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中职生媒介素养培养的路径与策略

时间:2019-05-13 03:2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字时代中职生媒介素养培养的路径与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字时代中职生媒介素养培养的路径与策略》。

第一篇:数字时代中职生媒介素养培养的路径与策略

数字时代中职生媒介素养培养的路径与策略

数字时代的来临对人们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接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利用媒介已成为当今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我国在媒介素养的教育培养和实践研究方面相对落后,针对中职生媒介素养培养的研究仍是一片空白。结合中职生自身特点和职业素养教育的要求,对培养中职生媒介素养进行了一些路径策略研究。

一、中职生媒介素养特点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不同于普通中学的孩子,大部分的中职生在初中阶段时学习成绩并不十分理想,有些甚至是班级里老师和同学头疼的“问题学生”。因此,从一定层面上说,中职学校的生源上有先天劣势,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并不高,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效率低下;相反,他们对外界信息却十分敏感,信息来源非常广泛,许多中职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聊天交友、追星等等,学校开设的课程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他们更趋向于自己在网络世界中寻找慰藉。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数字时代对中职生素养的培养。

尽管中职生源存在劣势,但智力素质和普通高校相比并无区别,对新事物和新观念的接受也更加开放,时尚、前卫的事物容易对他们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更多的中职生倾向于利用网络的虚拟世界消遣时间、排解现实压力,而很多学生通过媒介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不高,在接触使用媒介时常常是漫无目的,或为了完成作业任务而匆匆扫过,这样的方式并不能产生对媒介有价值的利用。另外,中职生在接触媒体时被动消极接受的情况远多于主动筛选信息学习,他们并不能辨别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媒介接受的主动权被削弱,容易被虚假、消极的信息误导,甚至步入歧途。

二、中职生媒介素养培养的路径

1.培养正确的媒介观念。基于现今中职生易受鼓动、辨识能力差、趋于被动接受的媒介素养特点,教育的重任就是要引导中职生认清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利用好媒介为自己的求知和成长服务。为了使中职生树立正确的媒介观念,应做好媒介基础知识的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什么是媒介”、“媒介信息有何意义价值”、“如何筛选有益的信息”。

2.利用媒介工具实践学习。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利用媒介的能力,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选择并使用媒介工具进行学习。可制定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目标课题,以分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分头运用信息工具进行搜索、汇总,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正确筛选处理。最后通过全班讨论,以批判性的思维发现事物的本质,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又提高了他们对媒介信息的辨识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合作。

3.树立中职生传播信息的责任意识。当今社会有许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大肆传播虚假、违法信息,而作为一个爱国守法的公民,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必须具备社会责任感,了解相关法律常识,能够有效地、合法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违法信息则要予以坚决反对。因此,培养中职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信息传播者,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开设相关道德与法律教育课程,让中职生了解法律法规,不盲从不跟风、在网络法规和社会道德许可的范围内合理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做一名合格的信息传播者。

三、中职生媒介素养培养的策略

1.提问式展开探讨话题。向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允许他们通过媒介对问题答案进行检索和收集,引导学生评估信息来源的可靠程度,以及选择所使用媒介的原因和筛选信息时的决策过程和依据,让学生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使用媒介的心得体会,并根据搜集过程中的情况对媒介做出评价,最后介绍一些实用经验帮助学生加强媒介使用能力。在此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养成搜索信息时注意全面性的习惯。

2.主题式信息调研任务。以一周为一个任务周期向学生制定一个主题的信息调研任务。如向学生播放一段意义深刻的视频或一首最近流行的歌曲,或者诗歌、小说等。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来阅读分析并搜集相关信息,在一周结束后开展讨论会,指引学生就目前所获得的信息对这个主题展开意见探讨。如遇到有意见分歧的主题还可以采用辩论赛的形式,既能加强学生对主题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在信息调研过程中小组的参与积极性。在信息搜集阶段,指导学生有效分工合作更能加强他们情报搜集的能力。

3.实践式媒介学习。鼓励学生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一个方面问题进行分组搜索和分析,并将最后的成果制作成杂志、视频、或音乐等媒介形式。将每一份已完成的作品在全班展示,并引导各小组间对作品进行相互评价交流,选出评价最高的作品授予适当奖励,同时指导学生对所有作品可改善提高的地方给予建议。

总之,中职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既要从其本身素养特点出发,又应结合多媒体教学这一优势,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实践运用和操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思考方式,师生平等交流,多样化、多形式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寓教于乐,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有利于中职学生的全面成长。

第二篇:中职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讲座时间:2013年1月19日晚八点至九点三十分 讲座专题:中职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主讲嘉宾:陈笑宜

主持人:孙文澜 王桂莲 白兰文 文字整理:吉林 张耀祖

秘书组:裴年忠 马超 张先娜 阳军等等 活动流程:讲座——互动释疑——专家点评

嘉宾简介: 陈笑宜

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数学教育硕士,省中职数学教研大组理事,金华市职教科研大组长,出版著作教材6本,主持省级课题6项,目前正负责省模具课程改革、校课程改革、师资培训、课题研究、教材开发等工作。

参与本次活动发言的有:广州信工职罗浩 重庆彭职黄成玉 总管武汉裴年忠 工信部NITE认证 职教鲶鱼侯银海 烟台建校李瑞明 武汉财政白 火中送炭 山东德州马东 主持山东王桂莲 桂石化机械杨 渝垫二职梁尚锦 山东曲阜陈伟 湖北武汉农业杨 山东济南三职专 山东潍坊于波 唐山金桥李清祥 北部湾职校阳 秘书长马超 四川-江工校-勾 主持人武汉白兰 副秘书长张先娜 南海信息罗建新 山东潍坊工校于 唐山金桥李清祥 主持长孙文澜 辽宁职教孙 山东济南赵俊山 四川什邡江玲 武汉一商周 广西钦农覃一静 重庆綦职陈荣 陕西商州 王 四川大英段胜星 甘肃-技校-刘新等35位职教同仁。

【活动概述】

在中国传统的腊八节日里,来自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的陈笑宜老师在群里为全国的职教同仁先上了一场名为《中职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的讲座。陈老师从实际出发,从自己学校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入手,解释了中职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这个课题的来源与论证,以及对学生的培养教育过程及手段。【讲座纪实】

(一)开场白

主持人鲁王桂莲:

今晚由陈笑宜老师给我们讲《中职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大家欢迎。

(二)过程

主讲嘉宾陈笑宜:

各位老师好!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我是来自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的陈笑宜老师,目前在学校做课题研究、教师培训、课程改革、教材开发、科研杂志等工作,今天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交流《中职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研究》。只限于我校的一些做法和个人的体会,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中职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研究》课题的由来。

提到由来就必须要谈一下我校改革历程中的一些背景。早年,我校华康清校长曾提出“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办学理念,当时很多专家提出了质疑,我们照样朝着这样的目标前行。后来又提出了“替代学分与过程学分”的评价机制,也有很多专家提出质疑替代的意义,我们也还是根据自己的评价展开改革,再后来我们又进行了特色课教学改革,大力开发校本教材,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展技能教学研究,生产性实训研究等等,这一系列的改革历经了十多年的时间,也为后来我们提出的综合素养培养奠定了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我们开始初步品尝了技能教学成果之后开始的,从2007开始,在技能比武的推动下,学校大力开展技能教学,并初次体会到了技能成果,连续四年获得当地技能成绩团体总分第一。然而正当我们沉浸在技能教学成果时,我们又开展了很多校企合作项目,从学生在企业的表现中开始发现了很多问题,这就是本课题的由来。接下来跟大家讲讲订单培养的尴尬局面:

自2007年起,学校与中国众泰控股集团合作成立了“众泰技工班”。2008年5月,接到众泰企业生产人力告急的消息,学校立刻组织了“众泰071班”和“众泰072班”奔赴企业开展“顶岗实习”。“众泰技工班”是学校向社会宣传的一张名片,学生入学一律需要通过企业面试、学校考试。然而,就是这样的优秀班级,在企业“顶岗”一段时间后,连续接到了投诉电话,一方面企业反映学生在岗工作期间缺乏劳动纪律观念,经常迟到,早退。如企业要求加班时学生认为是额外工作,不情愿干。头天晚上加过班的学生第二天基本不能按时上班。遇到问题不主动请教,沟通能力差,讲他两句就顶嘴吵架。工作缺乏计划,习惯于听命他人,很多学生甚至连写请假条都成问题。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学生的投诉。学生认为企业对他们要求过于苛刻,安排过重的工作,晚上经常要求加班,有时甚至超过晚上十点,第二天还要求正常上班。学生认为自己做好份内工作后适当去寝室休息一下,到外面买点东西等不应该是问题,而企业却坚持说他们迟到、早退,应该给予处罚。企业的规矩还很多,比如上下班必须刷卡,不刷卡就意味着旷工,物品必须按规定位置摆放,否则就是违法企业管理„„;实习班主任也频频向学校请示,部分学生情绪不稳定,要求请假或者回校上课,但这样企业的生产就会受到阻碍,学校陷入了苦恼之中„„,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要求我们在学生到工厂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为此我们困惑:为什么经过严格面试,精心培养的学生竟然适应不了企业?企业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学校怎样才能培养出能适应当前精益管理模式下的准员工?订单培养是当前校企深层次合作的重要形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出既具有企业技术,又融合了企业文化的准员工,这种企业技术和文化的综合特质将通过员工岗位实践活动反映出来,形成一种稳定的职业价值观,这种反映出来的品质就是企业职业素养。为此,我们就针对这种情况申报了省重点课题原题:《中职生心理道德实践对就业能力影响的实践研究》后经过论证改为《中职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最后确定为《中职生综合素养的研究》。

二、非专业职业素养的内容和方法以及非专业职业素养课程研究的内容。

根据企业提出的需要,我们对能力开始进行分类,分为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我们把企业提出的这些归属于非专业能力,它与职业态度归结起来就是职业素养,分为职业态度、交流能力、做事能力、动笔能力四个维度。用华校长的话通俗地讲就是:“站起来会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肯干”,这四个素养是企业对员工综合要求的反映。良好的态度素养反映了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守时守信,团结合作等,是企业核心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站起来会说”就是培养准员工的语言表达能力,体现在工作中就是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代表了企业积极、协作的工作形象。“坐下来能写”就是培养准员工的书面表达能力,通过计划、写总结等方式积累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企业知识文化承传的一种工作方式。“走出去肯干”就是培养准员工的办事能力,主要体现在解决工作问题能力上,比如执行能力、管理能力等,是一个企业文化内涵的外在体现。为了区别于专业职业素养,我们把这些技能以外的素养统称为“非专业职业素养”。从态度、说话、写作和做事等方面展现了精益管理模式下一个优秀企业员工新形象。

三、非专业职业素养课程研究的方法。

企业非专业职业素养内容来自于企业岗位工作要求,素养的培训需要通过专门课程教学来实现。为此我校精心设置了企业职业素养调查问卷,经过严格的问卷初试和修改后,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行业开展问卷调查,走访了全省200多家企业,发放了800多份问卷,访谈了50多家企业。其问卷分为职业态度、交流、做事、写作素养四个维度,调研方法为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比归纳法、行动研究法等,调查对象有中职毕业生、技术工人、车间主管、企业老总和专业教师。同时学校还召集企业老总,企业技术师傅,专业教师一起召开企业员工职业素养分析会,利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将企业岗位需要的职业素养一一列出来,并描述出职业素养的相关要素和基本内涵。根据企业认为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最后形成了企业职业素养训练的内容、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企业优秀员工的形象 学校结合企业分析会和调研情况列出了11项职业态度,8项交流素养,5项写作素养和14项做事素养,这些素养体现了企业对优秀员工素质的追求。1.态度素养

“态度决定一切”,态度素养是企业员工内在的职业素质在岗位实践中的外在反映。包含责任感、自信心、爱岗敬业、团队合作、诚实守信、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宽容大度、主动进取、坚持不懈、坚守信念等11项态度要素。2.交流素养

即“站起来会说”。主要指与他人相互交流、沟通合作的能力素养。包含倾听、说话、汇报、说服、谈判、沟通、观察、暗示等8项交流要素。3.写作素养

即“坐下来能写”。主要指具有将企业文化转化为文字的能力。包含记录、笔记、计划、总结、宣传等5项写作要素。4.做事素养

即“走出去肯干”。主要指能主动适应岗位、为企业办事的能力。包含生存、适应、自控、抗挫、营销、记忆、社交、执行、整合、决策、管理、创新、领导、学习等14项做事要素。理想的企业员工应该既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会说话,有一定的文字写作能力,善于处事的人,通俗地讲就是“站起来会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肯干”,这是企业职业素养在员工身上的综合反映,是一个优秀企业员工的魅力所在,也是所有企业成功人士价值观的统一反映。

五、我们是怎样培养适应企业的准员工

1、构建非专业职业素养操作体系

为保障非专业职业素养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专门的综合职业素养考证办公室,组建了各种职业素养的考评组,设置了相应的领导管理机构,开展职业素养培训。同时为方便职业素养培训管理以及查询,建立了职业素养网络查询系统和考核评价量表,开发了职业素养培训课程。

我们有研发中心,产学研一体项目,创新工作室,技术服务队,非专业职业素养课程操作体系的构建,为全面开展职业素养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非专业职业素养课程的实施途径及方法

(1)构建了《基础职业素养培训》和《专门化职业素养培训》的显性课程。《基础职业素养培训》内容以“态度素养、交流素养、写作素养和做事素养”为主开展课堂教学,教材由背景点击、学习目标、游戏训练、镜像人生、课堂讨论、知识点击、身边故事、能力实践、我的感悟几个部分组成。

《专门化职业素养培训》主要针对学生的专业和个性需求,如经贸学生开展礼仪专业素养培训,应用文写作素养培训,机电数控类学生开展书法素养培训等。

《基础职业素养培训》在于培养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而《专门化职业素养培训》则进一步补充了学生个性素养的需求。

(2)建立了“职业素养主题实践活动”和“学科职业素养教育”的隐性课程。

“职业素养主题实践活动”紧密围绕“会说、能写、肯干”的目标展开,如全校统一开展了《孝敬父母》主题实践活动,活动中统一把“会说”的素养目标转化为“向父母说一句感恩的话”,“能写”的素养目标转化为“给家长写一封感谢信”,“肯干”的素养目标转化为“为父母做一件事”。

“学科职业素养教育”也围绕“会说、能写、肯干”的目标进行渗透教学,如数学课中要求学生站起来会说题,坐下来能写数学日记,走出去肯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等。隐性职业素养的培训在于把职业素养的认知和判断转化为素养行为,通过行为进一步使职业素养培训得到内在的升华。

3、非专业职业素养的“1+2+综合”三阶段培训法

“1”是指进行为期1年的基础职业素养培训和专门化职业素养培训。

对于刚入职校的学生,首先学习《基础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同时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专门化素养培训,如机电、数控学生统一进行书写素养培训,经贸类学生统一进行礼仪素养培训等。通过“1”年显性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对非专业职业素养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礼仪课堂教学 礼仪考核

“2”是指进行为期2年的职业素养主题实践活动和学科职业素养教育。

学生在校的两年时间均需参加学校组织的职业素养主题实践活动,同时在学科教学中配合以职业素养为目标的导向教学。通过2年的校内实践活动,学生对职业素养逐步由认知转化为行为,实现内在的素养外显化。下面是我们的某个主题活动

当然还有一些辩论赛,演讲比赛等等。“综合”是指学生在“1+2”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职业素养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参与企业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形式,培养在社会真实环境中的综合职业素养,从而使综合职业素养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如每年的地区的大型活动我们必定参加 这是五金博览会的服务活动 这是参与酒店社会实践的服务

4、非专业职业素养的校企评价

根据职业素养培训要求,学校专门成立综合职业素养考评小组,对每项职业素养培训都开展评价,采取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级。如礼仪考核分为一至六级,书法考核为一至八级等,综合职业素养评价办公室针对学生的定级情况给予相应的学分。同时学校在第2年和第3年开展企业顶岗实习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要求企业行业对每位参与实践的学生都进行职业素养评价。让企业行业他们的标准来确定学生的实践职业素养的成绩。通过校企多方评价,不断促进学生对综合职业素养从理论到实践的提升,使职业素养的认知与行为实现有机统一。我就先讲到这了,谢谢大家

(三)互动释疑

职教鲶鱼侯银海:我前多少你就关注你们学校教学改革,可以说非常好。有一种观念叫改革找死,不改革等死,你们改革成功了。

主持山东王桂莲:改革的力度真的不小。谢谢陈老师的分享,你们所开设的就是定向培养班嘛,我觉得出现哪些问题倒是学生的素质出了问题,学生不适应工厂的制度,应该提前对这些准工人进行培训。只有通过真实的实践才能有收获,才能达到要想要的效果 烟台建校李瑞明:经典的改革。

湖北武汉农业杨:改革的关键是成效。从校企合作项目中找切入点,想法真的很好!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是遇到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甚至就此退学。

武汉财政白:有的学校在做,缺乏成效;有的学校在做,缺乏总结和提炼。而陈老师今天给大家呈现的正是我们期待的:做过,有困惑,有措施,有成效,有提升。渝垫二职梁尚锦:很多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只注重了技能。

山东潍坊于波:现在的学生想干轻松的活还要多拿钱,应该以德为首培养学生 山东济南三职专:所以在学校里就要严格要求出勤,还听从安排等

主持长孙文澜:生动,活动是教育的最好载体之一,实践与教育、评价呼应。校企对接的评价,工作扎实。湖北武汉农业杨:职业素养实践活动贯穿三年的中职教育,结合有评价,很有成效。重庆彭职黄成玉:这个讲座很好,对学生的初步教学和校企合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四)专家点评

专家组长于万成:

为什么经过严格面试,精心培养的学生竟然适应不了企业?企业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学校怎样才能培养出能适应当前精益管理模式下的准员工?这是我们许多学校共同面临的困惑和困难。

针对学生素养问题,陈老师从四个维度:态度素养、交流素养、做事素养、写作素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态度决定一切,站起来会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肯干”的理念。并更加详细的从学校结合企业分析会和调研情况列出了11项职业态度,8项交流素养,5项写作素养和14项做事素养,这些素养体现了企业对优秀员工素质的追求。科学地设计了构建非专业职业素养操作体系,开展了非专业职业素养课程的实施,建立了其途径和方法,并提出了非专业职业素养的“1+2+综合”三阶段培训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反思。

当我们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课程改革时,别忘了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陈老师的做法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得到了启示,值得我们学习。

在腊八节,各路职教朋友相聚一堂聆听了陈家宜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讲座。陈老师讲了:

1、关于职业素养的四个维度:职业态度、交流能力、做事能力、动笔能力,即华校长的站起来会说--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坐下来能写--书面表达能力;走出去肯干--办事能力。

2、企业优秀员工的形象需要具备态度素养 ;交流素养;写作素养;做事素养。

3、怎样培养适应企业的准员工:构建非专业职业素养操作体系;构建了《基础职业素养培训》和《专门化职业素养培训》的显性课程,建立了“职业素养主题实践活动”和“学科职业素养教育”的隐性课程,即非专业职业素养的“1+2+综合”三阶段培训法。

精彩需要回味,精彩还将继续---感谢陈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具有启迪性的讲座,感谢裴年忠老师,感谢各位专家和同仁!祝各位节日快乐!

第三篇:中职教师职业素养培养及提升策略之我见(推荐)

中职教师职业素养培养及提升策略之我见

摘要: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从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出发,提出中职教师要不断提升哲学素养、人文素养、专业素养、创新素养、信息素养和双师素养,做到一专多能,主动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通过采取校本培训、集中培训、联办院校培训、校内外实训基地培训和企业一线顸岗实习培训等多种有效培养策略,整体提升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培养策略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是教育理论的探索者、教育实践的先行者和教育改革的实施者。当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步履维艰,其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中职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差距较大。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相信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不断提升中职教师素质,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全面提升中职教师素养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古今中外,关于教师的作用、地位以及教师修养的论述和研究层出不穷,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做教师的3项标准: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热爱学生,无私无隐;3.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唐代大教育家韩愈则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工作的根本任务,主张教师要按照“道”和“业”两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与修养。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正确主张,认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学,教学生会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必须根据做的法子,事情怎样做便怎么学,怎么学便怎样做,教学工作要坚持以“做”为中心,不仅为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对中职教师全面提升个人素养提出了挑战。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所著的《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对提升教师素养问题给予高度关注,提出了4条好教师的标准:1.热爱孩子;2.精通他所教的科目;3.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4.精通某项劳动技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中国未来10年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了宏伟的蓝图,它明确指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实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构建“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尽快把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而要实现职业教育这样一个战略转移和发展目标,就必须倾心打造一支强有力的中职教师队伍。而当前职业教育却是专业教师师资不足、教师队伍的质量不高、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普遍缺乏,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掣肘因素。

二、西部农村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当前,西部农村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普遍已经形成了一种敬业和乐业的工作动机;他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们在工作中鞠躬尽瘁,敢为人梯,他们对学生真心付出,诲人不倦;他们与同事精诚合作,协同施教;他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人师表;他们能积极投身于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与学生打成一片,协作完成技能操作实训任务。但是,西部农村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普遍存在思想观念不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较低,自我发展意识差等问题。绝大部分教师仍然受“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重升学,轻就业”的传统思想观念影响,他们把中等职业教育看作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他们称中职教育为“另类教育”。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数量少于20%。西部农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普遍低于东部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和当地普通高中的教师,西部农村中职学校教师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部分是转行教师,一部分是外聘教师,一部分是刚从职业院校毕业分配的年轻教师。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高,但缺乏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中大多没有学习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他们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积极性不强,对课堂教学的规律认识模糊,驾驭课堂、处理教材等专业能力较差。所以西部农村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应不断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提高,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最前沿知识,掌握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最终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当代中职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1.中职教师要有教育哲学的智慧。教师素养分为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而哲学素养属于基本素养范畴。教师的哲学素养是教师基本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师政治思想、伦理道德、科学文化、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哲学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中职教师要学会运用系统的、辩证的、创新的发展方法解决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要对前进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做理性的判断与分析,既不能盲目跟风,又不能人云亦云。要学会对教育问题进行感悟,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要宽心容物,虚心受善,平心论事,潜心观理,定心应变,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贫穷,要心中有人,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创新,乐于奉献,勤于学习,勇于实践。

2.中职教师要有比较深厚的人文底蕴。中职教师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反思。学习是一个人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中职教师要本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态度,主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努力实现书本知识向实际知识转化、实际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实际能力向实际成果转化。中职教师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努力把学习和思考有机结合,坚持做“实践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实践者”。这是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指导实践,中职教师要想做到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新科技、新学科、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对中职毕业生人才质量提出的新要求,就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职业教育新理念,如果固守“老专业”、“老本行”、“老观念”,肯定会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被淘汰。现代职业教育新理念包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学做人,强技能,成就自我,服务社会;智力与非智力协同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才就业;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做一体,一线强化,产教结合,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等。

另外,中职教师还要把学习与观察、反思结合起来,例如某校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教师逐渐发现:在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实践中,遇到了诸多的困惑和问题,如:预习课不知该如何搞?预习课上成了自习课;由于学生的被动学习和厌学情绪,预习课的时间明显不够,教学进度缓慢,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课堂上学生不配合,害怕出错不敢发言,组织讨论成了拉家常,组织展示成了一言堂……问题的确很多,面临的困难也确实不少。是继续向前,还是半途而废,带着这样的困惑与疑虑,学校老师们通过理论学习和集体反思,发挥集体的智慧,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做出了坚定不移地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下去的正确选择。

3.做一名有创新素养的中职教师。改革就是创新,创新教育内容,改编校本课程,研发教学软件;创新管理体制,实行年级组承包制、教师全员聘任制和教职工绩效考核制;创新评价机制,实行更加注重技能培养和社会贡献的学校、企业、社会多方参与的评价体制,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职教师。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也需要教师有创新意识,教师要树立市场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为学生增设创业就业方面的选修课程,如市场营销、务工技能、怎样开电器修理部、怎样创办幼儿园与有关法律法规和经营管理的知识。通过组织学习就业创业教育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去分析,去争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对创业的积极性和兴趣。

4.中职教师应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中职教师要向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李镇西等教学家学习,注重学生精神生活的培养,多读书,读好书,为学生营造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氛围;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尽可能在专业语言、逻辑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为具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和谐优美动听的语言。

从总体上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素养比较薄弱,存在着学校的信息基础建设滞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贫乏、信息资源运用缺乏等现象。中职学校要紧紧抓住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的大好机遇,尽可能建设数量充足的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和校园网络平台,为广大教师参加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培训提供条件和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

5.做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师。一专多能是中职教师素养提升的重要标志,所谓“双师”素养,指教师要有两年以上在基层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要制定激励制度,对获得“双师”证书的教师给予外出培训进修等奖励,在评先、评优、职称晋升、调资、聘用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专业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和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使教师尽快掌握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深入企业一线获取技术管理经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中职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素质整体提升的策略

1.校本培训。不断强化校本培训,引导教师走专业化道路,是促进学校发展,提升教师素质的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校本培训是指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和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学校组织实施,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学校为培训基地,着眼于满足学校与教师发展需要,由学校确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思想素质培训;二是专业素质培训。专业素质培训重点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科研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及实用性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主要方法有:

(一)专业引领,名师指点,大力提高校本培训的效果。

(二)同伴互助,组内研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大力倡导教师互帮互学、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努力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师徒结对,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采用议课――看课(观摩)――设课(集体备课)――说课――讲课――听课――评课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全面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三)健全制度,加强考核,确保校本培训的质量。

(四)教研科研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集中培训。组织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师培训是全面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主要渠道之一。国家级培训采取“基地培训+企业实践”的模式,培训内容设置采用“模块化”或“菜单式”,在强化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重点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培训内容既有针对性又有实用性,主要包括教学理论与方法、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企业实践活动三个方面。3.联办院校培训。走联合办学之路,利用联办院校师资力量雄厚、专业实施强的优势,积极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利用假期到联办院校接受专业技能培训,也是西部农村中职教师实践技能素质整体提升的途径。联合办学是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与社会经济长期互动协调和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联合办学可使西部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不足得到及时弥补,先进的技术工艺可提前运用到教学中来,从而缩短科技产生的超前性与职业学校教学运用的滞后性的时间距离,缩小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超前性要求与职校办学条件改善的滞后性的时间差距。同时,通过联合办学可增加中等职业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的相互了解,使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的用人规格更加吻合,缩短中职学校育人与社会用人之间的距离。4.校内实训基地(或校办工厂)的培训。职业学校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不行,但借用工厂做实训基地受限制会很明显,企业生产需要时愿意让你来,不需要时就会拒绝,中职生在工厂实训只能做一些辅助工作。西部农村中职学校一定要拥有自己的实训基地、拥有自己的企业。按照“瞄准市场设专业、依托专业办企业、办好企业促专业、办强专业引产业”的思路,将教学、生产、科研、经营、服务融于一体,组建职业技能培训有限责任公司。这些企业运行的基本模式是:学校以校内相关专业为依托,建成类似企业经营方式进行运作的实训基地,对内是为师生服务的实习实训场所,对外是面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企业,具有实训基地和企业的双重功能。5.企业一线实践培训。组织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能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等。西部农村中职学校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力量,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这是提高专业教师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专业教师更新知识,为当地培养合格适用人才的最佳办法;是密切校企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对于优化专业教师的能力结构,构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促进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赵玮,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王铁军,周在人.给校长的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杨晶,郝亚超,谈中职教师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辽宁师专学报,2012(1)

[4]张启珍.浅析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5]杜圆弦,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途径,科学教育

第四篇:在教育实践中感悟中职生法治素养的培养策略

在实践中感悟中职生法治素养的养成教育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直接步入社会生产领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法治素养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期间进行有效的道德素质教育,法治素养教育,学会做人之道,真正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依法治校”战略,怎样培养中职生法治素质的问题,从教育观念、内容、方法和效果等方面所作的一些探索和感悟。

【关键词】中职生 法治素养 养成教育 实践

当今世界,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不管是在国内进行经济活动、处理政务和社会事务,还是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都必须“法”字当头,而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法制经济。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目标。它不仅是我们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具有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经济环境,走上富强、民主、文明之路的保障。因此,现代和未来社会都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必须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依照法律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江泽民同志提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学生法制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普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基础。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直接步入社会生产领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法治素养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 1 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如何进行有效的道德素质教育,法治素养教育,学会做人之道,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依法治校”是我校实施的五大战略之一。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努力探索中职生道德品质、法治素养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一直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在长期的德育工作中我校积极致力于以下实践探索,也收获良好的教育效益。

一、在观念上,重视法治素质在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性,通过法制课程的开设和课程目标的落实,为学生获得法治素养奠定良好基础。

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忽视法制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缺少法制教育的德育教育,也是不完整的德育教育。学校是学生接受系统法制教育的“根据地”,把法制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范畴,合理规划法制教育的内容并科学安排道德教育、文化教育、法制教育的不同比例,是保证学生获得良好的法治素质的前提。认识决定行动,我校的决策是:一丝不苟坚持法制课程计划、课时、师资、教材、考核的落实。一是认真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设臵法制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与社会》、《禁毒防艾》等,以实实在在法制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法、懂法,奠定良好的法治素质基础;二是坚持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储备良好的法治素质,走出校门后能更好地溶入社会,如新生入学时的政训教育安排校规校纪、中职生行为规范教育和律师的普法教育专题讲座;日常学习有规定的法制课程的教学;在学生的见习、实习环节,有《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等有关职场、企业工作制度等的专题讲座,强化学生法制意识,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等。

二、在内容上,根据中职生的实际需要确定教育的内容和重点,突出学生法 2 制教育的针对性。

在我校“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健体”的育人目标中,“学会做人”的内涵就包括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遵纪守法和维权的内容、要求。教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就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班规校纪的教育入手,逐步拓展深化,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实践和体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让学生在学校系列的法制教育课程活动中,掌握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应遵守的基本法律法规,再到掌握与自己今后的职业活动和自身权益相关的法律,形成守法的自觉意识和能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初步技能。

三、在方法上,遵循中职生的发展特点选择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1、法制教育以“晓之以理”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通过法制课程的教育,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认识和理解,这是学生法治素养形成的思想基础。它可使学生明确:构建和谐社会是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共同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可让学生知晓:法制社会处处有“法”,人的社会生活必须依法行事,否则处处碰壁,一事无成。我校的具体做法如:新生入学教育有校规校纪和法律专题讲座;在校期间有《中职生职业道德与法律》、《法律基础知识》①等的规定课程为学生获得基本的“法”的知识提供保障,另外还辅之以法律知识竞赛、法制话题讨论等活动强化其法治意识。

2、法制教育重“动之以情”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情感是人行动的内在动力,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晓之以理”解决的是学生对“法”的认识基础,要 3 使法治教育真正能从根本撼动学生心灵,激发其道德情感,还必须注重教育内容、方法的感染性,即“动之以情”。在我校,法制教育活动强调感染性、熏陶性,灵活采用以案说法、以事喻法、以艺示法等,从典型的、身边的、具体的人和事中提炼主题,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事件中,领悟法治社会的现实性,体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如组织学生观看禁毒防艾的纪实纪录片、图片展;在执法部门的支持下组织学生亲历禁毒所、监狱现场,听起在押人员、吸毒者的忏悔发言等,让学生在撼动心灵的法制教育场景中感受法制的威严。

3、法制教育重“导之以行”,促进学生法制意识的内化。

只有内化的法制意识,才能成为支配人的行为的法治素养。中等职业学校法制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法的意识和能力、在走出校门后能更好地溶入社会的合格公民。所以,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现实社会,在实际生活中感知法、学法和用法,真切感受法治社会中公民的生活、工作及一切事务与“法”的关系,在行动中体现“法”的要求和准则,如:在日常管理中,严格依法治校,学校实施《“星级学生”考核评定办法》,将学校对中职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行为规范纳入考核评定范畴,考核结果与评优奖励、推荐就业直接挂钩,教育学生自觉用校规校纪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与法治有关的人和事,学会收集典型的学法和用法的案例;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家乡普法的信息并向家庭、邻里宣传“法”的知识和用法维权的意识等,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守法、用法,形成稳定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四、在效果上,体现“法”的威严,重在教育学生尊敬和崇尚法律。法制教育的价值在于倡导法治精神,它以确认法律的权威性和至上性、确认社会运行主要靠法律制度来规范与调节、培植法律信仰为核心,造就大批具有良 4 好法律素质的公民,来满足法治社会的需要。法制教育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强化学生主体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尊敬和崇尚法律,引导他们对有关的法律问题进行思考。在我校,组织学生听服刑人员切身感受的忏悔;组织学生参加彰显正义、惩治邪恶的公审大会;邀请专家学者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对无视学校的教育管理,严重违反校规校纪且屡教不改的极少数学生,严格依据学校管理的规定实施惩罚,涉及违法犯罪的,积极配合司法部门进行处理,绝不姑息,惩恶扬善,弘扬正气,以法治的威严确保校园这一育人阵地应有的特质。

五、在辅助措施上,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阵地的作用,营造法治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的熏陶。

在学校教育中,营造和建构立体多元的文化环境影响和教育学生,是重要的育人策略和途径。我校除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校内外活动的功能来培养学生法治素养外,还在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方面进一步发掘功能,如利用校园文化长廊,以图文并茂的大量展板为学生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展示党和国家弘扬正气,惩治腐败为廉政建设文化;诠释 “弟子规”所蕴含的仁、悌、孝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文化;倡导珍惜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的生存法治观等。以生动形象、富有感染性的形式宣传现实社会依法治国、惩恶扬善的真实典型案例;宣传涉及与公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法律法规,努力体现其传播法律意识、提示用法途径、倡导法治精神、弘扬诚信正气、鞭挞违法现象等的法制教育效应,让中职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法”的熏陶,隐形教育与显性教育有机结合,共同发挥对中职生的影响作用,培养其权利与义务相一致、权力与责任相统一的观念,形成初步的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参与国家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我校高度重视中职生的法律素质的养成教育,将其纳入素质教育的范畴,寓法制教育于学科教学、校园文化阵地和学校教育的各环节,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综合运用各种途径手段,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鼓励与鞭笞结合起来,大力渲染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风气,积极营造法治氛围,这一切对提升我校学生的法治素养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注: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要》、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年人犯罪法》

3、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第五篇:视觉传播时代的阅读困境与媒介素养1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以及影视媒体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深刻影响,人类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视觉文化时代。我们正处于一个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形象为中心的文化转型期,图像在不断挤占、征服甚或超越文字,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日益被批量生产复制的图像和符号所包围,视觉文化已逐渐取代语言文字获得主因地位,对传统的文字阅读构成了巨大的挑战。①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在视觉文化时代,受众在认知、体验世界的过程中将面临怎样的阅读危机并如何走出这种阅读困境。

一、视像成为当代生活的主要图景

在以电子媒介为主要传播媒介的视觉文化时代,高度发达的数字技术凭借自身优势打造的图像符号已形成了一种文化霸权,图像崇拜已成为现代文化的盛景,视觉享受凌越文字阅读成为人们的新宠。在当下纷繁芜杂的社会景象中,从室内装潢到城市规划,从美容瘦身到形象设计,从网络游戏到动漫音乐,从重读老照片到名著文本的精美插图,从央视春晚的视觉盛宴到“超级女声”的集体狂欢„„充斥耳目的影视文化和网络艺术形成了对文字阅读的合围和挤压之势,以图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成为当代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和无法规避的符号。在这个大众文化流行的消费社会里,影视文化以强烈的视听震撼裹挟着芸芸众生;电脑窗口不时弹跳出的一个个图像景观使受众浸淫在无尽的审美愉悦中。而消费文化的平面化和娱乐化、意义的深度消失和纷乱场景的拼贴意识,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人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方式。受众不是在阅读文字,而是在浏览,在看,在忙不迭地看电视、电影中快速移动的影像,看网络中应接不暇的图片,看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日益浸润在流光溢彩的视觉景观中,受众原本狭隘的公共空间变得愈加逼仄。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说:“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就是资讯”。如果撇开其他方面的因素,单从媒介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解析,我们还是能充分享受到电子媒介时代高度跳跃的非线性读屏方式带给我们的审美愉悦和视觉快感。因为媒介技术,现代人的确比古人的经验范围要遥远而深广,大至浩瀚的太空世界,小至深海蜉蝣、原子内核,都可以用肉眼在屏幕上看到。不经意的剪贴和复制在视觉文化领域里随处可见,成像和剪辑技术使任何图像的拼贴显得轻而易举。但是另一方面,媒介技术的发展也可能使我们的眼睛、耳朵等感官开始退化,甚至导致独立的思维和判断力的降低;关注点的雷同使得传统意义上的个人经验交流状况很难持久下去;长期的读屏浏览使我们开始用他人编织好了的被动视听去代替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判断——用新闻代替事实,用选择代替自由,用数据库代替自己的思想。这样的视觉形象已不再是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图像亦不必为实际负责。媒介技术的扩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实施替代法则的过程,媒介和现实已经处于一种模糊不清的状态。

人最大的自由就在于他的不可替代性和真实性,而这种拟态环境剥夺了受众享受真实的权利。电子媒介带来的虚拟化正在全面地改变甚至颠覆着我们的行为和心性,其中核心的问题是它可能导致“现实倒置”(reality?inversion),一切成了模式、形象与符码,“想象界”与“真实界”的距离完全消失,幻象与真实相互混淆,人类面临“真实感的消失”?②。整个世界是一个由模型不断地自身复制的世界,是一个意义内爆的世界,在这种由电子媒介和消费娱乐所主导的行为模式的“符号”之下,一切变得既是分离的又是毫无差别的,每个人都狂热地追随着大合唱式的时髦模式,世界越来越难以把握和理解。

二、视像浏览使受众遭遇阅读困境

在每一种传播技术的背后,都潜藏着相应的媒介逻辑。因此,受众信息接受方式和媒介技术之间的循环互动关系是显而易见的。电子媒介时代受众的信息接受方式为非线性发散型结构,传统的纸质媒介在传播过程中则呈现出一种线性传播的结构特征。当受众在进行纸媒阅读时,由于受阅读时间和版面空间的限制,只能在既定的信息中阅读,而且只能向前或向后阅读,甚至有时受众需要暂时离开某一文章去查阅某个生词或另一篇参考文献以补充某些知识,然后再回到最初的阅读起点,某种程度上会给受众带来令人不快的阅读障碍。

尽管如此,从本质上来说,印刷文本平面化的特征以及文字符号最具张力的抽象性特征,使人类的思维有着无限延展的空间。文字阅读能够使受众静心坐下以凝神专注的方式,通过深思联想沉入到文本中,透过语言而想象其传达的形象并品味其内在意旨,进而领会作者传达的深层内涵。一方面,由于文字书写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转换隐含了意味深长的距离,使文字表达的间接性、抽象性、体味性为文本表征和阐释保留了悠远的审美空间。另一方面,文字书写的延时性和稳固性,又可以使书面表达中的思想审理和价值重建保留了意义空间。

电子媒介创造了没有边缘的多中心,以随机的不连续的图像瓦解了线性的逻辑思维模式,而走向非线性的思维。制约传统阅读的时空限制被打破,经过若干次超链接的资料虽然和原始阅读的信息之间没有了联系,但受众仍可以在信息汪洋中继续传播下去。而在这种超文本的自由阅读中,受众很可能被卷入一种“链接深渊”,以致迷失了自己。以电视为例,它“受收视率的影响,屈服于紧急性的压力,从而制造了一种快速思维,培养了一批‘快思手’。电视只赋予一部分‘快思手’以特权,让他们去提供文化快餐,提供事先已经消化过的文化食粮,提供预先已经形成的‘固有思想’。‘快思手’的特权使得‘颠覆性’(文字意义)式微而世界也欲渐陷落于深度的假象,时髦言词的烟花和不实之词的喧嚣亦消弭了当代社会最真实的生存困境”③。电子媒介时代视觉文化表现形式上的可视性、内容上的通俗性及明星效应,极大地满足了普通大众日常生活休闲愿望的情感诉求,再加上传达方式的瞬时性和重复性,使受众无法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思考,并进行抽象的形象思维和演绎推理,更无法深入到文字当中,而是沉浸在孤芳自赏的自娱自乐中。相较而言,纸媒文本的那份高雅文体特有的理性反思的沉重感和批判意味,就轻易地被受众的视听感受消解掉了。

三、视觉文化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日常生活中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光盘以及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的出现,都充分说明视像化已随处可见。在视觉文化传播盛行的今天,文化转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文化转向关系到一代甚至几代的成长环境,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种族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问题。眼花缭乱的视觉文化需要人们去认真辨别,生活经验不断在暗示我们:“看到的就是真实的”,但这恰恰又是最危险的。

当视觉文化成为“快餐式”的消费品时,人类很容易沉迷于轻松的感性愉悦而摒弃相对沉重的理性思维④。读图式的文化消费,由于过多地依赖直观图像思维,可能会带来联想、思辨能力的下降,可能带来读写能力的下降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丧失,个性创作能力的退化以及媒介文化同质化带来个性风格的缺乏,都是迫切需要人们认真对待的问题。感性与理性、读图与读文的和谐统一应是视觉传播时代的应有之义。在我们欢呼“读图时代”来临的同时,也要积极地抵抗人为的视觉暴力,自觉抵制不良图像信息意识,提高受众对视觉图像的批判解读能力和视觉审美能力。因此,在当前视觉信息超载的网络语境下,视觉文化素养的提高就成为当下受众走出阅读困境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因势利导,把传统的文化有机地嫁接于视觉文化中,在继承中发展,直观而不低俗,还受众一个多彩、健康、清朗的视觉空间。

视觉文化素养是指人类通过观看,同时整合其他感觉经验,发展出一组视觉能力的素质⑤。视觉能力对正常的学习过程来说具有基础性作用,有视觉素养的人能发展出这些能力,并据以理解和区分其环境中的可视动作、物体、符号,无论它们是自然的还是人工创造的。对视觉能力的创造性运用,使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将这些能力运用于鉴赏,人们就能理解和欣赏视觉传播方面的经典之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视觉文化素养教育加强了意识形态批评的内容,人们开始关注图像背后隐含的内容和意义,这使素养教育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媒介多元化时代,受众读书时间越来越少,视觉文化素养的形成不是一个简单易行的过程,要着眼长远,进行系统教育,特别是应注重对文字阅读的强调,在阅读中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是拯救道德腐败、价值失范的趋势。只有在公众视觉文化素养教育方面夯实基础,才能迎接全球化带来的媒介文化冲击;只有在文化素养教育中取得突破,才有可能使公众的媒介素养储备经受得住文化多元化的考验。

视觉文化素养强调的不仅是“观看”,更是要“看懂”,更是要求受众正确把握视觉图像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在这个任何人都无法逃脱的视觉文化时代,我们究竟该如何去“看”,去“阅读”?当我们厌倦了视觉符号的冲击和“暴政”,想要重新获得视觉的另一种意义上的解放时,我们的出路又在何方?这些都是每一个享受着或者批判着这个视觉文化时代的人们所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因为不管怎样,我们都无法放弃我们珍贵的视觉:“谁失去双眼谁就会把灵魂抛弃在一个漆黑的深渊,在那里,重见阳光及宇宙光明的一切希望都停止了。”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首先,视觉文化是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出现是不可抗拒的,而且会有进一步的发展。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就不会站在守旧的立场上来对待视觉文化,而是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这一变化。其次,视觉文化本身是复杂的,它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需要具体的分析。一方面我们要注意到这一文化转向,另一方面又要对这一转向的种种影响予以研究,尤其是那些消极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找到有效的对策和方法。最后,在充分研究视觉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提倡一些积极、健康的文化和行为范式。譬如在教育中、在娱乐中过度的视觉化和快感化就应该加以限制;再比如,有必要提倡“回到书房,亲密阅读”。用海德格尔的话说,语言是我们生命的家园,我们在一个图像泛滥的时代应该保持我们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回到书斋清静阅读,应该是这个时代每一个人做出的理性选择,换言之,我们不要因为图像文化而冷落了文字阅读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

(此文系2009西藏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西藏藏族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周宪:《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J],《福建论坛》,2001(02)

②吴琼:《视觉性与视觉文化》[J],《文艺研究》,2006(1)

③[法]布尔迪厄,许晖译:《关于电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④陈龙、陈一:《视觉文化传播导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⑤马焰.序一[A].孟建:《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理论诠释》[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2005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下载数字时代中职生媒介素养培养的路径与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字时代中职生媒介素养培养的路径与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