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咸阳市小学教学指导意见
咸阳市小学教学指导意见
咸阳市小学教学指导意见 咸阳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小教科
为了全面贯彻《咸阳市中小学有效教学基本要求》,强化学校管理,规范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我市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现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和我市小学教学实际,提出以下教学指导意见,请各县市区教研室、各学校结合本区域的教学实际贯彻执行。
一、教学管理
1、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
学质量,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加强地方课程建设。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地方传统文化、科技发展等内容有选择地列入地方课程,安排相应课时。制定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课程保障。
2、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制定工作计划。要求符合教学实际,能够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措施具体,便于操作、管理和落实,有利于突出问题的解决。
3、加强教学管理者队伍建设,教学管理者必须精通业务,用科学、民主、创新的管理方式服务于教师;能够科学的协调和安排各项工作;管理目标明确,分工具体,责任落实。
4、落实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制度。学校领导代课量不得低于教师代课量的1/2,每学期在校内听课量不得少于36节,听后必评。
5、充分发挥校内课程资源的作用。加强图书、教学仪器、网络资源等的管理和使用。建立并完善校内各类课程资源的管理制度、使用制度和为学生开放的制度。使学校人力、物力、信息等各类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6、大力开发校外课程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与家长、社区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为学校课程资源提供支持。
二、教学常规
1、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⑴各县市区教研室和学校要科学制定富有操作性和实效性,对教师的教学具有指导价值的教学指导意见或教学计划。
⑵学科专任教师要制定符合本学科特点的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计划必须包括教材内容简析、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评价与检测方式设想、教学时间分配和时段划分、教学进程安排等内容。
⑶教研室和学校的教学指导意见必须在前一学期结束前出台,发到学校和教师手中,给学校和教师留下充分讨论、研究、学习和准备落实的时间。
2、精心设计教学预案(1)在课时教案方面,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备课管理制度,对备课和教案编写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有效地组织、管理、指导和评价教师的备课活动。坚决杜绝不备课进课堂,或教案与课堂教学活动脱节,或不加思考的抄袭教案,或超月、超周备写教案等应付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检查的现象发生。(2)备课内容做到“八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习目标、备教与学的过程、备教育资源的整合、备教与学的方法(教法、学法和学法指导)、备作业练习设计、备预习的内容和达到的程度。备写的教案做到有教学内容分析、有教学方法设计、有教师引导策略、有学生活动安排、有板书设计、有教后反思,内容翔实、格式规范、课时齐全,力戒形式主义,注重教案编写的实用性。
(3)教案的编写提倡采用“个人——集体——个人”三段式编写过程,先由教师个体在研读、分析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掌握教学内容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预案。再在备课组内进行交流、研讨,集思广益,形成统一的教学方案,人手一份(单班学校和教学点的教师实行“联片教研”,学区可用划分教学片的办法创设区域内交流研讨的机会,研讨以1——2周集中进行一次为宜,每次活动结束前,让所有参与的教师都必须明确下次活动的时间、内容和议题)。最后教师将统一的教学预案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出自己的修正意见,在研讨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最大效益,不断提高教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4)鼓励学校和教师创新教案形式,提倡使用合页教案,提倡有条件的学校教师使用电子文印教案、规范的教学设计册。
(5)教师课后及时撰写教学反思,记录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与失误,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出改进策略。反思切忌空话、套话。
3、着力优化教学过程
(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准确把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以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激情和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
(2)科学安排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要联系学生年龄特点、知能基础和生活经验,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主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力求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按照“低起点、重方法、实反馈”的课堂要求,使绝大多数学生在每一堂课都有收获。
(3)教学形式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各种教学形式的选用必须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⑷教学方法力求活。每一种教与学的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特点,但也有其内在的局限性。教师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把启发思想作为教学方法选用的重要依据。课堂提问做到难易结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所有学生都有成就感。⑸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以肯定激励为主,切忌不分正误的肯定鼓励。
⑹强化课堂练习。要求教师每节课必须安排不少于10分钟的课堂练习时间,练习形式力求多样化,练习内容突出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当安排一些变式题型和拓展题型。切忌简单重复。对存在的问题,必须安排一定的时间给予矫正、补救和完善。
⑺重视作业的布置与批阅。学校要建立健全作业布置与批阅的检查指导机制,有效控制随意性、盲目性。作业布置要及时适量,有层次性和选择性,能体现学生的学习差异。作业批阅要做到精批细阅,全批全阅,提倡面批和眉批。对于存在的问题,要求有错必纠,对于纠错作业,教师要进行第二次批阅。对于未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要限时补交。坚决杜绝学生抄袭作业,教师随意布置与批阅作业,学校只检查不指导、不评价(或不检查)的现象发生。
⑻适时适量安排教学检测。每个单元(或章节)结束后,各学科都要安排单元(或章节)检测,通过对检测试卷的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补救措施,调整教学方案。学校要不定期的安排质量检测,对阶段性教学效果进行考察、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指导。县市区教研机构每年要安排部分学科的教学质量调研,并结合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指导活动。
4、切实加强课外辅导
课外教学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教学辅导必须符合学生实际,重点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帮助学困生的同时还要兼顾学有余力的学生,引导其加深拓宽学习视野,让其有更宽阔的学习空间。
三、教育科研
1、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制度。各学校都要有合理的教育科研机构,制定具体可行的教育科研方案和活动计划,保证活动时间,完善各种教育科研档案、资料。
2、加强校本教研工作。各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加强以校为本、研训一体的教研培训制度建设。有条件的学校还要积极建立与市内外名校、名家的联系交流学习制度,实现高层次的专业引领。
3、课题研究符合实际。提倡教学型课题研究,坚持研究课题来源于教学实际,着眼于解决本校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4、实施青蓝工程。对于教龄不足三年的教师,学校要安排导师帮带。导师要帮助、指导新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分析教材、调控教学过程、撰写教案等,定期听评、指导新教师的课。新教师每月在教研组内上一次汇报课,虚心听取其他教师的评价和指导,力争尽早在教学工作中做出成绩。
5、加强网上教研,利用网络平台搞好各种层次的信息交流与研讨。
6、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搞好教研教改经验总结,向《咸阳教研》等刊物投稿,及时推广研究成果。
四、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建设。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敬业爱岗教育,提倡无私奉献精神。
2、加强教师教学过程管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咸阳市中小学有效教学基本要求》,按照要求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3、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⑴在全体教师中大力开展学、讲、做、写、研活动,促进全体教师的观念转变。“学”——要求教师每年认真学习1部中外教育家的专著、订阅1种有关新课程理念的报刊;“讲”——县市区教研部门和学校每年至少安排1次教育专家、行政领导、优秀校长和教师的讲座或辅导;“做”——要求县市区教研部门每年至少安排1次推广先进教育思想和典型经验的送教下乡活动,学校每学期至少安排1次教学交流活动,教师每学期至少在校级以上范围内做1节观摩课;“写”——教师要,每周编写1节优秀的教学设计,每月写1—2篇教学札记,每学期撰写1篇有质量的教学论文;“研”——充分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开展教学研讨交流活动。
⑵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要把通用基本功训练和教学基本功训练结合起来,一抓到底。通用基本功以与教学有关的教师职业语言(普通话)、粉笔字、钢笔字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等为重点。教学基本功按照学科特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分阶段,明确重点,分步实施训练和指导。各项基本功训练要有安排、有指导、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⑶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学校要通过教研组长的再培训、教学骨干的引领、教学能手的帮扶、名师工作室的研讨等活动,发挥辐射作用,带出一流的教师队伍。
⑷把教学反思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促使教师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总结教学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照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学工作。要求学校每月至少安排一次教学反思交流会,为教师互相学习、交流反思的方法和成果提供一个平台。
4、完善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体系。
⑴建立科学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师德表现、工作态度、专业发展、工作量、工作难度和工作实绩等方面的内容,科学评价教师工作,不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和奖惩教师。
⑵对教师的评价要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教学情意、教学水平、教学态度和科研能力的统一。采取阶段式与终结式视导和平日随机视导相结合的办法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
⑶建立课堂教学对社会开放制度。一方面借社会、家庭和同行的力量加大对教师工作的综合评价管理力度,促进其能力的提升和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教学开放制度可以将各行各业的信息成果引入课堂教学,逐渐实现由“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到“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的转变。
⑷教育科研主管部门和学校,每学年要组织召开一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总结和表彰教育科研成果显著的教师,激励骨干教师群体的形成和壮大。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项永恒的主题,是教育信誉的重要标志,教研部门和学校要从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抓起,向管理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促使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2009年8月31日
第二篇:咸阳市2011—2012学初中教学工作指导意见[范文]
附:
咸阳市2011—2012学初中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为了进一步落实市教育局下发的《咸阳市中小学有效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和相关会议精神,深化、细化和实化有效教学的措施和方法,构建规范有序的教育教学管理长效机制,促进我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现就全市初中教学提出如下意见。
一、强化有效教学管理
1、加强对有效教学工作的领导
把有效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要成立有效教学领导小组和专业指导小组。积极组织有效教学观摩活动,学生学习实践活动,以及专家辅导活动,要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跟踪和检查,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首先要从教师入手,充分做好教师的思想宣传动员工作,将管理的意志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其次管理者必须进课堂上课、听课,组织形式多样的评课议课和教学反思活动。经常性的召开师生座谈会,全面了解并掌握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加强对课堂教学工作的检查、指导,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调控教学资源,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努力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教学内容系统化、教学运行规范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督查制度化。
2、细化教学管理制度 各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导处和科研处等相关处室的建设,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校教导和科研等处室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职能作用,认真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全方位指导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实施,同时,要利用教研组的专业研讨平台,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和各项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加强教学常规考核
强化对教学环节的督查与指导。要加强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各环节的检查、督促和指导。要层层分解任务,采用随机抽查、个别检查、全面检查等方式,发现问题,及时交流总结,坚持把教学管理过程落实到位;要强化教学质量监控,要建立教学质量过程性、诊断性和终结性评价监控分析制度,要通过抽测、质量分析的手段及时了解班级教学质量情况,帮助提出改进措施,确保教学质量均衡发展。各校要组织开展有关研讨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不断创新精细化管理模式。
二、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1、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认真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时间分配、教材处理、方法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设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各学校要积极推行集体备课制度,建立学科间研修协作机制,切实发挥集体备课作用。一定要确保每周一次以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活动,明确备课要求、备课内容、主讲人、时间、地点。形成良好的个人备课---集体议课---个人反思的集体备课模式,充分发挥和利用好集体智慧所形成的共案,防止集体备课走形式等不良现象发生。
在备课时,教师要在充分了解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前题下,首先要备内容。应准确理解教材编写体例及编写意图,把握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简练而有效教学流程。其次要备学生。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如知识构建和生活经验等)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同时要备训练。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教师必须做到精讲勤练,讲练结合,以达到有效检测和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教案要有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学生活动、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力求做到过程清晰,重点突出。有条件的学校力争做到同学科、同年级有同案,按照“个案—共案—新个案”新模式进行教学准备。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要合理定位教学目标:既重视知识与技能、又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树立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相一致的学科教学思想。学习目标要明确,根据每节课的知识体系与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整合;既不能停步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的模式,也不可贪多求全、克服一切华而不实的教学模式。在学习目标定位中,一定要注重基础,夯实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思想、基本方法;要面向全体学生,合理确定教学的起点,对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力求从教学目标上有所突破:即从被动接受现成的知识走向主动建构和创造,从事先预设走向动态生成。
二要提高教学环节的有效性。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科学安排。教学环节应该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主要围绕以下三个层次展开活动:一是情境创设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各种有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的情景,激活学习的问题意识。二是新知探究。通过解决是什么(陈述性知识)和为什么(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的问题,把握知识概念、形成学科技能、把握知识应用规律;三是知识应用。要完成知识巩固,进行技能转化。
三要加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要体现自主、创设合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既要善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建立双向或多边的师生教学互动,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要给学生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要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
四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选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都是顺应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教学而产生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应该对这些教学法有所研究和了解。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基础等要素,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优化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要改变传统备课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做法,要从研究学情入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研究“怎么教”。要针对不同的学情,确定不同的施教策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案上必须有明确的教法、学法提示。
五要提倡激励性评价。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提倡教师多使用激励性评价,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予以表扬,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对于学生的不足,要正面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严禁语言打击和讽刺,禁止一切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但对学生的错误必须适时予以指出。
六要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的有效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教学的形式和手段越来越丰富,各种教材资源(教材、挂图、多媒体学习盘、教学课件等)、教学设施资源(多媒体教室、视听室、录音机或DVD机、学校网络等)、文字音响资源(报纸和期刊、音响出版物等)、互联网络资源日益发达和普及,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技术,开发并合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现代教学资源。
3、加强有效检测
首先要强化当堂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贯穿训练,以达到检测和反馈的作用。要精心设计训练题,题型要多样化,并注意试题的精练性和典型性;另外也可设计一些综合性训练试题。其次,要注重课后作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严格遵循精选、精练、精讲、精评的原则。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注意实行分层训练,对尖子生、中上学生、后进生习题的难度和数量分别制定具体方案,区别对待。竞赛辅导,专题训练、周周训练要做到有计划有安排。学校要加强对教师作业布臵及批改情况的检查。市县两级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还要对一些重点学科进行质量跟踪检测和指导。
4、建立有效的课堂评价机制
学校必须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控与评价,建立一个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评价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评价方法是以教师自我诊断与同伴互助为主的有效课堂发展性评价。各学校要为每个教师建立课堂教学的评价档案,每学期至少组织2—3次以学科组为单位的有效课堂评价,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5、加强实验教学
各学校要科学合理配臵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实验室和教学仪器;确保学校实验室、教学仪器和设备、设施符合标准。并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开齐开足实验课。要充分利用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和探究性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并加强实验教师的管理,明确实验教师的工作职责。根据有关规定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本校实际的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考核办法及相应的评价标准。
6、做好中考复课工作
各学校要加强指导和管理九年级教学及复课工作,要全面部署,明确分工,制定出教学质量目标和奖惩措施。要定期组织召开班主任学情分析会、科任老师研讨会、备课组质量分析会,及时解决复课工作中突出的问题,同时,要密切关注中考动态,加强市、县、区、校际间的交流、协作、互助和提高。采取有效方式确保复习计划和备考方案的落实。
同时,各学科老师一定要重点研究《考试说明》,认真分析往年中考试卷。搜集考试的有关信息,密切关注考试的新动向。认真配合市上中考复课备考调研,积极参加市上中考座谈会及毕业质量调研检测等活动,及时掌握和利用中考相关信息,并对模考成绩进行详细分析,总结经验,寻找不足,为我市高考稳步提升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增强校本研修工作的有效性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所组织的教学研究和培训,旨在优化本校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研修活动形式。校本研修是以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加,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
1、强化校本教研意识
校长是校本研修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校务必要立足本校实际,制订科学可行的校本研修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要加强科研处、教研组建设,重视校本研修的管理,根据校本研修的基本内容和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方案。通过组织开展示范观摩、当场点评、个案研究等措施促使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同时必须深入推进校本培训,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性。促进自我反思,加强合作交流,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各学校要采用“抽查式”、“评比式”等方式进行备课、听课与作业的常规检查。组织各种形式的开放式教学观摩课、公开课、汇报课、示范课等,激励年青教师脱颖而出。通过进行讲、议、评,达到智慧共享,资源互通,为我所用;通过不断实践与反思,使广大教师在研究和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学校要制定教师培养对象方案,积极开展名师帮带、同伴互助、全员培训等各种形式培训模式。为教师搭建学习、培训、交流平台,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建立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
2、发挥课题带动作用
各校要牢固树立科研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务实有效地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有效发挥科研的引领作用。鼓励教师从实际教学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择课题,从成功的教学经验中提出课题。在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办学模式、课程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德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开展课题研究,并在课题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从而更加有效地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
3、规范校本研修管理。
要明确校本研修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要完善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并认真履行校本研修学分考核方案,要建立校本研修经费使用的保障机制,确保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对教师的校本研修工作要作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加大对取得校本研修成果教师的奖励力度,加快校本研修成果的转化,促进教育质量的快速提升。
咸阳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2011年8月22日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当前的语文教学,无论从指导思想、教育理念,还是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都处在大变革时期,因此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以期促进我校小学语文全体教学同仁的思考和探索。
一、基本理念
1、要特别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关于体罚和作业)
2、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注意摒弃“劳其筋骨而未劳其心智”,打消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机械练习。
3、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特别注重培养自律、自省、自查、自纠的意识。防止把不应有的包办代替看作体贴关心,把迁就纵容看作爱护宽容。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积极尝试“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不代替学生思考和朗读,越俎代庖。追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学生知识的生成建构过程。树立“协助学生搞好学习”的理念,敢于放手,诱发主动,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4、有整体结构意识。学会研读课标,宏观地了解1—9年级的语文知识架构;逐步引导学生生成“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实践活动”几大知识版块,把语文知识梳理成系统,防止将语文知识教得支离破碎、云里雾里;引导学生认识本册语文书的整体结构和编排意图,以及每组教材的编排结构、每篇文章的谋篇布局。
5、保持适度的个性和激情,有自己的思想和思辨能力。只有有个性的老师才可能教出个性各异的学生。认识到语文教科书只是教学的依托,它只是学生要学习的很多文章中的主要的一种,应该科学对待,不要囿于教材、迷信教材、神话教材,以致一叶障目、画地为牢。语文教师要敢于主张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教材、教法、测评;要有自己的教学观点和教学鉴赏力,教参只能作参考。
6、牢固树立大语文观,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敢于对教材作调整:增减、调序、取舍,有开发身边课程资源的意识。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方言俚语,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7、热爱书籍,营造书香。教师应该博览群书,因为“语文教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文化为背景的”,语文教师要用自身浓浓的书卷味诱导学生走进书丛,把《哲学原理》、《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中国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古今中外名家名著等书籍作为枕边读物,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舍得花时间加强课外阅读,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多花时间提高自己,通过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减少时间加汗水式蛮干。引导学生创建书香班级,开设班级图书角,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读物,鼓励学生借阅各类经典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名篇经典。要适时地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如讲故事比赛,亲子阅读活动等,营造浓厚的“好读书、读好书”氛围,让学生“厚积”,以期日后“薄发”,相信大量阅读、“外围包抄”,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适时指导读书方法和选择读书内容,重视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国学启蒙。学校图书应该以班为单位,由专人负责定期借出和回收。
8、把写作和讲故事作为教学基本功不断练习。学会勤练笔,勤和学生一起“下水”,只 有自己能写出好文章,才能对文章怎么写出来的有切身体会,才能深入地分析课文和作者意图,走进文本,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课文的鉴赏能力,克服纸上谈兵。会讲故事,善于表演和模仿,能让语文课堂声情并茂、多姿多彩,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是讲故事的高手。
9、语文课堂教学从“听说读写演、比搜观思猜”入手,牢记语文教学的“识写读背说作习”——七字歌,“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八字要诀,“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十字真经,注重提高课堂效益,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师生人格平等,善于营造民主、和谐、共鸣的课堂氛围,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在乎学生体验,追求 “一课一得”,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改变、有所提高。要坚决地让学生多表现,舍得把大多数时间给大多数学生,忌教师包办太多,表演欲过强。但要防止走向另一极端:过于热闹而丧失了语文教学的个性。
10、相信学生的潜力,特别是要相信后进生在和同学互批作文、互出考卷等方面的潜力。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魔袋”,树立依靠学生搞好教学的理念。
11、“磨刀不误砍柴工”,要舍得花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结合各教材的具体内容,始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重要位置,相信“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12、各种拼音构成原理、造字方法、词性、特殊类别词语、词语感情色彩、释词方法、改句、修辞、说明、写作手法、作文技法、记忆的原理和方法、答题技巧等,可以在一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归纳,集中讲解,帮助学生把语文知识拴捏成坨。
13、教给学生储存知识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树”。
14、教给学生记忆方法。如:1.理解记忆法
2.快速诵读法
3.提纲挈领法
4.求同存异法
5·示范激励法
6.关联词提示法
7.辞格勾连法
8.听录音背诵法
9.趣味背诵法
10.分层背诵法
11.图表背诵法。12.辅助背诵法
13.整体背诵
14.整分背诵
15.尝试背诵。还应相机介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全脑记忆、抗遗忘方法等。
15、每一次测试后要重视对试题出题方向和学生答题情况的书面分析,及时弥补,争取“练一次提高一次”。书面分析应包括:试题分析、成绩分析、失分方向、失分原因、整改措施等。
16、有教学研究意识,随时记下教学心得,注重培养自己的学科专业气质。
二、分版块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教学
(一)、拼音
1、声母:体会平、翘、卷(通过教习z——zh——er的发音来体会)和H、F——N、L——b、d、p、q的辨析。
2、韵母:结合教材图文,适当提示复韵母和鼻韵母的拼读原理。
3、整体认读:结合教材图文,适当提示和复韵母的转换。
4、字母表:利用歌诀和指导好书写。
5、声调:强调标调顺序、适当讲解调值原理、适当提示轻声和变调原理(三声和轻声的变调),反复训练二、四声的运笔方向。
6、善于总结拼音书写规律。
(二)、识字写字
1、低段要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要多认少写”的思想。要求认的字,不要拔高要求。
2、熟读《古代汉语》,手边备好《说文解字》,注重运用网上资源及同事间的信息共享,强化字理教学,熟练运用相关造字方法(特别是形声字)分析字形结构,避免“识字不讲理”,2 丧失语文教学的本位。
3、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掌握查字典的方法和养好良好的查字典的习惯;辨析知音不知形、知形不知音、大写字母、音序、音节等的含义。
4、识字教学一般流程:自学(文中圈出、书上注音、组词、黑板上注音、组词)——师导(自由口头组词、有选择性的板书、分析字形、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笔顺笔划)——巩固(你认为有那个字需要注意什么?读,课堂上指导抄写,如:镶、凹、凸等)。笔顺笔划:一二年级要书空,三年级以上强调疑难字就可以。
5、写字指导要到位,要加强板书示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语文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潜移默化。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每次写字,一定要提醒写字、执笔姿势,直至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写一个字,一笔一画的起笔、止笔、占格、占位,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每个部件的高矮肥瘦,部件、笔画之间的穿插挪让„„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并且要边讲解边示范,而后让学生先描后临,发现问题,在评议中指导。低段用习字本,中高段尽量用作文本进行语文书面作业,以规范学生书写。不用作业本。
6、教给学生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如游戏、猜谜、字的组合联想、认一认“同类家族”中的成员等。
7、不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坚持质量重于数量的原则。
二、阅读教学
(一)、关于词语:
1、词语理解坚持多造句运用,少抄背含义。特别是低年级,多数只求“意会”,不求“确解”。中高年级可相机介绍一些释词方法:分析语素法、同义注释法、反义注释法、比喻法、下定义法、描绘说明法、联系语境用白话替代法等。
2、教师教学中要词汇丰富,特别要注意自觉运用新词,给学生以“学以致用”的暗示。
3、注意归纳特殊类词语:AABB、ABAB、ABCC、ABB、AAB、AABC、一三反、二四反、一二反、三四反、意思相反或相对;按要求写词语:自然景物、人物形态、历史故事、寓言、来自古代作品、口头语言、含比喻、含夸张、含数字、含动物、含对偶、刻苦学习、时间快、热闹场面、优秀品质等;关联词语: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假设、条件、因果等。
(二)、关于句子
1、引导学生赏析、抄写、模仿、借鉴、化用好词佳句。
2、根据教材内容安排逐步学习标点:顿号、逗号、分号、句号、感叹号、问号、引号、书名号、破折号、省略号。体会标点符号在表情达意上的功能。
3、小学阶段句子教学的其他知识: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偶、借代、双关、反复、反语
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前后矛盾、重复罗嗦、词序混乱、不合逻辑、用词不当、标点错误、错别字、关联词错误;
特殊句:缩句(1、主、谓、宾;
2、谁做什么或者什么怎么样;
3、一般考虑去掉:时间、地点、数量、形容词、„„的、在„„等。
4、慎删人物,不改变原文包括标点。扩句反之。)和扩句、被字句与把字句、肯定句与否定句、反问句与陈述句、对话句与转述句(增减字和变化标点、人称)、兼语句。
按语气分类和转换:陈述、感叹、疑问、祈使; 其他:谜语、歇后语(含人物、数字)、名言警句(好好学习、珍惜时间、不怕困难等)、歇后联、对联(春联)、广告词
4、句子排序技巧:思考逻辑关系——找可能第一句――合并亲近句――链接亲近群――找结束句。
(三)、关于文段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细致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2、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盲目地舍教材而做练习,是舍本逐末。课文以诵读为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阅读教学应该是一种情意发展的过程,强调学生与教师与作者与文本主人公共振,乐其所乐,哀其所哀,激其所激,虑其所虑,让学生置身于文本之中。重视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避免徘徊在文本之外做机械识记,为考而教、牵强附会、无病呻吟。学会让学生反复阅读和入文体验,恰当挖掘文眼,提炼主线,多维解读;指导学生阅读要注意挖掘人物内心、环境变化、人物特征等多方面因素,读出区别、读出特色。
4、采用多种阅读形式:默读、小声读、大声读、个人读、小组读、分组读、齐读、快速浏览、反复精读、有感情地读、轮读、对读、开火车读、对比读、诵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一些文段熟读成诵即达到教学目标。
5、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边读一连想的习惯,查阅字词典及相关资料的习惯,画、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及至读书看报的习惯。指导读书方法,特别是读整本书的方法。要指导并鼓励学生摘录好词佳句,做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
6、克服离开语言文字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注重整体把握,注重对文章的总体感受和文章精髓的把握,对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不仅要抓理解,还要抓表达,鼓励他们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迁移、运用。
7、中高年级要特别重视对学生概括句群主要内容的训练。
8、文段教学的其他知识:
分段原理:亲密合并;分段依据:时间跳跃、空间转换、人物出场、情节转折、小结句、过渡句;段落逻辑:总分、总分总、分总、并列。特殊句: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过渡句。
归纳主要内容:平时教学要引导学生说出一句一句完整的话来;指导采用六要素法——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串联段意法、大意概括法——谁做什么或者什么怎么样等方法。文章的表达方法(记叙议论说明抒情)、表达顺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文章技法(过渡、照应、暗示、侧面等)。
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画图表、描述等。古诗积累:思乡、季节、边塞、爱国、送别、报恩、尊师、夸张、对偶、花卉等。
三、习作教学
1、习作教学指导应该一开始要从内容而不是技巧入手,坚持由易到难,不要拘泥于课本上的篇目,相信作文无禁区。要多一些开放,少一些束缚,让学生自主习作,在内容、情感上贯穿一个“真”字,在语言、形式上贯穿一个“活”字。从小学生第一次写话开始,教师就要鼓励他们说真话,吐真情,要对胡编乱造、言不由衷,说“不!”。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2、学会布置前作文,指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养成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及时记录,随时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好习惯,提高写作水平,积累写作素材。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高度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对生活细节进行切割、分解、挖掘、多方观看、前后延伸。作文观察技巧:细致、有序、抓住重点、调动多种感官(眼耳鼻舌手)、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
3、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典型的句、段,续写结尾等,体现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4、长短课结合进行习作教学。有的习作话题可以当堂尝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在课堂上即时反馈、修改;有的习作话题可以预先布置相关的家庭活动、户外活动,然后当堂完成;有的习作话题,则要先在课堂引导,学会讨论、观察、采访、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再组织实践,在活动后动笔,再在习作课堂进行反馈、修改、加工、评价。
5、尽量遵循:先观察后作文、先实践后作文、抓时机写作文、创设情境写作文;从生活中学习作文、从阅读中学写作文。
6、习作教学一般流程:审题(字斟句酌地审题,学生说要求,教师相机引导,纠正偏题)或者观察、体验——学生说:想得出来才说得出来,说得出来才写得出来(启发学生搜集、借鉴、提取素材)——提出书写(字不出格)、时间、字数要求——学生写(立意时注意题目:题好一半文;写时敢于下笔、天马行空、抓住灵感;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全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篇中下作文板书在黑板上示范修改(发动学生参评)——引导总结修改要求(附后)——自己读,按照修改要求逐条修改后重抄——范文点评——随机交换修改——再收上来重新随机分发修改——再次重新抄写——教师修改——自己整理成为精品作文——订成班级作文集。每期一两次就可以。
7、批作文的主要任务是夸孩子,要把批作文变成批读后感,淡化升格多就少改。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指导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相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适当精批和面批。
8、多创造一些学生作品交流的机会。可以通过一周交流、学习园地展示、黑板报刊登、班级小报发表、向各级刊物推荐等,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网络,促进交流,与更多的人分享习作的乐趣。
9、作文的分类:
1、写人(外貌描写的最高境界:福楼拜教莫泊桑)
2、写事
3、写景
4、抒情
5、议论(读后感)
6、应用文(书信的格式和人称)
7、说明文
8、想象
9、看图
10、童话
11、扩写
12、缩写
13、续写
14、改写。
10、想象作文中的文本材料作文训练:老课文新演绎,旧故事谱新篇,新材料编故事,按提纲写故事,续写经典故事。
附:文章创作及修改要求(十五条)
1、不离题(一字一句、字斟句酌地审题;全命题、半命题、自由命题作文题目正确、不删改、不加书名号、题目下面不空行)。
2、书写工整、干净、整洁,笔色统一,字不出格,不能用改涂液,用规定符号修改,不大段大段增删。
3、字数适中(不能多于或少于15%、不超过规定方格一行,更不能加纸三年级一页以上、四年级一页半以上,五六年级两页最多只能留两行,要锻炼自己刚写满自然收尾的功夫)。平时练习要尽量把字数写多,多写才能锻炼自己谋篇布局的能力和更多地暴露自己的缺点,从而赢得更多的改正错误的机会。
4、格式、人称正确(分段提行空两格,强调书信、信封及应用文的特殊格式要正确无误;人称分为第一(我)、二(你)、三(他、她、它)人称))。
5、无错别字(不能100%保证正确的字词要动手查字、词典;考试时坚决不用模棱两可的字词)。
6、标点正确(标点大小及位置适中,不滥用标点,注意引号、书名号、破折号、省略号、链接号的运用,忌一逗到底;学会斟酌标点)。
7、语句通顺(用词准确,不重复、不罗嗦,关联词、修辞恰当、没有明显语病:自己朗读两遍)。
8、讲究叙述顺序(顺序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也叫方位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从中间到两边等)、逻辑顺序;尝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记叙文的写作顺序;议论文结构从总分、并列、层推、对照等方面考虑;)。
9、段数恰当,一般一页3段左右;句、段衔接自然;练习写过渡句、过渡段。
10、全文脉络清晰、结构完整、美观、有头有尾(会应急结尾)、有中心、有重点(有详有略),观点一致、明确、正确。
11、立意新颖、视角独特、想象大胆、丰富、合理。
12、文意深刻,选材得当、有典型意义;有内涵、有意境。
13、修饰得当(想办法改句: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反复、反语、引用、谐音、设问、对偶、借代、双关、顶针、委婉等,让文章更耐读;说明方法如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引用、描述等,让文章更详实可信;描写手法如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还有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委婉暗示、场面描写等。描写事物要抓住特点写出与众不同之处。初绚烂后平淡。)(尝试学习教材同类文章的写作手法)。
14、开头结尾新颖、有意味;练习总起、开门见山、环境烘托、设置悬念、对比、映衬、倒叙等作文开篇技巧;练习总结、拓展、升华、号召、警句、点名主旨、画龙点睛、照应题目、呼应开头、追问等作文结尾技巧(开头结尾要适当修饰和恰当用上修辞手法,成为文章的亮点)。
15、努力运用学过的名言警句、俗语、对联、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好词、成语(刻意从教材及课外书、词典、网上去寻章摘句;学习研究和选用近义词)。
四、口语交际教学
1、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自觉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2、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随便插话;说话要使用礼貌用语;要针对不同对象,文明地进行交际等。
3、口语交际答题应坚持: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围绕中心、说得有道理(健康、不离题)、有问必答、注意礼貌用语和标点符号、写到最后一行。
五、综合性学习教学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
三、分年级教学建议
在“分版块教学建议”的基础上,分年级作如下补充强调。
一上
1、学习习惯:一是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二是爱惜学习用品。应抓好:(1)于细微处抓起,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2)坚持不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日之功,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并注意与各科教师、家长密切合作,齐抓共管。
2、识字写字:引导学生坚持书空,适当讲解字理,灵活运用歌谣和字谜,把汉字教得更生动有趣。写字只能用铅笔在田字格里书写。
3、汉语拼音:正确使用“情境图”与“语境歌”;要在教学生准确拼读音节上下功夫;学会收集、编撰各种拼读的顺口溜和歌诀;人人过关。
4、课文:指导学生指读,读准字音,熟读成诵。适当指导停顿。
5、写话:强调“写话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让学生敢于下笔。一下
1、学习习惯:乐于倾听,勇于发言;认真写铅笔字。教师检查评价的重点,不是谁写得快、写得对,而是谁的姿势最规范,书写最工整,要花时间矫正不正确的姿势,矫正不正确的握笔。
2、识字:“遵循“先自学而后教”,重视利用韵文形式和情境图识字。帮助学生分析字理,树立形声字意识。
3、写字: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使学生做到人人用眼卫生,个个读写姿势正确。讲求写字的质量,要求学生按照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规范标准把字写好,做到笔笔到位,字字工整。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坚持书空。
4、阅读教学:加强认读,读得正确、连贯,不错、不丢、不添、不断、不重。读后对课文的整体内容,能有大致的、轮廓的了解。
二上
1、在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实践中能潜移默化地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下
1、继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指导学生养成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等良好习惯。
2、查字典:首先要带领学生读懂字典的整体结构,明确字典的编写者是如何按照“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编写的。第一,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查字典?第二,要通过实际的翻检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了解查找、检索的步骤、方法。第三,要在日常的学习或生活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不断强化“字典随身,只要是遇到了不认识或不理解(包括拿不准的)字,一定要动手翻一翻”的意识。
3、识字:更丰富地揭示汉字的造字规律,激发儿童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4、写字:只用铅笔,不用圆珠笔和钢笔书写。
5、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尝试默读、复述。
三上
1、习惯: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积极发言、专心倾听、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等方面的习惯。
2、写字:练习写钢笔字和毛笔字,不用铅笔和圆珠笔。
3、阅读:进行分析自然段、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练习,学习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开始培养略读能力。
4、习作: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小练笔”,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的就记,一句两句也可以写,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缩短。总之实事求是,说实话,对自己负责。”能写出心里想说的话即可,坚决地以鼓励为主,避免一开始就对学生从技巧上高要求,让学生觉得作文高深莫测,敬而远之;内容上导向胡编乱造,套话空话,言不由衷,削弱表达欲望。同时指导好作文的一般习惯:如标点占格、分段提行、题目居中等。
三下
1、习惯:着力培养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提出预习和复习的方法。预习六步:理解题目;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文章顺序;圈出生字新词,勾画疑难地方;给文后的生字注音组词;完成练习册上基础题。复习十步:读课文内容;看文后题;生字;词语盘点;日积月累;要背诵篇目;练习册;构思作文;其他资料;试卷(读、背、练——在试卷上重写错题)。
2、习作:学习写看图作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序、细致地观察图画,合理发挥想象。积极尝试即兴作文、命题作文、前作文,不断丰富他们有关写作素材、语言材料、认知与表述 7 经验的储备,让学生觉得作文有话可写,以保护他们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因为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指导作文技巧。尝试让学生间互相修改、评阅习作,从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口语交际:做到说话得体,举止大方。
四上
1、习惯:学会选择书和学会边读边在书上做记号的读书方法,能做多种形式的读书笔记。
2、阅读:联系上下文课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3、习作:可以开始统一指导学生谋篇布局和表情达意的作文技巧,重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和互相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4、口语交际:学习用幽默、机智、优美、有感情的语言打动他人。
四下
1、习惯:养成读书看报,坚持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的习惯。日记宜长短自由,条理清晰,有真情实感。周记选材要典型,提倡写得越多越好,可适当加强题目引导。读书笔记方式要灵活,可采取提纲式;批注式;摘抄式(注明摘自哪里);概括式;剪贴式;读后感等形式。
2、阅读: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较长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3、习作: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和顿号。
4、口语交际: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上
1、习惯:着力培养学生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2、阅读:第三学段的课文,蕴含比较丰富,难度较前有所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 认真钻研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写作修养。开始培养学生浏览能力。
3、习作: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出的习作“感情真实”。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
五下
1、阅读:着力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做圈点批注。能利用教材上的印刷空白,及时将自己的疑惑、体会、思考、不解等流注笔端,记载下来,与他人交流、探讨。
2、习作:重视“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除了要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弄懂句意内涵外,还应有机地引导体悟文章遣词造句的独特方法,学会从句式、段式、文章布局、立意等方面进行仿写。教师要结合具体的课文,捕捉训练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小练笔。如围绕一个主题,用上相关词语;围绕一个中心词,进行片断的细节描写等等,将场景写生动、写具体。
六上
1、写字:正确、规范、整洁、入体。
2、阅读: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注重感受、领悟、积累、运用。
3、习作:由 “模仿起步”转变为“借鉴、迁移”。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借鉴的艺术规律。帮助学生选择素材,提高习作水平。教师应该熟悉《文学概论》。
5、口语交际。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六下
1、阅读:重视朗读、背诵、复述。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了解不同的文体。强化文章结构意识。明确记叙性、说明性课文及诗歌的基本特征。
2、习作:学以致用,强化积累,抓好作文教学技巧的第14、15条,使整个小学阶段积累的大量词汇、名言警句、富有表现力的优美语段,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不断地被调用,成为真正的文化底蕴。
第四篇:2012—2013学年小学各科教学指导意见
青州市教学研究室文件
青教研字„2012‟20号
关于印发2012—2013学年 小学各科教学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教管办,市直各小学:
为了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帮助广大教师提高课程实施能力,市教研室根据课程标准(2011版)和我市教学实际,制定了2012—2013学年小学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现予以印发。
各单位要利用开学第一周的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所属学校各学科教师认真学习讨论本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做好笔记,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年教学工作计划,把各学科教学的任务目标落到实处,促进全市小学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全面提高我市小学教学质量。
附:青州市2012—2013学年小学各科教学指导意见
二〇一二年八月三十一日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受益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继续推广应用小学语文主题学习阅读教学模式,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重点,努力建设自主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在此基础上,鼓励全市各小学和语文教师根据各自教学实际,大胆改革创新,探索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二、教学建议
(一)学习习惯养成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使学生的所学化为素养。认真落实青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的意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小学教学过程的始终。各年级在习惯培养方面,都要从小处抓起,注意示范,抓住关键,加强指导,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并注意课内外、校内外的沟通。
(二)汉语拼音教学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一定要认真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防止出现汉语拼音教学内容过多、时间过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的状况;要注意三点:一要在拼读上下功夫,要让学生掌握拼读的规则、规律和方法;二要把握好抄写拼音的量,从小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三要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把巩固拼音与学说普通话、识字相结合。
(三)识字写字教学 2010年,潍坊市教育局把“写规范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四项基本功之一。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更是把写字教学提高到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高度。该意见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书法课。”因此,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抓好以下工作的落实:
1.要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的思想。在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认记写等方面予以保证,特别是在阅读课上要防止只抓课文的阅读、理解,蜻蜓点水式地处理识字、写字的情况出现。
2.要正确把握识字写字教学的要求,不越位(即二类字只认不写),也不缺位(即落实好课标中各年级段的写字目标)。严格落实课程标准“认写分开”的要求,努力做到当堂认记,并采取多种形式在学生学习、生活中重复出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及时巩固。要求认识的字,必须要让学生认识,达到在教材中认识,挪个地方还认识的标准即可,不要拔高要求,也不能完不成这一任务目标。要求会写的字,要做到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中运用,要按照写字教学的要求达到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要求。
3.高度重视写字教学。一是开好每周一节的写字课,做到课程表上有课时,有专门的写字备课且必须保证上好写字课,要有写字作业。二是认真上好写字课。
一、二年级铅笔字,三至六年级钢笔字的练习务必落到实处,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毛笔字练
习。要抓好每一节语文课中的写字环节。三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低年级要特别重视学生正确的执笔和写字坐姿的指导,从抓坐姿入手,强调练字先练姿。四是要认真读帖,正确掌握字的笔顺、笔画、结构。低年级要抓好基本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老师要将生字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给学生示范。写字的训练,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各科作业都应要求书写规范、认真、端正,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在日常书写中要增强练字意识,提高书写质量。
(四)阅读教学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指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扎扎实实求发展”;“语文课就是训练语言的课程,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文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训练语言,这是根本。”“阅读教学要摒弃单纯分析课文内容的模式,要和繁琐的内容分析说再见。”要从根本上提高阅读教学效益,必须进行阅读改革。著名教育家李希贵先生倡导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指明了方向。本学期,继续强化学习市教研室下发的《关于整体推进主题学习实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均衡发展的意见》,并抓好落实。
1.简简单单教语文。打破逐句逐段分析课文的阅读教学课堂常规,合理调整课时,实施单元备课,改进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速课堂教学。用大约三分之一的课堂教学时间完成课本学习,其余时间引导学生利用课内时间阅读配套语文课本主题单元编写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2.实施课内大量阅读。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习语文。全市小学语文教师继续全面推广应用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课内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要彻底删除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无效教学环节,给学生、教师留出足够的课内阅读时间,力争把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全部放到课内阅读。继续认真学习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先进经验。全面推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必须加强学习,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进而结合自己实际,形成符合本地学校、学生及教师自身特点的主题学习实验实施策略。
3.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引领和点拨。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精读,要坚决摒弃离开语言文字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注重整体把握,注重对文章的总体感受和文章精髓的把握,对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重视个人阅读后的感受、体验和交流。要结合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逐渐发现、习得一些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要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全文,抓住少量重点、难点、精彩的句段,引导学生理解、揣摩、内化、吸收,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不断提高分析概括和品读积累的能力。
4.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每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要体现这样的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正确,读得不大通顺到读得流利,读得比较平淡到读出感情。在学生有了一些朗读的基础之后,就要加强默读训练,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要在逐渐提高默读速度的同时,指导学生逐惭学会把读和思,把阅读和获得个人感受、提出疑问结合起来。古诗文教学中,更应注重诵读,读出语感、读出情趣,受到情感熏陶。
6.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量。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要班班建立图书角,开放学校图书室,建立图书室与班级图书角定期交流机制,让学校藏书流动起来,方便学生借阅。在用好主题学习丛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名著、读整本书。精心设计并组织好10月份全市小学生读书月活动,各学
校要举办好全体学生参与的主题学习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诗文诵读比赛等学生素养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浓厚兴趣。
7.注重个性化阅读。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第一学段的阅读,主要是培养阅读兴趣,要引导学生就自己喜欢的内容去感受;第二学段,则要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第三学段,要在学习与运用阅读方法中享受阅读兴趣,则必须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从言语形式入手,体验与思考言语内容。在阅读过程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也要加强正确的引导和点拨。
(五)习作与口语交际教学
在去年已推广的三项小学习作教学先进经验(高密王香兰的“生活化作文”教学经验,诸城吕映红的“赏评作文”教学经验和夏庄小学作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动我市习作教学改革的落实。
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一要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丰富学生的生活,不断拓宽观察的领域。要求学生说真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二要鼓励学生自由的、有创意的表达,减少对学生的写作束缚,提倡学生自由选择题目;三是指导修改。指导修改要循序渐进,具有可操作性。低年级着重修改句子,中年级修改一段话,高年级修改整篇习作。重视指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由句到段到篇,最终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四是注重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之间的联系,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五是培养学生爱读书、善读书、读名著的习惯,不断增加习作内容和语言方面的储备。
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口语交际课,将口语交际课落实到位。口语交际教学话题要贴近生活,形式要灵活多样。要在学生进行交际的过程中,通过师生评议、教师点拨等方式,加以规范或指导,还要加强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随便插话;说话要使用礼貌用语;要针对不同对象,文明地进行交际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自觉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各学校要继续组织语文教师开展每日课前3分钟演讲、讲故事等活动,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搭建平台。
(七)综合性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更自由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情趣和魅力。
三、保障措施
(一)通过多种形式与途径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及其它的教育教学理论,尤其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中总目标及年级目标,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各年级目标及年段间目标关联,使教学能瞻前顾后,有的放矢。通过学习课程标准,阅读全套教材,钻研整册课文,在语文新课标的指导下,不断更新语文教育观念,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推进小学语文备课改革。要根据教学需要从单元整体出发,通盘考虑一个单元课文教学、主题学习丛书阅读、习作等各个方面,进行单元备课。大力倡导集体备课,教研组共同研究一个单元的教学,形成通案,然后教师再结合自己情况进行调整。学校、教管办检查备课的重点要放在备课在课堂的落实上,切实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三)深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布臵与评改方式改革。认真落实市教研室《关于规范中小学作业布臵与批改的指导意见》。作业布臵要适当,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控制作业总量。要规范作业书写格式,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做到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步骤清楚、书面整洁,并养成自我检查和评价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作业用笔一二年级用铅笔,三年级学习用钢笔,四至六年级全部用钢笔书写。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细致、不漏批错批。各类作业批改一律用红笔。各学校在教学管理中,要建立规范,加强监督,组织多种形式的作业展评活动,建立作业考核专项制度。市教研室教学视导,对语文作业只检查写字作业和学生作文本(包括习作草稿本)。
(四)改革小学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继续在全市全面推进语文学习质量检测内容和方式改革,制定并实施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评价方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对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考查,经常考查学生写字、习作、说话、读书、背诵、课外阅读的情况。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考查的重点继续坚持只评价学生对课外文章的阅读能力,不对课文课内阅读的内容进行评价,以引导广大语文教师真正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依托课文这个例子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彻底完成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五)小学语文教学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都列入小学教学学工作考核评价方案,并作为小学语文课程实施质量监测的重点项目。
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新学年,我市小学数学教学将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为契机,引领教师透彻理解新的教育理念,增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全市数学课堂教学整体水平的再度提高。同时,我们将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努力提高数学教学研究的实效性,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数学教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深入实施学生数学素养锻造工程,为高素质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建议
(一)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部分内容的教学建议。
1.“数与代数”部分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比例是最大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式与方程以及探索规律,这些都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是学生认识数量关系、探索数学规律以及探索数学模型的基础。
①数的认识部分教学教学建议: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数,经历数的概念形成的过程,进而把握数概念的本质特征;理解数的意义要与数的读写和计算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形成数感。
②数的运算部分教学建议:创设有价值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出发引出计算题,让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及其合理性;加强学生对算理算法的理解,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维活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口算方法,同时确保口算的训练时间,使每一个学生都形成基本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在教给学生基本估算方法后,教师要有意识的安排学生应用估算的方法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对比中选择估算方法。
③常见的量部分教学建议:常见量要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入,学习、理解、掌握各个环节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常见量要在实践活动中加强直观教学,常见量中的数量单位、特别是计量单位的学习和掌握,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而中间的桥梁就是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的有机结合。
④式与方程部分教学建议:式与方程是代数学习的开端,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转折点,在教学时要注意:学习用字母表示数,要循序渐进,在教学时,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择一些典型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加强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认识方程,教师要有“建模”意识,应设计丰富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建立方程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建模”思想;解方程的教学,要突出“等式性质”的理解,着眼点不仅仅在求方程的解的过程,而是在求方程的解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等式性质”。
2.“图形与几何”部分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臵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臵。就
如何立足课堂、把握好本部分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建议:
①学期初,教师制定观察计划,设计观察记录表,定期进行交流指导,积累丰富的观察实物、模型的经验,体验运用几何语言进行表述,为本学期图形与几何学习做铺垫。
②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猜一猜、估一估、想一想、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把所学知识与空间形式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③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图形与几何方面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④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规范画图,并指导学生用铅笔、直尺、圆规画图,培养学生良好的画图习惯。
⑤教师要注重学生借助实物或模型运用几何语言表述的训练指导,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⑥教师要注重自制教具,并布臵学生自制学具,在教学中教师能演示的要给学生演示,学生能感受的要让学生感受,能操作的要让学生操作,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统计与概率部分是数学新课程中增加篇幅较大的一个内容,教师在理解、把握教材难度大,课堂教学中存在较多问题。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很难控制,效果较差;教师把计算和统计表、统计图的绘制作为教学的重点;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处理不够恰当,解释不清等。
针对上述问题,对统计与概率部分的教学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①教学中组织课堂活动时,明确活动的要求,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增强活动的有效性。
②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处理数据及从数据中提取信息进行简单判断的能力。
③理解事件发生的随机性,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统计与概率问题。
4.“综合与实践”部分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学生生活,充分利用学校的环境资源,通过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经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环境资源进行教材整合,丰富数学课程资源。
②增加实践活动课的计划性和开放性,给学生更多走出校园到社区、工农业生产基地或大自然中进行调查、活动、操作的机会,真正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真正面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给学生更多的表达自己思想和见解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对备课的建议
针对备课实效性差的问题,我们要追求备实用的、有效的课。建议备课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全面熟悉本学期教材基础上,弄清本学期教材在小学阶段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教学目标与要求,所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学习水平,各单元教学时间的安排和教学进度,主要教学措施和准备开展研究的小课题,以及准备开展的课外辅助活
动。
2.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学生交谈、个别辅导、家访等)了解学生的实际,除应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外,还应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兴趣要求、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对学困生更要深入了解,分析学业不良的原因,提供必需的支持与帮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较大发展。
3.要搞好单元备课。每单元教学前,应系统钻研本单元教材,包括叙述、例题和习题。做到“四个明确”(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本单元知识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做到“三不随意”(不随意拨高教学要求,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不随意加重学生的作业与思想负担)。在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列出新授知识点及能力要求,排出单元教学进度表。
4.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备课的集体研讨,形成学校各年级高质量、有特色的备课系列,形成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备课效率,减轻备课负担。
(三)对小组合作的建议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一直倡导的学习方式,特别适合我们数学教学。但是,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只是简单的把一列同学或前后桌同学分为一组,在学校组织听课活动或迎接检查时进行小组学习,因为缺乏小组成员合作意识、交流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小组学习的整体评价,小组学习混乱,合作学习效率低。为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探讨合作学习的可操作性强的特色的实施策略,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分组要更科学。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的不同以及性别、个性等差异,进行合理搭配,把学生按四人或六人分为一组。
2.小组分工要具体,职责要明确。在每个小组中,都确定组长、记录员和汇报员。组长每周更换一人,组长的职责是分配小组的学习任务,调控小组学习的时间安排和进程,组织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知识的探讨和成果共享。记录员每两天更换一人,主要负责对小组学习的成果进行书面记录,作为其他同学深化认识和汇报研究成果的参照。汇报员每汇报一个重点问题后更换一人,主要任务是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本组的研究结果向全班同学进行解说。汇报员要做到讲解清楚、条理,让全班同学都能听明白,其他同学可以对汇报员的讲解进行补充或评价。组长、记录员和汇报员一般从小组的某一名学生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更换,经常更换的目的,就是要使所有的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完善小组评价办法,注重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合理的自我评价,坚持小组整体评价和小组个人评价相结合,加强对小组成员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的培养,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4.选择合适的课时,组织学生以围坐的形式进行学习,增强小组的团队意识,发挥小组的督促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小组学习获得成功
(四)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建议
针对对学生的评价形式单一,评价缺乏连续性、有效性等问题,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我们要完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形成自身特色的评价方法。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重视量化评价的同时加强质性评价;
2.不仅重视书面考试,也要重视非书面性的学生学业成绩测评; 3.进行多次评价,弱化横向评比,增强纵向促进; 4.逐步加强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的力度;
5.实现评价多元化的同时也要落实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三、保障措施
1.各单位认真组织校本教研活动,借助远程研修,潜心研读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把握新课程标准的五个基本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教师的指导作用,注重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注重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渗透和数学活动经验积累,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2.各单位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教研室及潍坊市教科院组织的培训和听课观摩活动,及时了解全省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动态,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并通过组织学习后的讲课、作专题报告等活动,提高培训学习的效率,整体提升学科课堂教学水平。
3.各单位积极推广我市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确立实验教师,为实验教师提供条件,让实验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形成自身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特色,带动全校的课堂教学改革。
推介韩峰老师小学数学树型知识结构自我构建教学法,学习借鉴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经验做法,进行树型知识结构自我构建教学法的研讨学习,在运用树型知识结构自我构建教学法组织教学方面多做一些尝试,进一步丰富树型知识结构自我构建教学法,完善树型知识结构自我构建教学法的实施策略,积累更多的特色课程资源,为在今年内把这种教学方法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
推介青州市开发区小学“郭黎老师“151”快乐高效教学模式,学习借鉴郭黎老师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经验做法和富有特色的学生多元评价体系,形成自身有效地的评价方法。
4.市教研室搭建平台,通过送课下乡,市直小学、镇驻地小学与村小结对子等,加强学校间的交流,实现学校的均衡发展;组织教学工作室间的交流活动,邀请省市专家、名师进行学术报告和研讨活动,让更多的教师近距离接受名师的指导,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以此带动我市名师的发展,推动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5.市教研室继续安排市直小学和部分优秀学校骨干教师撰写教学设计,在上学年青州云门书院双语学校、青州市实验小学撰写、上传的部分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努力形成3—5个学校特色教学设计系列,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为全市广大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借鉴的资料,共享优质资源,促进城区之间均衡发展,提升全市教师的备课水平。
6.学期初,市教研室组织一次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问题征集活动,以市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为主,征集所在学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选择重点、突出问题作为研究内容,通过小课题研究,引领教师全体参与,让每一名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提升自我,共享研究过程中优质资源和研究成果,破解教育教学难题,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7.市教研室通过质量监测、视导、调查、评比活动等,发现好的做法,对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提升,并在全市进行推介,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我们广大教师要积极学习,大胆实践,认真总结,深入反思,立足于高效的数学课堂,关注于学生的生命成长,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教研活动,让广大教师投身于教学改革,立志于教学研究,促进我市小学数学教学再上新台阶。
小学英语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要继续以课程改革为发展契机,以新课程标准为教研导向,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而展开,不断研究、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英语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断提升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全面提高我市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建议
1.对字母、音标、单词、句型、阅读、语法、写作教学的建议 ①字母教学
字母教学是英语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学好26个字母对学生以后的单词发音、拼读和记忆单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年级上学期前2-3周的时间,进行字母的教学。要求会认读,字母大小写要区分清楚,同时在四线三格上书写准确规范。课后可以适当的布臵书面作业,练习书写。字母学习结束后,对于词汇表中的重要单词,可以让学生从音、形、义三方面掌握。要求教师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多读、多背。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词汇积累,就谈不上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教师在字母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单个字母教学时,应注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游戏或活动,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同时,在单词教学中配合字母教学。在出现新单词的时候,教师应对key words进行拼写的领读。在复习旧单词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机会进行拼读练习,在课堂上或者是课后进行适当的书写单词的练习,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其次,在句型中配合字母教学。教学中出现的key sentences 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后,对句中每一个单词都进行字母的拼读训练;例如:What is your name?就分别对what、is、your、name这四个单词分别进行拼读训练,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认读能力。
②音标教学
学生应该在有了一定的词汇积累后再进行音标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利用学过的单词去认识音标符号,再利用音标去拼读生词,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四年级开始潜移默化渗透音标教学,不要盲目追求系统的学习。五六年级时利用2-3周的时间集中学习音标(能认读),提高学生认读记忆单词的能力。
③ 词汇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词汇教学可以采用通过阅读辨认单词的方法。多阅读有利于多接触单词、熟悉单词,提高单词词形辨认的敏感性,然后再聚焦拼写,就会有效降低拼写的难度。
具体的要求:学生能听懂并说出单词;能认读单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拼写一些简单的单词发展到正确书写所学单词。
教师在单词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基本上采用以实物、图片或者是形象的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
理解单词的含义。在高年级的教学中我们尽量在情景当中来处理单词。
④ 句型教学
具体的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句子的基本书写格式和简单的标点符号的运用。学生能听懂并说出句型;能认读句型;能书写(模仿写)句型;能基本运用所学过的话题句型进行简单的表达。
教师在句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句型教学以情景教学为主,教师要在情景中帮助学生理解句型的含义。教学中应注意句型的积累,在进行某一个话题或句型的教学时,不能只限对该句型或话题的教学,而应该尽量与以前所学过的句型或单词联系起来,使学生的信息逐步增加。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大多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设计尽可能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在亲身体验中获取成功的喜悦。
⑤ 阅读课文 具体的要求:学生能基本理解课文含义,能就课文当中提出的问题作出简要的回答,或者是能针对信息判断对错。学生能在 key words 或者是key sentences的帮助下完成对课文的简单复述。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理解为什么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入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不是单词课,也不是句型或语法课,因此该教学是整个语篇的教学,从学生最后的语言表达来看,就是对整个语篇的表达,而不是个别单词和句型的产出。在阅读课文当中出现的新单词和句型没有必要花很大的力气处理,只需要达到帮助学生能够进行理解的程度即可。
⑥ 语法教学
具体的要求:能理解动词四种时态的用法: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知道不同时态中动词的变化。
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语法要在具体的情景中呈现,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语法项目所传达的信息、表达的意义,要通过具体语境了解语法项目的用法。我们不能回避语法现象,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⑦ 写作教学
从五年级开始要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在意思表达比较完整,语句比较通顺的前提下,再培养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从六年级开始安排写作课,每二周一次,话题可涉及数字、颜色、时间、天气、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日等。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时,一定要让学生看明白题目要求,达到写作字数要求标准,更要注意书写质量,注意卷面整洁,意思表达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2.规范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参考)
宗
旨:面向全体,杜绝分化,建立快乐自信课堂 前
提:建好小组,明确分工,组际PK,形成竞争
主要措施:教师示范指导,小组合作互助,学生自主展示
保障措施:建立评价机制,完善评价体系,小组捆绑,突出个人 课堂教学的环节:
第一步:准备(Preparation)
师生要在上课前做好教与学的充分准备,它包括warming up,活动的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对学习主题的关注。
第二步:呈现(Presentation)教师要遵循教材为本、准确简明的新知呈现原则,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习、感知语言;教师要减少低效的教学活动,认真把握好教材,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准确简明的呈现教材提供的情景和语言知识。
单词——句子——课文
从局部到整体的呈现方法:通过一些直观的图片、肢体语言或视频等让学生来感知和理解词汇,教授单词时要求使用“直接拼读法”,帮助学生找到发音规则;逐渐让学生能够对规则单词做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重难点句型要求板书,且讲解其结构,可以边学习边操练。课文呈现要求听录音至少两遍,听录音前要提出目标性问题,并提前同学生一起对教材中提供的图片等材料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听录音时要求做到Listen and point,以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
第三步:练习(Practice)
此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消化和理解,是对语言的加工、认知、思维、记忆和熟练的一个过程。所以,要设计有效充分、循序渐进的巩固操练活动。整个过程应该是师生教与学的互动,而不只是学生的表演。活动的设计要落实以下几个原则:紧扣目标、真实有意义、充分熟练、语句为本、全员参与、循序渐进。
第四步:运用(Production)
在充分“输入”后,语言的产出是本环节的主要目标,在每一节课结束前,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尽可能地运用、表达出来。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要给学生留出时间巩固、内化。
② 如果课本知识没有很好把握,此环节不强求,可以省略。
③ 提倡设计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语言任务型活动,活动设计要目标明确;必须使用所学语言获取、处理和传达信息;教师要想办法对学生做事情的过程,进行全程监控;要有结果的汇报或展示。为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可以在上课初将任务交待给学生。充分让学生进行实践,通过“任务”的完成让学生体验语言,形成语言意识。克服只重语言知识,忽视语言能力培养的错误倾向。
3.加强背诵,积累语言知识
小学生学习英语只有不断学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才可能培养持久的兴趣。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
① 狠抓单词过关,每单元的单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进行听写。教师应采用多种的形式批改,及时要求学生订正,学生对不熟练的单词要进行巩固。教师可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单词背诵比赛,培养学生背诵单词的兴趣。
② 背句型。
英语里有很多句型,教师根据每册所学的句型,分类归纳,不同类的句型要求学生背熟。学生在平时多读、多背、多积累英语语言素材,就会逐渐形成英语语感乃至英语思维。
③ 狠抓课文过关,背诵课文。
背诵课文学英语,听起来似乎并不是一个高明的学习方法。但是背课文能够使学生在整个篇章的语境中,把单词、语法要点、搭配等记得更加牢固。其次,背课文能够促使小学生多读,这对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至关重要。背一篇课文能帮助小学生强化练习的语流、语速,迅速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背诵课文时注意的问题: ①理解而后背
背诵之前,首先要弄懂文章的中心内容。记叙文要弄清楚记述的时间、地点、事情、人物等等,说明文要明白主要解说对象的不同方面和性质。要以文章内容为线索进行记忆。要弄懂上下句之间的内容和逻辑上的关系,而后才是语言上的起承转合。这样背课文就是因事而语,有意义地背,言之有物,背之有理。
②有选择地背诵
建议在背诵英语课文时不是全盘背诵,而是选择那些典型的文章。这样的文章一旦背下来就会记住很长时间甚至永远不忘,会对今后的英语学习产生深远影响。像这些有代表性的文章,通过背诵可以在脑子里形成一种认识和记忆,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极大地方便了写作。
③先听后背
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可实际学习中,由于对口语、听力训练不够,大部分学生口语发音不准、说话不流利且听力太差,无法用英语进行交流。小学阶段是启蒙阶段,任何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养成都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很大影响。学语言模仿是关键,所以在背之前要先听,听要听原装正版的录音,最好是外籍教师的录音,这样能够学到非常地道的发音。原装正版的英语录音带要反复的听,直到能够模仿得很像为止。这样的练习,使得发音很有欧美国家的味道,对于学习英语非常有效。
④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背英语课文比较艰苦,特别是一开始,更是要避免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所以开始的时候背诵内容不易太多,首先要帮学生建立信心和兴趣。然后采取一个从易到难、从短到长、循序渐进的背诵路线,背诵就能够越来越容易。
⑤一天之际在于晨
早晨是练习口语和背课文的黄金时间,要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建议每天早上,大声朗读、背诵,记忆效果非常好,口语也会有所提高。
4.加强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①课前朗读习惯的培养
要学好英语,必须大声朗读。通过朗读,提高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和语言的节奏感。朗读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可以引导学生提前进入学英语的状态。
具体的做法:教师可以找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任值日长,每天早读或课前带领学生朗读单词。教师必须为学生提前布臵好朗读的任务,提高朗读的效率。
注意的问题:对于对话的朗读不提倡齐读,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可采取分组分角色进行朗读。
②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率先示范。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因此我们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板书时,要做到书写工整、美观,笔顺格式准确、规范,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具体的要求: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我们要求教师开学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日常用语的复习、巩固、强化,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对英语学习的渴望。从第二、三周开始利用课堂授课时间带领学生学习大小写字母的手
写体的写法,书写要完全按照四线三格的格式,间隔匀称。我们要求人人过书写关。
评价措施:要求教师每周上一次书法作业,每月举行一次书法展览,作品要求留存,教学视导时检查。
5.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
调研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指导。在“热闹”的表象下面可能是少数学生挑大梁,多数学生做旁观,个别学生无所事事,从而影响小组合作活动的效果。合作学习必须要经过教师的指导和长期的培养,学生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在分组时,保证组与组之间的平衡以及组内成员的差异互补。教师让每个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发言员、检查员等,并把小组荣誉与所有组员的表现联系在一起,如评选优胜小队、English Star等,使组内每个成员都能意识到“我是小组必不可少的一员”,让他们为了成功而共同努力。其次,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必须监控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并适时介入,为学生提供及时和有效的指导。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使组内学生密切合作,保持和谐的同伴关系,同时又要使小组之间保持一定的竞争态势,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保障措施
1.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们对课程标准中阐述的“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议”要常读且时刻牢记,并努力内化成自己的教学思想,逐步体现在自己教学的一言一行中。
2.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舞台,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本学期将组织好中心教研组活动;以课型研究为抓手,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继续征集优秀教学案,供大家观摩学习、借鉴研讨,全面提高我市小学英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3.在落实好常规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各学校开展有特色的英语教学活动,为有特色的教学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促使英语教师能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4.指导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工作,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实效为目标,深入开展教学方法,学习和评价方式的研究。
5.建立英语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资源,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同时拓宽教学研究的时间和空间,营造互动平台,进一步增加教研员与教师、教师与教师的对话机会。本学期组织骨干教师认真做好教案的编写工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而高质量的资源。
6.加强调研,发现先进,培植典型,以点带面,推进新课程的成功实施和小学英语“课改”的深度发展。
7.成立学科中心组,组织不同形式的研讨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以此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的内在需求,为更多教师提供锻炼、学习的平台。
8.组织城乡学校教研组结对活动,促使教研质量和教学水平均衡发展,全面提升。
9.及时做好新课程实施以来的回顾和总结工作,针对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使教师的理念和行为得到和谐统一,不断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
总之,要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研究型教师”,全面提升我市的教育教学水平。
小学科学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它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为了贯彻落实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目标,规范学科教学行为,根据《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小学科学教学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落实《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为目的,激励广大科学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建议
(一)优化教学准备与教学设计
1.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2.阅读教材,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对季节性较强的内容按季节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程。
3.阅读教学参考用书,补充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
4.分析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探究水平,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班级状况等,以便分析利弊,作出预见,采取对策。
5.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教学进度应细致安排,教学能按计划进行,尽可能不拖延或超赶进度。
6.设计分课时教学方案。
(1)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课时目标,课时目标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
(2)教材上的观察活动和实验,教师在上课前要亲自做一遍,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
(3)根据教学的需要,在课前布臵学生收集材料,阅读资料,提前进行观察记录。7.精心准备有关的教学器材,器材必须充足和典型,保证学生观察、实验活动顺利进行。
(1)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物品都是我们上科学课的好材料,比如易拉罐、小磁铁、小铁钉、小木块、细铁丝、铜钥匙、雪碧瓶、塑料杯、注射器、橡皮管、玻璃片等等,不妨把它们收集起来,有价值的最好贴上标签,分类存放,以便日后利用。
(2)发挥学生家庭优势,个别准备材料。
学校有多少名学生,就来自于多少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背景,因此每个家庭具有不同的特色和优势。我们在让学生准备某些材料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家庭特色,发挥家庭优势,个别准备材料。
(3)设立小助手。为防止准备材料来不及,在每个班级中配备两至三位小助手,要求小助手在下课之后,第一时间赶到实验室,帮助老师一起准备实验的材料,尽可能缩短材料准备的时间。下课之后,帮助老师一起整理实验材料,并且一起归档和进仪器室。
(二)优化课堂教学
1.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掌控学习纪律,让学生在有组织的环境下有序学习。
(1)严抓教学常规,培养规则意识。
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配合科学教师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之初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宣布允许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例如:科学课上要举手发言,少说闲话,不说废话;听讲时要认真,实验时不要分心,要互帮互助、合作探究。在实验时一定要求实验的学生必须站着操作,其他同学必须安静的就坐,需要站起来的时候才可以站,使课堂教学规范有序。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意识到科学课是非常严谨的,科学老师是非常认真的,从而树立起教师的威信。
(2)合理分组,提高练习效率。科学课上以观察、实验为核心,以思考和动手为主线,以科学探究为目标安排教学,因而小组活动内容较多,这时学生往往会互相干扰,出现违纪行为。因此,科学教师要注意合理分组,减少干扰,增加学生实际练习时间,减少违纪行为的发生。
2.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少讲精讲,指导有效,把学习时间留给学生。
3.课堂中器材的出示和回收,应该精心安排。
(1)不提前放臵。实验桌上放臵着材料,真正能克制住自己的学生不容易,这是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将材料提前放臵在实验桌上。
(2)分批分发实验材料。针对实验的不同,材料可以采取分批发放的形式,而且一个实验完成相应的材料不再需要时,必须要求回收到原来的位臵,养成良好的从哪里拿整理放回到哪里的良好实验习惯。
(3)实验材料的雪藏。有些实验因为学生比较熟悉或者一点也不熟悉,在有时候需要对其雪藏。不雪藏学生会根据其生活经验,干扰实验的进程和实验的解释,如马铃薯在水中沉浮实验中,若将盐提前暴露给学生的话,学生就是钻到盐中,液体中一定加盐,一定是盐水的液体等等,会严重干扰整个教学。
4.倡导探究式教学。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器材和时间,保证学生获得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1)追求简约而高效地课堂教学,减少课堂教学环节,直奔教学主题。(2)强化训练速度。
每次实验都予以时间规定,训练学生以较快的速度完成活动;指导好小组活动,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必要时引进比赛的方法让学生规范、有序、高效的完成探究任务。
5.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学习中要充分运用视频、课件、课本、资料等,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6.积极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教学的整合,一些活动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7.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处理好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要保证学生的分组实验顺利进行。如因条件所限,也要创造演示实验的条件。在课堂上尽量避免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
8.对观察实验活动,应根据学生动手水平,进行必要的指导,避免成为没有指导的探究活动;也避免指导过度,使学生成为教师指令下的探究活动。
9.重视探究过程的科学性。
(1)探究从问题开始,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质疑;要设臵问题情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堂上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提出有价值的、可以研究的问题。
(2)让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假设时,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做假设时一定要符合逻辑、有一定的依据,而不是凭空想象、随意猜测。
(3)让学生及时地把有关的数据收集起来,做到所收集的数据的准确性,不能随意修改数据,同时让学生明白实验数据要经过多次实验得出。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数据,在各种可能的解释中选择最合理的数据,并把数据转化为证据。
(4)小组学习是科学探究中常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组织教学时,要做到让学生分工明确、人人参与,各司其责,同时相互合作,角色定期进行轮换。
10.对学生的回答和操作活动,要及时作出反馈和评价,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言行是否到位,帮助学生作出调整。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以激励为主,评价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
11.要鼓励学生自主的课外研究,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12.做好实验开出率的记录工作,及时整理保养教学仪器,做到定位入柜存放。提倡课外开放实验室,进一步发挥教学仪器的效益
(三)优化教学评价
1.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不仅要关注科学知识检测,还要指向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实践的评价,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习惯的评价和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2.学习态度与习惯的测评主要采用行动观察法,观察平时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合作、交流的表现状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突出表现要进行及时的记录。
3.科学知识的测评,主要采用笔试法,倡导等级评定。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可进行科学概念的阶段性评价。每学期要有终结性的笔试评价。命题内容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不出现怪题、偏题。
4.科学探究能力的测评,主要采用作业(作品)法、现场操作法和档案袋评价法。以特色作业为载体加强师生对科学实践活动的重视和挖掘。在一学期之内,每个学生要有三份优秀的特色作业:可以是一次完整的课外拓展实验过程,也可以是一次搜集资料的过程,还可以是一篇科技小论文或一次观察活动、种植活动、养殖活动的过程,如果有条件的也可以搞一个科技小制作。避免把课后知识性的习题当作特色作业。
(四)课外活动
1.要指导学生开展种植、饲养、制作等活动,结合课堂教学,经常提醒、督促、帮助学生完成周期较长的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毅力。
2.提倡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科学考察、动手制作、饲养栽培、搜集和处理信息、撰写考察报告和小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全面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刻领会课标精神
开学之初,各校应组织教师继续学习《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使每一位教师透彻理解新课标精神,为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执行新课标精神提供先决条件。
(二)开足课时,避免随意挤占、挪用科学课的教学时间 各学校要严格按课程计划规定的教学时数开足课时,不能随便减少课时或提前结束课程;各任课教师要切实按照学校安排,按时上好科学课,杜绝擅自将科学课时挪作他用。此项内容在视导检查时,将以现场调查的方式督查。
(三)上好科学实验课,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各任课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切实经历实验的探究过程,在实验课中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今学期市教研室将重点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检测实验教学质量。
(四)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质量 科学课一般不布臵书面的课外作业。种植、饲养、制作等活动与学生准备学习材料、寻找相关资料、课外的观察记录,均可视作科学课外作业。科学教师要精选课堂作业、精心设计特色作业。课堂作业要突出教学重点、知识要点,一般一单元2—3次,每学期总次数应不低于12次。
(五)加强教研活动
为了提高科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研教改能力,城区学校要成立科学教研组,各镇(街道)中心小学建立校级教研组,镇(街道)学区学校以中心学校为核心辐射周围,可建立连片教研组。教研组应选派科学学科骨干教师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教研组活动要规范管理、科学安排,学期开始有计划、学期中间有活动、学期结束有总结。教研组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活动,活动主题明确、活动方式多样,活动过程要有记载。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重点开展研究讨论。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指导意见
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为了更好地发挥该课程的教育功能,指导教师理解和把握本课程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新要求,特制定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和《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切实提高全市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教学质量,有效地改变品德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
二、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刻理解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性质和基本特征,正确区分品德与生活(社会)和以往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这两门课程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基本特征。提倡采用生活体验式和问题探究式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
2.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和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研究教材,最后达到理解教材。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1)通读全套教材。教师要把所任学科全套教材通读一遍,将教材的编写框架进行梳理,了解各册教材间的内容结构、知识衔接、编写思路、编写体例和教材特色,做到整体把握教材。
(2)细读本册教材。教师要将所任学科全册教材的各个单元进行详细阅读和理解,准确把握各单元的内容、结构以及各课之间的联系。
(3)精读本课教材。教师要反复阅读即将授课的教学内容,弄清本课由几部分内容组成,每部分内容有什么要求,其活动设计要达到什么目的,各部分内容之间有何密切联系,并重点思考以下三点
①本课教材设计了哪些内容,编者的意图是什么,教学目标是什么。②教材内容与当地实际和本校情况是否相符,应补充或更换哪些内容。
3.根据本册教材要求、学生特点和需求,确定学期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进度。整体设计、规划与教学相关的搜集、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协调与学校活动、其他课程的配合。在此基础上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4.进行单元备课。根据课程设计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特点,分析各册教材中相关单元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单元定位。
5.进行课时备课。依据教材特点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课时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课时目标的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
识”三维要求。
6.根据教学需要,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相关课程资源,准备录音、投影、课件等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手段和课程资源的利用要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注重实效。
(二)教学实施
1.根据教学需要,布臵、参与和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搜集、观察、实验、调查、访问等课前准备活动,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2.课前熟悉教案,准备好教学所需的教具和材料等。
3.教学过程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容量适中。4.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教学活动形式和方法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经验背景、能力水平和学习主题要求。
5.根据学习主题要求和学生特点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获得体验感悟。低年级宜以活动体验式教学为主,中高年级宜增强问题探究式教学。
6.教学空间不限于课堂。根据学习主题需要,结合学校和本地实际,可以扩展到校园和校外相关教育场所。教学时间可以在与学校活动或其他课程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
7.根据学习主题需要,布臵行为练习、资料搜集和阅读、调查访问等课外延伸活动。课外延伸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应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注意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实践性活动需要考虑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三)学习评价
1.学习评价要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2.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学习结果指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3.以特色作业为载体加强师生对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外延伸活动的重视和挖掘。每个学生要有二至三份优秀的活动作业,具体来说一至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品德与生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习实际,完成一份活动记录(可写、可画、或粘贴照片),记录本学期学习这门课程最感兴趣的一个活动过程或场景。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品德与社会》的过程中,可以记录一次实践活动过程,或者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调查,提出合理化建议等等。避免把课后知识性的习题当作特色作业。
3.评价主体多元,有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和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评价方法多样,有教师观察记录、学习活动记录、学生访谈、作品评析、书面测试等方法。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式、方法,并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
4.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及时进行学习反馈。做好课内外学习活动记录和评价。以主题单元为单位进行阶段性评价和反馈。《品德与社会》期末进行必要的书面检测。结合日常观察、学习活动记录、阶段性考查、期末检测等方式,综合评定学期学业成绩。
(四)教学资源 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
根据教学需要,可利用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生活资源;利用学校、学生家庭、社区中的各种物质设施资源;利用学校周围的社会教育机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人力资源。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注意因地制宜,注重教学实效。
2.教师应重视阅读报刊书籍,关注时事新闻,加强科学常识、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完善综合知识结构,以适应综合课程教学要求,注意运用相关知识和社会信息资源开展教学。
3.注意利用学校教育活动和其他课程的成果,特别是与学校德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等相互结合,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三、保障措施
(一)开足课时,配齐教师
各学校要严格按课程计划规定的教学时数开足课时(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按每周2课时安排教学课时,三至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按每周2课时安排教学课时),不能随便减少课时或提前结束课程。要采取得力措施,杜绝任课教师擅自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时挪作他用,确保上好品德课。
(二)稳定师资队伍
学校应重视保持品德学科的教师队伍相对稳定,采取得力措施培养品德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等,引导品德教师善于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合理配臵教师、经费、信息等资源,为课题研究提供保障。教研组要加强对教师个人教研、教改课题的指导。
(三)支持教师培训
学校要充分认识品德教师工作的重要性,理解和支持品德教师的工作。支持品德教师参加学习培训,鼓励品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改革进取、不断成长,提高品德课堂教学质量。
(四)教研组织要健全
城区学校、镇(街道)中心小学建立校级教研组。镇(街道)学区学校以中心学校为核心辐射周围,可建立连片教研组。教研组应选派学校干部或品德学科骨干教师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教研组活动要规范管理、科学安排。学期开始有计划、学期中间有活动、学期结束有总结。
(五)教研活动抓实效
教研组要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重点开展研究讨论。每月至少开展1-2次活动,活动主题明确、活动方式多样,活动过程要有记载。每位品德教师每学期要精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上一节研讨课,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案例与反思。让教研活动真正成为品德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展示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
小学音乐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音乐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素质都得到提高。通过音乐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指导思想
根据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各年级要认真贯彻执行,要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让学生充分的感受与欣赏音乐,积极地表现和创造音乐,充分地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
二、教学建议 1.演唱教学
演唱教学要充分地利用听唱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演唱姿势,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的独唱和参与齐唱。1-6年级学生每学年能够背唱4-6首歌曲,3-6年级要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片段。
2.器乐教学
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学中要明确器乐教学的目的性,通过器乐教学来学习音乐,把器乐教学作为学习音乐的工具,是课外音乐实践的乐器。在教学中要防止重技能、轻表现,重演奏、轻创造的教学现象,不要使教学成为专门的技能训练课。
3.教师要在教学中处理好各种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学过程的生成意义,处理好学生参与与教师传授的关系,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合作学习与个性学习的关系,教师教学主体与学生学习主导的关系。
4.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研究和熟悉,要创造性,综合性、灵活性地使用教材 5.进行多元性的音乐评价
在评价中,既重结果性评价,也重过程性评价。对学生音乐学习评价要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评价的方式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6.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演唱演奏创编及综合艺术实践等积累音乐知识,培养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三、保障措施 1.课程开设
各学校要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安排专兼职人员担任音乐教师,音乐教师缺乏的村小要
利用多媒体和录音机上好音乐课,保证每周2节音乐课,不得挤占挪用。
2.各学校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加强贯彻落实
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更新观念,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3.加强教学视导。
利用教学视导,督促各学校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4.召开教学研讨会,上好研究课,示范课
各学校要让教师开展好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活动,定期举行不同范围的研究课,示范课,音乐教师不但要听音乐课,也要听其他科目的课,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市教研室也将举行全市的研究课,示范课。
5.进行教学质量监测
各教管办要利用教学质量监测,加强对音乐教学的检查和督促,市教研室将在年底进行全市的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监测。
6.开发当地资源,给学生提供音乐表现的机会
各学好校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当地文化资源,举行大小不等的班级音乐会,给学生提供音乐表现的机会。
总之,课程要体现学生的人文性、审美性和音乐实践性,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小学美术教学指导意见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美术教学的活动,激发兴趣,了解美术语言及表达方式和方法,学会运用各种工具进行制作,表达情感与思想。通过欣赏与评述,提高审美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一、指导思想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各年级要完成教材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在美术教学中 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兴趣为动力,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建议
1.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
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分析、比较等方法,开展探究、讨论和交流,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品味和审美判断能力。
2.教师要注重教育方式的研究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教学方式的研究,参与美术课题实验,探索适合美术教学规律有效方式,提高美术课堂效益。
3.教材使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结合教学实际合理的整合教材,应用教材。可以将美术材料与图片文本相结合,以形成集成和互动的优势,加强美术教学的效果,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4.教学媒体的选择
应多关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互连网资源,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5.课堂教学
转变教师角色,端正教学态度,体现教学民主,优化教学过程,加强教学反思。教师要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中的亮点、难点和困惑,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积累教学经验。
6.练习与作业
练习与作业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练习与作业,要注意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作业和练习的内容,作业和练习的完成可以通过个体和合作等多种方式完成。任何种练习与作业,都要及时地给予指导和评价。加强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的指导与帮助。
7.课外活动与竞赛
课外美术专业学习活动,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征制订活动计
划,选择适合学生的活动方式方法,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另外,各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地方文化特色和具体情况,在某一美术创作材料或方法上寻找突破,形成自己的课外美术活动特色。本着“参与、学习、交流”的目的与原则,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美术竞赛,不盲目参加一些功利性较强的比赛。
8.进行多元性的美术评价
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既重结果性评价,也重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美术作品要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也可以用分数、等级、评语或等级加评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鼓励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和课堂讨论等评价方式,所有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三、保障措施 1.课程开设
各学校要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安排专兼职人员担任美术教师。利用多媒体上好美术课。保证每周2节美术课,不得挤占。
2.各学校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加强贯彻落实
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更新观念,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3.加强教学视导
利用教学视导,督促各学校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4.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的龙头作用,上好研究课,示范课
各学校要让教师开展好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活动,定期举行不同范围的研究课,示范课,美术教师之间要经常研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市教研室将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龙头作用,定期举行全市的研究课,示范课。
5.进行教学质量监测
各教管办要利用教学质量监测,加强对美术教学的检查和督促,市教研室将在年底进行全市的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监测。
6.开发利用当地艺术资源
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艺术资源,举行各种形式的美术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体验美,创造美,表现美的机会。
总之,美术是视觉艺术,教师要提供视觉形象,让学生多感知艺术之美,美术是实践性艺术,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美术的创新之乐。美术是有愉悦性的,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表达个性,增强自信,形成健康的人格,通过美术教学全面实现课程计划和课程目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臵于核心地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建议
(一)落实课程方案
1.学校总课程表中按规定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地方课程,学期初教师就要设计好一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订好活动计划(中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变动,但学期初必须制定明确的计划),按时按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2.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要求。
全市所有小学3——6年级按照要求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提高我市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3.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评价机制,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的三级评价机制,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要根据当地实际,综合利用社区资源和家长资源,灵活多样的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市教研室将举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展评活动,交流展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成果。
(二)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教材的实际情况,学校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当地社区资源和家长资源,把丰富多彩的社区特色生活、社区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文化纳入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把家长中的能工巧将,民间艺人,生活、工作中的特色能手聘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校外辅导员。根据社区资源和家长资
源,研发适合本校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课程整合 1.与地方课程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难于在一课时内完成相关任务,两者可以课时合并使用,课时连排,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完成一项任务。
2.与闲暇教育整合。
学生在校时间减少,学生可自主支配的闲暇时间显著增多,闲暇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很多综合实践活动完全可以在闲暇时间让学生自主地去完成,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和闲暇教育可以整合,以提高活动实效性。
三、保障措施
(一)课程实施与管理
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顺利实施,学校必须进行科学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1.学生活动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组织形式主要分为三类:个人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
以上三种学生活动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程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提倡小组活动,适当控制个人和大集体活动。具体采取什么组织形式,由学校和教师协商决定。
2.学校管理组织形式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学校要花大力气和时间抓好。学校要根据地方和学校特点,制定3—6年级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形成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序列,并根据主题序列进行主题活动设计,同时制定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三类计划相互衔接。
组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教研组负责抓好全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研究与指导工作。制定年级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活动计划,指导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师资队伍 1.主题活动教师配臵 学校确定的各个主题实践活动分配到相应的课题组(1个或多个教师,某个教师可以在几个课题组里进行研究和指导),各课题组教师相对固定,连续几年研究同类课题,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与成长。
2.抓好教师的研训提高 教师水平高低决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一是要抓好学校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共同成长;二是市教学研究室抓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指导与培训工作,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适应教学需要。学校应重视培养专(兼)职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
(三)课程评价
1.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严格管理和及时指正,着重控制行为纪律和安全规范;每个主题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要有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记录;每学期要对学生有一个总结性的评价。要将学生参与主题活动的研究成果(小论文、调查报告、观察日记等)作为关键资料存入学生个人档案。
2.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教学,要制定一套管理评估办法来进行评价,使教师的教学有章可循。
(四)常规管理 学校落实课程方案,开足课时,有切实可行的校级、级部(无平行班级的该项可无)、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有过程性记录,有主题实践活动研究成果。有对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的评价。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意见
2018—2019学年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应致力于实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全面育人,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教书育人于一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将品格、习惯、兴趣和方法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学建议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要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按照教研室提倡的“基于目标导引下的教学评一致性”设计思路进行目标设计、评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目标的拟订须建立在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仔细研读教材和全面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要通盘考虑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要善于把课时目标合理地分解为环节目标。
2.课时教学目标的拟订要关注知识技能性目标与过程性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的描述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过程性目标要关注学生数学经验的积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要充分依据教材提供的材料结合学生的学习设计教学。因为教材是体现课程标准及教学理念的规范文本,其中凝聚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提供的材料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
4.教材研读要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在各学段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背景研读课时教学内容,合理划分课时。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可补充、修改、调换、删减等方法完善教材资源。
5.科学的学情分析是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学情分析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环境等要素,对任教班级的整体水平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恰当地进行分层教学。6.教学情境的创设和环节的构建都要为解决数学问题服务。问题的设计要关注思考性和挑战性,有利于课堂生成,有利于展现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二)上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时要做到:每一环节针对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灵活,教学结构严谨,教学语言简洁,教学状态自然,教学效果良好。
1.课堂是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互动过程。课堂组织的内容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2.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精炼、规范,要及时进行解题方法和思路的提炼与总结,关注学生的数学表达,逐步培养学生有根有据地说理习惯。
3.课堂实施要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切入重点要快,充分利用每节课的最佳时间,一般应在前20—25分钟完成主要教学任务,并保证学生有10分钟左右的集中练习时间,让学生在课内完成课堂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4.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让课堂充满生命力。运用有张有弛的教学节奏、直观的图像、实物、语言、情境、阅读、思考、质疑、研讨、提示、操作、实践、练习等多种方法和手段的交替结合,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5.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合作学习为契机,实行科学分组,恰当地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机,要让多数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反思。6.恰切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
7.重视反馈与矫正方法的研究,要把教学中的“反馈—矫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尽量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师生都要形成反思与评价的习惯。
(三)作业设计与辅导
1.作业设计要紧扣目标、促进思维、形式多样、分层要求,要合理选择作业内容和形式,提倡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创意的作业设计,以求作业的实效性。
2.课堂作业每周1—2次,每次作业量不得低于一页作业纸的三分之一,每学期作业总次数不少于30次。
3.布置的课外作业要适量,除书面作业以外,可根据需要布置调查、游戏、设计制作、数学日记等实践性作业,并根据不同作业样式给定不同的时间要求。
4.个别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个别辅导的内容包括学习诊断、学习矫正、心理辅导等。要特别重视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
5.对学有余力、有数学特长的学生,教师应为他们制定适合的指导方案,拓展他们的学习渠道,如开展丰富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
(四)质量检测与评价
各单位要扎实做好单元检测工作,充分发挥检测的反馈矫正作用,及时发现学校、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努力实现学校间、班级间的共同提高,避免薄弱学校、薄弱班级情况的出现,促进各学校、各班级间的均衡发展。1.教学质量检测命题要进一步科学、规范。检测命题要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试题内容要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认真学好课程标准,用好教材。小学数学考试的时间低年级一般为40分钟,中高年级为60分钟,评价一般采取成绩+等级+评语的方法。2.建立学校的单元检测试题资源库,不断提高试题质量。试题既要考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又要适当考查能力。要有一部分体现思维含量,考察孩子灵活运用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将所学知识能够形成体系的题目。命题难度大体应按7:2:1的比例设计,即基础知识占70%,综合能力知识占20%,能力拓展类的题目占10%,这类题目也不能超出课程标准的知识范围。
3.做好检测的组织工作,增强检测的有效性。检测结果通常以等级制呈现给学生,根据需要,也可以向家长反馈,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4.要备好试卷讲评课,增强讲评效果。讲评前,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中所反映的问题,要对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类;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多角度展示解题思路,提高试卷讲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改进课堂教学为宗旨,以培养师生教与学的情趣、品质、习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以实现师生的人生价值和完善人格为根本目标,教学研究的方式有理论学习、座谈讨论、专题研究、课题实验、观摩课研讨、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经验交流等。
1.进一步加强市级学科资源库的建设,促进城区和农村小学的均衡发展,更好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各学校要组织骨干力量,建设以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单元检测试题及微课为主要内容的数学学科课程资源库,力求体现学校的特色,凸显学校水平。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潍坊教科院倡导的“基于目标导引下的教学评一致性”相关实施策略,改进教学目标的叙写,改进评价机制,优化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2.各学校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年级段选取学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在研究中进行理论学习、课堂教学改进、教师发展提升、经验积累等,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同时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打造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价值追求的理想课堂。
3.加强单元合作备课研究。各年级学科组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对单元教学内容教法设计、学习模块设计、单元评价设计、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的实施等诸多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和设计,确立本单元教学的基本策略。4.加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形成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办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5.各学校要积极探讨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策略。注重算理教学,优化算法,进行数学学习专题的训练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6.各学校教师要重视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关注学生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培养,如猜想、联想、推理验证、提出问题与解决非常规问题的能力等是重要的创新能力。从低年级起要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质疑。要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主动规划的习惯、主动思考的习惯、主动质疑的习惯、主动反思的习惯等,重视数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7.各单位要积极组织课堂教学联校研讨活动,推介区域学校及教师的研究成果,推进区域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活动可以运用课堂观察技术,采取联校研讨的形式,进一步完善提升区域骨干老师的课堂教学,同时促进各学校课堂观察的深入研究,引领区域构建深层次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