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让美术教学事半功倍[样例5]

时间:2019-05-13 03:4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多媒体让美术教学事半功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多媒体让美术教学事半功倍》。

第一篇:多媒体让美术教学事半功倍

多媒体让美术教学事半功倍

教育技术现代化已成为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引人注目的焦点,多媒体技术对美术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的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不但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景,使整个课堂教学洋溢情趣、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能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呢?下面本人通过自己几年的美术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对于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至关重要。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持久性不长,往往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控者,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兴趣大大提高,让他们对美术学习内容尽快了解,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多媒体能动静结合,丰富学生的感官,增强学习视觉刺激,引发学生思维大有裨益。如六年级美术上册《凝固的音乐——建筑》一课,对学生来说,中外建筑历史跨度大,外国建筑又比较陌生,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我在教学四年级美术《大师画我也画》一课时,历史、国别跨度也较大,一开始出示一组画家梵高作品图片欣赏,不同的图片配以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以及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对课题有了很快的理解,随后播放视频《梵高传》,使学生走进画家的生活,了解画家的生活经历。当这一视频的导入,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事实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脸上露出了惊异的神色,有的瞪大了眼睛,他们都对梵高的作品发出了由衷赞叹。电脑将热切的情愫升华到理性,让学生由艺术欣赏集中到理性欣赏的审美之中,学生们看了议论纷纷,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谁都感觉到了画家的善良和作品的美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生活中碰到的场景搬进了教学课堂,通过形象、具体的移动变化、动态的图像与音频信息构成了仿真的学习情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引发思维,并通过多媒体技术抓住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新颖而富有真实感的活动中提高了思维能力。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疑”中生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由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

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因此,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多媒体能再现情景,使教学身临其境

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教学既要顺应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需要,又要突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而美术欣赏课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搜集有关的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不少教师害怕上欣赏课,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更持不欢迎的态度。采用电脑多媒体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则大为改观了。教师利用多媒体电脑,当欣赏经典作品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比如:六年级的《追寻文明的足迹》这一课中,制作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艺术欣赏资料,给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并对自己的创作有新的启发与创作。同时还能使学生了解到作品的历史背景等。当欣赏建筑艺术时,不但可以用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形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欣赏周边的建筑外形,也可以按设置路线浏览一座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陈设。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在视觉上给学生以新的概念,有着强烈的创作欲。电脑多媒体教学演示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能结合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

探究过程是一个学生 自我钻研熟悉教材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以充分的发展,在同学的相互作用和教师的点拨指导下,思维由浅显入纵深,最终目的解决问题,并有新的发现和启迪,提高其独立取得知识的本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美术的合作探究教学,有助于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多渠道地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美术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欣赏课、工艺课及设计课在教材中的比重增大了。在工艺与设计基础教育中,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学生要做大量的训练,由于这类教学内容的图形,如各种几何图形的组合等,非常规范、严格,填色技巧很讲究,因此范画的制作或作业的完成都非常耗时费力。然而在利用多媒体在电脑中进行图形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都非常方便、快捷,因为软件中提供了大量的绘图工具和编辑命令供用户使用。如:教学三年年级美术实践活动课“未来的房子”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探究小组,让每个组里的同学大胆地进行创造性地设计活动,然后由代表到视频展示仪上交流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思维空前活跃,互相启发,创新意识得以增强,竟然出现了很多种高科技的房子,有机器人房、有环保房、有汽车房、有像飞船的太空房„„。教师通过多媒体设置疑难问题让学生互动交流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分组讨论决定,发现问题,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中使每个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内在的求知欲得到满足,为学习创新打下良好基础。

四、多媒体能展示情景,突破教学难点使教学事半功倍

当美术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达成对事物深刻理解、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理解效果的教学目标。美术教学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回放功能,将教学中重点涉及到的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全部进行回放再现在学生的面前,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利用其它教学手段难以觉察的关键点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视觉范围之内。例如:在教学“校园风景写生”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本校的摄影图片制作成视频画面,直观形象地把取景、构图过程的动感画面播放出来。生动逼真地显示出风景画取景绘制的全过程,既有利于学生理解风景画的绘制过程,又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创造了美的情景。学生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加入娓娓动听的语言启迪,学生们在观看过程中,其思维被点燃,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开扩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多媒体能演绎情境,巩固学习成果的能力

遗忘规律要求人们对所学知识要及时强化复习。美术课培养学生用线条、色彩、图象表现自己的意向和技能的任务要在在课堂教改和技能训练中来体现。在实际的教学过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难以全面顾及跟踪每一个学生的课内学习巩固情况。多媒体特有的双

向交流的“反馈”功能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因为多媒体课件具有集文字、动画、声音、图像于一体并可同时进行展现的优点,所以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扩大了学生的认识空间,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减少了学生想象的困难,为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飞跃提供了有力支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演绎学习情境,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在具体操作上,可运用定格、慢放、加速、重复等手段进行增、删、变、调。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并结合点、线、面教学,巡回辅导,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也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达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反馈信息的目的的一种训练过程,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多媒体的双向信息交流功能就有了用武之地,双向信息交流活动所反馈的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

六.多媒体能升华情境,使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艺术创作是一个主、客观统一的过程。学生的作业在表现客观世界的同时,也顽强地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将自己的思想情绪、个性气质渗透到作品中去。美术教学的心理过程,一方面是感受——思考——知识、技巧、能力、智慧的发展过程;另方面又是感情——欲望——意志、性格、品质、行为、世界观的发展过程。“情”与“知”携手走进美术课堂,才能创造出美的艺术。作业展评、课堂小结,这一环节是对整节课完成教学目标情况的反馈和验证。目的在于领会学习方法,体会思想感情,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师的提示下,对学习目标的认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是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过程,也是一节课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差异,遵循计划性、针对性、趣味性原则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的作业展评区和课堂小结,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出现,使他们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例如在教学《泥巴真听话》一课,我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通过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一看是否有创新意识,二看工艺制做是否好,三看制做态度是否认真。学生通过互评、自评形式围绕要求展开评价,自己提出鲜明的看法。评出等级后,我再给予学生小小的奖励,让学生分享到成功的快乐。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创作后,将自己的作品放在自己的桌上或讲台上,予以展示,并结合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的运用,对典型问题予以指出、分析、更正;对突出作品进行分析、点评、鼓励、表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升华情境。最后,小结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统摄知识纲目,使整节课在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地欢声笑语中结束教学内容,那样教学效果会更好。总之,在学习评价上,要

注意保护和发展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不怕困难的工作精神。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营造宽松的发展条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具有个性的表达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其作用,不仅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我们的步子还可以再大一些,要有所突破,目光不要只盯在课内,教育无处不在,为什么课间就不能学习呢?我们单位把图书室安放在走廊里,没有大门,这样很好!读书率空前的增大!难道多媒体就不能安放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随时随地学习,我觉得在校园分几个区很好,这个区的多媒体学习各种舞蹈、那个区学习各种美术或科学知识、天文等等。这样才是真正的现代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

第二篇:运用多媒体,让拼音教学事半功倍

运用多媒体,让拼音教学事半功倍

(适用小学语文)

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扬眉小学王家金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邮编321301 电话*** 邮箱wangjiajin3835135@163.com 【摘要】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进行拼音教学,可以使图、文、声、像并茂,不仅使单调、抽象的拼音字母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在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都起着事半功倍作用。【关键词】拼音教学 运用多媒体 事半功倍 【正文】

一、运用动画投影,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要求他们刚入学就学习抽象、枯燥的拼音字母,学习积极性是不高的。因此,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声音、图像、声像现代技术,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用形象的画面深深吸引学生,有利于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放松自己,发挥想象力,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单韵母“o”时,可以下载公鸡早晨打鸣的动画给学生看,丰富多彩的画面、变化多端的公鸡图像、生动逼真的音响充分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模仿公鸡叫,成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当然,学生也能很快学会“o”的发音。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

利用多媒体教学,在突出重点知识时有着其他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让汉语拼音的学习变得更容易,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比如在教学“l”和“n”时,我运用课件出示人头侧面发音图,并演示“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通过,同时冲开舌尖的阻碍,声带颤动;“l”发音时,嘴唇稍开,舌尖抵住上牙床,声带颤动,气流从舌尖两边流出,然后再通过课件发音,让学生跟着录音模仿发音,反复演示练习,学生将边音和鼻音得到了很好的区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老师口若悬河的解说,手舞足蹈的动作,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这样,通过电教媒体把抽象的概念变成有形有声的感性材料,化虚为实,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和记忆。

二、运用故事课件,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枯燥的拼音练读,容易使他们感到疲劳和厌倦,难以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我制作故事课件创设情境,突破时空限制,开阔学生视野,发挥游戏教学的美育功能。在教学时,可以用生动形象的形式引出学习内容。例如:学完a、o、e、i、u、ü 6个单韵母后,开始学习声母,通过创编一个有趣的故事并制作成一个课件:汉语拼音国里,住着单韵母这些小姑娘,复韵母是妈妈,声母是这个国家的爸爸。爸爸非常聪明勇敢,凡是小姑娘要出门他们总是走在前头,所以他们在音节里是打头的。不过说起话来,小姑娘们一个个大声大气的,而男子汉们却一个个少音无声的。你们想认识这些脾气古怪的爸爸吗?孩子们边看边听故事,学习兴趣很浓,劲头也非常高,很快认识了声母b。在随后的游戏“找爸爸”中,学生就可以把学过的单韵母请出来,和b做游戏,让学生拿着卡片和单韵母拼一拼,能拼出来就是好朋友,拼不出

来的就把它送回家,学生在这个游戏中不仅巩固复习了生母,也在无形中尝试了拼读的训练,而这种游戏活动的开展,让枯燥、抽象的拼音变得生动有趣了,取得了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三、运用录音磁带,学生的拼读水平突飞猛进

小学生模仿力强,录音磁带中播音员抑扬顿挫的朗读,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参照,还激发了学生主动模仿的欲望。一是听读。这个听主要是让听磁带的朗读。在听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边听边想象、记忆、思考,以提高听觉感受力和听觉记忆力。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语感的训练。二是跟读。就是让学生跟着磁带读。跟读的要求是,认真听字音、仔细看字形。一般以跟读三遍为宜。因为跟读一次,学生产生不了很深的印象。但如果重复过多,既浪费时间,又会导致学生厌烦。三是试读。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试着读。要求学生自己先读给自己听,以促进他们的感知、记忆能力。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则利用这一时间多指导,对于部分优生,则鼓励他们直呼,无论对哪类学生,都尽量不让试读成为他们的负担,而设法让他们感到没有约束,能充分放松地、积极自主地、有兴趣地阅读。认读一般让学生在集体汇报中把自己会读、会背的音节或拼音词读出来。这样,学生在磁带的辅助下,将识字母和阅读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拼读效率,为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四、灵活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双管齐下

运用电教媒体,以其明显的直观性、再现性,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于帮助他们理解,加深记忆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声母,韵母是记录汉语音音素的符号,音素的结合和音节的构成都有一定的规律,但小学生初学又有一定的困难。在音节的教学中不能单靠死记硬背。而应该注意教小学生掌握声韵成音的规律,从而达到掌握学法,举一反三的目的。这时,多种电教手

段的综合运用,在拼音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学习复韵母an时,先让学生欣赏天安门,可以准备天安门城楼的各种角度的图片,利用投影仪向学生一一展示出来,使他们能全方位地进行欣赏。瞧:雄伟壮丽的天安门上,金黄的琉璃瓦闪闪发光,庄严美丽的国徽挂在天安门上,领袖的画像挂在正中央,一面面红旗迎风飘扬。面对这庄严的画面,让学生的心中油然升起一种崇敬、向往的情感,紧接着,通过录像真实再现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激动场面。激起学生热爱天安门、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最后,他们随着优美的歌曲旋律《我爱北京天安门》,自由地边舞边学an,幼儿的情感也得到升华。

三、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效率

拼音知识的记忆建立在理解与运用的基础上,尤其针对记得快,忘得也快的小学生而言,在每节新课后,都需要设计较大量的练习加强巩固,使其最终记忆并转化成运用能力,如果每次练习的设计都简单地依靠小黑板、卷子、书本等单

一、呆板的呈现形式,长时间学生会厌倦乏味。同时,这些形式很难较真实地营造拼音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场景。这时发挥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以及省时省力、快捷高效等众多特点及优势,设计连线游戏、拖拽游戏、找朋友、射击游戏等不同形式的练习,使练习、复习等环节也轻松、愉快,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拼音知识的自信心,使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有趣新鲜的事。此外,多媒体还能加大教学密度、增大课堂容量,使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能接收到更多更有生活情趣的练习题,提高课堂效率。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增长了知识,而且使他们的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良好的熏陶和培养。

总之,在拼音教学中,合理、科学地巧用多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我们的拼音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之事半功倍。

总之,在拼音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使之很好地成为课堂教学的助手,会令学生乐学、教师省时等,收到提高拼音教学效率的成效。[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汉语拼音教学》——陶燕(2)《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王培菊

(3)《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运用时机问题_》_______李晓芹(4)《如何提高汉语拼音教学质量》——张永梅

第三篇:多媒体让美术教学充满活力

多媒体让美术教学充满活力

【摘要】

多媒体技术对美术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的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中融“声、图、文”于一体的优势,不但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景,使整个课堂教学洋溢情趣、充满生命的活力。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美术教学 教学效率 【正文】

教育技术现代化已成为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引人注目的焦点,多媒体技术对美术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的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中融“声、图、文”于一体的优势,不但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景,使整个课堂

教学洋溢情趣、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能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呢?下面本人通过自己几年的美术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初中生有意注意持久性不强,往往影响到学习效果。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控者,通过用欣赏录像或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使他们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产生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这样能动静结合,丰富学生的感官,增强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维。如七年级美术上册《活动——校园伙伴》一课,对学生来说,人物比例关系及“像”与“不像”,我认为不是主要的,关键是画面想象、布局、环境衬托及色彩搭配等,在我给学生讲清楚人物大比例后,我又启发他们想象人物的多种姿态:如跑、跳、蹲等,同时我又在多媒体屏幕上演示画出动态线进行引导。学生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最后,一幅幅《校园伙伴》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还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我

在教学八年级美术《形象直观的表现与语言交流(欣赏评述)》一课时,一开始,就通过电脑动画,出示一组图片欣赏,每张图片的图案色彩艳丽,不同的图片变化多样,配以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以及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图片中图案色彩逐步渐变出现,使学生对课题有了很快的理解,创设了明度推移绘制的前提。当这一图片欣赏的导入,事实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脸上露出了惊异的笑容,有的瞪大了眼睛,他们都对老师制作的美丽图片发出由衷赞叹。电脑动画的运用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色彩构成绘制的情境之中,将热切的情愫升华到理性,让学生由整体欣赏集中到明度推移这一局部审美之中,学生们看了议论纷纷,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谁都感觉到了明度推移的美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生活中碰到的场景搬进了教学课堂,通过形象、具体的移动变化、动态的图像与音频信息构成了仿真的学习情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引发思维,并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形象的表达、再现出来,使学生在细新颖而富有童趣的操作活动中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疑”中生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由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因此,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

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再现情景,培养审美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教学既要顺应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需要,又要突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而美术欣赏课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搜集有关的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不少教师害怕上欣赏课,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更持不欢迎的态度。采用电脑多媒体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则大为改观了。教师利用多媒体电脑,当欣赏经典作品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比如:七年级的《土与火的艺术》这一课中,制作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陶瓷艺术欣赏资料,给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并对自己的创作有新的启发与创作。同时还能使学生了解到陶瓷的历史背景,等等。当欣赏建筑艺术时,不但可以用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形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欣赏周边的建筑外形,也

可以按设置路线浏览一座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陈设。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再如九年级美术我们学习现代工业设计欣赏时,一套《世界名车》光盘资料就够你选择欣赏了。学生不但可以欣赏汽车的外形、颜色,还可以看到汽车跑动,在视觉上给学生以新的概念,有着强烈的创作欲。电脑多媒体教学演示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合情境,促进自主探究。

探究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钻研熟悉教材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以充分的发展,在同学的相互作用和教师的点拨指导下,思维由浅显入纵深,最终目的解决问题,并有新的发现和启迪,提高其独立取得知识的本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美术的合作探究教学,有助于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多渠道地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初中美术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欣赏课、工艺课及设计课在教材中的比重增大了。在工艺与设计基础教育中,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学生要做大量的训练,由于这类教学内容的图形,如各种几何图形的组合等,非常规范、严格,填色技巧很讲究,因此范画的制作或作业的完成都非常耗时费力。然而在利用多媒体在电脑中进行图形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都非常方便、快捷,因为软件中提供了大量的绘图工具和编辑命令供用户使用。如:教学九年级美术实践活动课“贺卡蕴深情”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探究小组,让每个组里的同学大胆地进行创造性地设计活动,然后由代表到视频展示仪上交流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思维空前活跃,互相启发,创新意识得以增强,竟然出现了30多种贺卡,有的像机器人、有的像小山、有的像汽车、有的像路标„„。教师通过多媒体设置疑难问题让学生互动交流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分组讨论决定,发现问题,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中使每个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内在的求知欲得到满足,为学习创新打下良好基础。

二、展示情景,突破教学难点

当美术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达成对事物深刻理解、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理解效果的教学目标。美术教学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回放功能,将教学中重点涉及到的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全部进行回放再现在学生的面前,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利用其它教学手段难以觉察的关键点能清晰

地呈现在学生的视觉范围之内。例如:在教学“校园风景写生”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鲜艳色彩、旋转的画面,直观形象地把取景、构图过程的动感画面。在屏幕上生动逼真地显示出风景画利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来表现景物空间的全过程,既有利于学生理解风景画的绘制过程,既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创造了美的情景。再如:在教学“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一课时,由于初中学生经历浅,知识面窄,记忆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不够强,因此,对古迹文物的认识也很浅显。如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就得尽可能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索、考察、参观、实践,但由于时间、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一梦想难以实现。为此,我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制成大量的动画情景:人面鱼纹盆、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战国时期龙凤人物帛画„„当这些古迹文物画面再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他们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加入娓娓动听的语言启迪,学生们在观看过程中,其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开扩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三、演绎情境,巩固学习成果

遗忘规律要求人们对所学知识要及时强化复习。美术课培养学生用线条、色彩、图象表现自己的意向和技能的任务要在在课堂教改和技能训练中来体现。在实际的教学过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难以全面顾及跟踪每一个学生的课内学习巩固情况。多媒体特有的双向交流的“反馈”功能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因为多媒体课件具有集文字、动画、声音、图像于一体并可同时进行展现的优点,所以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扩大了学生的认识空间,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减少了学生想象的困难,为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飞跃提供了有力支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演绎学习情境,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在具体操作上,可运用定格、慢放、加速、重复等手段进行增、删、变、调。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并结合点、线、面教学,巡回辅导,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也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达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反馈信息的目的的一种训练过程,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多媒体的双向信息交流功能就有了用武之地,双向信息交流活动所反馈的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例如,教学六年级“形体切挖”一课,在向学生传授知

识方面,为了给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我通过与以前学过的形体概念导入《形体切挖》的学习,我用电脑演示翻转的过程、并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演示出“整个形体”与“形体切挖”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让学生去讨论、发现、总结。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挥,并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是现代学生具有的重要素质,同时也是创造意识的组成因素。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还可随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学生。例如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真棒!”、“你很聪明!”等激励性的言语,使学生兴趣盎然,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即使学生做的不够好,可以用多媒体友善地建议他“多想想”、“你能行”,还可以伴以美妙的乐声。学生在这友好的激励和鞭策情境中,不断以愉悦的心绪及时地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不仅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巩固和深化,而且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又顾及到层次不同学生的表现状况,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提高获取自信心。四.升华情境,感受学习乐趣

艺术创作是一个主、客观统一的过程。学生的作业在表现客观世界的同时,也顽强地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将自己的思想情绪、个性气质渗透到作品中去。美术教学的心理过程,一方面是感受——思考——知识、技巧、能力、智慧的发展过程;另方面又是感情——欲望——意志、性格、品质、行为、世界观的发

展过程。“情”与“知”携手走进美术课堂,才能创造出美的艺术。作业展评、课堂小结,这一环节是对整节课完成教学目标情况的反馈和验证。目的在于领会学习方法,体会思想感情,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师的提示下,对学习目标的认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是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过程,也是一节课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差异,遵循计划性、针对性、趣味性原则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的作业展评区和课堂小结,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出现,使他们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例如在教学《结艺寓心愿—编制中国结》一课,我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通过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一看是否有创新意识,二看工艺制做是否好,三看制做态度是否认真。学生通过互评、自评形式围绕要求展开评价,自己提出鲜明的看法。评出等级后,我再给予学生小小的奖励,让学生分享到成功的快乐。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创作后,将自己的作品放在自己的桌上或黑板上,予以展示,并结合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的运用,对典型问题予以指出、分析、更正;对突出作品进行分析、点评、鼓励、表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升华情境。最后,小结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统摄知识纲目,使整节课在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地欢声笑语中结束教学内容,那样教学效果会更好。总之,在学习评价上,要注意保护和发展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不怕困难的工作精神。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营造宽松的发展条件,鼓励学生发挥

自己的才能和具有个性的表达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其作用,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教育部 2008年3月第二版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杨永善 2008年3月第二版

第四篇:巧用旋律线,让音乐教学事半功倍

巧用旋律线,让音乐教学事半功倍 ——听优质课《我是小音乐家》有感

【案例背景】

旋律线是音乐中的生命主线,在音乐旋律进行中,由于音高走向的变化而形成的起伏线条。在音乐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旋律线来进行音乐歌唱教学和欣赏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灵活处理音乐教学中碰到的难点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近期,本人在网上观看了一节全国音乐优质评比课《我是小音乐家》,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课堂中教师处处散发着教学智慧,旋律线地运用更是惟妙惟肖,让在场听课的老师不禁一次又一次地鼓起了掌声„„ 【案例描述】

片段一: 课的导入部分

1.师: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要在钢琴上弹奏一段小音符,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它像我们生活当中的什么情景?

教师在钢琴上分别弹奏下刮音和上刮音,让学生通过想象理解下刮音表现快速下楼梯、滑滑梯的情景„„,上刮音表现上台阶、爬山的情景„„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弹奏将自己的理解用动作进行表演,并在黑板上画出以下旋律线。

下刮音旋律线: 上刮音旋律线:

2.师:音乐中的很多旋律能使我们与生活当中的情景联系到一起,请同学们再听一听下面的这段乐曲,这里的旋律会带领着我们翻越山坡、再上台阶。

教师播放音乐,边听边画出旋律线,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旋律的起伏变化。

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根据所画的旋律线,用自己的动作表演了翻越山坡、上台阶,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课堂气氛也特别活跃。分析

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而本课的导入部分巧妙、独特、引导思考、体现实践。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教师对于旋律线地巧妙运用,因此课的一开始教师就把音乐旋律与生活中的情景联系起来,并将生活当中的具体情景通过旋律线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中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是其最大的特点。于是教师再通过音乐片段,以律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走向,并画出旋律线,启发学生用身体的高低来表示旋律的高低,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轻松地氛围中初步感受了音乐中旋律起伏的特点,使其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美、体验美、享受美,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为歌曲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整个过程显得干净、利落而又高效。片段二:

学唱歌曲

1.导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我是小音乐家》,这首歌曲的旋律也同样有着非常明显起伏的旋律特点,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感受一下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

第一次听歌曲。(学生感受到歌曲情绪是快乐、活泼的)

2.第二次听歌曲。师:“老师再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歌曲中小音乐家到底演奏了哪几种乐器”。(在听的过程中老师用动作提示,学生很快在歌曲中找到答案:吉他、提琴和圆号)

3.教师播放三种乐器的图片及由三种乐器演奏的旋律:

4.第三次听歌曲。师:“让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小音乐家都在哪几个城市分别演奏了这几样乐器”。(伦敦、柏林、巴黎)师:“你知道这些城市分别是哪些国家的首都吗?”生思考回答。

5.在充分聆听了三次歌曲,学生对歌曲越来越熟悉,为让学生更好掌握旋律的不同特点,师:“这次老师仍然要将歌曲的旋律及情绪变化用线条在黑板上表现出来,请同学们拿出手来,跟随我一起画。”

歌曲的第一、二乐句从弱起开始,四度跳进旋律上行,继而下行,点明了“我是小小音乐家的主题”,因而教师用翻越山坡的波浪线表示(如图1)。第三乐句级进的旋律配以乐器演奏时发出的象声词使得歌曲的情绪欢快而又热烈,教师用下楼梯的旋律线表示(如图2)。第四乐句突出了“跳、唱”二字,教师用图3旋律线表现孩子们的欢快情绪。

在听歌曲第二、第三段时教师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旋律线。

在充分聆听以及旋律线地描画和表演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不断加深,学习歌曲的效率也提高了很多,新歌学唱、表现歌曲一气呵成。分析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唱歌曲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表现能力。而现在很多学生却存在着教过的歌不会唱或是教过的歌唱得走调等现象。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呢?在教唱过程中教师应抓住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就是歌曲的旋律线。很多时候我们经常用“跟唱”的教学方法来教唱歌曲,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这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变得被动,也显得太机械化了,更是浪费时间,可能老师唱了半天,学生跟了半天,一到学生独立唱的时候,又出现跑调现象,结果是事倍功半。而本节课,老师则是通过旋律线让学生一次又一次感受了歌曲旋律,使学生对歌曲整体音乐走向以及乐句划分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更明显地感受旋律连贯、跳跃的不同特点,为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片段三: 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1.导言:歌曲《我是小音乐家》中所唱到的属于演奏家,你知道音乐家还包括哪些?生:歌唱家、舞蹈家、作曲家„„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由著名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为一部芭蕾舞剧所创编的舞剧音乐《那不勒斯舞曲》。

2.初听乐曲。师:请同学们带着两个问题思考:乐曲有哪些情绪变化?乐曲中最优美的一段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小号)

情绪:优美、欢快、热烈交互变化。

3.复听乐曲。师:这次老师同样要把这首乐曲的旋律线在黑板上画出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

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第三乐段:

师:我要问大家了,老师刚才用什么线条表示最热烈的部分? 生:竖条,非常有激情的。师:那我用什么线条表现最优美的部分? 生:波浪,很抒情。师:这段旋律让你想到什么生活情景?

生:下楼梯。师:

这两段旋律有什么联系吗?

生:速度越来越快,力度也越来越强了。

4.再听歌曲。师:请你根据老师所画的旋律线,把你对乐曲的理解用动作表现出来。学生根据所描画的旋律线在音乐中自由发挥。

教师旋律线地描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音乐,把握了音乐的整体走向。此刻,学生情绪高涨,完全融入到音乐中带来的快乐之中„„ 分析

俄国著名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作的《那不勒斯舞曲》是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舞剧音乐,乐曲分为三部句式结构。第一乐段在乐队齐奏四小节热烈的引子后,以小号独奏的形式出现,这一乐段把强音都放在了每小节的第二拍上,从而形成非常有特色的切分节奏。第二乐段的节奏由第一乐段变化而来,但开始用的是附点音符,速度稍慢,更富有富有表现力。第三乐段速度渐快,它的旋律由两个一组带滑音的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情绪热情而奔放,速度非常快。最后乐队以全奏形式演奏了尾声,把全曲推向高潮。

这样一部大型的欣赏舞曲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巧妙地运用旋律线来进行教学。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乐句旋律特点,探讨旋律线在乐曲中所传递着的不同感受。比如乐曲开头的波浪线条,给人以平稳、优美的感觉,让学生体会到那种活泼、欢快的情绪。而乐曲结尾的竖条给人快速、紧张的感觉,让学生体会到乐曲激情、热情奔放的另一特点。待乐曲与旋律线融会贯通时,学生也就明白了乐曲之所以动人心弦,是因为它时而优美,时而欢快,时而激昂。这种此起彼伏的情感波浪,给乐曲渲染出一种跌宕起伏,抑扬顿挫的音乐效果,增强了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当学生情感完全融入到音乐中时,再让学生用自己的动作进行表演就显得水到渠成了。【案例反思】

一、培养学生寻找歌曲旋律线的习惯

这节课的设计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旋律线地运用更是贯穿于整个音乐课堂,教师精彩而高效地完成了教学。这让我这个作为一线的音乐教师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深思:自己平时的教学是否得当?花了大把时间的歌唱教学效果为什么总是差强人意?学生对于歌曲旋律为什么总是难以掌握?学生的创造表演为什么总那么缺乏?

曾经在小学歌唱教学中最流行的方法是“跟唱”法,即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对于音乐感觉处于初级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是较能接受且简便直接的教学方法。本人也适用多时,但效果是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歌曲的能力,同时也会打击学学习的兴趣,扼杀学生的创造表演意识。要改善这种状况,我觉得让学生养成寻找歌曲旋律线的习惯是一个即使可行的办法。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歌曲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而这种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可能一开始,学生不习惯这样的教学模式,这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耐心地引导。慢慢地,学生通过旋律线对音乐就会有直观的认识,从中对情绪的处理,速度、力度的变化也能更加清晰地感受,对音乐的创造和表现能力也会大大提高,对于歌曲的把握能力就自然更上一层楼了。

二、让旋律线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旋律线概念的确立,除了依靠聆听法外,联系生活进行教学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是再适合不过了。比如课的导入时,老师分别弹奏上刮音和下刮音,然后问学生这两种旋律像生活当中的什么情景?学生很快回答出“上楼梯”和“下楼梯”的答案。根据这两种生活动作,老师画出旋律线,并要求学生用动作进行表演。学生对这两种生活当中经常性的动作表演得有模有样,充满了乐趣。再如接下来的部分,老师让学生听一段音乐,听一听,旋律能不能带着我们翻越山峰、再上台阶。学生边听老师边画旋律线,听完后老师指着图形谱提问:这里的哪段旋律让你想到翻越山峰?根据所画的图形谱,学生能轻而易举回答出波浪线表示翻越山峰,接着学生把自己当成了翻越山峰的小英雄形象地用肢体表现了旋律的起伏变化。这种联系生活的教学模式,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它让音乐教学更生活化、更游戏化,因此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音乐,从而走进音乐的世界。

三、旋律线教学应在充分感受音乐旋律的基础上进行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须依赖于听觉。音乐欣赏中,要靠听觉对音乐进行充分地体验感知,从而对音乐的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进行辨别、检验、分析,进而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如果说这节课真有什么不足之处,我个人觉得在欣赏《那不勒斯舞曲》中,教师稍显急促,由于欣赏的次数比较少,学生有些过分依赖于看图谱。在用肢体去表现乐曲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不给学生进行指导,学生缺乏将音乐与图谱相结合的能力,速度上没有统一。如果能让学生在充分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再进行旋律线教学,效果会更好。【结束语】

纵观这节课,“旋律线”始终贯彻于整个音乐教学活动,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不但大大提高了音乐课的课堂效率,也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音乐教学中去,理解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旋律线地引用真是让音乐教学事半功倍。联想到了自己的课堂,看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和缺失,这对于我来说是又上了一课,又成长了一步!

第五篇:让文言文教学事半功倍——小学文言文教学初探

让文言文教学事半功倍

——小学文言文教学初探

(学生姓名:翁晶灵 班级:小教本091)

摘要:文言文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是古代文化遗产。但是由于时代的差异,语言的发展,现在我们使用的汉语与文言文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这加大了小学生的学习难度,也让教师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正确把握文言文教学目标,合理、有效地开展文言文教学。本文就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必要性、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确定、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的探索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文言文;必要性;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一、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必要性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小学教材所选的文言文虽然只是浩瀚文学海洋中的点滴,却是学生认识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小学最后阶段学习文言文,不光是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为初高中文言文学习奠定初步基础,还在于让学生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吸收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培养审美情操,加强人文教育,提高语文能力。

文言文在小学阶段,总共安排了三次:第十册《杨氏之子》、第十一册《伯牙绝弦》、第十二册《文言文两则》。这体现了编者重视文言文的美好愿望,也适应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到的:“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的要求,体现出现代语文教学对文言文的重视。所以,不管从学情出发还是从教育形式来看,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是必要的,对它的探索研究也是势在必行。

二、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虽然教材中安排了文言文的教学,可是《新课程标准》却没有明确细致的目标及要求,连“文言文”这三个字也只字未现,只是把它和古诗词合在一起,并称为“古诗文”,笼统地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直到第四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才出现对文言文教学的具体目标:“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具体目标的缺失,使得小学文言文教学成了软肋,很难把握。如果目标过低,无法达到编者选编的目的;过高,则会拔苗助长,使学生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此,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成为了一个盲区。钱梦龙先生曾在《文言文教学改革争议》中说过:“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如何使这“春风”不度的“玉门关”,也沐浴到和煦的“春光”?我想对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的正确把握是十分重要的,既不能对它们听之任之,如过眼云烟般教完了事,也不能和初中的文言文教学混为一谈,任意拔高要求。

那么,该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我国悠久的语言文化;

二、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三、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大意,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为初中学习文学文作好铺垫。

三、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但是,就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它还是语文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文言文教学中:重文言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感情;不重视文章自身特点,用同种模式组织教学„„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支离破碎的零散知识,对学生而言,文言文成为令人头痛的紧箍咒,怎能不生厌恶之情?这种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令传统文化名篇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的“残羹冷炙”。

为改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条教学策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小心翼翼,培养兴趣

由于文言文与现今白话文迥然不同,比较晦涩难懂,也较为难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激发潜能的动力,尤其是小学文言文教学,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教师教学文言文,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作铺垫。

沈大安老师说过:“教学最重的是如何把难点转化教学的兴趣点,让学生对古文感兴趣,对学习古文感兴趣,并能学会一定的方法,这才是教学的重点所在。要让学生对古文产生兴趣,自然要充分发掘文中的故事因素,意象因素。”如,在学习《杨氏之子》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学会对“„„氏”的迁移运用,“杨氏之子”是古人的说话方式,可以请学生也用这种方式介绍自己。精读阶段,可以通过师生对读,学生之间对比朗读,师生、生生合作读、竞赛读等多种方式的读引导学生发现对话中的巧妙之处,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再造情境,迁移运用“未闻„„”,教师手指自己,说:“在下柳君平。”学生应对:“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这种充满乐趣的举一反三毫无疑问会使学生感受到古文的魅力和阅读的乐趣。

2、依据学情,设定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学环节的关键,只有把握住教学目标才能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抓住重点和要点。一个难度适中的目标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引起持久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该目标作出不懈努力。而一个过难的目标会使学生望而却步,退缩不前,一个过易的目标又会使学生感到”没劲”,缺乏刺激力,从而视若无睹,引不起强烈的动机和兴趣。在这两种情况下,教学目标都会失去激励作用。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不应太多考察学生对词法、句法的掌握程度,可以采用差异性学习和选择性学习等学习方式,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适度的目标,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选择,尝到阅读文言文的成功喜悦。例如,《杨氏之子》一课的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分别是:(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3)初步了解文言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等一些知识。(4)感受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这些教学目标,并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选择其中的一项、几项或是全部目标,然后采用“同组同质”的分组形式,通过自由讨论、合作探究达成这些预设目标。

3、深挖细读,发现内涵

周一贯老师指出:“读通文言文是教学目标中的“下限”,学生把课文读通了,才能整体地把握课文的内容,初步领悟文本内涵,为进一步探究和赏析文言文奠定基础。”钱正权老师也说过:“对古诗词的学习重在读,读中构建意象,反复搞解释是没有意思的。”

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之所以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就是因为这样做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我们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一些难句一时领悟不透,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就会逐步弄清其义,而且效果远比教师指点好。

对学生诵读指导要有针对性,要根据作品的要求,在节奏、语气、语调、等方面作好指导。每次的读都要有不同的明确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还是在读中掌握思路、体味情感、感悟意境,都要给学生以具体明确的导向,从而达到“理解的朗读”这一目的。以《伯牙绝弦》为例,在幽雅的古乐曲中,声情并茂的朗读,更觉境由心生,情与景会。读着读着,就会从作者简净雅结、铿锵有致的语言中感受到心灵相通的千古知己那一份真挚的友情,伯牙舍弃自己终身的爱好,以一种决裂的方式来演绎对知音的沉痛怀念,其真情感天动地。如此一来,促使学生披文入情,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产生灵魂上的感染与共鸣,从而理解文意,获得深刻感悟。

4、超越应试,自主学习

与现代文阅读的教学相同,文言文教学也应该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教师不必顾虑这样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在课堂上得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是否在课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学生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后,仍有一些句子不能理解,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自学所得,并提出疑难问题。

如教学《两小儿辩日》一课时,学生提出2个问题:(1)孔子东游,这个东游是指什么?(2)“孰为汝多知乎?”该如何理解?可以组织4人小组讨论,讨论时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前后内容进行逻辑思考;再用自己的话把思考的结果表述出来;然后让不同组学生进行辩论。并引导学生重点讨论两小儿辩论各自的观点是什么,理由依据又是什么。这种讨论和辩论,能够活跃学习气氛,为每个学生提供表达见解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情,接受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计划的过程。

总之,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一个特殊的内容,在小学阶段是个难点。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抓住文言文内在的语言特点,巧妙合理地运用一些较为合理,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彭玉华.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思考.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5)

2、李莉.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谈.小学语文教学.2008,(5)

3、唐凌真.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教育论文选编.2008

4、郭惜珍.我是怎样教小学文言文的.小学教学研究.2002(4)

5、郑怀丽.小学文言文教学探微.杏林拾贝.2007

下载多媒体让美术教学事半功倍[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多媒体让美术教学事半功倍[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媒体教学让小学美术欣赏课更精彩范文

    多媒体教学让小学美术欣赏课更精彩 在以往的传统美术欣赏课中,教学形式单一,缺乏艺术情趣,审美教育沦为说教,课堂形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加之以简单的图片演示和学生的思考为主,......

    选好进销存软件让企业管理事半功倍

    目前,进销存软件发展在我国取得了巨大的市场,尤其是信息化建设速度的加快让更多的中小型企业纷纷意识到信息化管理实施刻不容缓。另一方面很多软件开发商也纷纷推出符合国内特......

    乔迁新居如何让你事半功倍

    乔迁新房是家庭的小事,谁都不但愿慌手慌脚,最佳提早做好筹备.起首放置好时间.石家庄搬家公司一次搬场一般必要2m4小时不等.若距离远、堵车、或搬运的物品多,则大概时间更长.......

    美术多媒体教学(5篇)

    美术多媒体教学 对于技法教学,实物投影仪的价值就更大了。教师可以在实物投影下,边讲解边进行技法示范,这比老师对着书本照本宣科或在黑板上示范要清楚直观得多。以前在工艺美......

    这9大习惯让教育事半功倍

    这9大习惯让教育事半功倍1、尊重老师的习惯尊重老师,才会愿意跟老师学习,适应老师的教育方式,尊重老师才能跟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一个跟老师关系恶劣、不尊重老师的孩子,很难想......

    终极面试技巧,让您事半功倍

    文章出自威海人才网从理论上讲,面试可以测评应试者任何素质,但由于人员甄选方法都有其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综合运用,则事半功倍,否则就很可能事倍功半。因此,在人员甄选实践中,我们......

    兴趣引领——让学生教与学事半功倍

    兴趣引领——让学生教与学事半功倍 ——浅谈起步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激趣”策略[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

    让多媒体走进物理教学

    让多媒体走进物理教学 河北省文安县第二中学 毕洁 【摘要】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将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