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语文教师成长的一点思考
关于语文教师成长的一点思考
立化小学:覃梅君
2011年9月16日我和卢老师、韦老师一起扑黔南州参加全国名师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展示及研讨会。
通过17、18号这两天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如:用词语的理解、生动的词语来解说一个故事。关于怎样教学生阅读等等。
语文教师的成长需要什么?教师的成长有N个理由。如:教师尊严感;拔节的生命体验;爱国回流成就温暖诗意的人生;成功好教师是为了自己;从而感悟到语文教师要有热爱语文、勤奋学、不断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意志和精神。
培训的最后一天,听了江苏省吴江市实验小学张学青副校长的讲课。他的专题是“寻求语文教师成长的支点”。
他在阐述“专业成长”的意义中提到教师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1、名师,即著名的教师;
2、优师,非常优秀的教师;
3、匠师,教书匠式的教师;
4、庸师,平庸的教师;
5、劣师,误人子弟的教师。对着这五种标准,再照照自己,我想,我现在是在努力地成为优师,不误人子弟的优师,不当平庸的教师,教学中要有目标,有方向。尤其在听了几节优秀教师、名师的课后,我更加确信这一位置。张校长认为语文教师成长的支点可以从以下几个部分着手,支点一:阅读,为教育生命加温;支点二:磨课,站稳成长的脚跟;支点三:研究,成长的幸福之路;支点四:写作,记录成长的精彩;支点五:规划,设计最好的自己。这五点中感触最深的是“阅读,为教育生命加温”。
自从教了语文学科以后,越发觉得阅读的重要性,阅读就像添加剂一样,能不断的增添能量。“一个教师,一个月不读书,自己知道;一学期不读书,同事知道;一年不读书,学生知道”,从这句话中,我恐惧着,生怕自己是不读书,学生知道的那种。《笑面人》里的一句“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也”,看到此句,我想起曾经发生的荒唐可笑的事。有一次,学生写了一篇读书征文,让我给加个题目,我思来想去还是把这任务交给了才女同事,不料立马就有了回应:“书,要也”。想想这题目还不错,“书是要的,多读书才有收获”。第二天我把打印好的征文给她看,她看到题目大笑起来“书,药也”,你没听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也”。我当时羞死了,真想找个地洞藏起来。这足以印证了一学期不读书,同事知道也。
作为一个教师他认为要读多方面的书。一,要读专业的书——打好底子。一个教师在教学中要主攻一个专题,花6个月时间主攻一个专题可以高于这一领域的平均水平的知识,他告诉我们他用行动实践了这一真理,很有效。我想这行动肯定需要老师要从各类教育专业书中吸收营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此外,他还推荐了很多专业书目,如《给教师的建议》、《四书五经》、《第56号教室的奇迹》······
二、要读非专业的书。教师的读书不能没有“五谷杂粮”,这会像偏食的小孩一样,营养不良。所以需要我们教师读各类书籍,来拓展自己的视野。
三、“超越”纸质文本。他打了一个比方,读书要当成谈恋爱一样。这已经到了不读书会让你不安、思念着的最高境界了。
从“自觉自为”到“自在而为”
——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回顾与反思
我是一个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从教十七年。十七年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中时光冉冉而逝。作为一个身处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其间经历了一个持续“生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外在“约束”与自觉追求矛盾而又统一的过程,是一个由“自觉自为”到追求“自在而为”的过程。
初涉讲坛的浅表地、经验地、感性地探索
从中等师范学校毕业,我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任教(现在已经撤并了)。那是一所只有六个班级、三百多个孩子、十二个老师的小学校。我至今一直认为那是一个美丽而纯净的地方:淳朴的民风,纯朴的孩子,简单的人际关系,还有那乡村田野清新的气息。更主要的是乡村小学处于应试教育竞争的边缘地带,因此我可以恣意地泼洒我的热情、追寻我的语文教学的幼稚的梦想。我任教语文(第一学年教五年级,后来一直教六年级),担任班主任。凭着自己的满腔热忱,我这个比孩子们大不了几岁的“大孩子”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无忧地与孩子们开展各种活动;我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按照自己的理解诠释着我的语文教学。
乡村小学信息闭塞,能够看到的杂志也很少,只记得学校中有《人民教育》《江苏教育》《小学教学参考资料》三本。学校里经常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学习这几本杂志上的文章,我便借来《小学教学参考资料》阅读,并且做了不少摘抄,至今还保存着,那时主要关注的是“雕虫小技”。乡教委(乡里管理教育的一级组织)有时也组织开展一些教学研究活动,我也是参加的,但那时还不懂得如何研究,更多时候是“移植”别人的教学方法。不知从什么地方知道了广东潮州小学有丁有宽老师的两本书《丁有宽读写结合法》和《丁有宽读写结合训练》邮购,想方设法邮购到了。学习了以后,自己也机械地模仿运用。
那时乡村小学研究的气氛不是很浓,相互交流教学心得体会也很少,我完全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时只是一种直觉)和自己逐渐积累的经验进行教学。教学中我逐渐领悟到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便通过各种方法建立和谐的心理氛围和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领悟到思维训练与语言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便注意精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领悟到作文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训练,更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便带着学生开展活动,走向自然,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为了培养农村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基础的文明素养,我曾经让六年级的孩子们寒假后提前开学,在学校进行专门的常规训练:让全班学生排成两排面对面站立,中间留一通道,要求每一个孩子在众目睽睽之下大方而自信地从通道中走过,走到尽头跟我打声招呼:“老师好!”然后入列;我曾经在一个暑假里组织已经六年级毕业的孩子们返校,和他们一起在学校的食堂包饺子、煮饺子吃,孩子们至今总忘不了那快活的情景;我曾经带着六年级的孩子们往返三十里步行到烈士陵园扫墓(此前未组织过),回来后他们竟写出了《“长征”前》《“长征”路上》《街上见闻》《扫墓归来》等多篇作文;我曾经带着孩子们在浓浓的大雾中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当孩子们摇着桑树的枝条,看着那水珠滑落,笔下竟也冒出这样的语句:“我轻轻一摇,她哭了!”„„我投入地做着自己想做的每一件事,只要我认为对孩子们有益、能够促进他们的发展。
回顾自己参加工作之初几年的探索,只是一种懵懂的、浅表的和感性的行动;对于语文课程的认识比较肤浅,思考比较简单。
在课题研究的平台上吸收理论、接受“规范”
1995年,我通过进镇考试调入附小,担任了附小前三届毕业班的语文教学,一直在应试的轨道内运行。1999年,为了迎接江苏省实验小学验收,我的工作岗位发生了变化,学校安排我分管教科研工作,这对我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为了申报南通市教育科学九五增补课题,准备省级实验小学教育科研部分的验收材料,在县教育局教科室领导的指导下,我开始初步接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学习教育科研方法。2000年至2001年,我多次参加各级教科研会议,并先后参加了海安县教科研培训、南通市教科研骨干培训、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申报培训活动,并开始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思想理论武装。在这些活动中,我得以聆听到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金州、袁振国以及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成尚荣等许多专家教授的讲座,使得我原有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冲击,开阔了视野,激活了思维。与此同时,我对理论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购买、阅读理论书籍成为我业余时间的一大乐事。
2001年,在学校领导的策划和县教科室领导的指导下,我校申报的《小学综合艺术课程研究》被批准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为了搞好这一课题研究,我这个毫无艺术细胞的语文教师开始阅读《艺术教育论》《美学》,潜心研读《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我该成为什么样的研究者》《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等有关教育研究方法的书籍。我尝试着按照教育科研的规范组织、推进学校的主课题研究,一方面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相关理论,另一方面开展实验研究,安排实验老师上研究课,学校的教科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组织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先后翻阅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是什么》等哲学书籍,《现代课程论》《经验课程论》《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与教学论书籍,《儿童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心理学书籍,与此同时《教育研究》《课程教材 教法》《中国教育学刊》等刊物,以及关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些书籍也进入我的阅读视野。
现在回顾组织、参与课题研究的这一段经历,因为承担的课题本身的原因,感觉与语文教学基本不相干,但是这一过程却让我接触到了一些理论,接收了科研的“规范”。尽管理论是枯燥的,在一些人看来是“空谈”;尽管很多人认为小学教师无须学习深奥的理论,但实际上理论学习的作用是巨大的。理论学习并不一定为了掌握理论知识,理论学习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抽象思辩的水平,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可以为研究提供深厚宽广的背景,可以对实践提供指导。尽管有人认为小学教师无须搞科研,但实际上参与过教育科研活动,接受过科研的“规范”,对于教学研究、对于教师成为研究者、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的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
在理论的烛照下实践着、反思着、写作着、快乐着
2004年9月,根据工作需要,我又转入主持教导处工作,分管全校的语文教学。在经历了一个远离语文教学实践的思想旅程之后再回到语文教学,猛然发现自己是那样的稚嫩:“语文”是什么?语文课程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目标在哪里?这些问题似乎与我
们一线的语文教学关系不大,然而却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是一个语文教师对自己所任教的课程的基本认识。如果一个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没有自己的理解,没有形成自己的关于语文教学的思想,教学肯定找不准方向,实践必然是盲目的,甚至于阻碍学生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自己已经阅读过一定哲学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又把更多的精力花在阅读语文教育教学及相关理论上。为了把握语文课程的本质,我先后翻阅过《语感论》《言语教学论》《语文言意论》《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语文:表现与存在》;为了认识阅读教学的本质,我先后翻阅过《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语文阅读活动论》《语文课读解学》;为了避免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经验主义”和主观臆断的倾向,我试图弄清儿童语言获得与发展的心理规律和心理机制,先后翻阅过《阅读心理学》《语言心理学》《阅读发展心理学》《心理语言学》;为了弄清语文课程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我翻阅过《语言学纲要》《语言学概论》《思维与语言》;此外我还翻阅过《语文教学对话论》《小学作文教学论》„„
理论毕竟更多的是一种理性思索的成果,它可能被证明,也可能被证伪,同时它也不可能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的生命价值应该体现在课堂上;作为一名教导主任,课堂教学更应成为我的关注点。于是,我的阅读触角又开始伸向课堂教学研究,伸向语文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课堂教学临床指导》《课堂观察指导》《语文教师课堂行为系统论析》《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以及名师、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实录又成了我的新宠。我也开始关注自身的语文教学行为,观察自己的语文课堂,按照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实践;我开始以我的思维观审视、研究他人的课堂,以我的教导主任身份的便利深入他人课堂观察,与同事们探讨语文教学的设计、语文教学的策略、语文教学的细节、语文教学的理念,跟他们一起磨课,互动交流,甚至一起争论。我养成了思考的习惯,在我观察课堂教学的时候,不管是一节随堂课,一堂研究课,还是名师上的一节课,我的头脑里总是不断地在思考着闪现出的问题,在我的听课笔记上记得更多的是我在课堂上的思考、盘旋在我脑海中的问题、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以及即时生成的观点。
阅读、实践、反思、动笔已经成为我的生活方式。晚上,我会在灯下围绕我感兴趣的问题翻阅书籍,记录思考,整理思绪。如果说以前我是别人的思想的“奴仆”,现在我开始思考我的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学,实践我的语文教育教学的理解,运用理论研究语文教育教学,并且开始生成我的思想。一年多来,我撰写的多篇文章在杂志发表:反映我对阅读教学认识的《让学生享受阅读》发表在《教学月刊》上;观察识字教学课堂后思考所形成的认识《集中识字教学要实现一定“附加值”》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上,运用教育科研方法进行专题研究所撰写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文》发表在《江苏教育》,《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对苏教版教材选文态度的调查》发表在《当代教育科学》;反映我对作文教学评价思考的《从“达标式评价”走向“表现性评价”》《让作文教学根植于儿童的生活世界》发表在《小学作文创新教学》上,另有多篇文章在县市级报刊发表或获奖。我开始享受着阅读的乐趣,享受着实践的乐趣,享受着思考的乐趣。
工作十七年,感觉自己在慢慢地“生长”。这一过程,是一个以理论学习为“催化剂”的由“他主”走向“自主”的过程。其间既有“外力”的作用,也有“内力”作用;既是一个学习他人思想的过程,也是一个生长思想的过程;既是一个“规范”的过程,也是一个生成“自由”的过程;既是一个“自觉自为”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自在而为”的过程。
第二篇: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偃师市2014年暑期中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上海培训心得体会
首阳山一中 王胜利
2014年8月
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首阳山一中
王胜利
2014年8月9日——8月17日,偃师市2014年暑期中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一行71人,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学术报告厅,聆听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纪明泽老师、华东师大终身教授钟启泉先生、上海市沪江进修学院副院长郭景扬教授、上海市特级校长金卫东老师等16位专家一系列的精彩报告,涉及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校本研修、学业质量评价、师生心理调适、学校文化、班主任主题教育课等内容。这次培训为期9天,让我收获了很多,整个培训的过程就好像是一次“洗脑”的过程,给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启迪!同时又仿佛是一剂“兴奋剂”,给了我无限的工作激情,留下了太多的思索!精彩的报告更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之前的教育管理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规划未来的教育教学之路。以下就从听取的报告中浅谈几点自己的感悟。
一、教师要有阳光的心态,快乐的教学。
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北校金卫东校长在报告中讲到:老师的学识、老师的人品、老师的态度,直接决定老师的事业的成败,直接决定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的成败。所以我们教师要有一个阳光的心态,对待任何事都要看得透,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行得直,保持一颗平和心。在教学中更要静下心来做好每一项工作,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静下心来细细的品味。其实,现在老师需要有这样一股静气,一股干劲,才能成就自我。金校长在报告中也讲到:作为教师,要自主发展,以自己创新性的劳动创造奋斗的人生、成功的人生、健康的人生、快乐的人生。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要选对目标,自己去奋斗、体验,按新理念去摸索,做一个学习型的、研究型的、反思型的教师。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同事,正确对待学生,有一个阳光的心态,为自己、为学生创造快乐,体验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引领自身专业成长和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要想不断地进步和提高,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不懈地自觉学习,把生活中的一切空间都作为学习的课堂。否则就无法面对每天纷纷涌来的信息,无法适应当今教育工作,更不能轻松地生活。“教学不是教书,而是引领学生去学,让学生想学、会学、能学”,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规范的学习习惯,这与我们学校目前正在探索的四步一体课改模式有许多契合之处。
三、学会反思,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作为一线教师,课堂是重要的工作阵地。教师不能只是课堂的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一节课下来,我们不要只关注自己的课堂设计如何,自己怎么教的,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一定要反思引导学生学习了什么,学生发展了没有,改变了没有,学生快乐与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多的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求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因人而异的学习方法。只有学会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四、教师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
华东师大终身教授钟启泉先生在报告中指出:在我们面前的学生是个体化的存在,是正在成长中的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都有受尊重的权利,多一把评价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进取向善的学生。作为老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平等地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课堂上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新出现的问题;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探索和接受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要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独立和自由的空间,关爱和接纳每一个孩子,使孩子不断感受和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
此次培训,收获颇多,感悟至深,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专业技能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和有益的补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学以致用,在实践、反思中不断进步,并将先进的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为学生在校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担当更大的责任!
第三篇:语文教师成长随笔
教师成长随笔
教师,一个神圣的职业,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我深感身上责任二字的重大。
学校最近组织我们听课、评课。我学到了很多,也发现了很多,我发现:在上课时我和大多数的老师在上课时普遍存在着一个统一的现象,那就是老师教的太多而学生活动明显不足,一堂课有40分钟。孩子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前15分钟,可是后25分钟呢?我想老师应组织学生在对课文的理解上多多组织学生活动。可是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们却往往忽视了这些问题。
新课标中要求我们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学生的听方面: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过于生硬,并且过多的重复自己或同学们已经回答过的答案,这样学生便产生了厌烦感,上课时的注意力往往也会发生转移,或产生注意力不集中或产生走神的现象;说:说是写和做的基础,现在学生已经试着在说了,但说些什么?怎么说?却又不知该怎么下手,在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做适当的引导,比如:对课文内容的延伸,通过对人物的学习,你想对文中人物说的话,在课堂上的随笔,对一句或一段话的适当批注等。另外,我想,还要鼓励学生进行提问,我在上课时就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问题的方面,渐渐地,我欣喜的发现我的学生已经开始上课时提问问题了,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提问的范围太窄,语言过于单调,知识性欠缺等。我想应多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只有积累的多了,才能会说,而积累方面的问题就牵扯到读了。给孩子多一点读书的时间,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边读边做笔记,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就会更广,自然在说的时候也就有话可说了,提问的问题也就会有深度;写在三年级开始边开始练习,但学生的语言依旧匮乏,有时说可以说出来但在写时却还是那么几个词,再多读书时,还要多记,多背多写随笔,这样才能有话可写,可是,在写时怎样把这些话应用到文章中,这是我面对待解决的又一难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可是在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这就要我们教师进行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现代的教学模式中教导我们,课堂学习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课堂实践,我发现学生主动性,学生的兴趣还是要靠学生的活动来带动,学生的兴趣需教师从课堂教学内容中激发,教师应在课堂中求变,大胆创新,把常规课堂变成游戏课堂,让学生从游戏中学习知识,培养主动性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既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听话,表达的能力。另外小组合作也是一个很好的调动所有同学积极性的方法,但小组合作却很容易乱怎样从乱中求有序,这就需要确立明确的活动目标,设置具体的任务,和具体的负责人,确立好小组内的组长、发言人、记录人分工明确让每一个人参与中来,这样,课堂秩序也就整齐有序了。
总的来说,课堂要活,要动起来,就需要教师有序的指导,减少非语文的教学方式,注重多种内容的整合将语言实践与情感结合在一起。而学生学习语文的进步,则应在学生的读中去发掘,在朗读中品味语言,在默读中体味真情。
在成长过程中,我知道好成绩并不是一下子提高的,学习是一种习惯,一种素养。在现在的教学中我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和会继续探索、改变。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习惯。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第四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思考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思考
漩涡镇中心小学罗家顺
在当代教育改革实践中,教师的工作职能出现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性质。没有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专业上的成长,教师的历史使命便无法完成。因此,教师发展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要求,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的呼唤。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包括专业技能,专业道德,专业自主和专业组织等方面。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和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意味着逐步提高学历层次,提高学术水平,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以及职业道德水准。
教师专业化,第一是要有解决“培养人才”,“怎么培养”的能力。
大多数老师心里,都是装着当前具体的教学工作。如果扪心自问,我们每天从事的工作,对于学生有多少培养的作用,有助于他终身的发展,有助于创造他的人生幸福。一个教师,如果不把“培养人才,怎么培养”,这个问题从理论到实践加以解决,那么这个教师就不是专业的。如果是厨师,也就是打工仔的水平。真正的厨师,是有深厚的底蕴,又不断研究,能让客人吃出文化品味,吃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他懂得营养学、化学、美学、心理学,保健医学,广泛涉猎社会民俗、文学艺术等等。而且这个饭庄交给他,就能保证一年有多少万利润。这才叫大厨,这才是专业的。作为老师,每天平凡具
体、琐碎细致的教学行为,都应该体现对学生的培养,这才是专业的。例如德育,好象学校里有专人负责德育。其他老师呢?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其实,学生上每一位老师的课,都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孩子到你的班里,原来不爱学的爱学了,原来不懂事的懂事了,这就是德育。老师的身教,比空口说教的效果好的多。是不是每一位老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教师专业化,第二要有专门的、规范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有严格的要求。
有人把老师戏称为教书匠。木匠、铁匠、瓦匠、教书匠。这并不是贬义词。匠人也有能工巧匠。手艺巧夺天工,可以做出精美绝仑、流传千古的工艺品。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东西,都是这样的。能工巧匠,靠的是手艺。专业化的研究型教师、教育专家,跟教书匠的区别,就在于教育科学和教育技术的含量。教师要专业化,必须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技术,有专门的规范的知识和技能训练。
教师专业化,第三要有研究精神和创造精神。
什么是研究精神?就是有兴趣探索“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对于大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自己总是爱琢磨。过去我们就常说,教师的思维能力表现之一就是能不断地提出任务,不断地解决问题,表现之二是熟悉学生的思维规律,能帮助学生排除思维障碍。什么是创造精神?就是总在琢磨“有没有别的办法,能不能更好点”。这个课你教过五遍了。今年再教这个课,能不能用一个别的办法。试一试,能不能再好点。这就是创造性 的工作。如果说,这课我反正教过五遍了,任何时候你想让我说,我都能说一遍。那样只是一个熟练工,就没有创造性了。研究并不神秘,创新也不神秘。研究水平和创新精神,标志着专业化的水准。
总之,教师专业化,就是一个教师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一辈子需要不断进行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第五篇:语文教师五年成长规划
语文教师五年成长规划
蓬江区棠下镇中心小学
2012年9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学科建设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推动我校语文教育改革的进程,推进我校语文学科的建设,提升我校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特制订本校语文教师成长规划。
一、课程理念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我们认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前提,“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目的的策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达到目的的保障。
我们提出了中心小学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并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通过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充分发挥课题组、教研组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最终实现教师、学校、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共同发展。
二、现状分析
我校现有教学班12个,专职语文教师12名,大部分为40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50周岁以上人有2人,都具备小高职称,有1人是区名班主任,各种课评比都有优胜者。应该说,语文教师队伍的素质还是比较过硬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关注综合性学习,注重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整合。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整合实践活动、撰写的各类文章中均有体现。课程改革在我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教师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教师还走进课改的误区。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的机制,增强教师追求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引导教师在课改的洪流中找准方向,稳步发展。
虽然教师们的观念新了,课改意识浓了,但是,面对调研考试的压力,家长的质询,仍然是“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功利主义明显,甚至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出现。有一部份语文教师虽然在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但对学生的“读、背、抄、默、考”丝毫不放松;教师们仍然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另外,语言交际训练在我校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作文教学更是“教师批得辛苦,学生做得厌恶”,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阻碍了我校语文教育前进的步伐。
以上种种情况,充分说明制定我校语文学科发展势在必行。
三、发展目标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我校语文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在课程实施、课程建设、资源建设、课程评价、教师发展等几方面制定具体目标,希望通过这些发展目标的实施,加强语文学科基础建设,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促进教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推进并深化我校课程与教育教学改革。
(一)课程实施
1、正确把握教学目标与内容。(1)汉语拼音与识字、写字。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写字教学要与学校的“写字教育特色”相结合,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2)阅读教学。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3)写作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一年级下半学期开始练习写话,从每天一句,到几句,再到一段;二年级开始每日一段,并开始学写日记;
三、四年级每周2—3篇,五、六年级每周3篇以上,教师及时组织交流,并编辑班级或年级组的优秀日记集。
(4)口语交际
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5)语文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2、合理构建教学模式。
尽管我们都知道教无定法,语文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情景,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我们追求一种“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状态,不作假,不搞花架子,让老师和学生都变得“厚实”起来。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倡语文教学分课时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第一课时:(课前预习)导入新课——初读感知(检查了解预习)——再读质疑,了解内容——理清脉络,再读回顾。第二课时:复习导入——自学质疑——细读研讨——交流汇报——练习运用——拓展延伸。
3、优化课外学习活动。
精心设计课外作业。预习作业重在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并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课堂作业注重随文读写练习,多给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课 3
后除必要的书写作业,强调学生多开展拓展阅读。当然,作业的设计还要注意分清层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留有不同水平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提高。
(二)课程建设
1、对现有课程进行二度开发。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通过编者精心挑选的,但我们不能盲目地照搬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教材进行重新开发和设计,优化结构,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2、依托学科开发(实施)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应与语文学科特点、我校发展特色相结合,重点开展“养成教育”和“写字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3、依托学科开发综合性学习。
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应该积极提倡。
(三)课程评价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专业发展
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是促进学科的发展的关键。我校力争以教师主动发展为核心,以校本培训为载体,通过不断努力培养出的优秀人才。
1、不断学习。不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所有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案例等,2、每人每学年至少有1篇以上的论文。所有教师在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基础上,3、培育和发展一到两项专业特长,适应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要求。
四、规划的保障、推进
(一)组织管理
在学校规划领导小组的统筹规划、指导下,教导处牵头协调,语文教研组长具体组织实施本规划。按照学科发展规划方案,积极开展教育教研活动,同时优化资源配备,确保本规划顺利、高效、有序地进行。
(二)教科教研。
推行随堂听课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四堂公开课。
每学年邀请专家走进我校作讲座或上示范课,并作面对面地交流。由本校市级优质课获得者给教师作专家式的专题讲座,并进行专题研讨。
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建立学习沙龙制度,建立网上交流制度,定期进行网上教研活动。
及时反思总结,每学年进行教育教学随笔、论文评比。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单项学科竞赛。
(三)加强设施建设。
不断更新学校图书资料,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每天定时开放图书室,以适应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
充分发挥学校网站的作用,建立学校的语文教学资源库,不断充实语文学科内容,让语文教师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四)加强规划评价。
每学期开展规划评估活动,对规划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对规划内容进行反思,既是总结,又是调整。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保证规划按计划稳步发展并实施。
五、规划分段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2012年9月 ——2012年12月
进行学科发展调查,分析本校语文学科教育现状,确定我校语文学科发展目标,制定本校学科规划。
第二阶段:2013年2月——2013年6月
实施学科规划,按照规划的发展目标开展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每学期对规划进行评估总结,及时对规划进行反思调整和提升,确保本规划顺利、高效、有序地进行。
第三阶段:2013年6月——2017年7月。
对规划的实施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反思,确定下阶段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