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月光曲教案
月光曲教案
现在,我们来听音乐家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月光奏鸣曲。
听了月光奏鸣曲,你们有什么感受?月光奏鸣曲太美妙了。传说两百年前,在莱茵河畔一间茅屋里,音乐家贝多芬为穷兄妹弹了一曲后,又即兴创作并弹奏了一曲。这支曲子的名字就是《月光奏鸣曲》。这是多么美好的故事啊!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6课
《月光曲》。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描写月光曲。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九自然段,在小组内说一说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象看到了什么,再谈谈读后的体会和感受。把感受最深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也可以把感受写下来。
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非常认真,现在我们来一同交流。
说一说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象看到了什么?有哪几幅画面。你回答问题非常完整,是个会学习的孩子。同学们,那美妙的琴声把兄妹二人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开始是平静的,微波粼粼的,后来波涛汹涌。多么美好的景象啊!同学们,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谁来读读描写月亮刚刚升起大海的景象。谢谢你的朗读。我听出了月亮在慢慢升起,微小的波浪在闪闪发光,看上去非常柔和。谁还想读,请你把我们带到那静静的海边去欣赏。你的声音真好听,希望多多表现自己。
李老师也想读,你们给我一次机会吗?请同学们认真听,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听了我的朗读,你们听出了什么? 语速在加快,音乐气势在逐渐增强。谁再读读。月亮在使劲儿穿过轻纱似的微云,多么奇丽呀!
忽然,天气发生了变化,谁能把这种变化读一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待会儿当小评委或比赛读。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语速加快,越来越快;气势凶猛;高昂激越。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刮、卷、涌)(大风、巨浪)(一个连一个)下面进行朗读比赛,强音乐骤响。语速加快了,越来越快:李老师欣赏你的风起浪卷,是那样的高昂、是那样的激越。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气势凶猛。
六
(一)班的同学们个个会朗读,都是语文素养很高的孩子们。同学们,从兄妹俩美好的联想中你们感受到什么?
①听到了美妙的音乐
乐曲是怎样的? 你的想象真丰富,有一定的音乐欣赏水平。开始琴声是柔和的,舒缓的,接着曲子有了变化,节奏越来越快,弹得也有劲啦,琴声高昂激越。
②看到了奇丽的画面
联想让我们眼前展现一幅幅奇丽的画面,无论是平静的大海,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都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又是多么光明美好的景象。
③感受了贝多芬的情感。同学们,海面由平静到波涛汹涌,乐曲由柔和舒缓到高昂激越,为什么有这变化呢?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是的,贝多芬的琴声,融进了他心中强烈的感情,美妙动人。从兄妹俩美好的联想中我们感受到美妙的音乐,奇丽的画面,强烈的情感!月光曲真是这样吗?让我们和兄妹俩一同欣赏。同学们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眼睛睁得大大的,脸上是恬静的,你们想读吗? 好,让我们美美地读第九自然段,我读写实部分,你们读联想部分。
我们一同感受了贝多芬音乐的魅力,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让他即兴创作传世名曲《月光曲》呢?请快速浏览2—8自然段,从文中的重点语句中寻找原因。同学们,我们来交流,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
①听到兄妹俩对话,贝多芬产生了同情;②一曲弹完,盲姑娘仅凭琴声就能肯定是贝多芬弹的,贝多芬创作的激情顿生。
好!让我们一同走进贝多芬的内心去感受、去体会。下面请同学们练习有感情地读读兄妹俩对话。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分角色读。
同学们,站在茅屋外的贝多芬,究竟听到哪句话怦然心动呢?谁先来读。注意,要读得能打动音乐家贝多芬的心。注意啊的变调,多难弹啊,多好啊。谁再读。是啊,从一个陌生姑娘的口中,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名字,音乐家贝多芬能不心动吗?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
哦,同学们,不要忘了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往往能从别人的话里面听出言外之意。你认为他会从这句话里听出什么?盲姑娘渴望能听贝多芬弹奏;盲姑娘非常急切想学会弹贝多芬的曲子!
(家里穷)你从哪些地方感受盲姑娘家境贫穷?(一支蜡烛、旧钢琴、茅屋;入场券太贵,家里太穷;听别人弹)
他们家里一贫如洗,却有一架旧钢琴,说明了什么?
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贝多芬听出了盲姑娘虽然家境贫穷,但依然热爱生活,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和向往。他的心被触动了,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练习分角色读兄妹俩对话。(指名读)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听到这里,贝多芬又听出了什么呢?(懂事,善解人意)盲姑娘真的是随便说说吗?发自内心的,那她为什么这样说呢?走进盲姑娘的内心想一想。盲姑娘在掩饰自己的情感,她在安慰哥哥,不想哥哥难过。其实自己的心理是那样的无奈啊。还有想补充的吗?还有想补充的吗?贝多芬还会听出什么?(关心体贴)同学们,我们在读书时一定要 “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情感。”这样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贝多芬就是从这段话里听出盲姑娘不仅热爱音乐、而且非常懂事,兄妹之间关心体贴,深深地感动了贝多芬的心,激起了他强烈的同情心。他走进茅屋,坐在旧钢琴前面,弹起了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女同学读)“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男同学读)“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这是盲姑娘和贝多芬之间的对话,自己再读一读这段对话,边读边想,你们还有哪些疑问。疑问疑问,有疑就要问。读了这段对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贝多芬是一位音乐家,年龄比盲姑娘大,他怎么称盲姑娘为您?好!谁能帮帮他,帮助也是一种学习。哦!也就是说称盲姑娘为您,既是出于对盲姑娘的尊重,也是出于一种礼貌。贝多芬为什么弹了一曲又一曲?盲姑娘听了一曲,为什么仅凭琴声就能肯定是贝多芬弹的?盲姑娘问他是否贝多芬,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同学们,你们提的这些问题都非常有研究价值。我们首先来思考,双目失明的姑娘与贝多芬素不相识,为什么仅凭琴声就能肯定是贝多芬弹的?(盲姑娘热爱贝多芬的音乐;盲姑娘了解贝多芬的音乐)
我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上一篇课文《伯牙绝弦》写到钟子期是俞伯牙的知音,因为他非常喜欢听俞伯牙的弹琴,而且能从他的琴声里面听出高山听出流水。那我们能从什么地方感受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
“入神”说明了什么?(盲姑娘听琴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从盲姑娘的神态中可以感受到是贝多芬的知音,你们还从哪儿感到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
“多纯熟”是什么意思(弹奏的技能熟练)从“多深”一词中你体会到什么(能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
同学们,盲姑娘既热爱贝多芬的音乐,又懂贝多芬的音乐,能从贝多芬的琴声中听出贝多芬内心强烈的感情,他十分了解贝多芬啊,是贝多芬的知音。谁读读盲姑娘说的那句话,读出盲姑娘内心的激动。师读“您”
第一个您表示猜测,语调应延长一些。你再试着读一读,好吗?
此时,老师有个疑问,盲姑娘只是听了一首曲子,为什么如此激动呢?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她太激动了。你读一读,好吗?当她终于听到贝多芬的弹奏,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谁读。让我们试着走进盲姑娘的内心去想一想,她为什么如此激动。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被尊称为“乐圣”。难以置信,贝多芬这样的大音乐家,会为她这样贫穷的姑娘弹曲子。她几乎不敢相信,所以很激动。齐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贝多芬的性格特别孤僻高傲;他没有想到在一间茅屋里能遇到自己的知音.我相信他和盲姑娘一样,内心特别激动.所以他决定“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俞伯牙破琴谢知音,贝多芬再弹一曲为的也是知音。
刚才有个同学还问,为什么此时贝多芬没有回答,我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谁来大胆谈谈你的看法。(默认,此时无声胜有声;心心相印,没有必要非得承认: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音乐是他的生命,是他的语言,所以他不想用语言来表达,他只想用自己的音乐来回答。)这时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齐读“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谈谈对“清幽”的理解。(风景秀丽而幽静)
月光照亮茅屋,周围的环境清幽静美。贝多芬望了望兄妹俩,心中掀起万丈波澜,这时候他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呢?请联系上下文展开联想,把贝多芬内心的想法写下来。孩子们,拿起你的笔,开始写吧!(他心想:多么善解人意的姑娘,多么痴迷音乐的姑娘,多么深的手足情,让我满足这个姑娘的愿望,为我的知音再献上一曲。三个多么,一组排比句,说明此时贝多芬百感交集。)(贝多芬想,这位姑娘非常喜欢我的音乐,即使她看不见,我也要为她谱一首曲子,现在月光这么美、这么亮,就像这位姑娘的心灵,我要让她看到美丽而皎洁的月光。月光下的一切是那么美好,触动了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灵感)(虽然我没有力量让她的眼睛重见光明,但是,我能用音乐把她的心照亮。我要为穷苦人民作曲弹琴。)贝多芬立下誓言,一生一世要为穷苦人民作曲弹琴。让我们一起读:“我的音乐是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点,该是多么幸福!他心里想了很多很多,同学们,他要把这些想法,通过音乐表达出来。因为他自己也说过,“我为什么要作曲,因为我很多想法要释放出来。”最终他通过月光曲释放了自己的情感。
同学们,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读。这波涛汹涌的大海,仿佛是贝多芬替兄妹俩向不平等的社会提出抗议,为他们鸣不平。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记录了月光曲。同学们,音乐家贝多芬为穷兄妹弹了一曲又一曲,这个美丽的传说其实就是一首动听的月光曲
课后希望同学们再次聆听月光曲,在优美流畅的旋律中练习写一段话。
写一写: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时,当时他可能怎么写?怎么想?
眼前可能出现了什么景象,学习在写事中加入联想。注意用上“好像”“仿佛”,引出联想的内容。也可以选一首你喜欢的乐曲,听后把想到的景象写下来。
第二篇:月光曲教案
《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2、理解“幽静、驻足、倾听、纯熟、激动、安详、陶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继续练习标画重点词句,练习品词品句。教学重点:
1、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2、熟读直至背诵第九自然段,感受音乐的美妙。教学难点:
1、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教学准备:
1、贝多芬的资料。
2、奏鸣曲《月光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瞧,你们一个个坐得多有精神呀!老师相信,今天的你们,一定是最棒的!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几首音乐,你觉得这些音乐的表达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回答(舒缓、活泼、激昂)
师:你们的感觉很棒,相信平时对音乐也有一定的研究。除了感觉,今天我们要用文字去品读一首旷世神曲《月光曲》,了解这首《月光曲》背后的故事。(教师板书,学生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教师范读,为同学正音)2.学生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思考:《月光曲》是如何谱成的?(三)以句带篇,深入研读
1.听《月光曲》产生的联想(1)既然是旷世神曲,肯定有它伟大的地方,听这首曲子的时候让人产生了什么画面?(明确这首曲子描绘的是月光下大海的景色。)
(2)你是从哪些语句知道的?(从第九、十自然段中找出有关语句: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薄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月亮在乌云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岸边涌过来……风停了,浪息了,月光下的大海无比安详和美丽。)
(3)教师出示上面两段文字,提问:这两段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几幅画面?
(4)学生自读这两段话后进行四人小组讨论。
(5)师生交流找出如下四个画面:
画面一: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引导学生简要概括后教师板书:月亮升起)
画面二: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薄云。(教师板书:月亮升高)
画面三: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月亮在乌云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岸边涌过来……(教师板书:风起浪涌)
画面四:风停了,浪息了,月光下的大海无比安详和美丽。(教师板书:风平浪静)
(6)随着乐曲的旋律,月光照耀下的海面这样变化着。你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把这个变化表现出来呢?放开声音,各自练一遍,把海面上的四次变化用不同的语调读出来。开始。
(7)学生各自读练习读课文。
(8)指名学生分画面朗读课文,说说自己读课文的体会,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
①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评议朗读,体会句意。
②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薄云。
③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月亮在乌云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岸边涌过来……
指名读,提问:此时你感受到了什么?(此处描写的是波涛汹涌的海面,曲子的旋律是激昂的,所以语调应该快速而有力。“忽然”说明时间很快,所以应读得快,“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也要读得快,而且有劲。教师板书:激昂)(9)齐读课文。
2.《月光曲》是怎么样谱写而成的?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当时的环境怎么样?(结合上下文理解“幽静”的意思)(2)抓住“断断续续”来理解:你从这个词语中了解到什么?(3)“断断续续”的琴声吸引了贝多芬“驻足倾听”,却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有没有同学愿意扮演两个兄妹进行分角色朗读?
其余学生思考:你从两兄妹的对话中感受到什么?
(4)驻足倾听的贝多芬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心中会有什么想法?(5)教师板书:听曲
3、学习第4-6自然段
(1)听了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是怎样做的呢?(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
(2)看到屋内环境贺盲姑娘的眼睛,他会有什么样想法?贝多芬要做什么?(教师板书:演奏)(3)他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奏一曲呢?
出示贝多芬名言: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啊,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当我能接近这地步时,我该多么幸福啊!
(4)盲姑娘听完以后,心情怎样?(激动)她是如何评价贝多芬的演奏的?(指导朗读。)
为什么她能如此地断定演奏者就是贝多芬本人?(弹奏纯熟,感情深厚)这说明了什么?
(5)贝多芬听到盲姑娘这样说,心情起了什么变化?(深深打动如大海的波涛)(与穷人的心意相通,对生活和音乐的热爱,使他与兄妹间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于是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指导学生朗读)月光曲诞生了!
三、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月光曲》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出示句子:假如贝多芬,他就不会创作出《月光曲》。①假如贝多芬不会作曲,音乐记忆力不强,他就不会创作出《月光曲》。②假如贝多芬没有丰富的想像力,他就不会创作出《月光曲》。……
总结:从听兄妹俩的对话,听盲姑娘弹琴,激发了贝多芬创作灵感,非凡的音乐天赋和才能使他创作出了《月光曲》。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是个伟大的艺术家。
四、布置作业
1、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
2、和同学一起朗读第九自然段,再次感受《月光曲》,直到成诵。
五、板书设计 月光曲
谱曲(11)
创作(7-10)(结束)
弹奏(4-6)听曲(2-3)(发展)
平静 → 稍快 → 激昂 → 舒缓(高潮)月亮升起→月亮升高→风起浪涌→风平浪静
第三篇:《月光曲》教案
《月光曲》教案
执教者:金江中小学 张玲苹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6课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抓住重点段落,想象《月光曲》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二)能力训练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乐的鉴赏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了解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四)美育渗透点
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灵;并通过欣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意境之美,陶冶爱美的情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贝多芬的《月光交响曲》。师:请同学们欣赏这首钢琴曲,然后谈谈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两兄妹他们听了这首曲子是这种感受,拿出教科书,翻到26课《月光曲》的9自然段)老师板书课题:月光曲
二、第一次学习: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这段话,然后小组交流:这段话描写了什么景物?它们有 什么变化?该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学生自学,交流:
1、月亮的变化(从升起到升高到穿行)大海(微波粼粼到汹涌澎湃)
2、如何朗读:由轻到重,由慢到快,由轻柔到激昂 学生赛读,读出变化。
三、第二次学习:学习2---8自然段
这首优美的曲子是怎么创作的,大家想知道吗?下面请学生自由读2---8自然段,思考:
(1)理解茅屋里传出“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什么?(2)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盲姑娘真的只是随便说说吗?(3)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4)为什么弹完了一曲又谈一曲?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抓住重点句子理解。四: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交给方法:把《月光曲》这个故事的任务、起因、经过和结果连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2、学生讨论,交流。
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贝多芬在散步时听到盲姑娘兄妹的谈话,就给盲姑娘弹了一首钢琴曲,盲姑娘猜出他就是贝多芬,他又即兴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并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了下来。
五、当堂练习。
1、《月光曲》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2、为什么《月光曲》的旋律会有由低到高,由轻柔舒缓到高昂激越的变化?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皮鞋匠兄妹爱好音乐,是贝多芬的知音?
六、作业:背诵9自然段
第四篇:《月光曲》教案
《月光曲》教案
一、课前放录音《月光曲》。
1、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谁知道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叫什么?(对,《月光曲》。)
2、《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呢?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传说《月光曲》。板书课题。
4、什么叫传说呢?“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意思是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这样。
5、有没有知道《月光曲》是谁做的? 幻灯片(出示贝多芬的画像)
6、同学们,这就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咱们班有没有喜欢弹钢琴的同学?
7、你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 幻灯片(出示《贝多芬简介》)
8、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题目,读了课题,此时你最想知道什么?
9、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新授
1、播放背景音乐《月光曲》,学生配乐朗读课文。谁能把课文读一下?纠正
2、谁能起来读一下生词?幻灯片
3、谁能说一下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同学们听一下本课的朗读,边听边划分出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5、第一部分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部分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第一部分:总起。
第二部分:传说的经过。详细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①如果我们把第二部分划分层次的话,可以划分几层?
根据幻灯片划分层次
②这四层当中哪一层是重点?哪一层是次重点?哪一层是非重点?
6、谁能起来把第一层、第二层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a.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散步?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 学生回答:屋里的琴声,以及兄妹俩的谈话。b.从兄妹俩的谈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C、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会怎样想?怎样做?
7、谁能起来把第三层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问题:①贝多芬走进茅屋,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正式姑娘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使贝多芬感到找到了知音。他很激动,所以要再弹一曲给姑娘听。就像第五课学的一样,高山流水、知音难觅。②再弹得曲子其实就是什么曲子?
③兄妹俩听着贝多芬先生弹奏乐曲,它们感受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的?我们一块朗读第九自然段,来感受一下。
幻灯片出示
①哪些内容是皮鞋匠看到的,哪些是他想到得?
②在这里面我想能体现出三种美,音乐的美、语言的美、画面的美。③谁能带着这三种美起来读一下这一段落?
三、总结
其实,这只是一个传说,在这个传说中,我们不但聆听了美妙的音乐,同时也感受到了贝多芬对老百姓的同情,同时本文在写作上一个最大的特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谈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根据看到的、听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产生的联想。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内容更具体、更丰富,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业:
1、查看书籍或上网,更多的了解贝多芬。
2、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曲子,听后把想到的景象写下来。
第五篇:《月光曲》教案
《月光曲》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在本组课文中,我们走进艺术的百花园,感受艺术的魅力。之前,我们学习了什么文章?(生:《伯牙绝弦》)。在这一课中,我们感受到了春秋时代俞伯牙那高超的琴艺。今天,我们将领略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美妙琴声《月光曲》(师板书课题:月光曲)
2、简介贝多芬。
二、检查预习。
1、读词。
(1)观察字形,提醒读音。(2)书空“粼”。
2、解释词语。
断断续续、陶醉、苏醒
3、提问读课文。
要求:读得同学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得同学要认真,纠正错误,并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感悟领会。
1、快速浏览课文,再次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过渡:那么《月光曲》到底是怎么创作出来的,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文中都提到了哪几个人物?(生:贝多芬和盲姑娘胸闷俩)
2、同学们,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请大家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答案,并在旁边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1)学生默读课文。(2)学生汇报。
师小结:这些都是兄妹的„„(生回答,师板书:兄妹谈话)(2)谁能带着这样的感情读读兄妹的谈话?
师小结:这些话都是贝多芬„„(生回答,师板书:听)
师过渡:贝多芬只弹了一曲吗?(生:没有,弹了一曲又一曲。师板书:弹:一曲又一曲)
3、为什么他弹完一曲,又弹一曲?默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画下来,写写自己的感受。(1)学生默读课文。(2)学生汇报,谈感受。
(3)指导读“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4)带着这样的热爱之情读一读。
师小结:在这样的小镇上,贝多芬感觉遇到这样一个既热爱音乐又懂得音乐的人,可以堪称自己知音。所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