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课堂教学高级技能与训练67——805篇

时间:2019-05-13 03:3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讲稿:课堂教学高级技能与训练67——8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讲稿:课堂教学高级技能与训练67——80》。

第一篇:讲稿:课堂教学高级技能与训练67——80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讲:陈莉

内容: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的训练

六十七学时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大致分为以下四个层级 零级:无行为;

初级:简单运用,如放幻灯; 中级:所用媒体突出重点与难点。高级:所用媒体突出重点与难点。

二、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

掌握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的设备使用、操作及保养方法,能独立制作教学课件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参加Intemet 网使用和网页制作培训,能通过网络了解最新教育动态,直接利用网上的教育教学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1、基于课堂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对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输入、中文处理、PowerPoint、影音播放、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常用课件开发工具的使用、课例的拍摄技能、课例的编辑制作技能等内容进行培训。

2、基于网络的资源型教学模式。学习电子邮箱、搜索引擎、网上下载等网络基础知识、操作技能、网络安全赏识与防护技能,使教师对计算机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有一个总体了解。

3、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模式。网络教室的正确使用、服务器的简单管理与维护,网上求助、网上批改、网上家访。

4、基于实验室的人机教学模式。

三、教育论坛与教育博客的使用

基本操作:注册与登录——发表主题或日志(文章与图片等、注明原创与转帖)——上传文件——发表评论(回复)与留言。

教师的教育博客日志(Blog)实际上是教师将自己的教育心得放在网上,利用网络平台展示自己,并参与交流和讨论的一种方式。关于博客的一些说法和比喻有:

1、博客是继E-maill、BBS、OICQ之后再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2、博客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

3、博客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

4、博客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博客,让自己尝到很多,让别人学到更多。

5、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版”:旧媒体——新媒体——自媒体。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讲:陈莉

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角色转换

六十八学时

在信息技术目益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的步伐加快,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即多媒体课件代替了教师的地位,成为了课堂的主角。为了有效地避免在教学活动中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同时,首先要明确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稳固关系不能打破,更不能弄混弄乱,特别不能使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首先,教师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考虑其引导的作用,因此每一段文字的放映方式就显得很有学问,它要随着教师的讲课速度相伴出现,如果在教师还没有讲到的时候知识点就已经出现,课件就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是得不偿失的。

其次,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注意力特别容易受外界新鲜事物的影响,所以当电脑中出现了些和他们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或者以他们的思维难以想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时,教师的讲解常常被迫成了辅助。要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比如恰当的肢体语言、生动的语言表述、鲜活的面部表情等都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教师的身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能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才能更完美地体现。

运用信息技术是为了优化学习,而不是脱离教学而独立,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经避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两张皮”的现象,要使信息技术渗透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结构及课程实施方法中,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门面”,盲目追求“高、精、尖”。

近年来,不少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添置了不少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但多数不能被充分利用,甚至置之不用,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受到专门的培训。所以,当务之急是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念认识,应让他们认识到,教师是新的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

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培训,不了解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一些教师满足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不良的态度;有的由于有误解,产生机器会取代人的忧虑,有失落感;有的态度冷漠,甚至拒绝在教学中使用新媒体;有的认为信息技术高不可攀,产生恐技术症;有的害怕在教室中摆弄计算机进卡壳,当众出丑;有的对教育媒体产生恐惧心理,望而却步,从“不会用”、“不能用”到“不想用”;有的对新技术期望值过高,一旦失败,就认为其无效,产生失望心理。凡此种种,都不利于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对新技术不回避、不排斥,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用好新的教育技术,组织好教学,从敌视、担心到适应、接受,最后到舒适、安心。教师一旦真正发现新教育技术的价值,就会越用越爱用,越主动积极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自学自愿地运用教育技术。

学校要重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通过印发学习资料,组织专家讲座,开展专题讨论,拟定心得体会等途径,促使广大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增强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动力,使教师明确:如不能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就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观念的革新,会使许多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情有独钟,很多教师自费添置电脑,业余学习,乐此不疲。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讲:陈莉

内容: 根据学科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1、2)

六十九学时

1、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 这个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实验基本清晰的教学课题,首先要充分运用真实的实验(包括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围绕实验做教学设计,指导学生通过亲自做实验或观察演示实验获取信息,在此基础上加工信息。如果属于学习者通过做或者看真实的实验完全能获得认识、理解新知识所需要的信息,培养实际能力的课题,那么在新知识学习课(包括自主研究性学习)里就不一定需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含有操作技能培训的实验,切不可用计算机模拟代替。

有些实验虽然基本清晰,但实验过程复杂,涉及参量多,从实验直接获得的感性认识到需要学习者理解掌握的规律之间的跨度比较大,这就形成传统教学里的难点。教师要考虑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用形象处理叠加分析信息,解决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之间的桥,帮助学习者解决分析理解的困难。

实验不够清晰或受到时空条件限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课题,需要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用模拟予以补充。如化学课程里的“原电池”,虽然在传统教学中有很多好实验,例如用西红柿电池实验等,但都不能“观察”到其本质的电化学过程。在组织学生围绕原电池实验的研究性学习之后,“清华同方教育资源库”提供模拟演示素材,在演示基础上以动画叠加两个电极上电子得失,引导学生通过动态视觉信息与实验信息“整合”来认识原电池,干电池、感性电池以及燃料电池的原理。

2、语言、文字能力型课程——包括语文和外语

这两门课更突出了培训运用语言和文字作为获取、交流及加工信息的能力。当然,能力是以足够的知识为基础的,如教育部制订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里,分别提出一般高中毕业生(八级)和高标准高中毕业生(九级)应掌握的英语词汇量。但不是“背下来”或者“写出来”就算达到要求,关键是在识字基础上同步形成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高中阶段语言类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学习能力的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明显不能适应学生的个别性需求。现代信息技术与这类课程的“整合”在推进课程改革方面的力度较大,主要体现在有利于每个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能力提高。如在“庄周家贫”等这类文言文里设计了由学生自主断句的交互式练习,通过断句提高诵读的理解能力,完成练习后有正确断句的答案和用纯正普通话诵读的音频资源;又如英语资源库除了提供英语专家的通读、交谈示范之外,有很多“任务驱动型”课件,用多媒体资源设置情境,支持以不同领域里运用语言和文字获取信息和表述的能力。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讲:陈莉

内容: 根据学科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3、4)

七十学时

3、突出思维训练的课程——数学

数学无所不在,无论自然界还是社会上都充满数学,但数学又是人们思维的产物,无论其产生还是发展都需要思维能力的支持,使得学好数学有相当大的难度。由小学进入中学,数学课的难点主要发生在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飞跃过渡,发生在由静态图形研究到动态图形研究的过渡,由平面图形研究到空间图形研究的过渡。形成难点的原因除了知识本身的深度之外,传统教学受到落后教学手段的制约,在思维训练问题上存在片面的理解,忽视形象思维,忽视“数形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形成“一张嘴、一枝笔、一本书”的低效率模式关系密切,阻碍教学的动态形象信息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这些要求,正是计算机信息处理和图形显示技术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用智能化的科学动态模拟解决三种数学“语言”的同步与转化,为讨论式教学法、自主“研究性学习”等改革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4、信息技术与社会调查整合并进行加工研究,是全面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基础教育阶段要培训的重要能力。将学生“封闭”于校园之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与社会状况及发展脱节是传统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弊病之一。《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的要求。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同样要加强跟生活及社会发展的联系,这就要加强社会调查活动,具体的模式应考虑是否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做不同选择。对于基本上没有时空局限的课题,应该指导学生直接参与社会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进行研究。如政治课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沙尘暴问题和商品价值问题等,都是社会调查与其他信息技术的“整合”的课题。

在网络即将司空见惯的生活必需的时候,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它,与孩子一起学习,给孩子一起学习,给孩子以关心和帮助。网络可以改变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但却不会改革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综合性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是活动设计以学生为本。活动的选题突出了农村特色,考虑了家长和社会因素,触及了难点,拓展了农村学生学习语文的天地。

二是活动过程以学生为本。充分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是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才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没有包办代替。

三是活动评论以学生为本。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以正面评价为主,不求全责备。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讲:陈莉

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1、2、3)

七十一学时

1、多媒体处于辅助地位,不能取代课堂

有的教师认为,课堂是运用的多媒体越多,学生可能性就越感兴趣,甚至还有人整堂课就是看电影。缺少现代教育理念,不加分辨、筛选和优化地堆积信息,也不研究怎么正确、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就不大,甚至会将传统教育里存在的弊病扩大。例如,以传统教育里就是错误的“满堂灌”或“题海”战术做指导原则,从教师语言灌、书本灌发展为计算机灌,由“人灌”发展为“电灌”,更加重学生负担的片面应试教育。这类例子也很多,主要是只注意“信息技术”,忽略了更新教育理念和研究教学方法。

2、避免多媒体只为公开课教学服务的现象

许多学校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多媒体教学仅仅用于上公开课,而在平时教学中则敬而远之。影响多媒体教学普及程度的原因,除了硬件数量不足以外,最主要的是相关课件的匮乏,自制又有困难。针对这些,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解决。

一是采取“拿来主义”。目前国内面向课堂教学的课件逐渐多起来了,学校适当购买一些,还可与兄弟学校交换使用。当然,现成的课件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学需要,可进行重新组合。二是因地制宜选择制作课件的软件,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课件,可比较流行的、功能强大的Authomare、Direetot等多媒体制作软件,再辅其他工具制作完成。一般的课件可用户Office中的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只要利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把教师感到难以讲清楚的问题讲清楚就可以了,不求面面俱到。

3、与其他常规媒体有机配合

有的教师在尝到多媒体的甜头后,便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教学,忽视了其他常规媒体的作用。有些教师甚至干脆用多媒体替代黑板与挂图。事实上,任何教学媒体都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心理学、现代教育学证明,在教学活动中,融合体现个性风格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可使教学生动活泼,富有特色。要防止教学思路被多媒体所左右,教师好的教学风格被计算机演示的程序所湮没,最终失去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尽管多媒体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他常规媒体的一些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投影、幻灯的静态展示功能和实景放大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都有其良好教学功能,有的甚至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多媒体与其他常规媒体有机配合,优化教学。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讲:陈莉

内容: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4、5、6)

七十二学时

4、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谨防“以电脑为中心” 运用多媒体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教师想用多媒体教学,但又怕操作失误,就让计算机老师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教师则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这样的课便成了“流水课”。这实质是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以电脑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和学两方面构成的有机的、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甚至一些事前难以预料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案。教师恰当、精要的讲解,有条理的板书,及时的操作示范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因此,那种流水线式的、一放到底的多媒体课件,是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不能跟着软件跑,上课时不能围着屏幕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好主导作用。

5、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能因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介入而被忽视。例如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也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在教学重量单位时,要注意让学生动手掂一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角和物体的角时,要让学生动手触摸、感知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和物体的角。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再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这样教学,符合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6、不让多媒体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

教学中,教师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种对学生心理所产生的下面影响,是任何形式的媒体所不能达到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机械、单纯地操纵机器,应随身携带麦克风、电子教鞭,适当走动,尽量多地关注学生感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用体态语言、面部表情及口头提示等方式与学生交流教学信息,活跃课堂气氛。优秀的课件应该是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思想与多媒体技术之间无缝结合、适合教学实际的产物。不能仅考虑知识的表现和媒体能否运行,还要考虑学生的感受。屏幕上出现的不是满含期待的“请你再试一试”,而是冷冰冰的“你错了”。这种设计就缺乏人性化,阻碍了计算机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感情的交流不畅也会阻碍知识的交流。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讲:陈莉

内容: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7、8、9)

七十三学时

7、要避免滥用多媒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在课堂设计和使用时,一些教师在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时,容易忽视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规律。在课件中过度采用更多的有意注意与无意规律。在课件中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等,只会使学生把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涵的教学内容,效果往往知得其反。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

8、给学生留下创造思维发展的空间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性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必须从小培养。多媒体技术在化抽象为形象、提高教学内容可接受程度的同时,很容易造成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的不足,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受到抑制。

9、多媒体不应仅仅运用于课堂之上

信息技术应该是贯穿于老师整个的教学活动之中的,不仅仅包括课堂,还应该包括课前的准备。新课程的理念就是提倡探究性学习,在备课时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很多的东西,在互联网上我们通过输入一个简单的课题名称就会有许许多多源源不断的资料涌进来,经过我们的筛选,去粗取精,做到最佳的课前准备。除此之外,信息技术对于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探究也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面对面、书面式的方式,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交谈,在论坛上面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感受进行充分的展现,学生们也把平常不敢跟老师说的话在上面肆无忌惮地讲出来,那时,老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朋友关系,这时师生之间可以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基础上进行探究。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讲:陈莉

内容: 当前应解决的问题

七十四学时

一、破除现代教育技术难以掌握的观点

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已开始进入数学化时代,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教改的必然趋势。只有更新观念,抓住机遇抢先发展,才会有主动权。师资问题并不难解决,可先培训用骨干。事业心强、好学上进的教师,通过短期培训就可初步学成,自学也并非很难。待骨干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取得一定经验后再逐步扩大阵容。

二、重视软件开发和应用

计算机在教学中应用研究将会推动教育改革,但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事业,不仅仅需要社会物质生产部门为学校、为家庭提供足够数量和适用的硬件设备,还需要在软件开发和应用的研究方面做大量的工作,后一点容易被忽视。重硬件轻软件、轻视应用研究的倾向,使宝贵的设备未得到充分利用,未能发挥其社会效益。传统教育教学理论强调教师素质的重要作用,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或者信息技术与整合同样强调教师素质的重要作用,只是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标准。不重视造就高素质的校长和教师队伍,向学校投入的任何现代化设备都只会是浪费投资,是“见物不见人”倾向在现代化进程里的重新抬头,值得警惕。

三、传承传统教学的优良传统

备课强调不仅仅要务教材、备大纲,还要备学生和其他研究参考资料,理化生教师还要备实验,综合思考后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特别值得强调“备学生”,不能满足于将发达城市优秀教师的课直接播放给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并将其称之为实现“资源共享”。这种做法即使是在远程教育中也多有存在。

四、培养学生对信息的鉴别、批判能力

互联网上的信息对于我们来说可谓无穷无尽,虽然存在大量的对学生学习有价值的信息,但同时也不能排除大量的无用甚至有害的信息。发达国家、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所做的统计分析表明,现代信息技术落后基本普及到学校和家庭之后,用于“自主学习”的倾倒不是很多,多数用于玩游戏和下载mp3,其中的不良信息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那里的教育界的重视。现实情况是,全世界的网络里信息垃圾比有用信息多,如果教师不能给学生以正确指导,就让青少年学生“自主”地到“垃圾堆”里“畅游”,其社会效果将难以想象。

五、法律问题

互联网的普及也会带来许多版权、知识产权、黑客与电脑病毒的问题。

信息时代是一个资源共享的时代,每个老师做一个课件可以要花很多的时间,但是如果学校每一个教师能够做一个课件,那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课件库。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成就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更能成就学生对老师的共享,一些名教师上的课我们就可以远程教育听到,甚至还可以缩短空间的距离,坐在中国就听到国外的课,这样的课堂是非常美妙的。网上阅卷、网上答疑、网上批发、网上家访等,这样的前景对我们来讲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让我们共同祝愿,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讲:陈莉

内容: 作业设计改革的走向

七十五学时

我国基础教育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而任务型教学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等方式学习和使用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课堂教学任务化、标准化已成了教师备课的基本原则。其中关于该给学生设计怎样的作业并未引起教师的重视,许多作业仍然存在着很大问题,具体表现在:

(1)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过分强调“熟能生巧”的误区,让我们的孩子终日陷于“题海”,苦不堪言,学习的热情逐渐消钝了,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因此受到遏制,特别是基础较好的学生。

(2)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布置作业题,导致学习好的学生感觉“吃不饱”,水平一般的学生难于提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吃不了”,造成一批平庸者。

(3)作业形式、内容呆板单调、冰冷无情是一些枯燥纯粹的知识、概念。它使我们的孩子感觉无味,久而久之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或反感,并出现抄袭、马虎应付的情况。

新课标的颁发给作业形式、内容、实施改革带来了生机。作业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走向”上:

1、以人为本,从整体划一走向自由发展 每个学生所受的遗传、环境与教育的影响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一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对作业的表达形成、目的、内容、要求不同。作业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因人而异,让作业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有个性的作业,以最终实现“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的理想。

2、以发展为本,从封闭走向开放

新课标指出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有素的现状,给作业设计带来新天地。作业设计应具有发展性,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适应学生发的不同需要。学生作业应从学科作业封闭型走向整合作业开放型。

3、协调发展,从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

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课标提出的目标之一。传统作业都是学生用自己的“一本作业簿”于课后独立思考,单一地写写、画画、算算完成的,它只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只是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这样的作业缺乏沟通、合作与交流,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难以得到培养。针对这一弊端,新课标下的作业设计要体现更多的合作性,采取查阅、收集、实验、调查、统计等形式多样的多元化作业,体现学校、家庭或社区等与他人合作才能共同完成的合作性作业。

可见,新课标下的作业是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和人生需要,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讲:陈莉

内容: 有效作业设计原则

七十六学时

一、作业向生活开放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知识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知识的掌握,也是为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因此,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知识和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学生就一定会亲近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

二、作业向思维开放

理科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充分利用理科各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多思多想巧做,不断培养思维的广泛性、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敏捷性等思维品质,从而达到创新高度。有效作业设计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不能局限于例题,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补充条件、提问题等题型。要求学生在做作业时先思考后动笔,通过分析、比较,找出规律,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三、作业向个性开放

对不同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他们头脑中所理解的知识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等过程中,有明显的个性差异。“一刀切”的传统作业方式,恰恰没有考虑到这些差异,导致了尖子生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智力发展受到限制;差生跟不上节拍,最后落伍掉队,从而造成这部分学生厌学。为了减少“一刀切”作业带来的不足,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设计作业时,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不仅精心设计基本题,而且设计一定数量的分层题,让学生选择地做作业,设计个性化作业,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四、面向全体学生开放

一个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设计作业题应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等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中差等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作业的整体效果。教师可设计有难有易的选答题。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讲:陈莉 内容: 自主性作业

七十七学时

自主性作业,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参与作业内容的设计,自己设计学生思路,搜集与所学知识有关的信息材料等,这类作业重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可分为:

一、自主选择作业

1、量度自选:学生由于接受能力有差异,所以掌握知识的快慢也就不一样。因此在作业量方面,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选的方法。

2、形式自选: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尽量为各方面的学生提供几种适合他们特点和需要的作业形式,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成交。教师在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中,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作业,这样既能使学生带着愉悦的情感体验完成作业,又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发展。

3、难度自选:受其智力水平、思想能力、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的限制,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考试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后进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作业的整体效果,给每一个孩子都提供积极学习的机会。

二、自主设计个性化作业

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无论怎样努力都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每个学生的认知前提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生活学习经验各异,对作业的需求是个体性的。要使作业成绩适应每个学生的需求,必须改变作业统一布置与评价方式,由教师设计改为学生自主设计,由教师评价改为师生共同评价。设计作业从学生自身对课堂目标的达成情况出发,明确哪些需要进一步加深,哪些需要巩固深化,哪些需要应用,应用到什么情境中去;更重要的是哪些需要发和创新,以及怎样设计作业的形式和内容等。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经验和能力水平有关,需要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历经反复参与和不断提高的过程,可以先由师生合作设计作业,然后再过渡到学生自主设计作业阶段。

为保障作业质量和效益,须制订一定评价激励机制,将问题意识、问题的独特性、问题价值大小、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独特、新颖和多样作为评价的标准。可制订每周一次作业反思自评制度,结对相互检查并相互帮助矫正落实制度,每周一次班级作业展评制度和星级作业评选制度。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讲:陈莉 内容: 开放性作业

七十八学时

开放题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背景新颖,贴进学生生活实际;形式多样,有文字、表格、图画、对话等,不像封闭性习题形式单一呈现,叙述呆板;解法灵活,不单靠记忆、套模式来解题时需要运用多种思维方法,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探索,获得多种结论,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时空途径。

具体来说,开放性作业可有如下形式“

1、实践性的作业

设计有利于学生操作实践的作业,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使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获得对知识的真实感受,这是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转化为能力的原动力。

2、延伸性的作业

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延伸性的作业,引导学生由封闭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生活。

(1)扩展阅读。(2)再造课文。(3)知识延伸。

3、调查性的作业 在数学学科,我们设计有利于学生社会调查的作业,强调接触社会,贴近生活,让学生到社会大课堂去看看、听听、问问、想想、做做,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运用。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名话的深刻含义,形成学以致用、学为所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作品性作业(1)诗、文配画。(2)办手抄报。(3)编撰书稿。

5、探究性作业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讲:陈莉

内容: 假期性的作业

七十九学时

每年一度的寒暑假来临,为了使学生度过一个安全而有意义的假期,我们可为学生设计四种作业,要求学生在假期中完成。

1、设计知识性作业。

按照不同年级分学科设计不同惊层次、难度、数量的书面作业,学校为小学中高年级以上的学生编写了自学指导提纲,并对中小学生提出为办手抄报的要求,每名学生至少要完成2张;可以去寻找本学期文化课的疏漏点,同时归纳成功的学习经验,在假期中与同学交流。尔后多读课文,有序完成规定的暑假作业。

2、孝心作业。

学校为学生设计好家庭劳动岗,要求学生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弟弟妹妹的事情帮着做,家里的事情抢着做”,并要求学生对父母长辈问寒问暖,学会关心。

3、实践性作业。

努力开展好小发明小制作、社会调查和绘画三项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看电视、听广播、看电影、读科普读物、文学书刊及身边的报纸杂志,尝试写一篇题为《与外星人对话》的科幻小说等。

4、英语特色作业。

坚持以礼貌用语和日常用语为重点,学校编写了《礼貌用语和日常用语手册》,并要求学生在假期中广泛应用,在应用中巩固提高,展示学校的英语特色。为保证四种作业效果,学校于假期前召开了专题会议,并安排在暑假结束后进行检查总结。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讲:陈莉

内容: 有效作业设计的注意事项

八十学时

新课程理念下对作业进行有效设计使学生受益匪浅,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适当控制作业时间

教师应该掌握好作业的难度和数量。不要让学生做力不能及的事,即使作业本身难度不大,但数量也要合适。如果学生需要花很多时间方能完成,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从而产生厌烦逃避心理,那么结果就适得其反。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站在学生角度,预计一下完成作业可能所需的时间,作业要有但不要多。

处理好单科与整体的关系,协调好各学科的作业量。在多数情况下,老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往往不考虑可是很少考虑其他科目的作业量。

二、合理分配作业类型

自选型合问答型作业布置频率应该稍高,可结合每课教学内容加以使用;而活动型和融合型作业开放性强,强调写实情景,完成时间所需较长,一般以每隔两周布置一次此类作业为好,可依次交替进行。这样既能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增强做作业的积极性。

三、及时创设作业交流平台 学生花了大量心血完成作业,如果没有展示的机会,就会失落,以后会丧失完成作业的兴趣;而且,如果教师只布置作业而不看重效果,学生也产生无所谓的态度,消极应付。因此通常在完成一周的作业后,教师应该用不少于一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成果,尤其是对于注重过程学习的活动型和融合型作业更需在班级中进行交流,使得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正受别人的关注,从而提高日后学生的参与者度和支持度。

四、积极提供作业指导

新课程作业设计固然更注重过程,强调答案的开放和多元,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权威地位和指导作用下降,相反地,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收集资料的作业,教师就应该提供必要的停息渠道,指导学生怎样去找相关的书籍、报刊和网址;对于实践型作业,教师应主动联系相关社会单位和人员,协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对于融合型作业,由于学生知识结构存在局限性,习惯于单科思维,教师应适时介入,给予提示引导。

第二篇:课堂教学的技能与艺术

校本研修培训

(一)——课堂教学的技能与艺术(2016.3.14)

一、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艺术 什么是课堂教学艺术呢?美国的数学哲学博士任效贤教授说:“教师的共性加上教师的个性,就组成课堂艺术”,所谓教师共性就是一节课的全部教学要求,它包括教学目的、内容、手段方法论、组织等因素;所谓教师的个性就是指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对课堂教学的处理手法,更确切些说:课堂教学艺术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准确地掌握教学原则,灵活地运用教学环节,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通过优美的教学语言,既突出重点,又能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并辅之以事先设计的提问,清晰的板书和必要的演示,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泼而又愉快的气氛中开展双边活动,以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如何展示课堂教学艺术呢?

(一)教师语言艺术

教师语言虽各有特色,但教学要求说话要通俗化,使用学生能听得懂的“课堂语言”而不是“书本语言”。

教师语言要准确,发音清晰,要保证全班每个同学都能听清楚。讲解的语言特点应是“紧凑”的,“连贯”的。

语音、语速、语调、音量应适合讲解内容和情感的需要,而且要注意变化。课堂教学语言要注意停顿。

教师要使自己的讲解具有“吸引力”,善于用语言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语言的生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带有激励或挑战性的语言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板书设计的艺术

1.板书种类:主板书、副板书。

正板书是本节课提纲化的重点内容,一般需保留一节课,像公式,定理,典型例题等,副板书是非提纲化的内容,在适当时候可以擦换,比如演算过程,学生过程纠错或上课临时写的一些内容等。

2.板书布局:分块,主左副右,标题在第一板块上方居中位置。3.板书注意要点

注意板书的结构,应突出重点。讲与写的协调,有时需要边讲边写。清晰度(字间距不宜过大、行间距可略大些)。

色彩的恰当运用,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思维。讲解板书内容时的站位,不能挡住学生的视线,形成盲区。擦黑板的时机

(三)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艺术

课堂需要营造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氛围,强化和情感交流是营造氛围的两种重要的艺术手段。

1.强化

强化是教师主要依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心理学原理,对学生的反应采用各种肯定或奖励的方式,使教学材料的刺激与教师希望学生的反应之间建立稳固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类教学行为。

强化的功能

(1)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上,防止和减少非教学因素的刺激所产生的干扰。(2)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3)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采用适当的行为方式,如遵守纪律,不打扰班上其他同学的学习注意力等等。(4)承认学生的努力和成绩,促进学生将正确的反应行为巩固下来,使学生的努力在心理上得到适当的满足。(5)培养学生在学习和行为表现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逐步减少外部的奖励,强调自我强化。

强化的类型:(1)言语强化

言语强化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反应、回答或行为给予表扬、鼓励或批评,用恰当的语言去评价。这些语言可以用于课堂的教学进行之中,也可以用于教学工作完成之后的反馈或对学生的作业、考卷上注写评语等。

(2)动作强化

动作强化是指教师用非语言的身体动作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表示他的态度和情感,教师在课堂上常用微笑、点头或指点等非语言的动作方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或否定。这样的强化方式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相互信赖的和谐关系的发展。

(3)标志强化

标志强化是指教师运用一些醒目的符号,不同的彩色对比等各种标志来强化课堂的教学活动。

(4)活动强化

教师指导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行为互相影响,学生自我参与,自我活动以达到强化,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教师也可对教学活动中有贡献或提前完成某一学习目标的同学安排一些特殊的活动来进行奖励。强化应用要点

(1)目的明确(2)准确、有效(3)真实、可信(4)变化多样

在应用强化技能时,注意使用多种变换不同的强化方式,即使使用同一类型的强化技能,在反复使用时也要有所变化。(5)个性、区别(6)相互支持

2.情感交流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在《情感教育论纲》是这样解释情感与教学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中介成分的一种共同活动,它的本质是特殊形态的实践活动,充满着人的活生生的情感。”

“学生是带着种种欲望进入教学活动之中的。„„,进入教学时的欲望有:一是求知欲望,即期望理解自己周围的事物与观念世界,二是社会归属或团体的归属欲望,即期望归属于团体,得到同伴的承认,取得应有的地位与他人的尊敬,并且期望得到他人的理解,要求自我表达。三是情感欲望,即寻求情爱、依赖、孤独与确认。因此教学活动的过程实际上正是这些欲望不断满足、调节、提升的过程。”

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促进学习兴趣,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的信任关系将直接影响课程的学习结果,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学习质量。对学生的真诚关怀、对学生的宽容和尊重、教师生动风趣的教学风格、富有感染力的个人魅力等都是营造良好数学学习环境的要素。

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

智力发展迟缓的学生;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不独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不伤害学生自尊心; 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赞赏每一个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二、课堂教学的几个重要技能

(一)导入技能

1.什么是导入技能

导入技能是教师在进入新课题时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它包括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行为。

2.导入技能的功能

概括地说,导入技能的功能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一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情境,它所包含的学习内容学生能部分了解,但又不能完全了解,而且又渴望了解。

(1)明确学习任务(2)调动学习积极性 3.导入技能的构成要素(1)引起注意

导入技能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方式主要有:(i)教师生动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适当的形体语言及面部表情等。(ii)新颖、奇妙的学习情境呈现方式。

引起有意注意应做到(i)学习目标要具体、明确,使学生感到目标离自己并不遥远(ii)要有设疑和激疑的过程。疑就是问题,设疑就是设问,但只要设疑还不行,还得激疑,使学习情境成为问题情境,真正使学生达到“愤”、“悱”状态。(iii)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教学开始阶段就尽量使学生眼、耳、手、脑并用。感官调动越充分,学生的有意注意就越集中、越持久。(2)激发求知欲。3)形成学习期待。学习期待是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意识。形成学习期待是导入技能中,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教学行为方式。(4)促进参与。

4.导入技能的类型

(1)归纳导人;(2)类比导入;(3)演绎导入;(4)生活实例导入;(5)历史故事导入;(6)悬念导人

5.应用要点

导入技能的掌握和在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要抓住下面几个要点。

(1)时间合理。导入是“序幕”而不是“主剧”。因此要十分简明。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来说,导入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把时间控制在上课开始的5分钟内能够完成,以保证教师在最佳时间里传授新知识。

(2)定向准确(3)连接恰当(4)富于启发(5)情绪饱满

(二)结尾技能与艺术

1.什么是结束技能

教师完成一项教学任务时,通过重复、强调、概括、总结、学生实践等活动方式,对所教授的知识进行及时的系统化,进行巩固,使新知识稳定地纳入学生认知结构之中,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结束技能。

2.结束技能的目的

(1)通过结束技能,强调教学中某段内容与学过的相关知识的关系,进一步使新的知识与旧知识系统化,巩固新建构的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总结思维过程,总结思想方法,促进学生对思想方法的重视,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概括一单 4 元、一节课的知识结构和内容。(4)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总结等活动,使学生主动认识、领悟所学内容,体会并总结解题方法,培育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5)重申所学知识的重要性。(6)促进学生形成总结归纳的习惯,养成主动分析的习惯。

3.结尾艺术的表现形式

(1)概括式结尾。这是新授课结尾的最常用的表现形式。(2)悬念式结尾。多用于前后联系的章节或需要引导予以深化的教学内容。(3)发散式结尾。这是一种对教学过程中得出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进一步进行发散性思考,以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结尾方式。这种结尾方式多用于较有思考性的教学内容。(4)串联式结尾。这种结尾是指在一个单元或一章学习即将结束之时,对章节的前后内容进行串联、整理、比较、归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5)激励式结尾。它多用于习题分析和测验讲评课。这种结尾方式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成功充分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以及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激励。

(三)提问技能

1.提问技能的功能

(1)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兴趣和注意集中到某一特定的专题或概念上,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2)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3)正确恰当的设置问题可引导学生去进行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推理论证的能力。(4)提问可以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诊断阻碍学生思考的困难所在,并通过提问给予恰当的指导。同时还可以直接及时得到自己教学的反馈,发现教学中的可题,及时修改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不断调控教学程序。

2.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

(1)结构。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系列化问题的方式——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出一系列前后相关、由浅入深的问题,组织成一个连续的问题框架。(2)措词。教师表述问题的措词必须指明思考的前提和方向。其次,问题的措词应适应学生的理解水平。第三,问题的措词必须准确、科学,不能造成学生的误解。(3)探查。在学生初次回答提问后,教师对他的回答不够满意时,为了帮助学生对最初的问题形成更合适的答案,教师可进行探查指引。有以下几种方式。a.澄清。b.支持。c.纠错。d.表述意见。e.关联。f.举例。g.复杂。(4)分布。注意将问题在尽可能多的同学中分布,以和蔼的态度提问,通常能帮助处在迷惑中的学生,使他们参与到教学讨论中来。(5)停顿。教师在提问之后,稍作停顿,给学生以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组织语言有效地表述自己的答案,这一点是很重要的。(6)反应。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将对学生进一步参与教学活动起到重要的决定作用。

第三篇:《电子技能与训练》教学大纲

《电子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第一章 常用仪表、仪器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仪表仪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尤其是万用表的使用是每一个电子工作者的基本功,务必要掌握好。

一、熟练掌握常用电装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熟练掌握万用表、低频信号发生器、毫伏表、稳压电源、示波器、高频信号发生器等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三、会用电子仪器仪表对电子电路进行调试。

四、会用电子仪器仪表对电路的指标和性能进行测试。

1.1万用表的基本结构

1.1.1表头

1.1.2转换开关

1.1.3万用表电路(略)1.1.4表盘

1.2 万用表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1.2.1万用表工作原理 1.2.2万用表的性能指标 1.3 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①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 ⒈电流档的使用;

⒉电压直流与交流档的使用;

⒊电阻档的使用。②正确使用附加插孔 ③注意事项

1.4 示波器的使用

1.4.1仪器结构及各部件名称说明 1.4.2仪器使用方法

1.5 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1.5.1仪器结构及各部件名称 1.5.2使用方法

1.6 双路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 1.6.1仪器结构及各部件名称 1.6.2仪器使用方法 1.6 交流毫伏表的使用 1.6.1仪器面板结构

1.6.2使用方法

1.8 学生信号源的使用 1.8.1仪器面板结构及各部件名称 1.8.2仪器使用方法

第二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常用元器件电阻、电容、电感和半导体器件,这些元器件主要分为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线性元件主要是指电阻、电容和电感。非线性元件主要是指半导体器件和电真空器件以及一些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器材,我们主要介绍的是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中的晶体三极管和二极管等。本章重点:

电阻的色环表示法的识别,电容器的常用单位表示法,二极管的正向特性曲线,及二极管的主要作用,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和测量方法。本章要求:

一、熟悉常见电子元器件的型号、文字符号、外型、特点及使用方法。

二、掌握常用元器件性能好坏的判别方法和引脚认定方法。

三、能根据电路要求正确选用元器件。

四、正确理解常用元器件的性能、参数的意义和一般测量方法。

2.1电阻器

2.1.1电阻器和电位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2.1.2电阻器的主要参数 ①电阻器的标称阻值和偏差 ②电阻器的额定功率 2.1.3电位器

2.1.4电阻器、电位器的测量与质量判别 ①电阻器、电位器的测量 ②电阻器的质量判别 ③电位器的质量判别

2.1.5万用表中线绕电阻器的绕制和修理 2.1.6电位器的修理 2.1.7MF50型万用表的使用 ①仪器面板结构 ②使用方法 2.1.8技能训练 ①电阻的识别

②用万用表测量电阻 ③用万用表测量电位器

④将识别、测量的结果填入表中

2.2电容器

2.2.1电容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2.2.2电容器的主要参数

①电容器的容量单位和偏差

②电容器的容量标志法

③电容器的额定直流工作电压 2.2.3电容器的检测

①用万用表检查电解电容器的容量和漏电电阻 ②电容器容量及损耗因素的测量 2.2.4QS18A型万用电桥的使用 ①仪器面板结构及各部件名称说明 ②仪器使用方法 ③使用注意事项 2.2.5技能训练 ①电容器容量识别

②用万用表测量电容器的漏电电阻 ③将识别、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2.3电感器

2.3.1电感器的种类 ①线圈 ②变压器

2.3.2电感量的测量

QBG-3型高频Q表的使用 ①仪器面板结构及各部件说明 ②仪器使用方法 ③使用注意事项

2.3.3小型电磁继电器及其测量方法 ①直流电阻的测量

②吸合电流和释放电流的测量 2.3.4技能训练 ①天线线圈

②振荡线圈与中频变压器 ③将制作、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2.4半导体分立器件

2.4.1半导体分立器件型号命名方法

2.4.2常用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外形及其封装形式 2.4.3用万用表测量二极管 ①普通二极管的测量 ②稳压二极管的测量 ③发光二极管的测量 ④光电二极管的测量

2.4.4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 ①三极管管脚的判别

②三极管电流放大系数ρ的估测 ③硅管和锗管的判别

2.4.5用半导体管特性图示仪测量晶体管特性 ①XJ4810型半导体特性图示仪结构 ②测试前注意事项 ③测试步骤 ④测试范例

2.4.6用万用表测量特种半导体器件 ①硅单结晶体管的测量 ②结型场效应管的判别 ③单向可控硅的测量 ④关断可控硅的测量 ⑤双向可控硅的测量 ⑥双向触发二极管的测量

⑦达林顿管简介及测量

⑧带阻尼二极管的行输出管的测量 2.4.7技能训练一

①用万用表测量晶体二极管的极性 ②用万用表测量晶体三极管 ③将判别、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2.4.8技能训练二

①测整流二极管正向压降VF与反向击穿电压VR ②测量稳压二极管的稳定电压值

③测量三极管BVCEO、BVCBD、ICEO、ICES、hFE诸参数 ④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2.5半导体集成电路

2.5.1半导体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方法 2.5.2模拟集成电路 ①集成运算放大器 ②集成稳压电源电路 ③时基电路 ④专用集成电路 2.5.3数字集成电路 ①TTL逻辑电路 ②CMOS逻辑电路

2.5.4用万用表检查TTL系列电路 2.5.5三端集成稳压器的简易测试 2.5.6技能训练

六非门(反相器)的测试

2.6电声器件、光电器件和压电器件

2.6.1电声器件 ①传声器

②送/受话器 ③扬声器

2.6.2磁头

2.6.3光电耦合器

①用半导体管特性图示仪测量光电耦合器 ②用万用表测量光电耦合器 2.6.4LED数码管

2.6.5液晶显示器(LCD)2.6.6晶振 2.6.7激光二极管 2.6.8技能训练 ①用万用表测量话筒 ②用万用表测量耳机 ③用万用表判断扬声器好坏 ④录、放磁头阻抗的测量 ⑤将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2.7片状元器件

2.7.1片状元器件的种类和特性 ①片状电阻器 ②片状电容器

③片状电感器

④片状二极管、片状三极管 ⑤片状小型集成电路 2.7.2技能训练 片状元器件的测量

2.8开关与接插件

2.8.1常用开关器件 2.8.2常用接插件 2.8.3技能训练

①开关中刀和位的识别 ②耳机插头和插口的接线方法 ③将识别、连线方法填入表中

2.9传感器

2.9.1光敏器件与光敏传感器 ①光敏器件 ②硅光敏电池 ③太阳电池

2.9.2声敏传感器 2.9.3热敏传感器 2.9.4磁敏传感器 2.9.5力敏传感器 2.9.6气敏传感器 2.9.7湿敏传感器

2.9.8技能训练 ①光电二极管的测量 ②将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第三章 焊接工艺

一、本章重点:

主要介绍的电子工艺中焊接的一些基础知识和焊接的要求,电烙铁的使用方法,焊点质量的检查。

二、本章主要内容:

焊料秘焊剂,电烙铁的作用,焊接技术,焊点质量检查

3.1手工焊接工艺

3.1.1焊料与焊剂 3.1.2焊接工具的选用 3.1.3焊接方法

3.1.4焊接操作注意事项

3.2焊接质量及拆焊 3.3贴片元件焊接技术

第四章 模拟电路

电子综合技能实训是应用电子专业等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理论知识向动手能力转化的重要途径。实训中通过对多种实际的线路进行测量、分析、研究以及设计、安装信号发生器,使学生熟悉研制产品的工艺,提高学生开发新产品的综合实践能力。主要目的和任务:

一、掌握电子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技能。

二、了解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安装、调试的全过程,掌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

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1晶体二极管电路

4.1.1直流电源的制作 ①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安装、调试与检测

④直流电源通电前自检方法

⑤技能训练

⑥常见故障及原因

4.1.2简易发光二极管电平指示电路的制作 ①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安装与电路功能检测 ④技能训练 ⑤常见故障及原因

4.2晶体三极管电路

4.2.1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电路 ①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安装、调试与检测 ④技能训练

4.2.2电子助记器的制作 ①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安装、调试与检测 ④故障的检查方法 ⑤技能训练

4.3振荡器电路

4.3.1熄火报警电路的制作 ①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安装、调试与检测 ④技能训练

4.3.2光控音乐门铃的制作 ①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安装、调试与检测 ④技能训练

4.4直流放大与集成运算放大器

4.4.1互补对称式OTL电路的制作 ①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安装、调试与检测 ④常见故障及原因 4.4.2集成运算放大器 4.4.3逻辑测试器的制作 ①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安装、调试与检测 ④技能训练

⑤常见故障及原因

4.4.4集成运放电路的制作 ①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安装、调试与检测 ④技能训练

4.4.5集成功入电路的制作

①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安装、调试与检测 ④技能训练

4.4.6 60W功率放大器的制作 ①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安装、调试与检测

4.5调谐放大器

4.5.1袖珍式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 ①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装配

④调试与检测

⑤常见故障及原因

4.6直流稳压电源

4.6.1串联型稳压电源的制作 ①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安装、调试与检测 ④技能训练 ⑤检修方法

4.6.2稳压电源的短路保护电路 ①截止式电子保护电路 ②限流式电子保护电路 4.6.3新型开关稳压电源的制作 ①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安装、调试与检测

4.7可控硅电路

4.7.1多路抢答器的制作 ①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安装、调试与检测 ④技能训练

⑤常见故障及原因 4.7.2台灯调光电路的制作 ①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装配

④调试与检测

⑤常见故障及原因.第五章 脉冲与数字电路

实训课是职业技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设计、仿真、制作、检测数字电子钟,使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工作能力。主要目的和任务:

一、加深对脉冲与数字电路理论知识的理解,扩大知识面。

二、掌握电子线路制作、检测、调试的全过程,以及查找、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

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的能力。

5.1门电路

5.1.1触摸开关的制作 ①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装配、调试与检测

5.1.2 CMOS触摸锁钥电路的制作 ①电路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装配、调试与检测 ④技能训练

5.1.3采用与非电路的定时器的制作 ①电路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装配、调试与检测 ④技能训练

5.2组合逻辑电路

5.2.1电路工作原理 5.2.2元器件选择 5.2.3装配、调试与检测 5.2.4技能训练

5.3集成触发器

5.3.1闪光器电路的制作 ①电路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装配、调试与检测

5.4计数器

5.4.1计数循环显示电路的制作 ①电路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装配、调试与检测

④技能训练

5.4.2镍镉电池自动充电器的制作 ①电路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装配、调试与检测 ④技能训练

5.5脉冲与整形电路

5.5.1模拟“知了”声电子电路的制作 ①电路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装配、调试与检测 ④技能训练

5.5.2音响和延时电路的制作 ①电路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装配、调试与检测 ④技能训练

5.5.3拍手开关的制作 ①电路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装配、调试与检测 ④技能训练

5.5.4节日彩灯的制作 ①电路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装配、调试与检测 ④技能训练

5.5.5变音门铃的制作 ①电路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装配、调试与检测 ④技能训练

5.5.6延时定时器的制作 ①电路工作原理 ②元器件选择 ③装配、调试与检测 ④技能训练

第六章 电子实用技能与应用电路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电子线路知识的能力和从事电子产品生产与开发的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一般过程。

2.了解与电子技术技能训练有关的技术规范。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阅读电路原理图、印制电路板图。

2.会借助手册查阅电子元器件及材料的有关数据。3.会正确选择使用元器件和材料。

4.能熟练地装接电子电路并使用电子仪器进行调试。5.能解决电子电路制作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

6.会对所制作电路的指标和性能进行测试并能提出改进意见。

三、技能训练目标

6.1维修用直流稳压电源

6.1.1电路工作原理 6.1.2元器件选择 6.1.3组装

6.1.4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①输出端电压为零 ②输出端电压不正常

6.2简易信号发生器的制作

6.2.1电路工作原理 6.2.2元器件选择 6.2.3组装

6.2.4整机调试

6.3万年历

6.3.1电路工作原理 6.3.2元器件选择 6.3.3整机组装 6.3.4校准

6.4收音机

6.4.1电路工作原理 6.4.2元器件选择 6.4.3组装 6.4.4调试

6.5声光控开关

6.5.1电路工作原理 6.5.2元器件选择 6.5.3组装 6.5.4调试

6.6蓄电池充电器

6.61电路工作原理

6.6..2元器件选择 6.6.3组装 6.6.4调试

6.8红外无绳耳机

6.7.1电路工作原理 6.7.2元器件选择 6.7.3组装 6.7.4调试

第四篇: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读后感

我认真阅读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对本人的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

书中分析了后进生的成因,指出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性格、情绪、学习习惯及学习兴趣等等。二是智力因素,包括记忆力、分析理解能力及注意力等等。随后书中指出了预防学困生出现的措施,包括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精心设计作业、争取家长支持等等。

那么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使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不断提高?什么是课堂?什么是课堂教学技能?

现在我将阅读心得整理如下:

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入门的向导。”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每堂课应讲究“导入新课”,使每课都能吸引学生,如“直观演示”、“开拓想象”、“展现意境”、“讨论答辩”一下子把学生的心“揪住”。在讲课时,要讲究“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语水流淌”使学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学生精神易振奋,读起来有兴趣。

二、课文教学要简明、连贯、得体。

简明,即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连贯:即语言通畅流利;得体:即适合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的需要。这六个字每节课都应有所讲究。

有些教师上课有个习惯,总要用不少时间进行思想纪律教育,这种做法不是都没必要,但要讲究个“度”。有些教师总是要重复说些口头禅,学生听久了会腻。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同一内容无意义的重复,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促使他们精神的松弛和注意力的分散。因此,在讲课中,除了一些重点难点需要重复外,应十分注意语言的严谨和简明,让学生沿着思维的规律记取下去。当然一个教师上一节课无意地停顿十数次,或句子表达不完整,或课文分析不连贯,只会破坏学生的思绪,学生是很容易疲倦的。

三、创设课文教学的“空白”情境。

中国画往往留有一定的空白,让欣赏者去幻想、去猜测,填补没有沟画出来的部分。如“深山藏古寺”,这种画令人联想翩翩,思绪万千,达到了很好的艺术审美效果,在课文教学中,可借用这种“空白”,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从而改变满堂灌,学生机械记忆的昏昏沉沉状态。从心理学和美学角度看,“空白”易使人产生一种急于“填补”“充实”,并使匀称、完美、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以上是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教学基本技能师每一个教师必须掌握的,通过阅读感觉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积极的作用,不会教死书,死教书,不会愧对于我们的孩子。

第五篇: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第二个问题: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是指科学研究中为检验某种理论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而实验能力是利用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去研究自然现象的能力。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包括确定实验目的的能力,使用和操作仪器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法的能力,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结果的能力,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

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规范,其目的也正是让学生向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的事物和规律,从而能动地改造自然。

一、培养实验能力的意义

1、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主体意识 让学生根据问题自己确定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学习热情高,课上积极举手发言。自己确定实验目的,自己设计实验方法的意识大大提高。

2、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自主实验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会有所提高。学生不再依赖老师,迷信书本,他们开动脑筋自己想办法。学生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法,就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3、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就要增加学生独立操作实验的机会,学生有了实验的材料,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的基础上,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在实验设计、操作、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

二、我们先来了解科学实验的种类

1、验证性实验

为了验证某一种假设,采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实验及实验的分析,证实假设成立。如学习《斜面》《铁钉生锈了》一课

2、模拟实验

为了更好探究某一自然现象的成因,模仿这一现象而进行的实验,如风、霜、露、雾、雨的模拟实验、卵石的形成,地层的形成的模拟实验。

3、探究性实验

提出一种假想,但不知道这种假设是否正确,可以采取探究性的方法进行实验。如探究音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在强调创造能力培养的今天应该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

三、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步骤

指导学生在理解课题、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确定实验目的。培根说:“如果目标本身没有摆对,就不可能把路跑对。”明确实验目的是做好实验的关键。以往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实验方法,对明确实验目的重视不够,很少有机会让学生自己确定实验目的。要培养学生确定实验目的的能力,首先要帮助学生在理解课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实验目的总是与所研究的问题相联系的,学生只有在理解课题、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确定实验目的。

1、帮助学生理解课题

理解课题就是让学生明确所研究的内容。可以不同类型的课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课题。有下列几种情况:第一,学生能从字面上直接了解所学内容的课题,可以让学生直接提问、确定学习目标。如:《蜗牛》《雨和雪》。第二,学生能从字面上明白题意,但在提问时过于分散的课题。如:《空气》《水》等。在理解课题时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发散的思维集中在所要研究的内容上。第三,从字面上学生不太理解所学内容的课题。如:《溶解》《电磁铁》《它是什么》等。这类课题不适应在上课一开始出现,可以先出现所要观察的物体或现象,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明确所学内容。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就是让学生提出要了解的内容,选择可实施的内容,确定实施方向。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认知的过程也要遵循这一规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因为在科学课中,学生在学习前人的知识经验时,只有从疑开始、以疑引思,才有可能在解疑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学生在提问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教师要针对不同情况加以解决。

第一,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所教内容有关,又比较重要,教师可以将问题教给学生思考或讨论,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同时,教师自己也要考虑如何组织教学来恰当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学生所提问题和所教内容关系不大,如果所提问题在以后学习中得到解决,教师可首先肯定问题提得好,然后作为一个悬念问题请大家先考虑,待到学习与之相关的教材时再解决。如果所提问题与所教内容和以后的学习关系都不大,教师可以将学生提的问题留在课后帮助解决。

第三,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有可能是学生对课题不够理解,不知从哪方面提,或从未有过提问的机会不敢提问。那么,教师就要创设情境,提供机会,鼓励学生提问,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分解,引导学生从问题的各个层面提问。

3、在理解课题提出间透的基础上确定实验目的

在理解课题、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学生明确了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就可以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做出假设确定实验目的。一个问题相关的因素有很多,假设也可以有几种,实验目的也可以多样,教学中没必要规定一种实验目的和方法,要给学生自己确定实验目的和方法的机会。讨论筛选出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方案。

如:学习《斜面》一课时,首先举例说明什么是斜面,确定研究的问题是:斜面有什么作用?书上实验1的方法是:①锯一段圆木,用铁丝做轴,使圆木能绕轴转动。②通过测力计将圆木提起,用多少力?③在桌面立一木块,从桌面到木块斜搭一块光滑的木板。通过测力计沿斜面上拉,用多少力?实验说明: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实验2的方法是:①换一块长木板,仍然搭在实验1用的那个木块上。观察斜面有什么变化?②沿这个斜面将圆木向上拉,用多少力?实验说明: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教学中,我不是把书上的实验演示一遍,让学生照着去做,也不是让学生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做,以完成书上实验为目的,而是指导学生探究斜面的作用。

我把“斜面有什么作用?”作为一个研究的问题,教给学生讨论。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假设斜面有省力的作用。设计实验证明斜面有省力的作用。学生能设计出对比实验,把竖直提起的物体用的力与沿斜面拉起物体用的力进行比较,说明用斜面省力。

由于每一小组物体的重量相同,斜面的坡度不同,学生发现省力的多少不同。什么样的斜面,能省多少力?学生提出不同的假设,有的学生提出:利用斜面提重物省力多少和与提升的高度有关系。有的学生提出:与斜面的长度有关系。有的学生说:与斜面的坡度大小有关系。什么是斜面的坡度呢?斜面的坡度指斜面和水平地面的夹角。同学们根据假设确定不同的实验目的和方法。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斜面的长度相

同,高度不同,高度越低,越省力;斜面的高度相同,长度不同,长度越长越省力。学生还发现:斜面的高度和长度决定了斜面的坡度,坡度越缓越省力。这样的实验,学生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分析相关因素,做出假设,确定实验目的和方法。学生自主意识增强,积极参与到探索科学规律的活动中来,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学习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4、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设计,是指正式进行实验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的数学原理,对研究方法和步骤的预先制定。实验设计的意义在于能够用比较经济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得科学的结果。科学课上指导学生搞实验设计,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目标,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学会一种科学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地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全班讨论完善了自己的看法,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能独立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科学课中安排的实验内容有两类:

一类是让学生通过做实验观察一种现象,这样的实验一般是学生平时很少接触到的,所以不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如:凸透镜使窗外的景物在纸屏上成像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观察凸透镜成像的现象。实验前老师教给学生实验方法;实验中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方法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实验后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另一类实验属于研究性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假设,自主确定实验目的和方案。设计方案内容包括:选择材料、确定实验步骤、确定实验方法、预想实验结果、设计报告、讨论实验注意事项等等。可采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个人研究等不同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设计方案。如: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各种物体反光能力的实验。

学生在设计各种颜色物体反光能力的实验中强调,反光的物体要对着阳光,光线越强,物体反光效果越好。各种颜色物体反射的光要投在—个白色的背光的物体上,观察物体反光的效果。学生在室内选择了光线较暗的白墙作为反射光线投射的屏幕,效果很好。这说明学生已经不是被动的听老师安排,而是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上自主的设计、操作实验了。

5、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供学生自主选择 充足的实验材料是自主操作实验的必要条件。过去,由于对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没有足够的认识,加之有的学校分组实验的实验材料过少,影响了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发展。

6、给予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体验科学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验的时间和空间是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必要条件。学生在充分的自主实验活动中,才能体验科学,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如:《光的反射和折射》一课,我用两课时来讲。第一课时我主要让学生设计各种物体反光情况的实验;第二课时带着学生到室外有阳光的地方实验,学生发现把反射光投射到楼道的墙壁上效果更好。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不仅颜色不同,强度也不同。

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自然现象。以前讲《蚂蚁》一课时,老师把捉到的蚂蚁放进昆虫盒里让学生观察,学生不了解蚂蚁的生活环境。后来老师带学生到校园里亲自捉蚂蚁,学生观察到蚂蚁生活在有土有草的树林里,他们用树叶、羽毛把蚂蚁放到昆虫盒里,还担心的问老师:“蚂蚁怎么呼吸呢?”学生还观察到蚂蚁搬运食物,传递信息,打架的现象。学生在观察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丰富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下载讲稿:课堂教学高级技能与训练67——80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讲稿:课堂教学高级技能与训练67——80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Office 2003进阶技能与应用讲稿9

    PowerPoint 一、简单基础的文字型幻灯片 1、新建演示文稿 文件——新建——(右)新建演示文稿 2、幻灯片操作 A、选择幻灯片 B、插入幻灯片 C、移动与复制幻灯片 D、删除幻灯片......

    Office 2003进阶技能与应用讲稿5

    一、目录与超链接的应用 打开文档 编辑样式与格式 制作目录 实现Ctrl+鼠标点击跳转 在文档底部加上TOP超链接,回到文章顶部 二、用书签实现在文档内部任意位置的跳转 插入—......

    Office 2003进阶技能与应用讲稿3

    一、电子印章(群内签到) 1、 绘图,shift画圆,双击 2、 颜色与线条,无填充色,线条红色,3磅 3、 大小,锁定纵横比,高度50毫米 4、 版式,环绕方式,浮于文字上方 5、 插入艺术字,编辑,加粗,每......

    Office 2003进阶技能与应用讲稿4

    一、 组合图形的旋转 1、 2、 3、 4、 画出组合图形 演示单个图形无法填入旋转值 选择组合图形后能输入旋转值 讲述输入旋转值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精确地排布 二、制作名片 1、......

    Office 2003进阶技能与应用讲稿7范文

    一、基础操作 1、保护工作表 工具,保护,保护工作表。限制插入行,从菜单的插入下看到“行”变成灰色,无法选择。展示保护菜单下各个项。 2、格式化工作表 选中整个工作表,格式,单元......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读书笔记(精选合集)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读书笔记 旭景小学 张康 在教研员李老师的推荐下,我认真阅读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一书。或许是现在教高年级的缘故,我对其......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读后感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读后感作为教师的我,喜欢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专著,因为我们更关注的是教学前沿的专业,但是更需要学习是实际案例。我认真阅读了《新课程课......

    Office 2003进阶技能与应用讲稿10(合集五篇)

    幻灯片的放映展示 一、放映幻灯片的几种途径 放映幻灯片,是指在创建完所有演示文稿的幻灯片后,将其内容展示给观众的过程。 1、通过PowerPoint播放 A、 单击大纲/幻灯片窗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