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例高中生焦虑症患者的咨询案例
一例高中生焦虑症患者的咨询案例
定西市 陇西县第二中学
党 红
一、个案介绍
小琳(化名),男,16岁,高一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前来咨询,他神情沮丧、低头不语、双拳紧握、混身发抖、问话不答或唇动无声。老师描述:开学第二周星期一,班主任要求学生穿运动服,准备参加升国旗仪式,可早上到校时,班上只有小琳等不多几个人穿运动服,于是班主任便任命他当升旗手;小琳在升国旗时感到紧张,大汗淋漓,双腿发软发抖,还听到有同学喊道:“××同学穿运动服出分头„„”,时而他感到头脑空白,在不能区别自己与外界的茫然与混沌中升旗完毕,然后提心吊胆而又自责地回到教室,他又听到有同学大喊:“你滚出去„„”,于是小琳背着书包不声不响地回家休息了3天,可又怕耽误学习,第4天便惴惴不安地返回学校,向班主任下跪央求不要将其开除,班主任莫名惊愕,带其回教室时他又犹豫不决,不敢进去。
二、个案分析
据了解,小琳学习认真,成绩中等偏上,做事细心;家住农村,在兄妹中排行老大,自幼听话服从,性格孤僻内向,同学关系一般,认为没有知心朋友,和同伴来往少且被动,从未在公众面前亮相,课堂回答问题都感觉害羞脸红。
从年龄来看,小琳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对自己形象(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的关注程度迅速上升,总是希望给他人尤其是对重要他人留下良好的影响,对别人的议论和评价十分敏感和在意。然而小琳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性格内向同时缺乏有效的同伴互动,在人际交往中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不适和痛苦,并为此自责;在公众面前他对自己的形象过分关注,期望留下完美的影响,这种完美化倾向与人际交往欠缺导致紧张的事实形成对立冲突,感到自己形象扫地,产生强烈的焦虑感和失败感,产生幻听,并出现“头脑空白、大汗淋漓”等生理反应;之后在强烈的紧张焦虑状态下他“感觉”自己已经不受同学欢迎,便逃离学校。可见,小琳的心理问题可定性为精神高度紧张之下的状态性焦虑症。
基于此,我拟定了缓解紧张焦虑、校正完美化倾向和消除人际交往障碍三个目标,分别运用行为主义疗法、认知领悟疗法和暴露疗法进行咨询和治疗。
三、辅导过程
第一阶段:通过行为主义疗法消除紧张、焦虑,帮助其回归集体 针对小琳低头不语,双拳紧握,混身发抖,问话不答或唇动无声的紧张、焦虑特征,我引导他做了放松训练(伴随深呼吸进行肌肉紧张放松训练),反复交替5次后,他的紧张神态有所缓解,基本能进行正常谈话。考虑到小琳出现了幻听现象,但又不能接受幻听这一事实,而是反复强调确有其事,因此我采用空椅子技术,引导小琳回归到当初升旗情境中与“同学”对话:当升旗时“听”到“你出分头”、回到教室时“听”到“你滚出去”时说出自己想说的话,通过鼓励和支持他开始与“同学”争辩:“我穿运动服不是为了出分头,而是为班级负责;你们不听老师的安排,不关心班级体荣誉,且拿你们的错误标准来指责我的正确行为,为什么要这样做?„„”,经过情景模拟对白宣泄,小琳长长地喘了一口气,并报告心情平静了许多,但对回教室仍心存疑虑。给小彬解释幻听:之所以听到“××同学穿运动服出分头„„”、“你滚出去„„”是自己当时精神过度紧张所引起的幻听。这时,小彬抬起头,眼神中透露出不解和疑惑,告诉我说当时是很紧张,但的确听到了有人这么说,接着我告诉他,幻听是一种歪曲的听觉,并没有相应的外部声源作用于听觉器官,并没有人说“××同学穿运动服出分头„„”、“你滚出去„„”,之所以“听到”是因为自己第一次在公众场所亮相感到紧张才出现的。为了证明这一点,我让他指定自己信任的同学来作证。慢慢地他接受了幻听的事实并表达了对同班同学的歉意。
第二阶段:运用认识领悟疗法进行认知矫正,消除自责和完美化倾向:
在进一步沟通中发现小彬存在完美化倾向,对自己的举止仪表很在意,希望自己通过升旗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好的影响,以便老师和同学接纳他。基于这种过高的期望,在整个升旗过程中,他一直在担心自己的表现是否得当,有没有瑕疵,当感觉到自己紧张、流汗、发抖时感到绝望,认为自己的形象一败涂地,与当初的设想相差千里,他感到慌张和崩溃。我告诉他凡事追求完美是一种错误的思维,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太高,期望也很高,当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时就产生挫折感、失败感。其实对一个人来说能力是有限的,想完成一件事,除了自身现有的能力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由于你早期经验中人际互动不足,缺少锻炼,在公众场所大方、干练地完成升旗是有难度的。紧接着我告诉他,制定任务目标时要把各方面的因素都考虑进去,目标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不能有过高的期望,万一做的不够出色,不应该自责,因为没有人做事会十全十美。他点头表示认可并重复着“不能有太高的期望”。
第三阶段:运用暴露疗法对小琳进行人际交往障碍辅导:
其实小琳在这次事件中强烈焦虑反映的深层原因是他人际交往障碍所致。他渴望良好的人际关系,羡慕人缘好的同学,但他的交往少,而且被动,对人多的场合他总是避而远之,生怕自己说不好,做不好,感到很尴尬,不自在,为此痛苦和自责。如果小琳有大量的人际交往成功的经验,就会产生社交的自信,就不会有怯场、甚至强烈焦虑等反应。因此我帮助他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微笑,学会主动打招呼,学会关心和由衷地赞美别人,在小范围内(同桌邻桌之间)主动和同学交流,逐步扩大交流范围,同时建议他抓住课堂回答问题的机会去锻炼自己,并告诉他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时进行积极地自我暗示:“没关系,我在锻炼自己的能力,下次我还会抓住机会锻炼自己的,将来我会对自己的交往能力满意的,因为我正在锻炼自己„„”;之后,我邀请了他的同桌、邻桌、班长和班主任,进行了小组互动,分别表达了对小琳的积极评价,并表示愿和他交朋友,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小琳初步体验到集体的温暖,有了归属感,步伐轻盈地和同学一起回到了教室。
四 成效及反思
两个月后的一天,在校园里见到小琳和同学有说有笑。他说他已经有了好朋友,同学们都喜欢他。真是不敢想象,如果当初把他视为不可理喻的怪物,结果又会怎样呢?可见,用心育人,让教育触及学生的心灵,才会绽放灿烂的阳光之花。
对这个案例的咨询进行了三次,从咨询后的即时效果来看,小琳强烈的紧张焦虑反应有了明显的变化,但心理问题的彻底解决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办到的,因此后期的跟踪辅导很有必要。有时,异常心理反应互为因果,没有对根源性因素的解决,表面性心理问题还会再次侵扰。因此,帮助小琳缓解了紧张焦虑反应后,需要对这一反应的根源性因素——完美化倾向和人际交往障碍进行辅导。
其实如果在家庭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能够引导小琳主动与人沟通,得到锻炼,则不会有小琳升旗时的异常反应出现,因此心理教育应该渗透到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之中。
第二篇:焦虑症患者的自我调节和治疗
焦虑症患者的自我调节和治疗
一、个体要有一个强烈的信心。焦虑症患者的求治欲望是很强的,因为这样的痛苦一直存在,无时无刻不要提醒我们焦虑痛苦的存在,这样每一个人都会特别想走出来。但就是因为太想走出来,对自己的预期太高,而结果往往是失败,这样就会让自己进入到一种失望几绝望的状态,这样,对于自己走出焦虑的信心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所以,最近,焦虑症患者一般都是无奈的生活,没有一丝的力气。这是要尽量避免的。
二、个体要对自己的一个正确的清醒的认识。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也许症状表现是一样的,但每个人的心理是不同的,发展也是不同的,成长中的重大事件也不相同,这就需要患者对自己的过去现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同时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做到一个完全的接纳自我,这一般是焦虑症患者所做不到的,总是站在自己的对立面来批评自己,批评自己的焦虑反应是如何的痛苦与无助,这样的自怨自艾多了,就会让自己失去自信,自我价值感或者自我效能感下降,这样的结果,是自己成了走出焦虑的最大阻碍。
三、接受焦虑的存在,因为焦虑反应是正常的,只是我们过激了。而且焦虑症患者要认识到一点,那就是焦虑症有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症状的反复存在与出现,这是一个必须要接受的事实。只有在接受这个症状的基础上,才会有一些进步。
四、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立足于自我,立足于当下,从自我的实际出发。焦虑症患者最大的问题就是想立刻解决自己的问题,能多快就多快,这是很不现实的,焦虑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心理咨询与恢复也同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放下这样的幻想,立足于当下的生活,这里就需要森田里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带着症状去生活,从生活中的点滴出发,一点点的克服与努力,慢慢的走出当下的困苦.五、善于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与语言。焦虑症患者在不知不觉中患上焦虑症,不知不觉中又加重了焦虑症,这里有一个很严重的自我加速,就是不断的自我的负面的自我暗示,比如患者一般总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总是看不到希望,这时患者就会说出一些让自己更加绝望的话,这样的话,就是一个自我的暗示与强化,你每说一次,就不断的加强了焦虑的严重,同时,也加强了阻碍个体走出焦虑的力量。所以,作为一个患者,在接受自我的基础上,要善于运用一些积极自我暗示,一点点的增加自我的力量。
六、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运动,多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活动。这样做的原因是,加强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自我防御系统,尽量让它自己发挥作用,而不要借助药物来帮助。
七、认识自我的误区,认识自我的一些自动思维。每个人在面对自己时,会有一些误区,这也是为什么焦虑症患者尝试了很多方法,可最后还是回到了原地的原因,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模式,这样的模式是自动运行的,不受个人的意志的控制,一般很难发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别人的问题,一下子就能指出来,而对于自己的问题,总是看不到,这也是为什么自称认识是最困难的。
八、合理我宣泄渠道。每个人都要针对自己的个性特点,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宣泄压力 的方式与渠道,而且要定期的清理自己的内心,定时做一些自我的反省,最好是每天睡觉之前,做一个自我的反省,让自己有一个放松自己反省自我的机会。
九、建立相对稳固的情感支持系统。这是焦虑症患者所没有的,因为患者的内在的安全感是缺失的,这样的人很难与人建立起稳固的情感联系,所以,面对困境时,患者更多的是独自面对,力量上,自信上是严重不足的。所以,如果患者能够有一个强大的情感支持系统,对于走出焦虑,克服恐惧与绝望是相当有帮助的。
十、适当挑战自己,勇于突破自己的设限。由于焦虑的时间久了,就会自己给自己加上一些限制,一睦束缚,这样我们就自动的失去了自己的进步的机会,所以,在焦虑的症状稳定的基础上,就要适当的做一些自我挑战,挑战自己害怕与恐惧的事情,进而增强自信,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三篇:考前焦虑症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考前焦虑症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一、求助者资料:
林XX,男。18岁。某重点高中高三求助者。父亲经商。母亲是小学老师。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感情融洽。从小学到高中学习一直是班内前三名。进入高中后,排名稍落后,在班内前十五名以内。
从小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小学时很活波,进入初中开始变得话少了,交际也少了。到高中后,一般不出去玩,只学习。稍有时间也会上上网玩玩小游戏。节假日会在父母的伴随下出去游玩。但回来后就会后悔,想着别的同学肯定在用功学习,自己在班上的学习名次会下降,没有面子。自小一直是班里的好学生,别的同学的榜样,也是家里亲戚们小孩的榜样,同时更是父母的骄傲。
二、躯体症状及心理问题描述:
在初三时有时就有头皮发紧,一考试便失眠的情形出现。进入高中后,这个问题加重了。高二很严重,考试前头晕头痛,胃胀吃不下饭,伴随拉肚子低烧。考试一过就自行缓解了很多。到医院看过多次,没有什么病变,医生开些抗焦虑的药吃,开始几个月有明显效果,一学期后吃着药依然不能睡觉。进入高三,不光考前紧张得不成样子,吃药一点效果也没有,而且感觉大脑不当家,记忆力下降了很多,因知道药有很重的副作用,觉得是药量过大的原因,就不吃药了。而且后来考试过后也不缓解,甚至出现了幻觉,开始一进班里就认为大家都在看着他,都在背后说他,瞧不起他。后来,在大街上也认为走路的人都在看他,说他,瞧不起他。精神科医生诊断他是精神分裂症。他一下子精神迸溃了,差点自杀成功。
三、心理咨询过程
对林XX咨询总共有四次。总共用时七个咨询时。
第一次咨询:用时两个咨询时
咨询目标:
1、收集资料,2、去诊断化,3、消解幻觉
咨询技术:情景剧游戏疗法。
咨询内容:首先给求助者进行精神分裂症去诊断化,有幻觉不等同于就是精神分裂。他的幻觉是过度焦虑紧张导致的。通过感知让他认识到自己产生幻觉的由来。让他明白任何人在一种极度的情绪状态下都很可能产生幻觉。
学习本来是实现个人良好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让人获得知识充实感的良好目的。由于目前教育模式的不合理,学校偏重于升学率,老师偏重
于成绩,总是以学习成绩以班级年级的排名论英雄的方式当作最有效督促手段;家长和社会对求助者的学习成绩及名次的关注强化,在这样的环境下导致一部分求助者过分重视“成绩排名”。以至于他们在学习中,不是把注意力放到到底学会了没有,到底掌握了哪些学习内容,而是过度的关注分数和名次,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且以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当作自己行为的标准,从而失去真正的自我。这样弄得自己心态浮躁,情绪焦虑。由于他们让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左右了自己的前进方向,导致学习目的和手段的倒置,舍本而逐末,于是痛苦莫名。其实,人不能总生活在别人的评价之中,而要懂得靠自己的实力去创造自己的人生。高考的过程,是自己和自己战斗的过程。抛弃杂念和别人的评价,就更容易专心,更容易成功。
他还表现在对考试结果的认识误区,认为考试成绩与排名与自己的未来是“荣辱与共”,考试成绩将决定自己的一生。其实考试远远没有那么大的作用,将来的发展如何,并不是说考上大学,一生幸运;考不上大学,终生无为。所以求助者要看透高考,理解学习。在冲刺时刻,实事求是地增强能力,淡泊名利,关注需要改进的问题。
第二次咨询:与第一次时间间隔一周,用时两个咨询时
上次咨询效果:幻觉消失。焦虑情绪也金明显减轻。能看书学习了。咨询目标:改变不合理认知使情绪合理化
咨询技术:
1、认知疗法,2、团体咨询游戏疗法,3、系统脱敏焦虑情绪
咨询内容:和求助者一起分析患考前焦虑综合症的典型特征是什么?得来的结果是患得患失,妄自菲薄。对自己的成绩、别人的分数,往往特别计较,只看一时一地,不能纵观全局,用一时的现象,来推断将来的事情,以至于影响到自己的情绪,无法专心应考。出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求助者应多与自己纵向比较,关注自己的特点,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尤其是在复习进入冲刺阶段的时候,时间非常宝贵,复习任务又大,求助者要学会自我调试,总盯着别人的学习或者行动,只会先让自己乱了阵脚。通过分析让求助者要明白,高考面向的是全国的中学生,同班同学既是竞争者,更是合作者。所以自己只要认真规划,踏实解决自己的问题,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到考试前就会有很大进步。
同时,和求助者一起总结出提高学习效率必须端正如下认知:一是你的付出可能还不到回报的时候。在学习上很多同学容易犯的毛病是希望今天努力了明天就获得成效。其实付出和回报的周期有时往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我们不在意付出和回报是否相符,我们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经验。二是你的方法可能不对头,南辕北辙。高三的复习,不仅量大,而且复杂,仅靠努力和勤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所说的付出,不是你在学习上花费了多少时间,用了多少脑筋,而是指在学习上你做出了多少实实在在有效的学习行动。因此,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对复习方法的反思上,而不是盲目担忧。
第二次咨询结束时建议求助者回校学习。
第三次咨询:与上次咨询间隔一周,时长一个咨询时
上次咨询效果:回校学习一切都正常起来了,就是有些焦虑也不再关注它。咨询目标:个人职业规划
咨询技术:用成功立志学激励成功。
一个人要想成功不是他要成为别人,而是要树立个人品牌。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他在基础教育中考试怎么样,考上什么样的学校,而是他在走入社会后能否独立,有无个人溶入集体的作用和无人替代的价值。只有树立起自己长远的理想追求,才会有做不完的事情,才会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才能飞得更高。这时头脑就会充实,生活很有乐趣。有长远具体的目标和信念就少了许多虚拟焦虑与恐怖。
第四次咨询:与上次咨询间隔两周。咨询时长两个咨询时
上次咨询效果:回学校学习十分有心劲,不再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有,专心学习,很是开心。
咨询目标:对前几次的咨询作个总结。
学会在生活中见风使舵,不让情绪说话。及时良性应对生活学习的压力,把焦点集中在解决问题而不是情绪上。这次又提出一个问题:他有时会手淫,手淫感觉很不好。问怎么解决。当时对性进行一番生理心理认知后,只反问他一个问题。你饿了,要不要吃饭,你吃饭怎么吃,只要不刻意在人前表演,关起门来自吃,只要你吃饱了,谁管你怎么吃,吃多少。求助者笑着说我明白了。没问题了。
心理咨询结束。一年后求助者来工作室看我,得知他考上一重点大学,并在班里当选为班干部,目前状态良好。
(本文由北京美龄心理咨询中心韩美龄原创,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否则追究责任)
第四篇:中学生焦虑症案例分析和防治对策
中学生焦虑症案例分析和防治对策
中学生是人生历程中,生理、心理发展和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内心世界充实和巨变的时期。他们要不断面对和处理各方面的矛盾,如个人愿望和社会现实的矛盾,个人能力和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要承受来自学校和家庭、学习和生活的各方面压力,调整和处理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新的人际关系。如不能正确对待各种困难和挫折,势必产生心理障碍,严重的就会形成焦虑症。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时期,中学生群体中存有心理障碍的人数日渐增多,其中焦虑症患者和对焦虑症有倾向性的学生人数也有增多趋势。据对高一某班56人进行的卡特尔心理测验报告分析,具有焦虑、紧张易感素质的学生有13人,占全班人数的23.2%。在这13位具有焦虑的学生中,有不同程度生理反应的同学有8人,占具焦虑心理学生人数的61.5%,心理承受能力指标为中、差的有12人,占92.3%。中学生焦虑过度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应引起学校、社会、家庭的高度重视。
一、中学生焦虑症的典型案例及症状表现
君君同学,女,一九八一年出生。父亲从事于美术设计工作,母亲为普通工人,他们婚后多年才有孩子。君君出生后,由于祖父母存有的重男轻女思想,父妻之间思想、个性和脾气的不合,家庭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导致家庭的解体。三岁时,尚无记忆的君君经常受到父母打架吵骂声的侵袭和惊吓,五岁时君君便跟随母亲开始经历离异单亲家庭的生活。
离异后的母亲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一方面,在生活上对孩子百般依顺,那怕是君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穿衣结带,学习用品整理都由母亲包办。长此以来,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极差。幼儿园的君君每次进幼儿园就嚎啕大哭,小学的君君与母亲外出寸步不离,担心离失,初中的君君还惧怕到商店帮母亲买回油盐,到了高中,君君最怕的是母亲外出而自己孤单一人在家。
另一方面,离异后的母亲心里充满矛盾,一旦遇到烦脑则把一腔怨恨倾倒在孩子身上。幼小的君君曾被母亲一气之下锁之门外,要她去找自己的亲爹,或者被母亲紧闭一室,以示惩罚。初中的君君也曾被母亲痛打得两臂青肿,拒之门外,无奈时只能跑到外祖父处去诉苦。
君君在成长过程中,情感世界是复杂的,经历过呵护和伤害,受宠和被冷落这些矛盾心理的冲突体验,为她焦虑过度的心理形成产生着潜在的影响。
初中阶段,生理上的发育使君君逐步变得内向、自我封闭。特殊的家庭结构状况,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缺乏,又使她显得过于自卑。繁重的学习,频繁的考试,考试后每次成绩的揭榜公布,初三大运动量的作业量,中考前白炽化的模拟考试使君君的焦虑症一次一次变得严重。在心理上,她感到惶惶不安,时常感到害怕和焦急,担心成绩的跌落和考试失败。在学校的竞争中自信心被削弱,耐挫能力降低,时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害怕在集体中表现自己。有时想逃避一些特定的环境,考试时怕到学校,取得不好成绩不愿回家,回避老师、同学和家长。在生理上,每次焦虑过度则感到胸闷、眩晕、呼吸、心跳加快、虚汗、不思进食,严重时还会头痛、昏晕、呼吸急促、心动过速、面色潮红、尿频尿急、月经不适和痛经、腹泻、恶心。晚间失眠,恶梦,梦中惊醒后惧怕,行为上手足无措,或出现机械性反复动作,自言自语,严重时还会哭笑失常。
高中阶段,君君对新的环境需要重新适应。新学期初,她还难以进行自我评估,单元测验成绩一揭晓,君君个人的愿望和现实形成明显的反差,情绪一下低落,心理负担加重。使她的焦虑症多次急性发作,症状也明显加剧,频率也加快。有时她会在晚间作业遇到困难时突感焦虑,有时会在母亲的一声催促声中诱发焦虑,有时会在空荡荡的屋子里自发焦虑,有时则会在学校课间噪杂的环境中突发焦虑。
学校数学质量抽测的这天早上,君君惧怕得不愿来校,躲在家中的卫生间,全身感到不舒服,母亲再三劝导她还是不愿来学校参加测试。期中考试前一星期紧张的复习,使君君十分焦急,考前第二天上午课间休息,君君冒着细雨去了母亲的生产车间,哭着对母亲说:“我不要读书了,我不能参加考试”。肯求母亲为她换个学校。过后经过老师反复细致的思想工作,为她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才完成期中的各门考试,结果她还取得了班级前十名的优异成绩。
期中考试过后,面对取得的成绩,她又处于过度的担忧,因为面临的将是相对的落后,焦虑症反复发作,生理症状加重。母亲带她看遍了医院各科门诊,全面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为此,母亲为她戴上金锁链作护身符,外祖父请和尚为她念佛除邪,都无济于事。反而增加了君君为自己身体状况的不安和恐惧,意志变得消沉,这些感觉则会把她推向焦虑症的深处。
高一第二学期的一天早晨,君君因上学时间急促不愿吃早饭,与母亲发生争执,母亲到校告了孩子的状,气愤的说:“不要她回家”。午间老师做好了思想工作。放学时老师陪送她回家,晚上母亲利用中班休息回家看望孩子,女儿在做了自我批评的情况下还未能得到母亲谅解,随后,空屋一人的君君陷于纳闷焦虑之中时,竟然不由自主的吞下了过量的镇静药,待母亲下班回家发现后,急送医院抢救才幸免于难。事发过后,老师找她谈心,她为此也感到莫明其妙,她所焦虑的内容并不是当时眼前所感到的威胁和惧怕,往往与当时诱发焦虑的现实原因无关。平时焦虑发作时,甚至是一种无明显原因的恐惧和紧张,似乎感到但客观上并不存在的某些威胁或坏的结局会发生,为此担心害怕。当她感到极度害怕和焦虑时,似乎想逃避某些特定的环境和情景。君君焦虑症急性发作时除产生以往的生理症状反应以外,对时间也会发生错觉,对外界和自己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身体感到精疲力竭后便有飘飘然的感觉,从而产生无意识的行为和动作。
二、中学生焦虑症的分析
(一)什么是中学生焦虑症?
中学生中为学习、生活而焦虑的心态普遍存在。而且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焦虑。适度的焦虑对学生并无害处。有利于学生审时度事,深思熟虑地分析和处理自己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激励自己不断上进。焦虑不足或焦虑过度均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若焦虑过度到学生长期不能摆脱烦脑、不安、恐惧的心态,并出现不良生理反应和异常的肢体语言时就成为焦虑症。
我认为中学生焦虑症是由于学生精神内在冲突,积累到某一程度时导致自我控制能力失效,从而致力于激烈的心理内部防御而产生的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运行性紧张的常见心理疾病。
(二)产生中学生焦虑症的原因:
1、生理遗传因素
每一个孩子出生后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情和性格倾向,患有焦虑症的学生往往具有非常敏感和活跃的神经系统,这些状况往往来自父母亲的遗传。君君的个性特征,内向压抑,胆小谨慎和敏感的神经很大程度也来自父母的遗传,对她来说学习、生活、精神上的压力会产生强烈的压力感。环境的改变和不适会增加君君对焦虑症的易感性。
学生的身体素质一部分来自父母的遗传,大部分靠成长过程中的体育锻炼,生长发育得到强化。自小体弱多病,动作迟缓,甚至生理缺陷的学生往往缺乏克服学习、生活中困难,排除焦虑的体能,容易诱发他们对自身的不安和恐惧。君君在身体素质方面的不足也是她易患焦虑症的原因之一。
2、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早期是否经历过令人不快的事件。如父母离婚、失去亲人及其他不幸事件。君君身临父母离异家庭,为此总感到迷惑和不安,这种感觉一旦形成,会持续很长时期,加之母亲常常翻起陈年旧帐,成为君君焦虑过度的易感点。
学生的童年时期是否常被批评或被冷冰冰地对待,被家庭忽视或被虐待,以及经常受到家长虚拟环境的恐吓。这种境遇会使学生陷于一种易受伤害而又感到胆怯的境地或被感到自己无足轻重,无人痛爱。君君童年生活的感觉,曾被母亲拒之门外,空闭一室。在她成长过程中会产生持久的影响,一旦遇到这种情景重现,便会大大增加焦虑症的发病。
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否长期依赖父母和他人,被人袒护,受人宠爱。君君在家庭生活中,长期依赖母亲,在事实上削弱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信心。母亲的教育方法无意中给君君传递了一条错误信息,没有母亲的保护是不安全的。一旦遇到这种境地就感到害怕,很容易发作焦虑症。可以推知,过于袒护和宠爱孩子的母亲其本身就过于焦虑。母亲过于焦虑的心理特征会通过遗传或自身的行为感染给她的孩子。
家庭生活中,学生与家长之间必然会存在思想行为,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差异,形成“代沟”。在处理双方分歧和矛盾中,思想方法和教育方法是否妥善,关系是否融洽。一旦遇到矛盾冲突,家长不能宽容,过高要求,求全责备,严历粗暴或无瑞嘲讽,猜疑、任意贬低、冷言相待,长此以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自重、自信、自爱之心,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诱发学生焦虑症的发生。
3、学校、社会环境因素
如果说生理遗传为学生播下了易患焦虑症的种子,那么早期的家庭环境,提供了这种子发芽的温床,后期的学校社会环境很可能会催促这种子发芽。当代中学生面临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多,可说是进入一个心理高负荷时代,时常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和困扰,一旦产生心理危机就会焦虑不安。下面的例子在君君的身上也不同程度存在。
(1)学习上压力沉重,用脑过度,导致心理疲劳,使智力下降,精神萎糜,失眠疲惫,难以完成学习任务,会促使学生产生焦虑、烦脑。
(2)在学习上付出了极大努力,成绩却迟迟不能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在某一阶段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又不知原因,由此对自己产生怀疑。内心在不断抗争,屡屡失败,会使焦虑情绪日趋激化。
(3)考试是学校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具有焦虑倾向的学生一旦面临考试,试场的情景,对考试结果的担忧会对这些学生带来威胁,因而产生紧张、忧虑,神经过敏和情绪冲动。
(4)当前中学生中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性情较为冷漠,自我封闭,不善交际,不开朗。具有这种性格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属社会适应能力差者,他们在学校人际关系中时常有一种莫明其妙的孤独感、寂寞感,一旦处于班级中的“二等公民”地位就会引发自我价值的失落,从而产生困惑,为此焦虑。
(5)当前社会的新旧交替,生活方式的巨变,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会从各个层面影响着学生。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已开始思考着自己的未来,很大程度受到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有些是积极的,难免有消极的东西会影响学生,使学生产生人生选择的困惑,苦苦思索,难解疑虑。面对未来社会择业的艰辛,他们怕找不到自我的理想位置,实现不了自我价值,缺乏保险系数强的安全感,为此而焦虑。
4、个人性格因素
从卡特尔心理测试报告分析和君君在学校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可以反映出,中学生焦虑症患者多有些自卑,情绪消极,会盲目地自惭自愧,易于紧张恐惧,对困难估计过分,患得患失,对外界事物的反应敏感,甚至于十分强烈,一点小事就大惊小怪,心惊肉跳,稍有意外就惶惶不可终日,偶遇挫折就无法忍受,性格内向保守,孤僻离群、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对自己躯体和生理反应过分关注。
三、中学生焦虑症的防治对策
从君君的焦虑症症状可以看出,中学生焦虑症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生理上和行为上的危害。焦虑症具有遗传性、易感性、突发性和终生性的特征。焦虑症的反复发作会形成严重的人格障碍。因而,需要学校,家长共同配合做长期细致的心理疏导工作。
1、要做好学生的早期预防工作
焦虑症患者的心理障碍来自于幼年结下的症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外界压力的承受能力,面对困难的耐挫能力是后天形成的。家长、教师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决不能走入误区。例如,要营造一个和谐欢乐的家庭气氛,建立互相尊重,民主的家庭关系。要有意识的训练孩子调节情感的能力,从小养成热爱劳动,自理生活的能力。通过孩子的生活、学习、劳动培养他们勇敢,坚毅,沉着、果断的意志品质。家长、老师对学生要少一点呵护,挫拆教育,从小抓起。要让他们在逆境的搏斗中提高应付逆境,摆脱挫折的能力。
2、要加强对学生健康心理培养教育工作
对于具有焦虑症反应的学生,首先要为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摆正外部世界和个人自我的关系,要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我,正视现实,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和冷静地对待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鼓励他述说内心的不安和焦虑,缓解压力。通过暴露内心困苦和恐惧,释放他长期以来被压抑而积累起来的心理疾苦。要帮他分析产生焦虑心理问题的根源,指出学生产生焦虑心理活动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从而使他能正确了解自身的心理活动。帮助他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逐步指导他营造良好心境和防御焦虑过度心理的方法。通过长期的调整,逐步排除诱发焦虑产生的因素,增强克服焦虑的能力,使他从焦虑症的阴影中走出来。
3、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学生心理环境影响于他们生存的社会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减少学生焦虑症的发生。就学校方面来说,要力求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避免造成学生长期处于高亢奋,极度紧张,过度疲惫的精神状态。要减少不必要的考试,使学校的考试规范化,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可进行适当变革,更不能将每次学生成绩张榜公布,引起学生情绪上的强烈反应,造成心理失衡,出现恐惧和害怕。学校要加强优良班集体建设,营造一个团结和睦、互助互爱的人际氛围。老师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教育方法要科学,对学生的要求和标准不要期望过高,以免学生时常产生挫败感,对自己产生疑虑感,诱发学生的焦虑情绪。学校要科学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
4、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疏导工作,经常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学校要定期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除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教育以外,对于个别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要重点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尤其是对患有焦虑症的学生还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在焦虑症急性发作时,要帮助他放松情绪,调整呼吸,转移意念,暂离焦虑产生的情景和场所。为了使患有焦虑症的学生能经常得到心理上的救助,老师和学生可以结对帮教。学校要经常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为他们分析原因,提供方法,摆脱困境。
只要我们学校、家庭、社会全面关心,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学生的心理培养和疏导工作,中学生焦虑症的发生一定会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学生的心理素质日益提高,成为新世纪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第五篇:一列严重强迫症患者咨询的案例分析报告
一例严重强迫症患者咨询的案例分析报告
姓名:柏应胶
单位:云南省文山市东山中心校
摘要:吴某,女,30岁,在家休养。因为生活中遇到一些 事件刺激了心理再加上从小父亲的严厉打骂,性格原因等,渐渐换上了焦虑强迫症。最严重的时候症状如:严重失眠,脑子乱容易想事情停不下来导致心累,晚上做恶梦,容易紧张焦虑,心跳时快时慢,呼吸也受焦虑影响,感觉整个身心紧绷得放松不下来,脑子好像有一种力量牵制束缚自己,摆脱不了脑子思考的节奏,心静不下来,身体出现胃胀不消化,胸闷,头眩晕,疲乏无力,肠炎等周身不适的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有时无法胜任工作。曾有过三次惊恐状态,心跳快到每分钟超过170左右。都是在遇到刺激性事件时发作的。惊恐发作后身体非常虚弱。目前吃中药调理,心跳频率得以改善。目前丧失了社会功能,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
关键词:严重心理问题;强迫惊恐焦虑;行为矫正;森田认知疗法;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女性,30岁,汉族,初中生,发病后一直在家休养。
二、主诉及个人自述
患者的性格:心眼小,爱猜忌,爱生闷气,遇事想不开一根筋爱纠结、求完美,喜欢自己默默忍受痛苦,敏感多疑,有时候有点小自私,强迫自己做很多事,妄想多,没有个性,心灵易脆弱,胆小害怕,嫉妒心理也有点,做事缺乏毅力,想认真做好事情但静不下心做好事情,性情比较拘谨放不开,和人相处有些不自然,自卑心理重,看待问题过于较真,理智,不会糊涂一点,好像被一些条条框框束缚着失去自性,自尊心太强,容易哭,看电视听歌都会易哭。从小深受父母的影响,经常关在家里玩,不是在家玩就是干活,因为很听话懂事,父母叫做什么就做什么,很少与父母反抗,出去接触外界的时间比其他孩子少,自由的时间少,大部分时间就是干农活,父亲生性固执,多疑,敏感不爱和外界交流,脾气怪,经常发火,做事不顺他的心就对我们发火,有点苛刻。在外是个大善人,在家是个脾气怪的,做事会言行不一,满嘴的大道理但有不以身作则,母亲无耐心,粗线条女人,不温柔,有些暴躁没有文化。母亲整天叫我们干活苦钱,想闲下来休息清静一下她就不停地唠叨责骂,我们干完活了母亲就高兴了,父母经常吵嘴,也和邻居吵,经常是为土地房子周边的水沟等有争执,家里的亲戚也是不和,但不全是因为我父母,亲戚也不怎么好。是是非非经常在饭桌上讲,负面情绪及影响对我们的成长都有影响。对我们的教育很压制,管的太紧了,对我们什么都不放心,鼓励得少,责骂多。四个孩子没有一个是性格开朗豪放的,我们长大了在一起聊天都对父母的教育很抱怨。我小时候不敢见生人,家里来了个亲戚,妈妈说是个长着长胡子的,我就躲在房间里不敢出来见,自己想象那位亲戚的可怕模样,听见那亲戚拿链子拴什么的声音我都害怕,为此我到现在都没见过那位亲戚。
第一次去上学,当时只有5岁半,就去读一年级的第一天,记得那间教室没有窗户很暗,那老师叫我们读黑板上的字,谁读会了,谁就回去,不会读的关在教室不给回去,我一听说关在教室就害怕趁老师还没把门关完我就哭着拼命地跑出教室,我跑到家后有差不过一个多月没敢去上学,父母劝说我都不敢去,那情景至今还难忘。
从记事起就是奶奶带我和小弟,奶奶不喜欢出去,都是带着我们在家玩,但我对奶奶的印象不太深,也没感觉奶奶对我的恩情或者温暖之类的,那次我想出去玩,但奶奶不让我出去玩,我出去看见一个疯子,我害怕极了,怕疯子来伤害我,我就拼命地跑回去叫奶奶开门给我,但奶奶不开给我,我更加害怕,怕疯子追来,奶奶后来开门给我,责骂我。我以后好像就不太敢私自出去玩。有一次奶奶领着我和小弟,我就和小弟在家里玩打谷子机器,小弟拿着一个铁棒模仿大人打谷子,叫我用脚踩,我就踩了3下不知怎么小弟就倒地哭了,后来奶奶很慌张把小弟背着跑去离我家3公里远的姑爹家,我不知道犯了什么错一直等着父母回来,只知道这次可能出事情了要挨骂了,奶奶把小弟背回来说小弟的脖子缝了5针,都怪我,全家人都在责怪我,妈妈骂我,我就很委屈躲在猪圈门口,看着他们全部在吃饭一个都没来叫我去吃饭,后来妈妈骂我怎么,我就大声叫了妈妈把我拖着打,打的我都没有向她低头,我一直不服气哭,一直哭到眼睛不会流眼泪,妈妈也是把怨气全部打在我的身上,我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要打我责骂我,后来我伤心了好几天。因为父母总是叫我凡事都让着小弟,有还几次小弟拿着东西打我是故意打的,父母亲总是说我不对,可以说我是姐姐还被小弟欺负都没人疼的感觉。后来初中以后就发现自己出现了一下症状:
一开始觉得脑子迟钝了,不好使了,特别数学算账关于数字之类的,但都是在紧张焦虑时候睡眠不好时候出现的,有时会有思维停顿说错话前言不搭后语的,都是睡眠不足引起的呆滞。有时会强迫自己计数,数桌子上的书本,数家里的东西,数靴子等不固定,在身体好的状态是不会去数,但身体一旦虚弱就会数,有时严重有时无,感觉都是在紧张焦虑时不知所措或者压力大时症状明显,但自己暗示一下自己就又会调整回来的样子。走在路上好像看到烟头,竹签,卫生纸、尖的东西等不固定会回头去望望,不看心理就不舒服,看了确认了心理才踏实的往前走。有时还要拿脚去踩一下,感觉是一种心瘾的力量在牵制着自己。明知道是无意义的但我还是不放心的样子。
睡觉也是要确认床周边的许多事物被子枕头以及床上有没有其它东西确认好了以后才能静下来休息,心里边好像在逃避自己紧张睡眠睡不着失眠怎么办第二天还要做许多事呀等深层次的担忧之中。
有时一天中会强迫自己很多很累,但放假休息期间症状会缓解很多有时没有,但上班期间就会满脑子地强迫思想行为,翻东翻西的,都是在反复确认满足心瘾,不想清楚不想明白就不会往下做事情一样。总之症状千变万化,不固定,在工作压力大时、身体虚弱、突发事件时表现得严重,休息2个月后又会觉得症状很轻。自己的心得不到安定得不到着落一样,心不静一切就乱,做事又太追求完美想把事情做得很好但思维就会去穷思竭虑那些方法去了,我觉得我近三年来我的大脑好像没休息过一样,都在不停思考、焦虑、担忧、强迫、怀疑之中,内耗了我身体大量的精力心力,我的时间生命好像都给了这个大大的心瘾,被它紧紧的吸附着。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及他人反应
1、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她非常惊恐胆小害怕,表情苍白无力,身体有些虚弱,语言谨慎思维清晰,脑子很乱情绪低沉,坐立不安,过度忧虑担心。求助心情迫切,很想好起来。
2、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
(1)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无重大的器质性病史,无手术史,无传染病史,无输血过敏史,无高热抽搐及外伤昏迷史。来前曾在综合医院做过CT、神经功能测定、心电图等检查,并未发现躯体疾病。
(2)个人史:受家庭父母的影响,从小性格较内向、敏感、多疑、自卑胆小,朋友不多。
3、他人反应
她的姐姐描述:心眼小,爱猜忌,爱生闷气,遇事想不开一根筋爱纠结、求完美,喜欢自己默默忍受痛苦,敏感多疑,有时候有点小自私,强迫自己做很多事,妄想多,没有个性,心灵易脆弱,胆小害怕,嫉妒心理也有点,做事缺乏毅力,想认真做好事情但静不下心做好事情,性情比较拘谨放不开,和人相处有些不自然,自卑心理重,看待问题过于较真。
四、心理测验结果
有严重的强迫思维和行为,惊恐焦虑躯体症状伴随其中。思维清楚但认知有障碍,感知正常记忆力正常,人格相对稳定,病程时间过长超过6年,治疗难度大。
对该求助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得出该求助者产生问题的原因是:
(1)天生性格原因:女性,30岁
(2)家庭原因:
刻板严厉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性格有缺陷,脾气人格不健康。
(3)心理原因
① 存在认知错误:对世界、生活现实不能正确面对感知,充满悲观主义色彩。
② 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在有矛盾时无法有效沟通和控制情绪。长期过度压抑,容易幻想和妄想不确实际。
③ 性格敏感、自卑、胆小懦弱。
五、评估与诊断
1、综合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严重强迫症伴随焦虑惊恐。
2、诊断依据如下:
(1)积蓄的心理压力 孩子的父亲是一个做事认真严谨的人,孩子从小以来,都必须遵守父母制订的众多规矩。尤其是父亲,一向对孩子较为严厉,并且性情也较急躁,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发脾气,孩子一直怕父亲,无论在外遭受多少压力,大都在家里得不到很好的释放,小学四年级时出现抽动症后,又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内心的压力持续累积,焦虑情绪得不到很好的处理。根据精神分析学说,当本我的情欲与攻击驱力和超我要控制和调节这类驱力发生冲突时,自我如果不能运用理性机制来调节它们的冲突以及缓解冲突引起的焦虑,就不得不采用一些心理防御机制来避免焦虑,如压抑、投射、反向形成、固着等。假如这些防御机制不足以抵御或缓解这些焦虑时,为了替代本能欲望冲动,强迫症性冲突就产生了。
(2)不良的家庭互动 吴某的性格比较敏感,而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长期以来又一直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分歧,母亲虽然对孩子要求多,但却比较粗暴,喜欢直来直去,而父亲则十分理性,凡事爱讲道理,但在道理讲不通的时候,习惯于发泄情绪于孩子身上。这种不良的家庭互动方式,使得父母双方的人格特点集于孩子一身,自我的内在需求与道德约束力经常在孩子的内在产生冲突,比如,当他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时,通常会加上一句:其实我也知道自己的想法不好,爸爸妈妈那样做也是为我好,是有道理的。同时,家庭中的不和谐因素还会增加孩子内心的不安全感,一旦孩子不在父母身边生活,潜意识中的这种不安全感甚至恐惧感会愈发强烈,容易诱发强迫性意识和行为。心理学认为,社会心理因素是强迫症重要的诱发因素(3)该求助者的强迫行为焦虑情绪泛化,对生活与工作交往造成影响,症状持续达6年以上。
3、鉴别诊断如下: 患病时间过长,根据躯体症状表现及丧失社会功能等严重的强迫思维行为,社交恐惧足以诊断为严重强迫神经症。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过与求助者协商,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咨询师扮演诊断者和教育者双重身份,对求助者进行诊断并引导其主动再学习。确定如下的咨询方案:
1、认知疗法:心理健康需要个人成长过程中形成符合本性自我的心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好比一本书的书名和标题目录;体系相对符合本性并完善就可以独立适应环境,体系相对偏离本性或不完善就会出现心理问题,自我心理体系相对偏离或不完善的程度越高心理问题就越严重;而体系混乱且自我无法整合就会出现神经症性心理障碍,体系崩溃就会造成精神病性心理障碍。自我和合体系疗法就是辅助求助者完善或重建自我心理体系,帮助求助者与心理体系融合后达到自我和合的状态。心理治疗的目的是让一个人认知自我本性,激发灵性,发展求助者的创造性潜力及完整的人格,从而拥有真实的自我感,而不是单纯的治疗症状;自我和合心理系统也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而来,以“外在自我”和“内在自我”为两条主线,系统深入的辅助求助者认知、感悟和完善自我,找到真实的自我感和价值感,恢复灵性本性,建立自我和合的心理体系。心理咨询的效果最终都在于心灵的灵性运转。
2、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又叫禅疗法、根治的自然疗法,森田疗法主要适用于强迫症、社交恐怖、广场恐怖、惊恐发作的治疗,另外对广泛性焦虑、疑病等神经症,还有抑郁症等也有疗效。森田疗法随着时代在不断继承和发展,治疗适应证已从神经症扩大到精神病、人格障碍、酒精药物依赖等,还扩大到正常人的生活适应和生活质量中。
3、咨询原理:
(1)认知疗法是由贝克与雷米提出的,这种方法认为导致不适应行为和情绪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认知过程和观念。
(2)“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森田疗法的基本治疗原则。消除思想矛盾,并对疑病素质的情感施加陶冶锻炼,将问题放置起来不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将应当有的东西使其变成一定有的东西才是“顺其自然”。所谓“顺其自然”,并非随心所欲。情绪不是可由自己的力量所能左右的,想哭的时候想要变得愉快,也是勉强。森田理论要求人们把烦恼等当作人的一种自然的感情来顺其自然地接受和接纳它,不要当作异物去拼命地想排除它,否则,就会由于“求不可得”而引发思想矛盾和精神交互作用,导致内心世界的激烈冲突。如果能够顺其自然地接纳所有的症状、痛苦以及不安、烦恼等情绪,默默承受和忍受这些带来的痛苦,就可从被束缚的机制中解脱出来,达到“消除或者避免神经质性格的消极面的影响,而充分发挥其正面的“生的欲望”的积极作用”的目的。不要指望也不可能立即消除自己的症状,而是学会带着症状去生活。
七、向该求助者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如下:
(1)求助者的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材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求助者的权利: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利选择或者更换合适的咨询师;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对咨询方案和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者的义务:遵循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4)咨询师的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地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5)咨询师的权利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本着对求助者负责任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者终止咨询。
(6)咨询师的义务:向求助者说明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个方面的内容;尊重来访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八、咨询过程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1个小时左右。
1、建立互信关系,赢得患者的信赖。
2、耐心引导患者走出强迫误区,建立转变观念第一步。
3、利用认知疗法引导患者认知自己的行为与思维。
4、慢慢用森田疗法引导患者摆脱强迫行为。
5、教会患者如何学会神经放松,思维放松,勇敢面对自己的生活。
6、一步一步指引暗示患者学会顺其自然,接纳自己,带着症状去勇敢生活。
7、引导--回顾--观察--总结
九、咨询效果的评估
经过半年以上的心理咨询,一步步引导患者认知自己,接纳自己,患者已经能慢慢接纳自己的不好,痛苦就接纳痛苦,睡不着就睡不着,只要自己坦然面对去接纳自然事物,存在就是合理的允许存在的。渐渐的患者能入睡了,心理也比以前好过多了,有时候能平静面对自己的症状,不像以前的整天被症状控制着,无法生活,现在能清楚认识自己发生的这一切都是合理的,只要能活在当下就是最好的,缓解了患者心中一大忧虑和恐惧。效果还是可以,有一定的改善,但还需要长期的锻炼和引导才行。
参考文献
1、许又新,吕秋云主编.现代心理治疗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
2、施旺红主编《 强迫症的森田疗法 》《战胜自己——顺其自然的森田疗法》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1日
3、《谁在强迫我的人生》作者是孟刚,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
4、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心理咨询师(三级)》、《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