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诗读书笔记(共5篇)

时间:2019-05-13 03:3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诗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诗读书笔记》。

第一篇:教育诗读书笔记

读《有效教学十讲》小记后篇十一、十二月分读书笔记

单甲完小 肖付花 2013年12月份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题。空闲时间我认真学习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前面我学习了有效教学十讲的1至3讲,现在我接着说说通过学习得到的一些收获。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指导,感受颇多。可以说,当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师应该关注什么?结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每一堂教学效果良好的课都来缘教师的认真备课。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较多的关注了教学方式方法等课堂形式上的改进,而相应的忽视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我明白了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备课。要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改进现行备课形式,着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首先是紧抓落实课前预习。我在学生预习的时候,有严格的规定,设计了预习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字(包括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组词,辨析形近字等),②词语(抄写,理解,成语的收集等),③自己感悟最深的重点句子或者段落(包括修辞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精彩的描写等),④初读感悟,⑤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即提出几个问题)。这些内容看似繁杂,可是,它可以迫使学生去静心读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预习。这些就是我每天晚上的家庭作业,每天一课。这样学生学校的效率就提高了。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在为《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课时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这样定位:①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②把自己已掌握的课文中读懂大自然文字的方法教给大家,学习课文还未掌握的大自然文字,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意识。③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通过拓展了解更多大自然的文字。目标的表达准确、清晰,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得就比较人性化。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设计精益求精的课堂练习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预习作业,而且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通常第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都要检查生字词的预习

情况,然后再进行整体感知。那么,我们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就可以将以上两项内容布置下去。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利用课件来进行独立作业。以这样的方式来落实生字词,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效率很高。另外,由于我们已经将课堂上要讲的内容作为预习作业布置下去了,那么我们在课堂上讲课的速度必然加快,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另外,就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还可以把它们设计成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对此,我觉得在第二课时前,还是要采取独立作业的方式去进行必要的检查。这样,我们可以让学生预习有目标,复习有目标。而不至于让作业仅仅成为一种习惯,流于形式。这样,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学生的课后学习有目标,检查又环环相扣,教学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余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明白了我今后更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

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堂有效教学应深入优化教学环节,加强有序课堂的有效教学管理。

在有限的40分钟内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把教学设计付诸实施,从而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有的教师对一堂课的环节安排缺乏缺乏合理的安排,有的课堂环节的密度过大,有的前松后紧,没有较好地把握学生注意力、接受度,使课堂教学效率下降。因此在时间管理上,我们应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优化教学过程,保持适度信息,讲在该讲时,放在该放时,综合考虑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尤其是提高学生的专注率。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地组织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负荆请罪》这一课时,可在班上组织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在每个小组练习,然后全班学生参加,你喜欢哪个角色,你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使每个孩子对课文内容都有了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无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了。

关注课堂生成,及时调整预设。(1)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 删减,增加,改换。即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

(2)将教学环节提前或者移后。(3)给学生搭桥引路,让学生顺利的说下去。在学生发言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想办法给予帮助,引导,让其顺利的达成目标,生成精彩。另外,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及时调整了预设,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协调了,就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这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明显,课堂教学就变得有效。

四、课堂有效教学需要反思和探究。

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将教学实践和反思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年轻教师,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不足,都会留有遗憾因此我们就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看完《有效教学十讲》后我明白了应该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自己像过电影似的再现课堂教学的情景,及时捕捉问题,记下得失。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好的教学?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 我们篇二:幼儿教育诗歌及读后感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及读后感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点评: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送给所有正处于忙碌中的爸爸、妈妈和老师们。

每每自己浮躁是时候,就用这首诗让自己安静下来。篇三: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

珠江路小学 李本凤

在《情境教育的诗篇》一书中,有一段作者的自白:“我也真不明白自己60多岁的人,又是个女性,当了奶奶,也当了外婆,还在不停地忙活着,是为了什么?当然经过岁月的考证,人们不会再以追名逐利作出判断;而在我的内心则很简单,就是追求一种生活的意义。”

这段话深深地吸引了我,李吉林老师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她的情境教育又是什么?带着这些好奇,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书一页页翻过,我的心一次次被触动,越发的敬佩李吉林老师。

先来看看李老师的简历:1938年出生,18岁师范毕业从教,1966到1976年经历十年浩劫。而经过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之后,李老师已近不惑之年。十年耗尽了多少人的眼泪和热情,他们完全有理由抱怨。可李老师一点儿也没有放弃当老师的初衷,对劫后余生的教师生涯倍感珍惜,又一次高兴地把自己推向波谷浪峰,成为新时期最早的一批教改实践者。就这样,情景教学、情境教育之路一走就是几十年!我佩服李老师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这种全身心投入教育、献身教育的境界。相比之下,我们现在所处的太平盛世,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我们还去抱怨这里不公那里不满,还给自己找各种不爱岗不敬业的借口,真是无地自容呀!从李老师的经历中我深刻的体会到:用心工作,只有一条理由,而懈怠应付,可以有无数条理由。

李老师在写作《情境教育的诗篇》时的告白也许被一些人误以为是在作秀,可时至今日,李老师已经是70多岁的人了,依然怀着一颗热爱儿童的赤子之心终日忙碌着,探索着教育的真谛,追寻着诗意的教育人生!和这位古稀老人相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自己老了呢?还有什么理由放弃对教育梦想的追求呢?

这样一位执着的老人终其一生的心血干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李老师的情境教育: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在精神情感不发达、直接印象积累贫乏的情况下,形式主义地掌握大量知识必然造成人的感受萎缩。李吉林老师强调要强化儿童的感受性,主张应珍视、保留人生命早期敏锐的感受能力、强烈的感受欲望及其细致性和独特性,不要急于将这一丰富的感知纳入冰冷的逻辑运演和概念之中,牺牲了孩子们天真、热情的社会感受和审美感受。她运用生动的手段创设富有美感的、强烈感染性的情境,儿童通过诉诸感觉,由直觉而渐次形成审美意象和审美体验?? 书一页页翻过,随着对情境教育的不断理解,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一个人——冰心先生。她们多么的相像呀!她们从来不是居高临下地以师长面目去教训儿童,把抽象枯燥的知识强灌给儿童,而是想方设法的让儿童去体验,去感受,在愉悦中在欣喜中进步,并以平等的态度、用自己热情诚恳的心去与儿童交朋友。这种爱的教育、美的启迪怎能不开启儿童的智慧之门呢?

为了孩子们更好的体验情境,多少回,李吉林老师在花间徘徊,端详含苞的花蕾、翻飞的粉蝶;多少回,她在月下漫步,仰望中天的明月、满天的繁星;又有多少回,她登上小丘,伫立田埂,留连在小河畔,寻觅于草丛中??她费尽心机地选择与教学相关的最佳场景。为了赶在孩子前面去观察日出,晚上她连觉也睡不稳。困顿中梦见太阳在黑云里翻腾,好久也跳不出来,一下子就急醒了,马上翻身起床,立即出发。在黎明前的黑夜里,她独自骑着车,飞奔在乡间小路上,向着太阳升起的东方驶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吉林老师付出的心血,催开了绚丽的教改之花。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语文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上也取得了成功。

李吉林老师的成功仅仅因为她有精湛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艺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比起教学技艺,更因为她对孩子满怀挚爱深情。一位与她相知颇深的老专家、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潘仲茗这样描述李吉林:“她热情地追逐着生活中和儿童心灵中一切美好的东西,用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去拨动儿童的心弦,书写明天的诗。” 今天,我们看到,在无数可爱孩子的身上,正活跃着李吉林老师的美好时光,和她生命为之融注的教育诗篇!

儿童,教育,情感,这是李吉林老师的今生今世。兴趣,智慧,人格,这是孩子们的此情此境。明代诗人祝允明说:“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情境教育的诗篇》翻来覆去读了好几遍。每多读一遍,就越发强烈的向往能像李吉林老师那样,在一个以儿童为中心的情境教育世界里,和孩子们活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那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

从“用心工作,只有一条理由,而懈怠应付,可以有无数条理由。”一句深悟中,依稀可见你从一个调皮机灵、好学上进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个成熟知性、睿智多思的老师的影子。愿你从曾有的挣扎和困惑中走出,把你超乎常人的灵性和悟性传递给你的孩子们,只要坚持,你也会和李吉林老师一样,不能被人敬仰,也会被人敬佩!篇四:读书笔记__我的教育理想 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读书摘记

昌湖小学 张赛

第一章:我心中的理想学校

优质的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劣质的学校则是智能的坟墓.优质的学校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常欢乐,常惊奇,主动地探索,健康地成长;劣质的学校则是孩子们的地狱,他们在这里常悲哀,常恐惧,被动地接受,人格在萎缩.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美国《新闻周刊》曾经对全世界的学校做过大规模的调查,最后评出10所最好的学校(含一个教育行政部门)。这10所学校分别是:新西兰特卡波湖学校、意大利迪亚纳学校、荷兰格雷达莫斯学校、日本东京四谷第六小学、荷兰埃克纳顿学校、美国匹兹堡市威斯汀霍斯中学、德国安克库敦考勒中学、美国加福尼亚理工学院、瑞典斯德哥尔摩职业培训中心以及德国科隆地区教育部。每一所学校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新西兰特卡波湖学校的教育特色就是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意大利迪亚纳学校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学前教育效果特别显著。

荷兰格雷达莫斯学校的特色就是数学教学出类拔萃。

日本东京四谷第六小学的特色在于科学教育强调创造性。

荷兰埃克纳顿学校的成功之处在于外语教学方面。

美国匹兹堡市威斯汀霍斯中学的成功之处则是在实施“艺术推动”计划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德国安克库敦考勒中学的特色之一就是崇尚工艺。

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成功之处在于造就科研精英方面颇有建树。瑞典斯德哥尔摩职业培训中心在教育上的成功之处就是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德国科隆地区教育部在教育方面的特色就是十分重视对教师的严格挑选与培训,并大力提高教师的待遇,使一些最优秀和最聪明的浓重能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是一个有品位的学校

我认为,一个学校的品味首先是一个学校的校园品味,包括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建筑、每一处绿化都应该精雕细刻,细节有时更能反映品味。

其次,一个学校的品味反映在学生的品格上。学校不断要传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品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我们的学生在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

校长应该懂得教师的需要,创造一种好的氛围;同时让最优秀的教师得到最应有的回报。

校长要和每个教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用真诚、宽阔的胸怀和无私的奉献赢得教师的尊重。校长应该用自己的科研、教学成就去影响教师。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有一支创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一个学校不在于它有多少漂亮的建筑,而在于它有多少名师。

教师最忌讳的就是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当然这并不排斥认真借鉴和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也许永远不会有第二个窦桂梅、魏书生,因此只有超越。要超越就需要有创新。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拥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今日我以学校为荣,明日学校以我为荣”。

任何学校在任何时候的荣辱都是与学生休戚相关的,只有学生才能把学校装点得生机勃勃。

我认为,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善于探索和具有良好习惯。

当一个学生对世界失去好奇心,不会主动提问、探求,那就是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悲哀。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有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课程体系

学生有差异,课程就应该有选择。

让所有的学生学习规定的课程,这在相当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的选择权,剥夺了学生各方面的兴趣与发展机会。

在课程体系中,我们特别赞赏研究性课程。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有一个永远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计算机房

图书馆和计算机房是学校设施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学校可以什么也没有,但只要有图书馆,就可以称之为学校。读书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渠道。我希望彻底改变传统学校的格局,把学校的图书馆办到教室里、走廊上,学生随时可以找到自己想读的书、想查的资料;把学校的计算机房办到教室里、走廊上,学生随时可以上网浏览,随时可以与专家联络。这些地方应该没有节假日,只要有学生在学校,我们就要尽一切努力为他们服务,让孩子们得到最大的便利。

第二章:我心中的理想教师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任何教师要想有高的成就、高的水准,首先必须有高的理想。国外有实验专门研究过人的抱负层次和成就的关系,结论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

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与内涵。教育家读懂这首诗的前提是什么?是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我要读懂它。如果没有解读这首诗的愿望与冲动,你永远不会读懂,也不会写出精彩的诗篇。马卡连柯曾经把他的著作称之为“教育的诗篇”,我觉得很有道理。

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够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写诗是要灵感、悟性和冲动的,真正的教育家也应具备这样的品格,永远憧憬明天。冲动停止,教育就会终结。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对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平静的思考是需要的,但更要富有激情。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

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

自信使人自强,适当的骄傲使人成功。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的自信,摧毁人就是摧毁他的自信。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任何一个教师都会取的巨大的成功,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成功的道路。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他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

合作是多方面的,有教师和教师的合作,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教师和家长的合作,教师和校长的合作,教师和社会影响的合作。对于合作竞争,要确立“双赢”的观念。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 第一是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是尊重,“士可杀,不可辱”。教师一定要尊重他人的人格。第三是互惠,我们的教师在与人交往当中应该能够学会给予别人东西。在共同的活动中,大家能分享活动的成果,在活动中得到相应的回报。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爱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我们有很多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教,但是他从没有在教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从没有涌起一种爱的热潮,这样的教师永远也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远也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谛。

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的乐趣,因为我们每天拥抱的是一个新的太阳,我们每天面对着的都是一些个性迥异的孩子,都是一个个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他们当中可能会有今后的政治领袖,可能会有今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可能。只要你精心地去照料他们,哺育他们,只要你帮助他们去找回自信,只要你帮助他们去挖掘潜力,他们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是会远远超出你所能想象的。一份耕耘会给你多少倍的回报!篇五:【读书笔记】诗体悲剧(一)苦难

人活在这个世上,会遇到数不尽的苦难。刀刀说:“在某一天快乐,在某一天忧伤。”张爱玲说:“人生那么短,苦难那么长。”可见,世上没有人可以脱离苦难困难而存在。各家有各家的愁,各家有各家的难题。读了《浮士德》,深感一部伟大的作品自有其伟大之处。该作品不但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而且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于今天“浮士德精神”仍能给我们很多的人生启示,是跨时空的人类财富。

作品中,魔鬼靡菲斯特与上帝一起,将浮士德作为赌赛的对象,魔鬼认为人类必定堕落,代表着“恶”,与上帝的“善”构成了矛盾的统一体。上帝则认为人类是不断向上发展的。作为“恶”的代表,魔鬼的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活中我们谁也不愿有他存在,但他又客观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世上每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他与上帝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在肯定与否定、至善与至恶的矛盾运动中,又推动着浮士德一生不断前进。靡菲斯特则嘲笑一切,否定人生价值,而浮士德执着地追求真理,肯定实践的意义。他们二人之间的角色关系,正好辩证地解释了恶的力量在我们生活中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中的作用。苦难既然存在,自然就有其存在的价值。人生而为人,都渴望自己愿望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平安快乐一些。但是光想是不够的,要付诸行动,而在这条路上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阻碍。唐三藏想取得真经,就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运动员想取得佳绩,就要经历自己的不断锻炼与拼搏。要想上个理想的大学,也得要经历一番寒窗之苦。总之,我们在做一些事,实现一些愿望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阻碍。苦难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生命中不会缺少的元素。(二)磨难

苦难无人不依,那么我们该怎样面对它,解决它呢?托尔斯泰说:“当苦难来访时,有些人跟着一飞冲天,也有些人因之倒地不起。”你是要做个一飞冲天,寻求真理的勇敢者,还是愿成个在困难前畏畏缩缩,自甘堕落的人呢? 歌德说过:“痛苦留给的一切,请细加回味!苦难一经过去,苦难就变为甘美。”我国圣贤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无数的先贤都告诫我们苦难于我们人生的重要作用,启示我们要勇敢接受生活抑或梦想给我们的磨难。磨难之后,必是幸福。《浮士德》的巨大思想价值还体现在,歌德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浮士德几个阶段的追求,对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发展历程作了深刻的回顾和总结。而浮士德的悲剧性,则说明了终极的善是难以穷尽的,而人的追求能力即外在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精神,充分肯定了现实的实践意义,反映了人生道路探索的漫长曲折的道路,对自然、社会、人生都体现着斗争的智慧。我们试想如果他贪图享乐,胸无大志,庸碌无为,且执迷其中不能醒悟,那么他将坠入魔道,走向堕落。

特别欣赏书中浮士德所说的一句话:“我要纵身跳进时代的奔波,我要纵身跳进时代的车轮;苦痛、欢乐、失败、成功,我都不问,男儿的事业原本要昼夜不停。”虽然浮士德是一个悲剧,但他本质的、主导性的一面是自强不息、发奋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向上的。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面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积极的进取、追求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三)天堂之路

“谁若不断努力进取,我们就把他救助。”歌德说过,浮士德得救的秘诀就在这几行诗里。浮士德的身上有一种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化和纯洁化,到临死,他就获得了上界永恒之爱的拯救。是的,浮士德之所以能够被拯救,不止是这样,还因为他不断行动,不断追求,不断克服迷误,最终走上了正路。他的精神是向上的,这是我们应该学的。还要学习他对学的追求,对学的热爱,对学的希望。我们要善学,乐学,爱学,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浮士德的肉体毁灭了,但他的精神得救了。一个行动的人,一个上进的人,一个不断自省并最终走上正途的人,最终会得到救助。这就是浮士德这个形象上所体现出的不断追求人生真谛的探索精神。

我们每个人在人生追求中都会遇到各种无法逃避的问题,必须选择,而且不断追求,自强不息,勇于实践,使自己免遭沉沦的厄运,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作品中还有些东西,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与思考。比如说,文章中学生说,我要欣喜地投入学问,要怎样才能和学问相亲,先生?靡菲斯特说,远的不必去过问,先看你如何选择课程?学生:我期望做一个饱学诗书,既想学地理,也想学天文,一面研究人文,一面研究自然。

靡菲斯特答,你的想法很好,不过你过于浪漫。要先学会还原与分类??是呀,有时候我就有类似的困惑,什么都想了解,什么都想知道,做一个饱学诗书,无所不知的人。结果忙忙碌碌,最后啥都做不好。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学东西做事情,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不要把一切想得过于美好与浪漫,应该客观评价自己,正视自己。在学好学生阶段要求学习的科学知识外,其他的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学习,不能好高骛远,否则最后只会得不偿失。在学习的过程中,当遇到难题与疑惑时,我们就要学浮士德一样,积极进取,自强不息,虚心向智者学习,这才是理性的学习方式,也才会拥有充实快乐的人生。经过一番磨难,一番生活的历练,不管成功与否,天堂幸福之门就会向你开启。

第二篇:读书笔记——《海子的诗》

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

读《海子的诗》书有感

“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这是海子最让我喜欢的一句诗,取自《西藏》。

没有王位王冠,没有麦田的金黄,没有天蓝的大海,没有春暖花开,有的只是不知道什么颜色的天空和一块孤独的石头,站在那里会是什么心情。本该是感到渺小和苍茫的我却想象着西天取经回来的孙悟空,蹲在筋斗云上,望着郁郁葱葱的花果山,脚下猴子猴孙们都在五百年的岁月征途中模糊了它齐天大圣的样子,嬉笑地朝拜着,只有它像仍然在女娲石中沉睡的一样,做着上天入地的梦。孙悟空是寂寞的,走完了西天,除尽了路上的妖魔鬼怪,脱下金箍后却找不回齐天大圣的自由;海子也是寂寞的,它追寻的王位,追寻的大统和以梦为马的心破碎在了铁轨之下。

所以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海子笔下的明天张扬了太多对今天的绝望,每次读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会感到悲伤,就会想起在破败的王宫里独坐的王,他的手抚摸着王冠的金黄,金黄却渲染不了天空,远方的大海,远方的春天,就像五行山上的云朵,永远触碰不到。当一个诗人对明天充满了希望,最终却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他们的世界是不是就崩塌了。海子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时候,是他看见炼狱路上的彼岸花向他招手的时候,不是因为这首诗写得感到悲伤,而是为了诗人悲伤。

食指相信未来会像诗里写得那样美好,他猜对了结局,却没猜到自己等不到那个结局。而海子的结局,又是哪里呢?

西藏,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不知道那块石头是他自己还是西藏那片圣地,但是海子的孤独就像是在青藏高原上的石头一样,终日望天,鹰隼的盘旋的风也扇不走他的坚毅。海子却是羡慕这石头的,因为这石头是青藏高原上的王,它拥有着整个天空,岁月在这里消失了痕迹,黎明黑夜都只是永恒中的一瞬。即使悲伤即使孤独即使绝望,在西藏海子却找到了继续梦想的力量。他在那里宣泄着自己的悲伤,自己的孤独,自己的绝望,然后充满着希望离开。“湖畔一捆捆蜂箱/使我显得凄凄迷人/青草开满鲜花/青海湖上我的孤独如天堂的马匹”《七月不远》。“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德令哈-今夜/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我吧石头还给石头/让胜利的胜利/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一切都在生长/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日记》。《七月不远》和《日记》分别是海子第一次和第二次去西藏的路上写的。第一次的孤独的天堂的马匹,是奔向梦想的马匹。而第二次他想念的,是不是那个曾经站在青藏高原上的自己,那个黑夜里唯一的王。

孤独寂寞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海子的孤独是构建在他的梦想之上的,他内心的空灵抒写着诗句,他的孤独是他的马匹。他和所有以梦为马的人一样在奔腾着。

海子从西藏离开的时候,带了两块石头回去,如今那两块石头安静地躺在海子的老家,海子是在什么时候遗忘了它们,遗忘了坐满整个天空的心情。有那么多人被梦想压碎了,也有那么多人在说“十年了,我们做到了。”抛开现实,如果梵高和海子住在一个村庄,会是什么样子,阿尔的太阳会不会和向日葵一样灿烂,和星空一样美丽。

为何,那么孤独的你仍然追寻着,为何,那么希望的你,却离开了。我想,无论是遇见什么,无论人生苦难到了什么境地,无论命运将我们丢在哪个角落,我们的心中都应该有一块尚未崩坏的地方,它就像青藏高原一样高远,那么久那么久地坐满天空,岁月翻遍,都一样仰望的姿势,一样拥抱的姿势。

逝者的故事,再多的评论也是惘然了。立春之后,等待了很久的阳光,睁开眼睛依然是模糊一片,抬头仰望雨天也没有彩虹出现。走在路上,青春会不会吹起我的长发牵引着我的梦,会不会有人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我的笑容。永远都没有一个完美的世界,我们无法选择,面对丑恶,创伤,死亡,事实上我们无法逃避,“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永远是这样”海子在《四姐妹》那样绝望地说着。只是我知道阳光总有一天

会照进我的窗口,照在内心仍未崩坏的地方,那夜,会是星光满天。

第三篇:关于闺怨诗的读书笔记[推荐]

关于闺怨诗的读书笔记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08301000011肖尧

闺怨诗的定义与由来

代的宫怨诗与闺怨诗,都以女性心态作为描写对象。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两类诗都起源于周代:《诗经·小雅》有一篇《白华》,据朱熹《诗集传》,周幽王到褒姒,黜申后,“申后作此诗”以自伤,是为古代宫怨师之滥觞。闺怨诗在《诗经》里尤多,像写弃妇的《邶风·谷风》、《卫风·氓》,写思妇的《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等,都是早期闺怨诗的代表。汉晋南北朝时,闺怨诗又获长足发展,比较著名的有汉乐府《怨歌行》、《白头吟》、《上山采靡芜》,古诗《行行重行行》,曹植《美女篇》里的部分作品等;宫怨诗则从晋以后逐渐增多,有石祟的《王明君》、陆机的《班婕好》、谢眺的《玉阶怨》、庾信的《王昭君》等。至唐,两类诗与田园、田家、山水、行旅、游侠、边塞等题材的诗歌一道步入其鼎盛发展阶段,名家杰构,层见叠出。

闺怨诗的内容与感情

传统的思妇闺情题材有三种情况:

一是抒发离别苦情的。五代词人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堪为这方面的代表: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韵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起玉笙寒。多无泪珠无限恨,倚栏干。

开篇“菡萏香消翠叶残”一句,所用名词及术语,传达出了一种深微的感受。“菡萏”就是“荷花”。也称“莲花”,后两个称呼浅近通俗,而“菡萏”有一种庄严之感。“翠叶”也即“荷叶”,而“翠叶”之“翠”字,则既有翠色之意,又可使人联想到翡翠及翠玉等珍贵之名物,也同样传达出了一种珍美之感。然后于“菡萏”之下,缀以“香消”二字,又于“翠叶”之下,缀以“残”字,词人对如此珍贵芬芳之生命的消逝催伤的哀感,便以尽在不言中了。若改为“荷叶香消荷叶残”,虽意义相近,音律尽合,但感受却已全非了。

过片两句,写得尤为哀切动人。“细雨梦回鸡塞远”指思妇在梦中梦见证人,及至梦回之际,则落到长离久别的悲感之中,而征人则在鸡塞之外。至于梦中之相见,是梦中之思妇到鸡塞去晤见征人,还是鸡塞之征人返回家中来晤见思妇,则梦境迷茫,不可确指,也不必确指的。“细雨”二字,雨声既足以惊梦,梦回独处时,雨声更足以增人之孤寒寂寞之情。其下句以“小楼”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彻”之深情,而同在一片孤寒寂寞之中,所以必将上下两句合看,方能体会此“细雨梦回”、“玉笙吹彻”之苦想与深情。这二句情意虽极悲苦,其渲染的意境、其文字与形象却极为优美。

二是描写美人迟暮的,其对人物的外部动作与内心感受捕捉相当细腻,文字往往也极精美。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很有代表性: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月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词的上片写闺中女子春眠懒起,意绪慵迟的情景。起句将眉喻为山,初见文心,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金,指唐时妇女眉际装饰之“额黄”。次句写懒起女子的睡态,从行云流动设喻,生动地传写出鬓发轻笼拂扬之状。一个“度”字使鬓发有了飞动的感受;一个“欲”字又赋人的鬓发以人的感情;而“香腮雪”三字,则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突出了女子容貌的美艳。整句话画出一幅女子未醒的娇慵神态。三四两句写她梳妆打扮的情景。这女子懒懒地起床,姿态娇慵,无精打采。然后慢吞吞地洗梳、画眉、弄妆。这里“懒”、“弄”、“迟”三字,富有表现力的描摹了她的情态,不言自喻地刻画她的心情。

下片描写女主人公梳洗后照镜、看衣的情景。前两句写梳洗打扮后,再用前后镜仔细照容,人脸与插戴的鲜花交相辉映,脸如花,花映脸,花容月貌,相互辉映。结拍两句,写女子穿上成双成对的金鹧鸪的罗襦。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行文至此,温庭筠以自己高超的语言技巧揭开了女主人公懒起、迟妆、意懒的原因,是人心领神会。

三是借思妇闺情寄托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李商隐在《嫦娥》中这样写道: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偷悔灵药式”的情绪,融入了使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人生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世俗,追求高洁的世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承受孤独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蓄的语言成功地表现了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

闺怨诗的创作特色

从创作特色航来说,古代宫怨诗和闺怨诗都带有浓郁的民歌风情。它们中的许多作品原本是周汉以来的民歌;文人所作亦多受民歌影响。除袭用乐府题目外,它们的民歌风情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浓重的感伤色调。这由古代女性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社会地位和心理状态所决

定,也为两类诗的主题(即“怨”)所决定,周汉魏晋南北朝以来民歌中的宫怨诗和闺怨诗已然构成一种感伤的传统色调;文人所作,则无论是宫怨诗的悲叹“君恩无常”和“妾身薄命”,还是闺怨诗的抱憾色衰爱弛或夫妻分离,其感伤色调亦极为明显。因此,它们也是古代感伤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细腻的心理描写。两类诗多用第一人称(即抒情女主人公内心独白的方式)叙

写女性怨情。一首诗,既是一幕人生命运的悲剧,也是一曲痛苦心理的哀歌,它们织就了一部抱憾辛酸情,浸满女儿泪的古代妇女苦难心灵的历史。在此基础上,这些诗还往往通过情态动作的细节描写来形象的刻画抒情女主人公的心理。无论民歌还是文人创作,大都以动作或情态细腻的表现心理活动见长。

(三)恰切的比兴衬托。用比衬手法赋物写情,原是民歌的特长。“桑之未落,其叶

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诗经·氓》),比喻爱情的兴衰;“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热炎。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汉乐府《怨歌行》),比喻“君恩无常”;“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心,朝东暮复西”(子夜歌),比喻女子的坚贞和男子的薄情。文人诗也往往如此,如“家寄征河岸,征人几岁游。不如潮水信,日日到沙头”(张仲素《春江曲二首》其一),与李益《江南曲》一样以潮水有信反衬归人无期,“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三),以寒鸦犹带日影衬托姬不被君恩;“春来却羡庭花落,得逐晴风出禁墙”(郑谷《长门怨二首》其一),以庭花可出禁墙反衬宫女遭幽闭。凡此种种,皆妙用比兴衬托,曲折有致。还有一种比兴,是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因为“放臣弃妇,自古同情。守志贞居,君子所托”(陈沆《诗比兴笺》卷三)。所以这种手法为“不遇”士人在诗歌创作中所乐于采用。而这些作品较一般宫怨诗和闺怨诗显然又多一层曲折。

(四)在上述特点的基础上,又构成两类诗“浅而能深”的艺术风格。“浅”是指它

们的语言都朴素自然、浅显易懂;“深”是说它们的意境却往往能深婉悠长、含蓄无尽。例如沈德潜评王昌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优柔婉丽,含蕴无穷,使人一唱而三叹。”评《殿前曲》:“只说他人之承宠,而己之失宠,悠然可会,此国风之体也。”(以上并见《唐诗别裁集》卷十九)有譬如,两类诗一般不重使典用事,即或使用,亦皆避生就熟,无非阿娇、班姬、昭君、文君、杞梁妻、望夫石、牛郎织女之类,一看便知;然又往往能化熟为生:或者“脱胎换骨”,或者做“翻案文章”,意境便觉深婉。

闺怨诗例举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李白《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李白《妾薄命》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长相思》李白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一声,不读轻声)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乌栖曲〉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古风〉(其十五)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第四篇:顾城的诗 读书笔记

《顾城的诗》读书笔记

王琼

我的一个春天 顾城 在木窗外平放着我的耕地 我的小牦牛 我的单铧犁 一小队太阳 沿着篱笆走来 天蓝色的花瓣 开始弯曲 露水害怕了 打湿了一片回忆 受惊的蜡嘴雀 望着天极 我要干活了 要选梦中的种子 让它们在手心里闪耀 又全部撒落水里

被舒婷称为“童话诗人”的顾城的这首诗,或许初看之下是平淡的。但其中显示的现代诗的技巧、充盈着的顾城的个人特质以及他所追求的纯粹干净的理想世界,都典型的存在着,旁若无人而又自信地存在着。正如梁实秋先生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一样:“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是不露斧斫的一种艺术韵味。”“窗”是“木窗”,不是金属的,不是与自然格格不入的,而是与自然和谐的。也暗示诗中是乡村的环境。“平放”一词颇见新意,营造了祥和的气氛,体现了物对人的归属感与顺从感。“我的耕地、我的小牦牛、我的单铧犁”,强调“我的”,正如顾城在许多诗里表达的:

“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

始终没有长大“(《简历》)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顾城是一个孩子,悲哀的孩子,任性的孩子,想给世界光明的孩子(“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孩子总是会强调“这

是我的”,由此可一见顾城诗歌的天真烂漫与迷人的孩子气,同样,为什么是显得奇怪的“小牦牛”?想到童年的毛绒玩具,会心一笑。

“一小队太阳/沿着篱笆走来”这让我想起幼儿园排队过马路的孩子,同样的拘谨与天真,同样的对这个世界的害怕,对这个世界的无畏。顾城也有类似的诗:

“春天在过马路

领着一群小黄花在过马路“(《我坐在天堂的台阶上》)

太阳是“一小队”的,是“小太阳”,“走来”了,这时紧张关系开始出现:“天蓝色的花瓣/开始弯曲”

“露水”也“害怕了”,“打湿了一片回忆”;“受惊的蜡嘴雀/望着天极”。“露水”与“蜡嘴雀”都是弱小的、脆弱的、美好的形象,仿佛是无助的小女孩,而“回忆”是“一片”的,顾城将抽象转化为了具象,可感可知了。可这是谁的“回忆”?是顾城的回忆?是顾城的梦?是露水的回忆?还是大自然的回忆?“回忆”被“打湿了”,是被激活了吗?还是被遗忘了?“蜡嘴雀”“受惊了”,但是并没有逃走,而只是“望着天极”,于是视角被拓宽了,仿佛我们随着蜡嘴雀的视线,看到了它头顶上那一片湛蓝的天空,和那个遥远的“天极”。我想这时,诗歌所创造的世界必然是寂静的,天一定蓝得出奇,鸟儿必定是色彩斑斓的,但气氛是孤独的,散发寂寞的美。

“我”要干活了,选“梦里的种子”,它们会“在手心闪耀”。是否此时太阳已升得老高了,顾城的梦醒了,但他仍流连于梦中的奇思妙想,梦中的奇幻世界,于是他想把它们变成“种子”,用“耕地”、“小牦牛”、“单铧犁”来种下这些“闪耀”的种子,让它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顾城捧着它们,分与世人,共享他的童话世界?

可是为什么又“全部撒落水里”?正如他在其他诗里表现的:

“我的心爱着世界

我爱着,用我的血液为她

画像,可爱的侧面像

玉米和群星的珠串不再闪耀

有些人厌倦了,转过头去

转过头去,去欣赏一张广告”(《我的心爱着世界》)

“再没有海岸 再没有灯火一切都是泡沫

新大陆的存在只是一个传说

我只想停止

哪怕是沉默”(《漂泊》)

诗人终究还是有现实的顾虑,“用鲜血”画的像,都不能阻止人们“转过头去,欣赏一张广告”,而“一切都是泡沫”,那么又何必再去分享“我的”“种子”呢?诗人害怕了,也对世俗感到不屑了:

“有人要诗人解释

他那不幸的诗

诗人回答: 你可以到广交会去 那里所有的产品 都配有解说员”(《解释》)

终于,“我的一个春天”的梦中世界,就被“我”自己终结了,没有木窗,没有耕地,没有小牦牛,没有单铧犁,只有“害怕的露水”、“受惊的蜡嘴雀”,以及,失魂落魄的诗人。

二.

顾城的诗歌在现代诗中独树一帜。不同于北岛的锋芒毕露、诡谲多变、冷静警觉,也不同于海子激烈的抒情、孤独的绝望、对美好永远的憧憬,顾城更是独一无二的。在阅读顾城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艾米莉•狄金森和王尔德,虽然顾城向往的是洛尔迦和惠特曼。高中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中国现代诗歌诗人是北岛,但现在我发现,顾城是更难模仿的,顾城的风格将醒目地矗立在文学史上,并将不朽。

海明威说:“不快乐的童年是一个作家最好的训练。”我不清楚顾城童年具体的情形,但对我来说,阅读顾城就如同重温童年,充满想象力的童年,充满色彩的童年,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无法无天的童年。随着年岁的增长,彼得•潘的笛声渐渐模糊不清了,日子也褪色了,留得一地落寞与无奈。

顾城保有了孩子的纯真,固执地抱着它要拼命挤入成人的世界,不断地丈量着现实与梦的距离,而才华迸发的力度,取决于这个差距。

顾城弃城,戴着他那著名的大帽子,大张着黑眼睛,又回到了他的世界。而我们依然孤独与无助,可也许根本就没有顾城,正像马悦然说的那样“顾城是首会走路的诗”,我们有的,只是对童年淡淡的依恋与似曾相识的回忆。

第五篇:《生态环境教育》读书笔记

《生态环境教育》读书笔记

泗阳双语实验小学 六1班 王宇

在暑假里,我们经过老师的的推荐读了这本《生态环境教育》。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许多关于环境方面的知识。这本书让我联想到了我的家乡美丽的生态环境。

我的家乡它坐落在宿迁市泗阳县城乡乡镇叫王庄的一个地方。我从小就在这个地方诞生,我的家乡曾经是一个绿树环绕,美丽富饶的地方,一条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的河丛树林正中间穿过。我的家乡的路都是四面相通的,而没一个大门都是非常简单,村子的东大门是两个混领土巨石块分别放在左右两边。像两个守门的卫士守护着村庄,只要一走进南大门和北大门就可以看见两条宽广而伸向远方的大道,村庄的西门是一条热闹的集市,我们的村庄里有两条河,一条是从东大门就一直延伸到尽头的一个湖,一条是从树庄中间劈开的大河不知道通有多远。我的家在和的南边。一进我家大门就看到宽阔的大院子。门前是一样看不到边的麦地。一到了夏天或秋天就看到村名们辛勤而快乐的收割麦子和稻谷,为东天做好准备。那时我家乡的生态环境很美。因为现在的生活比那时好,所以我的家乡即将被拆迁,我很怀念我从小在那生活那么久的村子,它瞬间就会变成废墟。我从中明白了要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未来比现在更好。

从上一次回老家到现在也差不多有两年没回去过了,如今怀念已久的村子不久就要没有了,我的心里还是很舍不得这个老家的,我喜欢这个老家,我怀念这个老家,我还想有空回到这个老家去玩玩,去看看,去看看老家的变化。

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地球是大家的,希望大家能好好地爱护地球,爱护地球上的一草一木,爱护地球上的所有资源,从我做起,从人人做起,还球妈妈一个干净清新的空气和环境,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下载教育诗读书笔记(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诗读书笔记(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教育》读书笔记(共5篇)

    《新教育》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还记得刚走上教师这个岗位的时候,谭校做了一件让我们很意外的事,那就是让我们每周都写一篇博文,而且还以很“强悍”的手段“逼”着我们去完成,当......

    教育名著-读书笔记(共5篇)

    1、爱你需要勇气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部书,就仿佛跟着作者进入到了教学中未知的“自我”领域进行一次旅行。美国教......

    幼儿园教育读书笔记(共8篇)

    篇一:《幼儿教育》读书笔记 《幼儿教育》读书笔记《幼儿教育》是我们幼儿园专门为我们教师订阅的一册书。自从我开始幼儿教育的生涯,这书已经伴随我有好几个年头了,我很喜欢。......

    《诗的社会功能》读书笔记

    《诗的社会功能》 作品概述(数字编号代表该段落的小节号): A(1-8):界定什么不是作者所要论述的诗的社会功能——从时间和对象的外延上界定“诗”——诗的特殊社会功能不同于“社会......

    教育读书笔记

    教育读书笔记 教育读书笔记1 )最近在蛋蛋妈妈的督促下,我认真读了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引人深思,击节叫好。难怪这本书作家出版社半年内就重印了12次,如果让我评价一下,这......

    教育读书笔记

    教育读书笔记 今天读了一本《走进学生的心灵》的书,作者把把教师的职业境界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做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二是把教育看做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把......

    《教育是什么》读书笔记

    《教育是什么--智能的积累遗传》读书笔记 1、有人说,教育好像一架陈旧的马车,叽叽呀呀地爬上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是那样的不协调;也有人说,教育好像一条简陋的木船,颠颠簸簸地划入......

    教育读书笔记

    教育读书笔记 摘录一: 管理的艺术在于沟通的技巧和真诚;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管理=勤奋+智慧+知识+心理学;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关注并修正行为,影响并引导人生;做不好事情不是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