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解决问题策略》一课有感(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3 03:0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听《解决问题策略》一课有感(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听《解决问题策略》一课有感(小编推荐)》。

第一篇:听《解决问题策略》一课有感(小编推荐)

听特级教师徐长青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有感

有幸参加了9月23日在新东方举行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聆听了徐长青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让我发现原来数学还可以这样教!他的魔术式、小品式、单簧式、快板说书式的课堂,真是视觉与听觉的享受“大餐”。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一段师生之间思想碰撞、智慧共生的美好“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一起享受学习带来的那份美好与感动„„这就是课,人课合一,智慧演绎、简约而不简单。

1.营造轻松氛围,为学生释放“能量”提供了可能和空间。

德国数学家康托尔说过,“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性。”其自由性的实现离不开足够的开放空间。整堂课我们看到了课堂开放的精彩,看到了教师轻松幽默的教学,看到了学生自由畅快的表达,更看到了师生智慧碰撞的火花。

本课以“变魔术”开课,寥寥几句话,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魔术喜欢看吗?老师要给大家变个魔术。”只见徐老师拿一张纸在背后撕开,让学生猜撕成了几片?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说撕成几片判断的根据。在徐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的心智完成释放,一学生说“我觉得应该是撕成四片,嘶啦一声撕成两片,又把这两片嘶啦一声撕成四片。”另一学生马上反驳:“我认为应该是撕成三片,嘶啦一声撕成两片,又把其中一片嘶啦一声撕成两片,所以一共是三片。”接着孩子们把认为是撕成一片、两片等不同结果的理由都很清楚地表达出来。徐老师特别强调孩子们把撕纸的拟声词说出,旨在让孩子们能静下心来,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解读,用心发现有用的信息。每一个问题,都是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研究、去表达。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逐步从不同纬度去深刻理解了“策略”的含义。

2.巧设学习冲突,让学生的思考不断走向深刻与睿智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如同大海中航行,抑或阳光明媚,风平浪静,抑或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往往惊涛骇浪之时,才是对学生能力考验的最佳时机,也是对他们震撼最大、影响最久远的难忘时刻。教学设计时,我们既要保证他们“风平浪静”地学,更要抓住时机,制造矛盾,引发冲突,让有价值的问题及时出现关键地方,生成“惊涛骇浪”的思考与探究。

徐老师在公布正确答案四片后,马上让学生猜想把这一张纸,四片四片地撕下去,能撕出2012片吗?2010片、2011片呢?学生很聪明,马上猜想2012可以,因为它是四的倍数,这时徐老师发话了:“刚才同学们的判断在数学中称为假设,而用四去除这也是一种假设,用假设来验证假设,得出的还是假设。怎么办?要访名师拜高人!”最后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1、4、7、10、„„从而引出本课的指导思想:华罗庚的知难而“退”,即他强调要教给学生数学思想——知难而“退”,在本节课中就是知难而退: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让学生学会遇到困难,退到事物的起点与本源,从头再来,在渐进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时、巧妙的点拨,“犹如一盏明灯照耀着学生走进奇妙的数学隧道”,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结论”的完整学习过程。用徐老师的定义这不仅是一堂数学课,更是一堂儿童哲学课,让每个孩子在这里学会求知与做人徐老师的课堂,字字珠玑,句句夺目。

我只能采撷其中一二来学习与赏析。简约的数学课堂必然是美丽而快乐的课堂:它是教师个性化教学思想光辉的折射;它是数学学科本身逻辑、严谨、充满理性精神的魅力凸现;它是“简约而不简单”这样的生动注解。

第二篇:听徐长青讲《解决问题策略》一课有感文档

听徐长青讲《解决问题策略》一课有感

南双洞小学 陈淑芳

这次参加承德“魅力教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会。两天的时间里聆听了六位级特级教师的展示课和学术报告,我把感受最大,印象最深,收获最多的与大家一起分享。

18日上午,徐长青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退”中数学》一课,是最吸引大家的一节课,整节课不时传来孩子们、老师们的笑声。徐老师风趣幽默,上课简直就象是在变魔术。现在回想起来,还感觉意犹未尽!

徐老师以数学家华罗庚的知难而“退”的学习理念贯穿整个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如何以“退”为进,让孩子们在欢笑中经历了“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的学习过程。一张纸撕两下成4片,取其中的一张撕两下成7片,再取其中一张撕两下共10片,照这样撕下去每次分别会是多少片呢?能撕成2009片吗?2010和2011片能撕成吗?面对这么复杂的数时,徐老师及时引导:遇到困难,拜名师华罗庚,并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带领学生反复演示,仔细品味。在探究数列的过程中,徐老师不仅教会了学生数列的规律,还传达了一种数学的思想,“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即:遇到困难,可以退一步,回头看找规律,再进一步探究问题。这不仅是一种数学学习思想,更是一种理性的人生态度。难怪有人说这不像是一节数学课,倒更像是一节哲学课。以退为进,化繁为简,在后来的学习中孩子们正是运用了这个法宝进行解决问题,受益无穷。也许很多年以后,这些的孩子会忘却这节课所学习的具体内容,但是徐老师在这节课上所传递的以退为进的数学思想及人生态度将始终铭刻在学生的内心,无法抹去。今后,我们要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学生的操作和体验,去掌握知识,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再回到我们的平时教学中,这个“退”字不也一样很宝贵吗?对于接受水平较低的孩子,对于在教学中出现的“难啃的骨头”,我们老师也应该“退一退”,“回头”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徐老师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一切失败都不值得懊悔,而值得反思。”这句话在学生和老师身上都适用。

课上徐老师像一位十足的魔术师与学生一起做游戏:一张纸“撕啦”、“撕啦”能变成几片?学生尽情猜想,三片、四片,一个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撕啦”一下撕成了3片,再拿出其中一片“撕啦”撕成了2片,这张纸一共被撕成了5片。这种奇异的想法引得大家很不解,于是徐老师请她上台演示,大家才恍然大悟。徐老师非常真诚地说:“学生的各种想法在于发现不容易发现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考和价值,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都有不同的理解,能不能够自圆其说?学生的探究能力真的无法想像,有了他的理解与鼓励学生才打开封闭的思想,由胆怯走向自信。徐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思考。他给出了这样的观点——“当你抛出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在思考并表述,这就是正确答案。”,不要学生看出答案,而是上学生思考出答案。那么,当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后,看到有几个孩子举手了,就要留出一定的空白时间等待更多孩子的思考;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就要宽容他的错误,给他机会改正。并且,学生的回答都是资源,即使是错误的,也有可能成为引发思考的亮点。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徐老师多次给错误的孩子鼓励,正确答案却不给予鼓励。从而诱导孩子大胆而精彩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照顾到每个孩子,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还有心理的安慰。

想想我们自己,当学生提出各种怪异的想法时,你是肯定鼓励还是置之不理;当学生竭尽所能仍考不到大家心目中所理想的成绩时,你是耐心讲解还是冷嘲热讽;当你讲了八遍的题学生仍然做不出时,你是暴躁如雷还是反思自己……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站在自己,站在成人的立场思考,对牛弹琴不是牛的错…… 我们常常听说这样一句话:“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会经历一些考验,有成功也有失败,那个时候我们都会安慰彼此说“没关系,最宝贵的是经历”。可是在课堂上,作为老师的我们能否这样坦然面对学生所经历的过程呢?对于一个课堂,教师是已知者,学生是未知者,已知者对于知识的认知是清晰的、自信的,而未知者是犹豫的、徘徊的。教师要给孩子自己探索的空间和自由,再回到我们的数学课堂,很多时候我们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多么希望听到正确答案啊!可有的时候偏偏事与愿违,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老师也跟着着急。但是在徐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从头至尾看到的是他轻松的表情,学生敢说敢想,学得也很轻松。即使有时候第一个学生就碰巧答对了,老师也会把更多表达的机会留给其他学生。

这节课使学生明白无论何时何地遇到困难要退出难点,再退的劲大,进的速度慢过程中找到普遍规律用最简单的方法吃掉骨头。教师要教出知识分子,而不是知道分子,引导了学生对数学的崇拜,对科学家的崇拜,不是学会而是把文化传下去,把数学发扬广大。整个课堂,看似老师和学生都在玩,老师在玩撕纸魔术,学生也跟着老师一起玩,但整个课堂活而不乱,玩中有思维,有争辩,有学习,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真正体现了教学“从冗繁走向凝炼,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实现有效的教学。”这样的“玩”数学让人震撼,更让人深思。2012、7、20

第三篇:听《春联》一课有感

听《春联》一课有感20131206 本周五,两位老师上的是四年级语文《春联》一课。虽说以前教四年级时也上过此文,但留在脑中的记忆并不多。通过两位老师的教学,一下子促使我回忆起了这篇语言清新的知识小品文。这篇文章介绍了春联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春联“对仗及音律美”的特点,为了使学生通过学文懂得诵读春联,既是学习又是享受,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海门的朱慧红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教学策略,真可谓是可圈可点,值得借鉴。

(一)贴春联,激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何开头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根据本课实际,朱老师在开头就创造了一个节日的氛围,一曲热闹的《拜新年》伴着爆竹声声,迎面是一幅大红春联和一个倒帖的福字,同学们马上被带到了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气氛中。理所当然,学生学习春联的欲望也大大增加了,不知不觉进入了课文的学习之中。

(二)读春联,重积累。

苏教版语文注重积累,厚积累尚能博发。在语文教学中,朱老师都在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秀语言文字的机会。春联的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课文中介绍了四大类春联内容,为了使学生既爱读爱学,又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积累内化。先感知描写的内容,再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春的气息,同时有加深了对春联描写的内容的印象。由于春联语句短小,语言浅显,又配以形象的图片,很符合现阶段学生形象与抽象思维并存的特点,学生自读自悟,了解内容,感受春联描写的意境,兴趣浓,效率高,学习效果好。

(三)品春联,拓视野

作为小品文,就应该让学生有所得。基于这一点,朱老师把了解春联对仗和声律美的特点作为另一个教学重点。教学上不老生常谈,仍然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特点,在读中体会特点,读出感受,读出语感来。在教学的最后,朱老师还展示了一幅上联,回家作业就是接着配下联,这一作业真是灵活有趣,激发了学生研究春联,甚至是创作春联的兴趣,同时也开拓了他们今后阅读的空间,为学生真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打下了兴趣的基础。

教学结束后,在我们的交流中,朱老师也谈了第二课时的设想,是着重于是春联对仗和声律美的引申,我想朱老师一定会在“接下联”环节中给孩子们更多的展示机会,这样的有思有感有创作,一定会是非常精彩的,相信孩子们一定可以在集思广益后创作出最佳的春联作品。

第四篇:听《愚公移山》一课有感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转载)

很荣幸我能参加黑龙江省农村骨干教师省级研修班,我的收获很多。我听取了多位名师的讲座,参观了哈市著名的经纬小学。经过这次培训,我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身为一名农村小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所肩负的重任。如果不能用一颗真挚的心去浇灌祖国未来的花朵,就枉为人师。

«愚公移山»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持之以恒”。本文是一篇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热情赞美为达到某种理想,敢于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本文故事情节简单,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决定引导学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去感受课文。虽然故事情节简单,但揭示的寓意是深刻的,从寓意中获得人生的启迪,也是优秀寓言的魅力所在。因为学校举行教研会,所以我选择了这篇课文。

三千年前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多塔戈告诉我们:“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塞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课堂教学我们不要“灌水”,而要“点火”,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意义。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而《愚公移山》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新课伊始,我唱这首歌导入新课,很快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上,疏通文意不是一个难题,只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词意,掌握故事大意就没问题了。所以,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用现代的眼光客观评价愚公及愚公精神这个方面。根据文本与学生实际,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默读、圈点、批注,着重体会愚公和妻子、智叟的两段对话。从妻子的担忧中听出了什么?从智叟的嘲笑中又听出了什么?着重体会愚公面对妻子、智叟的言行。回答妻子时是坚定的,是胸有成竹的,是斩钉截铁的;回答智叟时是自信的,是义无反顾的。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心态,通过自由读、同桌读、分角色等朗读方式,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想移山实在是太难,难得不可思议,难得让人觉得就是痴心妄想。

在读解《愚公移山》这一文本时,我没有带太多的情绪与结论,而是如一个洁净的读者面对一个洁净的文本一样,不带任何偏见,让学生读解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这也是新课程的主要理念。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寓意,我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然后提出:愚公一家的举动为什么会感动玉皇大帝?让学生再带着问题“回炉”全文,进行思考。学生从文中找到了愚公移山的原因、遇到的困难,进而思考到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具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而这些正是感动上帝的原因所在。然后我又顺势问他们“智叟为什么要反对他的这种做法呢?”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他比较自私,有的说他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

就在这时,我针对他们的观点请出一位学生作出总结:愚公移山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为了家人,更重要的是为子孙后代造福,他的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而这也正是这篇课文所要揭示的道理。引导学生用现在的眼光客观评价愚公,最后得出结论:要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但不能蛮干。做事要有勇有谋,要知道变通。至此,学生们能真正地理解了愚公移山的真谛,而这些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出的。我在此时也深刻体会到了给学生头脑中“点燃一把火”是如此的重要。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充实自己,多阅读有关的书籍和杂志,多了解自己学科的新动向、新理念、新观点,并适当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我将为之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而不愧这一称号。

师的公开课,尤其是赵素萍老师的一节课《愚公移山》我感触颇多。首先她的教学思路清晰,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用美妙动听的歌声把学生带入一种理想境界,紧接着出示作者介绍,课文内容,环环相扣。其次,她在课上应用的多媒体图画展示只是辅助了一下,没有整节课展示画面,说明这有侧重点。再次,把整个文言文串成现代文提出四个大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讨论不同观点。还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树立了“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生生的互动参与,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采用小组互助合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针对问题,教师又做了个别辅导,学生见解很有创新精神,能提出独特的问题,教师通过耐心讲解就把所要完成的任务都解决了。

静下来,想想别的老师的课,再看看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同时对自己也提出许多问题去思考,尤其是英语课,怎样就能让学生感兴趣呢?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怎样能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呢?今后也一定要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

今天是4月20日,我在师范附小五楼阶梯教室观摩了张晓言老师的语文课《愚公移山》,听后深觉受益匪浅。

张老师亲切的教态,舒缓的语调,铺就了沉稳、自然、真实的课堂基调。

整节课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恰当的引导和点拨,激活了学生的的思维,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上课之初与学生的交流: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猜猜老师的心情怎样?等句子,处处彰显了师生交流互动的平等、亲切,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创设了和谐自然的课堂氛围。

教师巧妙地从人物名字入手,确立正反方观点,分组辩论,找依据,一步步引领学生去剖析课文内容,领会人物精神。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得情感体验,领悟了人物的精神,而教师恰切引导,适时点拨,使学生的回答是那样精当而到位,即使有的学生语言表达没有达到尽善尽美,却更显质朴与真实。

如果说,张老师以上的表现是全新教学理念的外显,那么,词语的考察,句子的分析,朗读的指导,则体现了传统语文教学扎实的功底和实效。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充分彰显了传统教学与现代理念、方法的有机融合。

而适时插入的晋代张湛的评析,《列子·汤问》的节选,无不丰富了课堂的内容,同时将现代汉语与古文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下的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也为中学再学习古文《愚公移山》作了很好的铺垫。而在词语考察环节处,教师细心地将词语进行了分类,如:人名一类,地名山名一类,常用词语一类;就连题目的出示都间匠心,在课件展示时,题目里“山” 是字放大的;甚至对学生的评价,都是从细小处入手,而这些细节处理无不透露出张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知识储备和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张老师善于将文章的内在联系展现出来,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去体会,进而去总结,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积累,进而形成扎实的语文阅读能力。

综观整节课学生学得认真愉快,教师上得轻松自如。而我更是获益多多。

首先,教者细节处理见功力,单就是文中插图的有效利用这一点就值得我学习,因为我常常忽略这最切近的资源。

其次,放手让学生自主辩论,论中体会,处理自然,也让我自叹不如。因为我常常低估了学生的感受能力,总是扶得过多,也就少了思维火花自由碰撞的美丽。

再次,教者勾连上下文,现代汉语与古文相联系,更使文章的体会殊途同归于大语文观下,令学生受益匪浅。

很想说,听课真好!积累丰富的经验真好!在反思与评价中互助提高更好!在评价愚公的行为是否愚蠢的问题上,要有意识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多角度、有创意地看问题。学生能自觉地有针对性地发言,自信、负责地表达观点,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

第五篇:听特级教师徐斌《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感

听特级教师徐斌《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感

经开五小 杨海涛

2013年3月30日,我有幸到参加了在滇池路嘉斯特酒店举行的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展示活动。在这一天的培训中我听了曲靖市第二小学刘平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等量代换》及说课,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特级教师徐斌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量代换》及专题讲座。

这是我第二次听数学特级教师徐斌老师上课,徐斌那从容不迫的大家风范、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先进课改理念与课堂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教学例1时,出示问题后,让学生“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或大杯”与“720毫升果汁倒入1个大杯和6个小杯”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从而感受到假设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接着让学生根据提供给他们提纲进行合作探究充分交流。这样,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经历了整个问题解决的全过程,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也增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同时徐老师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层次内容之间有效的联系与综合,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徐老师教学环节处理也很成功,各个板块之间的衔接自然。板书也非常的清晰,并且把几种替换的问题进行了比较,让学生看的更清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教材安排的例题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三分之一”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

徐老师在这节课中有以下几个亮点:

第一:课前活动环节的这一过程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到了运用替换的优势所在,顺势不留痕迹为后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教学方式的呈现变得直观形象,便于学生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活动中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另外教材要求教学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的两个例题,经过尝试、指导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的替换,从变换例题的条件入手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认识和使用“策略”的过程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策略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徐老师的思路是先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如何进行替换,与同伴的协助下完成替换的操作过程,然后让学生来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引导他们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反思替换的过程,使他们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

替换思想对于学生来说只会意会而不会言传,生活中虽然处处存在,但留心不多,应用的更少。而徐老师的课能够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很好的实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

下载听《解决问题策略》一课有感(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听《解决问题策略》一课有感(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听同课异构《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整理》有感

    听同课异构《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整理》有感 2014年11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朱顶、小溪和实验小学三校开展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数学组的教学课题是五年级数学......

    听《老人与海鸥》一课有感

    听《老人与海鸥》一课有感 在校际联盟交流活动中, 11月21日有幸聆听了我们学校陈炎芬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一课。陈老师课堂上那朗朗的读书声,浓浓的语文味,我想大家会同我......

    听《刷子李》一课有感

    听《刷子李》一课有感 管村小学胡玉梅(2010.5) 有人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

    听《杏儿熟了》一课有感

    听《杏儿熟了》一课有感 临港外国语小学金引春 再次聆听徐屹老师的课,被徐老师良好的个人素养所深深折服。徐老师对文本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课堂组织与驾驭的......

    听《报数游戏》一课有感

    听《报数游戏》一课有感 在为期两天的“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上,听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数学教师刘伟男老师《报数游戏》一课后,让我对数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听《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有感[范文大全]

    听《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有感 《三角形内角和》有感 有幸再次聆听了王冬梅老师的课,《三角形的内角和》,整堂课在王老师充满数学味的追问下,带领学生一步步往问题的纵深处探索,有......

    听黄爱华一课有感

    课堂尽显学生智慧 ----听黄爱华《圆的认识》一课有感 偶然有幸听到黄爱华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课,如沐春风。 一、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圆的认识》一课概念多,而这些概念......

    听程老师《葡萄沟》一课有感

    听程老师《葡萄沟》一课随感 每次听完程老师课后总有种意犹未尽之感。这次的《葡萄沟》教学,又让我耳目一新,足见程老师的教学功底之厚。本课程老师以“趣、美”贯穿全文,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