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教学指导意见学习体会
五年级数学教学指导意见体会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局党委立足“抓过程、促短板、上水平”,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四层面72字”工作要求,制定了《肥城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综合督导评估考核方案(试行)》。围绕落实教师层面“弘师德、重师范、勤教研、善拓展、活方法、提效率”和学生层面“打基础、养习惯、善积累、激兴趣、勤实践、提能力”的工作要求,随着对课程、教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在教学活动中,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阵地作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益,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特制定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以深化落实新课程理念为宗旨,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构建了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二、教学建议
在义务教育阶段中,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学生已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但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发生的质的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应注意几个方面。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才有可能对知识产生兴趣,才有可能积极地投入学习,才有可能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要真正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教师要实现课堂上的角色转换,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创设情景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创设有效的数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的学习提供支撑。创设的情景要尽可能生活化,充满趣味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是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注意培养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不是知识的单纯记忆,这就要求课堂中教学方式应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能力、促进个性与思维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与终生学习的能力为主。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培养学生能力,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三、基本要求
遵循数学教学从现实生活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索总结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教学规律。根据北师大版教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般遵循四个流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倡在创设情境——探究学习——拓展应用的基本教学结构上形成“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不同领域的教学模式。具体要求如下:
(一)数与代数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依托教材呈现给学生大量丰富的现实背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探究和运用数学能力。“数与代数”的教学的基本结构为: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情境创设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组织学生参与游戏、谈话、操作、合作等数学活动,在独学、对学、群学中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在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建构新的知识、新的信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图形与几何
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直观与推理是“图形与几何”学习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图形与几何”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必须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以发展空间观念,为认识周围的客观世界作好铺垫。“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基本结构为:
(1)观察积累。通过观察大量的几何形体,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表象,为后面概念的形成或规律的发现作铺垫。
(2)操作发现。让学生在拼一拼、叠一叠、折一折、量一量、剪一剪、画一画、移一移的过程中,通过眼睛、耳朵、手指等多种感官的协同合作及其它同学的相互配合去发现几何形体的特征,把由观察获得的初步的感性认识推向深入。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操作去发现规律,并在发现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体会学习的乐趣。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统计与概率”教学的基本结构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参与意识,引导进入统计概率课程。(2)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体验、验证,进行统计概率试验。(3)进行实践应用,解决生活中统计、概率的问题。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中,要突出实践应用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基本结构为:
(1)课前准备。先要确定好探究主题。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寻找探究的主题。同时要做好课前调查或课前制作,布置学生做课前调查或进行课前制作。让学生在操作实践活动中研究新问题。
(2)课中探究。通过引导学生对提出的众多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制订活动方案,参与实践,自主体验、合作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从而获得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策略。
(3)课后延伸。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验证、观察应用、写数学日记以及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等。
四、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教材和学生的关系
专家学者对教材的编排和设置兼顾了知识结构、学生心理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因素而整体考虑的结果,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尊重教材、挖掘教材,在此基础上补充和整合教材使用。
(1)建立旧知识和新知识方面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新知。
作为教师,只有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才能对本册教材知识作出准确的定位,更加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只有把一个单元的知识点甚至是一节课的知识进行解构,挖掘每一个分支的生长点,再把完整分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完成概念的建构。
(2)认真审视教材,寻找其中蕴涵着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目标。作为数学教师在挖掘教材和知识点时,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渗透这些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大体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是宏观思想方法,包括抽象概括、化旧方法、数学模型、数形结合、归纳猜想等。第二类是逻辑思想方法,包括演绎法、分类法、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观看法、类比法等。第三类是操作技巧思想方法,包括比较法、公式法、特殊化方法、坐标法等。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2、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减少低效环节。
作为教师,对一节课分几个大的步骤,每步的目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长的时间等,都应该提前做出预设。尽量减少或消除低效的环节和活动。
(2)整合教材,探索符合学生心理需求与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教材的编排从选材、编印、审定到应用,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教材的编印要考虑到各地的使用,不可能使预设的每一个教学情境完全符合某地区,某班的具体情况。因此,整合教材,适当地调整顺序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调整教材顺序,补充生活素材,培养学生探索式的学习。第二、改变教材呈现方式,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进行数学的“再创造”。第三、给教材配上一个“原型”,即给出现在教材中的静态的数学关系算式和题目等赋予有实际意义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去寻找算式及数学关系的意义或现实模型。
3、处理好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系。
(1)善于开发和利用身边熟悉的课程资源。第一、选择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或现象作为教学资源。第二、选择有意义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教学资源。第三、选择学生自身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教学现场素材作为教学资源。
(2)合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物质条件中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利用农村的土特产品做学具。农村学生受其经济条件的制约,大多数孩子不能购置价格较为昂贵或制作形状较为精美的学具,操作材料的缺乏严重地制约着农村孩子的学习和发展,也影响到课程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开发和利用农村现有的物质资源,为数学学习提供表象支持。
(3)及时捕捉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动态生成是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注重新的课堂要反对独白、青睐对话、突破预设、关注偶然、注重生成,帮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难忘经历,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善于倾听,积极体现学生的情感,关注不断生成的信息资源,善于观察思考,随机应变。从学生自信、困惑、犹豫、紧张、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左顾右盼等灵活多变的姿态信息中,从学生正确或错误、重要或次要的语言文字信息中,捕捉并选择有价值的信息为有用的教学资源。
吴昭玲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学习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学习体会
小学高年级教研组 于观敏
最近几天,我认真学习了昌乐县《2011——2012学上学期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通过学习,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意见》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指导的很全面、很具体、也很有实用性,学习后感觉收获很大,下面我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关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年级阅读的基本目标如下:
高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阅读是打开语文大门的金钥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阅读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份。如购买商品时了解商品的性能需要阅读,读书看报、收发短信、上网聊天也需要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的目标也作了十一条要求。另外从几年来的小学语文测试题来看,阅读的分值占了很大的比重,仅次于作文。所以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不容忽视。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学时要在以篇章为主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加强识字,扫清学生在阅读中的识字障碍。如果学生拿到一篇文章读都无法读通,还谈什么解决问题。所以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中不能放松巩固识字。在高年级除了让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学会字会读认识字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的好习惯。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读通文章,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为能读懂文章打好基础。
2、扩大阅读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于山区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量是极少的。学校可供学生阅读的图书很少。学生去年读那几本,今年还是读那几本,明年仍然读那几本,让学生读着乏味。有的学生能阅读的材料仅是课本中的课例,这样怎能把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阅读材料有了保障,学生不愿意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既是阅读教学能够进行的条件之一,又是阅读教学培养的目标之一。在阅读
教学中,我们除了指导学生用课例和练习中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训练之外,还需推荐一些他们喜欢的读物(如卡通读物、童话故事等)指导他们进行阅读训练。这样既可以扩大阅读量,也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3、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积淀语感。培养学生语感,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读书活动,通过实践来强化语言机制积淀语言材料。学生语言材料积累得多了,当他们看到语言文字信息就能很快地对其进行判断。这大概就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高年级要能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并用语文园地的“读读背背”中的好词佳句、谚语、对联等进行“加餐”的原因之一吧。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背诵。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的优秀诗文;背诵学生自己喜欢的在课内外涉取的诗文。这样可以达到积淀语感的目的。
4、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要以教师的理解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评价,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这一点我曾经在教学《将相和》《景阳冈》这两篇课文后深有体会。在上这两篇课文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感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还让学生自发地组织、策划表演了课本剧。学生既轻松愉快的解决了问题,对课文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表现了自己的个性和能力。他们成了阅读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人。另外,对学生的阅读评价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评价,不能受所谓“标准答案”的限制。
5、要强化速读训练。做什么事情都要讲求速度,讲求效率,阅读也不例外。特别是在答卷时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把一定数量的题答完答对,快速阅读就显得更重要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每分钟能默读不少于300个字。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在平时就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的习惯。速读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接受、反馈信息的速度快,思维敏捷。在教学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一是培养直接领悟语言的能力,训练其跳读、猜读、浏览的技巧。二是要培养学生通过速读准确快速地提取文章要点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要指导训练学生快速搜寻文眼、重点句段。这是速读训练之关键。
总之,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读懂某篇文章或弄清某个问题上,不能只在课文内容上打转转,而是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目的。引导学生去思维,使其具有一定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学生步入后边的学段学习打下基础。
二、关于习作教学。
1、正确领会习作教材的编写意图。
认真钻研习作教材,正确领会习作教材的编写意图,这看起来似乎是老掉牙的观点,但它确是搞好习作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我们知道,苏教版国标本3-6年级各册课本的基本框架是“两根柱子,一
条龙”。习作便是跟阅读并峙的另一根柱子,它独立成章,自成体系。认真钻研习作教材,弄懂本册习作的目标要求,弄清它在整个小学阶段习作训练中所处的位置,惟其如此,才能胸怀写作教学的大局,才能做到习作教学的有的放矢,才能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2、充分利用好习作教材资源。
尽管我们经常听到“不是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这样的说法,但毫无疑问,教材是教学最重要的凭借,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参加过语文教材编写的同志都知道,古今中外的文章浩如烟海,精彩绝伦的文章也不乏其篇,但能作为教材的文章可不是那么好选的。其原因是:作为教材的文章既要规范,又要精彩,更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水平,好不容易找到一篇比较合适的文章,但深入研读以后,仍会发现许多地方不妥,于是编者需要字斟句酌,反复加工,花费多少心血,最后才能与教师、学生见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材资源是学生需要的最纯洁、最高质、最安全的精神营养品,是教学的首选。充分利用好教材这种优质资源,是极为必要的。翻开苏教版国标本的习作教材,无处不体现编者的良苦用心和巧妙设计。每次习作的话题都充满了情趣、充满了智慧,都是为激发学生习作积极性而精心编写的。
写参观记固然要按顺序,但也不是事无巨细地记“流水账”。例文就没有一处一处地写,而是重点写了甬道、歌舞厅、排水沟。这样写就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每次习作的例文都印在仿制的作文格上,看上去就是一篇字迹工整、行款规范的小学生作文,用的是孩子的口
气,写的是孩子们的生活,说的是孩子们自己的语言,抒发的是孩子们自己的感情。如《习作7》的例文,就是段立男同学看着迷人的星月,产生了更奇特的想象。另外还有精美的插图,也为开启学生的思维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编者提出的习作要求,都是本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让他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去写作而提出的,教者一定要领会好,把握准,用得巧。当然,仅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尽管教材是精品,就像人生活一样,不但要吃精品,还要吃一些粗粮、蔬菜等。习作教学也要注意课内外结合,展学生的写
3、创设乐于习作的氛围。
苏教版习作教材的编写特别关注儿童的情感世界,目的是开启学生情感的大门,让学生喜欢表达,乐于表达。在习作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乐于习作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习作。
4、精心指导,巧妙点拨。
虽然“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理念,但并不排除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学生受年龄、视野、认识水平的限制,尚有许多未知和未完善的地方。因此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点拨和指导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是要打开学生的思路。学生习作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选材、构思上受到阻碍。学生往往只关心到老师、同学、家长等,老师可适时让学生看看图示,想一想社会上还有那些人值得自己喜欢或崇拜,或者从各种媒体上介绍的典型人物中去选择。同时,要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去表现人物的特点,要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二是从写
作方法上予以指导和点拨。学生的习作练习不必传授过多的写作知识,但如何开头、结局、布局谋篇等适当地予以指导和点拨,还要有好处的。三是在语言表达上。儿童的生活语言是鲜活的、有趣的,但往往又是不那么规范,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语言表达。
5、习作训练要前伸后延。所谓前伸,就是习作训练要提前布置,让学生知道习作的要求,为习作训练提前搜集有关资料,做好习作准备。所谓后延,指习作练习成篇后,隔上一段时间再让学生读读习作,又会发现许多不足,或删减、或增添、或修改,使习作更加完美。
6、重视习作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让学生学会修改文章。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不但要告诉学生的习作优点,还要指出其不足和缺点,并且要告诉学生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必要时要面批面改。同时要经常进行习作修改的训练,比如选择一篇毛病较多的例文,师生共同讨论修改,使学生不但知道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而且知道怎样修改。另外还可以组织同学之间互修互改,以提高修改的水平。总之,让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养成认真修改文章的好习惯,对提高习作水平是十分有益的,而且会终身受益。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意见
2018—2019学年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应致力于实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全面育人,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教书育人于一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将品格、习惯、兴趣和方法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学建议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要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按照教研室提倡的“基于目标导引下的教学评一致性”设计思路进行目标设计、评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目标的拟订须建立在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仔细研读教材和全面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要通盘考虑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要善于把课时目标合理地分解为环节目标。
2.课时教学目标的拟订要关注知识技能性目标与过程性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的描述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过程性目标要关注学生数学经验的积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要充分依据教材提供的材料结合学生的学习设计教学。因为教材是体现课程标准及教学理念的规范文本,其中凝聚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提供的材料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
4.教材研读要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在各学段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背景研读课时教学内容,合理划分课时。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可补充、修改、调换、删减等方法完善教材资源。
5.科学的学情分析是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学情分析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环境等要素,对任教班级的整体水平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恰当地进行分层教学。6.教学情境的创设和环节的构建都要为解决数学问题服务。问题的设计要关注思考性和挑战性,有利于课堂生成,有利于展现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二)上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时要做到:每一环节针对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灵活,教学结构严谨,教学语言简洁,教学状态自然,教学效果良好。
1.课堂是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互动过程。课堂组织的内容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2.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精炼、规范,要及时进行解题方法和思路的提炼与总结,关注学生的数学表达,逐步培养学生有根有据地说理习惯。
3.课堂实施要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切入重点要快,充分利用每节课的最佳时间,一般应在前20—25分钟完成主要教学任务,并保证学生有10分钟左右的集中练习时间,让学生在课内完成课堂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4.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让课堂充满生命力。运用有张有弛的教学节奏、直观的图像、实物、语言、情境、阅读、思考、质疑、研讨、提示、操作、实践、练习等多种方法和手段的交替结合,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5.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合作学习为契机,实行科学分组,恰当地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机,要让多数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反思。6.恰切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
7.重视反馈与矫正方法的研究,要把教学中的“反馈—矫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尽量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师生都要形成反思与评价的习惯。
(三)作业设计与辅导
1.作业设计要紧扣目标、促进思维、形式多样、分层要求,要合理选择作业内容和形式,提倡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创意的作业设计,以求作业的实效性。
2.课堂作业每周1—2次,每次作业量不得低于一页作业纸的三分之一,每学期作业总次数不少于30次。
3.布置的课外作业要适量,除书面作业以外,可根据需要布置调查、游戏、设计制作、数学日记等实践性作业,并根据不同作业样式给定不同的时间要求。
4.个别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个别辅导的内容包括学习诊断、学习矫正、心理辅导等。要特别重视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
5.对学有余力、有数学特长的学生,教师应为他们制定适合的指导方案,拓展他们的学习渠道,如开展丰富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
(四)质量检测与评价
各单位要扎实做好单元检测工作,充分发挥检测的反馈矫正作用,及时发现学校、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努力实现学校间、班级间的共同提高,避免薄弱学校、薄弱班级情况的出现,促进各学校、各班级间的均衡发展。1.教学质量检测命题要进一步科学、规范。检测命题要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试题内容要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认真学好课程标准,用好教材。小学数学考试的时间低年级一般为40分钟,中高年级为60分钟,评价一般采取成绩+等级+评语的方法。2.建立学校的单元检测试题资源库,不断提高试题质量。试题既要考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又要适当考查能力。要有一部分体现思维含量,考察孩子灵活运用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将所学知识能够形成体系的题目。命题难度大体应按7:2:1的比例设计,即基础知识占70%,综合能力知识占20%,能力拓展类的题目占10%,这类题目也不能超出课程标准的知识范围。
3.做好检测的组织工作,增强检测的有效性。检测结果通常以等级制呈现给学生,根据需要,也可以向家长反馈,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4.要备好试卷讲评课,增强讲评效果。讲评前,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中所反映的问题,要对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类;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多角度展示解题思路,提高试卷讲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改进课堂教学为宗旨,以培养师生教与学的情趣、品质、习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以实现师生的人生价值和完善人格为根本目标,教学研究的方式有理论学习、座谈讨论、专题研究、课题实验、观摩课研讨、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经验交流等。
1.进一步加强市级学科资源库的建设,促进城区和农村小学的均衡发展,更好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各学校要组织骨干力量,建设以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单元检测试题及微课为主要内容的数学学科课程资源库,力求体现学校的特色,凸显学校水平。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潍坊教科院倡导的“基于目标导引下的教学评一致性”相关实施策略,改进教学目标的叙写,改进评价机制,优化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2.各学校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年级段选取学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在研究中进行理论学习、课堂教学改进、教师发展提升、经验积累等,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同时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打造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价值追求的理想课堂。
3.加强单元合作备课研究。各年级学科组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对单元教学内容教法设计、学习模块设计、单元评价设计、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的实施等诸多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和设计,确立本单元教学的基本策略。4.加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形成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办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5.各学校要积极探讨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策略。注重算理教学,优化算法,进行数学学习专题的训练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6.各学校教师要重视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关注学生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培养,如猜想、联想、推理验证、提出问题与解决非常规问题的能力等是重要的创新能力。从低年级起要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质疑。要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主动规划的习惯、主动思考的习惯、主动质疑的习惯、主动反思的习惯等,重视数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7.各单位要积极组织课堂教学联校研讨活动,推介区域学校及教师的研究成果,推进区域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活动可以运用课堂观察技术,采取联校研讨的形式,进一步完善提升区域骨干老师的课堂教学,同时促进各学校课堂观察的深入研究,引领区域构建深层次的数学课堂。
第四篇:连城县初中数学教学指导意见
连城县初中数学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改革创新为动力,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努力探索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进一步促进我县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要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科学意义和文化内涵,理解、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要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严格认真、刻苦钻研、实事求是的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如何听课、记笔记,认真整洁地书写
2.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取以及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合理的知识建构方式。把握学科本质,明确具体要求,关注技能、认知和情感,体现学生发展的目标,内容选择与目的要求相适应。
要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并着重培养他们的能力。在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时,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的知识中,逐步引导学生加以抽象,弄懂它们的含义,并搞清它们的来源,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弄清抽
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以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对于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及时进行复习和总结,把所学知识系统化,教学要求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3.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必学内容中增加的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一些机会,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实施。通过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应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在数学教学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应使学生通过背景材料,并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归纳,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问题并拓宽自己的知识。要引导学生去接触自然,了解社会,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
4.重视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取,都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组织与实施。教师应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的一切教学措施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
以学定教。学生思维活跃,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调控,师生、生生双向交流与沟通得当。
在教学中,要重视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根据学生反应随时调节教学的节奏与步调,利用课堂生成资源,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独立思考,创设学习情境,引导体验探究,倡导小组合作式学习,对于模型、演示或多媒体的运用,要做到合适与必须。
数学教学要立足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展开,辅之以必要的讨论和总结,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在教学时,应当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尝试、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针对学生行为变化,灵活应变。
5.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生动、活泼、有效的数学活动,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在“做数学”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教师要真正地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活动经验出发,为学生进行有效的操作、观察、思考、交流、反思、创新搭建活动平台,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实践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发表见解,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要切实转变课堂教学中
学生机械记忆与单纯模仿的被动局面。
6.尊重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新课标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7.合理组织练习。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和弥补教和学中的遗漏或不足,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讲述和大运动量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要注意充分发挥练习的作用,加强对解题的正确指导,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解题的思想方法上作必要的概括。
三、有效课堂教学框架 1.新授课教学框架
基本框架是:导入→探究→归纳→应用→总结。
新授课的导入要遵循简洁化、科学化和艺术化原则。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数学思维过程的展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应该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学会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的启发下对知识体系中蕴涵的内在联系和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和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
2.复习课教学框架
基本框架是:复习→交流→概括→练习。
复习时重在类化、系统化、概括化。课前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复习中,如让学生看书自己查找学习中的漏洞,校正错误,写出归纳小结等,然后课上交流。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组织交流、引导合作,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补充和完善学生的思维建构等。教师的分析讲解不能代替学生亲自经历这些过程,数学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自己做会和悟会的。
3.讲评课教学框架
基本框架是:概述测试成绩→自我分析反思→小组合作总结→重点问题讲解→反思总结提升。
通过学生自己查自纠,小组合作,发现问题,初步解决问题。重点问题讲解应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思路分析,讲究对症下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暴露思维过程,包括典型错误的思考,巧妙的思考等。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测”、“一题多拓”等形式进行练习。反思总结提升要注意概括本节课主要内容,归纳解题方法,强调注意问题。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学习体会
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学习体会 乔官镇常家庄小学 耿祥亮
通过对课程指导的学习,不仅使我对课程指导意见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教学理念给我极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因此,本人通过对课程指导意见的学习,体会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省市县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市教科院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基础上,下发了《教学设计与评估》读本——“345”优质高效课堂。本书从数学的学科价值、教学方法与规律、教学基本课型与流程等方面做了全面的阐述。对加快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努力推进我县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教学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备课设计
1.分析教材,理顺教材的编排特点。
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只有通晓教材的体系,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并掌握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效地贯彻课程标准,设计出合理、切实可行的教案。
2、制定教学计划
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制定教学计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情况制定。讲求实用,切忌照搬照套。计划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教学进度等。3.根据内容,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可采以下步骤:分析研究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创设教学情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习题、注重课堂小结、写好教学反思。
认真开展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提升教学经验。教师特别是名师培养对要养成注重积累教学典型案例、坚持写教学反思(教学札记)的习惯,及时记录教学中案例、故事和心得体会,总结提升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体系。上半年教研室将组织“教学案例”“教学札记”等征集评选活动,交流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业务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任课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形成教后必反思的习惯和敢于自我揭示问题的态度,内容可以有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坚决杜绝教后不反思的现象和走过场的形式主义。
三、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悟数学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能更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
2、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
3、引导学生自主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具体感受所学图形,积累对其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感性认识,可以发展空间观念。
4、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注意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发展数学思维。
四、学生习惯、能力的培养 1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在全县小学推广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基本要求和策略。其次是通过加强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各学校要把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当作教学工作的重点抓好落实。把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与“五四工程”达标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进行,从细节入手,从生活入手,从学习入手,从行为入手,常抓不懈,使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监督引导学生规范对待每一处生活细节。还要及时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与家长一道共同做好学生习惯培养工作,使每个学生在思想、学习、身体、心理等方面得到发展。重点培养学生“准备上课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完成作业的习惯,整理知识的习惯”等。组织学习习惯养成、方法方面的经验交流,并编辑成书。
2、加强基本运算能力的培养(口算、估算、笔算、验算)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讲究训练形式。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师要讲究训练形式,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2)培养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3、逐渐培养起学生“自我检查”的意识
加强应用题的自我检查在应用题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自我检查的要求和督促,只要求学生检查最后结果是否正确。应用题的自我检查就是检查自己所得的结果是否合理、是否正确,它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思维判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实际上学生解答应用题发生困难或出现错误时,问题主要在理解题意和综合分析数量关系上,因此学生虽然检查结果,看似结果与列式计算无误,但由于列式有误,解答仍然错误。因此,要减少学生解题错误,教师应加强自我检查良好习惯的培养,不仅要检查计算结果,而且还必须从理解题意开始,对整个解题思路、过程进行检查。只要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习惯,并教给他们检查的方法,必定收到明显的效果。小学阶段应用题占了很大的比重,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了初步的锻炼,对今后学习数学提供了一定的思维保障
4、努力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图形的观察、操作和测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探究他们的特征,观察物体教学时要注重学生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激发参与观察和操作的兴趣,改进学习方式,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如: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应选取现实性的素材,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把学习统计的内容与认识可能性结合起来,加强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