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五)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必修三专题五:
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2012年1月商丘市期末22题)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
A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B 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 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 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二、非选择题
2.(2012年1月黄山市一模25题)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这一时期希腊人的思想、创造、艺术都进入了一个高潮,„„这种精神活动的领导及中心是雅典。因为30
余年(公元前466年—公元前428年)中,雅典由一位朝气蓬勃思想自由的伯利克里统治着。他立志把被波斯人所蹂躏的城市在废墟中重建起来。雅典现存的名胜古迹中多数是这一次伟大重建的遗物。伯利克里不仅在物质上重建了雅典城,而
且复兴了雅典的精神。他不仅召集建筑师和雕刻家,更与诗人、戏剧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好朋友。
——(美)H·G·威尔士《文明的溪流》
材料二从梁启超、胡适到侯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这股发自晚明的新思潮,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的藩篱,萌发民主性的光华。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三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美)A·M·伯恩斯 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四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
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希腊在“精神”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其成因。(7分)
(2)依据材料二判断其所谓的“异质因素”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潮的认识。(9分)
(3)结合材料四说明中共中央为何要提出“双百方针”并概述其历史地位和作用。(7分)
(4)材料三中“独特社会”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处的社会背景分别指出上述思想文化的差异性。(6分)
必修三专题五:
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二、非选择题
2.(1)成就:产生了苏格拉底等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杰出的科学家;世界文学巨著《荷马史诗》;成熟的戏剧;恢宏的建筑(3分,任答三项)。
成因:奴隶制经济的繁荣;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完善;人文主义的推动;政策的鼓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4分,任答四项)
(2)异质因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2分)。
知识及认识:明清思想家们挑战正统观念,抨击君主专制,提倡“天下为主”、经世致用等(2分),一定程度地反映了社会转型的时代要求,带有民主色彩,对近代反专制斗争有积极推动作用(2分)。这股新思潮吸取了儒学的积极因素,批判其不合理的成分;是传统儒学在新时期焕发的生机;并未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未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3分,若以另一角度回答,酌情给分)
(3)背景: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的生活和交往方式发生变化(2分)。党和政府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展科学和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2分)
地位和作用:它是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的根本保证;是党的一项基本的、长期性的方针。它的提出和贯彻使科学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3分)
(4)含义: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成长;欧洲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2分)
差异:材料一所述的文化是服务于奴隶主阶级;明清思想文化是社会转型时期旧势力对传统文化的修正和完善;材料三是社会转型时期新兴阶级的文化创新;材料四属于新的社会制度下大众文化的建树。(4分)
第二篇:高二历史必修三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内容标准】
知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中国成立初期限面临新旧社会的交替,“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学艺术领域硕果累累。
2、了解“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3、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4、发展新旧中国体育发展史实,通过比较认识中国已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大国”的转变,体育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
【过程与方法】
1、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分组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赞赏和鼓励学生发表创新见解。
2、选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或图片资料讲“活”枯燥的文化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
各个领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使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用这些成就激励青年学生发奋学习,为振兴中华面努力
【本目重点、难点】
重点:“双百”方针;“双为”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及体育运动的成就
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
课前预习:
1、双百方针提出的的社会背景、时间、历史意义及在此方针指引下取提的硕果。
2、文革期间文化的特点及其原因、表现
3、改革开放后文化体育事业的特点及其原因、表现
二、教学过程 新授:
引导学生看导语,了解本专题中国文化与科技的三个历史阶段及其特点
识记课前提示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原因及成就
2、今年是“双百”方针提出多少周年?
3、“双百”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内容及意义
4、探究: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提示:内容上:“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热情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方针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形式上:革命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结合,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出现第一次高峰
二、“十年**”与文化凋零
1、文革期间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原因、表现
2、探究:“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文艺事业遭到怎样的摧残?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文革”期间,中国文艺事业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大批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劳动,遭到政治批判甚至被迫害致死,文艺作品遭到封杀,仅留下“八个样板戏”,文化园地百花凋零,原因是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文化专制主义
三、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
1、“二为”方向的提出时间、提出者及会议
2、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巨大成就
3、引人注目的体育成就有哪些?
4、探究:你知道在影视戏曲方面政府奖项的名称是什么吗?你能说出其中一部作品的名称吗?
答案提示:影视戏曲方面的政府奖项有:百花奖、金鸡奖、梅花奖等。
《开国大典》获金鸡奖 课堂检测:
1、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几年中,文化事业有过一段曲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受到干扰,主要表现为:(C)
A、一些文艺作品思想艺术性不高 B、部分著作的学术观点不对
C、在文学艺术界进行了错误过火的政治批判 D、资本主义性质的文化有所发展
2、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哪两个高峰时期?简析产生这两个高峰时期的主要原因。
答案提示:两个高峰:一个是指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一个是指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文学艺术创作取得丰硕成果
主要原因:(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开始,党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促进了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党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向,概括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目的,推动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又一高峰
(3)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 课后阅读
今年是“双百”方针提出50周年。195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第一年,也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思想极为活跃的一年。为了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们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设想。1956年4月28日,旨在繁荣我国文学艺术和推进学术研究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就是这种探索的重要内容。本文摘编当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的经过,以飨读者。
“解决历史问题还是自由争鸣好”
建国后头几年,中国不但在经济建设领域,就是在意识形态甚至自然科学方面,都全方位向苏联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教条主义的倾向,有的甚至教条到滑稽可笑的地步。
据陆定一回忆说:“曾经一位当过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的老同志,知道了苏联的巴甫洛夫学说之后,要改造中国的医学。他说:‘中医是封建医,西医(以细胞病理学者微尔和的学说为主)是资本主义医,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医。’我想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当然就应该反对中医和西医,取消一切现在的医院,靠巴甫洛夫的药(只有一种药,就是把兴奋剂和抑制剂混合起来,叫‘巴甫洛夫液’)来包治百病。
当时人们对苏联盲目崇拜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怎样才能克服学术研究中存在的教条主义,毛泽东给学术界提出的方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最初是毛泽东就中国历史问题的研究而提出的。
毛泽东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表态,是因为当时中国两位受党的领导人器重的大历史学家郭沫若和范文澜,在中国历史的分期上有不同看法,分别提出了春秋战国封建说和西周封建说。郭沫若主张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代,范文澜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郭和范都是中国公认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虽然毛泽东本人在历史分期问题上更倾向于郭沫若一些,但他确实不好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便认为解决历史问题还是自由争鸣为好。
又据历史学家黎澍回忆,1956年以前,毛泽东还两次讲过历史研究要“百家争鸣”。一次是1952年或者1953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约请翦伯赞、邵循正、胡华合写一本《中国历史概要》,请示毛泽东如何解决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等。毛泽东回答说:“把稿子印发给全国历史学家讨论,实行百家争鸣。”另一次是1955年9月或10月,陆定一向毛泽东请示关于中共党史编写问题的意见,毛泽东也回答说:“百家争鸣”。
虽然在此之前,毛泽东已明确提出要实行“百家争鸣”的方针,但它所涉及的领域仅是历史研究。这大概与毛泽东对中国的历史十分熟悉有关,他熟读过许多中国古代的典籍,对历史很有研究,说他是一位历史学家是不为过的。正因为如此,他也深感历史研究“百家争鸣”的必要。
“双百”可以在科学研究各领域展开
至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在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开展“百家争鸣”,那是在1956年2月。在这个月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一次会议上,陆定一汇报了当时学术界的情况,并谈到学术研究中存在着抬高某一学派压制另一学派的倾向。在这个会议上,中共中央决定在科学工作中采取“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于这次会议的情况,陆定一在他的回忆文章中谈得十分简略,相关的档案材料也未见公布。不过,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此时作出科学研究应当开展“百家争鸣”的决定,大致是有依据的。因为同一月发生的另一件事,可以与此互为印证。
这年2月1日,中宣部给中共中央写了一个报告,说他们接到广州中山大学的反映,有一位在中国讲学的苏联学者,在访问孙中山的故居时,向陪同人员谈起,他对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孙中山先生世界观的论点有不同的看法。中宣部认为,这“有损于我党负责同志的威信”,请示中共中央是否有必要将此事向苏联方面反映。2月19日,毛泽东批示说:“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因此,不要向尤金(按:尤金时任苏联驻华大使)谈此事。如果国内对此类学术问题和任何领导人有不同意见,也不应加以禁止。如果企图禁止,那是完全错误的。”
这年4月中旬,毛泽东又看到了一份关于学术问题的材料,这是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哈格尔3月2日的谈话纪要。哈格尔说,过去教条主义的错误,主要在过分强调苏联的先进经验和科学成就。例如,我们宣传苏联农学家李森科的学说一切都好,将德国科学家中很有权威的微耳和(RudolfVirchow)的一切都否定了,认为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的一切都是反动的,而在德国的生物学家,绝大多数是孟德尔派。科学可以有各种学派。我们相信久而久之可以使一些真正研究科学的人走上唯物主义。苏联科学有好的我们应该学习,但不能将苏联科学界的每句话都认为是神圣的。这份材料使毛泽东产生了共鸣,他感到中国又何尝没有出现同样的情况。
4月18日,毛泽东给中宣部副部长张际春(部长陆定一外出)写了一封信,请中宣部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学术研究也不能搞教条主义
4月25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讲话的核心是如何“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毛泽东在讲话中虽然没有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提法,但他强调不可盲目地学习外国,学术研究也不能搞教条主义,资本主义国家的好的东西也应该学习等,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双百”方针的内容。
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原本计划讨论农业合作化问题,毛泽东作了这个讲话后,会议的主题自然发生了变化,就转而讨论讲话的内容。
4月27日,政治局扩大会议继续讨论毛泽东的讲话。陆定一在发言时谈到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他认为对于学术性质、艺术性质、技术性质的问题要让它自由争鸣,要把政治思想问题同学术性质的、艺术性质的、技术性质的问题区分开来。
陆定一讲到了医药界的问题,并且表示,不能说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医学,微耳和是资本主义医学,中医是封建医学,这是根本错误的。在生物学方面,有的说摩尔根、孟德尔是资产阶级的,李森科、米丘林是社会主义的。这根本同社会主义没有关系。在物理学方面,不能说牛顿的物理学是封建的,爱因斯坦的物理学是资本主义,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把那些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帽子套到自然科学上去是错误的。他还说,中国现在发展科学,向科学进军,如果有人出来一个主张,把大帽子一扣,说某某学者或某某学派是资产阶级的,那科学的发展就完蛋了。这样对我们的建设是很不利的。
“《乌鸦与麻雀》是部好电影,《十五贯》应该到处演。陆定一又讲到文艺问题,认为这个问题也值得研究。他说,要写新人物,写新人物当然是有道理的,但写一写老人物也可以。如果现在有一个人能把上海三十年代社会的变化写出来,我说,那是世界第一的小说,好极了。
毛泽东说:“《乌鸦与麻雀》,那是部很好的电影,那是写上海解放军进城的前夜,我们电影局就是不许它演。这两天可以找出来给大家看一看,见识见识,这是中国一篇很好的历史。”
周恩来问陆定一:“最近看《十五贯》没有?”
陆定一说:“我看过,很好。”
毛泽东说:“《十五贯》应该到处演,戏里边的那些形象我们这里也是很多的,那些人现在还活着,比如过于执,在中国可以找出几百个来。”《十五贯》是据清代剧作家朱素臣的同名传奇改编的昆曲,写的是娄阿鼠偷走油葫芦15贯钱并将其杀死,县令过于执凭熊友兰所有的15贯钱判定其为杀人凶手。知府况钟监斩时发现其中有冤情,重审此案,拿获了真凶。过于执也就成了中国戏剧中官僚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陆定一接着说:“在文艺问题上有无数的清规戒律,日丹诺夫有几条,马林科夫有几条,这个有几条,那个有几条,很多很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最进步的文艺方向,但是人家写点自然主义的作品有什么关系?他政治上赞成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写几篇自然主义的东西?毛主席讲民主党派万岁,因为他们赞成社会主义。我们是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主,其他主义有一点无关大局。”
4月28日,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总结讲话,他第一次明确地宣布要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作总结讲话时,再次重申了这个方针。
一个星期后,即5月9日,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副主任钱俊瑞在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的讲话,第一次把中共中央将在学术方面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透露了出来。5月11日,《人民日报》以《学术方面应该执行百家争鸣的方针,钱俊瑞在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讲话》为题,发表了这个讲话的内容。这是中共中央机关报第一次刊登有关“百家争鸣”的消息,实际上向全社会发出了在学术研究上将实行“百家争鸣”方针的信号。
陆定一对“双百”方针的诠释
“双百”方针提出后,有必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全社会特别是知识界公布,并由此推动我国文艺和科学研究的繁荣。1956年5月26日,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织的千人聚会上,陆定一对“双百”方针做了诠释。
陆定一解释了为什么现在才着重提出这样的政策。他说:“我国要富强,除了必须巩固人民的政权,必须发展经济、教育事业,加强国防以外,还必须使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得到繁荣的发展,缺少这一条是不行的。”
他接着说:“要使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得到繁荣的发展,必须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文艺工作,如果‘一花独放’,无论那朵花怎么好,也是不会繁荣的。”“在科学工作方面,我国也有历史经验。我国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学术方面曾经出现过‘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成了我国过去历史上学术发展的黄金时代。我国的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没有自由讨论,那么学术发展就会停滞。相反,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
陆定一强调,在贯彻“双百”方针时,必须坚持这样的原则:在学术批评和讨论中,任何人都不能有什么特权;以“权威”自居,压制批评,或者对资产阶级错误思想熟视无睹,采取自由主义甚至投降主义的态度都是不对的。学术批评和讨论,应当是说理的,实事求是的,提倡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学术论争。后来在6月13日的《人民日报》上正式发表了陆定一的这个报告。
知识界的一缕春风
“双百”的提出,为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用“兴奋”和“激动”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当时知识界的心情,应该是不过分的。
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在文艺界,一大批传统剧目被发掘、整理和上演,仅北京市就先后开放了京剧传统剧目20余出,同时收到名老艺人献出和收集的京剧剧目1000多个本子,1060余出戏。在文学创作上,“题材和主题的范围扩大了,体裁和风格多样。最能反映思想活跃的杂文这片荒芜已久的园地,也开始繁盛起来。”刘宾雁的特写《在桥梁工地上》、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陆文夫的小说《小巷深处》等一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均属上乘的作品,都是这个时期发表的。为了贯彻“双百”方针,1956年底,中国作协还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从1957年起,文学期刊一律取消“机关刊物”的说法,而以某某社或编委会代替,以示各文学期刊地位平等,没有指导与领导的关系。
学术界也空前地活跃起来。据1956年12月21日新华社报道,1956年一年中举行的比较重要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据初步统计有50多次,多于过去任何一年。科学工作者提出的学术论文和报告共有2000篇以上,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
这年8月,由中国科学院和高教部共同主持,100多名中国的生物学家在青岛举行了遗传学座谈会。中国遗传学的摩尔根学派和米丘林学派的主要学者都参加了会议,两派学者第一次坐在一起,就几十年来国际上两个遗传学派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缜密的探讨。会议各抒己见,两派学者互相学到了长处,互相了解了情况,打破了长期以来遗传学界米丘林学派一家独鸣的局面,收到了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增强团结的效果。其他中国自然科学史讨论会关于中国数学史和天文学史方面的争论,电影界关于电影问题的讨论,教育界关于尊师重道的讨论,以及哲学界关于真理的阶级性、真理的标准的讨论,都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学术界这种热烈争鸣的局面,是几年来未曾有过的。更重要的是,随着“双百”方针的提出,科学家、艺术家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许多人感觉到他们的眼界开阔起来了,思想活泼起来了,心情也舒畅起来了。(摘编自《当代历史问题札记二集》,罗平汉著)
第三篇:100测评网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1.地主阶级:⑴1840年前的明清时期, 出现了早期的反封建民主思想和主要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是封建士大夫萌发民主思想的阶段;⑵19世纪末的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受义和团运动的冲击和八国联军侵略的鞭挞后,为巩固封建统治而被迫进行的改革。就其性质而言是资本主义的或带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中国近代民主化的进程。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是中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迈出的一步,是中国政治制度和行政体制的近代化.2.民族资产阶级: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现代化转入政治领域。
⑴以王韬等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主张在政治上进行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是民主化思想的最初酝酿,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未能付诸于实践,是政治民主化的起步阶段。康有为等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发动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借助皇权进行政治变革的第一次尝试,维新时期提出君主立宪,设议院、兴民权,在变法时期对旧的政治制度作了不少改革,可以说是政治民主化的开端.⑵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和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西方式的民主共和国,成立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确立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加快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⑶在清末新政中形成的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参与清政府的“新政”和保路运动;他们虽然反对革命派用武力推翻清政府,但在向清政府请愿立宪遭到拒绝后,便转而加入反清行列,支持辛亥革命。
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对国家政治民主化进行探索的两种理论模式,在政治行为上直接表现为资产阶级立宪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它们构成了晚清反对专制政治的两条阵线。此后,虽然发生过两次复辟帝制的事件,但政治现代化的总趋势不可逆转。历届民国政府不论封建军阀如何独占鳌头,但不少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也参与了政权。
⑷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对于国家民主化仍有自己的特殊认识。民族资产阶级先是追随蒋介石,参与南京国民政府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一方面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一方面又对蒋介石消极抗日、专制独裁、压制民族资本经济发展不满。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对美蒋抱过幻想,并企图走第三条道路,但最终还是站到人民斗争的行列,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和帮助中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业。
3.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对内专制独裁,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进程遇到了逆流。只保留着“中华民国”的外壳,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真正的民主政治.1927年国民党军阀取代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妥协退让,对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血腥屠杀都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坚持***和反共、反人民立场,推行特务统治和保甲制度,不断丧失民心,无力实现内部的真正统一。
4.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主政治所进行的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就。
①中共创建时期,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提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政治民主化迈进了一大步。
②国民大革命时期,倡导和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领导工农运动,与国民党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开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新纪元。③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探索“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在根据地建立了工农民主专政性质的苏维埃政权,于1931年冬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④抗日战争时期,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在陕甘宁边区采取“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团结了各阶层抗日力量;中共七大的《论联合政府》反映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主张。
⑤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先后参加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联合民主党派进行政治斗争,迫使蒋介石签订了有利于和平民主的《双十协定》和政协协议。内战爆发后,领导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形成反蒋的第二条战线,使蒋介石在政治上陷入孤立。在解放区建立各级人民民主政权,为新中国建立创造了条件。
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主政治进入了充分发展完善的阶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与民主协商政治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 适用版本:
人教版,苏教版, 鲁教版,北京版,语文A版,语文S版,冀教版,沪教版,北大师大版,人教版新
版,外研版,新起点,牛津译林,华师大版,湘教版,新目标,苏科版,粤沪版,北京版,岳麓版 适用学科: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适用年级: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小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中考,高考,小升初
适用领域及关键字:
100ceping,51ceping,52ceping,ceping,xuexi,zxxx,zxjy,zk,gk,xiti,教学,教学研究,在线教学,在线学习,学习,测评,测评网,学业测评, 学业测评网,在线测评, 在线测评网,测试,在线测试,教育,在线教育,中考,高考,中小学,中小学学习,中小学在线学习,试题,在线试题,练习,在线练习,在线练习,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小升初复习,中考复习,高考复习,教案,学习资料,辅导资料,课外辅导资料,在线辅导资料,作文,作文辅导,文档,教学文档,真题,试卷,在线试卷,答案,解析,课题,复习资料,复习专题,专项练习,学习网,在线学习网,学科网,在线学科网,在线题库,试题库,测评卷,小学学习资料,中考学习资料,单元测试,单元复习,单元试卷,考点,模拟试题,模拟试卷,期末考试,期末试卷,期中考试,期中试卷
======================= 本卷由《100测评网》整理上传,专注于中小学生学业检测,练习与提升.
第四篇:历史:4.11《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学科网(ZXXK.COM)-精品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订及实施背景、内容;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内容、特点、实质、意义及问题;列举社会主义曲折发展十年的正确和失误的决策,分析其经验教训;了解“十年文革”时期的经济发展的状况,总结其历史教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课前采访调查和课堂上运用教材中及教师所引用的图文资料中的有效信息,判断和评价十年探索中的成就与失误,并在此基础上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教训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此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过程,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能正确反映并符合中国具体实际情况时,就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遇到挫折,从而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和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八大”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理论成果。
难点: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从中国共产党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其经验教训。
教学建议:
(1)讲述本节内容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前先采访一下自己的爷爷奶奶对那段历史的印象和看法,了解第一手感性历史资料;并列出自己对这段历史的疑惑。结合学生了解的知识和存在的疑惑备课、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上学生可分组讨论。
(2)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目,建议教师: ①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字、图片等课外材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背景、重要性、及其取得的成就及其对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意义。
②帮助学生理清过渡时期的含义及时限,并了解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③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分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经过、方式、特点、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说明为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3)关于“曲折发展的十年”一目,知识点繁多,建议教师:
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先从整体上梳理本框节内容,教师可设问助其梳理:在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了哪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哪些成就?出现过哪些失误?(可由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②对部分内容具体分析:
A、对于“中共八大”,建议教师利用中共八大的相关内容作为依托,培养学生积极关注国情,正确分析国情,深刻了解国情的意识。并明确:中共八大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遗憾的是,由于中共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思想还不够成熟,八大的正确方针在党内未能牢固确立,一些重要思想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坚持下去。
学科网-精品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ZXXK.COM)-精品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B、对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内容,老一辈人应该是记忆深刻,所以学生在课前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时,应该获得了不少感性的信息,课上建议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先相互交流一下所获得的信息,并利用多媒体添加一些文字、图片等资料,加深印象,在此基础上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作出客观的评价,并从中获取启示。(可由学生分组讨论)
C、对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其首要的方向和“八字方针”的含义。
③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
(4)“十年**”中的国民经济一目,建议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相关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先让学生从感性角度了解文革中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概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国民经济出现困难的原因和周恩来总理和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时国民经济回升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文革”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极其沉痛的教训。(5)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归纳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
学科网-精品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第五篇:全市2010年文化事业发展情况
全市文化事业发展情况
一、2010年全市文化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文化惠民工程进展顺利。以服务“两新工程”建设为重点,完成了5个高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50个高标准农村文化大院、150个农家书屋建设任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市艺术馆新馆的工程建设和内部装修任务,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放映公益电影12000场,全市农村普遍实现“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任务。实施“文化下乡”服务“三农”工程,送戏下乡230场,送书画600余幅,举办艺术培训、书画展览10余场次,为51家农村庄户剧团赠配演出音响设备,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二)文化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大力开展文化创业活动,评比表彰文化创业活动先进单位,积极开展文化产业招商,审批新上文化产业项目25家,形成固定资产4000万元。着力扶持发展骨干文化企业,九羊文化产业园孝文化博览馆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成功举办第二届大舟山旅游节,开拓了新路;以第二届国际航空体育节暨全国航空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为契机,雪野文化创意基地、雪野文昌文化园等一批重点项目不断发展壮大。
(三)艺术创作与展演取得新突破。着力打造地方戏曲品牌,创作排演莱芜梆子大型戏《城市村官》,恢复排练传统剧目5部。大力发展群众艺术创作,在全省“星光奖”评选、曲艺大赛、农民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中,有20余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小戏《暖水袋,痒痒挠》参加第十五届全国“群星奖”决赛,夺得政府社会文化最高奖--“群星奖”,实现历史性突破。成功举办全市职工文艺汇演、消夏文艺晚会、农民文化艺术节等公益品牌文化活动和系列节庆文化活动,组织专场演出60余场,观众达80万人次,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顺利通过山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工作验收,被验收组确定为优秀等次。完成了重点文物保护项目的规划编制任务和齐长城莱芜段沿线的保护区域划定工作。策划推动鲁王工坊锡雕艺术研究院、莱芜梆子艺术研究基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设。组织参加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举办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增强了文化遗产影响力。
(五)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以确保重大节会文化市场安全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管,扎实开展文化市场集中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250人次,查缴非法音像制品2600余盘、非法书刊3500册,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网吧6家,取缔无证照书、摊点12处。不断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举办全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进一步提高执法效能,促进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市场的健康发展。
(六)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文化体制改革意见精神,完成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三定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从加强管理、依法行政的原则出发,合理设置、调整、归并相关职能,逐步建立完善的文化管理体制。积极在文化事业单位实施岗位竞聘、绩效考评和干部竞争上岗,增强了文化发展活力。
二、2011年的主要工作计划
1、推进重点文化设施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市艺术馆新馆内部装修建设,加快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步伐。继续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在社区中心村建设50个高标准文化大院、200个农家书屋,全面完成社区农家书屋建设任务。
2、实施艺术创作精品工程。抓住“十艺节”在山东举办的良机,围绕纪念“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两大主题,创作排演大型戏2部,恢复排练传统剧目4部,精选各艺术门类的精品节目进行加工提升,争取在国家、省相关艺术赛事中获得好成绩。
3、繁荣群众文化生活。精心组织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及职工文艺汇演、少儿艺术展、消夏文艺晚会等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基层文艺骨干培训,举办乡镇文化站长及基层文艺骨干培训班,争取每村培养一名文艺骨干。继续推进“文化下乡”服务“三农”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完成送戏下乡150场、放映公益电影12000场任务。
4、进一步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水平。继续做好第三次文物普查基础工作,命名公布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做好文物保护“四有”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博物馆和研究基地建设,举办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和进校园活动,充分展示非遗成果,动员全市人民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5、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和“扫黄打非”工作力度,扎实开展打击侵权盗版专项行动和保护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管理工作,确保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6、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认真制定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积极推动与金融机构对接,加强融资平台建设,搞好对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的扶持,推动泰山盛世嘉园商业广场大地数字影院等新上项目建设。
7、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按照“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执法”要求,进一步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完善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体系,加强综合执法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机制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莱芜市文广新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