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进行文言文课型的设计
进行文言文课型的设计,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要彻底改变文言文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既要降低难度,又要简化讲析;第二,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促进高效教学;第三,要教给方法,提供示范,培养学生自读、自品、自悟的能力,把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自读能力的长进放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之上。
22.一次多篇
——《寓言三则》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课时:一节。课文类型:自读课文。教学内容:初中语文第一册《寓言三则》。
教学目的:了解寓言的特点,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教学重点: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来理解寓言的含义”的阅读方法。教材处理方式:教读——带读——自读。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步,学习“自读提示”,了解寓言的特点,粗知寓言的读法。(5分钟)第二步,切入课文《蚊子和狮子》(教读,10分钟)。1.请学生自告奋勇为“蚊子”配音,朗读课文。
2.学生评论“配音”的“质量”,说明为什么应该这样读,为什么不应该那样读。从而初步理解“蚊子”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性格特点。
3.教师顺势讲解,阅读理解寓言的方法之一,是品味关键的词语,如课文中的两“吹”一“叹息”„„
第三步,过渡到《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带读,10分钟)。1.诵读课文,同学们自讲这则寓言的大意。
2.组织讨论,确定需要重点品味的词语:一“笑”,两“想”,三“问”。3.教师带领学生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赫尔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4.表情诵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寓意。
第四步,过渡到《浓烟和烟囱》(自读,15分钟)1.学生畅读课文,就重点词语的品味在书上圈、点。
2.分学习小组讨论,哪些是重点词语,为什么要品味这些重点词语。3.推选两位主持人,主持对这则寓言的学习: ①分角色朗读并进行评议。②再进行表情朗读小竞赛。
③品析文中的两“笑”——嘲笑、冷笑。
④从品析中理解“浓烟”洋洋自得、不可一世的性格特点,进而理解课文的寓意。第五步,教师总结:(5分钟)
这三则寓言的主人公各各不同,有神,有动物,有事物。赫尔墨斯有“权力”,蚊子有打败狮子的骄人胜利花环,浓烟有才气——是天生的舞蹈家。它们的共同的弱点是,它们不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特别是在权力、荣誉、才华面前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这三则寓言,以其深刻的寓意,在警示着我们。[评 析] 感受之一:
教读——带读——自读,多么明晰的教学思路,多么科学的教学程序。在这密切相联的“三步”之中,同学们进入到一种特定的“角色”情境之中,充分地表现出他们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的理解水平,充分地表现他们在长期的以教师为主的讲析之中被压抑了的个性,生动地表现出朗读教学的熏陶性和感染力。感受之二:
在教学艺术直接显露的背后,是教材处理的艺术。教师在此大胆地将三则寓言当作一个整体来处理,以“通过品味关键词来理解寓言的含义”为训练线索,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多篇”式的整体阅读教学。
“一次多篇”,简言之,就是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或者是一节课中上几篇课文。这种设计思路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教材中用“短文两篇”、“诗词五首”、“小小说三篇”之类的形式安排了不少的课。这种思路的设计目的,主要是让教学更好地顺应教材,同时也着眼于进行高效率的阅读教学。
一般地讲,这种教学模式不追求“比同求异”,而是根据教材的编排自然地处理课文,讲究课文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取舍。在本课“教读——带读——自读”三步的背后,一定有着教师对三则寓言在教学中作用的深刻研究。
我们在进行“一次多篇”的教学时,要非常注意对“多篇”彼此之间关系的研究,确定各篇在这“一节课”中各自的作用,并巧妙地用教学线索将各篇有机地联系起来。
30.一个全新的教学设计 ——《狼》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是余映潮老师的一个教例。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读——读懂词意。(6分钟左右)1.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2.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读——读顺句子。(6分钟左右)1.同学们杂然地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2.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其一犬坐于前。读——读评故事。(14分钟左右)
1.全班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编者已写好的评点。同学们从屠户的角度、从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2.全班同学再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自己写的课文评点。同学们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3.同学们继续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老师自说对课文的评点。引导同学们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如此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
读——品读意味。(8分钟左右)1.全班同学分组朗读课文,2.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4.教师就最为重要、最为精彩的内容小结,学生记录: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如开头20字,写出了故事的时、地、人、环境,渲染出了紧张的气氛;又如结尾20字,点出主题,寓意深刻;中间100多字,写出了一个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凡写人、狼的动作神情之处,无不表现人、狼的性格特点。文章正是通过一连串简练生动的描写,把狼的“变诈”、屠夫的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演读情境。(3分钟左右)1.师生用读故事的语调朗读课文,读出情景,读出高潮。2.课堂小结,完成板书: 狼 黠——增笑
[评 析]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全新的设计。新意之一:
没有串讲,没有翻译,有的只是:朗读。
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是指出声的诵读。“读懂词意——读顺句子——读评故事——品读意味”的教程既表现了教者思路的科学严密,更表现了教者是真正地在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新意之二:
没有分解,没有切割,有的只是:评点。
“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是本教例最有特色最有创意的闪光点。师与生融为一体,用“多角度反复”的方法评点课文,阅读视点的变化引来了课文的三维的立体的动感。这既是优美的教法,也暗含着学法的熏陶。新意之三:
没有大段的讲解,没有滔滔的分析,有的只是:品味。
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这个有力的教学问题引发出学生对课文每一个细节的咀嚼品析,学生在此时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此时也酝酿了教学的高潮。
这个全新的教学设计,表现出教者对所教学的内容有着多么丰富的感受。
34.联系 归纳 比较 辨析 ——《桃花源记》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是《桃花源记》的第一节课,任务是介绍课文作者、写作背景、疏通字词,明白课文内容。
上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高声诵读课文,并以四人学习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试讲课文(每个学生讲一段),然后教师简介作者和课文写作背景。这个环节约15分钟。
接着教师交代这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用自己的辛勤劳动,通过联系、归纳、比较、辨析的方式弄通本课中的词义。先请同学们从一词多义的角度进行归纳:
①便舍船 屋舍俨然 ②忘路之远近便扶向路 ③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⑤往来种作 设酒杀鸡作食
⑥阡陌交通 才通人 ⑦寻向所志 寻病终 ⑧忘路之远近闻之 ⑨屋舍俨然 欣然规往 延至其家 1012既出 皆出酒食
1随其往
遂与外人间隔 遂迷
请同学们再从同义词、近义词的角度探寻: ① 具 咸 皆 悉 并
② 问 答 言 语 云 道 说 ③ 要 延 ④ 穷 尽 ⑤ 若 如 ⑥ 未 无 ⑦ 欣 怡 ⑧ 及 诣
再请同学们从古今词义的区别上进行辨析: 课文中古今词义区别大的:
①阡陌 ②交通 ③妻子 ④绝境 ⑤无论 ⑥从来 ⑦间隔 课文中古今词义区别不大的:
①远近②鲜美 ③缤纷 ④土地 ⑤良田 ⑥往来 ⑦男女 ⑧衣着 ⑨水源 1310魏晋 1
1高尚
2捕鱼
处处 南阳
还请同学们做两个练习:
1.找出文中的美词: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良田美池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2.找出含下列字的成语:
①穷(山穷水尽)②怡(心旷神怡)③乐(乐此不疲)④尽(无穷无尽)⑤津(无人问津)⑥复(无以复加)⑦病(无病呻吟)⑧云(人云亦云)⑨迷(迷途知返)
若(门庭若市)以上环节约30分钟。
[评 析]
这个教例在落实字词上很有几招。
一、教师把自己钻研教材的思路变成学生学习的思路。针对课文内字词运用的特定情况,采用综合归纳、比较辨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教材中游弋逡巡,从一词多义、同义词、古今双音词词义的区别等角度切入,整理出一组又一组、一群又一群的字词词义理解的“组合”,从而:①告诉了学生一种研读文言文、理解字词的方法,②训练了一种基本的探索研究的能力,③积累了一批文言文的字词卡片,④以学生自读、发现、讨论的活动为主,改变了教师串讲、学生记录的教学结构,⑤在比较辨析中加深了对词义的理解,⑥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密度,使学生始终处于忙碌的探求之中。
二、教师安排的两组练习,从教学艺术看,也是相当精彩。第一个练习意在培养学生品读鉴赏的能力,第二个练习则更意味深长一些:①考察了对字词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印证能力,②激发了学生的联想、迁移与表达,课堂教学气氛热烈,③扩大了学生知识面,④巧妙地告诉学生一种加深词义理解的学习方法。
这样的字词课很有优势,它既在传统课型上有所改革,又在应试应考上卓有成效。42.提倡课堂智能练习——《口技》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是余映潮老师的一个教例。
教学基本任务:品读、积累,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时间分配:教师大约15分钟,学生大约30分钟。以学生活动为主。1.读。
第一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沸沸扬扬。第二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字正腔圆。第三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层次分明。第四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有景有情。2.说。
①这篇课文可用一个“善”字拎起。“善”在哪里,怎样写“善”?请同学每人用“善在„„它写出了”说一句话。②从“口技表演”的角度,形成课堂教学的简略板书:一字立骨——善——声音有大小
有内外 有高低 有动静 有远近有分合 有疏密 有点面 有张弛 有明暗
3.做——讨论、完成课堂智能练习:(1)指出用法特别的词的意思。
善()宴()乳()一()呜()(2)你一定能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CD#38〗(3)下面的词古今词义区别较大,试说说看。但 觉 是 毕 目 意 少 虽 名 色 股 走
(4)解释词义之后,你认为下面五个词属于()。妙:众妙()毕备 〖WB〗以为妙()绝 绝:以为妙绝()〖DW〗群响毕绝()指:手有百指()〖DW〗不能指()其一端 坐:稍稍正坐()〖DW〗满坐()宾客 起:大呼火起()〖DW〗夫起()大呼(5)瞧,课文中还可以找出不少的近义词呢。
群响毕绝——()满坐寂然——()变色离席——()大啼——()一时齐发——()中间„„之声——()撤屏视之——()惊觉欠伸——()(6)现在,该轮到你独立地进行发现了!你该积累一个怎样的词语板块呢?
[评 析]
这节课是文言文教学中一节典型的“诵读,品析,积累”课。“读、说、做”三步既表现了一种教法,也点示了对文言课文的一种学法。最有新意的是这一份《课堂智能练习》——我们在观摩课中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练习。它充满了创造性,真是匠心独运。
这份“智能练习”可能表现了教者这样一种思考:大面积上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一个是课堂积累太少,学生的课堂学习笔记主要被图形板书所覆盖,从语言理解、语言品析、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看,它们的价值有限。二是技能训练力度不够,学法指导、思辩训练、联想迁移训练和语言文字处理能力的训练都比较薄弱。而设计得比较好的课堂练习就能解决一些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从上面的“智能练习”可见,学生们不仅仅只是“做”练习;他们要“做”,还要分析、归类、联想、概括、发现。这样,“练习”的层次就高了——它训练了“知”,也训练了“智”与“能”!
这种“翻新”给我们以启示:原来,在有心人的眼中,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内,都有着广阔的创造空间。
我们提倡这种有价值的课堂智能练习。
第二篇:如何进行评比型说课
如何进行评比型说课
一、背景
不知大家是否关注到了,以往的教学评比,特别是全国的或者是跨省、跨地区的大型教学评比,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只能是异地教学,借班上课。但逐渐地,无论是专家、评委、参赛选手、还是一线教师,都意识到,借班上课其实存在一个很大弊端──即不了解学情──不管你的教学设计多么精妙,其实都是基于你当地的学情之下的,因为绝大多数选手是不具备提前了解当地学情,再进行教学设计的客观条件的。因而近年来的大型教学评比,逐步以说课比赛居多。
在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学会如何进行评比型说课。在2009年,我很幸运的作为上海市参赛选手参加了华东六省一市说课比赛;2010年,我又有幸参加了全国生物学年会,学习观摩了本届的说课比赛。连续两年的学习,让我收获不小,特别是关于如何说课,参赛前得到诸多专家的倾心指导,观摩中又学到了很多,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所得。
二、什么是说课
说课,就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主要用口头语言和有关的辅助手段阐述某一学科课程或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得失),并与听者一起就课堂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点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或反思,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
说课,是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中的一个基础性环节,也是贯穿于整个教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常规性内容。在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中,说课也是一种主要的研讨形式和表现手段。
1、说课的类型
说课,作为教学研究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其活动的目的、要求不同,常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现从不同角度,简单讲解以下几种常见的说课类型:
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先后顺序:课前说课、课后说课 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预测性说课、反思性说课 教学业务评比:评比型说课、非评比型说课 教学研究:专题研究型说课、示范型说课 说课主体:授课者说课、评课者说课
评比型说课:就是把说课作为教师教学业务评比的内容或一个项目,对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能力、理解课程标准的教材的实际水平、教学流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等做出客观、公正评判的活动。
它既是发现和遴选优秀教师的一种评比方法,也是以此带动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怎样说课
说课不是上课,也不是说教案,其实就是告诉大家这节课我要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教的效果如何。其实形象的说,说课就像是电影的片花,好的说课能让听者感受到整堂课的精彩。好的说课能让未听到课的人也感受到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和执行情况。一般说来,确定一个本课重点要研究的研究目标比较好,这样,你的说课会重点突出,不会显得杂乱无章。在此基础之上,从大的方面来讲,说课主要从设计思想、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目标达成与活动的组织、教后反思几个方面来展开。其中,设计思想是设计的依据,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围绕对课标、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几个部分应体现出一致性。
(一)设计思想
或者叫做设计的依据,主要应该是三个方面的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情况。
1、课程标准:
基本理念:(1)提高生命科学素养,关注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2)强化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3)实施科学、技术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4)加强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水平要求:即A、B、C、D四个层次,本课内容属于哪一层次。我们的设计,应该是基于这些课程标准指导下的。
2、教材内容
也可以说是我们平时说的教材分析,主要要说明以下几点:(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内容取自何种版本教材、第几册、第几章、第几节、甚至第几目的内容;本课内容安排在此的知识结构或能力发展上的意义所在──例如从知识结构上来说,本课知识对于之前学过的哪些内容是进一步的深化或提高,本课对后面要学习的哪些内容起到怎样关键的作用。
(2)教材内容的组织:本课教材中是如何安排组织这些教学内容的。这一部分也为后面有些老师会对教材做哪些处理提前打好基础。
(3)本课的核心理念(例:以学生发展为本)、核心知识(例:真菌的主要特征)、核心能力(例:由宏观到微观,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还有就是如何在核心理念指导下,帮助学生获取核心知识的。
3、学生情况
即平时所说的学情分析。要分析一下学生有些什么知识基础或能力基础来学习本课知识;学生在该成长、学习阶段的心理特点怎样,在学习本课知识时,会遇到哪些困难等等。
(二)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
接下来,鉴于以上依据,就可以提出自己确立的:
1、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突出核心价值(适切、具体)。这些确立以后,最关键的,(三)目标达成中的活动组织与思考
也可以说是教学过程,或设计的思路。这是说课中最关键的环节。包括主要的环节,主要活动形式,主要的内容选取,教师、学生的主要行为等;可以体现作业环节的设计(评价)。通俗的说,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你组织了哪些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成哪一个教学目标而组织的,目标是否达成了,效果如何,如何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这一教学目标的。这一环节,最能体现你的设计的精髓。前面所讲的,可以说是一些技巧、或者说框架、格式吧,这个环节,就是体现你的实际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或者教学基本功如何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切忌把自己的教学过程像报流水账一样报一遍,一定要说清楚自己的教学活动设计的理论支撑是什么,为什么选择了这项教学活动。
(2)充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福建一选手讲《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时,充分利用了当地酿酒酿、作泡菜的资源,还有一选手,当地是果品基地,在讲《无性繁殖》时,他也很好的利用了这一资源)
(3)展示自己的特色、特长
(一位选手是校信息技术的主任,对网络运用是轻车熟路,在《生物进化理论》的教学中,他是这样引入的
由此,引入达尔文与地雀,开始了本课的教学。另一位四川的参赛选手,很年轻,小伙子,擅长电脑游戏,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一课中,设计了一个电脑游戏──老张在草原上养羊的故事。)
(4)在这个环节中,一定会涉及到重点、难点的突破,不要忘记点明一下是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
(5)在最后提到自己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的时候,一定要提一下自己的评价手段,如何知道学生达成了教学目标,才令人信服。
最后,简述教学过程。此时可简列,不必过于详尽,避免与上一环节重复。
(四)教学反思
因为是课后说课,而且是属于评比型说课,主要说三个方面:
1、出彩之处(一般重点说)
2、仍感困惑之处
3、自己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当然与本节课自己的研究目标或自己的困惑之处相关)
四、几点建议
1、思路新──四川小伙子设计的游戏。
2、把握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每一步的设计要有理论支撑、有提升,忌空洞,要把自己的思想说出来。
3、容量安排应合理,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4、说课要突出“说”字,切忌“读”和“背”,要像演讲一样声情并茂,说给大家听。而且说课不能视听课对象为学生,参加比赛,听你说课的对象主要是评委,还有就是来观摩的一线教师,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课再上一遍。就像为一部电影做宣传片,不能把这部电影放一遍一样,应该让观众看过电影宣传广告后期待着观看这部电影全部一样。
5、说课不必面面俱到,应突出对问题的理解及相应做法。注意详略得当,把自己出彩的地方重点说出来。一般说课比赛的时间为15-20分钟,超时是很忌讳的,所以,一定要“瘦身”,宁可少说,也不要超时。从听者的角度,当听到很多的说课时,人一定会产生一些疲劳。故只有鲜活有个性且不拖延时间的说课才是有效的。
6、录像──声音、画面要清晰,可能会反复重拍、补拍,注意服装、学生座位的前后一致性、切忌录像时间过长、或者可以边放录像边讲解。
7、教学设计要精,精到每一步的预设都会有生成,针对你够预想到的生成都要有针对性地预设。
第三篇:古诗词教学课型设计初探
古诗词教学课型设计初探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步步深入,古诗文教学的分量在逐步加大,文言文和白话文成为共同支撑高中语文阅读的半壁江山。教学课型的设计是提高古诗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中之重。一堂好课型的设计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课型的创新设计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其中的内容丰富多姿,而以下几种新课型是亟需我们深入思考与实践的:
诵读感悟课型――诗词教学,无论采取哪一种教法,都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作品背诵下来。因为背诵是鉴赏的前提,不能充分的诵读就谈不上深入的鉴赏。
情境体验课型――充分运用多媒体和音频视频的播放,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不自觉地与诗人产生共鸣,达到物我一致的境界。
自主合作探究课型――这是以学生的自读活动为主的课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在探究中活跃思维,在合作中实现双赢。
比较鉴赏课型――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课型,在这种课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比较阅读中让学生全面把握阅读对象的异同,从而领会文本的实质。
涵咏活动课型――这种课型将语文能力的培养融于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之中,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入语文学习的广阔视野。
下面以李清照的《声声慢》教学设想来谈一下以上课型的综合应用。其主要教学内容为:新课导入
由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配合下雨的视频导入(多媒体播放)。朗读训练,初步感知
以朗诵为起点,(播放名家朗读录音)让学生在听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请同学们齐读此词,找出课文中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
明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人的生活和创作以“南渡”为界,前期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南渡”后,词人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业败、身单的人生巨大波折。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作者早期词作《醉花阴》,明确李清照写词的一贯风格
多媒体播放《醉花阴》和《声声慢》的朗读录音(视频),让学生体会李词的一贯风格。
李清照词多用“愁”字,多绘“愁”形,多构“愁”境,多抒“愁”情,其中“愁”、“瘦”、“病”、“酒”等是李清照词的重要美学特征,也是解读李清照其人其词的重要参照的原因和一把有效的钥匙。提示鉴赏角度,学生合作探究、深入品读
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抓住词中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依据完整结构,新颖构思品读:叠字统领全词,细节紧承“寻觅”,结尾凸显“愁”字。鉴赏意象,体验情感
自渎课文,找出意象。(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淡酒:酒是“愁”的象征。
秋风:秋风能渲染愁情。
过雁:过雁象征离愁。
黄花: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梧桐: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细雨:细雨是哀伤?p愁丝的象征。对比阅读
比较《一剪梅》和《声声慢》中哪些信息是共同的?哪些信息又是不同的?相同的信息之下内涵都一样吗?
明确:同:愁。不同:《一剪梅》中是一种“闲愁”,《声声慢》则胜于“愁”“闲愁”自是相思之情,独居生活的孤单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而《声声慢》中的愁我这样引导学生,从意象入手:过雁、满地黄花、淡酒、梧桐更兼细雨,这些意象共同的特点是惨淡,透过它们,我们能领会到词人的亡国之痛、沦落之苦、孀居之悲。疏通词意,把握词眼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提炼信息,概括手法。(间接抒情)
提问:词人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抒发感情的?
采用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1)借景抒情:词中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所借之景:酒、雁、黄花、窗、梧桐、细雨等。
(2)借事抒情:词中是如何借事抒情的?
该词构思新颖,结构完整――叠字统领全词,细节紧承“寻觅”,结尾凸显“愁”字。
寻觅――饮酒听雁观花守窗听雨。结尾“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再读全词,把握主旨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是和着血泪写下的千古绝唱。极写自己孤苦无依的悲惨境况和空寂落寞的精神痛苦。课堂小结
从《一剪梅》到《声声慢》,相隔将近半个世纪。真是“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拭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结束课堂
用法国缪塞的名言“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结束教学,多媒体再播《一剪梅》音乐,再次唤起学生的阅读体验。最后,让我们跟录音一起诵读,在诵读中向李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
上面这个课型设计,综合了前边提到的几种课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正确处理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实现语文教学的新跨越。
第四篇:怎样进行说课设计
怎样进行说课设计
一、什么是说课?
说课是教师在上课前或上课后,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运用口头语言和有关的辅助手段,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将要上的或已上过的一节课,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
二、说课的基本要素。说课是一项综合性的教研活动。说课者、听说课者和说课的内容是构成说课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三、说课的形式
综合式——全面地说一节课的教学设想。
说课教师通过语言表述自己对具体课题的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意图,呈现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展现自己在备课中隐性思维的过程。我们的说课着重体现如下方面:(突出教学理念、体现教学能力、诠释教学思想、展现教学境界、展示演讲才华)
四、要区分说课不是备课
备课是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说课主要是回答自己为什么这样备或教的问题,不能按教案来说课。
五、注意区分说课与上课
上课是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过程。目的是向学生传 授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
说课是属于教研性质,侧重于理论阐述。回答怎样上好 这堂课的问题。
六、教案与说课稿的区别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是教学内容、过程、步 骤、方法的具体安排,是课堂教学的依据。
说课稿是说课的依据,是阐述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意图、教法、学法及其理论依据的总结报告
七、说课的重点。分析教学内容
——说“准确”这堂课“教什么” 谈谈教学设想
——说“明白”这堂课“怎么教” 说说道理依据
——说“清楚”这堂课“为什么要这样教”
八、说课的内容。
教师在说课时必须说明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具体内容及其理论,实践依据。
1、说课标
说课标就是要把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三维目标)作为本课题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从课程论的高度驾驭教材和指导教学设计。说课标,要重点说明有关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操作等在课程标准中的原则性要求,从而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寻找到用力的依据。
说课标,可以结合到说教材中去进行。
2、说教材
说课,首先教者要说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因为对教材理解透彻,才能制定出较完满的教学方案。
说教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教材简析。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说明教材的地位、作用。2)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关键。
3、说教法
教法就是教学方法。即说清楚怎么教的问题。
4、说学法
学法是指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方法。(就是学法指导)结合教学内容说出通过什么方式,培养学生哪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如主动预习、独立作业、及时复习、圈点勾划的课堂笔记法、手脑并用,读思结合等)。
说出通过哪些途径,培养学生哪些能力(主要有阅读能力、书写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计算能力等)。
说出因材施教的措施(如优生的培养、学困生转化)。
5、说媒体
说媒体,就是整合教学资源媒介,尤其是远程教育资源的整合特别要说清楚。准备怎么使用,用到何处它将起什么作用等都得说清楚。
6、说教学流程
说教学流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要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过渡自然、环环紧扣、结构严谨。说教学流程,主要包括:教学环节、主要做法、重点提问、时间分配、练习设计、课堂小结和板书设计等。
7、说反思
这个内容一般是在反思性说课里出现,一般预设性说课里没有也不必要安排这个环节。(本次不涉及这个内容)
九、说课要注意的问题。
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
说课不是讲课,教师不能把听说课的领导和老师视为学生,如正常上课那样讲。说课不是“背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说”字。既不能按教案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也不能按说课稿一字不差地读下来。一节成功的说课,一定是按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有重点,有层次,有理有据。
说课的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通常可以安排一节课的1/3—1/4的时间。注意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个性和创新精神,防止生搬硬套杂志上的内容。注意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研究问题,防止就事论事,使说课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层次水平。
注意避免过于表现“理论依据”,脱离教材、学生、教师实际,空谈理论。说课演示稿的制作,要文字简洁、色彩适度、图文并茂、动静结合、链接科学规范。
十、说课的时间分配。一般程序:
1.教材分析(3-4分钟)2.教学策略(2-3分钟)3.教学程序(6-7分钟)4.教学评价(1分钟)5.必要说明(1分钟)
十一、说课的要点
抓重点,抓关键,说特色;
说主不说次;说大不说小;说精不说粗; 叙述有序、有理;
体现个性特点、教学风格;
有风度、有激情、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情景如何创设 问题如何设计 活动如何安排 重点如何突破
十二、说课稿的内容。说课开场白:
说出说课的课题,介绍说课者基本情况,上课班级、时间等。
说课题要说出出版社名称、教材几年制第几册第几章第几节的主要子课题。说课的内容可以划分为四大块
即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参考或使用的主要配套资料、教辅材料、教学设施等)、学习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与其它说明等。
第五篇:如何有效进行文言文教学
如何有效进行文言文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初中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颇有争议的一块领地,文言文教学和对文言文教学法的探讨也不尽人意。我们只要冷静地反思一下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不难发现这样一种不协调的现象:现代文教学是“热点”,而文言文教学则是教改热潮中的“冷点”。文言文教学成了目前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也难以探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很少有教师愿意选择文言课文来教学。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这里谈谈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应采取的策略谈些粗浅的看法。
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堪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目标单一,即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甚至“字斟句酌”,二是教法僵化。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介绍了作者、时代背景后,再开始逐词逐句的串讲,讲完后再作点所谓的“内容分析”,或者来个“中心归纳”。三是“从本到本”,缺少迁移。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认为课文讲完了,文中所有文言句子会翻译了,教学的目标也就达成了,造成了教师教了“一”,学生只知其“一”,却不知“反三”的结果。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显而易见,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不利于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的,也势必造成文言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学生学习情绪低落,觉得“学文言难,难于上青天”。要改变这种现状,给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就必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
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对于现代文,学生易于通过文字直寻主题。文言文则不然,不了解古代文化和特殊的词法、句法现象,就无法真正理解文意,更无法与作者的意趣共鸣。因此,文言文教学,教师“讲”些什么,怎么“讲”,很值得一提。
第一,教师的“讲”不能贪多求全。教师要“讲”的重点是常用词法(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和古代文化常识三个方面,而不是从头到尾,一讲到底。讲的目的是促使知识类化,或使学生进行常用词的积累,或让学生掌握文言词法、句法的规律,从而触类旁通。就某篇文章而言,教师要“讲”的三个方面,也应有所侧重、有所选择,做到因文施教。这样也许会有人担心教师没讲到的学生会不会理解。事实上,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如果注释充分,再加上教师有重点的讲解和点拨,学生大致疏通文意的要求还是能够达到的。即使开始学生有些地方读不懂,但日积月累,学生读懂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多。退一步讲,文中有些非重点的难点,暂时不懂也无妨。怕只怕教师完全代替学生去“读懂”,这样的结果只能使学生永远无法自己去读懂。
第二,教师的“讲”要讲究方法,“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渔”。直述规律时,如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提宾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等句式特点必须教会教透;可比较差异,包括古今词义的不同,语法的差异、词性的变化以及古代文化的差异,让学生懂得“用现代汉语该怎么说”就行了;可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做好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促使学生掌握的文言文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并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提高自学能力。
其次,在教学手段上。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反复朗读能领会文章的旨意。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因为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常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知识经济时代虽然我们并不提倡“吟唱”,但“书读百遍”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诵读在学生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 力等方面的确大有裨益。尤其是有些难句、长句一时领会不透,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就会逐步弄清其义。对学生的诵读要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指导,需要避免毫无目的机械重复的读,根据作品的特定要求,给学生以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的指点;每次的读要有不同的明确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还是读出语气、读出语势;是在读中粗知大意、掌握思路,还是在读中体味情感、感悟意境;这些要求都要具体给学生以明确的导向。讲后的诵读会对课文产生一种全新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的朗读”,才是朗读目的之所在。
诵读应该以了解内容为前提,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思路来背诵。背诵的方法很多。记叙性文字可按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抓住时间词语来背诵;说明性文字可按内外远近上下左右由主(次)到次(主)等说明层次记忆;议论性文字可按抓论点、论据或中心句、分承句来记忆,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指导学生理清“文脉”(《桃花源记》),抓警句(《岳阳楼记》),抓关键词语来背诵。为增加学生的积淀,我在课外组织学生开展了古诗文诵读活动,具体要求如下:①学期之初,先向学生提供50篇古诗文的推荐篇目,鼓励学生多读多背,自己去悟,除点拨关键字词外,决不用字词句语法去破坏其整体的和谐性;②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只规定下限——每人每学期至少完成20篇,多多益善;③学期结束前进行班级之间的诵读大赛。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学生诵读古诗文的热情却空前高涨,随时随地可看到有学生在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念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再次,在能力培养上。
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阅读已学过的文言文,而主要是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迁移”的训练应成为不容忽视的一环。
说起“迁移”,首先要确立迁移的知识积累点和能力训练点,曾经有人简称这个教学过程为“定点”。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课文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积累点和能力训练点,然后将知识和能力所得作正向迁移,适当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提高阅读能力。迁移的方式常有两种:一是向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迁移,主要从文言文知识或思想内容方面迁 移,比如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或主题相近(反)的、或描写同一人物的等等,都可作为迁移训练的材料。如学习了《愚公移山》,就可选像《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加以比照阅读,进一步感悟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顽强意志。二是向现代汉语迁移,主要把文言课文中的词义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素义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义。这在现代汉语的成语中可作大量的迁移。比如“肉食者谋之”的“谋”和“不谋而合”的“谋”;“前人之述备矣”的“备”和“关怀备至”的“备”、“素悍勇而轻齐”中的“素”和“素不相识”的“素”等等。当然,也可以将文言词语和现代汉语中不同义的词进行迁移,进行多义词和古今异义词的训练。
最后,在知识积累上。
“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它与整个语文教学的要求是一致的,所以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立足课内,向外延伸”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良好的文言文教学形式。故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为宗旨,设计多变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仅能真正主动学懂大纲要求的文言知识,还能迁移所学知识,阅读课外文言文文段。学生要获得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光靠课内教材上为数不多的文言文来练习是不够的。所以教师一方面应鼓励学生自己阅读课外文言文,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需选择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难易适度的课外文言文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七—九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80篇(段),附录中推荐了50篇(段)优秀诗文,其余部分有待教材编者和教师补充推荐。因此,仅靠教材中的几十篇文言文是远远达不到目标的。教师要有计划地找一些符合学生阅读心理的、与课文深浅程度相当的、有注释的文言作品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迷上文言文。教师须在关键的地方给以点拨,使学生把在课堂上学过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并且在运用中巩固、加深、熟练,使精读和泛读相结合,这样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就能逐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能真正形成。由于推荐给学生的文章难度适合他们的实际,这种课内外结合的文言文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可开展与所上课文内容有关的如成语故事大赛、名言解读、诗词赏析、改诗改词等等由学生自己设计的活动,也可延伸到课外。使得他们课外能主动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去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文言文学习,从而实现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