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生本教育为依托 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以生本教育为依托 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民勤县东关小学创建高效课堂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为创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稳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自2013年3月起,我校结合县教育局创建高效课堂的有关精神,立足现实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下面,就我校“以生本教育为依托,着力打造高效课堂”的具体做法汇报下:
一、创建高效课堂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们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按照“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滚动发展”的思路,由点到面,逐步落实,最终达到滚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目的。
(一)转变观念,明确内涵
现在 “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一些教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少讲,甚至不讲。有的教师则一味追求课堂上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热闹”;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花俏等教学过程表面上的“唯美主义”。我们心存疑虑:这样的课堂能高效吗?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也就是绝大多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大面积参与教学,掌握规定的学习内容,尽可能多的完成学习任务,尽可能多的掌握内容。因此,我们理解的高效 课堂应做到“洞悉、兼顾、参与、多样”。洞悉:洞悉教材、洞悉学生。兼顾:兼顾优生、兼顾差生。参与:集体参与、共同参与。多样:多样化教学情境。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二)查摆问题,明确任务
四月份,我们组织全体班子成员深入课堂,开展“查摆”问题活动,逐科排查制约课堂高效的因素和问题。对症下药,拟定整改措施。
我们查摆出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个中心”。即教师仍占据着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主宰甚至霸占着课堂。“两个未能”。即一是有的教师未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没有真正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二是未能关注全体学生。“三个形式”。即一是学生活动流于形式。二是教案的使用流于形式。三是课堂教学评价流于形式。“四个忽视”。即一是强调预习,却忽视了对预习方法的指导。二是强调多做作业,却忽视了作业的精心设计和有效练习。三是强调知识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四是强调学生学会,却忽视教他们会学。
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高效课堂大家谈”活动,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各学科努力方向,确立了鲜明学科核心任务,努力形成各学科特色,提升学科品位,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三)确立理念,明确方向 在充分学习、查摆问题基础上,根据我校实际,确立了“生本教育”为我校总的理念。确定了语文“以学定教,自主建构”课堂教学策略;数学“目标导学,尝试自主”课堂教学策略;英语“问题导学,自主合作”课堂教学策略。基于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上着力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一是改革预习结构。“高效的学习必须从高效的预习开始”,由于小学生没有多少预习能力,我们把预习指导引入课内,重点落实预习策略,确保课外预习高效,实现“课上”“课下”的双高效。例如我校六年级语文教师徐婷婷加大预习的指导力度,确立适度的预习目标;新课前都要安排必要的预习时间,选择明确的预习重点,通过预习指导课帮助学生学会结构化预习;再如我校五年级语文教师王俊霞建立“课前预习检查记录制”,发挥组内成员相互检查进行约束的学习效果监督机制,将学生预习纳入日常学习考核之中,提高预习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是改革课堂教学过程。课堂呈现方式通过展示进行交流、通过展示实现提升、通过纠错进行落实、通过开放实现拓展,实现新课改提出的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在这方面我校教师张菊英、黄秀花、侍青霞、张有英等老师做的都很好。
三是改革课堂师生、生生关系。确立“师亦生、生亦师”观念,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师生、生生之间人格上平等,学习上民主,人人都是共同体的一员,是学习上的合作伙伴,教师是共同体中的首席。充分利用“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方式大面积提高学习效率。四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最终实现“自能学习”,学生必须具备“自能学习”的习惯和方法,要有强烈学习的愿望和动机,要有良好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等。比如会倾听、会质疑、会合作等的能力。因此,着力改革学生过去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一是抓实教师学习,切实解决教师理论“短板”问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理论素养的匮乏是当前制约课堂改革的瓶颈。教师理论“短板”问题不解决,高效永远走不远。为此,一年来,我们把提升教师理论素养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下大力气抓实抓好。把高效课堂理念的学习作为教师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组织教师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认真学习“高效课堂”和“生本教育”的相关理念。学校围绕高效课堂先后举行专题讲座培训十次,教师论坛十次。全体教师学习了《人民教育》关于生本教育的专刊、《高效课堂概述》,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高效课堂的101细节》《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模式解读》等著作和资料。通过学习,转变教师观念,实现理念引领,为我校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是吸收、移植先进经验,搭建创建高平台。寻求有影响力的名校,建立长期的联系,我校先后与武师附校、天师附校等学校建立联谊,经常开展互访交流活动,学习他们高效课堂建设经验,以指导我校高效课堂建设,提升学校的影响力。一年多来,我们先后派20余人次,分别到兰州、重庆、福州、武威、天祝等地参观学习他们的高效课堂经验,为我校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可以 借鉴的成熟经验。
三是组建高效课堂团队,集体攻坚,培植典型。上学期,我校成立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创建高效课堂小组。创建小组成立后,各小组根据学科特点积极进行了创建工作,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的模式,即:语文构建了“以学定教,自主建构”课堂教学模式;数学构建了“目标导学,尝试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英语构建了“问题导学,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四是大面积开展“磨课”活动,形成以课促学、以课促研的校本研究模式。所谓磨课就是对教师课时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进行精雕细琢,在不断“打磨”中删繁就简,去芜存菁,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过程,是最能磨练与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基本程序:确定主题——集体备课——一度教学——重构教案——二度教学——反思研讨——提升总结。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每个主题确定一名教师进行两次或多次执教,这种磨课方式对教师个人专业素质的提高效果十分明显。另一种是备课组选一主题,同一年级教师依次执教,进行“同课异构”,最大化的发挥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加强课堂研究的力度。
(五)整体推进,全面提升。
在建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开展“树标---学标---达标”活动,从领导班子带头做起,然后是骨干教师,再然后是全体教师,先示范、后观摩、再达标。3月份学校组织部分优秀教师上了“创建高效课堂”的实验课,共有十五位老师参与上课,老中青教师,人人参与听课,共同学习,共同提高。4-6月份,学校又组 织五十岁以下全体教师上了“高效课堂对比研究课”,让老师们在上课、说课、听课、评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进步,不断反思提高。本学期我校组织新教师上了打造高效课堂过关汇报课,在这三次大规模的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学校班子成员和部分骨干教师按照“低、中、高”年级分为三组,深入课堂做评委,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特色和不足进行现场指导和评价,真正将我校构建高效课堂的活动落到了实处。
通过这些措施,确保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由个体到群体,由“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
二、认识与思考
(一)只有做创建高效的“志愿者”,才能走进课堂改革的自由天地
一年的创建工作,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生本教育”理念,让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当前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已远远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认识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改革,认识到本次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外,新的教学模式,在教与学方式上、教学策略上等都有着与传统的教学模式 “质”的区别,在加之新的教学模式开放性特别强,课堂调控把握难度大,中国人习惯“驾轻就熟”,缺乏改革的动力和信心,大多数教师有一种畏难情绪,为解决这一现状,必须对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学习新理念,做好理论铺垫。只有老师们立志做创建高效课堂的“志愿者”,才能走进课堂改革的自由天地。
(二)教师专业素质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基础
教师是“高效课堂的缔造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效 果,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从哪里来,面对参差不齐的教师队伍,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组织各类有效培训和活动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正像教育专家说的那样,“合格教师教知识,优秀教师传智慧,专家教师塑心灵”,我们要做“优秀教师”,要做“专家教师”,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让学生生成智慧、塑造心灵。
(三)课前充分备课是实现课堂高效的保障
备课是高效课堂、成功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课前认真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认识水平,针对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习情景的创造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实现以“教”促“学”的目的。因此,“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校每学期都举行现场备课及教案展评活动,从而历练出大批有过硬本领的优秀教师。
(四)培养学生自能学习的习惯和方法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关键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课堂中处处体现“努力使学生肯学、想学、学会、会学”这一指导思想。即老师要把重心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和 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来。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可能变肯学为想学、乐学;只有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才可能变学会为会学、轻松的学;只有学生具备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才可能变厌学为立志学、发奋学。如果每个学生想学、会学和立志学,那么每位学生都会是课堂的主体,其他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因此,要最终实现“自能学习”的目标,就要教给学生“自能学习”的方法。
(五)课堂教学必须“务实”才能“高效”。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高效课堂应该做到平实、真实、丰实、扎实,这“四实”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高效课堂应当是平实的。实实在在地设计教学,实实在在地落实教学目标,实实在在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为了炫耀教师水平而追求“奇、特、巧”等。二是高效课堂应当是真实的。所谓真实,指的是还课堂的本来面目。提倡自主创新、张扬个性与合作学习,这是正确的,但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在继承优良的基础上改革和创新。不能丢掉传统盲目追赶潮流而使课堂教学失却本真。三是高效课堂应当是丰实。所谓丰实,指的是课堂有生成性,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有所升华。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收获。这样的课才是课堂教学质的升华,这样的课才是丰实的,高效率的。四是高效课堂应当是扎实的。所谓扎实,是指课堂教学要有实际意义,要根据已经设计的目标、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任务而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学有所得,而不是仅限于少数学生与教师互动,大多数学生充当听众。
三、今后打算及努力方向
(一)转变思想,进一步提高认识
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现实要求,对于推进小学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要在领会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提高对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课改精神上来。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细心做好工作安排、广泛深入宣传动员、精心周密组织实施,努力形成人人、课课追求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浓厚氛围。
(二)继续发挥创建团队的典型引路作用
继续做好典型培植工作,重视典型引路作用。同时,也是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学习、发展的平台,带他们登堂入室,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做好课题研究规划,抓实过程研究活动。开展丰富的研讨活动,快出成果,让创建团队成为我校课改的探路者、领路人。
(三)加强课堂教学的刚性管理,确保创建成效
针对部分教师缺乏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和信心这一现象,有必要采用刚性管理手段。因此,在今后的课堂达标验收中规定还是“老路子、且学习效率低的课”不能评为优质课,目的是“逼迫”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增强教师对原有教学中不合理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行变革的力度和动力,纠正当前 工作中 存在的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做法,积极学习教育新理念,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
各位领导,老师们:经过一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经历了学习生活的艰辛,也收获了智慧成果的欢乐。今后,我校将更加积极贯彻“打造高效课堂”的教育理念,使我校的新型教研与管理机制,朝着更为有序和更加有成效的方向推进。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全体老师的协力配合,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勤勉,务实地工作,为民勤教育事业谱写出新的篇章。
民勤县东关小学 二○一三年十二月九日
第二篇:生本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生本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高效课堂是走向素质教育的“金钥匙”,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最佳方法和主要途径。思品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是一切教育教学的基础和中心,一切的改革都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都要以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途径,这就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就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我们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1.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兴趣是最强大的源动力。对待有兴趣的事情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做好,因此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在课堂上有活力,主动地进行学习。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能设计出精彩的情景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十分重要的环节。我们在教学中或以新颖别致,诙谐幽默,富有哲理的导言,或以引人入胜的情景展示,或以学生的自导自演等都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在开课的一开始就被深深吸引,始终以浓厚的兴趣上好该节课。
根据教育学家的理论,语言教学强于文字教学,而影像教学又强于语言教学。如新课的导入,如果教师总习惯于那种“复旧导新”的固定模式,以至于一张口学生便知道教师的陈词: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怎么不令人兴味索然甚至于生厌?相反我们采取了“热点新闻分析”、“歌曲”、“谜语”、“知识竞赛”等形式导入则能起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都处于一种兴奋和积极参与的状态,在这种状态的引导下,学生按照教师的自学、合作、探究的要求从而顺利地完成整堂课的教学任务。
把握适当时机,运用多媒体技术于教学,创设学习的情境,促进学生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结合,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智力因素和旧非智力因素相协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的、有效的学习,促进其认识、技能和情感水平的不断提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图文、影视中蕴含的道理。
在保护大自然的教学中,通过展示影视资料,学生在懂得大熊猫等野生动植物的珍贵后,在清晰生动的多媒体画面上依次出现了顽皮、有趣的白鳍豚;稀有、独特的中华鲟、小熊猫。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时传来画外音:“亲爱的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珍稀动物呢?”可爱的小熊猫将问题抛给了学生。学生迅速投入查找竞赛中。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支配,自愿组合,在自备的书籍、资料中发现、学习、交流,体验学习本身的乐趣,运用自己的智慧能力去思考问题,从而产生动力。短短的几分钟,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下的却是合作学习的硕果。扬子鳄、朱鹮、丹顶鹤、东北虎、藏羚羊……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多媒体,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锻炼机会。这里,教师不需要再进行任何的讲解,学生已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不知不觉地了解珍稀动物的品种繁多。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将画面切换至珍稀动物的价值:“响尾蛇、变色龙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以直观、形象地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循循启发学生敏锐地发现和提出问题:“珍稀动物还有哪些价值?”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小组探索,最终独立地解决问题:珍稀动物不仅具有军事价值、医用价值,更有生活价值。牛奶、妈妈的皮包、羊绒围巾、裘皮大衣、营养滋补品等都离不开珍稀动物的奉献,从而深刻了解珍稀动物与人类密不可分渊源关系。
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并贯彻整个课堂是我们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2、开展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思品的激情。
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在手指尖上”,赞可夫甚至把操作能力列为智能培养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动手操作能使大脑处于最兴奋状态,学习情绪高涨,并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从而带动大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情境,提供动手摆弄的实践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去发现学习的乐趣,体验学习的魅力。
如:在初一年级《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的教学时,为让学生养成自立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我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课桌、书包的活动”。
实践检验的方式很多,运用学生身边书包和课桌等资源来考察同学们自立能力在实践中检验的目标,学生不仅感兴趣,也培养了他们动手的能力。学生获得“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情感体验后,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操练,能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和交往过程中自我检验、自我评价,自主发展,从而认识到自立应从小事做起、应从社会生活中去实践,最终促进主体性发展。
这样就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老师只是一个旁观的指导者。这样不但使学生走进了思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比如表演能力、协作能力等,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张扬。
3、组织思品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辩论是最能激发思维灵感火花的方法,也是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之一。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组织一些此类活动,能大大激发同学们在思品学习中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而且巩固深化了对所学思品知识的理解掌握。我们课本中有许多问题都可用到辩论法,我们原来衡量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问题,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产生问题,而且有欲望解决问题。通过设计有矛盾冲突的情境,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思维方式、价值观产生怀疑,从自主的探究中来重新定位自己的价值取向。
如:在初一年级《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为了实现学生在“自立人生少年时”“人生需自立”情感、价值观上的体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中国很普遍存在的、同学们也认为理所当然的一个辩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应不应当由父母来支付。
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把生生互动作为宝贵的人力资源来开发,通过全班合作、小组合作,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能力、知识三维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通过学生的争辩,学生了解到我国法律的规定: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没有权利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除非父母自愿。“到底学费来自于哪里”,通过学生的再一轮争辩,学生意识到大学生可以通过勤工俭学、争取奖学金、通过助学金贷款等多种方式来获得。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情景创设,引导学生在开放中完成了大学生的学业与自立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的认识,在活动中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任,在反思中对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的质疑、形成了正确的价值判断,使思维更具有挑战性。“辩”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灵感得以迸发,被动的学习变成活泼主动的发展,真正达到“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谋求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的目的。
4、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果教师教思品只教书本知识,无论学生的书本知识如何牢固,都忽略了思品课的灵魂。思品课的灵魂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在教学中,无论是哪一章节,都要注意突出这个环节,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进行体验,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较少发言或家庭比较特殊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体验中来,体验生活,体验人生。
如:在上初二年级《家温馨的港湾》的教学过程中,我事先作了一个家庭状况调查,了解到一些家庭特殊的学生,在体验活动“我与家人的温馨照片”中,跳出了教材中家庭的狭小范围,将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统称为家人。
这样的感知体验活动兼顾了不同类型的家庭、保护了学生的情感,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安全的心理空间。尽量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以各种形式参与进来,尊重了差异,呵护了他们的情感。
综上所述:在中学思品课教学中,课堂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主阵地,教师要立足于课堂,创设最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乐学、好学、善学、巧学。课堂应是师生互动、交流对话的舞台,是共同建构、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师不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本分。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转变教学理念,树立生本意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第三篇:践行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践行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成功高效的教学必须遵循“高度尊重学生生命个体,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学科生命教育理念,有效运用语文的工具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树立 “生本”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交给学生。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代替;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提出: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程序”。“四突出”即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三转变” 即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四个基本程序”即 学生先学; 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交流;总结和巩固。在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念指导下,结合我校学生语文学习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前置学习、感悟交流、点拨引导、拓展延伸、反馈总结”五步教学法,并将进行初步的实践与研究。具体做法:
一、前置性学习(即课前预习)
借助前置学案,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每个科目每节课都要求设计前置学案,独立学习是小组学习的前提奏,是小卒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前置自学阶段,每个小组成员都围绕学习内容自主借助教材,借助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对学习的内容产生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并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将自己的疑惑、困难整理成问题的形式准备在小组内交流。如语文课前的资料搜集,数学课前的尝试做题,英语课前的卡片制作等等,都为小组讨论交流奠定了基础。
为了收到好的预习效果,我们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常规性方法步骤,即四步预习法:“读——查——学——赏”
(一)读
1.读课题,通过课题揣摩课文大体内容,可针对课题提问。
2.第一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一想课题和课文内容的联系。
3.第二遍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思考:课文告诉我什么?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懂得了、明白了)什么?
4.第三遍读课文,给课文加批注,把课文中的“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修辞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勾出,把自己有所体会的地方适当加上批注。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跟老师同学交流。
(二)查 查资料,了解背景及相关知识
(三)学 自学生字新词
1.查阅字典、词典,读准生字字音,口头组词、扩词。
2.用各种方法记住生字字形。
3.理解要掌握词语,口头说说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选一些词语口头造句。
(四)赏
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精彩的句子或段落。
值得提出的是,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强课堂预习的检查力度。同时,逐渐探索当堂预习的好方法。
二、自主感悟、合作交流
通过前置学习,让学生自读自悟,读议批画,画出自己尤为感动的段落、句子或词语,说说自己的感知,说说透过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或者说读到了什么。在交流释疑这一环节中,通过学生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己的收获与感受,及时地了解学生对基础目标的掌握情况、对文本的兴趣点和不理解的地方。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马上进行梳理归纳,粗浅简单的问题及时解决,有价值的、有一定难度的重点问题则板书到黑板上,在教学中学生未提及到而又是语文重点的问题,教师可提出来,一并放到“点拨”一环中去理解。
小组交流是对每个小组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小组成员之间初步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组内交流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交流是学习成果得到共享,另一方面是通过交流启迪每个人的思维,让每个人的智慧在小组内熠熠生辉,使学生在小组内初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惑,组长及时帮助学困生,使其尽快理解,掌握所讨论的问题。组内交流阶段,组内成员人人发言,共同讨论,形成跃跃欲试、一触即发的阵势。这一环节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兴趣点、疑点展开自主探究性,以达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目的。所以,这是关乎整节课成败的重要一环,教师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小组交流需要小组内的成员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需要群策群力,要展示的小组,必须富有激情,三、班级汇报、点拨引导。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待汇报阶段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以“读”的方式感悟品评、释疑解惑、内化吸收。
通过学生的自学、小组学、全班学这样的信息交流过程为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使创新教育的火花在具体学习互动中闪现,这一环节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
四、巩固知识、拓展应用。
即全员练,它是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由知识转化成能力、提高学习应用水平、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的有效环节。欣赏语言、迁移运用语言的空间,延伸学习内容,达到课内外相结合。
五、归纳总结,回扣目标。
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主要收获等,深化文本感悟,领悟写作方法,归纳学习策略等。注重将课内知识进行梳理,使知识向能力迁移。
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对不同的学生和教材在不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的,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我们将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教中研、研中教”,不断探索完善教学模式,最终把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
西营城中心学校
二〇一六年八月
践行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西营城中心学校 二〇一六年八月
第四篇:生本高效课堂
浅谈对生本高效课堂的认识
徐聪聪
通过这次远程研修,我对生本高效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实我们也一直在学习,学习生本、高效的理念,并努力在教学中实践。而通过专家老师的报告与点评,我们更加体会到我们要学习的太多了。
前段时间我有幸观摩了在博兴三小举行的省教研室送课助教活动。聆听了毕研艳老师执教的《穷人》一课。在这堂课上,毕老师充分利用自主学习卡,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用简短的时间解决了字词问题,花更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寻找文章的空白处,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他们想要了解的问题。充分运用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思想。正如刘家栋老师的点评:“课堂上为什么能充分感受到学生的这些发展与进步呢?得益于以学定教,得益于对学生的真正尊重。”确实是这样,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了解学习的情况以及他们想要学习的地方,才能整体把握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达成生本高效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学习课标、研读教材、及时反思。新课标指出: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发展角度来审视研究学科教学,构建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有学习了新课标,按照课表的要求来研读教材、吃透教材,才能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把握好课堂整体。在每堂课之后进行教学反思,及时反思、及时改进,可以防止课堂的低效。
第二、备课要充分。备课不能只备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学生表现也要进行准备,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做好课堂预设。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就不会预算到学生可能提的问题,这样何谈高效课堂?设计好的课堂提问应该是有价值的,更要有启发性。启发式教学才可以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第三,把握好课堂节奏,运用好教学资源。有时一堂好课不需要很多精美课件、华丽道具,教学资源运用得当也可以创设出好的情境。充分利用好自主学习卡,可以在构建师生合作关系的基础上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一定会继续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快速成长,也让学生快乐成长。
第五篇:以生为本,打造高效小班化课堂
以生为本,打造高效小班化课堂
——浅谈小班化课堂中的两大难题
童泽枫
摘要:在谈论当下的小班化课堂中经常会提到两个难题:学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开展不起来。这两个难题已经影响到了教师对于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从以上角度入手,通过分析这两个难题的成因,来给出一定的解决措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小班化教学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小班化
合作
教学
讨论
一、研究背景
小班化教学因其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出众的教学成果深受欧美发达国家的推崇。如今,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也正逐步被国人所接受,开始进行一系列围绕着小班化的教学尝试。笔者就职于镇海区立人中学,它是镇海区第一所严格意义上的小班化办学学校。在日常教学中,学校还致力于打造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的生本课堂,每个班的同学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竞争,教师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工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课老师都对固有的教学模式做出一定的调整以适应全新的教学环境、教学理念。然而接受了多年传统教学方式的学生显然无法很快地适应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在实际的学习中显示出了自己的诸多不适应。
二、实践反思
笔者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尽快地适应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尽可能地融入到小班化课堂中去,将小班化的优势发挥到最大?经过一年的小班化教学、观察及反思,也观摩了不少兄弟学校的小班化课堂,笔者发现不解决传统教学方式遗留下的两大难题:手举不起来、嘴动不起来,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针对这两大难题做了一定的研究,尝试了一些方法,具体如下:
1、让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成为一种习惯
数学课堂是需要学生参与的课堂。然而在传统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看、记、做。这样导致不但教师上一节课很辛苦,而且时间一长学生会感到疲惫、乏味,甚至到后来使课堂成了好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的熏陶下,学生会变得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反应在课堂上 的表现就是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甚至不敢回答问题。
小班化的实行,就是为了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位同学,以生为本。因此,教师需要了解每一位同学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好的办法就是倾听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那么首先就要使学生敢于举起自己的小手,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⑴ 消除学生心中的误区,即只有知道正确答案才能回答、只有好学生才能回答。告诉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只要能举手回答问题就能获得表扬,无关回答的对错与否”,给学生树立信心,鼓励他们举手回答问题。
⑵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制定出详细的评价细则,以小组间的竞争带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凡是回答问题的学生无论回答的对错都可以加一分;回答正确加两分;要是一个问题只有少数同学举手,可以适当提高加分的分值;平时不太举手的同学举手有回答的优先权等。通过积极评价的方式唤醒学生的回答积极性,让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拼搏。
从实际的课堂教学来看,效果还是很好的。记得七年级上第六章《线段、射线和直线》一课中,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稍作思考后,三四个同学举起了手,我问:还有同学举手吗?有二三个同学举起了手,其他同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副欲言又止的感觉。我请了其中一位举手的同学作答,他答:3个交点。有同学在下面议论起来,表示对他的回答有不同看法。我说:×××,其实举手不可怕,但你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你很棒,给你加3分。这时候,班级里同学发出了“啊”的一声,表示“这都能加3分啊?”我说:谁对他的回答有不同想法的,请回答。这下,同学们纷纷举起来小手„„
⑶ 建立起小组“发言人”制度,即每个小组每天让一位组员成为该组“发言人”,原则上要求组员轮流来当,发言人的回答可以为自己的组带来双倍的加分,当然允许问题经组内讨论后由发言人进行作答,但在作答过程中组员不能对其进行帮助。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每当有问题时,组员就很喜欢让该组“发言人”发言,要是发言人不会的,组员就先对其进行辅导,再让其作答。这样一来,班级的每个同学几乎都得到了回答问题的机会,每个同学都感受到了自己在班级里的存在感,发现原来自己也是被需要的,教学效果特别显著,尤其对于那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而言。
上述三条措施实施一段时间后,课堂变化很明显,同学们少了一开始的拘束,课堂也变得活跃起来,同学们开始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会对其他同学的回答提出自己不同的想法,小组内的交流也变得频繁了,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在小组讨论中找寻学习的乐趣
当下,小班化办学的学校往往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让学生在团队中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与交流水平,使自己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1]
在数学课堂中,其实很需要这种学习模式,因为数学中有很多问题是需要学生通过讨论、共同思考来解决的。例如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其实证明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果都由教师给出难免生搬硬套,学生不容易接受。但如果先由各小组讨论想出一种证明方法,再在课堂上和各个组进行交流,看谁证明的方法好、方法多,课堂既充满了趣味性,学生也记得特别牢。然而,在一开始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尽管让学生进行讨论,但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有些同学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与同学讨论。针对这个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⑴ 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例如在开展讨论前,可以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们小组准备如何分工啊?讨论开始后,可以问学生:你们第一步准备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讨论声停止后,可以问学生:你们组有想法了吗?都考虑全面了吗?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通过这种疑问式的引导,让学生逐渐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会讨论。
[2]⑵ 给予小组足够的讨论时间。只有给学生们充足的时间,他们才有机会去发现、讨论、交流、评价。在很多教师的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刚进入讨论状态就被任课老师打断了,他们根本来不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讨论流于形式,甚至还有老师认为过多的讨论时间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表现。其实只有保证了时间,才能让有深度的问题得到解决,有争议的问题得到统一,有探索的问题得到创新,有策略的问题得到发展。而且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真正搞懂一到两个知识点,学生就能体验探究、合作的全部过程,其有效性一点也不会比看似结构紧凑的课堂差。
⑶ 从平时的教学设计入手,适当地增加开放性试题,或合理地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例如七年级下第一章《平行线》的复习课,其中有有关对平行线判定定理的复习,传统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教师: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有哪些?
学生: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但在小组合作背景下,可以这样设计:
教师:如右图,请同学们增加一个条件,说明a//b。同学们先不要急着回答,把你的答案写在草稿纸上,跟你的组员分享一下,看看谁更有道理。
组员A:可以添加1=2,得到a//b,理由是同位角相等,行。
组员B:还可以添加2=3,得到a//b,理由是内错角相线平行。„„
2413cab两直线平
等,两直通过对比上述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我们不难发现,传统设计相对枯燥,而新的设计通过设法使学生讨论,发现与他人的不同,完善自己的不足,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显然更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⑷ 建立起合理的组间评价制度。一个组的同学发表完自己的看法后,让其他组的同学对其进行点评,进行补充,甚至还可以由其来决定给该组加多少分。通过组间的互动,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实际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是一种融入课堂,渴望接受知识的表现。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想方设法让每个学生的嘴巴动起来,讨论起来。而教师自己则尽可能地少发言,起到一个课堂引导者的作用。只有这样,所谓的生本课堂理念才会落到实处。
三、小结
总之,上述对教学中出现的“两大难题”的思考都是基于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背景下的,目的是想通过一定的措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小班化课堂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汤荣良.浅谈小班化背景下的语文课堂[J].中学语文教育, 2011.11.[2] 王晓华.小班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N].初中数学报, 2013-2-15(3).单位:镇海区立人中学 邮编:315200 手机:***
电子邮箱:8781447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