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活中的艺术——对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的思索
生活中的艺术
——对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的思索
【摘 要】 小学美术手工教学是技术性的动手操作,强调创意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技术意识,在手工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各种艺术形式要素,表达个人的意愿,情感和感觉,在传授技能和指导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和表现的评估环节,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术手工制作课可以利用的材料,只要你善于发现。
小学美术手工教学是技术性的动手操作,强调创意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技术意识,在手工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各种艺术形式要素,表达个人的意愿,情感和感觉,在传授技能和指导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和表现的评估环节,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社会竞争最需要的是具有创造性和开拓型的人才,现代教育的一切手段应为培养有高度创造性的人才服务。美术手工教学,它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美术手工的教学中特别强调技术性的动手操作,强调创意实践和技术意识的培养,在造型造物的过程中,设计、技术、手工不仅讲究严谨的科学态度,更需要创新能力。在手工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各种艺术形式要素,表达个人的意愿、情感和感受,同时将“无形”的冲动、体验、情绪甚至态度,评价转成一种外在的、可见的形象、象征或符号,它不但可以体现个人的情感和经验,更可以彰显作品的独特性和制作的完整性,强调新形象的出现。因此,教师在传授技能和指导方法的同时,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和表现的评估环节,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手工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只要用心发现生活中处处可见。
一、多彩的纸
纸工是用各种材质和颜色的纸进行平面或立体的造型,包括剪纸、折纸、纸编织、捆扎、自由撕贴和纸浮雕等。
现代纸加工技术的提高,催生了二度空间向三度空间拓展的纸造型艺术,用纸作纸雕的纸材更是唾手可得,各种彩色卡纸、复印纸、包装纸、瓦楞纸、泡沫纸,以及废旧挂历都可以用来作纸雕画,如何把平面的纸变为半立体的画,如何正确搭配色彩,是一个难点。在辅导中,我首先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愉快自如地投入到美术创作中去,在精神上,能力上得到满足,深深体会到表现美、创造美所带来的无穷乐趣,让学生在一次次尝试过程中,掌握技能。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点滴创作,鼓励学生别出心裁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将美的事物升华,进行再创造,结合多种题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流畅、变通、独特的创造性思维方法,以渐渐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水平,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不断发现美,并从中吸收同学好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以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和创作水平。当一件富有创意、色彩明快,体现学生个性的作品展现出来时,我感受到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创作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
二、形状各异的鹅卵石
沙滩上许多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鹅卵石,有的有花纹、有的形状可爱、有的颜色漂亮,要知道它们是经过长途跋涉、漫长而辛苦的旅行,才变成今天的模样。它是大自然赐给小朋友的天然玩具。如果用这些得来不费功夫的材料引导他们从美的角度去欣赏、去发现、去创造,其意义非同一般,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锻炼学生手、眼、脑并用的谐调配合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在辅导过程中,这些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
1.收集材料 发动学生到沙滩边和施工工地捡鹅卵石。每次去捡鹅卵石,学生个个劲头十足,兴高采烈。通过捡卵石学生不但领略了大自然的美,而且在捡的过程中,他们情不自禁地会说“这块像茶壶,那块像一条鱼……”一边捡一边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可是在这一环节中,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有老师或家长亲自带领才可到河边或工地去捡鹅卵石。要想完成一件卵石作品还要准备好其它的粘、贴、画等材料。
2.观察鹅卵石,启发想象。这步是关键,让学生拿起一块鹅卵石,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打开想象的空间,教师在这时要不断地启发,你看到了什么?它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可能是一只讨人喜爱的小熊、美丽的小鸟、可爱的小虫、一个调皮的小男孩……运用大胆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化丑为美,巧妙地借用卵石本身的纹理,有的只需寥寥几笔,形象便栩栩如生。
3.着色、粘贴、描线时选用适合的粘贴剂。颜料的选择也很讲究,好的水粉颜料或丙烯颜料是卵石画首选颜料。有条件,待绘制着色干后,涂罩上一层清漆或蛋清,使作品光这生辉,并能防颜料发霉。
卵石世界,如滚动的彩球,在阳光的照射下,能折射五彩斑斓的光芒。
三、易造型的泥
现代化生活,让我们离大自然越来越远,如果不找时间和机会,我们将视而不见或根本见不着这世界上许多美丽的东西,最终将丢失先天的艺术感觉,失去作为人类应有的一些美好的东西,找时间和机会到农村去走一走,抓把陶土,捏一捏,可以改善一下自身的身心状态,接近与大自然的距离,从而开启我们艺术慧眼,让更多的学生做做陶罐、捏捏泥人,也许他们会从此开始关注自己或别人,也许他正在释放自己的艺术天性,也许他还会给我们转达更多的生命信息。
在辅导学生进行泥塑的过程中,碰到最大的困难找材料。根据低、中、高年级,选用不同的材料。低年级学生选择颜色鲜艳、可塑性强的彩泥,价格也很便宜。但它不易保存。中年级的同学用橡皮泥,它同样具有色彩丰富、可塑性强的特点,而且还能长时间的保存,但价格较高。高年级的同学用陶泥捏泥人,做陶罐。
如:一年级《小军号》一课,我让孩子们带了橡皮泥,对于手工制作课孩子们的兴趣向来都很高,看我示范做了一把“小军号”后,他们就迫不及待地自己动起手来了,有的孩子动手能力不错,很快一把小军号就捏好了;有的孩子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我便及时地单独指导;还有的小朋友捏出了吹军号的小战士,挺像模像样的呢。在捏的过程中,全班的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其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快乐,我对于孩子们的作品表扬为主,不做太多的专业性评价,因为在泥的天地中,孩子们是主宰快乐的主人,自由的创造使他们手更巧、心更灵,件件艺术品不断地在他们稚嫩的小手中诞生,每个孩子只要动了脑、动了手就应该充分的享受快乐的成就感。
四、斑斓的树叶
各种各样的树木是美丽的大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树不仅可以供人们观赏还可以为我们挡风遮雨。它与艺术也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可以在美术课上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粘贴成美丽的“叶画”。在教授本课时我强调只能捡落叶,不可以摘树上的叶子,这样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搜集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洗干净并晾干,备用。在进行手工制作的时候,准备一把手工剪刀进行适当的修剪,然后黏贴成你想要的各种造型:一把胡子的老爷爷、一只七星瓢虫、一只可爱的小刺猬等等,充满了十足的童趣。
“生活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它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驰骋天地,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充分发挥“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教材的价值,在于能有效激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作为学生走上美术创作之路的启蒙者,需要用真诚的心去点亮孩子的苍穹,燃起艺术火花,使他们在人生的这段行程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兴趣,展示自己的才华。教育者应以一个创新者的姿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才能够适应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教师只要不懈努力,培养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我想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巧手艺术家。
第二篇:浅谈小学美术手工制作教学
浅谈小学美术手工制作教学
美术教学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越来越得到了广大教师与家长的认可。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手工制作在美术教学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挥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最常用到的制作方法主要有粘贴法、造型法、剪刻法、撕纸法、拓印法等。传统手工制作课的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创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动手能力强的生理特点,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其功用。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美术手工制作教学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小学美术手工制作课的重要性
(一)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手工制作课实现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符合小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这些都指出了动手、动脑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手工制作使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美术知识与其他艺术成分,在头脑中进行构图,进而通过动手以美术创作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构图与制作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
(二)将绘画技法和想象结合起来
在一个优秀的手工制作中融合了作者独特的绘画技法与大胆的想象,使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与想象得到了巩固与提高。绘画技法和想象二者是完美统一的,片面地强调其中一个,都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片面强调想象,学生纵有奇思妙想也无法表现在作品中;片面强调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的作品就会出现题材枯燥无味,构图形式教条、死板,失去童真。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集中表现在手工创作中,才能让作品焕发生机与活力,才能赋予作品以生命力。手工制作课不仅可以有效地巩固学生的绘画技法,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美术手工制作课的有效实施
(一)教师要成为创造者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参与者,是沟通知识与学生的桥梁。现代教学理论强调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美术创作中,教师总是以一定的作品作为范本,让学生进行机械的模仿,使得学生的手工制作只是在照着葫芦画瓢。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如同工厂里生产的零件,没有特点。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学生的手工制作不能局限于让学生来模仿教师或他人的作品,而是鼓励学生在作品中融入自己个性的东西,让其作品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的活力。要做到这些,教师就要成为创造者,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形成教师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以此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标准。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将其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其次,要认真研读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依据,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整体把握,并紧密结合教学大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符合本地学生的实情,更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再次,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教师要提前制作,对制作方法、步骤、过程等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把握,明确教学的重难点,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做到规范、准确、熟练,才能充分运用教学机智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动态因素灵活处理,使教学有序进行。
(二)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美术创作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任何一个美术大家都是深入生活,用心体验生活,才能创造出经典之作。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同时美术创作又高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在生活中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要让学生学会用耳去聆听,用心去感受;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自然美、心灵美,让学生看到不同工艺制作品的美,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起学生对美的向往,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想创造美的激情与欲望。如我让学生制作一个时钟,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来进行制作。学生制作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收集了各式各样的材料,如树叶、易拉罐、塑料瓶、纸板、彩带等。经过学生的精心设计,制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而这些作品的材料都是平时经常见到的,学生的作品也几乎没有相同的。这节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将手工制作以多种形式展现出来
一是与绘画相结合。制作与绘画是相辅相成的,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对制作的激情,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与提高。如学生用纸盒做出机器人后,我让学生用手中的画笔来进行修饰,学生在机器人身上用画笔画出了许多新的东西。二是与游戏相结合。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方式。”游戏深爱小学生喜爱,它可以与任何教学内容相结合,设计成综合活动,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形成技能。在美术创作中我们同样可以将手工制作与游戏相结合。如折纸中,我们可以看哪位学生能够折出更多的花样等。三是与多媒体相结合。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的功能,可以将美术教材立体、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尤其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一些难以讲解清楚的关键性知识点以图文声像的形式呈现出来,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化解教学重难点,使小学生轻松理解,深刻记忆,灵活运用。
总之,我们要给予手工制以充分的重视,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小学生强烈的创作动机,来提高小学生的制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仍会以百倍的信心与激情投入到美术手工制作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在点滴中积累。我坚信,只要勤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懈付出,就能收获成功与快乐。
(责编 张翼翔)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中手工制作融入绘画初探
小学美术教学中手工制作融入绘画初探
一、手工制作融入绘画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美术课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有的认为美术课是副科,不影响升学,学得好不好没有关系;有的认为画画要有天赋,自己将来不当画家,学不学无所谓;比较普遍的认为绘画比较难,因此部分学生对美术课兴趣不浓……面对这些情况,如果美术教师只根据教材安排的内容,作些理论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临摹,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兴趣很重要。对于小学生尤其如此。根据小学生好动不好静,好奇心强的特点,和从具象到抽象的教学规律,把绘画课设计成一系列手工制作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绘画教学的目的。
以五年级美术字教学为例,他的通常教法:打格子、分部位、笔画统一,满格子等。这种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学生自然就没有什么兴趣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美术字的基本技法的教学活动中,把其教学设计成“镂刻制版印字课”、“雏鹰小队旗制作课”、“节日彩灯设计课”、“横幅标语制作课”等等。这些课实际上仍是让学生写美术字,但加上剪、贴、刻、印等活动,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当他们看到自己刻印出来的美术字,线条挺拔,字迹清晰,他们心头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又如,小学生画人物画比较困难,他们对人体的比例、五官部位、人物的动态等不易掌握。是否可以把人物画的技法教学与制作纸人的手工课结合起来呢?方法是先把人体各部分按比例印在画纸上,让学生把各部分剪下来,用线穿钉成关节活动的小纸人,使学生在做做玩玩中熟悉人体的结构比例。然后再引导学生把做好的纸人摆出各种姿势,要求学生写生,学习画人物动态。在学画正面人物时,还可以要求学生把画好的人物沿线剪下,启发学生为纸人设计各种服装,来改变人物的造型,变化出各种人物形象。采取这种教法后,大大提高了学习中的趣味性,所以学生能在课堂里自始至终兴趣盎然,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二、手工制作融入绘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美术课不是一堂单纯的绘画技术和理论的传授课,而必须从培养人才出发,把德育、美育教育贯穿其中,用美的力量去感染学生,去陶冶学生的心灵,所以必须把德育、美育寓于绘画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教学之中。
如把手工制作同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教学生制作高架公路、建筑模型、机器人等,对学生进行时代美的教育。教学生设计制作造型新颖的包装盒、商品装潢等,对学生进行服务社会、做有用人才,进行劳动美的教育。引导学生欣赏校园的花草树木、环境布置,教学生制作风景的贺卡,进行环境美的教育。教学生制作家俱模型、立体贺年卡、活动课程表,进行生活美的教育。
除了这些以外,还通过手工制作来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如,小学生的服装是由家长购买的,学生的穿着打扮往往体现了家长的审美情趣,其中有的是和谐的,也有的是不和谐的,在服装设计的课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怎样的服装才算美的教育。通过师生讨论,使学生懂得“流行”不一定就是美、“时髦”也不一定就是美,不应去羡慕那些奇装异服,而应该讲究朴素、美观、大方。然后欣赏有关的服装图片,之后使用挂历纸自己设计、剪贴服装。这样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不但设计出了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服装,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并且学生在思想上也受到了比较深刻的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设计、制作,都必须力求做到构图美、线条美、造型美、色彩美,使学生感到赏心悦目,由感受美,而产生爱美的感情,这样的美育是潜移默化的,学生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从而对学生的心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从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三、手工制作融入绘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
绘画与手工制作结合的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绘画知识,而且能把学的绘画知识运用到手工制作中去,从而使所学的绘画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独立设计,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实践中,绘画与手工制作结合是方便可行的,手工制作的基本材料是纸与废旧物品。比如,用废纸盒制作建筑模型、机器人,用废挂历制作各种各样的服装,等等。真所谓“废品变宝,全在手巧”,只要在教学中多动脑筋,材料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
从实践证明情况来看,以上办法是行之有效的,可以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因手工与绘画的结合迎刃而解了
第四篇:对美术手工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美术手工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儿童手工也是人类劳动的一种行为和智慧,通过手的技能并借助简单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和加工,反映出了儿童的智慧和创造的能力。所以手工制作课也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型之一。它的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都比较强,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要想提高美术手工课教学的效率,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我就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浅谈几点思考。【关键词】
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
“示范——模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示范——模拟”教学模式是当前小学手工制作课中常用的教学模式。通常教师先情境引入课题,例如:在刚开始教授美术手工课时,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和单一,往往就是在课前做好示范作品,然后情境导入新课,在提袋的设计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生活中的手提袋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出课题。然后向同学们展示手提袋的示范作品,学生们立刻被激发了兴趣,跃跃欲试想立刻动手制作。接着我马上提问:“怎么做的?同桌合作交流。”可学生交流了没一会儿,因怕学生独立思考会耽误时间,我就迫不及待地把“怎么做”、“要留意什么”统统告诉学生,怕学生还不明白,就示范一下,要么就用课件演示一下。当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学生就开始了对我的示范作品的模拟制作。所以做出来的作品往往显得比较单一,不够丰富,没有发挥出学生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其实手工课中除了让学生动手掌握制作方法,关键还得让学生学会动脑,学会创新。遇到困难的技术问题,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先别忙着“解”,把学生的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寻找解决方法。
想想、做做、做错、再试,失败了没关系,要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技术探索的意识。“尝试——点拨——改进”模式下的高效课堂
鉴于此,我们把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为“尝试、点拨、改进”。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建立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生生多项互动,使学生从“学会技术”到“会学技术”,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和动手动脑能力。
模式概述:第一步,尝试。
在尝试制作过程中,探究制作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动手动脑能力。教师首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树立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教师马上提出让学生尝试制作的问题,学生进行尝试制作中发现问题。同时教师巡视中观察学生在制作中出现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首先,激发尝试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欣赏作品、玩一玩作品、猜一猜作品、设疑提问等,教师可视详细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其次,尝试问题要注意难易要适度,要让学生在尝试制作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例如:①在重点、难点上进行尝试。对于较复杂的作品,我们只要让学生在重点、难点上进行尝试,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可。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分清重点或难点部分,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尝试。②在整体构思上进行尝试。有些手工制作课学生已掌握基本的技能、方法,只差整体的设计、构思,这时,我们可让学生进行整体构思,不用急着尝试完成整个作品,缺乏设计思考。
第二步,点拨。当学生尝试制作后,得到了一些方法,同时也遇到很多问题。教师马上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制作的方法和从中发现的问题,教师从学生的发言和尝试作品中进行引导点拨,总结制作方法,解决重难点,拓展思维。
需要注意的是:首先,点拨重难点学生在尝试制作时,肯定会碰到一定的困难,这其中绝大部分会是我们教学设计中预设的重点和难点。此时,教师如能适当点拨,不但可以使学生解决一个个困难,本课的重点难点也随之迎刃而解。其次,点拨拓展学生思维。学生的思维是比较形象的,同时又伴随一定的狭隘性。教师适当点拨,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能更大胆主动地放开思维,放开手脚去干,或许效果会很让人意外。
第三步,改进。
改进是一个提高、创新的关键过程,可以对制作材料、制作步骤、方法、装饰等方面进行改进。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在交流尝试体验中得到启发,学生运用点拨所得的方法尝试改进作品或重新制作,检验点拨交流所得的经验方法。教师进行个别辅导,鼓励做中求异。需要注意的是:在改进中切忌人云亦云,鼓励做中求“异”,立意要新、有价值。教师要注意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更要提倡发散思维,鼓励创新想法。学生的创新也能激
发教师的灵感,只要给学生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他们的潜能与智慧才智就能迸发出来,令你大开眼界。
总之,要想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兴致勃勃,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学会技术”到
“会学技术”等等,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手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浅谈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论文
“创作兴趣大舞台” ——浅谈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
摘要:
在小学美术课中,手工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手工教学,它能效地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并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农村和城市的美术手工教学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学生基础、材料、设施等,作为农村美术教师,我们必须结合农村孩子的现状,探索一条适合农村美术手工教学的路子。
关键词:
手工课;创作兴趣;材料与工具;农村的学生
正文:
艺术源于劳动、源于交流、源于娱乐活动,而兴趣的发现与培养也正是在这中劳动和活动中建立并达成的。所以只有让学生在自己高高兴兴地参与实践中,才能使得他们的思维高度集中,创新的火花迸发,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
1、应做好课前的材料准备
学生在上课前要准备齐全做手工的材料,如果缺手工材料,就会影响手工课的教学质量。有句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假如在一堂手工课上,教师或学生没有准备好相应的美术材料与工具,那么一切设计理念、创新构思都成了空想,尤如“纸上谈兵”,无法将自己的创意变为实实在在的艺术品。由于课程不同所带的工具材料也不同,每次上课学生都应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有的材料在商店里就能买到,而有的材料却要日常生活中积累才行,学生积累材料的过程又是一个走进自然、认识环境、认识社会的过程。要想让每个学生都记住带齐工具材料,一方面要让学生对手工课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在美术教学上,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如今农村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住校生,每个星期才能回家一次,作为农村的美术教师而言,在学生离校前就要布置好下次手工课上要准备的材料、工具,农村的孩子对美术课的兴趣比较浓厚,尤其是手工课,因此在下一次课上,上次布置的材料、工具基本上都能带齐,但还有小部分同学不尽人意。就拿一年级班里的一个男孩子来说,每次美术课上的绘画工具都是向同桌借的,时间久了,同桌产生了烦感,不愿意借了。一次美术课上,两人还因此产生了争执,小男孩哭着告诉我:“我问过妈妈很多次了,她说不给我买!”由此可见,家长的观念直接影响着孩子,虽说现在城乡差距缩小了,农民富裕了,但仍然有些家长不愿意给孩子买美术工具。
我认为第一,家庭经济问题所致,每个学期的美术材料、工具准备的比较多,买了水彩笔,油画棒,过段时间又要准备水粉颜料等,对于家长来说,不愿意花费太多;第二,农村家长的重视语文、数学,忽视副科,认为只要读好主课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无所谓。总之,面对这样的状况,作为农村美术教师来说,在手工课上,通常会采取小组合作或同桌合作的方式进行,这样既满足了没有带材料的同学。同时,教师又可以抓住这个契机,教育学生们要相互帮助,团结协作,合作方式。
2、创作兴趣要浓厚
在过去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如何教,让学生学会绘画的技能和技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模仿能力的培养。新美术大纲要求我们不能单纯的让学生来模仿老师的作品,因为统一的模型,统一的材料,统一的作业要求,学生很难在构图、造型、色彩以及创造等方面展露自己的个性,作业成果整齐统一,缺少新意,几十个作品交上来等于一个作品。新美术教学大纲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呢?要让学生从认识一些常用的手工工具材料入手,例如小剪子、双面胶、透明胶、色卡纸、海绵纸、皱纹纸、瓦楞纸,橡皮泥等等,学生认识后一定会特别兴奋,很想尝试用这些材料做出新颖的物件来。要让学生欣赏用各种材料做出的优秀作品,学生看后会感到新奇、喜欢,并从这些作品的制作中得到启发,汲取知识。课堂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让学生明白,他们在这节课中要学习的是什么,最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设计出完美的手工制作。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新课程中提倡教师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有了多媒体,手工课教学更轻松、方便。如遇上要画、折、剪的部分,运用投影仪,就能让学生更好的看清制作步骤,理解制作方法。反之,教师就要把制作步骤多讲解几遍,有必要的话,还要在黑板上把制作过程画出来,进行耐心的讲解,然后和学生再次演示制作步骤。到最后,还会有学生高喊:“老师,我不会!”这样的教学方式让美术教师很累,效果也不是很好,在农村学校中,不可能每个教室都具备多媒体设施。但如今农村的学校里,每个班级都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每节课我都坚持使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视频、图片,让学生大脑中有了一个直观的形象,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同时,还能提高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也确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鼓励学生求新、让他们大胆尝试
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艺术教育具有开发右脑的功能。通过美术教育,在学生的艺术感受力、直觉思维能力不断得到训练的同时,其独创精神和创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农村的学生不像城里的学生,接触外面的世界少之又少,又不爱观察生活,缺乏创新意识,很多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以构图、色彩、画面的干净度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创作情感,从来不去过问学生:你为什么要这样画?对于学生只有冷冷的一句:“你画得不行!”或者“画得太脏了!”、“色彩要涂均匀!” „„这样,导致学生对美术课失去信心,因而美术教师应鼓励和特别关注那些勇于表达艺术感受和真实情感的学生,无论是绘画还是手工创作,都应以鼓励为主,要肯定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其自由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天空中翱翔。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去大自然中体验、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其创作灵感;
在手工课上,还有一种教学教“放手”,让他们大胆的尝试制作,或许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二年级的《小闹钟》一课中,如何制作闹钟,用图钉将时针和分针固定在钟面上,有些同学在没有图钉的情况下,还想到了在钟面上打洞,用卡纸卷起来将时针、分针固定在钟面上,这样也能转动,还有些同学说图钉容易伤到人,于是用小块的橡皮固定在钟地反面,这样就不怕伤到人了,看着他们兴致勃勃的样子,我不得不感叹和佩服学生的创作力,学生的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手工课上,教师应学会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尝试制作,同时,这样能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增进感情,相互学习,同学之间都是彼此的小老师。
5、教师评价要及时
教师往往重视教学的过程,而忽视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为了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动手欲望。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从展示的作品中,挑选有特点的作品进行点评,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如果我们用挑剔的眼光对待学生的作业,那么很多学生的作业可能是不合格的。这样会打掉学生的自信心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如果老师能对学生的作业抱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在允许的范围内适当降低打分标准,尽量发现优点尽量以好的成绩对他们加以肯定,则会唤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评价作业时应该有一个适当的“双重标准”,一个班级中有优生就有差生,老师应该区别对待,尤其是能力比较差的同学,如果多次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就会挫伤他们创作的积极性,所以要放宽创作的评价标准。老师应该用心地捕捉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即使很小的进步,也要放大他们的成功进行全班表扬,让他们找到自信、找到乐趣。很多倍受关注的差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守纪、乐学起来,课堂教学也能更好地顺利进行。
6、课后拓展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动手制作往往无法尽兴,我们可以利用延伸课堂的方法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去美化自己的房间,用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课外制作其他作品来美化生活,这样可以天天看到,既可欣赏,又增添了手工制作的实用性,使学生有了自信,这对学生无疑是一种促进。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在手工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作品内容尽量贴尽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制作手工作品,深刻地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美术。同时引导学生多出个性化的手工作品。让学生亲自观察,亲手制作手工作品,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美术手工作品大放异彩。为儿童创造开放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获得快乐;绘画是每个孩子抒发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之一,美术手工课是孩子们感情交流的重要场所;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快乐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体验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