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五三教学
太谷二中“三·五·三”学导型课堂
教学行动探索
太谷二中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山西省国防生生源基地、山西省示范高中。多年来,我们以“师生共同发展”为理念,以“创新求发展、以改革求效益”为指导思想,通过对衡水中学、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名校的学习和借鉴,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益”这个主题,做了一些探索与研究,实践性地提出了“依标施教,以学定教,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有效教学的理念,构建了“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现将开展这一行动研究的工作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
一、“三·五·三”学导型课型提出的背景和现状
从06年开始,我校基于课堂教学,梳理出影响课堂效率的诸多问题:
问题一: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未列入教学要求,学习目标不明确,缺少自主学习的行为,导致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问题二:课堂一般都以“教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为主的方式呈现,缺乏合作学习,导致学生课堂上状态不佳,思维习惯不良„„
问题三:课堂缺乏学生的探究学习,导致课后作业量大,学生负担沉重,巩固率低„„
问题四:课堂伊始,教师即讲,学生感知不充分,理解不透彻,囫囵吞枣,不符合认知规律„„
问题五:课堂上教师缺乏问题意识,假问题充斥课堂,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造成激活学生有效学习的资源严重浪费,不符合教学相长的规律„„
问题六:教辅资料泛滥,学生忙于应付,困于题海,重复于低效或无效学习之中„„
问题七:学生的“阅读”、“理解”、“记忆”、“归纳”、“概括”、“总结”、“拓展 ”、“书写”能力被弱化,教师缺乏对规律、方法的教学指导,造成学生提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低下„„
问题八:教学赶进度,一刀切,忽视个体差异,大部分学生吃“夹生饭”„„
针对以上问题,为全面落实山西省新课程的实施方案,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彻底解决课堂低效问题,打造有效课堂,我校于07年聘请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指导,构建了符合我校实际的“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力求探索出一条“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二、“三·五·三”学导型课堂基本内涵
我校“三·五·三”学导型教学模式,在学生行动上突出如何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在教师行动上突出如何引导、指导学生研究学习。
“三·五·三”学导型教学模式的第一个“三”为课堂的三种课型即“问题生成学导课”、“ 问题展示解决课”、“ 问题拓展提升课”。“五”为三种课型中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三”为支撑三种课型的三个评价单,即“问题生成——评价单”、“ 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评价单”。
这三种课型之间紧密联系,以螺旋式动态相互支撑。五个环节之间相互促进,三个评价单相辅相成,他们彼此之间融为一体,相互交错,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课堂。
三、“三·五·三”学导型课堂研究的理论依托
1.多元智能理论;2.建构主义教学论和学习论;3.叶岚教授的“课堂生命说”;4.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5.中央教科所韩立福教授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论;6.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理论。
四、“三·五·三”学导型课堂实施策略
(一)三课型的实施
1.依标施教——问题生成学导课是教师根据对课标的准确把握,制作预设“问题生成—评价单”,课前统一发放给学生,学生借助此单,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成效的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记忆、提取信息的能力。
其基本程序: 一是学生通过六动预习法进行20分钟的结构化预习,学生自学后根据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对“问题生成—评价单”预设的目标进行思考,找出重点、难点、疑点。
二是自学完成后,学科长组织组内成员围绕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
三是教师要参与到每个小组中,通过观察、倾听、提问的方式来了解每个小组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四是通过学习小组组内合作交流,对个性问题进行有效评价、答疑解惑,二次生成小组共性问题,由学术助理将生成单反馈给老师,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问题展示解决课”做准备。
本课型的核心要素是:只有经过充分的预习,“问题展示解决课”才能更加精彩。
2.以学定教——问题展示解决课是师生根据预设的问题和“问题生成学导课”中生成的问题,制作“问题—解决评价单”,学生结合此单在课堂展示交流解决各小组中共性的问题,以达到初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其基本程序:
一是教师通过对“问题生成学导课”中生成的问题进行整理,以“问题解决—评价单”的形式下发学生。
二是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合理分工,在课堂中进行展示交流。
三是各小组认真倾听、质疑、追问、争辩,展示各自的不同观点和见解。
展示过程中要规范学生的站姿、站位、表达、术语,以让学生的展示更加有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打破陈规,敢于异想天开,向书本挑战,向教师挑战,向权威挑战,真正让课堂成为学堂。
在“问题展示解决课”中,教师更多的要体现一名导演、主持人的素质,关注个体差异,调控各类学生展示的机会,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灵活调整课堂新情况,不断地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3.先学后导——问题拓展提升课是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重难点的把握,制作“问题拓展—评价单”,学生借助此单学会总结规律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其基本程序:
一是教师发放“问题拓展—评价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挖掘,对重点、难点进行再次拓展提升。二是教师针对三维目标精选一些课外文本材料、典型事例或高考题,供学生进一步学习、理解和研究。
三是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分析、归纳、总结文本,构建知识树、形成知识网。
四是教师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实现思维多向性、灵活性、广阔性。
(二)三种课型五环节的分步实施
1.“问题生成学导课”五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引导,激发欲望(2分钟)
教师通过生活事例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产生合作学习的冲动和愿望。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结构预习(20分钟)
课前教师要发给学生“问题生成—评价单”,学生结合此单的内容,采取六动预习法(查、划、写、记、练、思),进行结构化预习,这个环节中学生主要是自学,教师巡视督导。
第三环节:问题发现,小组评价(5分钟)
学科长组织成员互批互改,发现学生通过自学而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每个成员的成果进行评价。
第四环节:组内展示,合作探究(10分钟)
(1)各小组学科长组织成员进行成果展示,围绕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
(2)组内讨论的一般程序:组内成员交换“问题导读—评价单”→成员进行互批互改→围绕问题组内交流→共同解决成员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学科长负责将问题提交学术助理。
第五环节:归纳共性,生成问题(3分钟)
通过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对个性问题进行有效评价、答疑解惑、二次生成小组共性问题,由学术助理将问题生成卡反馈给教师,教师结合预设的问题和学科生成的问题制作“问题解决—评价单”。
2.“问题展示解决课”五环节 第一环节:问题引领,合作学习(2分钟)
(1)课前教师下发“问题解决—评价单”,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围绕此单上的问题分组展开积极讨论。
(2)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逐组巡查,如发现讨论不积极,不热烈的组,教师要作为角色之一参与进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讨论具有实效性和深刻性。
第二环节:小组展示,生生质疑(25分钟)
(1)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内派出代表进行问题展示。展示时要遵循“展、思、论、评、演、记”六原则。
(2)问题展示形式要灵活多样,尽量满足学生展示需要。让学生充分自我展示,在群体参与、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的气氛中,学生可以尽情表演、激情朗读、动情歌唱和手舞足蹈等。总之,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学习的愉悦,以达到心灵共鸣、思维共振、个性共扬。
(3)在小组展示时,各小组成员要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观点,积极思考并及时质疑追问,要科学评价别人的发言,适当保留个人意见,及时反思交流活动中的表现。
(4)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情况,及时点拨提升,给予评价。
第三环节:师生质疑,拓展延伸(5分钟)
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情况,对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引导,并对重难点进行延伸拓展;对小组展示不到位的知识点进行质疑、补充。
第四环节:问题训练,评价指导(10分钟)
教师针对小组展示出现的重大问题,采用典型例题进行巩固训练,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第五环节:归纳总结,知识升华(5分钟)
(1)每个小组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思维活跃,方法多样,能力提升。
(2)教师在小组总结的基础上适时补充,使知识更加条理、系统、完善。
课后教师结合“问题展示解决课”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和未达三维目标的问题制作“问题拓展—评价单”。3.“问题拓展提升课”五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5分钟)
(1)课前发放“问题拓展——评价单”,教师要以问题形式创设情境,直入主题。
(2)教师针对学情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挖掘,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第二环节:小组拓展,总结归纳(5分钟)
小组根据教师引出的问题进行联想、拓展,把本章节的问题进行总结,发现规律。小组要遵循拓展的“忆、练、思、展、论、提”六原则。
第三环节:问题训练,合作评价(15分钟)
(1)通过“问题拓展—评价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科长组织成员互评。
第四环节:关键问题,师生共探(10分钟)
(1)小组内还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全班做出展示
(2)教师适时引导、点拨、修正。
(3)通过师生共探使问题得以解决、知识体系得以完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第五环节:归纳总结,体验成功(5分钟)
(1)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自主归纳总结,让学生体验收获和成功的快乐。
(2)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对学生不作严格的要求,既要起到优生优培的作用,又要对一般学生起到知识的积累及激发兴趣的作用。
(3)体现教学相长,师生合作,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三)问题评价——三个评价单的运用
1.“问题导读—评价单”是在“问题生成学导课”中使用的工具单,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在充分讨论及探究的基础上设置问题,针对学生的预习进行导读的设计。它包括学生通过自学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尝试训练题等。它要求加大课前自主学习力度,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实现有效预习。2.“问题解决—评价单”是“问题展示解决课”中配套使用的工具单,学科教师根据有效备课的预案,组织有效教学,实现师生共学。教师根据课标预设的问题和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来进行设计,使学生的学习具有针对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3.“问题拓展—评价单”是“问题拓展提升课”中配套使用的工具单。教师根据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需要,精选一些课外文本材料、典型事例或高考题,供学生进一步学习、理解和拓展,以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实现多元智能的提升,达到三维目标。
五、“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首先,教师要建立“三·五·三”学导型课堂的八项基本理念: 1.教师的教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学;
2.“注入式满堂灌”是教师“偷懒”的表现;
3.有效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 4.学生是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人,应把课堂的空间与时间尽可能还给学生;
5.教学的效益是如何使课堂有效,师生应尽最大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6.发现不了学生问题的教师不是好教师;
7.靠“抢时间,压作业”来提高成绩的教师是不合格教师;
8.课前充分准备使每一个问题价值最大化,课中使每一个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多元方式展示得以解决,课后对有价值问题的强化巩固,使师生更好地生成新的问题。
其次,学校要确立“三·五·三”学导型课堂研究的重点课题: 1.教学策略的研究及落实;
2.课堂教学学习小组的构建与评价的研究及落实;
3.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与落实,重点研究各类课型的具体操作方法与评价标准;
4.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落实; 5.优质课、示范课、过关课、跟踪课评价的研究; 6.结构化预习案编写与使用评价的研究; 7.三个评价单编写与使用评价的研究;
8.各学科学生时间量和作业量科学确定的研究和落实。第三,教师要明确“三·五·三”学导型课堂的八项基本要素:
1.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充分展示的机会就是有效课堂,教师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就是课堂高质量,关注“每一位学困生,从最后一名学困生抓起”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水涨船高”。
2.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思维的生成过程是评价一堂课优劣的重要标志。不单纯看教师以讲为主的如何,而看学生学的状态是否已入境生情,是否能自主探究、合作探究问题,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发散了,展示了。
3.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对文本和教师质疑,赞赏学生展示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的展示,富有个性的表达的展示。积极引导学生乐于动手,勤于思考,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这是时代赋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4.教师当好课堂的“总导演”、学生思维展示的总教练。坚决废除“师讲生听,教师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学导式教学,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具有竞争活力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自主中合作、合作中自主,自主中探究、探究中自主,合作中探究、探究中合作”的主动学习„„。注重激发学习兴趣,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注重自学能力的展示与提高,激励学生自主建构起对学习的信念及信心。
5.明确的目标意识。每一节课要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课前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认真钻研课程、课堂、课题的标准要求,适度把握教学各个环节中的深度和广度。6.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人人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师生、生生对话,发现并启迪学生的思维,了解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表达与存在的不足,及时变学为思,以导达思。
7.关注“生活”。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灵活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把知识尽可能还原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8.学导型课堂。有利于防止教师一讲到底和题海战术,要求教师精选习题,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有利于保障学生有时间对新课内容的预习,确保“先学后导”模式的顺利推进,有利于教师及时反馈当堂的教学情况。
六、我们的收获: 我校教师灵活运用“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尝到了甜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支持者、评价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2.在合作探究的教学过程中,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是一视同仁,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3.人人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过程始终发挥“三单”的导学作用,促进了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有效地避免了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使学生乐学、会学、愿学。
5.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
七、需要进一步用行动研究的问题
1.“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中,三个评价单的容量与时间比例的研究。
2.如何有效先学、有效后导、有效生成问题、有效评价。3.如何实现学生展示方式的多样化与有效性的思考。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有效教学方面我们仅处在一个努力探索的初级阶段,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但是我们坚信“始于问题,收获于问题”,只要积极面对,勇于创新,在尝试的过程中坚持“敬业、爱生、严谨、育人”这一教风,本着“认真、钻研、求真、务实”的态度,就能完善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就能培养出勤奋、虚心、钻研、求真的莘莘学子,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定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来源于:http://sxzzez.cen114.com/jyjy/actinfo_show.asp?actid=214
第二篇:三五三跟进式教学
初见成效的“三五三”跟进式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理论的深化和探究,如何实现课堂的高效成为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我校在探索高效课堂过程中,经过甄选借鉴和实践探索,逐渐摸索出了“三五三”跟进式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依托市“三五X”教学策略,从教学准备、课堂落实和课后跟进三个方面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教学高效目的。
1、做足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教师准备主要是指教师的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学生的学前主要是利用预学案进行预习。我们在课前准备上从三个方面落实:①发挥集体优势,编制师生共用教学案。为了改变传统的集体备课“走形式”,个人备课与上课“两张皮”的现象,我们改变了备课和集体备课的形式,采用“个人主备——备课组(教研组)研讨——主备人修改——使用人二备”的形式,编制的教学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案,而是引导学生的学案。教师个人对学案进行加工,设计教学流程,从而形成师生共用教学案。这样实现了学生用教学案来学习,教师依托教学案来组织教学的双案合体,实现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合一。②学生完成预学案。教学案中有一部分是对基础知识的梳理,这些可以通过学生阅读教材自学完成,是基础知识部分。③教师收批教学案。在上课前,学生以班级小组为单位,上交教学案,教师批阅,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修改调整师用教学案,制订出适合该班级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这样做使得学情分析落到了实处。
2、充分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流程包括自主导航、预习展示、探究合作、尝试应用、拓展提升五个环节,每个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①自主导航是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将新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本知识,并标示出疑难问题。②预习展示是对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学习内容最大限度的在小组内得到解决,记录员作好记录,以备展示,并找出本组未解决的问题。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展示,学生找错误,或比较自己做法,自由更正,各抒己见。在展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所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形成结论。③探究合作就是教师将“知识”设计成几个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编写成教学案,让学生根据教学案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阅读教材的重难点,从而使学生加深理解本课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构建起知识体系。④尝试应用是通过完成课堂练习,检测每一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让学生在练习中查找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错误。尝试应用要重在打好基础,让学生通过紧张的口头或书面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⑤拓展提升是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找出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并解决这些困惑与问题。同时,教师出示提升能力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课后三跟进
①当堂收交教学案,教师检查、批阅学生关于教学案的纠正、记录、学后感悟,再次搜集疑点,做好有针对性的补偿解决,同时教师写出教后感悟。②利用《同步学习》中的练习题检测巩固知识。③进行单元或阶段性学业调查,利用调查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及时补教补学,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
我校已经初步形成“三五三”跟进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一定的优势:改变了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虚化,实效性不强的现象;让课前的学情分析落到了实处,提高了教师备课的针对性;课堂教学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把课后的补教补学也做得及时有效。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联片学业调研中,我校总体成绩提高了两个名次。
第三篇:教学反思案例三五三课堂教学模式
太谷二中的这种“三·五·三” 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衡水中学、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名校的学习经验,实践性地提出了“依标施教,以学定教,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有效教学的理念,构建了“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以“创新求发展、以改革求效益”为指导思想,通过对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益”这个主题。
“三·五·三”学导型教学模式的第一个“三”为课堂的三种课型即“问题生成学导课”、“ 问题展示解决课”、“ 问题拓展提升课”。“五”为三种课型中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三”为支撑三种课型的三个评价单,即“问题生成——评价单”、“ 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评价单”。
课堂教师通过对“问题生成学导课”中生成的问题进行整理,以“问题解决—评价单”的形式下发学生。然后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合理分工,在课堂中进行展示交流。最后各小组认真倾听、质疑、追问、争辩,展示各自的不同观点和见解。学生在展示过程中要规范了学生的站姿、站位、表达、术语,以让学生的展示更加有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打破陈规,敢于异想天开,向书本挑战,向教师挑战,向权威挑战,真正让课堂成为学堂。
第四篇:三五三课堂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三月九号下午我们实验盟区的全体教师到xxxx去参观和学习“三五三”课堂教学的观摩课,二中以“师生共同发展”为理念,以“创新求发展、以改革求效益”为指导思想,通过对衡水中学、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名校的学习和借鉴,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益”这个主题,做了有效的探索与研究,并实践性地提出了“依标施教,以学定教,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有效教学的理念,构建了“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在我听的一节英语课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通过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对个性问题进行有效评价、答疑解惑,二次生成小组共性问题,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细致的讲解,采用典型例题进行巩固训练,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通过师生共探使问题得以解决、知识体系得以完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虽然教学内容、学生和我们小学不同,但通过听课、讨论,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
这样的课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应变机制。
2、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领会课标、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有效、合理、创造性地指导教学。
二、教师要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完整地表达出来:
1、要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
2、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表达和倾听。说者要把自己看见的东西一一地有条理地表达出来,而听者要认真仔细有耐心地听,这样有利于交流,交流能促进人的发展。
3、一个学生一下子把看到的东西都说出来,需要这个学生学习归纳与整理,其余的学生要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显然在思考性上加大难度。
总之,这次的学习,我收获很多,同时也感到肩上的责任,要对自己学科本身要有透彻的理解和掌握,用心去钻研, 借鉴适合我们的东西,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课后通过听取校长、教师的经验介绍和学生的精彩展示,我做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知我们的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充分展示的机会,要关注“每一位学困生,从最后一名学困生抓起,来做好自己的工作。
第五篇:临沂市初中语文“三五三”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三五三”课堂教学策略(实验稿)
精读课
一、基本流程
自主学习-----明确任务-----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迁移——总结反思
二、操作要领
1、自主学习:即学生依据既定的自学目标对所学课文自主学习,用时一般不少于30分钟。精读每一篇课文前,教师需提前投放必要的自学目标。自学目标应在上一节课结束前予以投放,以确保学生充分利用晨读、自习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其内容大致应包括对字词、文学知识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对文章内容、写作思路、表现手法、思想情感或观点态度的理解,对文章语言的品味及写作艺术的初步鉴赏等,以确保学生自学时有基本的遵循和必要的目标导向。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加以解决。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可进行必要的跟踪、调控和指导,但不能干扰学生的自主学习。
2、明确任务: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参与,确定出精读的具体目标,并将相关的学习任务分解到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制订出下一步本组学习活动的计划、方案等。教师可进行必要的指导或提出相关的要求。
3、合作探究:各学习小组依据新制订的精读目标,深入探究,合作攻关,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这一环节用时长短依据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灵活掌握。教师可在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巡视、指导并适时参与学习小组的活动。
4、展示交流:在组内充分交流并基本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各学习小组推荐出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探究、体验的成果,在班内汇报、展示和交流。这一环节既是学生个人充分表达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尽情展示个人风采的过程,又是检验各学习小组集体智慧及合作学习效果的过程,也是多维互动、相互启迪、思维碰撞、成果共享的过程。这一环节用时一般在30分钟左右。学习小组的划分以六个左右为宜,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职责,学习组长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教师要及时进行过程调控、指导、评价和引导。
5、拓展迁移: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适当安排必要的训练或活动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或情感的迁移,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联想想像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是否需要拓展迁移,需视教材内容、课堂容量而定;教师要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拓展训练或活动的内容。
6、总结反思:学生就本课的学习内容及自己的表现、收获等进行总结、归纳,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以上环节,按两课时完成一篇精读课文的学习任务设计。
精读课
一、基本流程
自主学习----明确目标----整体感知----精读品析——展示交流-----总结反思
二、操作要领
1、自主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要提前编拟下发自学提纲,明确要求学习什么及达到什么程度。自学提纲至少应包括字词、文学知识等基础知识,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思路、情感体验、写作手法、语言品味等内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加以解决。
2、明确目标: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基本内容。教师对下一步的学习活动应提出明确的要求。
3、整体感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从宏观上明确文章的思路、结构、写法特点、感情基调、文章主旨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4、精读品析:围绕既定的学习目标,对课文的精要语段、重点内容或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精心研读,深入探究,在分析、归纳、概括的基础上,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5、展示交流:先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阅读感受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各学习小组推荐出有代表性的成果,在班内汇报、展示和交流。
6、总结反思:学生就本课的学习内容及自己的表现、收获等进行总结、归纳,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略读课
一、基本流程
明确目标----个性阅读-----展示交流-----总结反思
二、操作说明
1、明确目标:即明确阅读的范围、要求和应达到的学习目标。阅读篇目以教材略读课文、“课标”推荐篇目及教师推荐篇目为主。
2、个性阅读: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兴趣自主阅读,用时一般20分钟左右。
3、展示交流:就自己的阅读成果先在组内交流讨论,然后班内交流。
4、总结反思:学生就本课的阅读内容、感悟体验等进行归纳、总结、反思、评价。
写作课
一、基本流程
投放题目----写前指导----自主写作----合作交流----佳作品析——反思提升 操作要领
1、投放题目:教师在作文前一周或更长时间投放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做好素材搜集等作文前的准备工作。作文题目要灵活多样,并尽量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
2、写前指导:明确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要求,师生共同讨论写作思路,教师指导不宜过细,一般安排5分钟左右。
3、自主写作:学生独立作文,并力求在45分钟内成文。
4、合作交流:学习小组内相互批阅、交流,并推荐出优秀习作,以备班内交流展示。
5、佳作品析:各小组展示佳作,并说出推荐理由,班内欣赏点评。
6、反思提升: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教师对本次作文加以指导点评。学生总结本次写作的成功及不足之处,写出自我反思,明确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