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海南省义务教育生物学科课程标准培训总结
2012年海南省义务教育 生物学科课程标准培训总结
临高县美良中学 符学琳
在8月19日—20日这两天时间里,我很高兴参加了“2012年海南省义务教育生物学科课程标准培训班”的培训学习。炎炎夏日,挡不住我渴望学习的热情,因为教育教学的重任在我们肩上,只有努力充实自己,才不负国家和人民对我的殷殷期望。在本次培训学习中,听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主任谭永平专家的教材分析和冯成坚专家的教学实施建议的讲座、参与专家与学员之间、学员之间的互动讨论,以及看视频、听专家点评。所有这些都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在这两天的学习生活中,我忙碌着,却充实着;我劳累着,却快乐着„„因为,有了义务 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作为指导,明确了自己今后的教学方向。下面谈一下自己学习之后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通过培训学习了解了新课标(2011年版)和新教材(2012年版)的一些重大变化
1、通过本次培训学习加深对新课标(2011年版)了解
新课程的性质强调了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应当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使之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课程。新课程的内容标准(课程内容)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在“课程内容”的十个一级主题中,都列出了本主题的重要概念,并对重要概念以描述概念内涵的形式进行描述。而且增加动物类群,调整部分条目的目标行为动词,将案例集中移到最后作为附录。增加关于概念教学的建议,强调教学活动应当围绕重要概念展开,教学方式可以是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强调恰当处理概念与事实的关系,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关系。从评价的方式上,明确提出“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重视表现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除笔试外,还要重视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性方式进行评价。
2、通过本次培训学习加深对新教材(2012年版)了解
新教材(2012年版)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知识内容上框架体系基本不变,只是局部内容调整(整合、简化、增加、移位、删除等),细节上的变化。七年级教材做减法,八年级教材做加法,七上:整合、简化生态部分、“细胞的生活”,基因、DNA、染色体内容移至八下,病毒”移至八上,整合、简化绿色植物部分。七下:删去三节:“计划生育” “空气质量与健康”“人粪尿的处理”。八上:增加动物的类群、病毒等内容,八下:增加基因、DNA、染色体关系的内容(从七上移来),此外,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也给教材带来知识内容详略程度上的变化及练习题的变化。科学探究活动内容:删除了几个可性行不高或价值不高的探究活动(植被对空气温度的影响、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晚育的意义、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二、呈现方式的变化:在版式的变化,版式设计突出不同功能板块的区分(如主副栏编排,学习的主干内容放主栏,相对次要的内容以“小资料”、“想一想、试一试”“?”的形式放在副栏)。每节另起面。更新大部分插图,突出原创性,提高精美度。增加辨析概念的练习题。
二、理解和深化新课标(2011年版)和新教材(2012年版)的重大变化
新课标和新教材在保持实验稿的理念鲜明,目标明确,框架新颖,内容简明,结构合理等特色的基础上。
1、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也给教材带来知识内容详略程度上的变化及练习题的变化,加深对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有利于落实重要概念的教学。
2、从评价的内容上看,改变了实验稿只写能力和情感两方面评价建议的做法,知识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应体现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要求,在具体操作中,要重视考核核心的、具有良好结构的知识,而不是枝节的、零散的知识,要重视考核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3、教材内容适当整合、简化、增加、移位和删减,有利于教材的全面性、系统性,有利于对生物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内容更趋全面合理,更具可行性。同时增加了一些反映时代发展的阅读内容,课外阅读内容丰富多样,能给学生多方面的启迪,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删除了几个可性行不高或价值不高的探究活动,增加了实验与演示实验,方便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提高了探究活动材料选择的开放性;突显了科学方法的指导,更加注重对科学方法教育,注意反映生物科技的新进展。最后,呈现方式的变化,有利于落实重要概念的教学,方便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版式设计和图片质量上的变化,生动活泼,更加方便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应对新课标(2011年版)和新教材(2012年版)的重大变化
1、深入学习、研究和吃透新课标(2011年版)和新教材(2012年版)的内容,加深对课程理念和新教材的理解,充分利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2、通过本次培训学习,重视重要概念教学,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紧紧围绕重要概念教学的展开,帮助学生利用生物学事实形成生物学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内涵,达成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尊重生物科学的研究的规律,在探究活动中使教与学达到侧重点,重视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达成重要概念知识网络的建构。
4、深入研究和利用教材小栏目、图片、资料等资源,弄清教材内容的主次之分,达成重要概念的形成。
5、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和个性化发展的特点,注重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并实行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实现不同发展状况的学生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对生物学科课程标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更深刻地理解所包含的教学理念,更好的做好新课改工作,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够充分应用。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深感到要当好一名的人民教师,仅靠这几天的培训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勤于向其他教师,学者、专家学习,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留心每一次心灵的火花,随时记录教学及工作中的心得体会,总结经验教训。在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创新适合现代学生发展的教学特色。总之,我会以本次培训作为新的起点,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确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迎着新世纪的曙光,站在时代的潮头,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教育教学的振兴奉献青春!
第二篇:《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总结
仁怀市林阁小学
《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总结
我校遵照上级相关要求,组织对我片区学校进行了《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学习,在学习中,严格要求,在职的32位教师人人参与,分科学习,认真记录,认真总结,并且要能真正把所学的内容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在教学中去认真体验,积极发现,总结经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收集了老师们个人对新旧课程标准的不同认识和看法,归结得出一以下结论:
一、新旧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上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体现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人本主义”理念,旧课程标准体现的是以“书本为中心”,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忽视学生内在的需要。
二、新旧课程标准的教材与目标定位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是以学生发展的观点,提出目标不同,新标准是以目标而寻找教材,旧的标准是以教材确定目标,因目标定位的差异,造成了教材选择的差异,前者教材是始终处于一种相对动态的形式,它因学生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后者是以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存在,因为教学目标而制约了教材,反之,教材也让目标定位相对固定。
三、新旧课程标准在师生主体地位的差异。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求师生互动,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强调了学生的内在心理体验,故新课程标准是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为指导地位,旧课程标准强调的是:教师根据教材如何去教,重视了学生学的结果,体现的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内在心理需求与感受。
四、新旧课程标准在学科成绩评价的差异。
新课程采用了绝对成绩与相对成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合了基础与提高幅度进行评价,结合了生生互评,学生自评,师生互评。旧课程成绩最主要的是测试成绩为依据,结合考勤进行评价。前者重视了学生强调知识技能的了解与运用,重视参与、客观求实,承认差异,注重能力提高与发展。后者重视学生能力的评判,使客观与实际脱钩,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及潜能的开发。
因此,新课程所凸显一下特点,也要求我们教师把握这一特点,与实际结合起来,在新的标准引领下,组织实施教育教学工作
一、新课程教学目标的明显性。
教育目标是每位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按新课程标准书写目标时,首先应做到目标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其次目标是可测量,可评价的,最后目标应该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是可能达到的。所以,书写目标应做到目标明确化,目标具体化,目标可操作化,目标可达成化,目标凸显清晰化,那种笼统,含糊其词的目标表达是与新课程标准相悖的,教师应当尽量避免。
二、新课程教材选择宽广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发展为中心,所以教材选择上,教师应考虑教材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不应当过多考虑教师是否容易教,教师是否容易把握教材。教材是为学生服务的,只要所选教材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就可以选择。这就给广大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同时,也更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对教师创造性、聪明才智的考验。
三、新课程教学方法的多变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注重个体差异,注重能力差异、个性差异。这就需要新课程教学在组织形式上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大胆创新。如采用分层教学,自主教学小团体教学等方法,做到创新求趣,以趣带练,以趣求学,以学求发展,从而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四、新课程教学评价实效性。
公正、正确、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这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突破。笼统而虚伪的赞美对学生自我认识是一种障碍,这容易培养学生自高自大,自以为是,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在教学中,客观而真实的评价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当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进步与不足时,便会自觉地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当学生从学生的评价中感受到自己的地位与角色时,便会努力调整自己,使自己更适合这一集体,当学生从自身的评价中去认识自我时,便会更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及意义。
总之,新课程标准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场革新,这即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只有正确、清醒地认识与理解新课程标准的意义,才可能抓住机遇,接受挑战,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体现新课程标准的价值。
仁怀市林阁小学 2012年3月26日
第三篇:《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总结2015.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总结
平定四中小学部
为了认真抓好教师暑期全员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根据《关于组织开展第四次人教版教材培训的通知》(平教研函字〔2015〕25号文件)的要求,我校于8月30日——8月31日两天组织学校教师进行了《2011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学习。在学习中,严格要求,在职的对应学科教师人人参与,分科学习,认真记录,认真研讨,教师们均受益匪浅,都表示要真正把所学内容和自身教学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认真体验,勤于反思,善于总结,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现将我校新课标培训情况做以总结:
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布置。
为了确保课程标准及人教版教材培训工作的顺利完成,我校在假前全体教师工作会议上对本次培训工作做了详细安排,要求李润英、刘晓华两位年级组长分别为本次数学、语文学科培训工作负责人,负责本学科具体培训工作的落实,对于缺岗、迟到、早退的教师,要计入教师绩效量化考核。
二、教师们学习热情高,培训效果好。
本次培训先组织教师先集中学习后分年级观看视频,此形式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极大地降低了培训成本,提高了培训质量,有着难以估量的优越性。老师们可以在学校就聆听一流学者专家的讲解,学习时间上更易安排,更具有人文关怀的特色。
因教材的改编,本次培训老师们极为关注的是新课程的理念、授课方法的变化。在培训中,老师们逐渐认识到,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高效。所以所有老师都对这次课标培训给予了极大关注,对这次培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
三、学习效果。
这样的培训,教师们一致认为,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既能深入地进行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教师之间能对不理解,或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进行互相切磋,探讨,提高认识,又是教师之间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形式,很受教师欢迎。
通过学习,收集了老师们个人对新旧课程标准的不同认识和看法,归结得出一以下结论: 1.通过课标培训丰富了学科知识。
“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一位好老师不仅仅是交给学生多少知识,更应给学生多少拿得走的素质。时间在变,师德不变,爱岗敬业的精神不变,作为老师,我们应教到老学到老,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科知识有深度,有广度,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把本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博采众长。一位优秀的教师既要有教学经验的积累,又要把握课堂教学的规律性、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信息传递,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每一个四十分钟里都是师生共度的生命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与激情,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2.通过课标培训教师们更加认识到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灵活选择教法。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不同的人通过学习获得不同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并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那些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同样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而非岐视,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才能。教师在熟悉所带班级学生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
因此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3.通过培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总之,本次课标培训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魅力的学习环境、非常民主的学习关系、非常平等的交流与互动、非常便捷的学习方式、非常及时的学习反馈、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非常鲜活的学习案例、非常权威的学习指导、非常先进的教育理念、非常庞大的学习共同体,是一项非常务实、经济、高效而且意义深远的培训与学习活动。
第四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培训总结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培训总结
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经研究,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
教育部于2011年12月公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与原实验稿对比,在文本表述、具体内容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均进行了修改。下面主要从结构、基本理念与目标的表述两方面介绍其主要的一些变化。
一、“课程基本理念”的修改
1.关于数学的意义。将原来“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改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强调了随着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数学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数学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将“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两条合并成一条“教学活动”,整体上阐述数学教学活动的特征。表述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设计思路”的修改
1.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
2.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实践与综合应用”改为“综合与实践”。确立了“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等八个关键词,并给出具体描述。并专门阐述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目标”的修改
1.明确提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双基”变“四基”。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四基”与数学素养: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训练数学基本技能
领悟数学基本思想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组长、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四基”,引起了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以前强调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现在提出的四基不但包括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史宁中教授指出:“„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绎和归纳,这应当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是最上位的思想。”关于基本思想方法,陈老师为我们分析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四大育人功能:一是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二是可以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三是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陈老师结合小学数学现有的课标教材重点给我们介绍了小学阶段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分类、转化、归纳、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猜想、符号化、方程与函数、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他系统地为我们解读了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陈老师的分析让我认识到在教学中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双基”变“四基”,为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师必须为儿童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数学基础、数学准备和发展方向,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使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双基”变“四基”,任重而道远。
常用的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对应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方法、比较思想方法、符号化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集合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统计思想方法、极限思想方法、代换思想方法、可逆思想方法、化归思维方法、变中抓不变的思想方法、数学模型思想方法、整体思想方法等等。
2.提出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完善了一些具体目标的描述:比如对于学习习惯,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4.规范了课程目标的若干术语。并在学段目标中使用这些术语。
四、“课程内容”(原“内容标准”)的修改
1.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的内容及要求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用规定的课程目标术语,对某些课程目标的表述进行了修改。
2.从总体结构上看,“几何与图形”领域发生了一些变化,另外三个领域的结构基本没变。“几何与图形”结构的变化表现在:将实验稿中分四个方面对内容进行的要求(即“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改为从三个方面展开内容要求,即“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这三部分中的“图形的性质”基本上是整合了实验稿中的第一和第四部分而成,而其他两个部分与原来的两部分对应。
3.四个领域中一些具体的内容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删除了一些条目,第二是新增了一些内容(包括必学和选学内容),第三是对相同内容的要求不同(包括程度上的不同以及要求的进一步细化),具体如下。(1)删除的内容
▲在“数与代数”领域,删除了一些内容,例如:
①对“大数”的认识与应用——“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推断”(实验稿P31)②对有效数字的要求——“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实验稿P32)
③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要求——“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实验稿P33)
▲在“图形与几何”(实验稿为“空间与图形”)领域,删除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有: ①关于等腰梯形的相关要求(实验稿P39、P43)②探索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实验稿P39)
③关于影子、视点、视角、盲区等内容,以及对雪花曲线和莫比乌斯带等图形的欣赏等(实验稿P40)
④关于镜面对称的要求(实验稿P41)▲“统计与概率”部分删除的内容 极差、频数折线图等内容(2)新增加的内容
▲“数与代数”中既有必学的内容,也有选学的内容 ①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②最简二次根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
③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中增加了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④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⑤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以上为增加的必学内容,此外,此次《标准》修改,还以标注“*”的方式,增加了选学内容,具体如下: *⑥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⑦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⑧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
▲在“几何与图形”领域中,增加的内容既有必学的内容,也有选学的内容。①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 ②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③会按照边长的关系和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④了解并证明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⑤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⑥尺规作图: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下面的要求是选学内容: *⑦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⑧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以及弦所对的两条弧 *⑨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的长相等 *⑩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3)在要求上有变化的内容(略)
4.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基本保持了实验稿的要求,如:要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等等。此外,还提出更为具体的要求,如: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交流成果,总结参与数学活动的收获,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样使综合与实践的学习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五、“实施建议”的修改
“实施建议”由原来按学段表述,改为三个学段整体表述,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六、“实例”的修改
增加了一些帮助教师理解、澄清困惑的实例。并且,对大部分实例不仅仅呈现了实例要求本身,而且提出了实例的设计思路及教学过程建议,有利于教师理解课程内容、体会数学思想、实施教学。
七、增加附录
将课程目标中的“术语解释”和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统一放在附录中,分别成为附录1和附录2。对实例进行统一编号,便于查找和使用。
杨
鹏
2012-5-27
第五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李黑石小学
李静
关于2012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标新教材远程培训,10月27日至开始日如火如荼的进行了。我也很荣幸的参加本次培训,通过几天的培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更准确的理解新课标和解读新修订的教材。
本次培训主要分为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学习研究新修订的教材和对新教材教学案例分析、讨论、交流与展评三部分。
如何理解和实施好《义教课标》?
王老师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内容,《义教课标》和《实验课标》的区别以及如何实施《义教课标》等内容。重点给我们讲解了新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修订原则及具体修订内容。
一、《新课标》理念及修订重点
首先《义教课标》的实行是以《规划纲要》科学发展为依据为背景,强调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属性的为指导思想。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一是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三是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四是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五是优化评价方式,本次课标修订有五大重点。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英语课程中的渗透;二是确立人文性与工具性;三是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深化;四是坚持语言运用的核心理念;五是要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科学控制课程容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课标在哪些方面做了修订?
在二级和五级的语言知识的学习标准中,分别明确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新版《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即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刻认识英语课程的价值,深入理解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性质,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体现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价值、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帮助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修订后的2011年版新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的一些要求有所降低。从教学内容上降低了难度,体现减负增效;提倡采用重在语言运用的多种教学模式。旧版课标“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导致一些教师忽视使用其他多种科学合理的英语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无疑是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各种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增加了丰富的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10年课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案例,在这次课标修订稿中,增加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教授、专家们深入浅出、鞭辟入里,庖丁解牛一般将庞杂的英语新课标解读得清晰明了。他们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实德实践经验,为我们呈现了一场高品质的学生盛宴。
三、如何把课标精神贯彻在课堂教学中?
作为一名年轻的英语教师,为了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加有声有色,为了能充分贯彻新课程标准,使学生学到真正的英语知识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我认真研读了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及相关资料.通过不断地钻研和探索,再结合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我总结出如下结论:想要真正在课堂中落实新课标的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一种非常必要的手段和方法。那么,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究竟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至于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呢?目前的情况常常是这样的,在课堂上,教师总是会付出相当大的精力去教授学生知识,学生也会学得很认真,很辛苦,但却总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知识掌握得并不扎实,运用得也不熟练。我想,我们还是应该从最基本的备课、上课、课后辅导等环节层层深入开来,由细节到整体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新教材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课上通过信息转换、配对活动、小组活动等,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引导他们自己找出和总结问题。
总之,本次学习受益匪浅,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一线老师是一场及时的“春雨”,课程改革的道路是长远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创新,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一起去学习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