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例高中生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高中生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一个高中生张××,因其最好的朋友和最敬仰的老师发生了性关系,最后导致了老师被开除公职,最好的朋友被迫转校。此事件后两个月以来,该学生出现了对男性的高度戒备,突然面对男性会出现瞬间的惊厥现象,神情紧张。最严重的时候,对任何一个接触的人都有戒备心理。咨询师采用了冲击疗法、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治疗,目前状况基本稳定,学习效率明显提升,学习效果开始好转。
关键词:冲击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严重心理问题一、一般资料
张××,女,18岁,无精神病史。8岁以前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10岁由父母接到身边。13岁在大姨家居住,并在其地念完初中。16岁以优异成绩考上所属地的省重点高中。父母都系农村人,常年在外打工。父母双方无精神病史。
张××,小时候,有点肥胖,外号“胖妹”。家里有个弟弟,身体不是很好,父母对弟弟的关注多一些。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和父母接触的机会很少。从小学习勤奋,文化成绩一直很好,性格比较内向,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很少接触外人。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我怕见男性,尤其是怕见男老师。
个人陈述:两个月前,我最好的朋友转校了,我最敬仰的老师也走了。那个老师他对我很好,在生活上关心我,学习上不厌其烦的为我解答疑惑,我的爸爸都没有能这样待过我。可现在我敬仰的老师却做出来这种事情,而且他还伤害了我最好的朋友,我恨他。现在我的生活一片空白,我不知道我现在应该怎么办,我没有了最好的朋友,我现在不相信任何人,我觉得人都太虚伪了。我最怕见我们班的男老师,我怕他们,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啦,虽然事后也在想,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这样的,很多的老师还是那么的关心学生,那么的爱好学生,那么有责任心,但我见到男老师的一瞬间就是很惧怕。我想摆脱这种恐惧,专心投入到学习中,可是我怎么也摆脱不了。我彻底的完了。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情绪低落,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男性,神情出现明显异样,情绪不是很稳定。
班主任介绍:张××,学习勤奋踏实,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非常严格要求自己。性格温顺,听话,一般老师的布置的任务都能不折不扣的完成。自从上次事件发生以后,整个人静下来,把自己封闭在一个角落,不与其他人交流,学习效率明显下降。
四、评估与诊断
心理测验结果:SCL-90的测量结果显示:
躯体化2.0
强迫状态1.2
人际关系敏感3.0
抑郁2.7
焦虑2.8
敌对3.0这个分数是不是有点高?看看三级P194对敌对的解释
恐怖3.3
偏执1.8
精神病性1.0
其它项目1.01、心理测验结果:SCL—90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的分偏高,但属中度。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个性偏内向,对人际关系敏感,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敌对、恐怖情绪症状。
2、鉴别诊断:
通过临床收集的信息和资料可以判断,小张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小张心理冲突和现实处境想联系,而且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可以排除重性精神病和神经症性的心理障碍。
小张的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强烈刺激所引起,内容已经泛化,不良情绪反映的时间达两个月之久,所以确定该求助者的问题属于严重心理问题的范畴。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其当前经历的重大事件引起的不良认知模式和自我评价,缓解情绪,尽快融入高中的学习和生活。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人际)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积极、较宽容的人生态度。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冲击疗法认知行为疗法
冲击疗法即满灌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暴露疗法是用来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它是通过细心的控制环境,引导求助者进入有助于问题解决的那些情境中。现实冲击疗法是指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恐惧刺激中而不采取任何缓解恐惧的行为,让恐惧自行降低。该疗法的产生基于动物的实验:在实验室发出恐怖性的声、光或电击刺激时,动物会惊恐万分,四次乱窜,想逃离现场。如果没有出路,它只得被迫无奈的呆在现场,承受极其痛苦的刺激。当刺激持续一段时间后,动物的恐惧反应逐渐减轻,甚至最后消失。实验表明,所谓放松、所谓交互抑制似乎并不重要,只要持久的让被试者暴露在刺激因素面前,惊恐反应终究将自行耗尽。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核心是由于对面临重大事件对人性认知因素造成的。因此在对目前的情绪和行为症状进行校正的同时,还需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求助者的一些歪曲的认知观念进行校正,增强求助者的适应能力。认知行为疗法的认为人们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从外界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等一系列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觉和思维的过程。人们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时,常常因不加注意而忽略了上述认知过程。因此,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显得是模糊、跳跃的,很象一些自动化的反应,这些被称作“自动化思维”。这样,思维过程中心一些错误观念也因个体不加注意而忽略了,并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习惯而被保存下来,使个体自身对这些错误的认知观念不能加以反省和批判,对外界信息不能做出适当的解释与评价,以致于上述过程产生局限,造成认知歪曲,从而导致错误观念并最终引起不适应的行为。因此,咨询师可以运用细致的分析技术,帮助求助者分辨并改正这种错误的、习惯化的认知过程。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
咨询收费:每次100元。建议50元或免费因为你本校的学生并注明是本校学生
心理测验收费:SCL-90:50元
七、咨询过程:
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第一次咨询: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会谈法
过程: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求助者,用开放性问题收集其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求助者尽情倾诉,与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家庭作业:我的成功经历
2、咨询阶段
第二次咨询:
目的:加深咨询关系,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
方法:会谈法
过程:通过和来访者一起分析其经历,了解其感受,探索来访者的性格特点。
家庭作业:我曾经遭遇的挫折。在正规医院做详细的体格检查、心电图、脑电图。第三次咨询:
目的:帮助求助者减轻恐惧
方法:会谈法、冲击疗法
过程:1.查看求助者的体格检查结果。
2.签订治疗协议
3.确定刺激物:该求助者的一个任课男教师。场地:一个空的教室,尽量不要有人打扰。
4.实施冲击治疗:第一步,让男教师突然站在求助者面前约10米,持续时间2分钟。第二步,让男教师一步一步的走进求助者面前,约1米左右,持续时间3分钟。第三步:让男教师突然站在求助者背后,并叫其名字。第四步:让求助者与男教师面对面的坐着,试着交谈。这个过程持续约40分钟。
家庭作业:总结今天和男教师接触的感受。
第四次咨询:
目的:帮助求助者减轻恐惧
方法:会谈法、冲击疗法
过程:继续实施四个步骤。
家庭作业:主动一个男老师打招呼、交谈。
第五次咨询:认知行为疗法
目的:运用认知治疗技术,找到求助者的负性自动思维。
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1)帮助求助者发现自己的极端思维“所有的人都是不可以信任的”
(2)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这些想法会怎样影响自己的情绪。
(3)寻找一些证据检验自己的信念和事实
(4)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换成更客观或更积极的想法。
(5)想象观念改变后,在一些场景中的情绪感受,并和过去对比。
家庭作业:再现事件,放松练习
第六次咨询:
目的:帮助求助者接纳自己
方法:会谈、认知重建法。
过程:通过回顾治疗过程和家庭作业,描述自己当时的感受和现在的感受,求助者承认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虚伪的,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不可以信任的。心中的灯塔倒了,可以再重新建立另一座,生活永远是美好的,人性总是善良的。求助者自述“一说出来这一点,感觉好像松了一口气,也没那么紧张了。”
家庭作业:
①记录身边的人身上的优点
②放松练习。
3、巩固与结束阶段
第七次咨询:
目的:评估咨询效果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
过程:施测SCL-90,并与咨询前对照。对前面的咨询过程进行总结,请求助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她的成长。
家庭作业:坚持放松练习,记心理日记。
八、咨询效果评估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求助者症状的改善:情绪稳定,见到男性没有明显的惧怕反应。学习效率提高。
(2)妈妈的评价:时常电话联系,感觉心情愉悦多了。
(3)他人评估:老师同学反映,求助者并能够进行正常的师生及同学之间的交往,能够象以前一样上课,能回答老师的提问,和同学交往感觉更融洽了。
(4)治疗后心理测验的结果:
SCL-90各因子分均低于2分,总分120分、阳性项目数25,说明无阳性症状,减分率38.1%,说明咨询有效。
(5)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求助者的对男性的恐惧问题,求助者认识到了人性是善良的,是值得信任的,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九、总结
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因为生活重大事件引起的在人际关系上出现的惧怕反应并伴有惊恐发作,继而产生回避行为。咨询师较好的将冲击疗法和认知治疗结合在一起。首先运用系统冲击处理了对求助者惧怕男性的问题。继而通过认知疗法处理了求助者过度应激的深层次的心理问题,纠正了其负性自动思维,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求助者意识到人性是善良的,是值得信任的,为求助者以后的人格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第二篇: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
关键词一、一般性资料(人口资料)
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
二、主诉及个人自述 主诉,医学和心理学中用语。是病人(来访者)自述自己的症状或(和)体征、性质,以及持续时间等内容。主诉是住院病历中第一项内容,好的主诉需精炼准确;可能用病人自己描述的症状,不用诊断用语;要与现病史一致;遵循客观、实事求是的原则。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1、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2、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
(1)既往史
(2)个人史
四心理测验的结果1、2、3、4、对求助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得出该求助者产生问题的原因是:
(1)生理原因
(2)社会原因
(3)心理原因
五、评估与诊断
1、综合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初步诊断为:
2、诊断依据如下:
3、鉴别诊断如下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八、咨询过程
九、咨询效果的评估
参考文献
主编.书名,地点.出版社,时间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
关键词一、一般资料
二、主诉几个人自述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道德情况
1、观察到的情况
2、了解到的情况
四、心理测评的结果
五、评估和诊断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八、咨询过程
九、咨询效果的评估
1、求助者自己的评估
2、求助者适应社会的情况
3、求助者父母的评估
4、咨询师的评估
5、咨询测量的结果正常 参考文献
主编.书名.出版社,时间
第三篇: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范文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方强劳教所心理矫治科金 萍
【摘要】:本文是一例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因前女友举报其骚扰而入所,而后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情绪异常。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四个阶段的咨询,帮助求助者识别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同时,协助求助者对咨询效果进行巩固。使得求助者在情绪方面的问题基本解决,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严重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学员丁某某,男,1985年3月30日出生于江苏省赣榆县,汉族,小学文化,农民,未婚。家族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
二、【求助者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心情压抑,烦躁,内心苦闷,爱发脾气6个月。
个人陈述:半年前因为骚扰其前女友而入所,自己对此有强烈的自卑心理,认为其他学员也看不起自己;入所后自己在在社会上最好的朋友在来看望他的途中出车祸死亡,对此有强烈的自责心理,看谁都不顺眼,也不愿和别的同教罗嗦;感到改造没目标,出去也丢人,生活没有目标。
近四个月来,自己感觉心情压抑,看什么人都不顺眼,和其他同教相处得也不好,自己好冲动,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容易产生暴力行为且不考虑后果。民警带其到医院检查脑电图以及心电图,都没有发现问题,后请求民警带来作心理咨询。
三、【观察和别人反映】
(一)咨询师观察:丁某某自知力较正常,对自己的情绪现状有一定的认识,心理过程协调一致,在提及自己的朋友出车祸时伤心落泪,逻辑思维正常,思想略显偏激。
(二)陪同来的劳教所民警反映:丁某某容易被激怒,情绪较难控制,有暴力行为,有 1
时为了泄怒,会用手捶打墙壁,平时爱一个人待着,不喜欢搭理人,觉得他挺怪的。
四、【心理测验】
SDS标准分60分;
SAS标准分58分。
五、【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评估、诊断:
根据丁某某的临床资料,综合其相关因素,其反映的材料是真实可信的。家族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丁某某本人对症状自知,有求医行为,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判断,可排除丁某某有精神病。丁某某目前心理与行为问题是由于骚扰其前女友入所;入所一个月其好友出车祸去世,在所内和其他学员不能正常相处,其冲突具有现实意义,痛苦的情绪反应强烈,已达6个月,不良情绪已泛化,对社会功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经过检查无器质性的病变,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引起丁某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生物因素:不明显
2:社会因素:
(1)自小娇生惯养,父母溺爱;
(2)骚扰前女友入所;
(3)入所一个月最好的朋友出车祸去世;
3、心理方面的认知因素:
(1)该求助者自小时,父亲和母亲就对他极其溺爱,造成了他极度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怎样和别人相处,很难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2)思维方式单一,遇到问题时,往往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导致暴力行为;
(3)由于对人或事物的看法比较偏颇,骚扰前女友而入所,感觉比较丢人,不能正确对待挫折。
(二)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抑郁症相鉴别:该求助者存在明显抑郁情绪,意向下降,兴趣下降,但皆因内心冲突引起,是由于受入所不适应、好友出车祸的现实刺激所致属心理冲突的常形,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3、与神经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存在抑郁、焦虑等症状,但时间持续短,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功能,且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与神经症性的心理冲突的变形不同,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与一般心理问题鉴别:由于该求助者问题持续时间较长,已经有六个月左右,而且情绪反应强烈,有泛化现象,社会功能有一定受损,也可以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与求助者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帮助求助者改善抑郁、焦虑情绪,调整认知方式,用合理的观念代替不合理的观念。
(二)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使求助者正确看待自我,建立良好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合理情绪行为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注释1)。
(二)双方责任与义务
按照心理咨询的制度要求明确咨询师以及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应提前告知。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应提前告知。
(三)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共7次.(四)咨询收费:50元。
八、【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第一次)首先咨询师利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对求助者充分表现了尊重、共情、积极关注等态度,阐述了咨询师以及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咨询过程的保密原则,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形成了安全、信任的咨询氛围;然后通过摄入性谈话搜集了求助者大量的临床资料,并形成了初步诊断;(第二次)在找出求助者最希望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和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咨询目标;最后,咨询师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第二阶段:(第三次)咨询师通过理论的进一步解说和证明,使求助者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不是由于其生活经历的影响,而是由于他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问题负责。
第三阶段(第四次):这是合理情绪行为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在此阶段中,咨询师首先检查了求助者的家庭作业,完成较好。咨询师主要利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
第四阶段:(第五、六次)在本阶段中,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另一方面,咨询师运用“黄金法则”,让求助者明白“如果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先去这样对待别人”,以此来改善他在劳教所和其他同教的人际关系,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除此之外,咨询师还教给求助者一个简单的放松训练(遇事时深呼吸),帮助他在遇到事情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缓解焦躁情绪,提高应付负面情绪反应的能力。(第七次)最后暗示求助者要结束咨询,求助者内心和行为较平和,结束咨询。
九、【咨询效果评估】
求助者自我评估:压抑情绪有所减轻,通过咨询,感觉心里轻松了许多,也觉得心情比较畅快。
咨询师评估: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求助者能坦然敞开心扉,说至动情处潸然泪下,对咨询师建立了较高的信任感,在与咨询师进行不合理信念辩论时有所感悟。
所在劳教所民警评估:能够和他犯相处,但情绪有波动,自控力有所增强,改造与以前相比较积极。
心理测验评估:
SDS:52分;
SAS:52分。
咨询小结与体会:
1、建立咨询关系是很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一是每个人的自我防御机制都是很强的;二是咨询师完全接纳与理解求助者是件困难的事;三是与人沟通是件困难的事,不能深入求助者的内心世界,不能站在求助者的立场,仅就事论事对求助者进行讲道理,是没有多大效果的,求助者道理都懂,就是不改变。
2、平时求助者没有机会倾诉,只有建立情感的氛围,他才可能在这种氛围中探索自己,触摸自己平时不敢触摸的心灵的痛楚,咨询师不是灵魂的修理匠,其职责是“助人自助”,让求助者自己做自己心灵的向导,所有的一切都靠自己领悟。
3、在咨询过程中,容易建立咨询以外的关系:一是由于多年的管理教育学员,容易在咨询中产生解决求助者的实际问题;二是不能理解咨询关系,容易把咨询关系转变为管教关系。这些都是应该坚决杜绝的。
4、许多学员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认知或认知障碍,如不良的认知品质、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认识,等等。在对学员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伴随着学员原有错误认知的牢固性,对咨询师的要求很高,咨询过程中还有很多的反复,需要从收集资料、分析判断、制定方案、咨询过程等各个环节都认真准备,严格按照规范执行。
注释: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2.汪道之编著、《心理咨询》、北京市、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4.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5.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二○一一年四月十日
第四篇:高中生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高中生早恋问题咨询案例报告一、一般资料
李某,男,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独生子。身高约1.7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亲是机关干部,母亲为企业中层管理干部,父母均为大专毕业。家庭美好和睦,现无老人同住。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李某有一个幸福而美好的家庭,父母文化程度较高,均担任各自单位的干部,家庭经济状况良好。从李某出生起,其爷爷、奶奶就和李某一家住在一起,一家人相处得很融洽,这培养了李某善良的性格。李某10岁时(小学3年级)爷爷去世,后来奶奶也过世。父母对李某要求一直较为严格,从小教育他做人要有出息,李某学习成绩也不错,并且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班干部。但他父亲因在工作中不太顺利,并被同事利用,常有“怀才不遇”的感觉,感到社会不公平,向儿子灌输“人们之间总是勾心斗角,不可轻易相信别人。”这对李某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总是觉得人和人之间没有真情实感,只是相互利用,甚至都是权钱交易,他认为班里同学不理解他,没有人听他的倾诉。
李某原来在班上学习成绩中上等,人际关系也不错,但自从高一下半学期起,李某感觉很苦恼,常常寝食不安,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原来,李某与小云从高一起就是同学,两人非常要好,经常在一起做作业,无话不谈。但高一下半学期时两人因为一点小事友谊破裂,从此很少说话,有时甚至连招呼都不打,而李某又非常希望小云做好朋友,他曾经试着与小云说话,而小云反应冷漠。李某为此非常苦恼,常常精神恍惚,茶饭不思,觉得生活没有意思,将来没希望。
进入高中二年级后,李某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与小云的关系未能改善,与班里其他同学的关系也不如以前。目前,又面临文理科分班,李某想学理科班,担心小云选择文科班,今后不能与小云在一起。因此,对学习更加缺乏信心。
二、初诊主诉:
李某走进诊室时,神情沮丧,目光忧郁,表情痛苦。自述:“将近半年来,经常感到苦恼,没有兴趣学习,看书看不下去,吃不香睡不好,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我喜欢一个女生,本来我两关系挺好。但因为一点小事我们友谊破裂,其实我只是想与她做好朋友,不知道她喜欢不喜欢我”。
三、观察与他人反映
父母主诉:近一个时期,孩子吃饭不多,与父母很少交流,只是一个人在房间里学习。可总是拿着书本发呆,问他什么也不说,再多问,就显得有些烦躁了。老师反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走神。与班上同学有些疏远,与老师、同学说话较少。作业也不如以前,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心理测验结果:
1、《韦氏智力测验》测验结果:IQ分值:116。
2、《90项症状清单》(SCL—90)测验结果:总分128分,其中焦虑因子(anxiety)超过3分;抑郁因子(depression)超过2分。
3、《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在因素I—敏感性和因素O—忧虑性两项中得分稍高。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但由于个人感情受挫,情绪不稳定,导致外部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障碍,学习成绩下降。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器质性精神障碍,重症精神病。
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早恋引发情感问题和情绪不良(抑郁倾向)。
2、学习适应不良。
3、人际交往不良(异性朋友关系、同学关系),社交缺乏自信,有社会退缩行为。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不良情绪:消除早恋苦恼的困扰,学会处理感情问题;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改善求助者当前的人际关系。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协助其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接纳他人,增强其社会(人际)适应能力,达到自信、自控,习得有序健康地人生发展。
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案与适用原理: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情感受挫引发的社会交往行为不良,无论是与异性交往(早恋行为)还是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不良、学习成绩的下降,都是因为其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情感问题所直接导致的。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成熟的时期,许多问题他们还似懂非懂。有时执着任性,有时盲目效仿。这时需要老师、家长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摆脱困惑和痛苦。现在,早恋现象在中学生中较为普遍,早恋引发的问题也是困扰高中生的普遍问题。他们往往把同学间的好感,与男女之间的感情等同起来,或者单相思,自寻苦恼,烦躁不安;或者信誓旦旦,追求浪漫,每天把大部分时间耗费掉,影响学习,影响健康成长。现在的社会环境、传媒、网络等因素,一方面他们性早熟,希望获得异性的好感;另一方面,他们心理还不够成熟,不能正确认识感情。一系列的不良心理和行为模式,都是在其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和形成的。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变化,还是行为的异常,都同样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再加上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老师、同学等社会因素对青春期异性交往的忌讳态度使求助者产生抑郁情绪。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治,求助者将会陷入情感的深渊而无法自拔,从而导致更加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及个性成长问题。
另外,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严重的程度,还有他特定的年龄阶段,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2.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
面的规则;
(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
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
(7)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
咨询时间:每周1次,没次60分钟
心理测验:《韦氏智力测验》
《SCL—90》
《16PF》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1次2009年09月21日
目的:
1)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求助者的主要心理问题;
4)探寻求助者的咨询目的和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法、认知行为治疗
过程:
1)请求助者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与求助者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的意愿;
3)确定咨询目标;
4)对求助者作出初步问题分析;
5)布置咨询作业:
a.求助者回忆与小云在一起时的所思所想。目的是让求助者理清思路:到底想与小云做什么样的朋友?
b.建议求助者注意观察小云的言行举止,目的是判断小云是否想与求助者成为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好朋友。
第2次2009年10月28日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确定求助者智力水平、心理健康状态;
3)缓解求助者因感情困扰产生的抑郁情绪。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认知行为治疗
过程:
1)作业反馈: 经回忆自己仍然认为只是想与小云做好朋友,没有想到与她谈恋爱;但从小云的行为举止看:她待自己与她对其他同学没有什么不同,小云把全部经精力放在了学习上。
2)做WAIS-RC;SCL—90和16PF测验,了解求助者成长经历,有无重大事件。
3)将测验结果反馈求助者本人,做进一步问题分析,让求助者认识到:学习成绩下降并非智力有问题,主要从学习策略和方法上下工夫。
4)与求助者初步探讨情感问题,缓解求助者的不当情绪;
5)布置咨询作业:
a.可否与小云直接面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了解对方的想法,找出差异,加强人际沟通。
b.想一想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找到真实的自我。
第3次2009年11月4日
目的:
1)学会合理评价自己;
2)提高对情感的认识和合理控制;
3)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明确自己今后所学科别。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行为治疗
过程:
1)反馈作业:与小云面谈后,认为她已默许和她做朋友,情绪已好转;但是,对自我的评价不高,负面评价多于正面评价。
2)进一步分析其学习与情绪、人际的关系,强化“合理观念”,引导他合理评价与小云的关系;
3)从《16PF》结果出发,引导求助者发现自己性格上的优点,理性地认识困扰自己的“与小云交往问题”以及学习分科问题。
4)布置咨询作业:
a.设想自己将来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想做什么职业?
b.收集班里同学对自己的看法,找出人际关系不好的原因。
第4次 2009年11月11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探讨发展人际关系;
3)增强求助者的自信心。
方法:
会谈、心理测验法、认知行为法
过程
1)反馈作业:完成顺利,已对自己今后所学科目做出合理选择,而且与小云不在同一个班;收集到许多同学们的正面评价,人际关系初步改善。
2)肯定求助者的自我成长,进一步了解求助者对待感情的真实想法,鼓励他增强独立
处理问题的能力。
3)同求助者共同探讨与同学交往的方式方法,以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4)再一次对求助者进行《SCL—90》测验。
5)布置咨询作业:
a.收集同学真诚待他的事例。
b.尝试以同样真诚的态度对待老师和同学,每周帮助班上同学、老师做一件事情。第5次 2009年11月18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
过程:
1)反馈作业:完成顺利,继续执行;
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控制,努力学习;
3)制定行为目标,基本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
1、客观评价:
从第4次咨询时所做的《SCL—90》测验结果看,得分已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其抑郁情绪已得到缓解。
2、求助者及家长的评价:
“我想感情不能一相情愿,应该知道那些应该忘掉,那些应该珍藏”;“同学们都很关心我,我们交往没有障碍”;“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上不管出现什么问题,我都会试着自己去解决”。“最近孩子回家有说有笑了,学习成绩也提高到原有水平”。
3、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早恋带来的困扰,改善了不良情绪;提高了学习适应性水平;促进了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
咨询方法较实用,咨询过程较完整。
第五篇:严重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诊断依据:
1、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
2、按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症状由婚姻问题引起,属于强烈现实刺激。
4、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已经泛化。
5、症状表现:主要心理症状是:内心痛苦、情绪低落、心烦、后悔、委屈、气愤、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躯体症状是:食欲下降、入睡困难、头昏脑胀。
6、症状持续时间长,半年左右,精神负担重,存在内心痛苦,影响了社会功能,有回避出现。
转介时需注意什么?
1、应当事先征求求助者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2、咨询师应该向求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其专业特长
3、转介时可向新到额咨询师详细的介绍求助者的情况,提供自己的分析和看法,但不宜泄漏求助者出于对自己的信任而提供的隐私,否则就是对求助者不尊重。
4、如有必要,原咨询师可以与新咨询师交流。
阻抗表现形式:阻抗是求助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其意义在于增强自我防御。表现形式:(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包括沉默、赘言等。(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包括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题问题。(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包括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等。(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合理情绪疗法原理:创造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其核心理论是ABC理论。A是诱发事件,B信念,C是情绪反应、行为结果。
2、ABC的关系:A不是C的直接原因;B是不合理的、不现实的信念导致情绪困扰和神经症;治疗核心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来改变、控制情绪及行为结果。
简述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2、领悟阶段:实现三点领悟:(1)是信念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
(2)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3)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各种症状。
3、修通阶段:(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3)家庭作业(4)其他方法
4、再教育阶段:重建心理与行为模式。
阳性强化法的工作程序、原理及注意事项:程序:
1、明确目标行为
2、监控目标行为
3、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
4、实施强化
5、追踪评估。原理:阳性强化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及动物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是行为结果被强化的结果。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可以对其行为进行阳性刺激,即奖励,通过奖励强化该行为,从而促进该行为的产生和出现的频率,行为得以产生或改变。这就是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注意事项:
1、目标行为单一具体。
2、阳性强化应该适时、适当。
3、随时间进程,强化物可以由物质刺激变为精神奖励,待目标行为固化为习惯后,最终可以撤销强化物。
咨询时与求助者商定的咨询方案主要包括什么内容?
1、咨询目标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6、咨询的费用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1.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方案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2.按照咨询目标、原理与方法、评估、双方的责权利、时间与次数的安排、费用的估计及其他等项内容逐一商定。3.咨询方案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4.最终制定的咨询方案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5.咨询方案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摄入性谈话时,要注意些什么?1.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保持中性。2.提问中避免失误。3.心理咨询师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