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语文衔接教学沙龙研讨发言稿2013.5

时间:2019-05-13 03:1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初语文衔接教学沙龙研讨发言稿2013.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初语文衔接教学沙龙研讨发言稿2013.5》。

第一篇:小初语文衔接教学沙龙研讨发言稿2013.5

小初语文衔接教学沙龙研讨发言稿 2013.5 整理:殷雪梅小学 滕晓惠 尹卫斌

参与人员:六年级组的4位语文老师 张建英、尹卫斌、祝骏、滕晓惠

1.小初语文衔接教学衔接些什么?(课标中的衔接,学习习惯的衔接等)

(1)学习动机的衔接。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是比较直接的、近期的;而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则逐渐向间接的,远期的方向转化,同时他们的求知欲、兴趣不断增强,并且日益趋向持续而稳定,逐步形成对学习的负责态度。因此,必须开展这一过渡时期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决心为中华的腾飞而努力读书。

(2)非智力因素的衔接。为进入中学打好基石、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往往决定学生到中学后能否很快适应的主要因素。在小学高年级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教师要改变那种一包到底的保姆式教育。

(3)学习习惯的衔接。以语文教学作为例子,在衔接方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即很好地指明了语文学习习惯衔接。《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内容。小学重在做好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初中则要求学生将学习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个性化的趋势。初一起始阶段继续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围绕学习目标,吸取他人的学习方法,并结合自身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

(4)学习能力的衔接发展。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感知能力、识记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小学阶段相比较处于定型前的快速发展阶段。根据这一特点,小学阶段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述诸方面的能力,为中学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中学则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能力实现质的飞跃:表达能力上,在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感知能力上,重视感知的完整性、细致性、抽象性的培养;识记能力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识记的有意识性和稳定性;思维能力上,既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更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5)知识体系上衔接。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与初中阶段的知识体系,既是独立存在的,又是相辅相承的,作为教师为学生进行铺垫搭桥,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做好知识的相辅相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初中教师应该了解小学所学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进而把握小学教学和中学教学课程之间的联系。小学教师应该多接触刚毕业的学生,多了解初中教科书内容。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高段与初一教师)应加强互相听课,互相沟通及时反馈各自的教育信 息。我们认为:初中老师上课给小学老师听,小学老师能够了解到初中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在小学高年级就可以开始有意识为初中学习做个铺垫,而小学阶段采用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很值得初中老师借鉴。

(5)课标的衔接。如习作的目标,在小学阶段,学生只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想象作文、读书笔记、常见应用文。而初中阶段则不仅要求写出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还要能以文本为载体,进行相关缩写、扩写、改写等。习作训练点的变化,体现了教材编排的螺旋上升式的特点。在小学高段可以适当进行诗歌改写、扩写、缩写的训练,为初中习作打下初步的基础。

2.阅读课教学中怎样体现衔接?(学生已有哪些水平,怎样实现水平提升,兼评本次同课异构的两节课等)

一、分析学生已有水平

在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经家庭熏陶及早期教育和学校教育,已阅读了一定量的书籍,具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这种能力集中表现在认读、理解、感受、记诵等方面),尽管这种能力还存在差异,这种能力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已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由自发转为自觉。也有些学生学习依然停留在被动状态,教师、家长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缺少主动性。

(2)有些学生已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另有一些同学则把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当作一项软任务,经常偷工减料。

(3)课堂上,有些学生已逐步养成上课主动做笔记的习惯。也有些学生却懒于动笔。事实上中学教学内容多,密度高,适当适度记录重难点便于课后加工反刍。所以在小学教会学生记笔记是必要的。

(4)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养成了默读课文的习惯,但快速浏览文本的能力还不强,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5)学生有了一定的关注文体的意识。如阅读叙事性作品,能初步概括事件,分析人物形象等;阅读诗歌能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意境等;阅读说明性文章,能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但对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还未能较准确地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未能较敏锐地提炼相关主题,仍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实践、多练习。

二、关注水平的提升

(1)读课外书的能力提升。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往往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针对学生现实存在的阅读能力及习惯方面的差异。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帮助他们实现水平的提升,就应该充分注意这一点。课前首先应要求每一个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改变学习的无序状态,减少学习的随意性。

其次教给学生读书做摘抄的方法。如摘录好词好句、评价人物形象、概括故事内容等。再次,还可从推荐不同版本的书籍入手。如小学、初中的教材中都有“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水浒传》等古典名著,在小学高段可以推荐学生读少儿版的著作,到了初中则可以阅读文言版的,这样拾级而上,也较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

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做笔记及课外阅读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

(2)读文言文的能力提升。教材中没有文言文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较困难,因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补充读本》和《中华诵读》中的小古文让学生阅读,同时要适度地补充短小、浅显的文言文,引导孩子在阅读中形成语感,为初中的文言文学习搭好台阶。

(3)读文写批注的能力提升。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具备了读文写批注的能力,但品读文本到底有哪些序列化的方法,中小教师还需加强学法研究。比如:可以从品修辞的角度入手;可以从品细节描写的角度入手;可以从品文章写法的角度入手;可以从换词语对比辨析等多角度的教给学生方法,并在长期训练中,使学生内化成能力。

(4)比较、鉴赏能力的提升。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求知欲特别旺盛。他们不满足于课堂上拖沓的节奏和单一的信息刺激。教学中,小学教师应注意适度拓展文本——以一篇教材带出系列同主题的文本或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文本,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如学习了哲理散文的《最大的一穗》,可以让学生自学《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让学生比较异同,了解借事说理的写法;学习了季羡林的散文《夹竹桃》,可以布置学生自学《月是故乡明》、《二月兰》等,感知语言大师散文的不同风格;学了于谦的《石灰吟》,可以补充《咏煤炭》,感知诗人洁身自好、报效祖国的豪情等;学了王冕的《墨梅》,可以补充陈毅的《青松》、郑燮的《竹石》、王冕的《白梅》等,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学习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可以补充《声声慢》、《夏日绝句》等,领略词人不同的时期写出的作品也传递着不同的情感。就这样引领学生在文本的拓展学习中,扩大了阅读量,学会了鉴赏诗词、名家名篇,提升了综合素养!

3.针对“适度积累”这个专题,怎样体现小升初过渡?(古诗名句的积累度,浅近文言文的渗透度,习作表达的训练度等)

(1)古诗名句积累

对《必背75首古诗》中的名句,我们要求学生人人过关,并让学生尝试在语境中灵活运用。

在学完相关古诗后,我们也会带领学生积累同主题的诗句。以12册课文为例:先后学习、积累了“赞美长江”、“歌颂大海”、“描写落日”、“托物言志”、“讴歌梅花”等主题的诗句,积累了“珍惜机遇”、“学会合作”、“论语”等名言警句,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加了才气,有了写作的底气。

(2)浅近文言文的渗透度

教材中没有文言文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较困难,因而我们殷小的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补充读本》和《中华诵读》中的小古文,带着学生能读通、读顺小古文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同时复习阶段还将适度地补充短小、浅显的文言文,引导孩子在阅读中形成语感,为初中的文言文学习搭好台阶。

我们想在六周左右的复习时间内补充6篇小古文,每周一篇,分为三个系列: 第一个系列:主要是学两则寓言成语故事小古文——《郑人买履》、《刻舟求剑》。选这两个成语故事是因为七年级上册亲近文学为主题的第一单元就安排了此内容。让孩子升入初中后,看到此文就想到小学语文老师的可亲可敬,对文言文感到很亲切,学起来就更带劲、更轻松。

每则故事一课时,我们期望达成如下目标:1.能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能读出停顿、读出节奏;3.能读出理解,翻译句子;4.会读文明理,说出启示。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采用如下教学思路:1.让学生自读短文,划出停顿的节奏;2.实物投影呈现学生所划节奏,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判断是否把句子读通、读顺;3.根据内容,让学生写出这则寓言故事的题目;4.根据提供的重点字的注解,让学生尝试翻译句子;5.让学生划出揭示寓意的句子,引导学生说出成语的比喻义,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启示。

对寓言成语故事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式、状语后置式、宾语前置式、判断句式等语法知识则不教,让学生到初中再学。

第二个系列:补充两则明清小说文言文的片段——《猴王出世》、《刘姥姥进大观园》

(二)。

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情节跌宕,语言通俗易懂。选择《猴王出世》片段是因为本册教材中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话文,同时名著《西游记》也是小语12册和七下教材推荐的必读书目,补充此片断是对文本的拓展、延伸,在扩大学生阅读量的同时,激发学生对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提升其文学素养。

学习《猴王出世》,我想用一课时,并想达成如下目标:1.能借助字义注释,初步读懂文章,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检测故事情节的主要策略:学生读文后,让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故事主要内容:花果山的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2.品读文本,了解石猴快乐、自由、勇敢自信的特点。(为了达成这一重点目标,采取的策略是:品读文本写批注——分享阅读收获——师生共同提炼石猴形象——读出文字背后的石猴形象)3.品析文中的的排比句,对偶句,体会语言的节奏和韵律。(采取的策略是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知语言的精妙。)4.能说出《猴王出世》与《三打白骨精》的异同点。(这一目标主要是检测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故事出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辨析、比较。)

选择《刘姥姥进大观园》

(二)这一片段是对本册教材练习中的文言文——“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情节的补充,同时激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此文,我想用一课时,并想达成如下目标:1.能借助字义注释,初步读懂文章。2.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3.能结合具体的语句,感悟刘姥姥说话风趣、幽默的特点,感知刘姥姥乐观开朗的性格。(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采取的教学策略是品读文本,划出描写刘姥姥的语言的句子随文写批注)4.以此文为导火线,激起学生阅读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三进荣国府“救巧儿”的章节,全面感知刘姥姥的人物形象。(这一目标主要是引领学生带着探究之心继续读原著,在对比阅读中,感知非连续性文本中人物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家作中完成。)

第三个系列:补充《论语》中孔子名言片段和《两小儿辩日》的小故事.这是对教材练习中出现的“孔子名言”和课文《孔子游春》的补充、拓展,也是和七上教材中欣赏《论语》八则和七下《两小儿辩日》的一次很好的衔接。

在课文《孔子游春》和《论语》的学习中,学生感知更多的是孔子循循善诱、和蔼可亲、以理服人的大教育家形象。补充《两小儿辩日》,则可以让学生鲜明地感受到孔子这一大教育家、思想家有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短文《两小儿辩日》,我想用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为:1.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感知文章主要写了什么。2.会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采用如下教学思路:一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生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并说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二读课文,感知理解两小儿对太阳离人远近的看法——日始近日中远、日始远日中近,读出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的情感。三读课文,理解两小儿各自的理由,用“~~”画出有关语句。交流得出:日中远的理由是——近大远小。日中近的理由是——近热远凉。同桌分角色互相练习读一读这两段话。四读课文,了解孔子不能为他们裁决的原因。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并得出结论,随机理解“谁说汝多知乎?”意思。五读课文,谈启发。随机学习《论语》中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六、小组合作,模拟演一演故事。练习中的孔子名言,是关于学习的论述。而事实上孔子的名言论述的道理是多角度地。因而,我根据主题归类,补充三类。分别为:

一、美德类:1.朝闻道,夕死可矣。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德不孤,必有邻。

二、君子与小人: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三、意志和品质: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3.譬如为山,未成一篑(1),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对这些拓展的孔子的名言,用一课时完成,主要的教学策略是:1.熟读成诵,理解意思。2.注重引导学生创设语境,活学活用。此外还可鼓励学生搜集孔子名言,感知先贤的伟大思想。

(3)习作表达的训练度

平时注重开发习作资源,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写活动类、读后感、记事类的文章较多一些,对想象类习作和书信等应用文练得较少。而初中阶段则不仅要求写出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还要能以文本为载体,进行相关缩写、扩写、改写等。习作训练点的变化,体现了教材编排的螺旋上升式的特点。在小学复习阶段可以适当进行诗歌改写、扩写、缩写的训练,为初中习作打下初步的基础。在复习阶段更要注重审题的训练,当堂限时写作的训练,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习作。

4.复习阶段怎样实现小升初平稳过渡?(各教研组长)

本届六年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外来子弟,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期望值不高,更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所以家庭学习氛围不浓,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差。部分孩子放学回家后,几乎是处于“幼儿园”状态,其父母有的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在工厂上夜班,部分学困生因自控力差,又无人管理,所以家作几乎不写(尽管老师对孩子多次教育,并和家长多次沟通),因而他们所学的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面对这样的学生,有时我们真的很沮丧和无奈,但一想到自己是一名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又荡漾在心头。所以我们在校领导的鼓励下,在和组内老师的共同研讨中,达成了这样的共识——转变思维方式,提高复习效率,让我校孩子小升初平稳过渡。

一、制定好科学的复习计划,分阶段全面落实复习内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提高复习效率,我们组内老师将群策群力,制定详实的语文复习计划。有了计划的引领,复习课的目标和导向性就更明确了。

总复习我们做到有序地分步进行。第一阶段以12册教材为本,侧重于教材的复习与梳理。对各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同时做到生字词、要求背诵的重点段人人过关。

在这个阶段,我们一方面是充分利用早读课、课堂的时间让学生读、背、默,另一方面 充分发挥小助手的作用,在班内开展“手拉手,共进步”的活动。使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充分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同时要求学生作好错题摘录,并定期复习错词。

第二阶段进行分类复习基础知识(汉语拼音、字、词、句、标点、古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

这个阶段的复习中,遵循精讲精练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听讲进一步加强理性认识,通过练习在实践中掌握基本技能、提升阅读、习作等能力。

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侧重对做题技巧的讲解和一些学生易出错的题目,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审题、笔试的考试技巧。另外还可以在前两个阶段复习的基础上进行适度拓展,重点着力于阅读和习作能力的提升。

第四阶段再次回归文本,并进行相应的综合模拟练习。

二、科学把握复习课型特点,精心设计和实施复习课。

(一)把握好科普说明文和情感真挚的记叙文、对比阅读中的非连续文本常见的题型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对这三类题材的文章常见的题型,做到了如指掌。然后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使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二)要科学复习习作

1、习作复习的重点要渗透到每周。要当堂练习审题、选择素材、把握重点的能力。习作要求语言通顺,有真情,有童趣,有生活的气息,有具体的事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注重习作的讲评、二次修改!注重引导学生在综合笔记本上积累写作素材

3、注重引导学生读《智慧背囊》、《天下阅读》等书刊中的美文,丰富孩子的语言,为写作积淀素材。

三、注重发挥团队优势,编制复习资料

四、注重当好孩子的心理医生

学生情绪烦躁、焦虑时,注重疏导,做“减压筒”; 学生失败气馁时,注重鼓励,做“打气筒”; ……

五、注重用校信通和家长沟通,努力形成家校合力

第二篇:​小初衔接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初衔接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话题背景:

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语文课程固然重要,在学生经历了小升初的紧张备考之后,小升初考试尘埃落定之后,语文课堂学什么?考前,从语文教材到《A体系》《大集结》等各类复习资料,翻来覆去走了几回,别说学生,已经松懈、厌烦,连我们也真不知道要怎样教了。

《北京遇上西雅图》,演绎了一段异域他乡的爱情故事,语文遇上了小初衔接时,该怎样演绎另辟蹊径,直至教学相长的故事呢?

话题延伸:

一、高瞻远瞩,利用优质资源

当我们遇到困难,正在困惑之际,学校决策层领导早已运筹帷幄,为我们拨开云雾,指引了教学的方向。小升初考试结束后,高校长就召开了“小初衔接研讨会”,小学毕业班级任课老师,初中任课老师都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高校长指出要利用我校“九年一贯制”的资源,利用初中部老师的教学力量,让小六年级“走在前面,赢得当然”。接下来,各级部门领导都提出了要求,邹主任用“赢得时间,抢占先机”概括了对小六年级的教学要求。

会后,各语文老师都做了教学进度的调整,完成了小初衔接的教学计划。初中阶段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都不同了,怎样让学生很快适应,成了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我们从本学科的角度,结合学生实际,拔高难度,调整教学方法,让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很快进入初中学习,让中等成绩学生有了“跳起来摘桃”的兴趣,也让学习能力不强的同学产生了奋起直追的决心。

二、坚守课堂,保持学习状态

小初衔接之际,我们重新调整了上课节奏。曾老师、杨老师除了继续进行小六语文能力检测、讲评,还开始了文言文的教学。常用古汉语语法、通假字,这些看来晦涩难懂的知识,但学生却听得津津有味。朱老师的趣味语文更为语文增添了新鲜活力,学生从有趣的对联,谐音歇后语,成语故事,巧用标点等练习中体会到了语文的快乐滋味。郭老师在课堂上也进行了“趣味语文之成语接龙”的活动。“成语龙”愈接愈长,同学们也从中学到了许多陌生的成语。郭老师说,语文并不是一个枯燥的科目,只要你用心探索,就会爱上语文。六1班“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的辩论赛,拉开了一场唇枪舌战,没有硝烟的战争。赛前孩子们通过多种方式搜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筛选、汇总资料,确定辩论队辩手,赛前准备、模拟,直至比赛圆满落幕,赛后撰写作文。孩子们在活动中习得语文知识,锻炼语文能力,懂得生活处处皆语文。

初中部张熙老师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第一堂课结束,学生就喜欢上了这位年轻而博学风趣的老师。张老师还和六年级备课组一起研讨了一套适合本年级学情的教学方案: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有趣的对联,文学史上大家的奇闻异事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探求兴趣。除此之外,张老师还站在初中语文老师的高度,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教给学生合理缩句、修改病句的有效方法,虽然有点难度,但是大家学得津津有味,许多优秀学生直呼懂了,通了。他们能从语法理论的高度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难题,自然会融会贯通。六4班同学更是盼着张老师来上课,他们已经提早拿到初一语文教材,我想,自豪、幸福的感觉一定会化作努力向上,奔跑在前的动力吧。

小初衔接阶段,是学生习得语文能力,获得能力提升的极好机会。是学校高层的决策力让我们有幸遇到了丰富的语文课堂,课堂不拘泥于教材,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语文能力的增长,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知识情感的激发,有了这样多元发展的语文课堂,学生自然会乐在其中。

三、延展课堂,开展阅读活动

没有考试的压力,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阅读兴趣如雨后的春笋,破土而出。走进各班教室,孩子们阅读书目可谓五花八门,有名著,有“曹文轩”“沈石溪”,有校园小说,还有网游读物。在浩瀚的书海中如何甄别,取一瓢饮?我们做出了勇敢的尝试。郭老师带领学生走进了《三国演义》的世界,从诸葛亮、周瑜到各路英雄豪杰的命运沉浮,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的史实差距,无不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她组织学生举行读书分享会,三国故事会,知识竞答等活动,从三国中学习作技巧,从三国中积累成语,从三国中品人物形象,从三国中修为人处世品行。活动中,同学们触摸到了经典的温度,领略了经典的魅力,更明确了阅读的方向。相比禁止网络书籍,撕毁武打小说的作为,这不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吗?

学习语文,我们不再局限于课堂,将语文课堂延展开来,延展至班级读书活动中,延展至亲子共读中,更延展至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中。学校图书馆是个好读书的清静地方,吸引孩子们的不仅是书架上整齐排列的书籍,四方书桌,只能轻拿轻放的实木凳,还有书架上任性生长的绿色植物和书本散发的淡淡墨香。上回看到的那一本还在老地方吗?吴姐姐讲完孔子的故事,又该讲谁呢?老师推荐的那一本还能找得到吗?……与阅读相关的美好愿望,美好情致,美好期待都会在这间静静的阅览室里萌发、生长。曾满君老师曾说:将语文课堂搬到阅览室后,我感到学生沉静了,懂道理了,智慧了,更可喜的是,习作中精彩描述,生动表达的语段更多了。

四、开放课堂,发挥语用功能

小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毕业聚会,毕业联欢,各种与毕业相关的活动接踵而至。5月14日,六3班家委会组织了以“难忘师恩,珍惜同窗”为主题的亲子游园活动。许多学生参与其中,设计方案、制作横幅、写感谢信。活动后,大家写出了许多活动见闻,活动感受,友情故事。我攫取一段王同学发言视频与大家共享——

这次活动结束后,让我们很受启发:这次活动,同学们需要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运用习得的语文能力完成活动:制定方案、主题,设计横幅,撰写发言稿,以及活动后的习作练习,语文的语用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如果我们将语文课开放成活动课,既丰富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又培养了学习语文使用语文的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环节,在小学高学段提出了这样的综合性学习要求——课件演示

……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

其实就是我们提到的开放的语文课堂,就是新课标对综合实践性活动的定义。在仔细研读了新课标之后,我们更明确了开放课堂的思路,于是设计了一系列活动,也给学生留下了不少别出心裁的作业:(课件)为筹备班级音乐会,撰写主持词;语文知识抢答赛前,征集竞赛题;为即将举行的美食节,发邀请函;美食节上突发状况很多,怎样做才会井然有序的开展好活动,你有什么方案……诸如此类的作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突出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让学生得到了语文素养的培养。我链接的这个PPT,是学生为语文知识抢答赛准备的赛题,——

这里还有一份经过学生起草,家长老师修改过的活动方案——(见户外活动方案)

我们尝试着让开放的课堂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还我们以别出心裁的开放作业,令人欣喜。

话题结语:

“在对的时候遇到了对的人”,这是恋人的幸福;在小初衔接之际遇到了语文课堂的坚守、延展、开放,这是学生的幸福;在专业成长的路上遇到了正确思想的引领,这是语文人的幸福。

小初衔接犹如清晨的霞光,带着清风,带着露珠,更带着勃勃的生机,沐浴其中,一路走来,感慨万千,有请走在小初衔接路上的语文团队——

(五位老师发表感言,表现专业成长的主题)

第三篇:小初衔接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初衔接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初衔接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研讨体会》适用于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研讨体会,通过单元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自学成才的能力得到培养。不仅有利于开展课堂活动,而且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11月19号,我参加了由王瑞荣老师组织的坊子区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性教学研讨。这次专题研讨的教师方法新颖、独特,让我们这些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受益匪浅,更让我们眼前一亮、顿觉豁然开朗,为我们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指明了方向。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单元主体课堂教学观摩,单元主体讲评报告,单元讲评分享,单元整体备课点评报告,习作单元教学观摩。

小语种主题单元整体教学注重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注重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学”的过程。以单元总体目标为统领,各个模块、每节课目标也相对集中。其主要特点是:围绕一个主题,把教材课文、课外拓展资源、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高度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使整个单元的教学成为一个由几个“模块”组成,但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透过专题讲座和课堂演示研讨,让我明白到整个教学单元的核心是“主题”“整合”,读写练习都是围绕着主题进行的。同单篇教学相比,有以下优点:

一、小学语文专题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超越单一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正如徐万东老师所说,单元整体教学它不看一课树,而是看一片森林。老师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学期初至少要对一册教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充分考虑每个单元的听、说、写各方面的统一,即使是课外阅读和语文综合学习也要有一个总体规划。不但要看教材,还要看学生。

二、单篇教学更多的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文本,学生接受文本;主题单元整体的教学更多的是学生向文本传递探究主题。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比较、分析和理解教材中有助于解决自已问题的信息资源,从而加深学生对主题内涵的理解和感悟。实际上,它是在实践“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理念,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加努力在学习中探索,在总结中提高自己,更快地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即便学习的路程还很长,我们仍将满怀对教育的热情,迎接属于我们的明天的阳光。通过单元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自学成才的能力得到培养。不仅有利于开展课堂活动,而且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小初衔接语文教学心得体会2

教学主线是教者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可以这样说: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教学主线,凡是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必定是主线不明或思路混乱。课堂中明晰的教学主线就好比一条精品旅游线,把学生带进一处处风光秀丽的景点,使一堂课显得有条有理、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既然教学主线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组织呢?这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针对自己的课堂所做的和所想的:

一、抠“文眼”——由课题设计主线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灵魂”,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利用课题来组织教学主线可以突出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就可以紧扣题目中的“呼声”来设计教学主线:为什么要有呼声?呼声的内容是什么?呼声的结果如何?你对呼声有何看法?像这样可以抓住课题来设计教学主线的文章还有很多,如其他年级的:《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来设计教学主线;《十里长街送总理》可以抓住“送”字来设计教学主线;《狼牙山五壮士》可以抓住“壮”字为线索开展教学。

二、理“脉络”——由文路设计教学主线

“作者思有路,遵路思斯真。”根据文路来设计教学主线,可以使文路、教路、学路和谐统一。例如《万年牢》的文路是:父亲做糖葫芦认真——父亲卖糖葫芦为人实在——父亲对我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益。学生的学路一般是由浅入深、由袁厦里。根据文路和学路,我设计的教学主线是:通过“父亲做事”和“父亲为人”先了解爸爸,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爸爸的形象,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最后一段爸爸的心愿理解“万年牢”意思,这样“三路”和谐统一,教师、学生和作者如同共乘一舟,披文入情,探幽览胜。

三、牵“一发”——由关键句设计教学主线

文章中往往有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这些句子在文章中统领全文,或揭示中心,或蕴含深意。教学中如果能抓住这些句子设计教学主线,能起到高屋建瓴、纲举目张的作用。例如:《鸟的天堂》一文中的最后一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在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中就可以围绕这句话来组织教学:第一步,引导学生弄清句中两处“鸟的天堂”各指的是什么;第二步,引导学生感受大榕树的特点;第三步,通过作者对自己亲眼所见到的鸟儿活动场景的生动描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榕树称为鸟的天堂;第四步,由鸟儿与人类的和谐相处,引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好多课文都有这样的关键句子,如《草船借箭》中结尾一句“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詹天佑》中的开头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爱国的工程师”;《颐和园》中的开头第一句“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等等。

四、抓“串联”——由过渡段设计教学主线

过渡段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段的文字虽然不多,就一小段甚至一句话,但它在全文的结构中却绝不能少。正由于过渡段在文中的特殊作用,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设计教学主线。例如《将相和》一文中就有这么两句话“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这两句话在文中三个小故事中就起到穿针引线的过渡作用。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它,设计出如下的教学线索:第一步,请问,蔺相如立了什么功,分别是怎么立的?第二步,课文中为什么要有这两句话,如果删去这两句话行吗?通过学习讨论。学生终于明白:原来这两句话看似不起眼,其实在课文中起到连贯全文的作用。正是因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的出色表现,才赢得了赵王的信任,才会让他随自己出行渑池会见泰王;也正是因为在渑池会上,蔺相如凭借自己出众的胆识与大无畏的气概,镇服了霸气十足的秦王,为赵王挽回了一国之君的面子,才使得赵王对他赞赏有加,封他做了上卿,职位超过了廉颇,使得廉颇心理失衡,从而引出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五、赏“题图”——由插图设计教学主线

课文中的插图是编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加课文的形象性而精心绘制的。可在教学中,它往往被教师所忽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实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插图来设计教学主线,这样会使课堂教学显得新颖别致。例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时,我首先挂出放大的插图问学生:跪在小提琴前面的是什么人?当学生回答是扬科后,我又问:扬科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带着这个问题组织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到扬科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但酷爱音乐,大自然的一切响声在扬科听来都是音乐声。接着我又回到了插图上,问:扬科为什么跪在小提琴前面?这把小提琴是谁的?他把双手伸向小提琴想干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师生共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通过学习,学生知道扬科太爱小提琴了,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他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在这强大的力量的驱使下,他情不自禁地来到地主的食具间,想摸一摸主人的小提琴,结果挨了一顿毒打。最后,我又回到了图上,问:为什么扬科仅仅摸一摸这小提琴,就挨了几次毒打?扬科的悲惨结局说明了什么?这样学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课文最后的难点——是剥削制度的不公造成了扬科的悲剧。可见,利用插图来组织教学,能增加教学的形象性、新颖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课本中有插图的课文很多,利用它来组织教学主线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

小初衔接语文教学心得体会3

听了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策略专题讲座,我受益匪浅,现将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语文知识是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知识,主体是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从“语文知识”存在的状态。语文知识包括“语感”(隐性知识)和“语识”(显性知识)两种状态。但当与“语感”对举时,语文知识特指“语识”,即“在个人间以一种系统的方法传递的更加正式和规范的知识”。从“语文知识”的现实所指。在语文教育的范畴,当我们说“语文知识”时,它的现实所指就是“学校语文知识”,它们构成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

从“语文知识”学习的角度。语文知识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就是将纳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人类知识”(语识),转化为学生的“个人知识”,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这种转化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实现的。从学习的结果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既可以是语识的状态,也可能是语感的状态。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宽式”语文知识和“窄式”语文知识的概念:宽式语文知识是应该或已经纳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它有语感和语识两种状态。窄式语文知识是应该或已经纳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在课程的层面只包括与语感对举的语识;尽管从学习的结果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既可以是语识的状态,也可能是语感的状态。

我们已经辨析了语文知识的概念以及知识在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类型,只有分清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不同知识类型,才能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的特点,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识字写字教学中,陈述性知识是指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的认读;声母、韵母、音节的正确书写;大写字母认识;《汉语拼音字母表》的熟记;认识常用汉字3000字,会写其中的2500个等。程序性知识是指拼读音节的方法,利用拼音纠正方言对学习普通话的影响;识字的方法;了解字义的方法;写字的方法等。策略性知识是指选择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包括熟记,防止回生的方法等。

小初衔接语文教学心得体会4

金秋10月,我校课内比教学活动悄然落下帷幕,二周时间,我们二年级语文组教师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邓老师的课波澜迭起,层层递进。陈老师的课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刘老师的课平淡中见功底。张老师的课稳重中显素质。我深深感受到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通过这次课堂教学比武,我解开了心中很多的困惑、疑问,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也给了自己一次锻炼的机会,确实受益不小。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这一次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中,留给我们很多精彩,但也有些许遗憾。下面就我亲身参加这次比武活动后,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我认为教师要让课堂教学精彩,充满活力,又能达到实际效果,要做到“四美”。

一、语言要美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语言即是通往心灵的路。教师的语言美对学生的语言习惯,逻辑思维的培养与形成有很大的作用。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自己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引导学生,激励学生,能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二、体态要美

体态语,也叫态势语,它包括人们使用口头用语所伴随的手势、眼神、面部表情。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影响学生。

三、教学设计要美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之外,还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是否科学,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优美。

四、生成与预设的正确处理要美

教学是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能否充分地在体验和感受中,在探索和交流中,构建新知,发展思维、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教师对教学动态生成的驾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把课堂生成看作天平的一端,这自然又让我们想到天平的另一端——教学预设,只要你善于引导,善于捕捉,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就能生成精彩的课堂一瞬。

经历了风雨就能收获彩虹,经历了磨砺就能收获幸福,经历了“课内比教学”就能收获进步的喜悦。二年级历来在老师们的眼中课堂气氛都是死气沉沉,死水一潭,但是通过这次活动,我的学生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老师,我们可以改变,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真的很感谢这次“课内比教学”的机会,让我重新认识了我的学生,也重新认识了我自己,知道了自己身上还有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逐渐克服,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以期收获新的精彩。

小初衔接语文教学心得体会5

进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看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广大教师已逐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但我们也同时看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将会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主”浮于表面。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将学习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愿意采取的方式去获得所要掌握的知识。这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我们遗憾地看到,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大都还滞留于表面。比如,有些小学语文课堂上,所谓的学生自主学习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读一遍,找出课文中的几个生字词,查一查字典;还有的课堂上,学生刚刚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情境中教师就又开始进行教学,使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深入分析课文,对课文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自然就会比较肤浅。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教师这一因素来讲,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教师的忧虑。

有些教师担心如果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会影响教学的进度,使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地完成。

(二)教师理解的偏颇。

有些教师认为,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将课堂彻底交给学生,教师的“干扰”越少越好。于是,当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这些教师往往无所事事,甚至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如何改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不佳的现状,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断走向深入,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应切实做到以下两点:

1、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探究、理解,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万不可让自主学习流于形式。那种担心自主学习占用过多的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会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对学习的效果也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它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所谓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为了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必须使这两个过程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否则教学必将失败。

二、“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另一种学习方式。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囿于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探索还不够深入,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大多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明确,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很盲目;合作学习的任务不适宜,缺乏合作学习的价值,为合作而合作;学生的合作学习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无法有效、真正地合作,合作学习放任自流。为了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学习任务。

要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效地进行,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同时,合作学习的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进行合作学习的价值。一般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有困难的任务课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小组通过相互配合、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容易使学习任务更好地完成。如果学习的任务比较简单,或者学习的任务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就完全没有必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二)适时进行。

一般来说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况开展合作学习: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

2、部分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凭借个人能力无法解决;

3、需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时;

4、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

5、学生的意见分歧较大,需要共同探究的时候;

6、学习任务较大,凭借个人能力无法完成。

小初衔接语文教学心得体会6

话题背景:

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语文课程固然重要,在学生经历了小升初的紧张备考之后,小升初考试尘埃落定之后,语文课堂学什么?考前,从语文教材到《A体系》《大集结》等各类复习资料,翻来覆去走了几回,别说学生,已经松懈、厌烦,连我们也真不知道要怎样教了。

《北京遇上西雅图》,演绎了一段异域他乡的爱情故事,语文遇上了小初衔接时,该怎样演绎另辟蹊径,直至教学相长的故事呢?

话题延伸:

一、高瞻远瞩,利用优质资源

当我们遇到困难,正在困惑之际,学校决策层领导早已运筹帷幄,为我们拨开云雾,指引了教学的方向。小升初考试结束后,高校长就召开了“小初衔接研讨会”,小学毕业班级任课老师,初中任课老师都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高校长指出要利用我校“九年一贯制”的资源,利用初中部老师的教学力量,让小六年级“走在前面,赢得当然”。接下来,各级部门领导都提出了要求,邹主任用“赢得时间,抢占先机”概括了对小六年级的教学要求。

会后,各语文老师都做了教学进度的调整,完成了小初衔接的教学计划。初中阶段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都不同了,怎样让学生很快适应,成了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我们从本学科的角度,结合学生实际,拔高难度,调整教学方法,让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很快进入初中学习,让中等成绩学生有了“跳起来摘桃”的兴趣,也让学习能力不强的同学产生了奋起直追的决心。

二、坚守课堂,保持学习状态

小初衔接之际,我们重新调整了上课节奏。曾老师、杨老师除了继续进行小六语文能力检测、讲评,还开始了文言文的教学。常用古汉语语法、通假字,这些看来晦涩难懂的知识,但学生却听得津津有味。朱老师的趣味语文更为语文增添了新鲜活力,学生从有趣的对联,谐音歇后语,成语故事,巧用标点等练习中体会到了语文的快乐滋味。郭老师在课堂上也进行了“趣味语文之成语接龙”的活动。“成语龙”愈接愈长,同学们也从中学到了许多陌生的成语。郭老师说,语文并不是一个枯燥的科目,只要你用心探索,就会爱上语文。六1班“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的辩论赛,拉开了一场唇枪舌战,没有硝烟的战争。赛前孩子们通过多种方式搜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筛选、汇总资料,确定辩论队辩手,赛前准备、模拟,直至比赛圆满落幕,赛后撰写作文。孩子们在活动中习得语文知识,锻炼语文能力,懂得生活处处皆语文。

初中部张熙老师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第一堂课结束,学生就喜欢上了这位年轻而博学风趣的老师。张老师还和六年级备课组一起研讨了一套适合本年级学情的教学方案: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有趣的对联,文学史上大家的奇闻异事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探求兴趣。除此之外,张老师还站在初中语文老师的高度,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教给学生合理缩句、修改病句的有效方法,虽然有点难度,但是大家学得津津有味,许多优秀学生直呼懂了,通了。他们能从语法理论的高度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难题,自然会融会贯通。六4班同学更是盼着张老师来上课,他们已经提早拿到初一语文教材,我想,自豪、幸福的感觉一定会化作努力向上,奔跑在前的动力吧。

小初衔接阶段,是学生习得语文能力,获得能力提升的极好机会。是学校高层的决策力让我们有幸遇到了丰富的语文课堂,课堂不拘泥于教材,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语文能力的增长,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知识情感的激发,有了这样多元发展的语文课堂,学生自然会乐在其中。

三、延展课堂,开展阅读活动

没有考试的压力,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阅读兴趣如雨后的春笋,破土而出。走进各班教室,孩子们阅读书目可谓五花八门,有名著,有“曹文轩”“沈石溪”,有校园小说,还有网游读物。在浩瀚的书海中如何甄别,取一瓢饮?我们做出了勇敢的尝试。郭老师带领学生走进了《三国演义》的世界,从诸葛亮、周瑜到各路英雄豪杰的命运沉浮,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的史实差距,无不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她组织学生举行读书分享会,三国故事会,知识竞答等活动,从三国中学习作技巧,从三国中积累成语,从三国中品人物形象,从三国中修为人处世品行。活动中,同学们触摸到了经典的温度,领略了经典的魅力,更明确了阅读的方向。相比禁止网络书籍,撕毁武打小说的作为,这不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吗?

学习语文,我们不再局限于课堂,将语文课堂延展开来,延展至班级读书活动中,延展至亲子共读中,更延展至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中。学校图书馆是个好读书的清静地方,吸引孩子们的不仅是书架上整齐排列的书籍,四方书桌,只能轻拿轻放的实木凳,还有书架上任性生长的绿色植物和书本散发的淡淡墨香。上回看到的那一本还在老地方吗?吴姐姐讲完孔子的故事,又该讲谁呢?老师推荐的那一本还能找得到吗?……与阅读相关的美好愿望,美好情致,美好期待都会在这间静静的阅览室里萌发、生长。曾满君老师曾说:将语文课堂搬到阅览室后,我感到学生沉静了,懂道理了,智慧了,更可喜的是,习作中精彩描述,生动表达的语段更多了。

四、开放课堂,发挥语用功能

小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毕业聚会,毕业联欢,各种与毕业相关的活动接踵而至。5月14日,六3班家委会组织了以“难忘师恩,珍惜同窗”为主题的亲子游园活动。许多学生参与其中,设计方案、制作横幅、写感谢信。活动后,大家写出了许多活动见闻,活动感受,友情故事。我攫取一段王同学发言视频与大家共享——

这次活动结束后,让我们很受启发:这次活动,同学们需要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运用习得的语文能力完成活动:制定方案、主题,设计横幅,撰写发言稿,以及活动后的习作练习,语文的语用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如果我们将语文课开放成活动课,既丰富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又培养了学习语文使用语文的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环节,在小学高学段提出了这样的综合性学习要求——课件演示

……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

其实就是我们提到的开放的语文课堂,就是新课标对综合实践性活动的定义。在仔细研读了新课标之后,我们更明确了开放课堂的思路,于是设计了一系列活动,也给学生留下了不少别出心裁的作业:(课件)为筹备班级音乐会,撰写主持词;语文知识抢答赛前,征集竞赛题;为即将举行的美食节,发邀请函;美食节上突发状况很多,怎样做才会井然有序的开展好活动,你有什么方案……诸如此类的作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突出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让学生得到了语文素养的培养。我链接的这个PPT,是学生为语文知识抢答赛准备的赛题,——

这里还有一份经过学生起草,家长老师修改过的活动方案——(见户外活动方案)

我们尝试着让开放的课堂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还我们以别出心裁的开放作业,令人欣喜。

话题结语:

“在对的时候遇到了对的人”,这是恋人的幸福;在小初衔接之际遇到了语文课堂的.坚守、延展、开放,这是学生的幸福;在专业成长的路上遇到了正确思想的引领,这是语文人的幸福。

小初衔接犹如清晨的霞光,带着清风,带着露珠,更带着勃勃的生机,沐浴其中,一路走来,感慨万千,有请走在小初衔接路上的语文团队——

(五位老师发表感言,表现专业成长的主题)

小初衔接语文教学心得体会7

实践中,课堂提问浮浅、随意、琐碎甚至无效,不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引发争议,阐发观点,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就需要正确的理论性的指导。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学习。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呢?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与实践充分证明:科学有效的提问,是激活课堂、促进教学实现动态生成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我围绕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积极探索,在前阶段提出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十项策略:

(一)态度真诚

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在提问时能神态自然,以鼓励的眼神和亲切的话语鼓励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问题思考中来。但是,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思考的结果也千差万别,无论答案怎样,教师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指责和嘲笑,真诚而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启发。另外,提问要尽量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和不善言谈的学生,从而调动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因人施问

孔子因材施教这条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即为因人施问。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预设;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因人而异。如课前检测字词时,可让程度较差的学生来回答,以增强差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课文理解及一般性的概括问题,可以让中等学生回答,以促其思考,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对于难度较大的拓展性问题和综合性表述题,可以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和部分中等生来回答。教师对他们的回答要加以点评,让所有学生在比较与鉴别中,提高分析能力与概括能力。

(三)注重实际

教学不仅要从教材出发,更应从熟悉学生,了解学生认识水平。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我们的提问才能与学生的思维接轨,才能取得教学主动权。因此设计提问,我们既考虑学生的思想方法,又考虑学生的知识层面和兴趣爱好。

(四)体现整体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喜欢将一篇课文肢解开来,零碎地发问,易形成分析的疲劳。提问应注意有利于学生整体感受文本,在此基础上深入研讨关键点。

(五)创设情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氛围,避免传统教学一张嘴、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尴尬局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六)重视体验

设计的问题能让学生有亲切感,有利于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比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可以提问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得到奖励时的感受?这些问题切合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能激发思维,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

(七)巧妙变换

教师在讲授课文之前,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一些悬念,当学生带着解开悬念的渴望学习课文时,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课堂提问不要只局限于一个角度,采用一种表达形式,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适当变换角度提问,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八)体现两度

所谓坡度,就是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个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挖掘深度,在教学中常可以发现这种现象,提问时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教学气氛看起来很活跃,但课后如问学生有哪些收获,学生有时就显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书上,学生能回答完整;如果书中没有现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问了。因此,必要时应增加提问的深度,使学生咀嚼有味,才能引发学生创造性的火花。浅显的提问,往往使学生收效甚微,只起到浮光掠影的作用,因此,在必要之时增加点深度使学生咀之有劲,品之有味,能够领略更奥妙的知识殿堂,有时还会引起创造性的火花。

(九)强化重点

现行语文教材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地提问,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文本特征,有重点的设计问题,或设计问题反映重点。避免所提的问题太直太露,要做到直题曲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热情。提的问题,经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学生便能幡然顿悟,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十)节外生枝

节外生枝教语文,也就是在研究文本的基础上,促成课堂生活与课外生活知识的链接,策动各种教学形式与活动形式再生成,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探究精神。节就是课内知识,枝就是在联系课内知识基础上拓展开来的其他知识与问题。通过节外生枝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特征,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最大程度地开掘出语文课程丰富的资源。可以从续写情节、比较主题、评说思想、学科渗透、联系生活。

小初衔接语文教学心得体会8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本学期我对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的研究。

1、在教学中,我根据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再结合班上的学生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

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读、画、查。

读:学生自读,基本达到熟练、连贯,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画:读中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画出来。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些要求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不必老师布置。老师只要作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除常规预习外,老师要在课前对学生布置自己去探讨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讲《桥》一课前给学生布置如下预习题:

(1)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说说老汉的品格?

(3)桥在文中只是现实生活中用于交通的桥吗?

(4)“桥”的内涵是什么?

(5)本文为什么以“桥”为题?说说课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提高自学能力。让他们先扶着老师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2、课前预习的其它方式

课前预习,除了上述的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归类式预习、合作式预习、开放式预习等。归类式预习是指对于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其他文章。指导预习的范例则起到种子、酵母的作用。归类式预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从课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中心句和中心词等方面进行归类,再设疑解答,既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合作式预习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让学生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课前预习要有一定的指导原则。

(1)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预习并不意味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习题、有效地检查评价措施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切实的收获。

(2)教师根据材料和学生的特点所制定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而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则要“精思化”、“求异化”。所谓“具体化”,不是指翻书式的预习,而是指预习内容要有可操作性,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提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所谓“精思化”,是指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预习而预习,而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让大脑充分运转,使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预习时,可把自己的想法、怀疑一一提出来,多问几个为什么。听课时,通过老师、同学们的讨论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相吻合,心中便有了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思维兴趣;当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符合时,在讨论过程中就应集中追求解答问题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课前预习的效果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部分学生来说,课前读书的作业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作业。其实,课前预习如果能读上三遍课文,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在探讨如何提高课前预习这条道路上,我要继续学习和探索。

第四篇:小初衔接家长会发言稿

与孩子一起成长

各位家长:

大家好!能提前和大家在三星认识,9月再次在虎山路相遇,也是一种缘分。我和你们一样,也是一个孩子的家长,和大家一起聊聊家庭教育与初小衔接,我真是深感荣幸,同时也感到压力很大,因为我知道在座的各位,在对孩子的培育上,肯定都有自己的一套,成功失败与否我们心中自有衡量。所以希望等下我们的交流,大家都能开诚布公,畅所欲言。

首先来谈谈我们的孩子:

有一类我们暂时把他们叫尖子生,各方面都很优秀不管是智商还是学习态度还是与同学老师的相处上,都让家长老师基本不用多操心,只要大的方向家长把握好就可以了,但是家长也不能掉以轻心。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是我接手班上的班长,她今年要高考了,也是三星毕业的。初一一学年,初二第一学期她一直是班级、年级的佼佼者,老师家长一直很省心,萧中对她来说小菜一碟,而且她的学习一直很轻松。但是到了初二第二学期后半学期开始成绩开始不稳定忽上忽下,因为她平时就像一个男孩大大咧咧经常与男生打成一片,同学也给她取外号“假小子”,所以老师家长根本不会想到她也早恋了。后来初三她也想在学习上回到原来但一直就学得比较被动比较累,虽然最后她还是考上了萧中,但这期间的酸甜苦辣也只有经历过的人知道。再来说说这位男生他是其他班的也是一个佼佼者,原来也是可以考上萧中的,最后中考还是差一点点,虽然最后他还是买进了萧中,这中间过程太曲折。由此可见即使是再优秀的学生,他毕竟还是一个初中生,他还是具有初中生所具有的特质,还是无时无刻需要家长的监督,需要家长的指引。

还有一类我们把它叫偏科生由于喜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的原因会产生科目的偏好,一类为偏理生,一类为偏文生。在小学里因为主课就两门语文和数学,相对内容也简单,即使你的孩子偏理或偏文都不会在成绩上表现得很明显,但是在初中就大不一样,待会儿我们会看到科目多了,分值高了,学习内容加深了,这时如果你的孩子有偏科现象,从结果上就一目了然了。这是你现在就应该重视的问题,要从正面引导,例如男生可能更爱动脑筋,会觉得背的东西无所谓再加上懒惰,大多数男生会偏理些,作为家长一方面要赞扬他的优点,让他发挥优势,他有某方面的优势学习的自信心当然会上升,热情也会高涨,千万不要去打击他的优势,误认为理科已经差不多了最好孩子把所有空余时间都用在文科上。另一方面也要鼓励他的弱课,可以跟他说:“数学最能看出一个人聪不聪明,你数学学得这么好一定能学好英语、语文的。只是你花在这两门课上的时间和方法还不够。”你也可以跟孩子一起找些资料,怎样可以学得更轻松,比如早晨人的记忆力最好,你可以让你的孩子每天早上起床背或诵读英语单词、短句、课文或语文课文、语文的精美语句;或者告诉孩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到最后是几乎不会忘记。每个做家长的可能都有体会,小孩子幼儿时期的记忆力都很好,有心的家长可能会发现这个时期的孩子会不厌其烦的重复看同一本书,这也是符合这个遗忘曲线规律的。即使你的孩子真的记忆力天生不好也可以用这个方法试试。比如背英语单词第一天被5个单词,第二天把这5个单词再背一遍再加2个新单词,第三天7个旧单词加2个新单词„„以此类推,不要怕每天背的单词越来越多,因为其实都是前一天背过的记忆力再差也能背下来,日积月累这方面的问题就能解决。还有女孩子可能可能会偏文一些与男孩子一样父母也应该让她发挥优势,鼓励他的弱课。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一点,因为我也是女生,但我很喜欢理科,特别喜欢数学,现在也是教数学的,曾经与这批孩子差不多年龄上初中时也得过滨江区数学竞赛第一名。在我看来绝大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不冒尖或不理想都是因为没有一股钻劲,表现在作业问题上:想着“做不出的题明天老师会讲的”;表现在课堂上:想着“老师过会儿会讲的”,她们只知道模仿记忆,有的甚至一点也不理解的背下来了,所以永远没有突破。这样的孩子你可以让她多独立思考问题,不要只知道问,督促她把每题弄懂,家长有时间的话最好每天抽一题理科题让孩子讲给你听(其实如果孩子自己理解懂了的题讲讲最多5分钟),不懂的家长也不要急,你可以让孩子当老师教你,只要你从现在开始跟孩子一起学(其实家长回过头去看小学初中的知识会容易很多),即便你真的不懂如果你的孩子自信满满的讲的头头是道,那肯定八九不离十,这样每天花5-10分钟会使你的孩子有很大的进步。曾经有这样一位家长很让我感动:一位高桥初中学生的妈妈,有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她打电话给我说:“有一道数学题我们两想了一上午,用了很多方法实在做不出来了,你帮我们做做。”因为是几何题在电话里说不清,她立马就带着儿子来我家,我一看题目用的是初二的数学知识,他当时是初一还没学,我就大概的跟他们讲解了一下,后来我问他们老师怎么讲的,她说老师说还没学过不用做的。最后这道题他可能要到初二才能巩固但至少比其他同学要印象深刻掌握得更好,而且在思考这道题时所学到的,复习到的知识还有这种钻劲和不放弃的精神远远超过做一道题的功效。这位学生现在在萧中读高一,去年初三他是保送去的萧中。我想他的成功妈妈的功劳也是一大半,妈妈题目也不会做但她无意中培养了儿子的钻研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一个人只要能吃苦坚持不懈,每一件事都能做得很出色。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孜孜不倦的付出。还有一类态度端正,学习很用功,只要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能及时完成,但是成绩在小学也只能勉强跟上,升到初中后学习会更累,如果没有足够的吃苦精神很有可能到初中某一时期他就会开始没有信心,到最后就放弃学习。我们说现在的孩子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是能够充分满足的,所以在智商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当然个别天生因素之外,那么这部分学生为什么学习也很用功花了精力,花了时间,成绩却一直上不去呢?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学习方法不正确,终其原因他们的目的不明确,这部分学生往往误认为学习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作业就是让老师在作业本上打勾,写上好的评语。表现在数学作业上,他就只追求一个最后答案。举个例子:正确算式50*2=100,他呢却是40+60=100,也不知道40、60是什么,只知道答案是100。在课堂上他没有听懂老师讲得新课就急着开始做作业。这部分家长从现在开始就得时不时告诉他学习学的是方法,平时也要每天问问你的孩子做错的题,每天坚持一题,问他为什么这样订正,现在孩子还没有定性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还能扭转,到了初中就比较那改了。况且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也应该学习方法,因为在坐的我们都知道小学数学我们生活中还有用,初中以上的数学基本具体的数学知识除非专门的领域其他都与我们的生活无关,但是为什么一直到大学还要学习高等数学呢?我们学的就是数学的逻辑思维、数学的推理能力、数学的严密性和数学的思考方法。最后一类在小学成绩就不太跟得上,这类学生也并非脑子笨,只是他们的学习习惯真的很不好又加上很懒,总想着今天的作业明天做,明天又是明天,他们的明天永远用不完。那么这部分孩子就没得救了吗?初中不是更难了吗?不是的,从刚上初一的新生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在学习期初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一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势头,即使是在小学表现不尽如意的这部分学生也有从头再来的愿望(待会儿我们也会讲到)。就像我们大人上班一样是新手时总会努力一些干的也多一些,等到老油条了就想着偷懒,小孩子也跟我们一样。家长也要好好把握这个时机,为了迎接新的环境现在开始要努力学习为其做准备。但是往往这部分学生是最容易打退堂鼓的,所以他们更需要家长花更多的时间去关心孩子的各个方面,在这个小初衔接的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我想介绍一种我在小学支教发现的一种好方法,奖励机制(估计这对初一学生也应该有用)。六一班上一开始我接受时有几个学生作业总是拖拖拉拉,后来采用这个办法效果很好,根据他们作业的快慢、好坏给加五角星,到期末的时候根据五角星的多少发奖品,现在他们几个的作业基本不用吹了都能基本自觉完成,当然成绩也就跟上了。这里你必须让孩子明确怎样做才能得到奖励,不要让孩子茫然,还有要制定可以完成的任务不然孩子会失去信心,也不要变相的物质奖励。如果到了最坏的结果,家长绞尽脑汁到最后孩子还是放弃了学习,家长可千万不要放弃自己的孩子任由其发展会走上歧途,当然条条大路通罗马家长可以找找孩子的闪光点,比如他的画画很好,唱歌很好,篮球打得很好等等你得让他的精力花在正途上,不然他精力旺盛必定要有地方消耗他会去使坏,成为一个问题少年。下面我们正式的来了解一下初中:

一、学习科目变了

小学生课程设置非常简单,主要是语数,而升入初中后,学习科目的发生了变化,具体我们看一下频幕。

二、上学时间更紧张了

小学生一天课只有6节课,而且劳逸结合,升入初中后,有8节课且每节课由原来40分钟增加到45分钟,还增加了早读和晚自习,学习时间就增加几个小时。

三、学校环境变了。

小学是就近入学,在家里吃住,上学也有家长接送。但升入初中后,一部分学生就需要住校。即使不住校,上学和放学很多时候也要独立。

四、学习难易程度变了。

小学注重记忆,只要平时听话,记忆力好,就能成为好学生,而在初中,需要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家长和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评价标准变了

在小学以优、合、待评定,全对是优,错1题甚至错4题也是优,但是在初中是分数制,1题选择题3分,1题填空题4分更能区别差距。

六、老师和教学模式改变了。

小学老师以夸奖鼓励为主,孩子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顺境中,遭受挫折少。而初中老师的教学风格发生了变化,他们更理性,强调纪律和学习态度,更注重自觉。

这样的变化对孩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孩子心理落差的产生

一些学生在小学时期,无论是成绩还是其他方面都较优秀。但这样的优秀仅局限于本校本年级或本班,进入中学以后,学生来自不同学校,而每个学校的教学及德育管理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好学生之间也存有差异。升入初中后,班里有更多优秀的学生,很多学生小学成绩很好,在初中却变成了普通学生;有些在小学成绩差不多的,到初中怎么相差这么多,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落差。

(二)孩子作业量负担的不能承受

相比小学,初中阶段学习科目增多,作业量大量增加,学科的复杂性和内容深度都大幅增强。小学时期作业动作慢的同学进入初中后,常常会因为作业负担过重,而无法承受初中的学习模式,大量的作业可能致使孩子无法保证正常的睡眠时间。这样,时间一长,就容易造成恶性循环:作业完成的晚→导致睡觉晚→早上必须起早→课堂迷糊听课→效率下降→作业完成起来遇到困难→不懂的内容越积越多→晚上作业又做得很晚……如此周而复始,最后将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成绩不理想,自信心不足。部分家长一开始可能还会坚持陪孩子完成作业,但等孩子的成绩下降到使家长也彻底丧失信心时,家长最终也只能选择放弃。所以学习方法很重要,家长要引导好。

(三)孩子思维能力的枯竭

小学期间作业比较轻松,量少、简单,只要能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学生的成绩都会比较理想。绝大部分家长不从事教学工作,所以在看待进入初中阶段后的学习问题上常常会以过去的经验帮助孩子,然事实证明这是不完善的。大部分孩子进入初中后仅仅完成老师布置的单一作业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主动找寻各种类型的题型揣摩,是很难拓展孩子的思维能力,甚至于思维能力的枯竭,同时也不利于提升孩子的解读能力,最终导致孩子成绩下降,跟不上初中阶段的学习步伐。

(四)孩子出现偏科现象

进入初中后最容易也是最怕出现的问题就是偏科现象。小学阶段课程学习的压力不大,内容又相对简单,学生基本上是轻松快乐的学完。但到了初中后,由于科目增多,内容加深,作业量明显加大,大多孩子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加上孩子特定的心理、生理的变化及课程的加重,家长、老师、接触的媒体和书籍的影响等,都将有可能促使他们对某一学科产生偏好或厌恶的心理,进而逐渐形成偏科现象。好比一条项链最脆弱的一环往往决定其韧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往往决定其容量,同样,学习上的“弱科”也往往决定着该学生的整体成绩。众所周知,中学时期的每门学科都是孩子后续学习的基础,如果家长一开始对孩子的偏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及时配合学校、老师纠偏,将最终导致整个初中阶段学习的失败。

那么家长在这个小初衔接中要怎么做呢

(一)做好孩子升入初中前的预备工作

1.家长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

大多家长在孩子进入初中后,因为在思想上的认识不足,对孩子的要求仍然停留在小学阶段的要求上,这种做法肯定是行不通的;也有家长认为孩子虽然已读初中,但心智等各方面还不够成熟,使其对孩子的学习标准基本仍处于“低标准”“低要求”状态。但正因如此,所以孩子一旦在刚进入初中阶段时遇到不适应,就很容易会产生失落感,甚至出现厌学现象。如果是这样的话,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及成长都极为不利。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家长要把孩子的中小学衔接教育当成工作之外的又一项重大工程对待,认真规划,用自身的思想来带动孩子思想上的认识,小学最后阶段的冲刺也要重视,打有准备之仗。

2.家长要提前了解中小学衔接的相关信息并合理安排衔接教育 对家长来说,要做好中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好小学高年级到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以前(尤其是前三个月)阶段的任务,了解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科目及作息制度,以便妥善调整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小学毕业后进入初中前的暑期这个“空白”阶段进行指导,比如教育孩子不看不健康的录相和书报、不交不良的朋友、不无所节制地贪玩、要注意休息、防止伤害事故等。同时,家长可以带孩子到中学熟悉环境,了解中学生活的情况,结交中学生朋友,介绍中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习进程状况;如有条件允许,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让孩子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并在旅游过程中加强亲子交往,交流思想和感情,适时的对孩子提出进入中学后的希望和要求,说到亲子交流这点也很重要,不少家长告诉我,小孩上了初中就不爱和父母说话了,该如何避免这一现象?

答:从现实来看,初中生到了初一下学期、初二时会出现青春期叛逆,不愿与父母交流,令不少家长甚为苦恼。建议初中新生家长“防患于未然”:从现在开始,就要积极地与孩子交流,找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如校园里的新鲜事、小学同学的现状,总之要让孩子愿意与家长交流,这样的交流每天都不能间断。尽管这样会让家长觉得有点辛苦,但是是值得的。

部分孩子在小学期间的学习上存在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家长应该利用暑期进行适当的辅导。总之,家长既要在孩子进入中学前尽可能的了解清楚中小学衔接的相关信息并合理安排衔接教育,又让孩子度过一个有利于尽快适应初中生活的假期。

3.家长要切实了解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初中,是人生黄金时期的开端,将由金色童年迈进风华正茂青春期。一般地说,该阶段孩子首先在生理上会呈现三大特点:一是身体长得快;二是能量代谢快;三是萌动性大,易受外界刺激、影响。小学生在情感上较多依恋教师,到了初中则开始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评价别人的能力大大发展,独立自主性加强,有挣脱家长和教师的倾向,产生“自我成人感”。另外,孩子在接到中学入学通知时,一般都会产生喜悦感、自豪感和渴求上进的意愿,对中学充满好奇与向往,心里有着强烈的一切从头开始的良好愿望,即使是那些小学时期相对后进的孩子,也有“到一所新的学校,有更好的新老师教我,我要好好学习”的念头。孩子的这种心理无疑是家长教育的良好契机,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这些心理特征,积极保护孩子要求上进的意愿,有意识地激励孩子从现在开始,以中学生标准来要求自己。同时,家长要更加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与孩子平等对话,帮助孩子总结小学时的长处和不足,提出切合实际的适当期望,引导孩子提前进人中学生的角色。这时候,家长一定要改变以往对待小学生那样的支配型的教育方法,要用民主教育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忌讳有意无意地“泼冷水”,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扑灭他们在内心已燃起的希望之火。

4.家长要高度重视开学前夕的准备工作

进入初中前,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利用合适的环境语重心长的深入的和孩子交流一次,让孩子明白他已经是中学生而不是小学生了,是少年而不是儿童了;面临的是一个新的起跑线,要迅速起跑,通过正确的途径展示自己的特长,不让自己输在初中阶段的起跑线上;教会孩子进入中学后一定要学会面对挫折,这是人生经历中的宝贵财富等等。

其次家长还要关心和重视孩子进中学的物质准备工作,比如为孩子增购必需的学习文具用品,创设良好的读书写字做作业的环境条件,训练和培养孩子安全上学的能力等。

(二)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与生活

1.帮助孩子做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的衔接(1)学习习惯方面

小学阶段孩子已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做作业认真、字迹工整,坐姿端正,回答老师提问大胆、踊跃等,在进入初中后,应鼓励孩子继续保持,甚至要有更高的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问题,应在入学后的一至二个月内达到要求。对于作业速度较慢的孩子要假以时日的有效训练,还应要求孩子从现在开始就要养成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与生活计划,提出近期、中期、长期目标,并脚踏实地落实好各项目标,还要学会科学安排时间、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探究的好习惯。这样,孩子进入初中后,因为有了这些前期准备和良好习惯,适应初中的学习和生活就容易多了。

(2)学习方法方面

从小学生学习心理的角度看,小学生机械识记能力较强,自我表现欲强,喜欢别人表扬,但理解能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较弱,无论管理上,还是学习上基本依靠老师,具体表现在小学生通常是老师课一讲完就可以动手做作业,即使有些课外作业遇到难题,大部分家长可以帮助解决。因此,孩子往往产生一个错觉,认为学习就是背书、做习题,从而养成重记忆轻理解、重做题轻看书的不良习惯,这对学好初中课程是极为不利的。鉴此,家长主动协助学校、老师指导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要求孩子养成课前自觉预习,作业独立思考完成,学会小结归纳等正确的学习方法。

2.帮助孩子杜绝偏科现象

杜绝偏科的最好办法就是

(一)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小学里一堂课的容量很少,孩子偶尔不听所造成的后果并不会太严重,回去只要家长帮助一下就容易解决,但到了中学就不一样了,要求孩子满堂课都必须认真听,同时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二)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很重要。现在小学和中学里都在搞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有利有弊的,合作探究的过程有利于拓展孩子的思维的同时,但也容易养成懒于深入思考的不良习惯,这就造成了孩子一旦遇到稍难的问题就会急于找老师和同学帮助,虽然作业是完成了,但并没有提高他的思维能力,所以这样的孩子平时作业看上去完成的认真,但考试成绩很难达到优,100分的试卷只能拿80分左右。另外,有些家长在小学里都是陪着孩子做作业,孩子进入初中后要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三)注重某些新增学科知识的前期积累。比如英语在小学里是一门小课,容易造成不受重视,进入初中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家长明白英语单词积累的重要性,那么在孩子进入初中前就可以逐步引导孩子扎扎实实地积累小学里所学的英语单词;科学是初中新增的学科,其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适当地积累一些课外科学知识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学科学的兴趣。

3.帮助孩子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加强家校联系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被置于极其崇高的位置,小学教师既是孩子的授课教师、又是孩子的“保姆”,教师对孩子们进行全方位的服务和全面性的教育。孩子与教师的联系是一种非常紧密的联系,小学班主任、授课教师通常对孩子的情况非常熟悉,可以讲是了如指掌。小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智力、能力状况进行补习和有针对性的复习、讲解。由于小学课程单一,分摊到具体科目的时间相对充裕,教师可以较为全面地帮助孩子安排时间学习,预习,复习和补习,收效比较明显。而在中学教育中,孩子与教师的联系明显不像小学那样紧密,可以说这种联系是相对松散的。中学里班主任不实行、也没有能力和精力进行包班教育,1个班级人数上也要增加十多个学生,中学教师们往往按照专长选择授课科目,教师们基本上只管孩子的课内情况,较少或不管课外情况。中学教师也就不能系统、全面地为孩子们进行预习、复习、补习。自然地,中学教师们也就做不到像小学教师那样对孩子们“缺什么,补什么”,他们对孩子的照顾也不像小学教师那样细致周到。因此,家长如不能意识到中小学教育中师生关系转变这一特点,就不能有效的配合学校教育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初中阶段家长帮助孩子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非常重要。也有的家长有这样的顾虑:女儿上小学时,不喜欢数学老师,所以数学成绩一直上不来,我很担心上了初中还是这样。

答:学习成绩好坏,有多方面原因。学生不喜欢学科老师,固然会影响这门功课的学习。家长也应主动帮助学生来调整。告诉孩子:上初中后,所有的教师都是新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教师来适应你,而是你来适应老师,接受每一科教师,才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态度。

家长要发挥好“桥梁”的作用,如果孩子不善于交流,或有些问题不便向老师提出,家长可从中帮助孩子来转达,总之要尽可能协调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

4.密切关注孩子生理上的转化

小学生能量代谢小,活动量小,不易接受外界影响,而一旦升入中学,学生心理、生理逐步进人青春时期。这期间,中学生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活动量大,他们神经系统滞后于身体的发展,身体成长过快,思维却并不成熟,因此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比如他们开始讲究吃穿、追求美观、希望自己成为异性注目的中心。在此情况下,一些阴暗、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就极有可能对中学生产生侵害,加之中学生自身还缺乏自制,对一些事物还处于似懂非懂中,这就很可能发生某些不良现象。假如家长不注意正确引导或对孩子教育不得法的话,中学生心理、生理上的不足就有可能贻误学习、荒废学业,严重的可能会使孩子们走上歪路、邪路。所以,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生理上的转化,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加强对中学生有关社会文明行为的教育与培养。

接下来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您的孩子就要毕业考了,希望每位家长从现在开始做好小初衔接,陪同孩子走好小学生活的最后阶段,初中生活的第一步。最后送给家长一句话:“辛苦三年,幸福三十年。

第五篇:小初衔接研讨会发言稿

小初衔接研讨会发言稿

我仅代表个人对于这段时间我所观察到的我们初一的孩子在初中的学习生活中的一些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我曾经教过几年小学,对小学教学有些了解,所以对于孩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度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有些自己的想法。我们现在的初一孩子是我们学校的第一届小学毕业生,也是我们亲亲学校的第一届学生,它对于我们学校具有特别的意义,这一届的孩子是在我们所有老师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所以他受到了我们学校老师和领导的精心的照顾,在这样的照顾下,我们的孩子有了长足的进步,孩子本身有很多点优点:

1.这些孩子阳光、正气,品行端正,很有有感恩之心。

2.孩子活动能力非常强,特别是他们的才艺很突出; 3.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相对比较扎实;

关于中小衔接,我觉得我们的孩子进入初中之后有以下几个方面不适应,如果能够在今后的小学五六年级进行小初衔接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进入初中后就能够很快适应初中的学习要求:

1.上课加强“听”的习惯。小学的课时多,内容少,有较多的课内时间进行练习、复习巩固,识记内容多、理解内容少,具像思维多、抽象思维少。初中阶段内容增多,阅读信息量大,要求理解的知识增多,比如数学也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为主,难度增大,但是课时却有限,每节课教学任务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听课时抓不住重点,学生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是什么都没抓住);要让学生会听课,会听重点。2..初中学习不能光靠“听话”,还要有主动性,学习习惯和方法很重要。让孩子加强自主学习意识,自我学习的习惯:比如自我预习、自我复习、自我总结等环节:这些在初中都是要求自己完成的。因为初中没有整块的时间给学生统一进行这些学习,每个孩子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都要靠自己统筹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生要有很强的自我时间管理意识。而自我进行知识梳理又是自主学习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成绩慢慢拉开距离的重要因素。这一点也是我们初一老师正全力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重中之重。我们给孩子的认识是:只有你自己最了解自己,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可以有多优秀,如果大家都一致只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话,那最后大家考上的都是同一个分数线的学校。由于课时的限制,上课的内容增多、信息量大,初中老师讲课的进度比小学要快,所以上课认真听讲尤为重要。与小学相比,作业量也增加了许多,小学作业大多可以在课内、校内完成,初中的作业大多要课后、回家完成或晚自修完成。一些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开小差、做作业拖拉的孩子,会因为听不懂课、作业质量差、拖拉造成完不成作业、成绩下滑,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在此我想重点强调一下教会孩子预习的重要性。

首先,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听课水平。由于预习扫除了新课中的障碍,听课时就感到轻松,有可能把精力放在理解和思考问题上。

其次,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课堂做笔记的水平。由于预习时阅读了课文,所以老师讲的内容,黑板上的板书,书本上的内容,心里一清二楚。做课堂笔记时就可只着重记下课文上所没有的或者自已不理解、不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强调的有关内容。做到听得主动、学得也主动。有的中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时满足于做“录音机”式的笔记,这不仅无益于独立思考,影响课上听课,也无助于课后的复习,实不可取。可以说,课前预习是把学生从盲目做笔记中“解放”出来的好办法。

再次,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已独立阅读课本的新课文或老师发下的新教材,有时要查阅字典或参考书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有时还要写笔记提纲或记下弄不懂的问题,以便带回学校上课时搞清楚。这种学习方法如能长期坚持,就能不断提高自已的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自学能力,它将受益终生。初中阶段我们是不把这

些基础的内容作为课堂重点的,所以这些内容必须自己提前搞懂。

3.在学习中加强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的提升。从小学到初中,虽然他们还在同一所学校,但是改变却非常多。主要是学习内容变了,科目多了,各科的深难度亦增大了。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再是细致入微,而是采取比较放手的教法。中学重视理解、运用,形成技能,把知识系统化。每堂课学习的内容多了,有些内容不易听懂,课内和课外作业量不但多了,而且都比较难,做得对不对,不能当即知道,要隔天甚至隔几天才知道,如果错了,要改正就不那么容易了。刚上了初中的学生,仍沿用原来的学习方法,不适应初中的学习要求,那成绩势必会下滑。

4.同时,善于提问也是初中学习中很重要的环节。初中的学习内容,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存在不同的疑问由于小学学科知识较浅,一个知识点老师可以反复强调,而初中学科比较多,每一科的学习方法又不尽相同,加上学习时间少,重复少,这就需要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发问,并重视对课堂内容的总结归纳和概括。

5.在学生自我管理方面可以更放手,更多地让他们自己拿主意,自己管理自己,学生管理学生。这些孩子其实很有自己的思想,但是真正去组织一些活动的能力稍弱一些。真是去管理班级事务的能力还是有待于加强。教师的管理方法也与小学不同,初中教师不再是扶着走,而是引领性地让学生自己走,能力强的孩子能够带好自己的同学往前走。

以上的这些如果我们能在小初衔接的过程中慢慢的渗透进去做起来,我想到初中后教师和学生的磨合期时间会缩短,我们的孩子也会学得更顺利,学得更快乐。

下载小初语文衔接教学沙龙研讨发言稿2013.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初语文衔接教学沙龙研讨发言稿2013.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初数学教学的衔接

    浅谈小初数学教学的衔接 江苏省泰州市九龙实验学校 陈建(225312) [内容摘要]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一种严重脱节现象,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成绩明显下降。搞好中小学数学......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研讨心得体会

    龙里县第三小学与龙里名族完全中学 语文教学衔接研讨活动反思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师:倪艳从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大家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学生在小学时......

    音乐课教学沙龙 发言稿

    本学期我上过的最有趣、轻松、愉快的一节课城西区兴海路小学 丁昕本课是本学期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二年级第一单元《问声好》中的第一首学唱歌......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卷调查分析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课改过程中存在的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研究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

    语文沙龙活动发言稿[5篇]

    语文沙龙活动发言稿范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使用发言稿的事情愈发增多,发言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场合来确定,要求情感真实,尊重观众。还是对发言稿一筹莫展吗?下面是......

    语文教学沙龙活动

    语文教学沙龙活动 江志安:简简单单教语文,目前来说是一种奢侈。语文担负着育人求真的责任,这个责任不轻松。因为我们不清楚学生的思维发展到了何种程度。 程宇星:简单等于不作秀......

    幼小衔接教学研讨活动计划范文合集

    一、指导思想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不但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后续学习乃......

    关于初一英语衔接教学发言稿

    关于初一英语衔接教学发言稿 星湾学校沈颖 各位老师: 下午好!非常感谢陈老师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探讨关于初一英语衔接教学的问题。下面我就来说说我们星湾学校在初一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