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作业教学指导意见

时间:2019-05-12 13:2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作业教学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作业教学指导意见》。

第一篇:中小学作业教学指导意见

中小学作业教学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作业教学,规范作业教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切实提升作业教学质量,根据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小学教学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目标

1.深化课程改革。作业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作业教学的有效实施,转变教师观念,改进教学行为,特别是要摒弃通过盲目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成绩的错误做法,确保课改高质量推进。

2.落实有效教学。科学的作业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做好作业教学的有效实施是教学有效性的高度体现,有效教学的落实需要作业教学的有效实施作为保障和支撑。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业教学要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在对课本知识与技能的巩固;要侧重过程与方法,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要侧重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整合,重在体验和实践,践行作业教学的多样性、层次性、创新性,充分挖掘其功能,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能够举一反

三、学以致用,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发展。

4.推动教学质量提升。增强作业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精心组织、有效实施,能够促进教与学的有效沟通,从而提高作业教学对教学质量提升的贡献度,促进整体区域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总体要求

作业教学的所有环节务求以“科学有效”为永恒主题,教师要做到“五有五必”: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1.作业设计与布置要做到:内容精选、类型多样、明晰规范、总量统筹。

2.作业批改与分析要做到:规范批改、科学分析、激励评价、目标达成。

3.作业讲评与辅导要做到:精准解惑、定点释疑、追求实效、持续监控。

三、基本要求

(一)作业教学备课要求

作业设计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准确、全面覆盖相关知识点,突出重点,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思考性、综合性的内容,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重分层教学,提倡根据不同对象设计不同程度和数量的作业。提倡贴近生活,适时适量设计一些具有研究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多样化的课外作业。

各单位要重视对作业教学的备课管理,加强对作业教学的备课研究,做到作业教学有备而来,有序实施。在集体备课时,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共同拟定作业教学的目标,统一作业内容(可根据学情自我调控),规范设置形式,明确批阅要求及反馈重点,全面提升作业教学效益。

(二)课堂作业教学布批要求

1.准确把握做作业的时机,做到课堂作业当堂布置,并努力当堂完成,落实“堂堂清”。充分发挥作业的检测性作用,首先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对一些开放性或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进行集体交流、研讨,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最后,学生再修改完善提交作业。

2.特别重视学生作业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严格遵守作业的书写要求,做到书写姿势正确,书写认真、工整,字迹大小均匀,尽量不用橡皮,禁用修正液、修正纸和胶带纸修订作业;做到用笔规范,一、二年级用铅笔书写,三至六年级用钢笔书写;注重作业格式统一,内容布局合理,匀称美观。

3.努力做到作业批阅及时、规范。对课堂作业、课堂练习应在当天全批全改完毕(作文在一周内批阅完毕),对于班额较小的尽量做到当堂面批。所有作业一律用红笔批阅,同一类作业运用相同的批改符号,等级和批阅日期书写要工整,给学生示范。对作业的“书写”和“内容”分别进行等级式评价,评判时用“优、良、中、差”。提倡教师使用激励语言评价作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4.切实发挥作业反馈的矫正、提高功能。作业批改后要及时发回学生手中,教师要根据批改中发现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对作业中出现的新颖、独特、简洁的做法,给予介绍推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挑战意识;对作业中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并进行针对性讲评,指导学生纠错,纠错后及时复批、复评。

(三)家庭作业布批要求

严格按照《**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文件要求,对学生家庭作业实行总量控制,由班主任具体协调,年级组对每周的作业量进行记录和公示,将作业布置公开化、制度化,作业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家庭作业应分层设置,可分必作和选作,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锻炼和发展。作业形式要力求类型多样,要改变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可以布置一些操作、实验、网络、口头完成的作业。

家庭作业应该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提倡学生互批与教师抽查批阅相结合的形式。有条件的单位提倡通过短信、邮箱、博客等方式与家长沟通,更好地完成作业的布批。

四、具体学科要求

(一)语文学科

1.课堂作业的设置

(1)写字作业

加强写字教学,注重读好帖、描红入体、临写成体的指导。要求一至六年级均要设置写字作业,每课一次,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铅笔字或钢笔字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建议一至四年级使用田字格(一年级上学期学习汉语拼音部分时要增设汉语拼音练习本,写字本提倡采用拼音写字本,以巩固拼

音教学);

五、六年级可以使用方格本或语文作业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把指导书写、抄写和听写等方式结合起来灵活使用。

(2)语文练习作业

根据学科配发教辅的实际,采用《语文配套练习册》等教辅设置课堂练习作业,每课一次。

一、二年级要全批全改。三至六年级可以根据每课作业的具体题量,如题量较大,可以选择一部分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的基础性题目作为一般课堂练习,由学生自批或互批完成;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练习(尤其是阅读理解、读写练笔类),教师要加强指导、批阅、复批工作。

(3)习作作业

一年级下学期起至二年级要设立写话本(可以使用方格本或格子稍大于作文本的练习本,练习本也可自行设计,但不提倡用语文作业本,不利于巩固写字教学),每周一至两次,依据《课标》,根据教材、学情实际设置写话内容:可用词写句子、听记句子、观察写话、看图写话、想象写话等。

三至六年级设立大、小作文两套习作练习作业,间周一次。大作文按照教材中习作的要求每单元一篇,着重落实教材中的习作训练,要加强课上指导,当堂完成;注重发挥精批的指导作用,尤其是眉批的指导作用;每次精批不得少于班级总人数(班额40人及以上)的三分之二;班额较少(班额40人以下)的要全批全改。小作文每学期不少于八篇,要重视落实与阅读教学紧密相关的读写练笔,可设计与学生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课外阅读有关的自由作文练笔;小作文的批改可由老师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互批,采用赏析、提建议等方式达成批改的目的,以提升学生对作文的改评能力;批阅要求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依据学情实际可以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可以从字词使用、标点使用、句子通顺、叙述具体、情感表达等不同角度设置评改要点,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2.家庭作业的设置

贯彻落实“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精心设计家庭作业。不得布置机械抄写、重复训练性的低效作业。提倡布置课外预习、内化拓展性作业,建议要使用好3——6年级学生手中已有的其它教材配套练习巩固课内所学;提倡布置课外探究性作业、课外阅读类作业、课外自由练笔类作业,引导学生勤于动脑、勤于阅读、勤于动笔;提倡建立摘抄本、日记本,一般每天课外阅读不少于20分钟,每周不少于一次摘抄、一次自由练笔(日记类)。实施分层布置作业,应分必作和选作,以使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老师要加强调度,以诵读摘抄、交流、展示、循环日记等语文实践活动推进课外读写实践活动的落实。

(二)数学学科

1.课堂作业的设置

(1)作业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及重、难点,设计有利于巩固双基,发展思维能力的作业,对本班学生布置作业要有分层要求。

①可以把《新课堂》作为课堂作业的一部分,在每课时中,选取一定数量的题目作为课堂作业,每课时一次。

②设置补充练习作业本,作业内容可以选取教材练习中的相关题目,题目要精,每周不少于一次。

(2)基本要求:

①认真作业。

学生要养成先复习后作业的学习习惯。作业要独立思考,不抄袭,不拖拉,认真完成。要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发现错误及时订正。

②格式规范。

A.在做补充作业时,每次作业的开头一行应写明“练习几”和“日期”,并与前次作业间隔三行。例如:“练习二十六5.26”。

B.题目的序号应与课本一致,序号靠左顶格写。例如:课本第2题,写作“2.”然后做题。每两题之间应空一行。

C.计算式题:一步计算式题,采用连等式进行;两步以上的计算题用递等式,递等号要上下对齐。

D.解答文字题或应用题都不抄题目。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的文字题应列综合算式解答,不写答句;应用题列式计算的得数应注明单位名称,要写答句。答语应另起一行,“答”字写在横线格内,要点上冒号,末尾点上句号。

E.解方程时,“解”字应写在题目下一行的横格内,并点上冒号;等于号要对齐。列方程解答文字题或应用题时,“解”字应写在第一行横格内;需要设未知数“x”的,则写在“解”的后面。

F.书写分数应占两行,分数线划在两格中间的横线上,四则运算符号与等号应同分数线对齐。

G.作图题:一律用铅笔画图,将图画在题目的下面,约占四横格,大小适中,并按要求标上字母或数字。

H.不准在作业本上乱涂、乱画、打草稿。局部有错,用两条横线或两条斜线划去;如果整体不要,用直尺画成长方形的框,工整地写上“不要”两字,在下面重新再做。

2.家庭作业的设置

家庭作业要根据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做到重点突出,保证教材内的练习要完成,适当精选课外练习,提倡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要坚持“数量适当,形式灵活,针对性强”的原则,避免机械、单

一、重复无效的劳动。除书面作业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调查、统计、操作实践性作业,例如数学日(周)记、自制数学学具、数学小报设计等。

(三)英语学科

1.课堂作业的设置

(1)作业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及重、难点,设计有利于巩固双基,发展思维能力的作业,对本班学生布置作业要有分层要求。

①按照教学实际挑选《英语配套练习册》中的部分题目做,每个新授单元批改3次,每个复习单元批改1次。

②根据教材内容安排实践操作性作业(调查、表演、描述等)。

③有条件的可以利用《金太阳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进行上机作业。

(2)基本要求。

①认真作业。

学生要养成先复习后作业的学习习惯。作业要独立思考,不抄袭,不拖拉,认真完成。要养成检查的习惯,发现错误及时订正。

②格式规范。

A.书写字母时应按照字母的笔顺和字母在三格中应占的位置书写。每个字母都应稍向右倾斜,约为5°,斜度要一致。大写字母都应一样高,占上面两格,但不顶第一线。

B.书写单词时,字母与字母之间的间隔要均匀、适当,不要凑得过紧,也不要离得太远。

C.书写句子时,单词之间必须有适当的距离,一般以空出一个小写字母a的宽度为宜。

D.标点符号要写在正确的位置上。

2.家庭作业的设置

实施分层布置作业,应分必作和选作,以使各类学生都有所得。提倡布置一些开放性、体验性、实践性强的作业。①口头作业:个人背诵、合作表演、调查、创编对话等;②视听作业;③录音作业;④资料收集;⑤课外阅读;⑥有条件的班级可以组建网上班级,利用“一起作业”在线作业平台进行网上作业。

(四)品德与社会

1.课堂作业的设置

提倡使用学生手中已有的教材配套练习,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做部分题目;也可以选择完成课本留白处的部分题目。

2.家庭作业的设置

新课开始前,提倡布置一些前置性作业,如调查、采访、访问、参观、实验、操作等,为上课做好准备;课后,提倡布置一些利于学生体验、感悟、实践的作业,将所学内化为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

(五)科学学科

1.课堂作业的设置

提倡使用学生手中已有的教材配套练习,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做部分题目。

2.家庭作业的设置

提倡布置一些操作、实验、调查、体验、感悟、实践性作业。

(六)美术学科

1.课堂作业的设置

(1)根据教材内容安排书面绘画作业。

(2)根据教材内容安排实践操作性作业(制作、剪贴、泥塑等)。

(七)其他学科

可根据学科需要安排实践性、操作性作业;提倡布置一些学科融合的特色作业。

五、措施保障

1.学校要成立作业教学监控领导小组,负责对作业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制定并完善作业教学的相关制度措施,使作业教学工作有章可循。

2.定期举办作业设计研讨会,选出好的设计模式进行推广,给作业教学提供技术指导,不断提高教师作业教学的能力。

3.定期举行学生作业展评活动,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不断优化作业教学效果。

4.完善作业教学评价机制,加强对作业备课、作业布批、作业反馈及复批、复评等作业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过程监控与评价,对作业教学效果实行组内自查、领导督查、学校定期抽查的三位一体的检查模式,加大检查力度,并将检查结果计入教师量化考核。

第二篇:最新中小学科学作业改革指导意见

最新中小学科学作业改革指导意见

一、科学作业种类:科学基础训练为主。

二、作业内容:

1.科学基础训练一般分四部分:观察与思考(课前调查搜集材料)、探究与体验、我的收获、拓展与运用。

2.“课前调查搜集材料”——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作业设置。

3.“探究与体验”——这部分内容比较难,需要教师课前认真研

究教材、教参,做到心中有数,明确答案。建议完成。

4.“我的收获”——这部分比较简单,答案明确,必须保质保量的完成。

5.“拓展与运用”——

可作为培优作业。

6.实践性作业——建议每学期1-2次。

三、批改方式:全批全改,批改形式可多样。

四、评价方式:使用双等级批改制和简洁评语相结合。

五、注意事项:

1.每位教师一定要把《科学基础训练》充分利用好、批改好。本学期将组织《科学基础训练》展评和优秀业务展评活动。

2.一定要赶上进度。

3.每一位科学老师认真研究教材、教参,高度重视作业作用。教会学生用正确方式进行猜想,并对猜想的内容设计出合理化的方案。杜绝猜想和方案设计乱写一通的现象发生。

4.加强试验操作的力度。该做实验的一定要做实验,该让学生学会猜想的一定要教会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要有指向性。尤其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我们小学阶段大多数是对比实验,要让学生了解把握住这一特点,然后再进行设计方案。

5.加强过程管理。各小学一定要加强对试验教学的过程管理,及时督导教师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管理好教学仪器,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科学作业改革指导意见

一、科学作业种类:科学基础训练为主。

二、作业内容:

1.科学基础训练一般分四部分:观察与思考(课前调查搜集材料)、探究与体验、我的收获、拓展与运用。

2.“课前调查搜集材料”——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作业设置。

3.“探究与体验”——这部分内容比较难,需要教师课前认真研

究教材、教参,做到心中有数,明确答案。建议完成。

4.“我的收获”——这部分比较简单,答案明确,必须保质保量的完成。

5.“拓展与运用”——

可作为培优作业。

6.实践性作业——建议每学期1-2次。

三、批改方式:全批全改,批改形式可多样。

四、评价方式:使用双等级批改制和简洁评语相结合。

五、注意事项:

1.每位教师一定要把《科学基础训练》充分利用好、批改好。本学期将组织《科学基础训练》展评和优秀业务展评活动。

2.一定要赶上进度。

3.每一位科学老师认真研究教材、教参,高度重视作业作用。教会学生用正确方式进行猜想,并对猜想的内容设计出合理化的方案。杜绝猜想和方案设计乱写一通的现象发生。

4.加强试验操作的力度。该做实验的一定要做实验,该让学生学会猜想的一定要教会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要有指向性。尤其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我们小学阶段大多数是对比实验,要让学生了解把握住这一特点,然后再进行设计方案。

5.加强过程管理。各小学一定要加强对试验教学的过程管理,及时督导教师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管理好教学仪器,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篇:关于中小学实施有效教学的指导意见

温教研〔2011〕66号

关于中小学实施有效教学的指导意见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市局直属各学校:

有效教学是深化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这里的教学效果,不是指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是指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为了引领中小学扎实开展有效教学实践与研究,实现“减负增效”,特制订本指导意见。

一、基本思路与理念

(一)关注四大要素,内化有效教学理念。

1.学生发展。有效教学必须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前途命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教学效益。教学效益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取决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收获,乃至学生科学态度、人文素养和价值观的形成等。

3.教学反思。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反思教与学的行为,持续追问:“什么样的学习是有效的?”“学习低效的原因何在?”“我的教学有效吗?”“怎样的教学策略、方式更有效?”

4.科学评价。有效教学强调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测性,便于检测教学效果;注重通过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

(二)树立三大意识,践行有效教学理念。

1.目标意识。教师要与课程标准对话,与学校办学目标融合,关注不同学段的学生群体发展目标的适切性,定准教学要求。做到心中有课标,教学有目标,做有目标意识的教育者。

2.差异意识。教师要与学生个体对话,关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用心读懂每位学生,选择适切的教学策略,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做到眼中有学生,教学有分类,做有差异意识的教育者。3.创新意识。教师要与自我对话,关注教学行为和解决问题的实效性和创新性,追求高效教学。做到实施有策略,教学有创新,做有创新意识的教育者。

二、主要任务与策略

(一)规范教学目标,提高目标设计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规定了教与学的内容和方法,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要求。教学目标设计要立足学科本质,凸现教育价值,着眼整体;既要有学科学段教学的特征,又要有课程“单元整体教学”意识和具体的课时实施目标,努力构建有效教学的目标体系。

1.关注学生,主体凸现。教学目标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与认知基础,在基本目标要求的基础上体现差异性、多元性。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即学生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能够收获什么,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获得哪些具体的进步。

2.注重过程,行为明确。教学目标设计要注意行为条件即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可以结果化的目标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行为动词要求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可操作、可测量、可评价;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体验性或表现性的目标,要描述学生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

3.注重实效,强调适切。教学目标设计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即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也是大多数学生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目标设计的数量、难度要适切;教师还要根据目标的达成度、教学实际效果及时修改、调整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与实效性,实现最优化教学。

教研组要开展教学目标的设计、实施、评价、反馈的实践研究,强化“依据目标施教”的理念,力求目标是适切的、多维的、明确的,真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切实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做有目标意识的教师。

(二)设计弹性学案,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弹性学案是充分估计学生的学习差异,遵循学生思维特点,从实际学习起点出发,设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它要求教师不能只从教材出发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可供选择的学习任务,突出教学重点,为学生主动学习预留时间与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

1.研究学生,找准学习起点。学习起点是指学习者已经具备的从事特定学科内容或任务学习的有关知识、技能、认知方式等基础,是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要切实了解多少学生具备了哪些学习基础,哪些需要点拨、指导,从何处开始,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需求、学习难点等方面选择教学内容,策划教学全过程。

2.开发教材,挖掘学习资源。教师要将教材内容情境化:创设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激发学习欲望;要将教材静态知识动态化: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确保不同层次学生都有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

3.着眼发展,策划学习活动。教师要客观分析学习内容,尊重学生差异发展的需求,设计可供选择的学习活动;要体现学习过程的预设与生成,学习方式的多样,结合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与学生自学,做到优势互补。

教研组要监控集体备课过程,倡导教师设计弹性学案,要求教师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学法,力争做到目标有效、环节有效、活动有效、指导有效、训练有效,真正做到“学是因为需要学”,“教是为了促进学”。

(三)研究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过程是通过师生的多向交流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过程,是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结构有机结合的过程,是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以学定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总体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1.探索“整体教学”,引导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主动学习的实质性环节,即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和方法。“整体教学”改变按课时划分教学内容的办法,而采用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标准,根据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学生水平,将教学内容划分成教学单元,并按单元组织教学。

“整体教学”具体可分四个步骤:①自学探究:教师概括介绍单元内容和自学探究路线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及时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思维阻碍点和独特思维方法等。②重点讲授:教师根据学生自主探究情况,讲授本单元重点、难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讲授获得结论的思维方法以及知识的起源、发展方向。③综合训练:教师根据学生水平和本单元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与程序,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思维方法,解决较复杂的问题。④总结巩固:学生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形成学生个性化的认知结构;还可以写学习心得、研究性小论文,或阐明自己见解,或把内容引申拓宽,或寻求新结论和方法。“整体教学”可以选择自学课、启发课、复习课、改错课、小结课等课型进行教学。

2.探索“互动教学”,引导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主动学习的拓展性环节,也是形成学生表现、交往、评价、批判能力的重要环节。“互动教学”改变传统接受式的单向教学过程,实现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教学过程。

教师要创设互动机会,给学生留出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教师在互动中要发挥倾听者、引导者、激励者等作用,注重民主与平等,注重双向、多向交流。

教师要丰富互动内容,加强师生间、生生间内心沟通和情感交流,展示个性化学习方式;要以师生发展为目的,真诚沟通,相互借鉴,实现共同发展。

教师要提高互动深度,避免无效提问,要有思维的碰撞,有教学矛盾的激化,引导学生有效提问,调动师生合作交流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3.探索“差异教学”,引导个体化学习

个体化学习是主动学习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学生个体学习规律和学习习惯的研究探索,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它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差异教学”的核心要素是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和了解,从而引导学生实现个体化学习。差异教学的形式很多,如掌握学习、分流教学、分层递进教学、异步教学、自然分材教学等,它们都强调因材施教,即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要充分开发、利用学生差异中存在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其操作步骤:①了解把握学情;②制定体现差异的教学目标;③实施差异教学策略;④实行体现差异的教学效果测评。

“整体教学”针对的是教学内容,“互动教学”针对的是教学方式,“差异教学”针对的是学习主体。教研组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研究学生学习过程,构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精教”的课堂形态,充分体现“以学为主”的原则,让教师的“导”服务于学生的“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探索分类作业,提高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分类作业关注学生的差异发展,根据目标与学情,精心设计适合不同类型与特点的学生、针对不同维度与层次的目标、难度和数量适当的作业,提高作业的适切性、多元性、合理性,在技术层面实现减负的目标。

1.尊重差异,体现适切性。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设计作业,既要兼顾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也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让学生可以选择作业,以不同个性与形式,愉快地完成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实践、拓展、创造的乐园。

2.注重实践,体现多元性。教师要指导学生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信息,适当布臵一些在实践中才能完成的“长作业”、“家庭实验项目”,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整合;教师还要从课内到课外,从已知向未知延伸,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拓宽学生的学习和运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并自主探究解决。

3.强化基础,体现合理性。教师要研究教材编排意图,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针对重难点,精选或设计作业,分类布臵作业,体现基础性作业与发展性作业相结合的原则。

教研组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加强作业功能、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设计与运用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建构科学的作业管理制度体系,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与研究能力;要求教师切实做到“精选、先做、全批”,并随时摘记作业中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典型错误,积累有效教学资源。

(五)掌握命题技术,提高教学测评的有效性。

命题技术是有效教学测评的基本保证,要通过提高检测题与试卷的质量,切实发挥检测的诊断、导向、激励功能。教师要研究教学测评,提高命题水平和考试质量,提高对测验结果的分析与应用能力,准确把握学科标准与问题,改进教学过程。

1.研究检测目标,明确命题要求。教学检测是标准参照的水平性考试,注重考核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特别是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坚持“关注基础”的原则,突出 “能力立意”,体现“学以致用”。同时,加强对高考与中考等选拔性考试的研究。

2.研究试卷编制,掌握命题技术。试卷整体检测要求应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体现一定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试卷编制应以“卷”的结构设计在先,“题”的选择或编制在后。试卷编制研究主要包括:试卷份量、难度结构、内容结构(知识和能力)、题型结构、栏目和格式;题目的检测目标、心智技能层次、能力要素特征,题目的科学性、文字、插图等。

3.研究试卷评析,提高测评效度。

教学检测是对教和学质量的检验,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与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其中试卷评析是教学检测的重要环节,是反馈命题质量,改进命题技术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学会撰写试卷分析报告,寻找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提炼改进教学的方法、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研组应积极开展命题与考试研究,专人把好命题质量关,要抓好检测数据分析,通过教学检测与试卷评析让学生真正明白检测的意图,真正经历做题的过程,真正剖析失分的原因,真正感悟解题的要领,真正体验提升的快乐。

三、主要活动与保障

(一)开展“课堂巡视”活动,提高教学领导力。

“课堂巡视”是校长及分管教学的领导深入教学一线的重要管理行为,能让教学管理者及时掌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新问题、新动向,改进办学行为,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它是一种非正式课堂观察,不一定使用评价表,关注教师专业发展,重在指导,而非刻意地检查教学、评价教师。“课堂巡视”内容主要包括:①学生学习状态?②教师讲授状况?③教学目标的适切性?④教师使用何种教学实践策略来帮助学生学习?⑤课堂安全和学生健康方面的问题等。重点关注前三个方面内容。

校长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领导者,要主动开展“课堂巡视”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收集课堂教与学的内容、行为,通过反思性交谈或随访,与教师探讨教学实践活动,触发教师反思教学过程;学校可开展“课堂巡视”故事评选活动,促进管理者反思教学管理行为,提高有效教学的领导力。

(二)开展“教学诊断”活动,提高教学指导力。“教学诊断”是指较专业的教学管理者(或教学专家)深入课堂,运用一定的课堂观察技术,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执教能力的一种教师发展方式。教学诊断包括:行为诊断、思想诊断、教学设计诊断、课堂教学诊断、作业测评诊断等几个方面。通过多种课堂观察技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有效地控制观察的变量,帮助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诊断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行为。

各学科教研员、学校的学术委员会成员、教学管理者、教研组长作为教学促进者应加强自我修炼,提高专业诊断力,切实发挥研究、服务、指导作用;积极开展“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学诊断”的实践研究,帮助教师发现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组织集体研究攻关,策划专题活动,完善有效教学反馈机制,在解决问题中深化和推进有效教学。开展“我心中的好课”、“我心中的好教师”评选活动,改变学校教研工作经验化,制订基于“课堂观察”、具有本学科特点的“有效教学”评价细则,改进课堂教学的评价办法。各级教研部门要成立学科有效教学研究项目专家指导组暨有效教学巡视评估组,不定期开展诊断性教学指导与课堂教学实效评估。

(三)开展“关键教学事件”研究,提高教学执行力。

“关键教学事件”是指能强化教师原有教学认知或引起原有教学认知冲突的事件,它可以是一个完整教学事件过程,也可以是一个教学的重要片断,或者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关键教学事件”往往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或团队的教学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关键教学事件”研究的基本流程包括:①呈现“教学事件”;②找准“事件”的关键症结所在;③讨论:可以怎么做?——操作层面的分析,解决实践疑难;④提升:何以这么做?——价值层面的分析,解决理论疑难,对背后隐性的、本质的、有普适性的东西进行阐释。

教师作为教学执行者,许多时候是在“关键教学事件”触动下,在教学实践反思中成长的。教师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关注教学细节,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中,不断积累实践智慧,提高专业判断力、教学执行力。教研组要积极开展基于“关键教学事件”的研究,开展“基于关键教学事件——我的专业成长故事”征集评选活动,提高教师行动智慧。

(四)开展“教学创意”评比,提高教学创新力。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教育者关键是如何通过“行为改进”和“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有效教学研究。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离不开创新实践。“教学创意”评比,要求参赛者提供在有效教学实践或教学管理中形成的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教学或教研活动方案。“教学创意”要求:有问题的针对性与实践意义的分析,有实施的程序和步骤,实施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注意的环节和问题的可操作性说明,有项目创新点与实践成效的评析。

学校要积极开展“教学创意”活动,在“校本教研”行动与农村学校“教学规范达标”及提升行动的基础上,根据《意见》中的主要任务、主要活动,结合本校、本组实际,选择一定的研究项目,分阶段开展研究。省、市校本教研示范校、市校本教研联系校、市直学校校本教研联盟校必须制订学校“有效教学”的实施方案;每确定1—2项研究主题或相关项目,按时上交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有效教学阶段性成果总结、创新项目。市教研院两年举行一次有效教学“创意设计”或“有创意的案例(课例)”评比,优秀创意项目编辑成册,及时总结有效教学推进策略。

(五)推广“有效教学成果”,提高成果辐射力。

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以来,我市教师的教学方法、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形成了许多有借鉴价值与推广意义的有效教学成果,这是推进“有效教学”的基础,也是重要资源。各地各校要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及“三个层次”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总结提炼本区域、本学科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经验和实践策略,加强有效教学实践成果的宣传推广。

市教研院适时遴选部分具有全局性、区域性、学科性的重大(或特色)课题,实行课题招标研究,进一步提升有效教学的研究水平及实施质量;开展“有效教学成果”推广活动,系统总结具有区域、学校、学科特色的教学实施策略,及时发现推进“有效教学”的典型经验,从而将经验的、无意识的教学行为、管理行为上升为自觉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成果,加以推广辐射,实现动态指导与资源共享。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日主

题词: 有效教学 中小学 意见 抄送: 市教育局。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办公室

2011年4月

20日印发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考评指导意见

**镇中小学 教师考评指导意见

(试行)

为加强全镇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规范办学行为,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参照《教育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依据省、市、县《实施意见》,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教师考评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综合、多元考评教师的德、能、勤、绩。通过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的教师考评制度,充分发挥考评的规范、导向和激励功能,杜绝片面依据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对教师进行评价和奖惩的现象,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实施。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尊重规律。遵循教育规律,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特点。

以德为先,注重实绩。完善考评内容,把师德放在首位,注重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和贡献。

激励先进,促进发展。鼓励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科学合理、程序规范,讲求实效、力戒繁琐。

三、考评范围

考评的范围是在中小学教师岗位上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含兼做管理工作的教师)。

四、考评内容

考评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履行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教师职责、完成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实绩。具体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工作表现和工作成效等四个方面,每项权重不得高于40%。

(一)职业道德:主要考评教师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和教学行为规范,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敬业精神和事业心,教师的荣辱观、职业操守和以身作则情况,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方式和责任心,教师的大局意识和团结协作等方面内容。

(二)职业能力:主要考评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各项专业技能,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等方面内容。

1.教育能力:主要考评教师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和解决学生问题的能力,组织德育活动的能力,与社区、家长和学生的沟通能力等。

2.教学能力:主要考评教师把握和使用教材的能力,运用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课堂教学和组织其他有关教学活动的能力,开发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或选修课、举办讲座等课程开发的能力等。

3.教研能力:主要考评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改革和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自我反思、评价的能力等。

4.专业发展能力:主要考评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全面掌握和拓展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能力,了解和运用教育新理念的能力等。

(三)工作表现:主要考评教师的履职行为,包括工作量、德育工作、教学常规、班级管理工作等方面内容。

1.工作量:主要考评教师出勤率,教师承担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班主任工作及其他管理工作的情况等。

2.德育工作:主要考评教师结合所教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情况,履行全员育人职责、关注学生差异的情况等。

3.教学常规:主要考评教师的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情况,包括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和批改、辅导学生以及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和参与教学管理等。

4.班级管理工作:主要考评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班级管理、组织班集体和团队活动及关注每个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等。

(四)工作成效:主要考评教师完成岗位职责的效果,包括育人效果、教学效果和教研效果等方面内容。

1.育人效果:主要考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道德行为习惯养成、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班风学风和学生进步情况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应作为考评依据之一。

2.教学效果:主要以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学生达到基本教育质量要求、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和优秀率为依据。

3.教研效果:主要考评教师参与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情况,教育科研论文发表、获奖情况,科研成果的实践运用情况,以及辅导学生获奖情况等。

五、考评方法

考评应全面、客观、公正地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具体可采用由多个评价主体参与、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适当听取学生、家长及社区的意见。不断完善考评载体和方式,通过多种形式,全面反映教师的业绩和贡献。

学校考评工作以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的学校为单位组织进行,成立由学校领导、管理干部和教师代表参加的考评委员会,其中教师代表比例不低于60%。

考评工作一般由学校按规定的程序与考核结合进行,也可采取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一)学校领导个人绩效考核由考评领导小组和学校教职工分别考评,总分为100分。其中考评领导小组考评占60%,教职工考评占40%。

(二)专任教师教育教学绩效由学校考评委员会、年级组和学科组及学生考评和评价,总分为100分。其中,考评委员会评分占60%,其他考评占40%。

(三)学校一般行政人员和教辅人员的工作绩效由考评委员会和教职工考评,总分100分。其中,考评委员会考评占65%,教职工考评占35%。

六、考评等次的确定

考评等次分为称职和不称职两个大的等次。

学校也可根据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的要求,对考评称职的教师,经评选进一步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或更多等次。

校级领导、专任教师、其他行政人员和教辅人员的考核结果和比例,按照现行考核政策执行。考核不称职的人数不占比例。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均确定为不职称:职业道德考评达不到基本要求的;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的;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的;从事有偿家教的;以及其他有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等违规违纪行为的;触犯国家法律的。

七、考评结果的使用

教师考评结果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分岗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并作为教师实施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

对考评为称职的教师,全额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并视不同等次情况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对考评不称职的教师,不发放绩效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根据评选出的优秀、良好、一般三个或多个等次,合理确定分配等次,向骨干教师和一线教师倾斜,适当拉开分配差距。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可以加大倾斜力度。

教职工考评被评为优秀和称职的可续聘、续任、晋升、评优评先,享受学校优先培养等其他待遇;被评为基本称职的可续聘、续任,不得晋升、评优评先;被评为不称职的,施行半年的考察期,经考察仍然不称职的待岗或转岗。

八、组织实施

教师考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到全镇教师队伍建设和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和专业发展。各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实施。

各学校要成立教师考评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本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考评指标体系,制订本校具体考评标准和实施办法。要力求科学、合理,真正发挥对教职工的激励、引导作用。教师考评实施方案要充分征求教师的意见并经学校教代会通过。

各学校要切实做好深入细致的教师思想工作,引导教师正确对待考评,以考评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要严肃考评工作纪律,杜绝帮派、拉票现象,对工作不负责任,考评失真失实的,实行责任追究。

各中小学校校长、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的考评办法参照本指导意见制定。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和机制,认真组织考评工作,不断总结和改进,促进我镇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转发给你们,请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并提出修改意见,反馈意见于9月23日10:00前以电子邮件形式前报普教科邮箱。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

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根据威海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努力培养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全面构建中小学各学段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会横向贯通,特色鲜明、机制完善的中小学德育体系,进一步丰富德育内涵,创新工作机制,突出实践环节,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和健全人格。

三、基本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坚持从学生道德发展特点和思想规律出发,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发学生内在需求,创设真实而生动的生活情景和平台,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之成长为能进行自我教育和独立进行道德活动的道德主体。

(二)贴近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体验活动,使德育目标和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深入浅出,循序渐进,通过实践和感悟促进学生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全员育人。坚持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结合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使学校的德育影响在家庭和社区及时跟进和延伸,形成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四)示范引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坚持以真情、真心、真诚来教育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内容体系

(一)德育内容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加强“中国梦”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树立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的信心;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倡导爱国、全程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落实全员育人制度。完善教书育人“一岗双责”考核制度和德育工作“首见负责制”,明确教职员工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日常管理、行政服务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职责和要求,有效建立学校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推行导师制,探索建立以导师为核心,班主任、任课老师、心理健康教师参与在内的学生成长指导团队,建立学生发展档案和导师工作档案,构建全方位的德育管理机制。

(三)强化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根据地域、学校和学生实际,结合相关学科教学内容(特别是在品德、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国家课程和《传统文化》《人生规划》等地方课程),通过统筹、整合、创新将德育内容体系进行科学系统设计,形成有目标、有方案、有评价,体系完整、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四)重视德育实践活动。要将学校德育内容体系或学校德育课程通过设臵情景、提供条件、创造氛围,采用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教育和成长。

(五)加强校内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开设心语交流信箱以及心理辅导咨询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加强校内心理辅导室、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建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场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少先队)活动、家长教育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有

请有责任心、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士担任校外志愿辅导员;组织雷锋文化志愿者走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走进学校道德讲堂和班级道德讲堂;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主动会同社区、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种社会团体积极开发社会德育资源,为青少年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六、组织保障

(一)强化德育工作组织领导。各中小学校要把德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位臵,纳入学校总体工作规划。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政教处、教导处、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家长委员会负责人为成员的校级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齐抓共管以形成育人合力。

(二)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德育队伍选聘、使用、培养、考核、奖励机制,壮大优化德育队伍;要立足教师全员育人能力的提升,把教师德育培训落实到培训计划中,定期开展全体教师的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和家教指导能力培训,组织德育工作交流,不断提升全体教职员工的德育实施水平。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全面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定期推广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认真落实班主任津贴政策,把班主任工作经历及绩效作为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的重要条件,鼓励优秀教师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建设一支稳定的校内德育队伍。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配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鼓励和提倡教师逐步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

(三)构建和完善科学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将中小学德育

小学德育教育重点内容

重点抓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养成教育,进行爱学习、爱劳动、爱锻炼、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遵法纪、讲文明、知环保、孝父母、敬长辈的教育,使小学生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一、儿童与自我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1)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

①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低年级每天保证不少于9小时的睡眠时间,中高年级不少于8小时的睡眠时间。②上学按时到校,放学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③午休时间不要在户外玩耍。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①不挑食、偏食。②不暴饮暴食。③合理搭配饮食。④少吃或不吃垃圾食品,不在小摊上买零食。⑤多吃水果蔬菜。⑥少喝饮料,多喝凉开水。⑦早饭吃饱、午饭吃好,晚饭适量。⑧按时进餐。⑨不吃变质食物。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①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早晚刷牙、洗脸,身体无异味。②饭前便后要洗手,洗手要打肥皂或用洗手液。③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书本等学习用品要保持整洁。

(4)坚持锻炼身体,学习运动常识。

①认真做好两操,上好体育课。②积极参加课外文体活动。③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④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

(5)要学会选择健康的娱乐方式。

①要学会有节制的看电视,玩电脑。②要学会有选择的看电视、玩电脑。③要多看有益的书籍,不看暴力、黄色书籍。④要了解迷恋网络和电子游戏等不良嗜好的危害,不能沉溺其中。⑤要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2、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1)了解儿童易发疾病的有关知识,积极参加预防疾病的活动。①手足口;②感冒;③腹泻;④腮腺炎;⑤肥胖。

(2)了解当地多发的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

①地震;②暴雪;③洪水;④海啸;⑤台风、龙卷风;⑥泥石流

3、积极向上地生活

(1)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并为此而高兴。(2)在成人的引导下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3)在成人帮助下能定出自己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4)低年级应学会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中高年级则要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

4、有应对挑战的信心与勇气

(1)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低年级要愿意想办法解决,勤于动手。中高年级要求能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

(2)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或活动。

5、学会做事,学会关心

(1)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不拖拉。

(2)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3)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作弊。

(4)勤于动手。低年级 要求在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中高年级要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儿童与社会

1、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1)低年级能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懂得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避免意外伤害。

①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②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③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④了解身边的危险场所;⑤了解身边的安全隐患。

(4)会尊重。尊重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5)勤俭节约、合理消费。了解家庭经济来源和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途径和方法,应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6、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

(1)爱集体。低年级应喜欢集体生活,爱护班级荣誉。中年级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通过学校、班级、少先队等集体生活,体会民主、平等在学校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2)爱家乡。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等有关知识,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

(3)爱祖国。热爱革命领袖,了解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4)尊敬国旗、国徽,学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三、儿童与自然

1、热爱大自然

(1)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2)有爱心,善待动物,爱护花草树木。

2、保护环境

(1)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

(2)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来放到垃圾箱里。(3)不乱写、乱画、乱贴、乱挂。

(4)家里养宠物,要注意帮它们讲好卫生,注意防传染,不要影响自己和他人的生活。

(5)爱护家庭周边环境。

3、爱惜资源

(1)了解本地区的生态环境,理解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学会节约资源,能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1事虎头蛇尾、见异思迁等。

(6)学会宽容,善于约束自己的言行,换位思考,不斤斤计较,以宽容、友好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

(7)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学会合作,善于竞争,在合作与竞争中养成“双赢”的习惯。

(8)建立个人的诚信形象,做到诚信待人,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

二、少年与社会

1、礼仪教育

(1)注意形象礼仪,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坐有坐相,站有站样,走路昂首挺胸,举止文雅,稳重端庄,落落大方。

(2)遵守活动礼仪,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不妨碍他人休息,注意礼让。观看比赛时,要做文明观众,要给比赛双方队员加油鼓劲。

(3)讲究集会礼仪,参加升国旗仪式,要立正脱帽,肃穆庄重,目视国旗行注目礼;唱国歌时要声音洪亮。听讲话、看演出,要做到神情专注,姿态端正,保持安静,并适时适度鼓掌。

(4)学习交往礼仪。孝敬长辈,逢年过节要向长辈表示问候和祝福,要牢记父母的生日。要诚恳接受长辈的教育和指导。接听电话要热情,说话时音量要适中。

(5)遵守网络礼仪。与网友进行诚实友好交流,语言规范,讲究文明,不使用攻击性、侮辱性语言,不侮辱欺诈他人。不泄露个人隐私信息,不随意约会网友。定时查看邮件,并及时回复。不发送无聊、无用的垃圾邮件。

2、社会公德教育

(1)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乐善好施,以助人为乐。从帮助残疾人过马路等小事做起,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对不法行为,要分清是非,挺身而出,智斗勇斗,见义智为,自

3(4)熟知消防安全、自然灾害知识,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5)遵守网络道德和文明以及安全规定,抵制落后、腐朽文化的侵蚀。不破坏网络秩序,不制作、不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不侵犯别人的隐私,不盗用别人的ID和密码。不浏览不良信息,不浏览不健康、不文明的网页。不打开不明邮件,以防感染电脑病毒;合理控制上网时间,网上游戏要有节制,不沉迷于虚拟时空。

5、公民意识教育

(1)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通过参加班干部竞选、班级管理等活动,加深对民主运行规则的理解,培养民主素养。

(2)关心追踪社会、政治热点问题,综合各种信息、观点,形成自己的主张,表达自己的主张。积极行使自己的法定权利,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

(3)树立起社会服务意识、政治参与意识。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为特殊群体的爱心募捐等实践活动,努力承担起个体在社区、国家、国际的角色责任,做负责任的社会公民。

6、理想责任教育

(1)开展“经典诵读”、“汉字书写”等活动,陶冶情操品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素养。

(2)开展感恩活动,通过参加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国家等系列活动,学会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奉献国家。

三、少年与自然

1、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1)学习环境科学知识,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2)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的重要性。增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感。

(3)关爱自然,善待自然,呵护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培养和树立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5附件3

高中德育教育重点内容

重点抓深化、重内涵,加强对高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公民意识教育,引导高中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合格公民、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公民与自我

1、修身律己教育

(1)遵规守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感恩助人,奉献社会。(2)勤学好问,积极向上,学会求知,乐于探究。

(3)诚实守信,团结协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4)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劳动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2、意志品质教育

(1)为了达到目的,自觉地排除困难,甘愿吃苦耐劳,努力完成任务。

(2)能对情况做出迅速的分析,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立足全局,迅速果断做出选择并采取行动。

(3)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遇到紧急情况能保持清醒的头脑,鼓足勇气,克服困难,争取胜利;获得成功之后,则能更加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4)善于约束自己的言行,对自己的言行高度负责,正确地看待个人得失,以宽容、友好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

(5)善于坚定地从事已经开始的行动,具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毅力,遇到挫折不灰心,坚韧不灰心丧气,坚忍不拔,百折不挠。

3、心理健康教育

(1)保持自信、愉快、轻松的心态,消除自卑,欣赏自我,学会从自己的点滴进步中发现自身的价值,树立自信、开拓进取。

(2)进行青春期健康心理、交往、恋爱观和家庭观教育。掌握沟通的技巧方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要正视现实,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能力,培养良好的性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磨练个人意志,增强心理承受力,保持心理平衡。

(4)正确对待挫折与竞争,坦然面对挫折,克服畏惧心理和嫉妒心理。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在合作与竞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5)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消除心理烦恼,矫治心理偏差,期望值适中,增强必胜信念。

二、公民与社会

1、责任意识教育

(1)对自己负责,培养自尊、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的意识;(2)对他人负责,尊重与接纳他人,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3)对集体负责,主动关心爱护集体,珍视集体的荣誉,解决参加集体事务和各项活动履行应尽的义务,学会共享,主动为集体发展尽职;

(4)对家庭负责,尊老爱幼,为父母分忧,营造温馨家庭氛围;(5)对社会和国家负责,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讲爱心与奉献,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爱护环境,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锻炼学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实践能力。

(6)树立公民意识,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2、爱国主义教育

(1)利用实验室、图书室、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参加科技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激发探索知识的兴趣,树立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奋斗的志向。

8(2)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陶冶性情品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素养、审美品位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3)开展“中国梦〃我的梦”活动,培养责任担当意识。开展感恩教育,学会关爱他人、感恩社会,服务社会。

6、面向世界教育

(1)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开放意识强、特长显露、个性鲜明见长。(2)志存高远、强学力行、走向世界,争做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

(3)正确对待中外文化的差异,尊重、吸收和借鉴人类共同的优秀文化遗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三、公民与自然

1、生态道德认知教育

(1)实施课程引领策略,挖掘教材内容,把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讲授与相应的生态德育教育结合起来,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宣传环保理念,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意识。

(2)推行环境教育和体验教育,注重绿色学校建设,学生臵身于自然环境中,感受情感体验,引发生命感动,唤起热爱自然、敬畏生命和融于自然的精神感受。

(3)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多层次的生态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利用科学建设生态文明的热情和信心。

2、生态道德情感教育

(1)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珍惜自然,美化自然,善待生命,体会环境保护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学会感恩尊重自然,体会对生命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形成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垃圾分类,循环回收;救助物种,保护自然,培养学生生态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

0

下载中小学作业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作业教学指导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规范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指导意见

    关于规范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指导意见为提高全市中小学教师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切实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XX市教育振兴五年计划》中关于“加强......

    天津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含五篇)

    天津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各区县教研室,市直属中小学,企业办学单位: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市高中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培......

    新郑市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意见

    新郑市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意见 (讨论稿) 一、搞好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阅读教学是我市本学期教学教研的重点工作。阅读能力是学生能力的重要体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提......

    中小学德育常规管理指导意见

    中小学德育常规管理指导意见(试行)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

    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指导意见

    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指导意见 (修 改 稿) 对万名中小学及职业学校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是“跨世纪园丁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由教育部师范教......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意见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健全作业管理体制,加强中小学作业改革,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强对作业的研究。充分认识......

    xx小学作业设计指导意见

    xx小学作业设计指导意见(试行)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办发(2021)40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

    最新语文学科作业改革指导意见

    最新语文学科作业改革指导意见合理布置、认真批改作业,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语文作业的批改更规范,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学生养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