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作文教学三种途径

时间:2019-05-13 03:4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活化作文教学三种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活化作文教学三种途径》。

第一篇:生活化作文教学三种途径

生活化作文教学三种途径

作文在高考中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长期以来,写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是个老大难问题,有些学生一提笔就愁眉苦脸,脑子发空,觉得没啥可写。不少学生写的作文,内容贫乏空洞,废话连篇。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很多,归根到底是没有解决作文“源”的问题,也就是说没有让学生深入生活。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在于学生要把写作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从生活中发现作文素材。

一、布置日常写作任务

(一)鼓励学生观察生活

教师要把引领学生深入生活作为作文教学的硬任务来抓,随时教育学生深入生活,留心各种事物。为了不使学生深入生活流于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观察日记、随笔等,定期检查,评出最佳观察日记或随笔供大家欣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麻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观察、解剖家庭这个“麻雀”,进而了解社会这个大家庭。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父母、兄弟姐妹的一举一动,选取有意思的片段及时记录下来。笔者有一名叫李小庆的学生,她通过对母亲细心观察,了解到母亲勤俭和厚爱子女的性格特征,于是她以母亲给自己买花头巾为内容,写了一篇作文《母亲的心》。这篇作文在第十二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一份家谱,记载家庭的重大事件。

(二)预先布置作文题目

教师在正式写作文的前几天布置作文题目,并向学生简要提出本次作文的写作目的和写作要求。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做准备,对平时积累的材料进行筛选、组织,并能够深入生活寻找作文素材。有一次,笔者预先布置了作文题“美与丑”,闻■同学在上学路上经过集市时,看到两个卖苹果的个体户对待顾客采取两种不同的态度,于是,她细心观察了这两个个体户的所作所为,回校后用对比的手法写了一篇《美与丑》的作文,这篇作文后来获得了全国中学生作品征文比赛佳作奖。

(三)对照课本中的作文训练

新编语文课本每个单元后都安排了“作文训练”。“作文训练”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设置,包括“作文范围”“作文要求”“作文提示”“参考题目”等,为学生深入生活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范围和具体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时,要注意结合课本中的作文训练,减少训练的盲目性。

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访周围养鸡、养鸭、养鱼、栽种蔬菜、大棚黄瓜等专业户,从中学习到养殖和种植的专业知识。走访本地的英雄模范,向他们学习革命精神。定期为孤寡老人、残疾人上门服务,体验他们的特殊生活。利用寒假、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记录家乡的变化。组织夏令营活动,带领学生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前年暑假,笔者带领学生到明月山游览观光,请导游讲明月山的发展规划,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除了“走出去”,教师也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把本镇的领导、先进人物、老干部、各种专业户的代表、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请进学校,让他们介绍本地的风士人情、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情况。要求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做到认真听、详细记,会后开展集中讨论,并让学生以文字的形式写出心得体会。

三、组织学生参加作文竞赛

青少年具有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竞争意识比较强。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笔者经常组织他们参加全国各地的各种作文竞赛,调动学生深入生活和写作的积极性。学生写的作文有32篇被县广播站广播,8篇被省以上报刊采用。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学生不可能通过几天的训练就能在正式的作文竞赛中获奖,功夫还需下在平时。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比较好的作文,教师在平时就要通过各种形式强化学生的写作练习和创作活动,比如组织文学社,定期举办作文竞赛,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办广播、橱窗和黑板报,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写作水平。◆(作者单位:江西省万载中学)

□责任编辑:张淑光

第二篇: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途径初探

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途径初探

开县后河初级中学:刘方清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现实社会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变革,原有的学校德育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提出的新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立足于课堂,满足于道德知识的传授,只注重道德原则、道德规范,无视学生道德能力的形成,德育效果是微乎其微。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学生能说会道,讲起道理来口若悬河,可是在遇到问题时却不知所措,有的更是言行相悖。我们常常为自己的教育如此苍白无力而困惑。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德育已与学生的生活脱节,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因此,可以说德育生活化是时代的要求。

我校于2006年12月向开县教师进修学校申报的《德育生活化研究》课题获得批准后,我们为了让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回归学生的生活、回归真实,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生活、探索生命的奥秘、思考人生价值的过程中,感悟生活,领悟道德的真正内涵,并加以内化和升华,进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优化自己的道德行为,我们就其实施德育生活化的途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活动的主阵地,所有学科都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德育资源,尤其是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学科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最经常的途径,为了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我们要求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德育资源,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文明礼仪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学校将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纳入常规教学管理,在教师的备课中要求能充分体现情感教育目标,并在课堂上积极实施德育教育。例如,政治课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我们要求在教学中要运用文学方式实现理论的现实化,生动化,情景化,情感化;语文课教学要以文学的真善美、纯真美为启迪,让学生自然体验激动、崇高的境界,以优秀文化启迪学生心灵的愉悦,实现情与德、知与行的贯通;数学课教学要利用数字的奥妙,时时引导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坚持;历史课教学要在传承中华文明史时,让学生感触到祖国的伟大,并产生民族自豪感和对先贤的崇拜之情,让学生直接受到生动、丰富、富有感情的道德洗礼。

二、注重校园德育环境的优化

校园文化环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学校的一草一木,精心布置的长廊,巧妙构思的板报,富有教育意义的宣传图片、资料等,以及教师的仪容仪表、言行、学识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和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教师群体形象是形成整体性教育氛围不可缺少的条件。

1、作为一所农村初中,我们因地制宜注重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环境的建设,充分利用墙体实施墙体文化,刷写激励性标语、校训,让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得到约束。利用橱窗、图书室、教室、餐厅等专用场所,构建与校园特色相吻合的主题校园文化,紧紧抓住宣传阵地,保持德育宣传力度,让学生时时刻刻都置身于充满愉悦的德育氛围之中。

2、我们在校园橱窗开辟了固定的“德育之窗”栏目,政教处专人负责定期更换内容;在教室前和教室里的墙壁上,有选择的张贴对人生有启迪意义的名人名言;食堂里张贴珍惜粮食和文明就餐的标语;在花园、楼梯墙壁等处都有友善人性的提醒;“国旗下讲话”是学校进行德育宣传教育的工具之一,每周举行升国旗仪式时,师生讲话内容都扣紧当前德育教育主题,全体学生一次次受到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和文明礼仪的洗礼,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

3、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就是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我们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积极引导教师进行个人魅力的塑造、外显,要求全体教师要摆脱地域条件的限制,使自己的形象真正与时代接轨。为了创设有利于德育的校园环境,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做到讲民主不专制,和蔼待人不粗暴,有个性但不张扬;言谈举止文明端庄,让学生学有榜样;知识储备广博化,使学生心存敬佩之情;处事方式现代化,使学生感触到时代气息的同时也使教师“文明化、广博化、现代化”的个人魅力得到重塑,让教师的人格魅力进一步成为学生德育工作的显性资源,让学生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受用终身。

三、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是情感教育、心灵教育。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德育实践活动,寓教于乐,才能深入人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

1、有效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德育实践活动,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性,使学生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学校的德育实践活动充分与学生真实生活和具体情境相联系,增加道德人文关怀成分,善于在最现实、最本质的生活中,拨动学生心灵深处那根善良之弦,让正直之举、同情之心成为他们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自觉行为。如:我校在2006年4月开展的“知荣明耻”读书征文和“让爱充满世界”募捐等活动中,在宣扬生活真善美的同时,让学生面对和剖析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和生活的艰辛,使他们学会了善待自己、善待他人,许多学生把自己的零花钱拿出来聚在一起,然后送给几个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同学,让他们又重返了校园,圆了这几名同学的上学梦;学会了对生活充满憧憬,对生命充满尊重、关怀和爱护。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知、情、意、行的辨证统一形成过程中,促进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和内化。

2、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的道德教育活动。班集体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人生初期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支柱和基石,我们倡导教师用自己的遗憾警示学生,用自己的人格感染学生。良好的学生间生活关系能使每个学生欣喜,并渴望在团结、友爱的集体氛围中健康向上地成长,它是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素质形成的催化剂。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间关系,形成良好的班级德育生活化氛围。从而使师生双方的价值观取向、道德观导向都得到升华,我们通过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开展有关德育生活化的讨论、实践等活动,组织指导学生走进生活,探究、思考人生发展的道路,感悟生活中的欢乐和苦恼,促使学生不断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3、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培养学生高雅的文化情趣。由于以往的德育工作只注重道德的说教和灌输,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因此,我们通过校内广播、校刊、报告、集会、征文、文娱汇演、体育运动会等文化体育艺术方面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培养学生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缓解了学生的压力和生活情绪。我校在本月初举办的2007年冬季田径运动会,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公平竞技、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展示个性特长的舞台;每位运动员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奋力拼搏,拼出了成绩,赛出了风格,让青春的活力迸发在赛场上的每个角落。它集中展示了我们后河初中良好的整体形象、校园人文精神和文明风采!它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这种文化体育艺术活动中展示自我,感悟生活,思考生活,提炼生活,吸取对自己人生有积极意义的养分,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判断能力、行为能力。

4、加强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针对学生中出现的特殊情况采取个案跟踪与辅导,建立特殊学生档案袋等措施,帮助学生克服生活中的心理障碍,矫正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行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集体的步伐快乐健康地成长。

四、注重家庭教育提高教育实效

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家庭教育是教育者多于受教育者的教育,在健全的独生子女家庭中,是家长多于孩子,家长对孩子基本上是“一对一”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其次家长了解孩子的长处、短处和孩子的思想、情绪变化,有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自己动手做事的能力等等。同时在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孩子获得了比在学校更多的表现自己、自我实现的机会,给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成长舞台。因此,为了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我们以学生的家庭生活实际为基础,不断强化了家长培训、家校联系和家庭德育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1、家长作为家庭德育的主要执行者,在孩子道德社会化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决定着家庭德育的方向,这就要求家长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得当的教育方式。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座谈会,加强了对家长的培训,搭起了家校联系的桥梁,提供了家校交流的平台,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技巧,从而充分发挥了家庭教育的优势,消除了5+2=0(5天学校教育,2天家庭、社会教育)的德育教育现象,最大限度地影响了孩子正确德育观的形成。

2、为了让学校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我们一直注重家校联系。规定全体教师要在一学年内对每个学生家访不少于一次,要求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所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学校的建议或要求、学生在家中的表现进行及时全面深入的了解,以便我们的教育更有针对性;我们在每学期的素质报告单上除了向家长报告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设置了班主任寄语、学生感想、家长期望等栏目,以加强教师与家长、学生的了解与交流和教育信息的及时反馈,达到家校教育的一致。

3、家庭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和理论上,还需要扎实的实践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懂得孝敬父母,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也为了让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主题性的教育活动,引导家长真正走进孩子的成长过程,我校已开展了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在今年“五一”劳动节放假前,我们号召全体同学回家后在家长的指导下“当好一天家”,从买菜到做饭,从洗衣到扫地,从劳动中体会当父母的艰辛,从家庭生活的实践中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尊重父母的情感。这些家教实践活动在家长与子女之间架起了交流的桥梁,拉近了子女与家长的距离。从而,让学生在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支持。

经过近一年的德育生活化的实践,我校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情感等都有了明显的积极变化,其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也更新了教育观念,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教育科研能力。广大家长反映孩子懂事多了,成熟多了;校园环境整洁、秩序井然,讲文明懂礼貌、拾金不昧、团结互助已蔚然成风。本期开学至现在据学校政教处不完全统计共有28人次拾到钱物交到老师或政教处,然后还给了失主。如何叶、杨小川等8名同学先后七次共拾得人民币78.5元交到了政教处,分别还给了失主;10月29日2009级3班的杨鈺霞同学在回家的路上拾得手机一部,立即交给了班主任老师,尔后还给了失主。

德育生活化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德育教育本身规律的呼唤。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将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成就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探索其规律。

第三篇:作文教学生活化

浅谈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戴莎

文章是客观事物和生活实际的反映,作文教学不仅要面向书本,还要面向生活。因此,我们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多项活动,给学生创造出可参与的环境和事情,调动他们的各种器官,启发他们回忆、联想和想象,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和能力。

一、联系生活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校园活动丰富多彩,是课堂生活的补充和延伸,可以开展主题队会、科技小组、才艺活动组,学生可根据爱好,选择某一活动。学生喜欢某种活动,也就对活动有了兴趣,就会全身投入。在活动中加深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友谊,锻炼了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学生也在活动中感受了生活,从而想表现生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作文素材的能力,又开发了他们的智力,这对于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是极为有利的。作文课如何变老师讲得多、指导多为学生趣味多、主动多是众多语文教师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记得我曾亲眼目睹了我校李老师上了一堂非常成功的作文课。那是三年级的一堂作文训练课,李老师用做游戏的方式教同学写作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学生亲身经历的写起来顺手,也有感情。作文指导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才显得有活力、有情趣。

“老师今天要教大家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大家想不想玩呢?”作文课一开始,李老师就兴奋地问道。

“想!”大家笑着回答,声音特别响亮。看得出来,小朋友们对游戏是多么喜欢,尤其是在课堂上同学们、老师一起参加,当然是求之不得了。

李老师首先告诉大家游戏的玩法规则。如:选两位同学当“木头人”(不动、不笑的人),另外再选出几名同学在两个“木头人”面前做各种夸张、搞笑的动作。如果“木头人”笑了,说明装“木头人”失败,反之成功。在游戏过程中,许多同学为了使“木头人”笑起来,都使出自己搞笑的“绝招”。课堂上时常出现同学们情不自禁的鼓掌叫好声。其中就有一位较胖的男生在“木头人”面前拼命扭屁股的动作,惹得同学们及全体听课教师捧腹大笑……

游戏结束后,老师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挑一个最喜欢的、有趣的过程说一说时,个个手举得高高的,抢着说。

“你们再给这游戏取个题目吧,写在纸上,比一比,看看哪位小朋友取的题目最棒。”话音刚落,只见学生笑眯眯地写起来。我想:可能把作文命题的自主权交给孩子,他们思路会更开阔,兴趣会更足。

果然不出所料,只一会儿工夫大家便写好了。于是李老师让一组组同学上台展示交流,说说理由。结果

题目真的各式各样。例如“木头人”活了,有的命题为“我成功了”,还有的命题为“木偶历险记”等等。我暗自惊喜,这远比老师的统一命题好多了。

针对孩子们好胜心强的特点,李老师又引导他们进行二十分钟的写作比赛。计时刚开始,同学们一个个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唰唰地埋头写起来。

比赛结束,老师又让同学进行交流评价,推荐佳作。在小组里,同学们个个畅所欲言。“你这句话不通!”“哟,你这里有好几个错别字!”“你只写自己,活动中还有其他同学的情景,你为什么不写?”“你的过程太简单了”“你没有写出心理活动”……小朋友们互相阅读着、议论着,有批评、有表扬,他们全然忘了这是在上课。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我想读!”“我!”“我!”各组的同学争着举手,不愿下课。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改革以往的“一言堂”,注意引导学生的自我评价、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因此他们兴趣浓,积极性高,参与面广。在笑声中,他们尝到了学习作文的快乐,我们老师也从中体会到了改革作文课堂教学的甜头。

二、面向生活 放胆习作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看作是教育的“本体”,他指出“生活即教育”是一种自觉形式的生活教育,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生活教育。

生活是有“序”的,作文教学的尝试必须遵循三个序列:一是以表达为主线。围绕“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这两项语言表达要求,尝试句子说话、片断说话、篇章说话训练;尝试看图说话、片断仿写、观察日记、课堂素描、布局谋篇等训练。二是以观察为先导。因为,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学会作文的基本素质,通过观察画面,落实图文对应;观察自然,寻找素材,增长见识,感受大自然气息,体验自然乐趣;生活则是作文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人生事态,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特征感受生活的乐趣。通过观察画面、观察实物、观察生活这三个循环的尝试,使学生观察能力得到逐步提高,这就不仅能较好地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而且能大大促进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三是以思维为核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相互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只要在尝试观察画面、观察实际的人、事物、观察生活、搜集材料和布局谋篇的过程中,才能使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和谐地得到发展。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决不能脱离生活,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都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因为生活是“生”的,生机盎然,无时不在。作文的取材和教学,都难以避免程式化和学术气。如果我们把枯燥的命题作文进行一番“消化”,就不难发现作文教学的“生机”。根据现实结果,尝试一些信息见闻,辩论争议,感想体会,通信便条,布置设计,说明介绍,过程描述等,作文不至于“无病呻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活的书只能活用,不可死读,新时代学生是用活书去生产、去实验、去建设。”小学语文教材中,各册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习作训练,以前作文指导由于老是模仿、依样,所获得的结果总比

别人慢几个节拍。罗索就曾断言:“人类事业的创造原理是希望…….一切使人成为伟大的都是从要得到好东西的尝试中产生出来的。”生活是“活”的,要有活的教材,就要将教材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只有活的教材,才能培养出活的人才,这活的人才就是创造人才。

教学需要活教材,活方法。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命题作文可以分解操作,实验、设置场景、补写、扩写、续写、看图作文、课文同步习作。在强调自主意识的同时,可以选择学生“喜闻乐动”的形式,进行遣词造句,游戏生活,表演情景等尝试。社会生活是沸腾的,又是美好的。我们身边每天都有新鲜的事情发生。作文教学的治本之道,就是以生活为基础,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自由自在、大胆地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

放开眼界,面向生活,积累素材,生活就像源泉,文章犹如溪水。因此,我们在指导作文时,提倡四多:一是多读课外书,观看影视作品。二是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尤其是凡人小事。三是多练笔,勤修改。四是多提问,多思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分析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使他们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有议可发。那么,作文就由苦事、难事变成了乐事、趣事。

※此文荣获2005年端州区小学语文课改优秀论文二等奖。

谈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

作者:韦国江 文章来源:田东县思林镇兴恒希望小学 点击数:737 更新时间:2009-11-10

谈到作文指导,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最感到头痛的问题。是不是农村小学的作文指导真的那么难呢?笔者认为,那可未必。主要看我们的教师怎样指导,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指导,是以“我”为核心,把学生套在条条框框里,还是以学生为主体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呢?赞科夫说过:“作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完整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如果我们教师还是采用过去陈旧的方法,将学生套在一个模式里,按老师的模式来写,那简直是强制性地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这样,必然抑制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发展,削弱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怎样做好农村小学的作文指导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说话开始,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较城镇学生所见视面窄,很少接触外面先进的世

界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就是由于视面问题,造成农村小学生胆小怕事、害羞、不善言语;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陈旧、单一,更加抑制了学生说话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一堂作文课上,只听到教师的说教声,却听不到学生的只言片语,学生对教师的说教唯唯喏喏。这样,学生说话能力及思维能力岂能不被抑制,教师指导起作文来怎能不困难呢?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办法就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变教师的核心作用为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一、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会说一句通顺的话,将他们观察到的、想到的能用一句或几句话表述出来。到了三、四年级就要加强片段作文的指导,这段时间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会观察,引导学生将观察所得、所感或近段时间来喜闻乐见的事情口头表述出来,连成一段通顺的话,然后用文字写下来,就了片段作文;这样,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何愁学生写不出三、四百字的片段作文呢?更何惧已有一定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五、六年级学生写不出五、六百字的作文呢?主要学生会说了、能写了,他们不就对作文产生兴趣了吗?有了“兴趣”这位老师,我们指导起作文来还有何困难可讲呢?

二、从范文出发,向生活掘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农村小学生,我们要逐步提高片段作文的要求,帮助他们挖掘作文题材。由于小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有限,作文常出现写不具体、突出不了重点等毛病。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毛病,教师在讲授课文或指导课外阅读时应该注意引导他们去细嚼、品味文章的内容及精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主题思想,然后布置他们在课后找一些同类的文章阅读或在班上朗读,模仿说、写。这样,读同类的范文多了,写起同种类型的作文也就容易了。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学一写三,即学一段(或一篇)范文,就让学生说、写几段(或几篇)同类的文章。如学了《海上日出》就引导他们写《山上日出》或《乡

村月出》,学了《记金华的双龙洞》就引导他们写《记家乡的×××洞》,学了《我家的小花猫》就引导他们写《我家的小××》等。千万别让学生陷入范文里不能自拔,切忌抄范文,而是让他们模仿范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更自如、更熟练地把生活中的题材构思成自己的作文。

三、走进大自然,向生活思意

农村小学的学生每天无不在大自然中度过。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是农村小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孩子们的内心体验,他们同样具有城市孩子所具备的天真活泼,所不同的是他们每天所接触的是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飞禽走兽;春、夏、秋、冬的自然变化规律,漫山遍野、五颜六色的花草树木,山间清澈见底的溪水,雨后万马奔腾的自然洪水,挂满枝头的满山瓜果……都是农村小孩子喜闻乐见的值得观察、描写、感受的内容,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在观察中悟出自然生活的乐趣。如指导学生写《蜜蜂的辛勤劳动》,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蜜蜂的勤劳酿蜜,进而联想到蜜蜂勤劳酿蜜的原因是为了一年到头有甜蜜的蜂蜜吃;结合现实生活人们只有像蜜蜂那样辛勤劳动,才能过上甜蜜幸福的好日子。指导学生写《挂满枝头的满山瓜果》,首先让学生感受到人们只有靠辛勤的劳动、靠技术才能喜获丰收;从《春天的播种——秋天的收获》让学生体会到没有春天人们的辛勤劳作,就没有秋天的丰收硕果。从而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学生将自己在自然、生活当中所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和亲身体验到的东西写到自己的作文里,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想象;既塑造了学生美好的心灵,也开发了学生智力,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享受生活。

四、走进民间,丰富学生想象

农村小学生跟城镇的小学生所见的世面不同。他们虽然看不到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大都市,但他们却能真实地看到农村人们生活的日益美好,听到丰富、神奇的民间故事。所以,农村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引导学生深入民间,到民间去观察、感受、体验生活,预定家乡未来的美好前景;听老人讲那丰富、神奇、动人的故事。回到学校指导他们写想象作文。如《我们村的甘蔗楼》、《我们村的瓜果楼》、《我们村的2050》等;或组织学生开展续写故事(编故事)竞赛。这样,既能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将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总之,农村小学作文指导,就是要引导学生亲自去观察、体验、感受,让他们将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心有所感,写到作文里。这样,学生就会写出真情实感,精彩的作文。同时,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指导作文难的问题随之迎刃而解。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生活教育理论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广阔的研究天地。陶行知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它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基本技能。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有多广,生活作文研究是我们在作文教学领域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写作理论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佐证。写作理论告诉我们,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才能使学生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生活五彩缤纷的色彩。

(三)生活作文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良好途径。根据活动心理学原理,儿童的写作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写作的内部动力。写作必须激发学生的动机。而语言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社会的交际工具,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学生这个名词,就是学习生活,学习人生之道。学会生活,学会交际,是人发展的必须与必然,生活作文是在生活中作文,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动机,使他们乐写、想写,从动机走向目的。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策略,居教学原则之下,比教学原则具有更多的操作性;居教学方法之上,比教

学方法具有更多的综合意义和理性指导。

据此,我们对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作如下的界定:小学作文生活化策略是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特别是教学策略研究理论的指导下,紧密生活与作文的联系,探索高效途径,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作文,提高学生表达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在学习

作文中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主要对象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论理论认为:“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习作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环境。许多专家都一直认为,生活越充实,作文内容越丰富,学生才会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习作来。因此,我们遵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确立“语文学习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创设良好的作文训练环境,探索在实践活动中

练笔育人的途径。

(二)生活作文思想是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修订版“大纲”也强调,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改变单调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交流机会,有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三)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作文写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研究内容

(一)创设有利于作文教学的环境,实现学生从“怕写”到“愿写”的转化,达到会写、乐

写的境界。

(二)营造好作文环境,走“生活作文”之路,丰富写作素材,激发表达欲望,提高习作

水平,让学生人文素质和谐发展。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自能作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

新能力。

五、研究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学生是生活的主人,作文生活化策略必须绝对尊重学生的主体,所谓教师的主导,也是通过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来反映。要在生活中激发主体参与作文意识,逐步从被动训练作文的必然王国,走向主动自能作文的自由王国。主体性还体现在协作性上,鼓励学生利用差异相互提高。

(二)活动性原则。生活是活动生成的,活生生的生活要依靠学生的人生活动,在人生活动中体悟生活,提高生活作文能力,是本研究的又一原则。离开了活动性就没有生活性,没有生活化策略。

(三)生活性原则。这是生活作文教学的个性体现。作文来自生活,作文教学应当来自生活,作文教学过程应该体现生活性原则,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四)整体性原则。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部分,我们在开展作文生活化策略研究 的时候,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使作文能力、语文素养和人的整体和谐发展。在教育中,要处理好德育与作文的关系,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关系,处理好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以求整体的合力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单个力量来促进人的发展。

(五)和谐性原则。生活作文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特别强调学生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和谐发展,生活作文也正是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与表达的统一。

(六)发展性原则。生活向前发展,作文也向前发展。发展性是生活作文的原则之一。作文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生活能力的发展。

(七)创新性原则。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前进,学生也无时无刻不在前进,有发展就有创新,有创新才能不断前进,与时代俱进。本课题的研究要努力创造出适合时代生活的生活

教学策略。

六、研究的主要策略

(一)走进生活,丰富素材库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停”。在生活作文的研究中,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

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的方法。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同时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进行记事作文的训练时,我们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游艺会,利用中队活动召开“谈天说地”、“畅想未来”、“中国伟人介绍”、“著名风景区导游”……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科技艺体节……让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3、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我们有计划的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

(二)描绘生活,谱写七彩虹

1、从点切入,夯实基础 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而单项素描,是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笔自如。因此我们首先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指导学生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 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教学中我们具体抓了物件、植物、动物、景物、场面、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素描。通过训练,学生练就了基本功,为作文综合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分线入轨,掌握写法 小学生习作,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好这类文章的

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比如,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方面的特点,可表现人物几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掌握这些写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结合范文剖析,学生从读写中领悟。

3、全面拓展,自由倾吐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绚丽多姿的生活。

(三)创造生活,展示新天地

1、看物联想。小学生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无意性。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作文课上,我们有意识出示几件小物件,给学生直观刺激。引导他们看物

件,想联系,构环节,写成文。

2、动手创作。我们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竞赛,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开展动手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发挥创造才能,于是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脱颖而出,我们引导学生把构想的过程和实践经过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出来,从而升华了学

生的创新意识。

3、设计生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因此我们注重为学生创造契机,让他们自己设计生活,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设计人物角色。我们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未来的老师、厂长、医生、工人……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社会、生活、职业、工作、成果。

另外 我们还让学生设计班队活动,设计美化校园,设计课文学法,设计班级园地,设计报刊,设计房屋……通过动眼、动耳、动手、动脑,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时让他们充实了生活,美化了生活,创造了生活。

七、研究成绩。

(一)取得了初步的理论成绩。我们对影响作文教学的有关因素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得出了生活作文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深化了学校的师陶学陶工作与教学改革工作。

(二)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通过研究,教师作文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学校编印《作前指导教案集》一套。学生写作能力与生活认识水平有所提高,课题研究开展以来,学生发表在各种报刊上的作品增多,现共有100余篇文章发表。学校编成《童心》一书。

(三)取得了整体效应。由于生活作文研究的整体性,学校的整体工作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学校工作综合评估连续四年获得县第一名。生活作文研究树立了作人与作文的协调统一的目标,对各年级段的学生提出了生活目标和写作目标,达到了生活与写作的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最终达到生活教育理论育 真人的目标。

八、主要参考文献

《陶行知文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大语文教学的探索》 山东教育出版社

《学习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语文教改趋势》 河南大学出版社

《构建生活大课堂》 江苏教育出版社

《小学语文教学》 2000、9 2001、1 2002、2

《小学语文教师》 2001、6 2002、5

《人民教育》 2001、9 20025 《小学教学参考》 2001、10 2002、1

《小学教学研究》 1999、11 《语文教师之友》 2000、3 《教学月刊》(小学版)2002、5 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文章作者:李修成 来源:语文报教师版小学总第163期 2009-12-16 9:37:01

    热点推荐:

第二届“语文报杯”原创文学大赛截稿倒计时

悼念本网小作家、我们可爱的朋友董旭云同学

说说您对三大集团的自主招生的语文试题的看法?

陶行知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焕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叶圣陶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现在,很多学生一提笔就觉得无话可说,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心里没有“生活”。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呢?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本命题。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之需要而教育。

作文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说真话,诉真情”的生活情境。教学时,教师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再现生活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教学“我的班主任”时,教师可以设计师生互打电话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模拟角色,使学生在角色中体验到班主任对他们的关心和体贴。这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它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有话可说。

二、拟定生活化的习作文题

文题是一篇文章的命脉,一个好的文题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在命题时要克服单一化现象,可采用半命题、自由命题的形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多元化命题,以此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三、实施生活化教学活动

生活作文强调从现实生活及大自然中汲取写作素材。

1.留心观察,积累素材。

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让大千世界成为他们的写作素材。

例如,我指导学生观察街道的建设与变化,留心家中生活设施的改变,观察自己身边的人……慢慢地,学生笔下的世界开始变得精彩起来。

2.创造想象氛围。

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鼓励其大胆想象。

例如,教学“假如我是……”时,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让他们在一个个“假设”中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描绘出自己灿烂的未来。

3.优化活动,写出童趣。

活动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学生眼中有物,笔下才能“有神”。

例如,四年级上册中有一个要求学生在描写一件事或一个场景中用几个象声词的练习。这个练习看似简单,但如果教师不认真对待,不精心设计,学生是写不出精彩来的。因此,教学时我带学生去不同的地方体会不同的象声词。于是,“湖面炮声隆隆,汽笛声声,电光弹腾空而起,人工烟雾笼罩湖面”“蓝色的天空中伞花朵朵,刺耳的呼啸声不绝于耳”等一幅幅声像结合的立体画便跃然纸上。

四、设计人性化的作文评语

教师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1.情感性。

教师的评语要以情感人,敞开心扉,似家常絮语,像亲朋叙旧,轻扣学生心弦,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在用心关心他,用情欣赏他,用爱发现他,以此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一次,我们班一个父母离异、性格孤僻的学生在《我渴望》中吐露真情。我给他写下这样的评语:“从你的字里行间,老师看出了你对母爱的渴望。你质朴的语言,淳朴的感情,令人动容。老师觉得你是个优秀的孩子,相信,通过你的努力,一定会让家人对你刮目相看,并以你为荣的。”当这个学生读了这段评语后,十分感动。从此,他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脸上也渐渐露出了笑容。

2.趣味性。

教师一句深刻而幽默的评语,不仅可以给学生创造出愉快的学习情境,而且还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一个不会用标点符号的学生的习作中这样写道:“句号瞪着圆圆的眼睛,引号的眉毛挑了起来,叹号哭起了鼻子:„我的主人,你怎么忽视我在文中的位置呢。‟。”从此,这个学生很少再乱用标点符号了。

3.激励性。

教师要善于用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的信心。

例如,一些学生阅读面广,在写作中能运用到古诗文。此时,教师不妨在评语中送上一句:“你真了不起!能把古诗文巧妙地运用到写作中来。”我想,每一个学生读到这样的评语都会心花怒放的。

4.启迪性。

当教师面对不符合写作要求的习作时,不应直接给予批评,而应用启发性的评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例如,一个学生在《我学会了炒鸡蛋》中,没有把自己学炒鸡蛋的过程写具体。我并没有直接用“内容不具体”“重点不突出”指出文章的不足,而是通过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学生看了批语后,马上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了修改。

综上所述,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她离不开生活。”因此,我们要树立“生活即课堂”的观念,从生活化角度设计作文教学,让学生“用我手写我心”,准确地抒发自己“心中”的“意思”和“情感”。

第四篇:浅谈作文教学生活化

浅谈作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而生活又是多姿多彩、日新月异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大世界。同学老师、操场教室,父母兄妹、住行衣食,媒体舆论、街巷田野„„童心所及,处处皆文章;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天上地下、过去未来,想象所至,下笔可成文。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教学必须把学生从课堂上和课本里解放出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灿烂多姿的大自然作为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

一、丰富学生生活、培养观察能力,使学生写作水平明显提高。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

常有一些学生害怕写作文,他们面对文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究其原因,大都是他们对生活缺乏细致观察,缺少积累体验。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他还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些是在告诉我们,真正的写作,好的写作,应建立在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积累体验之上。

1、指导观察。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为此,我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如观察豆子发芽、观察太阳落山,写观察日记。有的学生开始只写了100多个字,简简单单的一个骨架。于是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选取不同的观察角度,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指导写作。由于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景,组织学生参与,进行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为目的的系列作文教学活动,这样,作文时就有素材可写、会写了。很多学生作文不具体生动,是不会把“死”东西“活”写,作文也变得粗糙而没有生气。教师再指导学生作文时,应注意鼓励和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来写。

二、用生活激发写作动机。力求作文内容生活化,倡导个性化作文,鼓励自主性作文。

1、围绕着丰富多彩的生活选题。元旦,开迎新会;春节,搞慰问活动;元宵,看灯笼;妇女节,给妈妈做份礼物写封信;植树节,栽种小树苗;儿童节,每个人设想活动方案并写成文章。

2、创设情趣盎然的写作环境。训练时,不妨把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画面、活动场景搬入课堂。精彩的课本剧表演、紧张热烈的劳动场面、活生生的小动物„„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获得写作素材,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

3、布置生活作文。学做家务,学做小制作,这些都能成为写作的好材料。

三、作文评语多样性。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这三种评语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

1、针对性评语。这种评语要求教师针对学生作文做出恰当的评价,可以针对某个词、句子、某段文字或整体结构,文章思路,语言等对他们的优缺点做个详细的点评,使学生知道自己好在哪些地方,哪些地方又还需要改正。

2、启发性评语。学生作文哪个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或对习作中出现的不合常规的思想,教师可以给学生画出来或在旁边提出自己看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形成爱思考的习惯。比如,“弯弯的月亮象香蕉”,如果教师不同意这一看法就可以把两样物品画出来做个比较,还可以配个问号,增强学生的探索欲,不过可能这些评语可行性有限。

3、激励性评语。叶圣陶说:“学生作文里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现在都提倡欣赏教育,所以对习作中的优点给予充分的鼓励与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激励性话语也不宜过多,要针对习作内容而言。这种做法也可以通过符号点评方式来进行,比如利用星星印章配上鼓励话语。

四、作文评价主体多样化

(1)自评。学生是作文的主人,让学生自评是教师肯定学生权利的一种表现,同时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经过思考肯定清楚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经过自评提出自己的问题有利于别人参考,进而提出意见解决问题,这种做法是对学生勇气和接受能力的一种挑战值得发扬。

(2)互评。互评主要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方式来进行。俗话说:“旁观者清。”自己的东西自己不一定最了解,有些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他人的眼光,听取别人的宝贵意见,或许你会顿时豁然开朗,同时大家在读文、评文的过程中,渗透了对以往生活的理解并且使学生在比较中不断成长。

(3)教师评。教师永远是学生的引领者,师必须参与到学生的点评中来,学生毕竟是学生,经历浅学识薄,学生的点评不一定中肯,因为教师生活阅历比较丰富,在学生点评完后给予适当的补充能弥补这种认知差距。

生活化作文教学是通过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刺激性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它是一种与社会、校园、家庭紧密相连的作文教学,它从头至尾都笼罩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描写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它的整个实施过程实际就是呼吁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脱离出来做生活的主人,它是解放学生思想,解放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

第五篇:生活化作文教学

让作文贴近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

丁营乡楼李中心小学

王书丹

关键词:作文

生活

相互联系

摘要:生活因为有了人的描绘而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养成诸如随时写练笔的习惯会让他们大大提高对生活的感知能力。真实表达内心世界,培养用文字表达真感情的习惯,引领学生关爱自然,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

面对五彩缤纷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然而,生活在学生的作文中常常是 “千人一面” “千口同腔”,而学生作文是也是绞尽脑汁,最终还是免不了落入“俗套”之中,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与生活脱轨。作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可很多学生却缺少机会广泛接触丰富多彩的生活,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样就形成了作文与生活联系不紧的现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的作文充满生活气息、富有时代动感,以一种独特的面貌、与众不同的品质吸引读者。就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拓展作文空间。

一、以景生情,以情动人,切忌胡编乱造,脱离实际。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以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可见,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以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的框框是完全应该摒弃的。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实表现。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

二、作品来源于生活,也可以优化生活

1、作文和生活的“鱼水之情”

生活是一个大舞台,它演绎着人生的酸甜苦辣。绚丽多彩的农村生活是孩子们的梦想之源,让学生的作文中有花儿的绽放,有蝴蝶起舞,有鱼儿戏水,有月儿弯弯。在缤纷的世界里,学生会怀有许多美好的期待,用美妙的生活织成七彩的梦想。

2、“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只要善于观察,农村小学生也不缺乏写作的素材。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近他们的生活,农村田野中水稻、油菜等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又各具特点;农家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楼房、庭院,是现代新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要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只要细心观察,思考品味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是写作素材。比如不起眼的物品表达出来的友谊;爸爸妈妈叮咛嘱咐体现出来的亲情。让学生回忆印象深刻的老师,曾经让他很感动的事情,生活方面的细节,建议从老师在生活上的帮助上下笔,真情实感,写出来的作文流畅不做作,切入的角度特别,从走近生活到思考生活,就是一篇比较成功的作文。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阅读可以促进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得到间接的生活经验,从中汲取作文的材料。因此,要想让学生认识,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必须借助于广泛阅读。

⑴向书本学习,书本是教学的基础,可是读书也要有正确的选择

① 不要专看一个人的著作。,现在的学生往往因崇拜某位作家,而专看他的作品。如一些男生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谈起打呀杀呀来,头头是道,真实这样一来,他们获得的知识非常有限,不利于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

② 不要专看作文书。

一讲到要提高写作水平,我们的学生就大量购买作文书,苦读背诵,写作时生搬硬套,过了三年五载,还是不会写作文,其实单读作文书是绝不能提高写作水平的,学生应该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到书海中去汲取丰富的养料,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努力成为知识渊博、生活经验丰富的人。

⑵向宣传栏学习。

我们在学校里、社会上随处可以看到各种宣传栏,如果留心阅览的话,宣传栏中的很多内容将会成为学生写作的好材料。

①班级内的黑板报是由学生精心设计的,主题鲜明,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而且更换及时,如能细读的话,肯定受益匪浅。

②各种布告栏、报廊、标牌广告似乎是供大人们阅读的,有的甚至是起装饰作用的,其实小学生也可以从中选出写作内容来,如了解某些产品的特点,学习介绍产品的方法;再如通过看报能了解国家大事,发现很多新鲜事。

4、“想象是生活的点睛之笔”

生活不但是作文的源泉,而且是想象的凭借。根据一个简单的生活情节,往往可以想象出一个形象生动的故事来。千姿百态的生活,是学生创作的源头活水。教师鼓励学生将身边的事、有意义的活动编写成童话故事,贡献给大家,学生会受到启发,得到启迪。

5、“写作犹如流星划过夜空,雨后看见彩虹”

生活因为有了人的描绘而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养成诸如随时写练笔的习惯会让他们大大提高对生活的感知能力。真实表达内心世界,培养用文字表达真感情的习惯,引领学生关爱自然,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

总之,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以看出,作文应当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写真实的生活,表达真实的感受。

下载生活化作文教学三种途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活化作文教学三种途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考作文训练的三种途径及方法

    育星教育网 http://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中考作文训练的三种途径及方法 山西省昔阳县乐平二中孔芳芳作文是语文知能和人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结晶了作......

    中考作文训练的三种途径及方法

    中考作文训练的三种途径及方法 作文是语文知能和人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结晶了作者的情感和心智。一方面因其在中考总分值高、比权重,学生往往“一文定输赢”,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生活化教学

    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下文同)中所蕴含的新理念,大自然、大社会是一部丰富真实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它......

    教学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

    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贴近学生生活,适应社会发展。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化学教学的联系,努力使......

    浅谈教学生活化

    浅谈生物教学生活化 生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

    作文教学的生活化

    作文教学的生活化 石横中学 刘燕花 《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学生的写......

    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题目由老师指定,“写什么”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定的几种模......

    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

    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计划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基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人类社会正进入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掌握科学技术新知识、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