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课题研究词汇教学的技巧阶段性小结.
小课题研究:词汇教学的技巧阶段性小结
海南华侨中学 王茹
一. 研究目的:
巩固语音知识、熟记拼读规则。在单词教学中, 进一步复习所学的音标及拼读规则,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拼读规则拼读单词;在学生拼读单词时, 适时渗透音节、字母组合的发音和拼读规则等, 集音素、音节、字母和单词教学于一体, 提高学生的拼读技能。
二. 研究对象:
2008-2009学年七年级(11)(12)学生,共计133人。大部分学生已掌握音标,有一定的记忆单词的经验。
三. 研究目标:
充分利用课堂资源,简化单词记忆环节,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记忆单词的好习惯,养成“学以致用”的观念。
四. 研究基本内容:
七年级的所有词汇为基本内容。
五.研究实施过程:
1.用学过的英语词汇解释生词, 建立词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英语维维习惯, 在学新单词时, 尽可能用英语解释生词。用学过的英语词汇解释生词, 建立词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 在学新单词时, 尽可能用英语解释生词。如将“ bridge” 解释为“ a way to go across a river”;将“ church”解释为“ a religious building”;将“ palace” 解释为“ the home of a king or a queen”, 等等。
2.归类整理已学词汇, 建立英语词汇系统。对已学的词汇进行归类和整理, 不仅可以巩固和扩大词汇量,还可以使英语词汇网络化和系统化。比如, 由 bike 联想 到 bus,train,ship,plane 等 表 示 交 通 工 具 的 词;由head 联想到 face,eye,nose,ear,mouth 等表示人体器官的词。
六.课题研究階段性小結:
对于上述方法,在最初实践时,学生可能不太适应。但只要长期坚持,学生便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定势,逐渐适应这样的学习方式,进而养成良好的英语产出意识和“输出”习惯,为不断扩大英语词汇量和提高英语词汇运用能力增加动力。
第二篇:小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小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土门关小学
寇占德
一、学习有关资料
为了提高小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小专题研究的方法、更有效的开展小课题的研究,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认真学习小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如《有效上课》、《好教师必备的5项新技能》、《上好课应知应会》等,这些学习使参与小课题研究的教师明确了课堂教学、有效及有效情境等概念的界定,明确了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的一些基础理论。学习了《科学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改的材料,学习了与小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理论专著和一些学术期刊,上网查阅资料等。在学习中认识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开展专题研究、网络教研等活动形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小课题的研究工作,让各位教师统一思想,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
二、经常听课、参加教研
为了搞好小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如开展了集体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及反思等教研活动。每次听完课后,听课老师要与上课老师交换意见,及时反馈做课教师在教学中对情境创设的运用,并随时汇总。上课老师也虚心接受听课教师的指导与建议,及时整改教学中的不足,继续发扬教学中的优点。通过这项活动,使参与小课题研究的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有了切实的提高。如我校韩建虎老师所上的课《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以及李增奎老师的汇报课《常见的天气现象》,都可以看到他们在课堂上能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操作情境等,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的《蚂蚁》一课,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和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丰富课堂教学中的现实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在校园观察、记录,体会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践中感悟、明白生活中存在着的科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经验积累。
三、实践研究的心得体会 情境是课程的“生态环境”,在营造知识学习的情境同时,更要重视营造学生情感态度体验的情境,良好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可以营造创新的氛围,使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
教师是教学情境的设计者,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特别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在教学中,创建教学情境不仅仅是依据既有资源,还要利用好生活资源。学生的“真实问题”是具体的、不确定的、是动态生成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呈现出来的,我们可以预测它,却无法预先规定它。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兴趣、注意、疑问、赞同等,都是生成性资源。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的处置,是最能体现教师教学智慧的亮点。及时把握学习内容,解决每一个问题,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疑问、需要视为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就会成为教学的主要生长点,从而也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第三篇:课题研究小结
2009年秋春期课题研究小结
学校:东 阳 小 学
课题名称: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研究
负 责 人:罗涛
2009.07.0
2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研究
2009春期研究小结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研究》课题从申报以来,已经在逐渐地深入开展。至期末为止,《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影响》的课题研究已经进行了三期,虽然我们的工作都很紧张,但也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也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为使今后的研究工作更有效、科学地进行,现将该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研究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2009春期开学之初,便按照课题研究总计划制定了具体可行的一期(一阶段)研究计划,并按照计划的内容有步骤,有秩序地开展研究工作,基本完成了其规定的研究任务。
首先,在开学之初,进一步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以及有关研究方法的培训。在该期,我们组织课题的参研人员进行有关网络知识、心理学、教育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集体学习。又召开了参研人员的研究培训,主要是有关课题研究方法、意义等方面技能和知识的培训。
其次,加强了对典型学生的调查和记录。在主研人的配合下,制定了调查记录表,班主任根据典型学生名单相应地对他们进行了观察和记录,收集了相当的原始资料。
再次,主研人在参研人员的配合下,编制了进行调查、测试的试卷,并对典型学生进行了测试,获得了一定量的心理测试数据。
最后,主研人收集了大量的涉及课题的资料,并购买和学习了相关的专业书籍。
二.不足之处及下一步设想。
1、有部分参研人员发生变动,这对课题研究的进度,以及资料的收集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参研人员的配合方面还有待提高和加强。
3、资料来源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4、由于要购买相关专业书籍,以及打印测试试题等,需要的经费是个大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准备改进的设想有:
1.继续加强对参研人员的有关研究、调查手段的培训和提升。
2.继续加强有关课题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在总结研究该期资料的基础上,准备在下期完成一篇《网络环境下学生品行失范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成果。
主研人罗涛
2009.07.02
第四篇:课题研究小结
课题研究小结(五年级)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近年来我校在各班广泛
开展了课外阅读活动,努力培养学生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营造书香校园。现
将本学期我班课外阅读活动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1﹑认真选择学生适合的图书。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
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们精心挑选各个等级的学生到图书室借图书,因为不同
等级的学生的阅读水平不一样,阅读兴趣也完全不同,由他们去挑选图书,学
生爱阅读。
2、努力取得家长的配合。我们利用家长会、告家长书、家访等形式让家长
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让家长消除“看课外书为看闲书”的误解,努力争
取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在家里指导、监督孩子看书。
3、认真上好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课上可以推荐课外读物,也可也
可对学生近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交流、做指导。如“我来讲故事”,或”讲精彩情
节”;或”讲故事梗概”;或“读物交流”等,调动学生阅读欲望。
4﹑积极做好课外阅读记录本。要求学生每天将所看的书做一些简单的读书
笔记,在课外阅读课上进行交流,很多学生在课上跃跃欲试,总想把近期的阅
读收获向同学们展示。
5﹑师生共读,教师先行。要想让学生喜爱阅读,老师自己首先要喜爱阅读,我平时常拿一些书当着学生的面阅读,此外我还经常将平时阅读到的好的文章
阅读给学生听。这样润物细无声般地让学生受到感染。
6、认真做好课外阅读指导。学生仅仅有了阅读兴趣还是不够的,还应教给
他们必要的课外阅读方法,否则耗时低效,因此必须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进行
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我相信只要努力必有收获,一学期下来,我班学生在课外阅读兴趣方面有
了提高,阅读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等级考试中通过率最高,但由学生
基础较差,阅读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五篇:课题研究小结
课题研究小结
张沛
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经线与纬线既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先抽象。因此在上这节课时,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和理解经线与纬线。经过前段时间的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我有如下的感触:
一、地理学科一定要图文结合。地理学科离不开地图,我们不是在学美术,要求把没付地图都美观具体地画出来,我认为画草图是更为实际和快捷的方法。比如说纬线与经线的形状要怎么画才让学生更为理解,就要画出经线是半圆,而纬线是一个圆圈。再结合课本上对经纬线的定义,图文结合更易理解。
二、化抽象为具体,充分利用地球仪。现在初一年级课堂改革,每个小组为一个单位,买一个大地球仪(组员也可人手一个小地球仪)。通过分析地球仪,更为直观地理解经线与纬线是怎么回事。
三、突出重点,动手运用。在纬线中,重要的如赤道(零度纬线)、南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到要让学生从地球仪和地图上着出来,然后自己动手画一画,并标注好各个重要纬线的名称。同样,重要的经线如本初子午线(零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即西经20度,东经160度)等也可这样操作掌握。
四、小组展示PK,对抗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让各个组间相互画图比赛,看谁画得更准更像,或一个组画出重要经纬线另一个组要标注出相应经纬线的名称,等等,通过小组间的这种互动PK,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为了让学生更能理解和记住知识要点,就要图文结合,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图形,更直观的去认识地理名称和事物。切忌老师包办,死记硬背。我想在课堂改革思想的引领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操作,这样我们的地理课堂必然事半功倍,最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