从演奏的对象这个角度进行归纳的。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第一次盲姑娘演奏得不熟练,断断续续的,第二次贝多芬演奏得非常纯熟,第三次是贝多芬现场编的。

师:你的发现非常可贵,“现场编的”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就叫“即兴创作”。相对于第三次的即兴创作来说,前两次和它还有什么不同呢?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这三次弹奏的不同之处到底是什么。(师生共同归纳,师板书:断断续续 琴声 弹奏同曲 即兴成)

师:三次弹奏又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可以在书上批注勾划。(学生静静地自学五分钟左右之后,同桌相互交流一下看法)

生:第一次是因为贝多芬听到盲姑娘弹他的曲子,很好奇,所以走进茅屋给盲姑娘弹奏了一首,就是第二首曲子。

师:听你这样说,我有一个疑问。贝多芬是个大音乐家,他的曲子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怎么会一听到有人演奏他的曲子就好奇呢?

师:从你们的发言中,我得到了这样的答案:好奇心使贝多芬走近茅屋;同情心使贝多芬走进了茅屋。兄妹俩到底说了什么能够如此打动这位大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对话,看看我们能够从中读懂什么。学生自由读)

生:我读懂了盲姑娘非常懂事。她哥哥说买不起入场券的时候,她就安慰哥哥,说自己不过是说说罢了,来减少哥哥的惭愧之情。

师:你也是个善解人意的姑娘。你不光读懂了盲姑娘的懂事,你还读懂了哥哥内心的愧疚。生:我读懂了盲姑娘非常热爱音乐。她说“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说明她对音乐充满了渴望。

师:感谢你带领我们走进了这个美丽姑娘的丰富的内心世界。我相信你也一定是个爱音乐的姑娘。

生:这段话还让我感觉到了哥哥的为难,因为他不能够满足妹妹的要求。我觉得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太不公平了。师:在窘迫的生活面前,盲姑娘对生活的热爱和兄妹俩相互体谅、关怀就更显得珍贵。在这段对话中,没有说明妹妹怎么说,哥哥怎么说,但是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得到兄妹俩要表达的感情。请你们同位子两个人结成兄妹,不要提示语,直接读对话,体会人物的感情。(练习完毕,指名汇报,教师指导朗读)师:我来问问这位同学,妹妹是随便说说的吗?

生:不是,但是我必须要这样说。(为什么?)因为哥哥一直在努力赚钱,我如果再给哥哥压力的话,哥哥会受不了的。

师:(面向“哥哥”)你听到妹妹这样的表白,你是怎样的感受? 生:很欣慰。

师:读到这里,我发现你们已经和贝多芬一样被茅屋里的一切深深地打动了,这位音乐家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奏了一曲。按理说,这个时候他已经满足了盲姑娘的愿望,为什么还要再演奏一曲呢?你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了吗?

生:(读盲姑娘的话——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从盲姑娘的话中,我听出来她能够判断出来的人是贝多芬,说明她是贝多芬的知音;所以贝多芬再弹曲子就不是给姑娘弹的,而是给知音弹的。师:你们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一定是贝多芬先生!)

师:也就是说,从演奏的技巧上看,他一定是贝多芬;然而他怎么又会来到这么贫穷的一个茅草屋中呢?此情此情,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表达出盲姑娘的心情,你会说—— 生:又惊又喜

(学生练习读,读出惊喜交加的感情)

师:贝多芬没有正面回答盲姑娘的话,他说: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盲姑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贝多芬为什么要称呼她“您”,而不是“你”呢? 师:是呀,我们中国有这样一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联系前面的课文来说,盲姑娘尽管看不见,家里穷,但是她那么爱音乐,那么向往和渴望音乐,而且懂音乐,对于这样的知音,贝多芬充满了敬重。(板书:感遇知音)说到这里,我还有一个疑问,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盲姑娘的问话,直接就去弹琴了,是不是显得他不礼貌啊? 师:也就是担心盲姑娘紧张。

生:我觉得是因为这是一个音乐家特有的表达的方式,他的情感只有通过琴键才能够更充分

地表达出来。

(学生接读第九自然段“一阵风把蜡烛„„按起琴键来。”)师:请你自己再来读读这个自然段,看看可以读懂什么? 生:这一段讲得是贝多芬弹琴的内容。师:也就是月光曲要表现的内容。

生:这一段写了大海的变化,我觉得这和贝多芬的心情有关系,他的心情就像这大海的波涛

一样久久不能平静。

师:课文一开始就说“这是一个传说”,什么叫传说? 生:就是民间流传的的故事,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师:为什么这样一个传说可以流传一百多年呢?人们到底在流传着什么? 生:我认为在传颂着贝多芬这个人的品格,因为他同情、怜惜劳动人们。

师:他不愧为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贝多芬去世已经180多年了,但是他的作品至今盛演不衰,你们知道都有什么吗? 生:《欢乐颂》 生:《田园交响曲》 生:《命运交响曲》

师:他把美妙的音乐留给了我们,把美好的人格留给了我们,所以人们自然也就永永远远地

记住了他。据我一个去过欧洲的朋友讲,欧洲的很多国家、城市里都有贝多芬的雕像。看来人们是在用不同的方式纪念和表达对他的热爱。我们今天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打算用怎样的方式使得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继续流传下去呢? {

第三篇:蒋军晶《月光曲》课堂实录

《月光曲》课堂实录

随感:

1、正如台湾教育家所说的:学生的起点已经是很高很高了。不是普通的学生所能答的。精彩来自学生。比如想像内心的话,学生写得不是一般得好了。

2、让学生读句子,设疑,体现了一个学习过程。

3、整节课前部分比重很大,最精彩的联想段没有攻破。

课前准备:板书课题,打开课件:深蓝色的背景,月光下的大海,左中贝多芬头像照片,播放钢琴曲《致爱丽丝》,师生静静地欣赏。

(一)听曲谈话走向人物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聊几句好吗?刚才有一首优美的曲子,你们听到过吗?

生:听到过。

师:那这首曲子的曲名知道吗?

生:月光曲。

师:月光曲,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这首曲子不是月光曲,但是我觉得他很聪明啊,他是想当然的认为是月光曲,因为今天我们学的就是月光曲嘛。有人知道吗?

生:献给爱丽斯。

师:对,我觉得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据我所知,是《致爱丽斯》,也就是献给爱丽斯的意思。那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你们知道吗?

生:贝多芬。

师:想当然啊,因为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贝多芬的《月光曲》,你们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简单地讲一讲。

生:我知道贝多芬被称为乐圣。

师:因为贝多芬在音乐上有很大的成就,比方说我们古代有一位诗人,叫诗圣,是谁啊?

生:李白。

师:那叫诗仙,诗圣是——

生:杜甫。

师:还有哪些了解?

生:就是贝多芬学音乐并不自愿学的,而是他父亲逼着他学的。

师:其实贝多芬从小本来就很喜欢音乐,只是他的父亲要求他学得太——

生:刻苦。

师:太刻苦以至于有点残酷了。

生:我知道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其中有几首曲子流传至今,例如《命运》、《田园》等,经久不衰。

师:这位同学说话很严密,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但是他用音乐赢得了全世界人的心啊!

生:我知道他终年57岁,师:哦,你了解到这一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上网查的,和看书看的。

师:两条途径。利用上网查资料,挺便捷的。

生:我还知道贝多芬8岁登台演出。

师:说明他很有音乐天赋,8岁呀,不简单。

生:我还知道贝多芬到了晚年失聪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上网查的。

师:嗯,其实课后资料袋也写着呢,说明他生活坎坷。同学们,对于一个音乐艺术家来说,失去了听力几乎等于失去了一切,但是,有同学知道我想说什么吗?但是——

生:但是贝多芬用他自己顽强的毅力,不断的努力,赢得了更多的观众,逾越自己音乐上的最高峰。

师:说得多好啊,贝多芬之所以能成为音乐家不仅仅因为他有天赋,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他意志十分的坚强。我们初步了解了贝多芬,我们开始上课好吗?

生:好。

(二)以词串文,轻叩心扉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请坐。刚才我们已经了解贝多芬是一位非常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月曲,月光曲就是其中之一。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家已经预习了,对吧。

生:对。

师:我们先来听写一组词语,请大家准备好。(生准备)

师: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上来听写,有吗?好,那位女同学,在黑板上写字可以稍微把字写大一点。(一位女生到黑板前,其余学生写在本子上)

师:月光曲这篇课文是一个传说,请写下“传说”。

师:这个传说啊,讲的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第二个词语“谱写”。(师对着那位女生说:一笔一画工整有力。)

师:下面听写一组词语,注意几个词语的笔画,先听后写,“盲姑娘、蜡烛、琴键。”这组词语里面,盲,蜡,键,都是生字。

师:行,同学们抬起头来,和这位同学一起看,写得对吗?

生:对。

师:写的时候注意这个“蜡”字,很多同学误认为它跟“烛”一样是火字旁,其实是虫字旁,最初的意思是动植物的油。这个“键”她写对了,但我观察了一下,笔顺不是很正确,左中右结构。最后写“建之底”,明白吗?

生:明白。

师:最后一个词“清幽”。(学生写)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清幽的月光是怎样的月光?

生1:就像轻纱铺在地上一样,非常渺茫的那种感觉。

师非常善于联想。

生2:我认为清幽的月光是皎洁的月光,是宁静的,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

师:给人感觉到是皎洁的月光。

生3:我觉得是特别轻柔,特别柔和,让人觉得舒服。

师:嗯,蒋老师课前还特地查了一下字典,发现这个“幽”字有3种解释,(出示解释)你们觉得“清幽”的“幽”应该取哪一种解释呢?

生:第2种。

师:第2种,清幽的月光让人感觉是沉静的安闲的。同学们,这个传说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来说一说,请大家先自己准备一下,说一说。(生小声试说)

师;没事儿,放出声音也没关系。(约2分钟后)

师:同学们,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1: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被人们说成是一个传说,因为他谱写月光曲时,借着清幽的月光,受到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的感染,没有蜡烛的时候,月光是清幽的,这也是贝多芬当时的心情,所以他按动了琴键,让思绪跟着月光飞扬,所以创下了这首不朽的月曲

——月光曲。

师:说得真不错。他说的时候强调了月光曲形成的原因和当时创作的情境,谁愿意再说说,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讲一讲。

生2:当贝多芬在莱茵河散步时,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被盲姑娘热爱音乐的情感感动了,受到了感染,于是按动了琴键,创作了这首月光曲。

师:我们再来一起回顾故事内容。有一天傍晚,贝多芬走进了一间茅屋,贝多芬弹了一曲又一曲,这后一曲就是著名的——

师生:月光曲。

(三)一番“对话”聆听心声

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传世名曲——月光曲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生默读,师巡视)

师:嗯,有的同学很自然地拿起了笔,把一些句子划了下来,我相信他有理由,他或许觉得这些句子所描写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

师:同学们,咱们现在交流。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请你先读一读,谁先来读,好,请你读吧。

生:读“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

师:这个同学读得这段话就是兄妹俩的对话,被站在茅屋外的贝多芬听见了。咱们再往具体想,你认为贝多芬是听到了兄妹俩的哪句话时就开始心动了呢,先不要说,再读读。(生自由读对话)

生:我认为应该是这句话“这首曲子多难弹啊„„那有多好啊。”

师:同学们,请你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注意,要能打动贝多芬的心啊,读一读,来,读出声音来。(生读盲姑娘的话)

师:嗯。谁再来读一读?来打动贝多芬的心。

生1:朗读“贝多芬走进茅屋„„那该有多好啊。”

师:好的,他强调了“那该多好啊”,读出了盲姑娘内心的向往,我相信贝多芬听了心里会微微一动,谁再来读?

生2:(读)

师:同学们,他又强调了“贝多芬”,贝多芬从姑娘的口中听到了自己名字能不激动吗?我们一字一句要读到贝多芬的心里。来,我们一起来读。一个姑娘说,读——(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往往能从别人的话里面听出言外之意,他从这句话里听出了什么?

生1:贝多芬从这句话听出了这个盲姑娘很渴望听到贝多芬的曲子。

师:是,贝多芬听出了他内心满心的渴望。他还听出了什么?

生2:他还听出了这位小姑娘她很喜欢音乐。

师:很喜欢音乐你听出来了!

生:贝多芬从这句话里感受到姑娘对音乐的追求。

师:追求,而不仅仅是喜欢,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我是从“要是能听到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该有多好啊,„„”感受到的。

师:我也感受到了,这是她内心梦寐以求的愿望。

生3:我是从“那该多好啊”这五个字当中感受到的,这表现出她内心的渴望,这是她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梦想。我还从课外知道贝多芬立志为穷苦人造福,贝多芬想到我能为贫穷的兄妹俩弹钢琴,也是幸福的。这一点就可以打动贝多芬,从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和渴望贝多芬为他们弹奏曲子。

师:我感觉到了,你真正是以贝多芬的身份,音乐家的身份来体会,富有同情心的贝多芬从这句话中还听出了什么呢?

生4:从这句话他还听出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

师:用另外一个词形容,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

生5:从这句话里还体会到盲姑娘之所以不能听贝多芬亲自弹的音乐是有苦衷的,她在特别压抑自己的情感。

师:她的苦衷是什么?

生:她的苦衷是家境贫寒,所以她没有能力亲自听贝多芬弹。

师:她用了一个词,什么词?

生:贫寒。

师:贫寒哪,你从哪些细节感受到盲姑娘家境贫寒?

生1:我从他们点的是微弱的烛光,烛光很微弱,住的是茅屋,而且钢琴是一架旧钢琴,说明他们的家境非常贫穷。

师:种种细节让你感觉到了!

生2:我体会到的是一个男的说“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两个“太”字让我感到了他家境贫穷。

师:两个“太”字让你感受到他家境的贫寒,生活的艰辛。

生3:还有我还从男的正在做皮鞋看到他家境贫寒。

师:是的,贝多芬听出了这个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但依然热爱着生活,虽然家境贫寒但从没放弃过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他的心被触动了,我们一起带着这份理解,再读一读盲姑娘的这段话,“这首曲子多难弹啊”起——(学生读)

师: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继续读妹妹的话——(学生接着读妹妹的话:哥哥,你别难过„„)

师:听到这里,贝多芬又听出了什么呢?

生1:我感觉贝多芬又听出了姑娘的善解人意,因为他想听贝多芬弹钢琴是她一直以来的愿望,但她后来又说随便说说,说明他想安慰哥哥,她不想让哥哥为她听不到贝多芬弹的钢琴而难过。

师:你也是善解人意的姑娘,明明是非常想听却说是随便说说,贝多芬听出了什么呢?

生2:贝多芬实际上听出了盲姑娘十分热爱音乐,盲姑娘一直压抑着自己的内心,真希望能听到贝多芬弹,但却说只是随便说说。随便说说并不是指真的是随便说说,盲姑娘一直在压抑她内心的情感。

师:你用“压抑”这个词,倒还不至于,但我跟你有同样的感觉是盲姑娘在努力掩饰自己的愿望,明明是梦寐以求的愿望,却说成随便说说。贝多芬听出了什么呢?

生3:贝多芬还听出了姑娘的难以割舍的一种情感,一方面是手足情深的哥哥,另一方面是自己热爱的音乐,但是盲姑娘特别善解人意,还是选择了哥哥,因为他们家境贫寒,不想再给她哥哥加重负担。

师:体会得真好。我们来读读这段话。我们来分角色读,体会一下他们的情感好不好。你们读妹妹的话,我读哥哥的话,不读提示语。(师生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贝多芬就是从这里听出了,盲姑娘不仅热爱音乐,而且非常懂事,我相信他被感动了,所以他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曲。还有哪些句子所描述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呢?

生:我觉得贝多芬自己也说过他是为穷人服务的。而盲姑娘家非常贫穷,没办法听贝多芬的音乐,书上也说了“他们„„”这说明他们家非常穷,而贝多芬却没办法实践他自己的话,也就是他的音乐是为穷苦人服务的,我觉得他在这里不光感动于姑娘热爱音乐,而且也很痛心,他想满足他们的愿望。

师:你在用心体会一个音乐家的心情,去揣摩他的创作的心理。还有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呢?

生:是这段话“他多纯熟啊,„„”

师:听了盲姑娘的这句话,贝多芬是怎么反应的,我们一起来读后面的这句话,读——(学生读“贝多芬没有回答„„)

(四)两番“对话”心灵互通

师:这是贝多芬和盲姑娘之间的对话,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我想问为什么再弹一曲呢?

师:哦,我想贝多芬是被感动了,所以再来一曲。第一个问题。还有吗?

生2:我的问题是当盲姑娘问他是不是贝多芬,他为什么没有承认?

师:假如你是贝多芬,你会怎么说?

生:我会先弹一曲,然后再说。

师:所以你会有此一问,这是你的问题,第二个问题,还有吗?

生3:贝多芬是有名的音乐家,为什么还要称一个非常贫穷的姑娘为“您”?

师:是呀,我的认为是既出于礼貌,也是出于对盲姑娘的尊重。

生4:我还有一个问题,他为什么要弹琴给她听?

师:就是,他为什么再弹一曲给她听?

生5:我的问题是,为什么盲姑娘一听就知道是贝多芬?

师:是呀,这是你的问题。同学们,我们一边交流一边思考,这些问题提得很好。我们现在思考:盲姑娘双目失明与贝多芬素不相识,为什么他能猜到弹琴的是贝多芬呢?

生1:从她说“弹得多娴熟啊”、“多深情啊”,我感觉到她听得很认真,而且她对音乐的酷爱以及执着使他认为这是贝多芬的弹的曲子

师:他强调了盲姑娘在用心听,而且是个热爱音乐的姑娘,其他同学还有别的理解吗?

生2:因为盲姑娘热爱音乐,也是贝多芬的知音,所以他能确定这个音乐确确实实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弹的。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当中出现了一个词“知音”,知音,上一篇课文《伯牙绝弦》是一篇传说,对吗?

生:对。

师:这个传说里面写到钟子期是于伯牙的知音,因为他十分喜欢听于伯牙弹琴,而且能从他的琴声

里面听出高山听出流水。那这里能够从哪里感受到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吗?

生1:因为盲姑娘一听他弹的曲子就能猜出他是贝多芬,因为喜欢他平时经常听,所以一听他弹曲子就知道是贝多芬在弹。

师:盲姑娘熟悉贝多芬的音乐,还有其他细节可以感受出他是贝多芬的知音呢?

生2:从开始盲姑娘弹琴弹的断断续续的,还在练习,可以看出她非常喜欢贝多芬的音乐,一听到弹的曲子就猜出是贝多芬,所以她是贝多芬的知音。

师:你联系上文谈了自己的理解。

生3:我是从盲姑娘第一次听贝多芬弹,而且只听了一遍,就理解出来贝多芬弹得么多娴熟,多么深情,所以是他的知音。

师:这是你的理解。

生4:我觉得盲姑娘只听贝多芬弹了一遍,就能达到贝多芬弹的曲子那种境界,所以我觉得盲姑娘是非常能够理解贝多芬,所以是他的知音。

师:所以说盲姑娘既热爱贝多芬的音乐也懂得贝多芬的音乐,是贝多芬的知音,难怪盲姑娘会猜到是贝多芬为她弹奏的,也难怪此时此刻她的心情是那样的激动。请同学们把这句话再读一读,读出盲姑娘内心的那一份激动。(学生自由读)

师:自己读,谁来读一读?(一生读:“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

师:我能听出盲姑娘内心十分激动,谁再读一读?(第2位学生读)

师:我能感受到她内心万分的激动。咱们为了更深地理解这句话,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为什么听一首曲子能这么激动呢?

生:我觉得因为盲姑娘梦寐以求的愿望就是能听一听贝多芬弹奏,她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所以她非常激动。

师:一个人梦寐以求的愿望突然实现了,她会怎么说这句话呢,请你再来读一读。(第3位学生读)

师:她这么激动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生:而且我觉得她也十分的难以置信,贝多芬是非常著名的音乐家,这样的大音乐家会为她这么贫穷的姑娘弹一首曲子,她不敢相信,所以她很激动。

师:你从这句话里的哪里看出她不敢相信,难以置信啊?

生:我从这句话里的两个“您”看出来的。

师:第一个您表示猜测,可以读得声音稍微拉长一些,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话——(第4位学生读)

师:是的,同学们,知音难求啊,贝多芬没有想到在一间茅屋里面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我相信他和盲姑娘一样内心十分的激动。所以他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于伯牙摔琴谢知音,我相信贝多芬再弹一曲为的也是知音啊。对吗,刚才有个同学还提了个问题,为什么此时贝多芬没有回答,我相信各个有各人的理由,谁来谈谈你的看法。

生1:我觉得贝多芬可能觉得盲姑娘已经猜出他是贝多芬,没有回答就是默认了。

师:贝多芬默认了,这是你的理解。

生2:我觉得贝多芬不回答,是因为他知道盲姑娘是自己她的知音,不想在他面前明白的说他自己是贝多芬。

师:我想起两句话,此时无声胜有声,心有灵犀一点通,打通两个人心灵的就是这,这——

生:这一句

师:音乐。对吗?还有其他的理解吗?

生3:和我们上回学于伯牙和子期一样,在这里盲姑娘知道贝多芬,我感觉他们之间是互通的,所以我感觉他们心有灵犀。

师:联系上文再次证明了音乐可以打通两个人的心。

生4:我觉得贝多芬已经知道盲姑娘知道是他弹的了,他们已经心心相印了,所以没有必要他非得点明出来他就是贝多芬,只要让盲姑娘感觉到他的音乐是多么好听就可以了。

师:是的,音乐才是最重要的,最后一位同学。

生5:我的理解是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音乐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语言,所以他并不想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他只想用自己的音乐来表达对盲姑娘回答,这是他感谢盲姑娘的一种行为。(场内老师们鼓掌。)

师:老师们的掌声说明你可以成为一个艺术家,你具备成为一个艺术家的潜质。

(五)释放心情,曲终意犹

师:好,同学们,贝多芬这时候决定再弹奏一曲,这时候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仿佛披上了一层银纱,贝多芬望了望站在身旁的兄妹俩,有所触动,他想用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他这时候心里究竟再想什么呢,请再次拿出作业纸,联系上文展开联想,把贝多芬内心的想法写下来。(学生写,师巡回指导)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贝多芬的内心吧,他心里再想什么呢?

生1:他心想多么善解人意的姑娘,多么痴迷音乐的姑娘,多么深的手足情,让我满足这个姑娘的愿望吧,让我谢谢这个知音吧,让我为他们献上一曲吧。(场内老师们鼓掌)

师:三个“多么”,一个排比,说明此时贝多芬百感交集,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2:贝多芬心想知音难觅,能听懂音乐的人多如牛毛,可是能听懂我的心的又有几人。虽然我没有力量能让她的眼睛重见光明,但是,我能用音乐把她的心中照亮。这是一首为知音弹的曲子,这时我最幸福。(全场热烈鼓掌)

师:是啊,同学们,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什么比找到知音更感幸福的呢?还有什么比弹上一曲感谢知音更感幸福的呢?他心里再想什么呢?

生3:他会想兄妹俩如此的热爱音乐,我不能让他们失望,我要为他们去创造音乐,圆他们的梦想,真正的音乐会要让他们听到,这是我为知音开的音乐会。

师:是的,很多同学强调了,贝多芬立下誓言一生一世要为贫苦人民作曲,为知音作曲,他心里想了很多很多。贝多芬自己也说过,我为什么要作曲,因为我有很多想法要释放出来。(出示这句贝多芬名言)

师:最终他用月光曲,用音乐释放了自己的情感,同学们,听——(播放音乐,师配读: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涌过来)继续听——

师:同学们,这就是月光曲的片断,贝多芬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围绕这段话,再次走进贝多芬。下课。

第四篇:月光曲说课稿

《月光曲》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音乐的一篇主题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命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

二、说学生

本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但是离有感情的朗读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本节课,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比如:抓关键词朗读、边想象边读、跟着语调的节奏朗读,等。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其次,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抓关键句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同时,体会贝多芬的人物品格。

三、说学法

1、有感情朗读方法:抓关键词读、边想象边读、跟着语调节奏朗读。

2、理解课文方法:抓关键句、关键段、关键词,勾画。通过课后问题:贝多芬是怎样创作《月光曲》的?贯穿全文,在解疑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格。

第五篇:《月光曲》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月光曲》第二课时。(板书标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吧四个方面展开本课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月光曲》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艺术的魅力”为主题展开。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课文意境隽永、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及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2、能力目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月光曲》优美的意境,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3、情感目标: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的内容主旨以及联想与实际结合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并结合本班学生的情况和认识规律,在设计过程中不仅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辨析联想与实际,并能真正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朗读感悟”“情境法教学”“讨论练习”等方法。

让学生把充分感知语言材料,先运用尝试、自学的方法,让学生自我感悟、自主探究,然后合作交流,体会文章丰富内涵及人物思想感情变化。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复习导入

先听写几个词语,达到复习检测的目的,之后,教师直接导入课题。板书课题后,屏幕出示贝多芬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让学生齐读后,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这样既增进了学生对多贝多芬的了解,又为接下来体会贝多芬同情盲姑娘兄妹的情感做了铺垫。

(二)精读探究,体会感情

教师叙述贝多芬演出结束后散步的情节,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当时轻松平静的心境。之后教师在通过叙述贝多芬听到有人断断续续弹自己的曲子,出于好奇,走近茅屋,听到了对话——课件出示对话。

引导学生品读人物对话,体会兄妹俩的互相体贴,并通过想象贝多芬的心理活动,体会兄妹俩的手足之情给贝多芬带来的感动和他对兄妹俩的同情,从而理解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

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完成了盲姑娘的心愿,但他没有马上离开,又要弹一曲,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这样做呢?教师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找到盲姑娘的语言,课件出示语言,学生通过品读,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和对音乐的理解,领悟贝多芬偶遇知音的激动心情及借助月光谱曲表达心情的现实。

(三)追溯作曲根源,了解人物心境。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着重启发学生交流“贝多芬会从这句话里听出什么?”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学生读出了自己的体会,再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交流,逐步形成比较完整、丰富的认识。

先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让学生细读文本,自读自悟。再让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抓住疑点进行研讨,以探究性学习为主。

在深入阅读阶段,着重引导学生理清贝多芬情感的发展变化,教师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创设情境。通过多次指导有感情的朗读,逐步让学生感受贝多芬“听到琴声而触动——聆听对话而感动——遇见知音而激动”的心理变化,从而让学生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感受一个博大高尚的音乐家的灵魂。

(四)品读揣摩,入画悟情

课件出示课文第九自然段的内容。学生自己默读本段,并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让学生想象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课件出示三个画面:“月亮升起,海面平静” “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风起浪涌”。学生对内容和意境理解后,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贝多芬的琴声,去领会《月光曲》的旋律。要求学生根据对音乐的理解,讨论后从出示的选题中选择一种答案并说出理由。

选题是:

a、舒缓——明快——激昂

b、明快——激昂——舒缓c、舒缓——激昂——明快。在肯定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对《月光曲》内容、意境的理解后,请学生品读这段文字,通过朗读把音乐的旋律变化表现出来。学生充分感受了《月光曲》优美的意境后,再让学生对比朗读去掉联想内容之后的句子,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了联想的作用是使文章的内容更具体、更丰富。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让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通过板书关于反映贝多芬心情的变化和反映《月光曲》旋律变化的两条线索来引导学生深化理解。再让学生集体诵读课文第九自然段,将自己对月光曲深情的体会通过诵读尽情表达。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触动——感动——激动

舒缓——明快——激昂

这样的板书既表现出了月光曲的旋律变化是由“舒缓”、“明快”到“激昂”的,也表现出了贝多芬心情的变化,是从“触动”、“感动”再到“激动”的,学生很容易联想到二者之间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教学难点。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下载《月光曲》课堂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月光曲》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月光曲教案

    《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2、理解“幽静、驻足、倾听、纯熟、激动......

    《月光曲》教案

    《月光曲》教案 执教者:金江中小学 张玲苹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6课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

    《月光曲》教案

    《月光曲》教案 一、课前放录音《月光曲》。 1、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谁知道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叫什么?(对,《月光曲》。) 2、《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呢? 3、......

    《月光曲》说课稿

    《月光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月光曲》。(板书)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主要方......

    月光曲说课稿

    《月光曲》说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将从六个方面对《月光曲》这篇课文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

    《月光曲》课件

    课件是辅助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用具,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月光曲》课件,内容仅供参考。《月光曲》课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月光曲。2、过程与......

    《月光曲》教案

    《月光曲》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在本组课文中,我们走进艺术的百花园,感受艺术的魅力。之前,我们学习了什么文章? (生:《伯牙绝弦》)。在这一课中,我们感受到了春秋时代俞伯牙那高超......

    《月光曲》教案(★)

    《月光曲》教案 霍懋征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认识到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