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例以贪食为表象的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以贪食为表象的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一名因贪食而后又引吐的来访者深感焦虑和恐慌,我作为咨询师通过观察和会谈并运用认知行为和精神分析的方法掌握并帮助来访者分析此症状的直接原因和深层的心理及个性原因,对其作出了诊断和鉴别诊断;在此基础上对其采取了焦虑情绪宣泄、非适应性和功能失调性认知观念的调整、运用催眠方法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并促其人格的完善。本报告是我咨询治疗的一个真实案例所进行的规范的概括总结。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兰某,高校大三女生,汉族,22周岁,河北省籍。家庭经济状况良好。
2、个人成长史:出生于城市知识分子家庭,家庭管教严厉,自我要求严格,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中学在重点校,重点班,有很高的理想抱负,工科学生但涉猎书籍广泛,高中后住宿,高考成绩不甚理想,大学学习仍很刻苦努力,希望毕业后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3、精神状态
一开始电话预约时即表现恐慌,后咨询见面后表现焦虑、紧张、疲惫。
4、身体状态:身体发胖,运动性不安。
5、社会功能:学习成绩有下降,对人有回避。
6、心理测量:SCL-90 焦虑 4 抑郁 3 躯体化2 精神病性1 ;SAS 71SAS 59。
二、主诉和个人陈诉
主诉:焦虑、贪食、怕胖、对未来忧虑。
个人陈述:
近两周时常吃得特别多,当晚就是3个面包、两袋饼干、还有饭菜。吃后总是扣嗓子或吃药排出去。伴随着的是担心、自责,最近甚至担心是否有生命危险,很害怕、恐慌。这种贪吃的欲望和行为已有两个多月,每周有一两次。
去年4月减过肥,减肥是早晨吃水果,主要是减零食,去年7、8月又恢复零食。由于贪食有可能是焦虑所致,需细致探索其经历,经引导,来访者陈诉:
中小学学习优秀,一直受家长、老师宠爱,老师当众表扬时的感受极端兴奋和满足。若自己成绩有所下降就非常难过和着急,尤其是同班同学有时比自己分数高就特别焦虑,旁边有比自己强的同学就学不下去。高三学习压力加大,高三下学期母亲和爷爷相继去世,对自己是巨大打击,自己对爷爷感情尤深,父母长期不和,是爷爷对自己呵护有加。过了一段时间就总是吃零食,常常吃得很多,吃时心里舒服多了。这是面临高考紧张冲刺复习,对母亲、爷爷故去的悲痛心情有所转移,高考不很理想,但上了大学带着对未来的憧憬,离开了家乡也平静了许多(过去对父亲也一直不满)。也很少吃零食了。
两月前全力以赴考国家六级英语统考,事与愿违差几分未过去,而同班同学有几人顺利过关,想到有些课成绩也有些下降,因此情绪非常低落,感到很自卑,很苦恼;对自己前途很忧虑,对将来走入社会成为人才很渺茫。一次走过校内小卖部,突然有一种强烈的欲望,进去买零食,吃了一通很放松,两个星期后体重增加,感到需要减肥,男友也说自己太胖;少吃还控制不住,于是吃了后就采取扣嗓子或者吃药排出来。为此感到自己没毅力、没志气,但越想控制越想吃,越吃越要扣出,越自责;而且这样吃吐不知什么时候能止住,感到很害怕,上课精力不集中,成绩下降,有时早醒,想到会危及生命,很恐慌所以来咨询,请老师拯救自己。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谈话时感到她说得很焦急,也很真切,体态很不平静,坐姿躁动,说到前途渺茫和恐慌时还流下了眼泪。交谈中思维清楚,有准确的理解力,求治愿望强烈。看其体表和动作体质较强,健康尚好。进一步了解,该咨询者前一段体检身体健康,过去本人和家庭主要成员都 1
没有过精神疾病。
四、评估与诊断
(一)心理状态的评估:
临床表现:
① 焦虑
② 运动性不安
③ 注意力不集中
④ 学习成绩下降
⑤ 失眠
⑥ 贪食、引吐
⑦ 抑郁
⑧ 内疚、自责、恐慌
⑨ 自卑
⑩ 嫉妒
相关资料:
① 六级英语统考未通过,其它有的课程成绩也下降;
② 中小学以来家长要求严格,个人抱负很高;
③ 旁边有比自己强的同学就学不下去;
④ 准备高考前母亲、爷爷先后去世悲痛之时曾有吃零食感到放松的经历;
⑤ 对肥胖担忧;
⑥ 男朋友嫌其长得胖。
⑦ 追求完美和控制特点的强迫性人格倾向。
原因分析:
一般性分析:
第一,生物学方面原因:该来访者处于青年发育期,生理机能旺盛,身体发胖。
第二,社会原因:①高中时家庭变故曾有过好吃零食的经历;②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本次焦虑前遇到英语统考不及格的打击;③男朋友嫌她胖;④性格较内向,焦虑期间与人趋向回避,缺乏交流;⑤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能得到有效的疏导。
第三,心理方面的原因:①错误的认知,认为这次没考好和成绩下降就没有前途了,必须比别人考得好,别人比自己强自己受不了。②情绪方面的原因,焦虑和情绪低落自己不能解决,不良情绪和认知相互作用加重问题。③在行为方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面对不及格和成绩下降不知所措。④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不能正确对待挫折。
对贪食的深入分析:
结合临床表现和相关资料可以看出,来访者在此次贪食之前发生了六级统考英语不及格而同班有些同学通过、由此受到很大打击并产生对前途深感忧虑的经历,在倍感焦虑的心境中,过去曾有过的经受巨大压力时吃零食使心情得到缓解的情结变成了贪食的期待和启动,偶然经历小卖部成为了这种联系的“触燃点”。缓解焦虑的贪食同需要减肥不应多吃的思想压力和不能自制的自责形成了新的内心冲突和焦虑,并且相互强化和恶性循环。总之,焦虑是引起心理和躯体一系列问题连锁反应的关键点;贪食和引吐是焦虑的外在表现;过去经历在潜意识中建立的吃东西可以缓解焦虑的联系或定势是应对新条件下压力和焦虑的心理缓解策略;追求完美不甘人后的人格特征是对事件反应使心理冲突严重和放大的基础性根源。因此抓住和解决焦虑这个关键点是解决该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核心及症结问题所在。
(二)诊断及依据:
以焦虑躯体化贪食为主要临床征的严重心理问题。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是依据该类问题的标准。根据诊断严重心理问题的5个工作程序说明如下:
第一,经历了较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对于一贯追求高目标、高成绩、不甘落后与同学的来访者来说,统考六级英语不合格、其他课程成绩下降,对其是十分强烈的心理打击和伤害。由担心自己未来的前途所造成的内心冲突和焦虑显然具有现实意义或道德的属性。
该案例又有复杂的情况,贪食和引吐的心理冲突有非常形的性质,贪食和引吐是神经性贪食症的主要症状,但贪食临床症状产生时间仅一周多,且经咨询治疗调整较迅速,其基本和核心症状还是焦虑。因此,还达不到神经症或神经性贪食症的完整诊断标准。当然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应谨慎密切观察此症状的发展变化,若持续下去,不能调整则将做出新的诊断和治疗。
第二,产生的痛苦情绪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符合严重心理问题持续的时间。该来访者的临床症状正处于发展之中。
第三,反应强烈难以自然解脱,对社会功能又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该来访者。不能自行解脱自己的痛苦,求治愿望迫切。学习等社会功能受到影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进一步下降。
第四,不良情绪泛化到其他对象。该来访者不但对六级英语考试不合格,对此次考试不如某些同学忧心忡忡,而且对其他课程,以及未来充满了忧虑,产生了自卑,形成了内心的焦虑。
第五,以上情况又与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有可鉴别的区别。见下面鉴别诊断。
总之,该来访者临床情况符合严重心理问题所定义的“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技法,处事情绪反应剧烈,储蓄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三)鉴别诊断及依据:
1、与精神病相鉴别,并与精神分裂症并发的暴食症状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来访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经查过去来访者也未患过精神病,并无家族史,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其贪食也非精神病继发暴食症状。
2、与神经性贪食症相鉴别:根据CCMD-2-R的诊断标准,神经性贪食症标准之一即“发作性不可抗拒摄食欲望和行为,一次可进大量食物。每周至少发作两次,且已持续至少三个月。”i该来访者病程不符合此标准。
3、与神经症相鉴别:根据许又新教授鉴别神经症考察心理冲突是否常形和对社会观能影响的时限的评定,该来访者从开始到贯穿始终的主要心理冲突是统考失败和成绩下降自感到前途渺茫,是具有现实意义和道德性质的常形。贪食后不能自制产生的心理冲突也属于这种性质。焦虑进程中发展到贪食是一个重要的变化,但该症状刚刚出
现(一周),整个心理问题的发展也不到三个月。许教授认为“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评定涉及的时间太短是不可靠的。”ii另外根据许教授病程、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的评分,该来访者达不到6分。综合上述情况不能把来访者确诊为神经症。
4、与器质性病变和癫痫所致暴食相鉴别:经医院检查无器质性病变,之前也未出现癫痫病状,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和癫痫所致暴食。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咨询目标的制定应该符合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等要求,根据这些要素特制定如下目标。
1、本案例的具体咨询目标:
第一,缓解和改变目前的焦虑情绪;
第二,改变暴饮暴食,饭量超常和大量吃零食的状况;
第三,改变贪食后引吐的状况;
第四,改变认为英语此次未通过和成绩下降就没有前途的想法;
第五,改变目前抑郁情绪;
第六,改变有比自己强的同学在旁边就无法学习的看法;
第七,改变睡眠早醒的状况。
2、最终目标:
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的完善。
3、近期目标(包括上述近期改变的具体观点整合到下列目标中)
第一,缓解焦虑情绪;
第二,缓解或改变贪食和引吐的欲望和行为;
第三,改变抑郁情绪。
4、长远目标:
结合上述终极目标针对来访者的人格特点,应改变其追求完美、绝对的强迫倾向的人格特征,在继续保持自己强烈成就动机的基础上,培养自己在面对生活和事业中的顺境和挫折、与别人比较的优势与不足,能够辩证包容地对待,实际、有效地思想和行为,从而充分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人格的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方法与原理:
第一,以正确的态度和相关技术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取得来访者的信任。第二,通过会谈、心理测量、观察和向他人了解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以及在咨询治疗调整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和评估。
第三,在会谈中引导来访者宣泄自己的情绪。通过放松训练的指导宣泄来访者焦虑等负面情绪。放松训练属于行为主义方法,它的原理是人的行为是习得的,其中生理的放松可以导致人心理的放松,从而改变充斥人心里的负面情绪。宣泄焦虑等负面情绪既是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个具体目标,也是为采取其他方法解决心理问题创造条件。
第四,通过认知方法改变来访者错误的无功能的观念。其原理是:认知方法认为,外界的事件并不直接造成人的情绪,而是通过中间环节人是如何认识这一事件而形成人不同的情绪。因此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情绪,那么,改变人的不正确的无功能的认识就可以改变由它引发的负面情绪。该来访者的焦虑情绪就是由她对人对事对自己不正确的、歪曲的、无功用的认识观念造成的,而她贪食和引吐的行为又是由焦虑这一核心情绪所引发的,因此,纠正来访者的歪曲性的认知就可以改变她的负面情绪和不良行为。
第五,采用催眠方法,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行为习惯。催眠方法技术的原理源于精神分析理论。他认为人的思想行为和习惯受人的潜意识支配,催眠就是关闭人的意识是人的潜意识动员起来的方法技术,习惯受潜意识支配时不以改变的,在催眠状态下对人发出指令就容易改变人原有的观念和行为习惯,建立新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埋藏在此来访者心理深处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欲望观念的转变正可以通过催眠方法技术来实施。
2、双方责任与义务
作为咨询师,须向来访者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来访者的责任与义务:责任是:第一,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第二,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义务是:第一,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第二,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的各方面的内容;第三,尊重咨询时,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预先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与义务:责任是:第一,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第二,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第三,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的内容。义务是:第一,向来访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职业资格等相关证件;第二,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第三,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第四,尊重来访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来访者。
3、时间
每周1-2次,每次50分钟左右,初次可略长。本案例预计6次左右,但示进展具体情况而定。
七、咨询过程,包括咨询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任务和实际完成情况。
按通常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的诊断阶段、中期的咨询阶段和后期的巩固结束阶段。
1、诊断阶段
该阶段任务主要为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调整求助动机、确立咨询目标和制定实施方案等内容。这是整个咨询过程的基础阶段。本案例咨询中首先取得了来访者的信任,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对方悟性也很强,能主动如实地介绍真实的情况。为深入掌握心理问题的过程和原因以及确诊并能进一步双方配合解决问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咨询阶段
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分析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本案例由于清晰地分析和掌握了来访者心理问题种原因和表现,认知、情绪和行为之间的准确关系,因此采取了恰当的改变其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干预方法技术(见上述方法与原理的具体介绍),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相得益彰,整体发挥了解决问题的作用。因此,收效快,变化大。
3、巩固阶段
主要任务是不断总结、提高、扩大咨询中的成果。本案例中对于来访者在观念、问题原因、行为方式(例如贪食)和人格上的重大变化都和来访者一起进行分析和概括变为她对自己问题的理解和今后解决问题的借鉴,形成新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每次咨询后都有熟练和巩固方法技术和思考问题的家庭作业或日记,最后要求写出对这次心理问题解决全过程的总结,成为今后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的宝贵精神财富。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来访者自我评估
第一,贪食的欲望和行为已完全改变。
第二,为未来担忧的焦虑情绪和抑郁已调整,她说:“心理放开了,压在头顶上的黑云散去了”
第三,“心理世界看问题的方式变了”,感到是一种人格和个性的提高。
2、咨询师的评估
咨询初制定的目标基本完成,而且效果明显,变化速度快3,人格方面有深度的提高。看到来访者很满意和放松,本人对本案例结果满意。
3、心理测量结果
SAS 总分为43分;SDS总分为39分。SCL-90
情况转为良好。i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等编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CCMD-2-R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 第93页。
ii许又新 神经症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1996年5月第1版 167-168页
第二篇: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
关键词一、一般性资料(人口资料)
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
二、主诉及个人自述 主诉,医学和心理学中用语。是病人(来访者)自述自己的症状或(和)体征、性质,以及持续时间等内容。主诉是住院病历中第一项内容,好的主诉需精炼准确;可能用病人自己描述的症状,不用诊断用语;要与现病史一致;遵循客观、实事求是的原则。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1、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2、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
(1)既往史
(2)个人史
四心理测验的结果1、2、3、4、对求助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得出该求助者产生问题的原因是:
(1)生理原因
(2)社会原因
(3)心理原因
五、评估与诊断
1、综合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初步诊断为:
2、诊断依据如下:
3、鉴别诊断如下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八、咨询过程
九、咨询效果的评估
参考文献
主编.书名,地点.出版社,时间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
关键词一、一般资料
二、主诉几个人自述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道德情况
1、观察到的情况
2、了解到的情况
四、心理测评的结果
五、评估和诊断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八、咨询过程
九、咨询效果的评估
1、求助者自己的评估
2、求助者适应社会的情况
3、求助者父母的评估
4、咨询师的评估
5、咨询测量的结果正常 参考文献
主编.书名.出版社,时间
第三篇: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范文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方强劳教所心理矫治科金 萍
【摘要】:本文是一例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因前女友举报其骚扰而入所,而后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情绪异常。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四个阶段的咨询,帮助求助者识别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同时,协助求助者对咨询效果进行巩固。使得求助者在情绪方面的问题基本解决,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严重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学员丁某某,男,1985年3月30日出生于江苏省赣榆县,汉族,小学文化,农民,未婚。家族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
二、【求助者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心情压抑,烦躁,内心苦闷,爱发脾气6个月。
个人陈述:半年前因为骚扰其前女友而入所,自己对此有强烈的自卑心理,认为其他学员也看不起自己;入所后自己在在社会上最好的朋友在来看望他的途中出车祸死亡,对此有强烈的自责心理,看谁都不顺眼,也不愿和别的同教罗嗦;感到改造没目标,出去也丢人,生活没有目标。
近四个月来,自己感觉心情压抑,看什么人都不顺眼,和其他同教相处得也不好,自己好冲动,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容易产生暴力行为且不考虑后果。民警带其到医院检查脑电图以及心电图,都没有发现问题,后请求民警带来作心理咨询。
三、【观察和别人反映】
(一)咨询师观察:丁某某自知力较正常,对自己的情绪现状有一定的认识,心理过程协调一致,在提及自己的朋友出车祸时伤心落泪,逻辑思维正常,思想略显偏激。
(二)陪同来的劳教所民警反映:丁某某容易被激怒,情绪较难控制,有暴力行为,有 1
时为了泄怒,会用手捶打墙壁,平时爱一个人待着,不喜欢搭理人,觉得他挺怪的。
四、【心理测验】
SDS标准分60分;
SAS标准分58分。
五、【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评估、诊断:
根据丁某某的临床资料,综合其相关因素,其反映的材料是真实可信的。家族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丁某某本人对症状自知,有求医行为,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判断,可排除丁某某有精神病。丁某某目前心理与行为问题是由于骚扰其前女友入所;入所一个月其好友出车祸去世,在所内和其他学员不能正常相处,其冲突具有现实意义,痛苦的情绪反应强烈,已达6个月,不良情绪已泛化,对社会功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经过检查无器质性的病变,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引起丁某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生物因素:不明显
2:社会因素:
(1)自小娇生惯养,父母溺爱;
(2)骚扰前女友入所;
(3)入所一个月最好的朋友出车祸去世;
3、心理方面的认知因素:
(1)该求助者自小时,父亲和母亲就对他极其溺爱,造成了他极度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怎样和别人相处,很难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2)思维方式单一,遇到问题时,往往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导致暴力行为;
(3)由于对人或事物的看法比较偏颇,骚扰前女友而入所,感觉比较丢人,不能正确对待挫折。
(二)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抑郁症相鉴别:该求助者存在明显抑郁情绪,意向下降,兴趣下降,但皆因内心冲突引起,是由于受入所不适应、好友出车祸的现实刺激所致属心理冲突的常形,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3、与神经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存在抑郁、焦虑等症状,但时间持续短,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功能,且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与神经症性的心理冲突的变形不同,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与一般心理问题鉴别:由于该求助者问题持续时间较长,已经有六个月左右,而且情绪反应强烈,有泛化现象,社会功能有一定受损,也可以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与求助者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帮助求助者改善抑郁、焦虑情绪,调整认知方式,用合理的观念代替不合理的观念。
(二)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使求助者正确看待自我,建立良好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合理情绪行为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注释1)。
(二)双方责任与义务
按照心理咨询的制度要求明确咨询师以及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应提前告知。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应提前告知。
(三)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共7次.(四)咨询收费:50元。
八、【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第一次)首先咨询师利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对求助者充分表现了尊重、共情、积极关注等态度,阐述了咨询师以及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咨询过程的保密原则,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形成了安全、信任的咨询氛围;然后通过摄入性谈话搜集了求助者大量的临床资料,并形成了初步诊断;(第二次)在找出求助者最希望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和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咨询目标;最后,咨询师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第二阶段:(第三次)咨询师通过理论的进一步解说和证明,使求助者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不是由于其生活经历的影响,而是由于他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问题负责。
第三阶段(第四次):这是合理情绪行为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在此阶段中,咨询师首先检查了求助者的家庭作业,完成较好。咨询师主要利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
第四阶段:(第五、六次)在本阶段中,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另一方面,咨询师运用“黄金法则”,让求助者明白“如果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先去这样对待别人”,以此来改善他在劳教所和其他同教的人际关系,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除此之外,咨询师还教给求助者一个简单的放松训练(遇事时深呼吸),帮助他在遇到事情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缓解焦躁情绪,提高应付负面情绪反应的能力。(第七次)最后暗示求助者要结束咨询,求助者内心和行为较平和,结束咨询。
九、【咨询效果评估】
求助者自我评估:压抑情绪有所减轻,通过咨询,感觉心里轻松了许多,也觉得心情比较畅快。
咨询师评估: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求助者能坦然敞开心扉,说至动情处潸然泪下,对咨询师建立了较高的信任感,在与咨询师进行不合理信念辩论时有所感悟。
所在劳教所民警评估:能够和他犯相处,但情绪有波动,自控力有所增强,改造与以前相比较积极。
心理测验评估:
SDS:52分;
SAS:52分。
咨询小结与体会:
1、建立咨询关系是很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一是每个人的自我防御机制都是很强的;二是咨询师完全接纳与理解求助者是件困难的事;三是与人沟通是件困难的事,不能深入求助者的内心世界,不能站在求助者的立场,仅就事论事对求助者进行讲道理,是没有多大效果的,求助者道理都懂,就是不改变。
2、平时求助者没有机会倾诉,只有建立情感的氛围,他才可能在这种氛围中探索自己,触摸自己平时不敢触摸的心灵的痛楚,咨询师不是灵魂的修理匠,其职责是“助人自助”,让求助者自己做自己心灵的向导,所有的一切都靠自己领悟。
3、在咨询过程中,容易建立咨询以外的关系:一是由于多年的管理教育学员,容易在咨询中产生解决求助者的实际问题;二是不能理解咨询关系,容易把咨询关系转变为管教关系。这些都是应该坚决杜绝的。
4、许多学员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认知或认知障碍,如不良的认知品质、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认识,等等。在对学员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伴随着学员原有错误认知的牢固性,对咨询师的要求很高,咨询过程中还有很多的反复,需要从收集资料、分析判断、制定方案、咨询过程等各个环节都认真准备,严格按照规范执行。
注释: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2.汪道之编著、《心理咨询》、北京市、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4.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5.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二○一一年四月十日
第四篇:一例高中生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高中生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一个高中生张××,因其最好的朋友和最敬仰的老师发生了性关系,最后导致了老师被开除公职,最好的朋友被迫转校。此事件后两个月以来,该学生出现了对男性的高度戒备,突然面对男性会出现瞬间的惊厥现象,神情紧张。最严重的时候,对任何一个接触的人都有戒备心理。咨询师采用了冲击疗法、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治疗,目前状况基本稳定,学习效率明显提升,学习效果开始好转。
关键词:冲击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严重心理问题一、一般资料
张××,女,18岁,无精神病史。8岁以前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10岁由父母接到身边。13岁在大姨家居住,并在其地念完初中。16岁以优异成绩考上所属地的省重点高中。父母都系农村人,常年在外打工。父母双方无精神病史。
张××,小时候,有点肥胖,外号“胖妹”。家里有个弟弟,身体不是很好,父母对弟弟的关注多一些。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和父母接触的机会很少。从小学习勤奋,文化成绩一直很好,性格比较内向,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很少接触外人。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我怕见男性,尤其是怕见男老师。
个人陈述:两个月前,我最好的朋友转校了,我最敬仰的老师也走了。那个老师他对我很好,在生活上关心我,学习上不厌其烦的为我解答疑惑,我的爸爸都没有能这样待过我。可现在我敬仰的老师却做出来这种事情,而且他还伤害了我最好的朋友,我恨他。现在我的生活一片空白,我不知道我现在应该怎么办,我没有了最好的朋友,我现在不相信任何人,我觉得人都太虚伪了。我最怕见我们班的男老师,我怕他们,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啦,虽然事后也在想,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这样的,很多的老师还是那么的关心学生,那么的爱好学生,那么有责任心,但我见到男老师的一瞬间就是很惧怕。我想摆脱这种恐惧,专心投入到学习中,可是我怎么也摆脱不了。我彻底的完了。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情绪低落,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男性,神情出现明显异样,情绪不是很稳定。
班主任介绍:张××,学习勤奋踏实,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非常严格要求自己。性格温顺,听话,一般老师的布置的任务都能不折不扣的完成。自从上次事件发生以后,整个人静下来,把自己封闭在一个角落,不与其他人交流,学习效率明显下降。
四、评估与诊断
心理测验结果:SCL-90的测量结果显示:
躯体化2.0
强迫状态1.2
人际关系敏感3.0
抑郁2.7
焦虑2.8
敌对3.0这个分数是不是有点高?看看三级P194对敌对的解释
恐怖3.3
偏执1.8
精神病性1.0
其它项目1.01、心理测验结果:SCL—90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的分偏高,但属中度。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个性偏内向,对人际关系敏感,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敌对、恐怖情绪症状。
2、鉴别诊断:
通过临床收集的信息和资料可以判断,小张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小张心理冲突和现实处境想联系,而且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可以排除重性精神病和神经症性的心理障碍。
小张的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强烈刺激所引起,内容已经泛化,不良情绪反映的时间达两个月之久,所以确定该求助者的问题属于严重心理问题的范畴。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其当前经历的重大事件引起的不良认知模式和自我评价,缓解情绪,尽快融入高中的学习和生活。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人际)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积极、较宽容的人生态度。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冲击疗法认知行为疗法
冲击疗法即满灌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暴露疗法是用来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它是通过细心的控制环境,引导求助者进入有助于问题解决的那些情境中。现实冲击疗法是指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恐惧刺激中而不采取任何缓解恐惧的行为,让恐惧自行降低。该疗法的产生基于动物的实验:在实验室发出恐怖性的声、光或电击刺激时,动物会惊恐万分,四次乱窜,想逃离现场。如果没有出路,它只得被迫无奈的呆在现场,承受极其痛苦的刺激。当刺激持续一段时间后,动物的恐惧反应逐渐减轻,甚至最后消失。实验表明,所谓放松、所谓交互抑制似乎并不重要,只要持久的让被试者暴露在刺激因素面前,惊恐反应终究将自行耗尽。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核心是由于对面临重大事件对人性认知因素造成的。因此在对目前的情绪和行为症状进行校正的同时,还需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求助者的一些歪曲的认知观念进行校正,增强求助者的适应能力。认知行为疗法的认为人们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从外界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等一系列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觉和思维的过程。人们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时,常常因不加注意而忽略了上述认知过程。因此,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显得是模糊、跳跃的,很象一些自动化的反应,这些被称作“自动化思维”。这样,思维过程中心一些错误观念也因个体不加注意而忽略了,并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习惯而被保存下来,使个体自身对这些错误的认知观念不能加以反省和批判,对外界信息不能做出适当的解释与评价,以致于上述过程产生局限,造成认知歪曲,从而导致错误观念并最终引起不适应的行为。因此,咨询师可以运用细致的分析技术,帮助求助者分辨并改正这种错误的、习惯化的认知过程。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
咨询收费:每次100元。建议50元或免费因为你本校的学生并注明是本校学生
心理测验收费:SCL-90:50元
七、咨询过程:
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第一次咨询: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会谈法
过程: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求助者,用开放性问题收集其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求助者尽情倾诉,与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家庭作业:我的成功经历
2、咨询阶段
第二次咨询:
目的:加深咨询关系,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
方法:会谈法
过程:通过和来访者一起分析其经历,了解其感受,探索来访者的性格特点。
家庭作业:我曾经遭遇的挫折。在正规医院做详细的体格检查、心电图、脑电图。第三次咨询:
目的:帮助求助者减轻恐惧
方法:会谈法、冲击疗法
过程:1.查看求助者的体格检查结果。
2.签订治疗协议
3.确定刺激物:该求助者的一个任课男教师。场地:一个空的教室,尽量不要有人打扰。
4.实施冲击治疗:第一步,让男教师突然站在求助者面前约10米,持续时间2分钟。第二步,让男教师一步一步的走进求助者面前,约1米左右,持续时间3分钟。第三步:让男教师突然站在求助者背后,并叫其名字。第四步:让求助者与男教师面对面的坐着,试着交谈。这个过程持续约40分钟。
家庭作业:总结今天和男教师接触的感受。
第四次咨询:
目的:帮助求助者减轻恐惧
方法:会谈法、冲击疗法
过程:继续实施四个步骤。
家庭作业:主动一个男老师打招呼、交谈。
第五次咨询:认知行为疗法
目的:运用认知治疗技术,找到求助者的负性自动思维。
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1)帮助求助者发现自己的极端思维“所有的人都是不可以信任的”
(2)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这些想法会怎样影响自己的情绪。
(3)寻找一些证据检验自己的信念和事实
(4)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换成更客观或更积极的想法。
(5)想象观念改变后,在一些场景中的情绪感受,并和过去对比。
家庭作业:再现事件,放松练习
第六次咨询:
目的:帮助求助者接纳自己
方法:会谈、认知重建法。
过程:通过回顾治疗过程和家庭作业,描述自己当时的感受和现在的感受,求助者承认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虚伪的,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不可以信任的。心中的灯塔倒了,可以再重新建立另一座,生活永远是美好的,人性总是善良的。求助者自述“一说出来这一点,感觉好像松了一口气,也没那么紧张了。”
家庭作业:
①记录身边的人身上的优点
②放松练习。
3、巩固与结束阶段
第七次咨询:
目的:评估咨询效果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
过程:施测SCL-90,并与咨询前对照。对前面的咨询过程进行总结,请求助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她的成长。
家庭作业:坚持放松练习,记心理日记。
八、咨询效果评估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求助者症状的改善:情绪稳定,见到男性没有明显的惧怕反应。学习效率提高。
(2)妈妈的评价:时常电话联系,感觉心情愉悦多了。
(3)他人评估:老师同学反映,求助者并能够进行正常的师生及同学之间的交往,能够象以前一样上课,能回答老师的提问,和同学交往感觉更融洽了。
(4)治疗后心理测验的结果:
SCL-90各因子分均低于2分,总分120分、阳性项目数25,说明无阳性症状,减分率38.1%,说明咨询有效。
(5)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求助者的对男性的恐惧问题,求助者认识到了人性是善良的,是值得信任的,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九、总结
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因为生活重大事件引起的在人际关系上出现的惧怕反应并伴有惊恐发作,继而产生回避行为。咨询师较好的将冲击疗法和认知治疗结合在一起。首先运用系统冲击处理了对求助者惧怕男性的问题。继而通过认知疗法处理了求助者过度应激的深层次的心理问题,纠正了其负性自动思维,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求助者意识到人性是善良的,是值得信任的,为求助者以后的人格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第五篇: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最终版]
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刘xx
摘要:求助者冯某某是一名高一的学生,一个多月前因为期中考试的英语考试不及格,之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紧张,烦躁,爱发脾气,学习效率低下,失眠等问题,使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心理测验结果显示求助者有中度焦虑,其心理问题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咨询师在和求助者商议后,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好转,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冯某,男,15岁,某中学高一学生,英语成绩不稳定,忽高忽低,其他学科成绩优秀。家庭经济条件较宽裕,求助者从小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好强,遇到问题喜欢自己闷,很少和别的同学来往,没有什么朋友,也很少参加体育和娱乐活动。家族中无重大疾病史,精神病史。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最近一个月,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紧张,烦躁,学习效率低,爱发脾气,经常失眠。
个人陈述:我是一名高一学生,我从上初一的时候开始英语就时好时坏,现在还是很不稳定。上次期中考试的时候,我的数理化都考的很好,总分在班里排第二十,但是英语居然考了个不及格,从那以后我的心情就一直不好,现在又要快期末考试了,可我越来越担心考试,每天从家里出来都觉得非常紧张。我平时学习很勤奋,父母和老师对我抱有很大的希望,说我只要英语能够考七十分,考上重点高中没有问题。可是我现在对英语学习一点信心都没有,英语成绩忽高忽低,因为我爸爸上学的时候就是数理化很好,英语不行。我一直感到压力很大,现在我最苦恼的是我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思想经常开小差,有时会觉得脑子 里一片空白。别人都能全神贯注地听课,而我却不能,我很着急。看书没有以前专心,老是走神。现在情绪也很低落,还经常为一些小事对父母发脾气。现在不但英语成绩没有上去,其他科的成绩也掉下来了。这样下去,我将来不用说重点了,肯定连普通高中也考不上。一想到这些,我心里就特别难受。最近一个月,晚上在床上老想这些事,有时候一两个小时才能睡着,白天没精神,注意力就更难集中了。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和父亲一起来到这里咨询,从其父亲那里了解到:求助者的父母都是大学生,父亲是医生,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宽裕。其父亲认为儿子英语不行是遗传造成的,因为他上学的时候数理化都很好,就是英语不行。
近一个月来,求助者回家后,很少说话。有时候一个人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经常为一些小事发脾气。
四、评估与诊断
对该求助者心理状态的评估:
1、生物原因:求助者为男性,15岁,已进入青春期。
2、社会原因:很少与别的同学来往,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3、心理原因:
(1)存在错误认知:认为自己的英语不好是来自父亲的遗传影响,所以对英语的学习没有信心。
(2)情绪方面,受到焦虑、烦躁、紧张等情绪的困扰。
(3)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不能缓解考试压力。
(4)求助者从小性格内向,好强。对该求助者诊断的依据如下: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原则,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紧张、失眠、烦躁等症状。从严重程度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是很强烈,反应也只局限在考试的范围内,逻辑思维正常,没有泛化,社会功能没有严重受损。从病程看,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 心理问题。
3、最终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无主动就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烈,持续时间较长,内容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的主要症状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而该求助者虽然也有焦虑情绪,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改变求助者认为自己的英语不好是因为遗传因素造成的这一错误认知;帮助其认识自己当前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使其能正确对待考试压力;使求助者认识到过度焦虑对学习的不良影响,适度降低焦虑水平;帮助其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使求助者能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考试,帮助其自我成长,提高求助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结合本案例,计划采用的咨询方法及原理如下:
1、咨询方法:(1)采用认知疗法,纠正求助者的错误认知,促进自我成长;(2)运用自我暗示法,进行积极的心理调整,增强自信心;(3)进行放松训练,缓解焦虑情绪,解决失眠问题。
2、咨询原理: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行为,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行 为疗法认为并不是外界的刺激而是人们对刺激的解释和认知在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心理。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与其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看法有关,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其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也不同。因此,通过改变对现实世界事物的认识、态度和看法,就可以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3、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义务。A、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的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B、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4、咨询时间与收费:
1)、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2)、咨询收费:因本人在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免费。
七、咨询过程
1、评估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第一次咨询: 目的:
(1)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2)初步建立咨询关系。(3)确定主要问题。(4)进行咨询分析。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⑴、填写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 规则;
⑵、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⑶、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 ⑷、确定咨询目标;
⑸、简单介绍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
⑹、布置咨询作业,回顾自己小学和初一时在学习方面取得的成 绩,尤其是回顾自己在学习数理化方面取得的学习经验,以及英语有 时也能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以增强自信心。
2、心理帮助阶段 第二次咨询: 目的:
(1)进一步加强咨询关系。
(2)指导求助者进行放松训练,以减轻其焦虑。(3)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方法:认知行为疗法。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认识到曾经取得的成绩,承认自己 是有能力的,对自己有了正面评价。
(2)让求助者认识到影响他的英语学习的不是遗传因素,主要 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并且告诉求助者不要把英语当作一门学科来学,要把英语当作一种人与人交流的工具,并且假设他如果出生在英国或 者是美国,那么英语对他来说还会很难吗?关键是要让求助者对自己 的智商有充分的信心,要让求助者知道,他目前的英语成绩不好,不 是由于他的智商的问题。很多比他年龄小很多的英国的小孩子,他们 的英语肯定比他要好,但是你能说,这些小孩子的智商就比你现在 高吗?
6(3)鼓励求助者与父母、老师和同学多交流沟通。必须让求助者明确的是,现在不仅仅是他很关心他的英语学习,而且他的老师也非常的关注。因为他的其他科目学的都非常好,老师绝对不会放弃像他这样的学生的,老师会想尽一切的办法帮助他提高他的英语成绩。只要他自己多拿出一些时间来学习英语,多向老师求得帮助,他的英语一定能够得到一个稳定的提高。
(4)指导求助者进行放松训练,学会进行肌肉和情绪的放松,通过学习和掌握呼吸调节,放松全身肌肉来消除杂念。
(5)布置咨询作业:求助者反复进行放松训练,改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杂念多的状况,同时改善睡眠状况。
第三次咨询:
目的:
(1)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错误认知;
(2)帮助求助者树立对中考的信心;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目前求助者心情较平静,注意力不集中有所改善,失眠较以前减轻。
(2)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使其认识到自己对学习成绩会掉下来,肯定考不上重点高中的主观推断是不正确的,还有足够的时间和潜力,争取中考取得好成绩。
通过分析他目前英语成绩忽高忽低的现状,告诉求助者要看到自己积极的一面,既然自己的英语成绩也能够考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说明自己的英语还是有基础的,只要自己有信心,然后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完全可以在初三的剩余时间里把英语提上去。
另外告诉求助者不要对自己的英语有太高的要求,以他目前的综合实力来看,只要其他科能够稳定发挥,同时英语能够稳定的提高10分,就是一个很可观的收获。
(3)指导求助者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克服焦虑情绪,增强自信。告诉求助者过度的焦虑会对其学习产生不良影响,让求助者更多的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学习英语上,多给他的英语一些时间,而不要把精力都浪 费在焦虑上。
(4)布置咨询作业:练习积极的自我暗示,巩固放松训练成果。
3、结束与巩固阶段
第四次咨询: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结束咨询;
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明显改观,使人感到精力充沛、自信、乐观。
(2)进行总结,巩固咨询效果。
(3)结束咨询。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咨询,基本上消除了求助者由于英语学习和考试压力引发的情绪反应,心理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自信心增强,能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英语学习和考试。
八、咨询效果评估
(1)该求助者自我报告情绪好转,焦虑减轻,注意力集中。
(2)求助者恢复到以前的勤奋好学状态,优势学科得到恢复,英语的学习成绩也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3)家人同学反映求助者情绪有明显好转,更加自信,开朗。
(4)咨询师通过回访,了解到咨询基本目标已实现,改善了求助者的情绪状态。
参考文献
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年7月第1版 2011年6月北京第17次印刷 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二级)》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年7月第1版 2011年6月北京第12次印刷 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三级)》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年7月第1版 2011年6月北京第12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