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浙江高考历史必修三教学指导意见落实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百家争鸣
基本要求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传承对人类文明演进的价值。
发展要求
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说明
第二课 儒学的兴起
基本要求
知道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和创建太学等措施,理解其目的和影响。
体会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价值,加深对国家统一观念的认同。
发展要求
说明
第三课 宋明理学
基本要求
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
发展要求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说明
第四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基本要求
知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明清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与影响,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发展要求
认识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市与文化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基本要求
概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先民创造精神的价值。
发展要求
说明
教学时要重视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文明进程的影响。
第二课 中国的古代艺术
基本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及演变过程;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苏轼、米带、赵孟颊等书法名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发展要求
了解王维等著名画家;了解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第三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基本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领域的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体会占代中国文学的多姿多彩,感受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美感。
发展要求
说明
本课知识点较多,可以借助表格法梳理;同时还要关注屈原、李白、杜甫、苏轼、关汉卿、曹雪芹等创造了祖国古代辉煌文学成就的代表作家。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基本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感受林则徐等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增强爱国意识和现代化意识。
发展要求 说明
第二课 新文化运动
基本要求
了解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感受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和多元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发展要求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说明
第三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基本要求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
感受先进中国人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勇于实践的精神。
发展要求
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说明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基本要求
了解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及基本内容;认识新、旧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增强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说明
教学中要注意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把握“新”的含义,认识其时代进步性。
第二课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基本要求
知道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概述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方面的主要思想。
体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不断探索、不懈奋斗的丰功伟绩。发展要求
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说明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并不属于毛泽东思想体系。
第三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基本要求
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作用;了解邓小平理论的逐步形成和发展;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感受邓小平的创造性智慧和胆识;学习伟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
发展要求
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内涵及历史地位。
说明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教学中要联系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加以理解。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基本要求
知道“双百”方针的内涵;了解“文化大革命”摧残文化艺术的史实;了解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感受“双百”方针对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意义。
发展要求
讨论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说明
第二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基本要求
了解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树立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理想。
发展要求
认识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说明
教学本课内容,可联系本模块“学习与探究之二:‘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访谈录”,开展探究活动。
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基本要求
知道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知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体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人是万物的尺度”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了解人文精神的起源;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感受苏格拉底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说明
第二课 人性的复苏
基本要求
知道下列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特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认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发展要求
知道《九十五条论纲》的作者及其主要思想。
说明
达·芬奇及其代表作品教科书中没有提及,教学中要予以补充。
第三课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
基本要求
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简述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
认同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体验进步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发展要求
简述康德的主要思想观点。
说明
教学本课内容时要注意结合本专题第四课的相关内容。
第四课 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 基本要求
知道孟德斯鸿、伏尔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及其主要政治主张。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认同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体验进步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发展要求
了解康德及其主要政治主张。
说明
教学本课内容要注意与本专题第三课相关内容的整合。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基本要求
知道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和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的主要贡献;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知道相对论的主要内容,了解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的史实;认识相对论提出的意义。感受伽利略、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不迷信权威、为科学而不断探索创新的进取精神。
发展要求
知道量子理论的主要内容。了解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论、爱因斯坦把量子理论推广到光学中的史实。认识量子理论提出的意义。
说明
本课内容中的一些物理学概念比较抽象,可借助于中学物理课的知识来促进本课内容的教学。
第二课 追寻生命的起源
基本要求
了解达尔文、赫胥黎及其进化论观点。
感受达尔文等科学家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发展要求
了解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说明
第三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
基本要求
知道人类社会进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标志和大致时间;举出瓦特改良蒸汽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爱迪生的发明等史实,说明蒸汽机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体会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爱迪生等科学家热爱科学和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
发展要求
说明
第四课 向“距离”挑战
基本要求
了解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明和发展的概况;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分析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存在的间题。
感受信息时代带来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加深对“科技发展和人文关怀并重”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发展要求
说明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基本要求
知道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拜伦、雨果及其代表作,认识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了解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贝多芬、舒伯特及其代表作,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从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作品中获得美的体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感受文学艺术大师立足社会现实、献身事业、开拓创新的可贵精神。感受音乐的魅力,认同音乐的多样性和民族性。
发展要求
知道雪莱、普希金等浪漫主义文学作家。
说明
第二课 碰撞与冲突
基本要求
知道19世纪中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司汤达与《红与黑》、列夫·托尔斯泰与《战争与和平》。认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知道俄国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柴可夫斯基及其代表作《天鹅湖》,理解其民族性特点。知道19世纪中期以来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及作者:列宾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凡高与《向日葵》。了解这些绘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从学习欣赏文学艺术作品中体验历史的发展变化,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能力。
发展要求
说明
第三课 打破隔离的坚冰
基本要求
知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罗曼·罗兰与《约翰·克利斯朵夫》、海明威与《老人与海》、高尔基与《母亲》、鲁迅与《阿Q正传》、泰戈尔与《吉檀迎利》。认识这些文学成就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体验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的魅力,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能力。
发展要求
知道现代立体派画家毕加索及其代表作《格尔尼卡》,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第四课 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基本要求
了解影视艺术诞生与发展的历程:电影的出现、电视的发明与发展及具有代表性的影视作品。了解20世纪兴起的现代主义音乐:爵士音乐、摇滚音乐等。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感受影视艺术和现代主义音乐的魅力,体会影视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007年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第二篇:历史必修三
必修三1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宏观大背景是社会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
2、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主要的派别有哪四家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3、儒家学派的开创者是谁,生活时代是 孔子 春秋
4、孔子的主要哲学观点和政治观点是 “仁” “礼”“为政以德”
5、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举二例)
“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礼乐射御书数)、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并重
6、孔子编订的六经是
《诗》、《书》、《礼》、《易》、《乐》、《春秋》
7、孔子言论被编为 《论语》
8、孟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 “仁政” “民贵君轻”
9、战国末期儒家学派的代表是 荀子
10、荀子在天人关系上的主要观点是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11、春秋时期道家学派代表是 老子
12、老子思想中具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是 无条件向相反方向转化
13、影响中国哲学和文学发展的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是 道家
14、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韩非子
15、法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和严刑峻法、奖励耕战、主张变革
16、法家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的两大影响是 推动中国专制主义政体确立和秦统一全国
17、墨家的创始人是 墨子
18、墨子的主要观点是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
19、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是以上哪一派 墨家
20、中国历史上的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指 百家争鸣
21、奠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是 百家争鸣
22、儒学被确立为正统思想的时代是 汉代
23、董仲舒提出的主张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春秋大一统”
B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C三纲五常
D“仁”和“仁政”民本思想
24、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是 兴办太学
25、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四个阶段 先秦“世官制” 汉武帝“察举制” 魏晋“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举制”
26、科举制开始实行的朝代是 隋唐
27、科举制下的选官标准和考试内容分别是考试成绩、儒家经典
28、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表现在 理学兴起
29、“理”学之“理”主要是指 忠孝节义、三纲五常是“天理” 30、“理”学对儒学的发展表现在 探索了宇宙自然规律和天人关系
31、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朱熹
32、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是 陆九渊、王守仁
33、南宋朱熹的主要观点是 “三纲五常”是天理、“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34、心学集大成者是明代的 王守仁
35、王守仁的主要观点是
心是万物的本源、“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致良知”
36、明清时期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是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37、明朝李贽反正统的主要观点有 “吃饭穿衣,即为人伦物理” “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 绝假存真的“童心说”
38、明末清初的三个思想家是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39、黄宗羲的主要观点是 “工商皆本”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限制君权
学校是公众评价是非的地方 40、顾炎武的主要观点是
主张“众治”、改革弊政、经世致用
41、王夫之批判封建专制的角度是 唯物论
42、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中国四大发明是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43、在四大发明是影响最为久远的是 造纸术
44、秦汉时期主要书写材料是 竹木简
45、纸发明和改进的时代分别是 西汉、东汉
46、最早的“指南针”是战国的 司南
47、指南针传入欧洲是在什么时候南宋
48、指南针产生的世界影响是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技术保证
49、火药运用于军事开始于 唐末五代 50、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北宋毕升
5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长期领先、尊重自然和探求自然 重实用、重经验、重综合
52、商代比较成熟的文字是 甲骨文
53、“汉字七体”指的是(按顺序)甲、金、篆、隶、草、楷、行
54、秦代始创的富于图案美的字体是 小篆
55、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是,代表作是 王羲之、《兰亭序》
56、唐代书法中的欧体、顏体、柳体都是擅长(字体)楷书
57、宋四家指的是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或蔡京)
58、宋四家擅长的是(字体)行书
59、中国书法的特点是
是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60、按内容分中国画可以分为哪三类 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 61、山水画的特点是
A、自然风光B讲究布局C意境深远 62、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是 文人画
63、文人画的特点是
抒情写意、强调个性、多方面文化修养 64、宋代著名的风俗画是 《清明上河图》
65、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是 《诗经》 66、《诗经》奠定的中国文学传统是 人文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手法 67、产生于楚国的新的诗歌体裁是 楚辞体
68、《楚辞》奠定的中国文学传统是 浪漫主义
69、汉代的文学成就是 汉赋
70、唐诗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是(写两个)
李白、杜甫
71、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是(写两个)苏轼、辛弃疾
72、明清四大小说的作者分别是
吴承恩《西游记》、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曹雪芹《红楼梦》 73、明清四大小说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74、集中体现中国戏剧精华的剧种是 京剧
75、京剧产生的时间是
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给乾隆作寿(1840道光时期正式形成)76、京剧的最大艺术特色是 全面地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剧的精华 77、京剧的主要表现手段是 念、唱、做、打 78、京剧的四个角色是 生、旦、净、丑
79、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 林则徐
80、《海国图志》的作者是 魏源
81、《海国图志》中学西方的主要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82、农民阶级(洪秀全)学习西方主要体现在“拜上帝教”、《资政新篇》 83、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要代表是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84、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是 19世纪60—90年代 85、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 86、洋务运动的四个内容是 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建海军、新式学校和出洋留学
87、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是 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88、早期维新思想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关系是 从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分化出来 89、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 康有为、梁启超
90、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91、康有为代表作是《孔子改考制》 92、维新运动中理论贡献最大的人是 严复
93、严复阐述变法必要性的作品是 翻译《天演论》
94、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归纳为三点 ①挽救民族危亡②实行君主立宪 ③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95、维新思想的主要作用(概括为四个词)爱国、进步、启蒙、有利
96、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的最突出作用是 思想启蒙、思想解放
97、维新思想推动的社会变革是 戊戌变法运动
98、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 三民主义 99、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是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100、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二层含义是 推翻清王朝和满州贵州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独立
101、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二个缺陷是 大汉族主义倾向、没有明确反帝 102、孙中山的民权主义的含义是
推翻帝制(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03、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含义是 “平均地权”
104、孙中山“平均地权”的方法是 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涨价归公 105、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缺陷是 没有彻底反封
106、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哪些愿望(三个)
争取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国家富强107、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作用是
辛亥革命
108、孙中山为捍卫共和努力是(三个)1913反袁独裁的二次革命; 1915反袁复辟的护国运动; 1917反段祺瑞独裁的护法运动
109、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时间是 1924国民党一大
110、新三民主义中的最突出的进步之处在于 突出反帝(明确反帝)
111、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强调 强调普遍的平等的民权
112、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提出(三个新内容)
“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改善工农生活 113、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是指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14、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是 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方法、途径
115、新三民主义与国民大革命的关系指导思想 116、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新三民主义
117、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1924国民党一大
118、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间是 1924-1927
119、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目的是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120、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是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121、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袁世凯尊孔复古。妄图复辟帝制 12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是 1915
123、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 民主与科学
124、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指导思想(核心)
马克思主义
125、新文化运动前期、后期的分界点是
五四运动
126、新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127、新文化运动的四个内容是 四“提倡”四“反对”
128、新文化运动中“旧道德”指的是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 129、新文化运动对思想解放的作用是 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130、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关系是
新文化运动.....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31、新文化运动对民族觉醒的作用是 促进民众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事务关心 132、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是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133、新文化运动对文化发展的作用是 白话文运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繁荣
134、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是
对西方文化完全肯定,对传统文化完全否定 135、近代前期学西方的思潮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从学军事科技(“器物”)-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思想文化(民主科学)136、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贡献最大的是谁
李大钊
137、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有(三篇)《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38、五四时期各种思潮广泛传播的历史条件 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外来思想、思想解放 139、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思潮中脱颖而出根本上是因为
马克思主义高度的科学性、革命性
140、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理论指导
14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运动结合的结晶是
中国共产党产生
14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三大理论成果是(三个)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43、20世纪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有(四个)
①三民主义;②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理论;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44、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是
1927~1937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时期)145、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46、毛泽东论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三篇文章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47、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是 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时期)148、毛泽思想成熟的标志是
1945春延安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149、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是 新民主革命理论
150、“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革命的两步走战略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151、“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革命的动力是
无产阶级(领导)
农民(主体,最可靠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联合)
部分大资产阶级(特殊条件下联合)152、“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革命的最终前途是 社会主义
153、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的代表文章有(列二篇)
《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54、建国前夕中共中央所在地是 河北平山 西柏坡
155、建国后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体现在 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156、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理论有(四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思想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社会主义时期的两类矛盾学说 中国的工业化道路理论
157、毛泽东体现建国后革命和建设探索成就的著作有(三个)
《论人民民主专权》、《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58、概括毛泽东思想的三大内容 ①中国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理论;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159、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作用是(三个)
指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160、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最主要的社会影响是
解放思想
161、邓小平理论就是什么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62、邓小平理论形成标志是 1978.1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63、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64、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
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战略 165、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6、邓小平理论成熟的标志是 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16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理论品质)是 解放思想
168、“三个代表”指的是共产党要代表 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69、“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是 指导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70、1945中共七大确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
毛泽东思想 171、1997中共十五大确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 邓小平理论 172、2002中共十六大确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73、毛泽东思想回答的问题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如何进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一些探索
174、邓小平理论回答的问题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175、“三个代表”回答的问题是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176、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是 如何进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社会
主义建设作了一些探索
177、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是 指导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178、“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是 指导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79、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是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180、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是指 ①1911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②1949~195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独立,推翻三座大山);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③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就举世瞩目。
18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两大历史飞跃分别在什么时期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182、表明中国人民找到自已的革命道路的理论是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83、表明中国人民找到自已的建设道路的理论是
邓小平理论
必修三2
1、“双百方针”含义是 不同风格“百花齐放” 不同学派“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是 1956
3、“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是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正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4、“双百方针”的目的是
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5、建国初我国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扫盲教育;工农识字教育
6、“文革”中教育破坏造成的影响是 文化断层”“人才断层” 文盲、半文盲剧增
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和现代化事业
7、“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在哪一年 1977
8、为指明教育方向,1983年邓小平提出了 “ 三个面向” 9、1995年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的 “科教兴国”战略
10、我国教育实现的“两基”是指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1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哪一年 1964
12、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哪一年 1967
13、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是在哪一年 1970
14、袁隆平培育出籼形杂交水稻是在哪一年 1973 15、1883后中国成功研究出每秒运算1亿次的 “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 16、2003年中国载人航天方面的成就是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17、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政治因素是 新中国成立,美国敌视中国
18、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世界背景是 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高科技的迅速发展
19、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何时开始 二战末
20、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21、科技进步对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是(四点)加强了国防;促进现代化建设;增强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22、人文主义起源于(地点)古希腊
23、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 智者运动
24、智者运动产生的政治因素是
雅典城邦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5、智者运动产生的经济因素
古希腊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提高、个人主义成长)
26、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是普罗塔戈拉
27、普罗塔戈拉的核心观点是 “人(的感觉)是万物的尺度”
28、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的人是 苏格拉底
29、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 ” 30、苏格拉底认为“人”应当具有 知识、美德(道德)、理性
31、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念是 “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
32、自希腊智者运动之后欧州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文艺复兴
33、文艺复兴的起止时间是14-17世纪
34、文艺复兴是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是 人 人性
35、欧州第一部现实主义的短篇小说 《十日谈》
36、《十日谈》的作者是 薄加丘
37、《十日谈》讽刺的是 教会腐败、虚伪,歌颂的是 自然的人性
38、文艺复兴高潮时期代表莎士比亚
39、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雷特》 40、中纪纪宗教神学观点有哪些(列四项)神为中心;神权束缚;等级观念;来世观念;禁欲主义(体现蒙昧主义、神秘主义)
4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观点有哪些(列四项)
人为中心;个性解放;平等观念;现世观念;追求幸福、财富、享乐(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
42、宗教改革的时间是 16、17世纪(1517年)
43、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是 打破天主教权威(精神独裁);理性和思想自由
44、宗教改革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罗马天主教会的反动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45、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教皇的搜括(1517年出售“赎罪劵”)
46、宗教改革发端于哪个国家
德
47、德国宗教改革的领袖是马丁 路德
48、德国宗教改革的矛头指向 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49、马丁路德的核心主张是 因信称义(即信仰得救)50、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用资产阶级神学取代封建天主教神学(或: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
51、宗教改革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打破天主教权威(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52、启蒙运动的起止时间是17-18世纪
53、启蒙运动兴起于哪个国家、高潮在哪个国家 英
法
54、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是
理性
55、启蒙运动的经济、政治、科学条件分别是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与封建制度(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宗教神权、等级制度)的予盾。
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牛顿力学)
56、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二个主张 自然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开明专制”
57、孟德斯鸠提出的学说是 “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
58、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制度确立影响最大的人是 孟德斯鸠
59、启蒙运动中激进的思想家卢梭的观点是人生而自由、社会契约、人民主权说
60、对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有直接影响的人是 卢梭
61、德国的哲学家康德认为人应当 “思想自由”
62、浪漫主义的创始人是 卢梭
63、浪漫主义为人文精神增加了哪些新内涵 情感、个性、尊重自然、宽容心态 64、思想解放与科技进步的关系是 相互促进
65、近代自然科学的的奠基人是 伽利略
66、伽俐略开创的认识自然的方法是实验 67、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是站在哪三个“巨人的肩膀上”
伽利略、笛卡尔、开普勒 68、牛顿运动三定律是指 惯性、加速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69、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包括哪些定律 运动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70、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产生于哪个世纪
17世纪(1687)
71、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产生标志是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 72、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找到的行星是 海王星
73、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在自然科学理论中的地位是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标志
74、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指的是
对自然界的现象做了系统的、合理..的解释,使科学摆脱神学束缚
75、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 量子理论、相对论
76、提出量子理论的德国科学家是 普朗克
77、量子理论产生于哪一年1900
78、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是谁 爱因斯坦
79、量子理论使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
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从宏观深入到微观 80、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产生于哪一年 1905 81、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如何否定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指出时间、空间的可变性(时空的本质属性)82、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产生于哪一年 1916
83、奠定原子能利用的理论基础的是什么原理
质量能量转化原理 84、20世纪初产生的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指的是 相对论
85、相对论与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关系是 否定;发展、概括(牛顿力学体系是低速状态下的特例)
86、在生命起源问题上,科学与宗教的根本分歧是 谁创造万物 87、科学与宗教分歧的根源是 生产力水平低,对自然认识有限 88、达尔文进化论创立的时间是 19世纪中(1859)
89、达尔文进化论创立的标志是 《物种起源》发表
90、进化论基本观点(核心观点)是 物种是不断进化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规律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91、赫胥黎对进化论的贡献是 促进 进化论的传播
92、进化论“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指的是 推翻了神创说,动摇了宗教 神学的根基
93、人类社会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之一 工业革命
94、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什么被称为“万能原动机”
应用广泛,用于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 95、工厂大量出现的动力因素是 蒸汽机的产生
96、在电的发明和使用上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爱迪生
97、交通运输领域产生巨大影响的动力机是 内燃机
98、两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分别进入什么时代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99、1946年第一电子计算机产生于哪国 美国 100、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信息时代
101、网络技术带来的挑战有
信息泛滥、有害信息腐蚀青少年、网络犯罪、一些青少年沉溺网络影响健康和学习102、工业革命影响下的19世纪两大文**流是
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03、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于什么时候 19世纪初(头30年)
104、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分别是
经济:工业革命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欧洲民族、民主运动 105、浪漫主义盛行反映了人们的哪种情绪 对“理性社会”感到失望;对现实强烈不满
106、浪漫主义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是英 拜伦《唐璜》
107、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于什么时候 19世纪中期
108、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的经济、政治背景是
经济:工业革命完成
政治: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暴露,社会矛盾尖锐 ;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拜金)109、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是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110、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是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111、印象派绘画产生于什么时候 19世纪中期
112、印象派绘画受科学(光学)影响的艺术特色是 追求光色效果
113、后期印象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是荷兰画家凡〃高,其代表作是《向日葵》
114、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
以主观并置重叠的绘画风格叫 立体派 115、立体派绘画产生于 20世纪 116、立体派绘画产生的背景是 心理压力和科技发展(支离破碎感)117、最有影响力的现代立体派画家是西班牙的毕加索,其代表作是《格尔尼卡》 118、德国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是 承前启后(把古典音乐推向高峰;又开创浪漫主义音乐先河)
119、影响贝多芬的时代因素是 启蒙运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20、贝多芬充满着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时代精神的代表作品是(两部)
《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
121、贝多芬以英雄为主题的交响曲是《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
122、贝多芬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交响曲是 《第六(田园)交响曲》
123、音乐史上最早加入合唱的作品是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音乐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杰作)
124、电影兴起的根本原因是科技发展
125、电影产生的时间是1895年,发明者是(法)卢米埃尔兄弟
126、电影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两个过程 默片时代、有声时代
127、电视产生于何时 1926 128、1931年美兹沃尔金研制出 电子显像管
第三篇:2014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历史必修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了解“家天下”制度的开始;知道周朝的建立;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通过对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发展要求:
说明:启继承禹的地位表明“家天下”制度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周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维护了当时周王朝的统治,也突出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 商朝的政治特点”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创立、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发展要求:
说明:学生在学习时应依据“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这条主线,把握这一课的学习深度和广度。“朝议制度”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列举汉代州的设置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发展要求:了解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知道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说明:本课知识点较多,主要是通过学习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些史实,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法令出一”一目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了解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及演变,了解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及评价;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从专制到民主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发展要求:理解清朝的边疆政策。
说明:本课是这一专题的最后一课,因此除了学习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一些主要新变化之外,还可以对本专题作总结性的学习,如归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基本线索,明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含义,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等。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1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知道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简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认识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到严重践踏,中国由独立主权国家沦为受列强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要求:
说明:学生在学习时应依据“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这一整个专题的总体目标,把握这一课的深度和广度。“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概述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体会中国近代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发展要求:概述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反帝运动和中国军民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认识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说明:教科书选择的典型例子所反映的反侵略斗争精神都有其特定含义:“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 左宗棠收复新疆”都表现了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义和团反帝运动”是广大农民群众高举“反帝”大旗与列强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壮举。
第3课:伟大的杭日战争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简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等史实;知道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了解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理解抗战的胜利及其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体会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发展要求:
说明:本课子目共同构成中国人民抗战的画面,贯穿着全民族团结御侮这一主线:中国军民由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到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的主要表现和最终结果。这就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烘托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伟大意义。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课外阅读!)
第2课:辛亥革命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知道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体会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和首创精神,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与自由的高尚情怀。发展要求: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
说明:辛亥革命的意义是本课的难点,学习时可以从辛亥革命推动中国政洽民主化、经济工业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的变化等角度认识。
“同盟会成立后的武装起义”“保路运动”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简述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主要成果和历史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的召开及其意义;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国民革命、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及其意义、土地革命的作用、红军长征及其意义、遵义会议及其意义、全民族抗战、全面内战爆发和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三大战役的名称及意义、渡江战役的作用;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体会先进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中所表现出来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体会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和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发展要求:理解八七会议的召开和会议内容;知道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知道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及其意义。
说明:本课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学习时应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概念去思考与把握。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阐述三大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及意义;认识这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色。感受新中国成立的神圣和庄严,体会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意志得到反映的喜悦,加深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价值观认同。发展要求:了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说明:“政治建设”,特别是三大政治制度是本课重点。
第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典型事件,说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感受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发展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史实。
说明:教科书选取正反两方面的史实,揭示了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中共八大”、“‘文革’背景”、“徘徊中前进”等内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3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知道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感受港澳回归的庄严与喜悦,唤起民族自豪感,强化国家统一意识。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激发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发展要求:理解“一国两制”理论创新的意义。
说明:本课三个子目均围绕“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这一中心展开,教学时要注意把握这一中心。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初所采取的外交方针;了解新中国从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及其意义、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及其意义;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感受新中国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发展要求:
说明:本课三个子目的内容构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概况:新的外交方针、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的外交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活动。
第2课:外交关系的突破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简述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日建交及其影响;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发展要求:
说明:本课的关键词是“突破”,教学时要抓住这一关键词,掌握学习要求。
第3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知道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体会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增强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贡献的理想和国际意识。发展要求:认识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努力的重要意义。
说明:“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基本依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第1课: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了解希腊独特的海洋性自然地理环境、希腊城邦的主要特点、希腊公民的素质,说明影响古希腊文明产生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体会古代希腊文明的灿烂辉煌。认识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的传承关系。
说明:教学本课时要注意三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为重心,理解古代希腊成为“民主政治的摇篮”这一主题。
第2课:卓尔不群的雅典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知道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知道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发展要求:
说明:本课第一、二目通过对梭伦改革和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等典型事例的介绍,展示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具体表现;第三目则专题讨论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学习时要注意“论从史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实际上就蕴藏在第一、二目的内容中。“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主要内容”、“希波战争”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第3课:罗马人的法律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了解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理解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价值,体会法制建设的现实意义。发展要求:
说明:罗马的法律制度既是罗马文明的代表性成就,也与近现代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有着传承关系。学习罗马法的主要内容时要准确把握“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等重要概念及相互间的关系。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第1课: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知道光荣革命的背景、结果与影响;了解《权利法案》的内容及其作用;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体会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进步。发展要求:理解《王位继承法》的内容及其作用。认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及其作用。说明:“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2课:美国1787年宪法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作用;理解美国的总统制;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感受1787年宪法中的“制约与平衡”原则这一人类政治智慧。
发展要求:知道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说明:本课共有四个子目,第二、三目是重点;第一目是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的历史背景;第四目则展现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演进历程及重要特点。“年轻美国的窘境”和“两党制的雏形”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3课:民主政治的扩展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体会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进步性。说明:“震荡中的法国”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第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感受马克思、恩格斯为探求真理不懈奋斗的创造精神。发展要求:
说明:本课前两目分别从社会经济前提、阶级基础、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等四个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第三目“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是本课的重点。教学时要体会马克思主义诞生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第2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课外阅读!)
第3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了解二月革命;概述《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等十月革命中的主要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体会革命导师列宁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积极探索的精神。说明:本课第一目主要说明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第二目主要说明促使十月革命爆发的现实因素——二月革命的爆发和革命后的复杂形势;第三目主要阐述十月革命的发生及其意义,是本课的重点。“革命前夜的‘火星’”,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课:美苏争锋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和基本过程及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冷战、马歇尔计划、北约、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华约等的重要史实或基本概念。
发展要求:了解“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辩证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从“冷战”政策和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史实中认识霸权主义的危害;明确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其综合国力所决定的。
说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目是本课重点。“‘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一目的学习,建议从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的角度切入,并能辩证地认识美苏“冷战”所产生的复杂影响。
“越南战争”和“经济互助委员会”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2课:新兴力量的崛起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了解新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大作用;知道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了解不结盟运动的作用;说出两极格局下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主要表现;感受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发展要求:
说明:学习本课要抓住“新兴力量”与“崛起”这两个关键词,了解战后出现了哪些新兴力量及它们崛起所产生的影响,理解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这一历史阶段特征。
第3课: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了解苏联解体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知道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简述“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具体表现;知道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了解俄罗斯国际地位改善的主要表现及原因;知道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主要表现;简述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发展要求:
说明:教学本课时可以抓住“一超多强”这一关键(也是教学重点)展开。
“伊拉克战争”、“俄罗斯的困境”、“发展中国家与霸权主义的斗争”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四篇:历史必修三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三
一.选择题:
1.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这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
A.统治者个人喜好
B.当时的经济状况
C.文人学者的喜好
D.时代发展的需要
2.汉代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内容,下列行为中与此思想有关的是 ..A.祭天仪式的兴盛
B.皇帝的微服私访
C.郡县制的实施
D.科举制的推行
3.五代有个叫冯道的人,一生中也做过不少对百姓有好处的事情,但因为他先后追随过好多皇帝,为后世的文人所不齿。在他们看来,其行为和那些一嫁再嫁或失去贞节的妇女一样丑陋不堪。这些文人的评价标准是
A.民族气节
B.忠孝观念
C.义利思想
D.文化修养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世界历史地理著作,摒弃了天朝中心说,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世界史地知识。该书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5.有人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6.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7.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政治的民主化
B.救亡图存
C.经济的工业化 D.思想的自由化 8.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9.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歌词中有“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之句,此句体现国人的追求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用民主和科学改造社会 C.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D.建立民主共和的新中华
10.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和二十世纪的前二十年中,各种思潮纷纷涌现,下列不属..于此阶段出现的思潮是 .
A.实业救国思潮
B.中体西用思潮 C.民主共和思潮
D.社会主义思潮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中共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研究主题,他们可以查阅
A.《湘江评论》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论联合政府》
D.《论十大关系》
12.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的。”这反映了
A.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
B.人文主义藐视宗教作用的思想
C.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
D.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思想 13.杰克到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其章节包括“个人的发展”、“古典的复兴”、“人的发现”等,此书最可能是
A.《地理大发现》
B.《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C.《科学与启蒙运动》
D.《论自由与代议制度》
14.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主要是基于
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B.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C.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
D.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15.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6.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该思想是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民共主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17.文艺复兴是西方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先驱们所承担的历史任务是 A.把人从禁欲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B.把人从宗教信抑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C.把人从罗马教皇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D.把人从封建主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18.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A.智者运动 文艺复兴 B.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C.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19.称林则徐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认识到清朝国势日趋衰弱 B.认识到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C.认识到列强侵华的必然性 D.主张突破传统观念,学习西方
20.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者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之“新”主要体现在
A.完善了民族主义 B.提出了世界各国平等的要求 C.提出了平均地权的要求 D.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21.2006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主要体现在
A.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实现了主权在民 B.将新三民主义也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 C.把土地分给了农民实现了平均地权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22.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③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 ④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2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24.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
战争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论十大关系》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新民主主义论》
25.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科教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A.“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 B.“两弹一星”、“科教兴国”、“双百”方针、载人航天工程 C.上山下乡、籼型杂交水稻、“三步走”、和平共处 D.“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程 二.非选择题
1.(22分)
【材料】中国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来彻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国。康有为“上皇帝书”便说:“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全变。”这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基本心态,一直到今天都还不失其代表性。依照这种心理发展下去,革命便成了唯一的“救亡”之道。一旦“革命”登场,政治(包括军事)力量便必然上升到主宰的地位,而文化力量则退居于无足轻重的位置。长期的“革命”最后是许多人相信“政治是决定一切的”。
革命是以政治暴力改变现状,其效果是直接的,真可以说是“立竿见影”。革命可以摧毁旧政治秩序,并建立新政治秩序,但这种变动只是表面的、形式的……
——引自余英时《中国文化的重建》
(1)为了救亡,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先后以哪些西方的“真理”来改造中国?(6分)
(2)康有为提出“全变”主张的原因是什么?(2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办法以实现“全变”?(2分)
(3)结合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史实说说材料中的“旧政治秩序”和“新政治秩序”分别指什么?
(4分)孙中山为建立“新政治秩序”做出了怎样的努力?(2分)你怎样理解“这种变动只是表面的、形式的” ?(2分)
(4)谈谈你对“政治是决定一切的”这一观点的认识。(4分)
2.(18分)人文思想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孟子(对美德的认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材料二】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簿伽丘《十日谈》
【材料三】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 德
【材料四】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1)苏格拉底和孟子分别代表什么思想流派?他们对美德的认识有何不同?(6分)
(2)材料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4分)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将人文思想发展到怎样的新高度?(2分)
(3)为什么说“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4分)
(4)你认为倡导人文思想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3.(14分)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个三阶段?其实践和结果如何?(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得原因。(3分)
(3)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话,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2分)
答案:(l)三个阶段: ① 学术觉悟;林则徐、洋务派“师夷长技”(或答“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结果失败。(3 分。每点1 分)② 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结果都失败了,未能拯救中国。(3 分。每点1 分)③ 伦理觉悟;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自• 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3 分。每点1 分)(2)原因: ① 政治:专制制度(或“皇帝制度,')的阻碍。(1 分)②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1 分)③ 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或传统文化思想的制约。(1 分)
4、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周秦之际),学者辈出,各著书立说,欲以改制救世。学者不止一人,流派不止一家,著书不止一种,故称之为“诸子”,又谓“诸子百家”,又谓之“百家争鸣”。官失其守,学术分裂,由天子而诸侯、而私学,乃百家之背景也。
(1).古代中国在秦朝之后再也没有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试根据秦、汉、隋唐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二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2).据材料二,结合西欧16—18世纪所学史实指出这些科学技术“重新兴起”的主要原因。举例说明它对欧洲思想领域产生的积极作用。(6分)
5、材料一 17世纪中期,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
材料三
达尔文推翻了哪种把动物、植物、各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
材料四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2分)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等科学成就对当时的欧洲思想界的主要影响是什么?(1分)
(2)指出材料二中科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1分)简要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4)依据材料四回答,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什么?(1分)17—18世纪的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哥白尼”、“伽利略”式的科学家?试结合中国当时的经济、思想文化状况进行分析说明。(3分)
参考答案 1.(22分)
(1)①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洋务派——中体西用;③康有为——维新思想,君主立宪;④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共和;⑤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⑥马克思主义。
(每点1分,只答到技术救国、制度救国、文化救国,每点可得1分。本题最多不超过6分。)
(2)原因:社会危机严重(民族危机,专制统治危机);(2分,如果答到洋务运动失败认识到技术不能救国也可给2分。只写“甲午战改”给1分。)
方案:维新变法运动(2分)(写出“君主立宪”或能准确答出维新变法内容也可相应给分。)
(3)旧政治秩序——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2分)新政治秩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分)
努力: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2分。如只答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给1分)。
理解:围绕“民国有民国之名,无民国之实”分析,民主共和国有名无实,三民主义没有真正落实,封建军阀(北洋军阀)独裁、破坏民主政治;民主共和的影响力有限等(2分。每对任意1点得2分。)
2.(18分)
(1)苏格拉底代表早期人文主义(古典人文主义,古希腊先哲);孟子代表儒家(2不同点: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2分),孟子强调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分)。
(2)观点:人生而平等。(2分。答“人文主义”得1分)
积极意义:批判了封建等级观念,促进了人性的解放和思想自由。(2分)新高度:从对人性的尊重发展到对理性的推崇(或答理性主义)。(2分)(3)原因:①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成为共识,中国人急需先进的理念;②这些思想成为先进知识分子批判封建专制、唤醒民众的强大武器。(4分,每点2分。)
(4)树立“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关注民生;增强公民意识等(答对一点得2分,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得分。)(3)理解:材料一、二及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说明,全盘西化不行,全盘传统化也不行。应该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开拓创新;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 分)4(1).秦朝统一开创了我国大一统王朝的局面;西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主要以儒家思想和伦理为考试内容。(6分)(2).原因: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推动。(4分)(学生任答两点即得满分)
影响: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冲击了教会的学说。(2分)(其它例子5(1)背景:①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文艺复兴运动,人文精神不断发展。(2分)
影响: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分)
(2)科学理论:由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分)原因: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2(3)否定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2(4)重要条件:不盲从权威,敢于创新。(1分)
分析说明:经济:小农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2分)文化: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1分)
第五篇:高考意见指导生物
互助民中2013年高考生物复习指导意见书
近几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总的讲试题难度不大,体现了源于课本,但知识覆盖面大。因此,高三生物总复习必须坚持三到位,即: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
一.高三复习三阶段法:
第一阶段:适应阶段,按章复习
第二阶段:提高能力阶段,按专题复习
第三阶段:最后冲刺、调整阶段
二.具体做法
加强统一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三轮复习。重视主干知识的训练,深入研究09、10、11、12年的高考题。实验复习既要注意基本实验的复习,又要重视推陈出新,多在实验创新方面下功夫。情境设置题在复习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学科综合,突出考查新课程理念下三种能力。教师做好板演和样题解答示范,切实抓好学生答题规范。
1、严格依据《考试说明》,合理安排复习顺序和内容
在教学时不论使用哪个版本的教材,到复习备考时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严格依据《考试说明》组织复习内容,因为《考试说明》既是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教学的依据。
每年的《考试说明》与上一年比较变化不是太大,所以启动高三总复习之前首先要认真研读当年的《考试说明》,将《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要求烂熟于心,然后依据学生的实际制定周密可行的复习计划。等新的《考试说明》下来后,对变化的部分做出调整和补充。
由于今年是新课程实施以来的第一次复习迎考,这些考试内容与要求的变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应对这些变化,需要大家去共同研究、解决。为此,同备课组的老师不能“单打独斗”,要加强合作、交流与研究,合理安排复习的顺序。对必考内容的复习,要在强化学科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选考内容的复习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一个模块上,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给学生以最大的选择空间。
2、关注《考试说明》的变化点
在研读《考试说明》时,要特别注意与老课程《考试大纲》相比的差异之处,与去年《考试说明》相比的差异之处,《考试说明》不仅是高考命题的蓝本,更是渗透高考信息的渠道,因此对这些差异之处,要认真思考、仔细分析,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3、重视主干知识的训练,深入研究09、10、11、12年的高考题
复习中更要重点突出必修1,必修2和必修3中的主干知识、主要生物方法和思想,不回避热点。要十分注重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注意新增考试内容的复习,把握深、难尺度
与往年的《考试说明》相比,一定要关注增加了一些内容。要对这些新增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把握复习教学的深、难尺度。
5、实验复习既要注意基本实验的复习,又要重视推陈出新,多在实验创新方面下功夫从今年课改实验区的高考实验试题可以发现,从题目设计上来看,所选实验的问题情境大都具有一定的创新,体现了设计性、开放性、探究性等特点,更加重视考生“能够通过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图形、图表的观察”,从而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
6、情境设置题在复习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09、10、11、12年高考题看,情景题在试卷中的比例在增加。对生物高考题来说,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常考常新---“不变的知识点,变化的是情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尝试着不断引入“鲜活”的材料作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活化”学生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能从生活走向生物,从生物走向社会。
7、选考模块的教学要慎重
原则上应该让学生自己来选择,防止学校、教师指定一个模块,把选修模块搞成必修。就现实而言,应根据学校的师资条件和能力,至少让学生有选择余地,以有利于应对高考.根据宁夏六年高考情况看,尽管《考试说明》中提出了“选考模块试题力求难度相同”,但由于命题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很难做到“难度相同”。所以,关于选考,不能把“宝”押在一个模块上。
8、针对试卷结构的变化,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实行超量给题、限量做题势必会增加试卷的长度,在选考内容上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也让学生承担了一定的考试风险,为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选择,保证学生有较充足的思考和答题的时间,要针对试卷结构的这种变化,让学生有长试卷的体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综合科目的强化训练。新年伊始,就要安排每周一次的理综强化训练,一直坚持到五月底,遇模拟考试可以合二为一。选用或命制与高考理综试卷题型、长度、难度相当的理科综合训练题,抓好施考、批改、评讲、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调整这几个重要环节。理科考生理综很重要,可谓成也理综,败也理综。
9、加强答题方法指导
会却不能得分,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为了杜绝高考考场上的这种失误,老师在平时的习题课,试卷讲评课上就要加强答题方法指导。使学生训练有素——只要会的,写上去就是对的。
(1)按题目要求答题,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分;
(2)细致完整作答,得到自己可以得到的分;
(3)生物用语或生物专用名词书写正确、规范,得到自己该得到的分;
(4)计算题注意动用解题思想,轻松得到自己该得的分;
(5)周密思考,慎重下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
(6)在书写答案时要突出重点,具有条理性,不能答非所问;
(7)字迹工整、整洁,避免潦草,难以辨认。高考阅卷时认不清的都算错,不玩“你猜”。
10、面对薄弱,全力突破
实验是历届考生的薄弱点,绕开走的逃跑主义会使学生生物科全线崩溃,理综成绩自然一塌糊涂,这一点在2012年新课标高考理综测试中又一次得到印证。2012年高考新课标理综卷生物加大了对考生薄弱点——实验能力的考查力度。生物基础知识扎实,领悟力强的考生理综成绩非常好,11、聚焦考点,悟透热点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一定要注意聚焦考点,悟透热点。
三.在训练中注重以下细节:
(1)准确审题注意关键词。
(2)答题规范抓住重点。
(3)及时反馈查漏补缺。每次训练结束后自己要认真分析哪些知识自己已掌握,哪些知识还较模糊,哪些知识还不会,哪些能力还不具备,从而对症下药立即消除后期复习中的疑点、盲点,快速完善提升。
(4)关注新信息渗透预测训练
当今世界一些与生物有关的热点问题都有可能成为考试的题目
第一轮复习策略
第一轮复习时间为2012年9月~2013年3月中旬,按章节全面复习基础知识,以考试说明为纲,以教材为本,全面复习,打实双基,消灭知识盲点。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入化,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目标: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章节过关。
第一轮打实双基,消灭知识盲点,做到“细、低、全”。“细”是指复习全面的基础知识点,不遗漏教材知识和考试说明中的基础知识;“低”是把握中下难度,不偏离教材内容,不随意“挖深、挖宽知识”,不脱离学生实际,不超越教材基本内容;“全”,要针对全体学生,尽可能地使全体学生掌握大纲规定的双基。
主要方法是采取章节过关和小专题相结合。
一、整合教材 科学安排
以生物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形成单元。此整合教材组成单元复习的方法,能有效地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基础 落实细节
注重基础要突出教材。认真阅读、梳理教材,挖掘教材中实验和习题的可变因素,进行深入地理解、应用,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注重教材章、节之间知识内在联系、规律的揭示,形成知识结构和网络,复习时应以生物基本理论作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网络。重视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常识介绍,它们往往是高考考查的盲点。
注重规范、落实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决定高考的成败。要加强生物用语的落实训练
三、训练思维 培养能力
思维能力是生物学科能力的核心。复习教学要注重发展思维。精心设计生物实验、生物问题,创设复习教学的情景,积极思维,对知识的梳理、归纳、总结要按知识结构的框架自己完成;对例题的分析、讲解,要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分析思路,寻找解题的突破口;要精心选择记忆模仿、迁移应用、推理创新、空间想象、评价最优、计算快准的练习题,训练和发展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层次。
突出生物复习方法的指导。第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中学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网络,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生物问题。强化解题能力的培养。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理综生物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分析、训练,加强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和总结,加大练习力度,严格答题要求,及时反馈、矫正,使解题能力的培养、提高落实到位。
能力培养要循序渐进逐步到位。第一轮复习应根据掌握知识的情况,多穿插一些小专题,侧重训练、提高某种单项能力,四、研究“纲”“题”把准方向
“纲”是理综高考生物《考试大纲》,“题”是理综高考生物试题。要加强新课程理科综合《考试大纲》和理综高考生物试题的学习、研究。用《考试大纲》和高考生物试题指导复习,把准方向,增强复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
要明确新课程理科综合考试生物科的特点、内容和要求,对新课程增加的内容要特别关注。
要明确理综高考生物科四种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具体要求,研究理综高考生物试题如何通过生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科能力;研究采取哪些措施,达到高考要求;做到能力培养心中有数。
要充分考虑可接受程度,控制好难度和容量(知识容量和思维容量)。练习要以中档题为主,要紧扣基础,不回避常见题(高考都不回避常见题)。对一些资料上超纲超要求的偏题、怪题,要大胆放弃。要注重举一反三,以一当十。
五、强化应试能力
1.每两周进行一次学科内检测
(1)提高解题速度;
(2)提高阅读、审题能力;
(3)及时纠正生物用语书写不规范、生物术语出现错别字等问题;
(4)通过研究评分标准,使得学生的答案组织得尽可能正确而又简洁;
(5)让学生学会合理舍弃,同时调整考试心理,提高考试技巧。
2.把握重点,切实做好纠错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学生分数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容易失分的地方”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作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录,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那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生物复习中的疑点、盲点;然后因人而异地采取强化的纠错方式加以解决。第二轮复习策略
第二轮复习的时间为2013年3月中旬~4月底,主要任务是进行专题复习,突出主干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加强能力训练。
目标:进行专题复习,突出主干知识。
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使之能熟练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1)将各部分知识按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重点训练审题、分析、归纳能力。面等);
一、第二轮复习备考的基本思路
⒈知识点的完善化
要把这些分散的、不全面的知识变成集中的、全面的知识,使之较为完善
专题训练就是将具有某项属性的分散知识,集中到一起,构成“集成块”。
二、第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查漏补缺
1.对照考纲,查漏补缺
第二轮复习中查漏补缺是相当重要的。在复习时,要对照《考试大纲》中的每个知识点展开联想,发现自己不够熟悉的知识点或知识盲点,要认真研读课本的有关内容,结合复习弄清、弄懂,按“考试大纲”的要求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
2.将知识串成线、连成网,将课本读薄
在查漏补缺的同时,要适时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抓住每一章内容的重、难点,找出每一章知识的关联点、延伸点;然后将知识的关联点串成线,就这条线上的每一个关联点展开联想,将所有与这关联点有关的知识扩展开来,画成图、列成表,形成知识面。最后,再将所有的知识面连结起来,形成知识网。这是一个将课本读薄的过程,知识经过这样梳理,学生复习时,将大大提高效率。
3.反思
在复习时,让学生做题后进行题后思考,探究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考查的技巧有哪些、解答的思路是怎样的、自己在什么地方不甚清楚;这道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采用其他解法如何解,比较哪种解法最佳;这道题若变一下题目的条件,应如何解,变换一下题目的问题,又该如何解答等等。
第三轮复习策略
第三轮复习时间为 2013年 5月初~5月底,属于回归课本、知识和谐阶段、能力协调阶段。复习宗旨:合卷仿真,分科评析,回扣教材,查漏补缺,错题过关,静悟反思,应试指导,调整心态。目标:回归课本、考前热身。
一方面回归课本、冷静思考,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套题训练,弥补知识缺陷查漏补缺,并强化代答题的规范性和文字表达的准确性。
要求:
(1)再次研读《考试说明》;
(2)重视实验;
(3)再次回归教材;
(4)及时纠错。
套题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每周安排一套套题训练,并安排专项训练。专项训练有:选择题专项训练、推断题专项训练、实验题专项训练等,把这作为考前的热身运动,以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在这一轮复习中做到:
(1)潜心研究试题,把好选题关;
(2)编制创新试卷,把好模拟关;
(3)严格答题规范,把好细节关;
(4)后期阅读教材,把好指导关;
(5)调整心理状态,把好心态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