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人教版必修三12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掌握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并认识其根源,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认识世界的能力。理解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领域发生重大转折,取得革命性进展的原因;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过程与方法:
1、联系宗教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和时代背景去分析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观点的产生原因。引导学生联系生物所学内容去归纳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2、通过学生预习(围绕胡克、拉马克、达尔文等生物学家,自制小课件)、课堂展示本课主要内容,促进同学的互相学习。教师给予必要的补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科学家的顽强探索和不懈努力赢得了科学的进步,科学的进步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学习理解生物学的巨大进步,了解进化论带来的世界性影响,树立继承和发展科学的信念。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的培养。重点与难点
重点:进化论确立的历史条件、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和影响。难点:分析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关于生命起源的五种说法。神创论(或神造说);自生论(或自然发生说);生源论(或生生说)“腐草化萤”、“泥土变鱼”;宇宙生命论(或泛生说)“地上生命,天外飞来”;新自生论(或化学进化说)。你认可哪种观点呢? 讲述新课
一、教会的禁锢:
1、神创说内容: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由神创造的。
世界各民族由于所处的地区、生产活动、生活习俗都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各种文化都毫无例外地留下了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这些神话虽然说法不一,并带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但都认为世界的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神创造的,这就是神创说。【合作探究】1:为什么神创论能够成为生物起源的共识,并且长期流行?(1)生产力落后,对自然界的认识非常有限;(2)生物知识缺乏;
(3)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需要,宣扬神秘主义,推行愚民政策;(4)宗教盛行,推行精神独裁。
2、欧洲基督教上帝创世说的影响:
(1)基督教会在欧洲成为精神支柱,被视为天经地义。(2)基督教会打击异端,致使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指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与回顾已学知识。
①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为了进行血液循环的研究,违反教会不许解剖人体的禁令,被教会以异端罪判处死刑。
②17世纪被罗马教皇处死的布鲁诺:
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二、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1、生物进化论思想诞生的条件和原因(背景):
(1)思想基础: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人文主义思潮对基督教神学的冲击,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2)物质基础: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使人们思想和视野更加开放; 一方面从17世纪后期开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英美法德等国建立,打击了封建势力和教会力量。另一方面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后扩展到其他欧美国家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3)理论基础: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研究陆续取得重大成果,细胞学说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①发现:17世纪,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片时发现了细胞; ②发展与完善:(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向学生稍作介绍,不必花过多教学时间)1838年德意志植物学家施莱登提出植物细胞学说;
1839年德意志动物学家施旺把这一学说从植物学扩展到动物学,并进而建立起统一的细胞学说。
19世纪50年代,德国医生德马克等人把细胞学说和胚胎学结合起来研究,发现了细胞分裂,进一步完善了细胞学说。
③意义:细胞学说的确立与发展,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过渡:正是在对细胞学说研究的基础上,一批生物学家逐渐认识到生物界中不同物种之间不仅存在联系,而且物种是可变的。拉马克提出生物进化论。
2、拉马克——进化论的的倡导者和先驱(1)生平简介:拉马克(Jean-Baptiste de Lamarck,1744-1829)是法国伟大的博物学家。生物学一词是他发明的,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提出了高等动物是由低等动物演变而来的。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2)主要成就:
①提出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②肯定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两个著名的进化原则。前者指经常使用的器官就发达,不用会退化,比如长颈鹿的长脖子就是它经常吃高处的树叶的结果。后者指后天获得的新性状有可能遗传下去,如脖子长的长颈鹿,其后代的脖子一般也长。并认为这两者既是变异产生的原因,又是适应形成的过程。
(3)意义: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者:
1、创立标志: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合作探究】2:1859年11月24日清晨,雾霭中,伦敦几家书店的门口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出版的新书——《物种起源》。初版1250本书在发行的当天就被销售一空。„„书中的观点震撼了世界,动摇了禁锢人们思想许多个世纪的特创论。
《物种起源》一书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热情?什么观点震撼了世界? 书中阐述的观点极大地冲击了神创论,生物进化论的提出震撼了全世界。在达尔文的自传中,他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最重要的是,爱好科学──不厌深思──勤勉观察和收集资料──相当的发明能力和常识”。
2、理论观点:(D76知识梳理)
(1)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2)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核心的进化论,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凡能较好地适应环境和发生变异的个体,将获得较多生存和繁殖的机会,那些有利的变异,经过世代的传递,逐步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从而形成生物新种。
【合作探究】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之所以能在19世纪中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D76合作探究)
(1)由于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洗礼,基督教神学思想遭受重创,人们开始面向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
(2)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发生,为进化论的产生提供了政治和物质基础;(3)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也为进化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3、影响:(D76合作探究)
(1)对欧洲思想界的影响: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D76思维启迪3)【合作探究】4:【学思之窗】(1)围绕着达尔文的进化论,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那么产生这些分歧的原因是什么?(2)你如何评价这些观点?
(1)达尔文进化论打破了基督教神学的上帝创世说,给神创说以致命一击。基督教会不甘心失败,拼命进行还击。
(2)达尔文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给上帝创世说以致命一击。
【合作探究】5:1860年的英国牛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刚刚在上一年出版并引起广泛的注意和争论,学术界内部亦有分歧。达尔文主义的著名斗士赫胥黎坚定地捍卫进化论,遭到牛津大主教威尔伯福斯的讥讽,他责问道:我要请问一下坐在我的旁边,在我讲完以后会把我撕得粉碎的赫胥黎教授,请问“与猴子发生关系的是你祖父这一方,还是你祖母这一方?”面对这恶意中伤,赫胥黎从容不迫地先从科学事实方面进行驳斥,然后说:“我过去说过,现在再说一次,一个人没有理由因为猴子作他祖父而感到羞耻。在我的回忆中叫我感到羞耻的倒是这样一种人:他惯于信口雌黄,并且不满足于他自己活动范围里的那些令人怀疑的成就,却要粗暴地干涉他根本不理解的科学问题。所以他只能避开辩论的焦点,而用花言巧语和诡辩的辞令来转移听众的注意力,企图煽动一部分听众的宗教偏见来压倒别人。这才是真正的羞耻啊!”
赫胥黎认为真正羞耻的是什么事情? 没有科学的态度和精神(2)对欧洲学术界的影响: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比如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命世界,使人们不再把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和人之间的区别看作是绝对和神圣的。
(3)对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进化论思想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思想武器。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如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和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1853—1921年)译述了赫胥黎的部分著作,名曰《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与天争胜”,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他们还把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当作改造社会的利器,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
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合作探究】6: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拉马克的进化观之比较 达尔文是现代进化论的奠基人,而拉马克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先驱者。达尔文进化论与拉马克的进化观的基本相同点在于:(1)他们都认为地球有很长的历史地球包括生物在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进化之中;(2)他们都是渐变论者,认为生物的变化是逐渐的;(3)他们都承认在生物进化中,环境起了主导作用;(4)他们都承认获得性遗传。达尔文的进化论与拉马克进化观的主要区别在于:
(1)达尔文广泛地研究了变异,把变异分为一定变异(定向变异)和不定变异,认为微小的不定变异是进化的主要材料;拉马克认为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生物的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定向变异、器官用进废退为进化提供了材料。
(2)达尔文认为环境是通过自然选择而起主导作用的即不同生物具有的不定变异,通过生存斗争,有利的变异得到保存并传留后代,有害的变异则被淘 汰。如此逐代汰劣留良,微小的变异会逐渐积累而成为显著的变异,由此形成新的物种;拉马克认为,生物在适宜变化的环境中产生的性状(即获得性)会遗传给后代,生物是通过获得性的遗传而逐渐改变了旧类型,转变成新类型,即形成新的物种。
(3)达尔文认为所有的生物有共同的起源;拉马克认为不同系统的生物 有不同的起源,而且认为物种可以自然发生。总之,拉马克学说主要是从定向变异和获得性遗传出发提出的理论在实践中未得到证明;达尔文进化论则主要从不定变异出发,通过生存斗争而进行自然选择,在实践中得到了证明,取得了胜利。本课小结
19世纪生物进化论的诞生是人类破解生命起源之谜取得的重大突破。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打破了上帝7天造就世上万物和人类的神话,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不仅丰富、发展了生物学本身,也使生物学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获得了新的发展方向。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思想促进了亚洲等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第二篇:人教必修三历史期中总结
期中考试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 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 唐宋
后三教合一 宋明理学 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 B性善说 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 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恶论 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爱 ②非攻 ③尚贤、尚同 尚力、节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四)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 “齐物” “逍遥” 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
(五)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内容:
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学内容: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大一统 ;
4、新儒学的影响:
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 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
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②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四、宋明理学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
(1)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②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宋朝被斥为“伪学”。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陆王心学
(1)内容:
陆九渊: ①“心即理也”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
王阳明: ③“致良知” ④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五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①明代晚期的思想界因循守旧; ②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
③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
①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②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
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1)经世致用思想: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振兴工商;“工、商、皆民生之本”
(2)君主专制的批判: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
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 ②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③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六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一)天文学
①战国:《甘石星经》中《石氏星表》为世界最早的星表
②东汉:张衡:水运浑象仪;地圆说早1000多年;地动仪早1700多年
③唐:僧一行:黄道游仪;世界首次测量子午线长度;水运浑象仪。
④元:郭守敬:简仪早300年;《授时历》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
(二)数学:
①春秋: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筹算
②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早500年
③东汉:《九章算术》
④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点后七位,早1000年
(三)四大农书:
①南北朝《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②元:王祯《农书》介绍工具改进
③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四)医学:
①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
②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介绍四诊法;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立“五禽戏”
③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创立世界最先进分类法
(五)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印刷术:
①唐: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②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③13世纪后传入朝鲜、欧洲
3、火药:
①唐:发明火药,孙思邈《丹经》记载,唐末用于军事。
②五代、宋:广泛应用。火炮、火箭、突火枪等
③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指南针:
①战国:司南 ②北宋:人工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欧洲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文艺
一、书法艺术汉字起源和演变:
商甲骨文-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钟繇)书法艺术发展
1、秦汉小篆、隶书
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 《兰亭序》
3、隋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
4、两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
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
二、绘画艺术
1、起源:新石器时代
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5、宋代:山水画兴起;民间风情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明清:八大山人 木刻版画、年画等
三、文学
(一)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
3、汉赋:司马相如
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关汉卿《窦娥冤》
(四)小说
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
2、宋代:话本
3、明清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代表作品:四大奇书、“三言二拍”、《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五)戏曲
1、原始-汉唐:傩舞
2、两宋:南戏
3、元代: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
4、清代:京剧
第三篇: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2课教案
篇一:2012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12课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掌握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并认识其根源,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认识世界的能力。理解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领域发生重大转折,取得革命性进展的原因;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联系宗教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和时代背景去分析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观点的产生原因。引导学生联系生物所学内容去归纳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2、通过学生预习(围绕胡克、拉马克、达尔文等生物学家,自制小课件)、课堂展示本课主要内容,促进同学的互相学习。教师给予必要的补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科学家的顽强探索和不懈努力赢得了科学的进步,科学的进步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学习理解生物学的巨大进步,了解进化论带来的世界性影响,树立继承和发展科学的信念。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的培养。
重点与难点
重点:进化论确立的历史条件、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和影响。
难点:分析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关于生命起源的五种说法。神创论(或神造说);自生论(或自然发生说);生源论(或生生说)“腐草化萤”、“泥土变鱼”;宇宙生命论(或泛生说)“地上生命,天外飞来”;新自生论(或化学进化说)。你认可哪种观点呢?
讲述新课
一、教会的禁锢:
1、神创说内容: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由神创造的。
世界各民族由于所处的地区、生产活动、生活习俗都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各种文化都毫无例外地留下了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这些神话虽然说法不一,2、欧洲基督教上帝创世说的影响:
(1)基督教会在欧洲成为精神支柱,被视为天经地义。
(2)基督教会打击异端,致使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
指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与回顾已学知识。
①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为了进行血液循环的研究,违反教会不许解剖人体的禁令,被教会以异端罪判处死刑。
②17世纪被罗马教皇处死的布鲁诺:
二、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1、生物进化论思想诞生的条件和原因(背景):
(1)思想基础: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人文主义思潮对基督教神学的冲击,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2)物质基础: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使人们思想和视野更加开放;
一方面从17世纪后期开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英美法德等国建立,打击了封建势力和教会力量。另一方面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后扩展到其他欧美国家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3)理论基础: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研究陆续取得重大成果,细胞学说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①发现:17世纪,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片时发现了细胞;
②发展与完善:(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向学生稍作介绍,不必花过多教学时间)1838年德意志植物学家施莱登提出植物细胞学说;
1839年德意志动物学家施旺把这一学说从植物学扩展到动物学,并进而建立起统一的细胞学说。
19世纪50年代,德国医生德马克等人把细胞学说和胚胎学结合起来研究,发现了细胞分裂,进一步完善了细胞学说。
③意义:细胞学说的确立与发展,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过渡:正是在对细胞学说研究的基础上,一批生物学家逐渐认识到生物界中不同物种之间不仅存在联系,而且物种是可变的。拉马克提出生物进化论。
2、拉马克——进化论的的倡导者和先驱
(1)生平简介:拉马克(jean-baptiste de lamarck,1744-1829)是法国伟大的博物学家。生物学一词是他发明的,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提出了高等动物是由低等动物演变而来的。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
(2)主要成就:
①提出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②肯定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两个著名的进化原则。
前者指经常使用的器官就发达,不用会退化,比如长颈鹿的长脖子就是它经常吃高处的树叶的结果。后者指后天获得的新性状有可能遗传下去,如脖子长的长颈鹿,其后代的脖子一般也长。并认为这两者既是变异产生的原因,又是适应形成的过程。
(3)意义: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者:
1、创立标志: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勤勉观察和收集资料──相当的发明能力和常识”。
2、理论观点:(d76知识梳理)
(1)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2)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核心的进化论,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凡能较好地适应环境和发生变异的个体,将获得较多生存和繁殖的机会,那些有利的变异,经过世代的传递,逐
(1)对欧洲思想界的影响: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
(2)对欧洲学术界的影响: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比如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命世界,使人们不再把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和人之间的区别看作是绝对和神圣的。
(3)对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进化论思想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思想武器。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如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和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1853—1921年)译述了赫胥黎的部分著作,名曰《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与天争胜”,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他们还把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当作改造社会的利器,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
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本课小结
19世纪生物进化论的诞生是人类破解生命起源之谜取得的重大突破。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打破了上帝7天造就世上万物和人类的神话,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不仅丰富、发展了生物学本身,也使生物学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获得了新的发展方向。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思想促进了亚洲等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篇二: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12课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精品)第12课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知识点:神创说,上帝创世说和精神独裁,施莱登、施旺提出和确立的细胞学说,拉马克的进化论观点,达尔文发表的《物种起源》及其进化观点。
(2)能力:理解神创说长期盛行的原因;理解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对思想界、科学界、宗教界、社会进步等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神创说能够成为生
命起源的共识并长期流行的原因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发散思维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对进化论产生的历史条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归纳,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辉煌科学成就背后科学家的艰辛和努力,领略其严谨的态度和细致的作风,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吃苦精神和毅力品质的目的。
(2)加深对进化论是时代进步的综合产物的认识,进一步把握政治、经济、思想、科学几方面之间的关系,充分体会历史发展的复杂性。教学重点 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及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教学难点 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内容
教学方法 谈话法 问题法 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背
景和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请三位同学讲故事:《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上帝创世》。这三个故事围绕的中心问题都是人类和世界万物的起源问题,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认为神创造了世界。那么同学们是怎么看待生命起源这个问题的呢?
(授新课)第12课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不停地在探索生命起源的问题,但在19世纪以前的人们更多的是相信神创说,其中以基督教会的上帝创世说影响最大。
一、教会的禁锢 1.上帝创世说
(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上帝创世说能够长期流行?
(投影)2.上帝创世说能够长期流行的原因:
(1)生产力低下,导致知识贫乏;
(2)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为现实不平等辩护;
(3)教会垄断教育,推行愚民政策和精神独裁。
(知识升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上帝创世说的长期流行是生产力
低下的结果,是教会禁锢的结果。这也论证了“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的哲学原理,也就是我们常常提起的“一定时期思想文化的现象是由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现象决定的”。
那么,教会的禁锢会给科学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投影)文艺复兴时期的三位科学家的图片:哥白尼、布鲁诺、塞尔
维特。
(学生)讲述他们遭到教会打击的经历并由此分析教会禁锢给科学
带来的影响。
(投影)3.影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过渡)神创说虽然长期流行,但不可能永远流行。在神学的夹缝中,科学正悄悄发生着变化,至19世纪中期终于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投影)
二、生物进化论
1.创立的标志——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
(师)简单介绍不同时期人们对《物种起源》的评价
(提问)在这本书里达尔文阐述了哪些观点?请阅读课本进行归纳。(生)回答略
(投影)2.主要观点:
(1)生物是进化而来的;
(2)自然选择;
(3)物竞天择;
(4)适者生存。
(投影)图片和材料说明以上观点
(学生探究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为什么生物进化论在19世纪
中期由达尔文创立?
(投影)3.创立的原因:
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方面、科技方面和个人因素等。(知识升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生物进化论的创立是时代进步的综合产物,同时也是科学家顽强探索、大胆创新的结果。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而“英雄”人物则是“梅花香自苦寒来”。
(投影)阅读三则材料,分析生物进化论带来的影响。4.影响:
(1)对思想和宗教的影响;
(2)对自然科学本身的影响;
(3)对人文科学的影响;
(4)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学生探究活动)由生物进化引发的思考
(结束语)(1)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正是自然选择保持了生物界的平衡,使各种物种得以正常生存。人类必须正确处理与环境的关系,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2)关于人类社会的和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生物界的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今日之世界充满竞争,中国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和科技才能“适者生存”;今日之中国同样充满竞争,而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把自己塑造成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材,惟有如此才能“适者生存”。
篇三: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6课教学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6课教学案
主备人李荣建 审核人刘军 时间 编号 1 2 3 4 5 篇四:高中历史必修三12课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本溪县第一中学 孙明霞
教材地位: 本课是第三单元第二课,重点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巨匠j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人文主 义 贯穿本课始终,它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文艺复兴反封建的基本体现.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文艺复兴运动不仅产生许多人文主义思想文化巨匠,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欧洲宗教改革,使欧洲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文艺复兴的时间和实质,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通过文艺复兴巨匠的作品体会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设置,设题引思,探究合作,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理解掌握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艺复兴背景和实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密切关系;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尊重人和人性的情怀,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对文艺作品的介绍欣赏,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情趣态度.教学重点:文艺复兴巨匠及其成就;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文艺复兴巨匠的作品来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具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平时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沟通以及测试考核了解到: 1,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底子薄,基础比较差,学习自主性需要慢慢培养,因此以课前发学案方式让学生先预习,学案主要是填空,问题提纲,目的是督促学生看书预习;2,经过一年的教学训练,高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3,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时期,喜欢展示自己,张扬个性,具有一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认识;4,学生能根据预习和提示进行回答,并乐于表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教学手段: 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营造课堂自主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学生积极性,培养能力,树立积极向上民主团结的道德情感;主要采用课前发学案学生自主预习查资料,课上采用提问式,讨论式,阅读讲解,适时展示历史史料让学生阅读并结合本课的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关键问题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我的太阳
导言: 这首歌曲是意大利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听着这样美妙的歌声,我们的思绪会情不自禁地飞向那个以自由,浪漫,艺术而文明的国度——意大利.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时光隧道回到14世纪的意大利,去了解一下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正是这场运动,才为意大利注入了更加浓烈的自由,文明,艺术的色彩.讲授新课: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多媒体展示问题提纲:1,什么叫文艺复兴运动 2,14世纪的欧洲人们的生活状况怎样 3,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会首先出现在意大利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史料分析回答
教师总结(特别指出根本原因)目的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14世纪的欧洲处于宗教神学的垄断控制下,宣扬蒙昧主义,禁欲主义,人们长期生活在缺少理性和人文精神的蒙昧中,而此时的意大利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获得财富利益和人生的享受,可是这些都受到封建神学的严重束缚,于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这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运动.继续展示问题提纲: 4,那么为什么叫文艺复兴 从中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个过程目的是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教材,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过渡: 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而诞生了巨人的时代.这一时期,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正是他们天才般的创造力,卓越的文学艺术成就,引领人们打破了中世纪的宗教神学束缚,走向了尊重人性,崇尚科学,追求自由的近代社会.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些文学巨匠,通过他们的作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一同来感受这场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多媒体展示薄伽丘画像导入
一,薄伽丘与《十日谈》
学生发言:介绍薄伽丘与《十日谈》主要内容
教师总结:《十日谈》的写作背景
课件展示《十日谈》的一个故事: 一位父亲将儿子从小带到深山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儿子到了十八岁,随父亲下山到佛罗伦萨,迎面碰上一群健康美丽的少女.头一回见到女性的儿子问父亲这是些什么东西,父亲让他赶紧低头,说这是些名叫绿鹅的祸水.岂料一路上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的儿子却偏偏爱上了绿鹅,恳求父亲让他带一只回去喂养.老头这时明白了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诫要强的多了.设计问题:父亲将女人形容为祸水,绿鹅是受什么观念的束缚 儿子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唯独看上了绿鹅说明了什么 故事的宗旨要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并回答(自由发挥)教师总结:小说的宗旨在于抨击中世纪神学所宣传的禁欲主义,蒙昧主义,歌颂爱情,肯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追求现实生活的享受.过渡:《十日谈》成为欧洲文学史上第一篇现实主义文学巨著,薄伽丘也被称为欧洲短篇小说之父.那么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为打破宗教神学束缚作出贡献的人物还有哪些呢(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回答:还有但丁——《神曲》,彼特拉特的《歌集》——人文主义之父.过渡: 当然,在文艺复兴运动中除了我们所介绍的文学家以外还有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他们大胆的直接从宗教题材的艺术创作中发掘出人性的精神,将现实世界中真善美注入到宗教画的艺术形象中,弘扬人文主义.下面我们来介绍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艺坛三杰.二,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艺坛三杰
多媒体展示:《蒙娜丽莎》导入文艺复兴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达芬奇 1,达芬奇
学生发言: 简介达芬奇
赏析《蒙娜丽莎》
提问:从《蒙娜丽莎》的微笑和蒙娜丽莎的形象中大家能感受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蒙娜丽莎》使我们感受到一个清新自然恬静幸福的贵妇形象,她来自生活,来自现实.达芬奇将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与美丽的外形巧妙的结合表现了艺术家对女性美和人的丰
富精神生活的赞赏.提出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的人性觉醒口号.肖像画《蒙娜丽莎》被誉为世界美术杰作之冠.过渡语: 欣赏完《蒙娜丽莎》,我们在感受一下达芬奇的另一作品《最后的晚餐》 多媒体展示:《最后的晚餐》学生阅读材料,进行艺术欣赏,感悟人文主义内涵
教师总结:中世纪的绘画和雕刻只能围绕着《圣经》的故事来表现.耶稣,圣母,天使和圣徒都有固定的画法,其姿态和表情都是固定不变的.而达 芬奇的画突破了圣像图的画法,画中所有的人物包括耶稣等都被刻画成现实生活中的人,形态与常人无异,用写实的笔法解释了人性的善恶.过渡语:在达芬奇名声传遍意大利之际,另一颗璀璨的明星出现在艺坛上,这就是雕刻家米开朗琪罗
多媒体展示画像导入——米开朗琪罗 2,米开朗琪罗
学生发言:简介米开朗琪罗
多媒体展示:《大卫》 《摩西》两幅作品,学生阅读材料进行赏析
设计问题:从两幅雕塑作品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力量,希望,勇气,自由,人体的美
教师总结:很好,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强劲有力,雄浑壮美,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意志,战胜困难的信念和勇 气,这就是人性的觉醒.多媒体展示画像导入——拉斐尔 3,拉斐尔
学生发言:简介拉斐尔
多媒体展示:《西斯廷圣母》和中世纪的圣母圣子图
探究合作: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比较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学生进行讨论派代表发言)得出结论:中世纪的圣母表情严肃呆板,没有体现出母子之间的温情,而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恬静,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富有人情味,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回归.过渡语:以上我们学习的是14,15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巨匠,到了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了欧洲其他国家.一时间,群星荟萃.在英国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莎士比亚
三,莎士比亚的戏剧
学生发言:介绍莎士比亚和他的代表作品
多媒体展示:哈姆雷特的一段经典独白,学生朗读体会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优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提出问题:从哈姆雷特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学生回答:赞美人,肯定人,提升了人性的尊严
教师可以补充介绍《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内容,带领学生共同感受人文主义者对爱情,理想的追求与封建现实之间发生冲突而出现的充满诗意的悲剧.小结:14,15世纪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越来越要求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要求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来获得财富和利益,为此文艺复兴运动兴起.通过学习我们会发现文艺复兴巨匠们的作品有共性,是什么呢 那就是都表达了人性的美,强调人的价值,要求解放人性,鼓励人们追求现实生活的享受,在所有的作品中都弘扬了一种精神——人文主义精神.因此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义.(在此强调人文主义的含义和文艺复兴运动
的实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进行的思想文化运动.)那么弘扬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运动对当时以及以后的欧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展示史料学生阅读分析概括: 1,适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2,促进了思想的解放;3,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教学反馈:以上我们对文艺复兴时期五位巨匠生平进行了了解,对他们的作品进行了赏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巨匠的风采: 多媒体展示图表(学生探究合作,培养总结概括能力)人物
作品
艺术特色或内容
作品的相同之处
影响(作用)薄伽丘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莎士比亚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总结: 结束语: 法国文豪雨果说过: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正是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的心灵,宣扬了人的理性,人类才能步入这个思想解放,自由文明的社会.那么今天,我们该如何理解人文精神 作为处于自我,国家和世界中的个人应该具备哪些人文品质(学生反思,知识的升华)板书设计: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一,薄伽丘与《十日谈》
二,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艺坛三杰 1,达芬奇 2,米开朗琪罗 3,拉斐尔
三,莎士比亚的戏剧
总结: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精神
教学反思:认真备课备学生,了解学情,设计合理的问题提纲让学生提前预习,这对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有非常大的帮助,应该让学生养成这个好习惯;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尽可能多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合理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意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为适应高考平时教学中适时展示历史史料让学生阅读并结合本课的知识进行分析总结,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篇五: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人民版)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通史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 “心即理也”,主张“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 “反正统思想”的异端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闻名,敢于向封建正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他们的共同特色是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为主”。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④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一、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
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
2、如何结合相关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教学建议:
本专题是新课标“思想史”的第一专题,教师要帮助学生逐句分析教科书正文前面的“导语”,向学生交代两点:第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第二、要从四个阶段认识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
本目教材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第二,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一、关于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建议教师向学生讲明确: 1.“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教科书以四个子目分别讲述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提炼诸子思想主张知识要点,以利于记忆。方法可以选择结构法或表格法。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3.荀子
(1)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对于同一学派内部,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也要加以区别分析。从总体与局部两个方面来把握各家学派的思想特点。
记住:法家代表除了上述三人外,还有吴起、申不害等。法家内部形成重“法、”重“术”、重“势”三个不同学派,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二、建议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当时及以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实来理解。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思想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二 儒学的兴起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教师要予以适当的指导与及时而准确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程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内容:第一目,汉代以来对“焚书坑儒”的批判。第二目,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第三目,太学的出现,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第四目,科举制的实行,儒学因此而荣,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可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是秦代“焚书坑儒”后大受限制的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结合相关知识思考:汉武帝时代儒学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导入新课。
一、“‘焚书坑儒’的批判”讲两个问题:
1、秦代“焚书坑儒”的时代背景、过程及评价。
讲授时要结合课本p8“学习思考”“为什么秦王朝不禁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来分析理解秦代“焚书坑儒”的目的:为了维护专制统治,遏止思想文化的泛滥。评价: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2、汉代以来主流文化对“焚书坑儒”的批判。
“焚书坑儒”被称之为“灭学之祸”,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种批判基本上是中肯的。
二、“罢黜百家”主要讲述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讲授时,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学习思考”,回答这两个问题:汉武帝时代儒学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1)汉武帝时代中国政治“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
(2)儒学大师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为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3)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从而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2、客观评价
一方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
文化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三、“太学的出现”
1、汉武帝创建太学,建立郡国学校
2、太学兴立的标志和影响
(1)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的表现之一,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
(2)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为普通地主阶层子弟入仕提供了机会。
(3)太学生接受儒学教育,其中的民本思想对他们的观念倾向有一定的影响,东汉形成了太学清议的政治现象。当时太学的议政运动,使黑暗的政治势力被迫有所收敛。
建议教师在讲授时,充分利用课本已有资源如“史学争鸣”、“学习思考”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使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分析更接近真实与客观。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
引导学生回顾新课标历史教科书必修一:
从世管制、察举制,再到隋唐开始的科举制。
2、科举制的实行对儒学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儒学因此而荣,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3、科举制对文化影响
让学生联系课本资源如“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等,并用辨证的观点从两方面分析,归纳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五、小结:通过对汉代起占主导地位的儒学与早期儒学加以比较,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各派观点的过程,以此来把握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向。
三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四篇:历史必修三
必修三1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宏观大背景是社会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
2、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主要的派别有哪四家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3、儒家学派的开创者是谁,生活时代是 孔子 春秋
4、孔子的主要哲学观点和政治观点是 “仁” “礼”“为政以德”
5、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举二例)
“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礼乐射御书数)、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并重
6、孔子编订的六经是
《诗》、《书》、《礼》、《易》、《乐》、《春秋》
7、孔子言论被编为 《论语》
8、孟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 “仁政” “民贵君轻”
9、战国末期儒家学派的代表是 荀子
10、荀子在天人关系上的主要观点是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11、春秋时期道家学派代表是 老子
12、老子思想中具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是 无条件向相反方向转化
13、影响中国哲学和文学发展的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是 道家
14、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韩非子
15、法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和严刑峻法、奖励耕战、主张变革
16、法家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的两大影响是 推动中国专制主义政体确立和秦统一全国
17、墨家的创始人是 墨子
18、墨子的主要观点是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
19、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是以上哪一派 墨家
20、中国历史上的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指 百家争鸣
21、奠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是 百家争鸣
22、儒学被确立为正统思想的时代是 汉代
23、董仲舒提出的主张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春秋大一统”
B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C三纲五常
D“仁”和“仁政”民本思想
24、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是 兴办太学
25、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四个阶段 先秦“世官制” 汉武帝“察举制” 魏晋“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举制”
26、科举制开始实行的朝代是 隋唐
27、科举制下的选官标准和考试内容分别是考试成绩、儒家经典
28、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表现在 理学兴起
29、“理”学之“理”主要是指 忠孝节义、三纲五常是“天理” 30、“理”学对儒学的发展表现在 探索了宇宙自然规律和天人关系
31、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朱熹
32、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是 陆九渊、王守仁
33、南宋朱熹的主要观点是 “三纲五常”是天理、“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34、心学集大成者是明代的 王守仁
35、王守仁的主要观点是
心是万物的本源、“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致良知”
36、明清时期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是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37、明朝李贽反正统的主要观点有 “吃饭穿衣,即为人伦物理” “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 绝假存真的“童心说”
38、明末清初的三个思想家是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39、黄宗羲的主要观点是 “工商皆本”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限制君权
学校是公众评价是非的地方 40、顾炎武的主要观点是
主张“众治”、改革弊政、经世致用
41、王夫之批判封建专制的角度是 唯物论
42、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中国四大发明是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43、在四大发明是影响最为久远的是 造纸术
44、秦汉时期主要书写材料是 竹木简
45、纸发明和改进的时代分别是 西汉、东汉
46、最早的“指南针”是战国的 司南
47、指南针传入欧洲是在什么时候南宋
48、指南针产生的世界影响是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技术保证
49、火药运用于军事开始于 唐末五代 50、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北宋毕升
5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长期领先、尊重自然和探求自然 重实用、重经验、重综合
52、商代比较成熟的文字是 甲骨文
53、“汉字七体”指的是(按顺序)甲、金、篆、隶、草、楷、行
54、秦代始创的富于图案美的字体是 小篆
55、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是,代表作是 王羲之、《兰亭序》
56、唐代书法中的欧体、顏体、柳体都是擅长(字体)楷书
57、宋四家指的是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或蔡京)
58、宋四家擅长的是(字体)行书
59、中国书法的特点是
是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60、按内容分中国画可以分为哪三类 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 61、山水画的特点是
A、自然风光B讲究布局C意境深远 62、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是 文人画
63、文人画的特点是
抒情写意、强调个性、多方面文化修养 64、宋代著名的风俗画是 《清明上河图》
65、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是 《诗经》 66、《诗经》奠定的中国文学传统是 人文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手法 67、产生于楚国的新的诗歌体裁是 楚辞体
68、《楚辞》奠定的中国文学传统是 浪漫主义
69、汉代的文学成就是 汉赋
70、唐诗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是(写两个)
李白、杜甫
71、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是(写两个)苏轼、辛弃疾
72、明清四大小说的作者分别是
吴承恩《西游记》、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曹雪芹《红楼梦》 73、明清四大小说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74、集中体现中国戏剧精华的剧种是 京剧
75、京剧产生的时间是
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给乾隆作寿(1840道光时期正式形成)76、京剧的最大艺术特色是 全面地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剧的精华 77、京剧的主要表现手段是 念、唱、做、打 78、京剧的四个角色是 生、旦、净、丑
79、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 林则徐
80、《海国图志》的作者是 魏源
81、《海国图志》中学西方的主要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82、农民阶级(洪秀全)学习西方主要体现在“拜上帝教”、《资政新篇》 83、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要代表是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84、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是 19世纪60—90年代 85、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 86、洋务运动的四个内容是 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建海军、新式学校和出洋留学
87、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是 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88、早期维新思想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关系是 从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分化出来 89、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 康有为、梁启超
90、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91、康有为代表作是《孔子改考制》 92、维新运动中理论贡献最大的人是 严复
93、严复阐述变法必要性的作品是 翻译《天演论》
94、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归纳为三点 ①挽救民族危亡②实行君主立宪 ③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95、维新思想的主要作用(概括为四个词)爱国、进步、启蒙、有利
96、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的最突出作用是 思想启蒙、思想解放
97、维新思想推动的社会变革是 戊戌变法运动
98、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 三民主义 99、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是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100、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二层含义是 推翻清王朝和满州贵州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独立
101、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二个缺陷是 大汉族主义倾向、没有明确反帝 102、孙中山的民权主义的含义是
推翻帝制(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03、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含义是 “平均地权”
104、孙中山“平均地权”的方法是 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涨价归公 105、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缺陷是 没有彻底反封
106、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哪些愿望(三个)
争取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国家富强107、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作用是
辛亥革命
108、孙中山为捍卫共和努力是(三个)1913反袁独裁的二次革命; 1915反袁复辟的护国运动; 1917反段祺瑞独裁的护法运动
109、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时间是 1924国民党一大
110、新三民主义中的最突出的进步之处在于 突出反帝(明确反帝)
111、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强调 强调普遍的平等的民权
112、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提出(三个新内容)
“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改善工农生活 113、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是指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14、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是 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方法、途径
115、新三民主义与国民大革命的关系指导思想 116、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新三民主义
117、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1924国民党一大
118、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间是 1924-1927
119、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目的是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120、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是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121、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袁世凯尊孔复古。妄图复辟帝制 12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是 1915
123、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 民主与科学
124、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指导思想(核心)
马克思主义
125、新文化运动前期、后期的分界点是
五四运动
126、新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127、新文化运动的四个内容是 四“提倡”四“反对”
128、新文化运动中“旧道德”指的是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 129、新文化运动对思想解放的作用是 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130、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关系是
新文化运动.....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31、新文化运动对民族觉醒的作用是 促进民众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事务关心 132、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是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133、新文化运动对文化发展的作用是 白话文运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繁荣
134、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是
对西方文化完全肯定,对传统文化完全否定 135、近代前期学西方的思潮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从学军事科技(“器物”)-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思想文化(民主科学)136、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贡献最大的是谁
李大钊
137、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有(三篇)《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38、五四时期各种思潮广泛传播的历史条件 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外来思想、思想解放 139、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思潮中脱颖而出根本上是因为
马克思主义高度的科学性、革命性
140、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理论指导
14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运动结合的结晶是
中国共产党产生
14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三大理论成果是(三个)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43、20世纪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有(四个)
①三民主义;②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理论;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44、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是
1927~1937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时期)145、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46、毛泽东论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三篇文章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47、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是 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时期)148、毛泽思想成熟的标志是
1945春延安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149、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是 新民主革命理论
150、“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革命的两步走战略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151、“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革命的动力是
无产阶级(领导)
农民(主体,最可靠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联合)
部分大资产阶级(特殊条件下联合)152、“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革命的最终前途是 社会主义
153、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的代表文章有(列二篇)
《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54、建国前夕中共中央所在地是 河北平山 西柏坡
155、建国后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体现在 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156、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理论有(四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思想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社会主义时期的两类矛盾学说 中国的工业化道路理论
157、毛泽东体现建国后革命和建设探索成就的著作有(三个)
《论人民民主专权》、《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58、概括毛泽东思想的三大内容 ①中国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理论;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159、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作用是(三个)
指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160、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最主要的社会影响是
解放思想
161、邓小平理论就是什么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62、邓小平理论形成标志是 1978.1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63、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64、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
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战略 165、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6、邓小平理论成熟的标志是 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16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理论品质)是 解放思想
168、“三个代表”指的是共产党要代表 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69、“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是 指导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70、1945中共七大确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
毛泽东思想 171、1997中共十五大确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 邓小平理论 172、2002中共十六大确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73、毛泽东思想回答的问题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如何进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一些探索
174、邓小平理论回答的问题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175、“三个代表”回答的问题是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176、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是 如何进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社会
主义建设作了一些探索
177、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是 指导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178、“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是 指导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79、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是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180、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是指 ①1911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②1949~195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独立,推翻三座大山);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③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就举世瞩目。
18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两大历史飞跃分别在什么时期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182、表明中国人民找到自已的革命道路的理论是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83、表明中国人民找到自已的建设道路的理论是
邓小平理论
必修三2
1、“双百方针”含义是 不同风格“百花齐放” 不同学派“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是 1956
3、“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是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正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4、“双百方针”的目的是
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5、建国初我国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扫盲教育;工农识字教育
6、“文革”中教育破坏造成的影响是 文化断层”“人才断层” 文盲、半文盲剧增
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和现代化事业
7、“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在哪一年 1977
8、为指明教育方向,1983年邓小平提出了 “ 三个面向” 9、1995年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的 “科教兴国”战略
10、我国教育实现的“两基”是指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1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哪一年 1964
12、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哪一年 1967
13、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是在哪一年 1970
14、袁隆平培育出籼形杂交水稻是在哪一年 1973 15、1883后中国成功研究出每秒运算1亿次的 “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 16、2003年中国载人航天方面的成就是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17、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政治因素是 新中国成立,美国敌视中国
18、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世界背景是 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高科技的迅速发展
19、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何时开始 二战末
20、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21、科技进步对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是(四点)加强了国防;促进现代化建设;增强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22、人文主义起源于(地点)古希腊
23、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 智者运动
24、智者运动产生的政治因素是
雅典城邦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5、智者运动产生的经济因素
古希腊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提高、个人主义成长)
26、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是普罗塔戈拉
27、普罗塔戈拉的核心观点是 “人(的感觉)是万物的尺度”
28、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的人是 苏格拉底
29、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 ” 30、苏格拉底认为“人”应当具有 知识、美德(道德)、理性
31、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念是 “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
32、自希腊智者运动之后欧州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文艺复兴
33、文艺复兴的起止时间是14-17世纪
34、文艺复兴是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是 人 人性
35、欧州第一部现实主义的短篇小说 《十日谈》
36、《十日谈》的作者是 薄加丘
37、《十日谈》讽刺的是 教会腐败、虚伪,歌颂的是 自然的人性
38、文艺复兴高潮时期代表莎士比亚
39、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雷特》 40、中纪纪宗教神学观点有哪些(列四项)神为中心;神权束缚;等级观念;来世观念;禁欲主义(体现蒙昧主义、神秘主义)
4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观点有哪些(列四项)
人为中心;个性解放;平等观念;现世观念;追求幸福、财富、享乐(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
42、宗教改革的时间是 16、17世纪(1517年)
43、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是 打破天主教权威(精神独裁);理性和思想自由
44、宗教改革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罗马天主教会的反动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45、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教皇的搜括(1517年出售“赎罪劵”)
46、宗教改革发端于哪个国家
德
47、德国宗教改革的领袖是马丁 路德
48、德国宗教改革的矛头指向 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49、马丁路德的核心主张是 因信称义(即信仰得救)50、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用资产阶级神学取代封建天主教神学(或: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
51、宗教改革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打破天主教权威(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52、启蒙运动的起止时间是17-18世纪
53、启蒙运动兴起于哪个国家、高潮在哪个国家 英
法
54、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是
理性
55、启蒙运动的经济、政治、科学条件分别是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与封建制度(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宗教神权、等级制度)的予盾。
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牛顿力学)
56、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二个主张 自然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开明专制”
57、孟德斯鸠提出的学说是 “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
58、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制度确立影响最大的人是 孟德斯鸠
59、启蒙运动中激进的思想家卢梭的观点是人生而自由、社会契约、人民主权说
60、对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有直接影响的人是 卢梭
61、德国的哲学家康德认为人应当 “思想自由”
62、浪漫主义的创始人是 卢梭
63、浪漫主义为人文精神增加了哪些新内涵 情感、个性、尊重自然、宽容心态 64、思想解放与科技进步的关系是 相互促进
65、近代自然科学的的奠基人是 伽利略
66、伽俐略开创的认识自然的方法是实验 67、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是站在哪三个“巨人的肩膀上”
伽利略、笛卡尔、开普勒 68、牛顿运动三定律是指 惯性、加速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69、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包括哪些定律 运动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70、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产生于哪个世纪
17世纪(1687)
71、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产生标志是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 72、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找到的行星是 海王星
73、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在自然科学理论中的地位是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标志
74、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指的是
对自然界的现象做了系统的、合理..的解释,使科学摆脱神学束缚
75、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 量子理论、相对论
76、提出量子理论的德国科学家是 普朗克
77、量子理论产生于哪一年1900
78、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是谁 爱因斯坦
79、量子理论使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
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从宏观深入到微观 80、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产生于哪一年 1905 81、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如何否定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指出时间、空间的可变性(时空的本质属性)82、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产生于哪一年 1916
83、奠定原子能利用的理论基础的是什么原理
质量能量转化原理 84、20世纪初产生的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指的是 相对论
85、相对论与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关系是 否定;发展、概括(牛顿力学体系是低速状态下的特例)
86、在生命起源问题上,科学与宗教的根本分歧是 谁创造万物 87、科学与宗教分歧的根源是 生产力水平低,对自然认识有限 88、达尔文进化论创立的时间是 19世纪中(1859)
89、达尔文进化论创立的标志是 《物种起源》发表
90、进化论基本观点(核心观点)是 物种是不断进化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规律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91、赫胥黎对进化论的贡献是 促进 进化论的传播
92、进化论“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指的是 推翻了神创说,动摇了宗教 神学的根基
93、人类社会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之一 工业革命
94、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什么被称为“万能原动机”
应用广泛,用于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 95、工厂大量出现的动力因素是 蒸汽机的产生
96、在电的发明和使用上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爱迪生
97、交通运输领域产生巨大影响的动力机是 内燃机
98、两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分别进入什么时代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99、1946年第一电子计算机产生于哪国 美国 100、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信息时代
101、网络技术带来的挑战有
信息泛滥、有害信息腐蚀青少年、网络犯罪、一些青少年沉溺网络影响健康和学习102、工业革命影响下的19世纪两大文**流是
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03、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于什么时候 19世纪初(头30年)
104、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分别是
经济:工业革命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欧洲民族、民主运动 105、浪漫主义盛行反映了人们的哪种情绪 对“理性社会”感到失望;对现实强烈不满
106、浪漫主义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是英 拜伦《唐璜》
107、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于什么时候 19世纪中期
108、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的经济、政治背景是
经济:工业革命完成
政治: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暴露,社会矛盾尖锐 ;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拜金)109、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是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110、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是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111、印象派绘画产生于什么时候 19世纪中期
112、印象派绘画受科学(光学)影响的艺术特色是 追求光色效果
113、后期印象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是荷兰画家凡〃高,其代表作是《向日葵》
114、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
以主观并置重叠的绘画风格叫 立体派 115、立体派绘画产生于 20世纪 116、立体派绘画产生的背景是 心理压力和科技发展(支离破碎感)117、最有影响力的现代立体派画家是西班牙的毕加索,其代表作是《格尔尼卡》 118、德国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是 承前启后(把古典音乐推向高峰;又开创浪漫主义音乐先河)
119、影响贝多芬的时代因素是 启蒙运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20、贝多芬充满着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时代精神的代表作品是(两部)
《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
121、贝多芬以英雄为主题的交响曲是《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
122、贝多芬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交响曲是 《第六(田园)交响曲》
123、音乐史上最早加入合唱的作品是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音乐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杰作)
124、电影兴起的根本原因是科技发展
125、电影产生的时间是1895年,发明者是(法)卢米埃尔兄弟
126、电影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两个过程 默片时代、有声时代
127、电视产生于何时 1926 128、1931年美兹沃尔金研制出 电子显像管
第五篇:历史必修三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三
一.选择题:
1.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这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
A.统治者个人喜好
B.当时的经济状况
C.文人学者的喜好
D.时代发展的需要
2.汉代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内容,下列行为中与此思想有关的是 ..A.祭天仪式的兴盛
B.皇帝的微服私访
C.郡县制的实施
D.科举制的推行
3.五代有个叫冯道的人,一生中也做过不少对百姓有好处的事情,但因为他先后追随过好多皇帝,为后世的文人所不齿。在他们看来,其行为和那些一嫁再嫁或失去贞节的妇女一样丑陋不堪。这些文人的评价标准是
A.民族气节
B.忠孝观念
C.义利思想
D.文化修养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世界历史地理著作,摒弃了天朝中心说,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世界史地知识。该书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5.有人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6.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7.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政治的民主化
B.救亡图存
C.经济的工业化 D.思想的自由化 8.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9.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歌词中有“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之句,此句体现国人的追求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用民主和科学改造社会 C.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D.建立民主共和的新中华
10.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和二十世纪的前二十年中,各种思潮纷纷涌现,下列不属..于此阶段出现的思潮是 .
A.实业救国思潮
B.中体西用思潮 C.民主共和思潮
D.社会主义思潮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中共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研究主题,他们可以查阅
A.《湘江评论》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论联合政府》
D.《论十大关系》
12.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的。”这反映了
A.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
B.人文主义藐视宗教作用的思想
C.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
D.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思想 13.杰克到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其章节包括“个人的发展”、“古典的复兴”、“人的发现”等,此书最可能是
A.《地理大发现》
B.《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C.《科学与启蒙运动》
D.《论自由与代议制度》
14.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主要是基于
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B.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C.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
D.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15.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6.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该思想是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民共主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17.文艺复兴是西方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先驱们所承担的历史任务是 A.把人从禁欲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B.把人从宗教信抑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C.把人从罗马教皇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D.把人从封建主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18.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A.智者运动 文艺复兴 B.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C.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19.称林则徐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认识到清朝国势日趋衰弱 B.认识到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C.认识到列强侵华的必然性 D.主张突破传统观念,学习西方
20.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者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之“新”主要体现在
A.完善了民族主义 B.提出了世界各国平等的要求 C.提出了平均地权的要求 D.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21.2006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主要体现在
A.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实现了主权在民 B.将新三民主义也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 C.把土地分给了农民实现了平均地权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22.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③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 ④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2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24.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
战争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论十大关系》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新民主主义论》
25.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科教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A.“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 B.“两弹一星”、“科教兴国”、“双百”方针、载人航天工程 C.上山下乡、籼型杂交水稻、“三步走”、和平共处 D.“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程 二.非选择题
1.(22分)
【材料】中国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来彻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国。康有为“上皇帝书”便说:“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全变。”这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基本心态,一直到今天都还不失其代表性。依照这种心理发展下去,革命便成了唯一的“救亡”之道。一旦“革命”登场,政治(包括军事)力量便必然上升到主宰的地位,而文化力量则退居于无足轻重的位置。长期的“革命”最后是许多人相信“政治是决定一切的”。
革命是以政治暴力改变现状,其效果是直接的,真可以说是“立竿见影”。革命可以摧毁旧政治秩序,并建立新政治秩序,但这种变动只是表面的、形式的……
——引自余英时《中国文化的重建》
(1)为了救亡,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先后以哪些西方的“真理”来改造中国?(6分)
(2)康有为提出“全变”主张的原因是什么?(2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办法以实现“全变”?(2分)
(3)结合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史实说说材料中的“旧政治秩序”和“新政治秩序”分别指什么?
(4分)孙中山为建立“新政治秩序”做出了怎样的努力?(2分)你怎样理解“这种变动只是表面的、形式的” ?(2分)
(4)谈谈你对“政治是决定一切的”这一观点的认识。(4分)
2.(18分)人文思想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孟子(对美德的认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材料二】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簿伽丘《十日谈》
【材料三】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 德
【材料四】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1)苏格拉底和孟子分别代表什么思想流派?他们对美德的认识有何不同?(6分)
(2)材料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4分)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将人文思想发展到怎样的新高度?(2分)
(3)为什么说“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4分)
(4)你认为倡导人文思想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3.(14分)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个三阶段?其实践和结果如何?(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得原因。(3分)
(3)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话,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2分)
答案:(l)三个阶段: ① 学术觉悟;林则徐、洋务派“师夷长技”(或答“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结果失败。(3 分。每点1 分)② 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结果都失败了,未能拯救中国。(3 分。每点1 分)③ 伦理觉悟;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自• 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3 分。每点1 分)(2)原因: ① 政治:专制制度(或“皇帝制度,')的阻碍。(1 分)②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1 分)③ 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或传统文化思想的制约。(1 分)
4、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周秦之际),学者辈出,各著书立说,欲以改制救世。学者不止一人,流派不止一家,著书不止一种,故称之为“诸子”,又谓“诸子百家”,又谓之“百家争鸣”。官失其守,学术分裂,由天子而诸侯、而私学,乃百家之背景也。
(1).古代中国在秦朝之后再也没有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试根据秦、汉、隋唐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二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2).据材料二,结合西欧16—18世纪所学史实指出这些科学技术“重新兴起”的主要原因。举例说明它对欧洲思想领域产生的积极作用。(6分)
5、材料一 17世纪中期,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
材料三
达尔文推翻了哪种把动物、植物、各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
材料四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2分)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等科学成就对当时的欧洲思想界的主要影响是什么?(1分)
(2)指出材料二中科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1分)简要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4)依据材料四回答,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什么?(1分)17—18世纪的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哥白尼”、“伽利略”式的科学家?试结合中国当时的经济、思想文化状况进行分析说明。(3分)
参考答案 1.(22分)
(1)①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洋务派——中体西用;③康有为——维新思想,君主立宪;④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共和;⑤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⑥马克思主义。
(每点1分,只答到技术救国、制度救国、文化救国,每点可得1分。本题最多不超过6分。)
(2)原因:社会危机严重(民族危机,专制统治危机);(2分,如果答到洋务运动失败认识到技术不能救国也可给2分。只写“甲午战改”给1分。)
方案:维新变法运动(2分)(写出“君主立宪”或能准确答出维新变法内容也可相应给分。)
(3)旧政治秩序——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2分)新政治秩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分)
努力: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2分。如只答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给1分)。
理解:围绕“民国有民国之名,无民国之实”分析,民主共和国有名无实,三民主义没有真正落实,封建军阀(北洋军阀)独裁、破坏民主政治;民主共和的影响力有限等(2分。每对任意1点得2分。)
2.(18分)
(1)苏格拉底代表早期人文主义(古典人文主义,古希腊先哲);孟子代表儒家(2不同点: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2分),孟子强调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分)。
(2)观点:人生而平等。(2分。答“人文主义”得1分)
积极意义:批判了封建等级观念,促进了人性的解放和思想自由。(2分)新高度:从对人性的尊重发展到对理性的推崇(或答理性主义)。(2分)(3)原因:①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成为共识,中国人急需先进的理念;②这些思想成为先进知识分子批判封建专制、唤醒民众的强大武器。(4分,每点2分。)
(4)树立“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关注民生;增强公民意识等(答对一点得2分,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得分。)(3)理解:材料一、二及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说明,全盘西化不行,全盘传统化也不行。应该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开拓创新;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 分)4(1).秦朝统一开创了我国大一统王朝的局面;西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主要以儒家思想和伦理为考试内容。(6分)(2).原因: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推动。(4分)(学生任答两点即得满分)
影响: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冲击了教会的学说。(2分)(其它例子5(1)背景:①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文艺复兴运动,人文精神不断发展。(2分)
影响: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分)
(2)科学理论:由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分)原因: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2(3)否定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2(4)重要条件:不盲从权威,敢于创新。(1分)
分析说明:经济:小农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2分)文化: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