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时间:2019-05-13 02:0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2014学年历史教学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2014学年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第一篇:2013——2014学年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青州市初中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二〇一三至二〇一四学年度)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初中历史教学水平,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要求,保证我市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青州教研室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初中历史教学实际,特制定以下初中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历史学科的活力和魅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深化我市初中历史课程改革。

二、指导意见

(一)明确历史课程性质,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和内容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的特性。教师要明确课程的基本性质,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

初中历史教学必须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全面完成历史课程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课程目标;准

确把握三大目标的要求。教师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出发点,德育为先,在较高的层面上制定自己的三维目标。

历史课程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个板块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坚持通史与专史相结合、现代与古代相结合、世界与中国相结合的原则,以整体史观、文明史观全面把握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形成“大历史素养”。

(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打造个性化课堂

1.非“程式化”设计备课,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

教师备课时,应坚持开放性原则,在控制课堂节奏的同时,减少预设,引入不可控因素,尽可能增加课堂中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而形成的精彩生产。这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增加引发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现实性问题,减少纯书面知识的简单问题;增加激起学生兴趣的新史料、新观点,减少陈旧的、过时的史料、观点;增加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综合性、应用性知识,减少死记硬背的纯书本知识;增加唤醒学生精神的说理式、故事式讲述,减少照本宣科式讲述;增加历史的理性分析与思考,减少口号式结论;增加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环节,避免针对少数人的授

课;增加有助于提升学生民族认同感的设计内容,减少低效的口头说教。

2.优化教学过程,多方面提升课堂效率

(1)民主式沟通交流。有效的沟通是提高效率的关键。授课时,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建构起与学生无障碍的沟通渠道。

(2)注重不同授课方式的转变。长时间采取单一的授课方式,会增加学生的疲劳程度,从而降低学习的效率。教师应在授课时,运用多种方式,不断刺激学生的多种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注重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指导。要培养学生的基础历史素养,教会学生从纷杂的史料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历史本身是一门反思的学科,而不是背诵的学科。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方法指导,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分析历史史料,得出合理历史结论,形成恰当历史反思的能力,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不能简单的以指导背诵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

(4)注重合作、探究的实质推进。学生的合作不应是表面式的交流,探究也不应是课本知识的简单重复。教师应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真正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效率,探究的乐趣,从本质上提高课堂的层次水平。

(5)注重课后作业的实效性、前瞻性。作业不应是课堂内容的简单重复,不应是为应试而布置的机械劳动,不应是学生体力

和脑力的负担;它应是课堂内容的二次升华,应是学生思维再次飞跃的踏板,应是体力和脑力的愉悦付出。在布置作业时,可增加小组协作性质的作业,以及一些具有研究意义的开放性作业,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6)丰富教学资源。深刻挖掘教材资源,全面利用乡土素材,合理运用影音资料等。

3.灵活性学习指导,增强诊断的针对性

教师的有效指导是提升教学水平的关键之一。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不局限于场所、时间的局限,尽可能做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做到对学生的“一对一”指导。

(三)科学制定评价标准,保证课程改革的实效性

以理性为标准建构评价标准。如果说目标是我们设定的培养方向,那么评价的标准将是检验我们是否忠于目标的试金石。从广义上讲,你是以考试为目标,还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狭义上讲,你是以简单地落实基础知识目标,还是追求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评价都将给予最终的答案。

一是对历史知识本身的评价。每节历史课都要涉及到评价的问题,即使这个问题不明显,我们在讲课中也会有明显的主观倾向性,从而代表了我们对人或事的态度与评价(如何评价将体现出我们的学科素养)。教师应在传统一分为二评价的基础上,采取对历史本身更加丰富的评价方式,尽可能通过智慧型评价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增强学生对学习历史的认同感,切忌生搬硬套式的政治说教式评价。

二是对学生的评价。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客观、多元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切忌“标签式”评价。

三是对自己的评价。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可以简单理解为对自己的反思。反思是历史的基本功能之一,历史教师应具备这种基本历史素养,定期展开对自己的深刻反思,并形成相关的文字资料,作为自己进一步发展的依据,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二篇:2014版高二历史选修6教学指导意见

2014版高二历史选修6教学指导意见

第一单元 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

第1课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教学要求:

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举措及其意义;能简介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知道世界遗产的三大类别;了解世界文化遗产重要概念;了解《世界遗产公约》的主要内容;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了解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是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理解《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名录》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认识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说明:

教学中要重视结合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等重要概念。

“中国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2课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教学要求:

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理解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艰巨性。

认识保护文化环境和保护自然环境对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体会保护世界遗产是历史与未来赋予的传承文明的重任。

说明: 本课理论性较强,教学时要结合相关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单元 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

第1课 雄伟的金字塔

教学要求:

知道埃及金字塔的概念;列举吉萨金字塔建筑群中的经典之作;了解胡夫金字塔的主要建筑成就及狮身人面像的艺术成就;知道古代埃及金字塔研究中遇到的疑难和奥秘;认识古埃及金字塔群建筑的成就和意义。感受古埃及人的智慧与艰辛劳动,说明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说明:

古埃及金字塔给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复习时可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进行探究,这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埃及文明的神奇性,同时也有利于治学方法的培养。“马斯塔巴”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2课 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新生

说明:

本课内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第1课 雅典卫城和奥林匹亚遗址

教学要求:

知道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了解其主要建筑特色和历史价值;了解帕特农神庙的主要建筑艺术成就,感悟雅典建筑艺术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涵;知道奥林匹亚遗址在古代希腊的主要功能及地位;知道古希腊奥林匹亚竞技会的起源、发展,认识其主要特点,理解其历史价值与精神价值;认识奥林匹克的含义,了解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讨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精神。认识古希腊城市国家雅典的历史特点。

说明:学习本考点可联系必修1专题六的有关内容。

“古希腊奥林匹亚竞技会的衰落与消亡”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2课 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

教学要求:

了解罗马古城的悠久历史;列举古罗马建筑群的代表性遗址;知道罗马古建筑遗址群的建筑特色;认识古罗马建筑的艺术成就,感受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粗犷、豪迈和磅礴的气度;体会罗马人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继承与创造的胸怀与能力。

说明:学习本考点可联系必修1专题六的有关内容。“众多的凯旋门”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四单元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第1课 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

教学要求: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经济、文化发展的背景。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留给后人的著名文化遗产及其建筑风格、艺术特色和人文主义精神。认识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文化中心的地位。认识文化中心在文明扩展中的作用。

说明:可联系教材必修3专题六中的相关内容。第2课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教学要求:

了解圣彼得大教堂所体现的历史、宗教、建筑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了解西斯廷小教堂中的著名壁画作品;认识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贝尔尼尼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同时又产生巨人的时代。

说明:可联系教材必修3专题六中的相关内容。

第五单元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1课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教学要求:

知道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了解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感受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体会长城丰富的文化内涵;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领悟长城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

说明:可联系教材必修1专题一和选修4第一单元的有关内容。

第2课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

教学要求:

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状况;了解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感受秦陵兵马俑所体现出来的古代中国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艺;体会秦陵兵马俑气吞山河、庄严凝重的艺术震撼力。

说明:可联系教材必修1专题一和选修4第一单元的有关内容。

第3课 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

教学要求:

了解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知道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艺术所呈现的藏汉合璧的风格。体会藏汉人民民族团结的精神;认识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说明:“藏式园林建筑的代表作”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第4课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

教学要求:

了解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认识北京故宫三大殿和内廷建筑的地位和特色;认识北京故宫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宫殿建筑技术和中国特色的古代宫殿建筑风格。感受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非凡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杰出的创造才能。

说明: “藏品丰富的文物宝库”可以作为北京故宫的主要特点之一加以认识。

第5课 瑰丽的夏宫—颐和园

教学要求:

了解颐和园的修建历史。了解颐和园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认识颐和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园林建筑技术和中国特色的古典园林建筑风格。感受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美和颐和园的恢宏气势,树立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古代建筑的保护意识。

说明:“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的主要景物”和“游览区的迷人景色”两目中的主要内容可以作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艺术的突出成就加以感悟。

第6课 突显皇权的明孝陵

说明:

本课内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7课 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

说明:

本课内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8课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教学要求:

了解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古民居的特点。了解平遥古城中的古建筑和文物珍品的研究价值。了解“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理解“日升昌”票号的文化内涵。认识平遥古城的文化内涵

说明:“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珍品”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联系教材必修2中有关明清时期中国商业发展的知识,理解平遥古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第9课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

教学要求:

了解西递、宏村这两个皖南农村古代民居的历史和特点;了解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水系和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以及杰出成就。探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说明:联系教材必修1、2的有关内容,理解明清时期皖南古村落民居建筑群形成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第六单元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

第1课 古雅的昆曲

教学要求:

了解昆曲这一重要概念;知道水磨腔、《浣纱记》、折子戏等概念。了解“花部”与“雅部”之争;知道昆曲诞生、兴衰的过程。感受昆曲作为“近代百戏之祖”的艺术价值和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

说明:注意联系昆曲等理解“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重要概念。

第2课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戏曲中的角色、脸谱等;探究昆曲对我国其它剧种的影响;认识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探讨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说明:“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一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第七单元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第1课 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

教学要求:

知道塞内加尔的戈雷岛是西方殖民者进行奴隶贸易的见证地;认识殖民主义的罪恶。树立尊重人权和人类共同进步的价值观。

说明:教学中可联系必修2专题五的相关内容。

第2课 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教学要求:

知道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罪行,了解奥斯威辛集中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理解人类为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而做出的努力。形成民族平等、珍视人的生命权利、珍爱和平的意识。

说明:教学中可联系选修3第三单元的相关内容。

第三篇:生物学教学指导意见

吉林省初中生物教学指导意见

为了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我省初中生物教学实际,对当前全省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课程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一)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二)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三)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四)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指导思想

(一)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

(三)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计划

(一)教学计划的内容及要求

学期教学计划应包含以下内容: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重点、难点分析,完成三维教学目标的设想和措施,综合性教学活动、课

外实践活动计划,教学进度表(包括学生实验计划),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策略和措施。教学进度表的编写应按周次编排(包括教学内容、单元小结、总复习和质量检测),并体现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根据当地选用的教材列出课题,指明各个课题属于教材的何章、何节。

(二)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研组(农村学校可采用联片教研或区域教研的形式)集体研讨,结合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2.要结合本地、本校和学生的实际,调整、安排教学顺序和分配课时; 3.在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时,要严格执行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

4.在安排综合性教学活动(如参观、考查、实验等)时,要充分挖掘地方性课程资源,并注意资源利用的可行性与时效性;

5.学期教学计划要在开学前一周内制订好,并附在教案前面,以便学校检查和在平时教学使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变动或调整教学计划,需注明原因。

四、教学实施

(一)教学设计 1.了解学生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了解学生为学习新任务已经有了哪些知识、技能、心理等方面的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愿望、毅力、动机、兴趣等。

2.确定教学目标

合理、适当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在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特点的基础上,对单元(章)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对教学对象再分析的基础上制订的。教师要在钻研《标准》的基础上,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针对性强,在一节课教学中,不宜制定过多的目标。

3.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时,不仅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难易度,还要考虑当地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

4.选择教学方法

生物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实践法、引导-探究法、提纲-自学法、尝试法、角色情感体验法、问题发现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教师的特长和学校条件等因素,采用恰当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最终形成的教学方法。

5.选择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具有展示事实、创设情境、提供示范和呈现生物学实验过程等作用,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使用教学媒体的原则是适时、适度、适量、实用、有效。

6.选择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确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形成有效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师在选择或制订教学策略时,应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制订的教学策略应具有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7.教材处理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文本材料,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媒介之一。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在研读《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条件(如有无电教设备、实验室条件等)、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知识储备等)、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重组,实现对教材的再创造。

8.作业设计

作业的设计要符合《标准》及教材的要求,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当堂完成,不留书写性家庭作业。

9.教案书写

教案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课时安排;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设计(包括教学容量,师生互动内容,时间分配,主要教法、学法的设计,提问和课堂训练的设计);课堂检测;板书设计;媒体应用;作业布置;教学小结;板书设计;教后记等。教师要在钻研《标准》及教材的基础之上完成教案的编写,教案要体现个性化、讲究实效,并在授课前一周完成。

(二)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在学习新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主题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创设适宜的情境,引出教学主题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学习新课,实施教学。教学过程中既要有以讲授为主的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也倡导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以及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

(3)教学小结,升华主题。新课学习结束后,教师可利用师生互动等形式,结合教学过程和板书对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和中心主题进行总结和升华,帮助学生在认知的融合与冲突中建构生物知识,形成和发展新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4)拓展铺垫,布置预习。对本课教学小结后,教师可根据前后课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本课教学内容作适当拓展,引出下节课要学的内容,并结合下节课内容提出问题或布置课前预习提纲,为下一课的教学做好知识和心理的铺垫。

2.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几点要求

(1)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围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展教学活动;

(2)教学内容要讲究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准确性,善于挖掘重要的学科思想方法,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要注意把与生物学有关的工农业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方面的相关信息带进生物课堂,促进学以致用;

(3)教学过程的开展要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出发,注重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建构知识;

(4)课堂提问要注意问题的价值,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精选重点内容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活动一旦展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的讨论、实验和研究,切忌走过场;要关注全体学生,不管什么形式的探究,都不能成为少数学生的表演,而要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

(5)教师要创造条件完成《标准》所规定的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不仅可以

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生物学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对理解科学的本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有益的;

(6)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适时、适度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切实提高生物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7)教师应在现有的条件下,做好计划、提前布置和准备;根据《标准》的要求,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改造与创新教材中的实验,积极选择实验材料与实验用具的替代品,以保证完成教材中所规定实验内容的教学;

(8)上课时,教师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表达做到准确、精炼;教态和蔼、亲切、自然;板书能反映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设计合理,美观;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过渡自然流畅。按时上课,不拖课、不提前下课。

(三)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理论相结合的桥梁,同时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法。教学反思一般以“教后记”的形式体现,教师每上完一节课后都应及时写好教后记,把自己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失败的教训、学生的学习情况等记载下来,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生物学课程资源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音频、视频、图像、文本等电子资料及科技成果。

1.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教师参考书、教辅材料和配套资源包等教学资源,对教材中的小资料、实验、想一想,议一议、科学技术与社会、试一试、模拟制作、练习等栏目进行深入的研究,发挥不同栏目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资源的教育价值。

2.广泛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包括社区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动植物标本馆、动物园、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良种站、养殖场等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与交流,促进隐性课程资源的生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4.要充分重视信息化课程资源,利用各种生物教学软件、网络上的生物科学教育资源等,提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有利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教师教学评价

学校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从教育理念、教学能力(设计教学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评价学生的能力、教学研究的能力)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应注重全面性和公正性;注重鼓励性评价。

(二)学生学习评价

学生学习评价应关注学生生物学知识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达到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的和谐统一。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适时评价,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等。倡导使用档案袋评价,教师应指导学生收集和积累反映学习进步的数据和资料,如平时生物小报纸、生物标本、生物小制作、课内外探究实验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学习体会等,使档案袋成为课堂上的资料袋、学生成长的记录袋、教师评价的材料袋。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对生物学学习水平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终结性评价命题要重点考查核心的、具有良

好结构的知识,而不是枝节的、零散的知识;要重点考查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要把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有机结合起来,在考查知识的同时考查能力与方法。转变学生不求甚解,死记硬背教材内容,不认真观察,不参与实验等不良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以生物学核心知识为重点,以实验为基础的知识建构方式。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生物学科能力的考查,如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标本模型制作水平、探究活动及报告、调查报告的质量等项目的评价等。评价时,教师要精心设计评价标准及评价流程,力求评价结果的公正与客观。

第四篇:作文教学指导意见

西平县小学作文教学指导意见

(西平县教研室 2014.12)

一、现状:

目前全县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的指导方法单一,学生的练写方法单一,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高,学生不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素材)等。老师怕改作文,烦改作文,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评改学生的作文,但是学生在习作时依然无话可写,瞎编乱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2014年六年级毕业素质测试语文试卷抽样分析统计数据显示:作文30分,抽样100人,共3000分,实得2120分,失880分,失分将近三分之一,学生普遍语言贫乏,叙事过程简单,缺乏真情实感。

二、依据: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1、第二学段(3~4年级)对阅读的要求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2、第二学段(3~4年级)对习作的要求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3、第三学段(5~6年级)对阅读的要求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4、第三学段(5~6年级)对习作的要求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5、对习作的评价建议

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三、建议:

每学期8篇课内习作训练不变;取消8篇周记,改为“读写训练”。

四、做法:

原则——依据课标,凭借教材。语文,就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大孩子带着一群天真烂漫的小孩子爱读乐写。学好语文就是要做好两件事:读和写。阅读——大量的、高品味的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不二法门。

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字、阅读、语言、文学),突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交流与表达)、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语言和文字能力)、综合性(情感与审美)。1、8篇课内习作训练

按照教参、教材要求,认真指导;全批全改,精批细改;根据习作内容、班额大小,可以指导学生自评、同桌或小组互评;评价形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要注重对学生习作整体情况的总结、反馈和优秀作品的展示。

2、读写训练(结合全县开展的“书香家庭亲子共读”活动)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从读学写,以读促写。习作源于积累,只要积累得多,沉淀得厚,写作就会文思如涌,笔下生花,一挥而就。

①、课内摘抄——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一样需要积累,包括课文中好的词语、优美的句子、精彩的片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②、课内练笔——课文中优美句式、段落的仿写;续写;读后感等。

③、课外摘抄——摘抄课外阅读读物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段、篇;摘抄名言警句、小趣闻、小常识、小故事等。

④、课外练笔——指导学生找准课内外结合点、读写结合点,进行单元、系列性练笔;结合学校、班级举行的活动和重大节日、纪念日,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练笔(日记、片段等)。

3、要求

低年级——进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句、段口语表达和习作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和习惯。

建议:每周2——5次练笔。

中年级——进行组句成段、组段成文的段、篇习作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乐于表达的信心和习惯。

建议:每周3——5次练笔。

高年级——进行布局谋篇、读写结合的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练写各种文体(记实、想像、读书笔记、应用文等)的能力。

建议:每周2——4次练笔。

总体要求:各年级段的读写训练,教师必须有简单的“指导教案”,即每周的总体设计——①、读的内容;②、写的形式;③、指导的方法。

第五篇:教学活动指导意见浅谈

根据教育局第二届“有效教学与教学管理创新”活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望全体教师遵照执行。

一、各校要确定一名教学尖子教师承担教育局下发的有效教学和教学管理创新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讲解任务,要在村校长的带领下深入细致地学习该标准,要把该标准做为今年课堂教学工作的指南。

二、全体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逐条的进行对号入座,找寻差距,以利于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全体教师要围绕有效教学在课堂教学上注重三个方面:一是注重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二是注重活动设计是否有效,三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

四、六个提倡:提倡学生多说,教师少说;提倡多鼓励,少批评;提倡多让学自学自悟,少一些教师的讲解分析;提倡即重结果,更重过程。提倡重学法指导;提倡节节清。

五、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要关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要关注合作意识的培养。

六、课堂教学即要重视学生的发展,也要重视教师的自我提升。

七、要做好学案设计,备学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学法指导。尤其要切合实际的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

八、做好三本作业的管理,自主作业本要真正发挥其作用,尽量不要搞一刀切,对于学习好的学生要让学生自主选择作公文有约采编业,对于学困生要布置难度稍低一些的作业。改错本对于高年级的同学要严加要求

而对低年级的学生要偿试使用,使其养成良好习惯。积累本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尤其是积累本教师要经常在班内举行交流会,要让学生懂得不是只把好词佳句写下来就了事了,而是要会用。

九、关于作业批改。质性为主,量性为辅。提倡使用互动式的作业批改方式。提倡使用人文性的批改方式,教师可以在这个方面加大探讨力度。

十、教师要加强课后的反思,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意见,再课设想等。

十一、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新生成的问题,这些新生成的问题往往是学生最具价值的问题。

十二、提倡教师写教学日记或教学叙事。

下载2013——2014学年历史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2014学年历史教学指导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指导意见

    教学设计指导意见 一、 教学设计的结构(共13个方面)。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教材分析(概括出本课或本节知识的主旨或内容,写作特点或知识特点,给学生传达的讯息等以及本课或......

    初中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历史教学指导意见为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落实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要求,保证我市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依据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介绍的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人物......

    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指导

    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指导 一、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

    2011年浙江高考历史必修三教学指导意见落实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百家争鸣 基本要求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

    2014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历史必修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了解“家天下”制度的开始;知道周朝的建立;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基本的学科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实现教学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当前的语文教学,无论从指导思想、教育理念,还是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都处在大变革时期,因此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以期促进我校小学语文全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