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
翻转教学,让小学生“悦”读
当今是信息高速发展传递的时代,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阅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阅读不仅可以培养交际能力,扩大知识面,也是发展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由于受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特别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英语阅读教学显得单一,枯燥,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没有很好地激发,阅读成为一种负担。因此,教师应扭转过去对英语阅读课的轻视,巧设方法吸引学生阅读兴趣,活用策略高效引导学生阅读,有层次地推进小学英语阅读课堂的有效教学,逐步提升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实现从关注“教” 向关注“学”的转变,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实现对传统教学的翻转。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即先让学生对材料进行独立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提出存在的问题,选择最优化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程”,最终达到有效实现对阅读材料意义建构的目的。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基本是按照阅读前(pre-reading)、阅读中(while-reading)、阅读后(post-reading)这一模式展开。而我们所要探索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翻转教学模式,也可以按照这个模式展开。它规避了原来的阅读教学更侧重阅读中(while-reading)而忽视阅读前(pre-reading)与阅读后(post-reading)作用的不足,充分利用阅读前,学生对于材料的趣味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质疑,以便在阅读中“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在阅读后通过练习对阅读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对教材有更透彻的概念。
一、预习设疑,先学后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实践证明,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然而,我们一般的预习工作只是让学生对文中生词,句子进行划分,这样并没有充分发挥课前预习的作用。教师应围绕新知生长点和新知重难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学习能力水平两个角度扎实预习工作。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形式多样的预习题,让学生围绕预习题展开预习。这里预习题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可以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而不是检验学生语言知识点的题目。下面是笔者教学外研版小学英语(三起)4B Module 8 Unit 1 They sang beautifully.所设计的预习题案。
(1)听录音,初步理解课文,划出sang, drank, had 等表示过去时的单词。(2)找出文中不理解的部分,做上记号,准备小组讨论。(3)请同学们列出自己过去某一天的活动。
学会预习是学会学习的开始。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多思考,多分析,学会在文中做笔记,表明难点,疑点,以便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质疑。教师设置的预习题应有针对性,要符合文本材料以及学生特点;二是要有启发性,能启发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为学生提供展现平台;三是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四是有层次性,能抽丝剥茧般解读文本,由简入繁,从整体到细节。在“翻转教学”中,预习起着重大的铺垫作用,根据学生设疑,通过小组合作,互帮互助先解决部分问题,然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来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不是毫无意义的重复学生已知的讯息,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
二、活用策略,以学定教
在预习过程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是还有部分问题,单靠学生无法解决,这时候就该教师发挥能动性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也不能包办代替,牵着学生走路,仍然是要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以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巧用策略将方法传授有机地渗透和融入到知识的教学中。将学生模糊的,不系统的知识进行整合概括,因为“教是为了不教”。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还要注重指导学生的阅读策略,在阅读过程中交替使用略读,寻读,猜词义等阅读策略,分别推进有层次性的阅读训练。如东石第二中心小学的蔡老师在执教 Helen Keller 一课,通过设问让学生略读(skimming),让学生对文本主旨有一个概念。再让学生寻读(scanning),回答较为细节的问题。
另外,通过游戏,歌曲,小竞赛等能检查学生对阅读文本的预习情况,又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唱歌,改编歌词,学生对课文中的新句型进行反复练习,也提高了他们的交际能力。除了游戏,歌曲等方式,教师也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新知识,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让学生走入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难点,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真切性,让学生学会“用”语言。如本次蔡老师执教Helen Keller这一课,蔡老师针对文中的新句型创设了贝多芬,杨光,邰丽华等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的情境,让学生来谈论He/ She can’t … He/ She can … 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言的应用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拓展练习,检验成效 经过预习和教学后,学生对阅读文本已有清晰的概念。然而,止步于此显然会阻碍学生的学习进程。这时,教师应设计符合课文阅读以及学生学情的练习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检测时,不仅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当堂完成,还要展示部分学生所做的练习,师生共同批改检查,使大部分学生当堂完成目标。可以借助配套的练习册,但是练习册中题目毕竟是针对大部分学生,不能体现班上学生的学习特点。练习的设计也应该符合两个特点:针对性和层次性。一是要符合阅读文本,针对班上孩子学习兴趣点所在设计。二是要逐层递进,由浅入深,让学生有一个进步的过程。如4B Module 8 They sang beautifully.我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设计了如下练习:(1)写出下面动词的过去式。
go()
see()
sing()drink()have()(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Sam and Amy _____ ______ _______ last Sunday.They _____ ______ by bus.They ______ some birds.They ______ some food and drank some ______.They _____games.They ______in the park.They _______to music.They sang and danced.And they _______teachers.They had a _____day.四、总结归纳,深化认识
一节课结束前,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总结,对阅读资料进行意义建构。在这个环节中,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在小组内,由组长将每个人的信息归纳整理,再由代表向全班汇报。学生在交流归纳的过程中能够对于本节课进行反思评价,拓展学生的能力;其次,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在合作学习后,对别人和自己的收获,体会进行发言,评价,捕捉有效信息和观点,找出其中的不足和问题,深化学生的认识,促进意义的建构。
五、结束语
“翻转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真正地以学生为本,很好地实现了“三变”: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的苦学为乐学,变教师的灌溉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先学后教”的课堂,是开放性的课堂,以前,课堂的重难点和关键点都是根据教材而定的,现在学生先学了,课堂的重难点和关键点就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确定。教师不可能预先设定好学生的问题,所以课堂里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正是这种开放性的课堂,才更加注重学生的质疑、交流和讨论,才有智慧的生成,才具有蓬勃的生命活力,也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梅海娟.小学英语有效性阅读教学的探究 [J] 科研教学, 2009.(4)48-49.[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 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46-51.[4] 张跃国, 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5] 焦建利,贾义敏(2011). 国际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 一个研究计划[J].现代教育技术,21(1): 9-13.
第二篇:《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研究课题鉴定成果概况
课 题 名 称: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课题类别: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课题批准号:
GS(2010)Z045 课题鉴定证书号:GSGB【2013】J005 课题负责人:张旭东
所在单位:
金昌市金川区第一小学
课题组参与人员: 姚兴瑞 刘婷娟 杨兆光 王文君 李其霞 张 莉 杨永涛 武功颜 张海生 顾秀文
鉴定等级:优秀
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让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构建新课堂,我们结合本市区小学实际,根据自身条件,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经多方论证,精心选题,确定《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有效学习策略研究》上报为省级课题,2010年10月被省教育科研组批复立项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
三年多来,经过课题组成员不断的实践、反思、总结,我们对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有效学习的策略、教师的教学手段、有效学习的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模式、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等,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下面将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相互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它要求把学生的交往活动即合作学习纳入语言学习活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农民工进城打工创业,他们也渴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城里孩子所能得到的优质教育,这就造成了城市学校班额太大,再加上学生层次不齐,给我们教育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很快适应和扭转这种局面,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提出了在《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有效学习策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能提高学习效果,在大班额环境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尤为重要。
2.我市教育现状的需要
截至目前,全市原有的162所完全小学已调整为142所;20所独立初中调整为16所,撤并了中小学24所。虽然通过集中力量办较大规模的寄宿制农村中小学,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后,改善了办学条件,使农村中小学生接受了良好的学校教育,对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
距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教育资源有效整合的力度还是不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跟不上广大农村家长对高质量学校的需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使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将孩子送往城市学校读书。目前我市农村学校生源越来越少,班额越来越小,老师过剩。相反,城市学校生源越来越多,班额越来越大。如何解决大班额环境下的教学质量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3.我校实际情况的需要
我校在金昌市范围内是一所比较特殊的城市小学,说特殊是因为我校属城市小学,但是区属职工的子女少,而来自金川区宁远和双湾两镇和外来进城打工的子女多,虽学校各年级都增加了班级,还是满足不了源源不断增加的学生,每个班级学生都在60人左右,这样学校班额大、学生多,班级人数远远超过了正常班级人数的要求。一个专职的小学英语教师要负责的有近三百五十个学生,甚至更多。在英语课堂上,一方面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如果还依然采用“一刀切”的办法进行教学,在长期“齐步走” “一言堂”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也只是简单的分组进行个别的合作学习而已,教师在有限的课堂40分钟内难以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鉴于此我们提出了 “大班额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课题,结合本校的实际,力争以其作为深化并打造我校英语特色学校的着力点,借他人肩膀,加自身努力,希望能在小学英语课教学这块领域,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学习兴趣与态度及认知水平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提供依据,为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供实践指导。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英语学习是高效的,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却总是有高低之分。老师面对这些学习效率不同的学生终归于基础较差,学习不努力,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等等。其实,这类解释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为,它们过于笼统。一个基础差的学生听了这样的解释之后,仍然不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基础”好起来。我们从事本课题研究就是希望培养学生在英语课上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把握好学习的方向,减少学习的盲目性,通过体验、探究、合作等多种学习策略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尽快形成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四、课题的基本概念界定
1、学习:作为结果,指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变化。作为过程,指个体获得这种变化的过程。
2、有效:是指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关注的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
3、有效学习:什么是有效学习呢?很简单,有效学习就是那种善于优化我们的学习环境以达致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
五、研究的目标
通过合作研究,拟达到以下目的:
1、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使其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道德品质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2、通过应用研究,探索一套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策略。
3、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六、研究的内容和拟创新点
(一)、研究的内容:
1、小学英语学科有效学习中课堂情境的设立。
2、小学英语学科有效学习中学习策略的建立。
3、小学英语学科有效学习中评价体系的建立。
(二)、课题研究的拟创新点:
有效学习的策略模式构建是解决有效学习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是本课题的拟创新点。
(三)具体研究内容有:
1、调查分析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情况、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
2、调查分析我校学生家长对英语教学开展有效性学习的态度、认识及对孩子学习习惯等的关注程度。
3、设计“有效学习成绩”评价表”
4、建立健全家校合作联系卡
5、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
6、建立智多星卡评价表
7、建立社会教育联系网络:即:课外家庭合作小组。由“居委会——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学生”五级代表和学校骨干教师共同组成。
8、建立课外家庭合作学习小组。专门设计一个星期的表格进行检查和反馈。主要有以下的小组形式:
(1). 帮学结对小组。(2).住址就近小组
七、课题研究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采用集中和分散学习,利用网络和有关课题书籍,充实自我,吸取精华,提升科研能力。
2、学校建立督导小组,定期上示范课,研究组成员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赛课活动。
3、课题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身修养,本期各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教学案例,4、定期组织开展课题研讨、交流和实践活动,组员之间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课题组根据课题开展定期总结。
5、完善课题专题学习网站,每位成员认真完成各块资料,随时上传课题文字资料、图片等。
八、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定位在应用性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归纳整理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措施并创造性地应用于小学英语教育实践中。先在我校部分班级中开展研究,在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后再逐步滚动到我校所有班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路线,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实验研究等方法。
(三)技术路线
根据行动研究的路线,首先通过调查研究明确我校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制定计划,然后实施计划,再评价反思;之后进入第二个研究循环:新问题——计划——实施——评价反思,总共设计三个研究循环。
九、研究过程及成果经验:
本课题研究采用整体构思与单因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逐步研究,及时总结,层层推进,分步论证,不断积累创新,保证了本研究的有序、有效开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
前期工作:(2010年3月)
1、选定研究课题,搜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全组的学习讨论和调查研究,摸清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撰写了课题研究方案。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
2、召开课题组会议,制定并健全了学习交流制度。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
3、修改研究方案。方案制定后,请学校领导及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提出了修改方案,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最终完善了实施方案。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
课题实施阶段:(2010年3月---2013年5月)
(一)、准备阶段(2010年2月——2010年12月)
⒈对目前小学英语状况作调查与分析,找出起点,把握研究的各种动向。
⒉积累和甄选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作研究借鉴用。
⒊研究现有的英语课题研究模式与方法,提出自己的实验假设,完成实验的总体设计。
⒋组织本课题组成员进行有关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二)、中期实施阶段(2011年2月——2012年12月)
⒈按实施方案进行实施,实验中对学生的英语素质进行跟踪调查,作好数据的统计、分析、整理工作。
⒉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作方式。
⒊定期作好阶段性工作总结,对实验效果做公正合理的评价,及时反思实验中的存在问题,并作出分析调整。
成果总结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5月)
召开课题组会议,商讨结题工作。课题组全体成员着手整理资料,总结经验。
十、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严格按照课题的计划来开展教育教学和研讨工作,通过不断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一定的高效课堂模式,并在全校和金川区进行推广,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要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开端引趣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新课导入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着眼于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因为兴趣可以使一个人超潜能的发挥,怪不得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中公认的道理。也正因为如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教学应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成为我们数学教学无可推卸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由新课导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1)巧设悬念导入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2)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音等电教手段,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
(3)故事激趣导入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有趣的故事之中,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4)运用猜想导入
在众多引入新课的方法中,“猜想引入”以它独有的魅力,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路,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步入学习的最佳境地。
2、参与竞争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
3、刻意求新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 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点点。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使教学有新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带着微笑进课堂。教师的微笑是对学生的尊重,带着微笑进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蔼、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敞开心扉与教师沟通、对话,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个体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喜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那种不民主的、压抑的教学气氛是窒息创新火花的主要因素。
(2)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对于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施课堂改革中,必须建立和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为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力争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与发展空间。具体地我们要从教材、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去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主体性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同客体相互作用时由自身一定的素质结构所产生的功能表现,是人的本质属性的最高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主体性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人的发展水平高低的根本尺度,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进行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即在教师的“教”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在学生的“学”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2、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工作实践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1)、给学生制定合适的规矩,使每天的学习活动都有规可循,让学生知道规矩意味着什么。(2)、在目标、要求明确的情况下,给学生选择的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来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3)、营造一个适合学生专心学习或集中精力做事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的心情才会自然平静下来,自觉主动配合教师完成一次活动。
(4)、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不断调整要求,分类提一些明确统一的规则。(5)、提供经过认真设计的挑战,鼓励学生为自己哪怕是微小的成功而庆贺。(6)、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努力和学习的过程上,而非成绩上。
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就能轻松地、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多提问题和善于提问题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尝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去做:
首先,是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让学生敢问;教学必须实行民主化的原则,对学生的回答不要一锤定音,只要有合理的一面,就应该肯定;对有主见的敢于跟教师争辩的同学更要大力表扬,课堂上要允许学生随时发问。教师一旦放下架子,在课堂上营造了浓浓的民主气氛,学生就一定会活跃起来,敢于质疑课本和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会有力地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次,我们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发现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善问。鼓励学生多疑多问,并不是让学生漫无边际地乱问,而是要讲究实效。让学生在质疑提问过程中更深入理解各方面内容,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培养他们不迷信权威,努力探索真理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多疑多问,让课堂更加活跃起来,这是学生的强烈愿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2、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研究的效果分析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选用适宜的教学模式。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施、总结、应用、修改、完善等几个环节,围绕有效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一四六”的课堂教学模式;小学低年级有效创设教学情景的课堂教学模式等。
(五)、促进了学校发展。
1、形成了较好的教科研氛围。在课题实施的三年中,开展教研活动80余次,其中市级公开示范课15节,研讨会8场,校内研究课60余节,并协助教研室承担了市优质课评比、教坛新星评比、新课改教师培训,名师献课两次,市级1次,区级1次,送教下乡4次,课题汇报课8次(每学期两次)等大型教研活动。
2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张旭东撰写的《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巧借突发事件,为课堂增色》发表于2011年第五期《教育与探索》和《金昌教研》。杨永涛论文《关注教学细节,构建生命课堂》在全国优秀教学论文评选中分别荣获甘肃赛区一等奖,论文《让小学英语课堂绽放生命的美丽》在金川区教育局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刘婷娟撰写的论文《如何有效的开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获金昌市教育教研活动一等奖。张旭东先后5次参加了市区举办的各种比赛,均获得一等奖,在2012年代表金昌市参加的甘肃省英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姚兴瑞老师在甘肃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杨兆光老师在金川区高效课堂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课题组教师积极参加论文撰写,多篇论文在金昌市获奖,6人次市优质课评比中获奖,7篇在案例评比中获奖,从2010年12月开始每年举办一次金川区英语文化周活动,整体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三年来,学生在各类英语竟赛中获奖.有18名同学在”全国少儿英语风采大赛”金昌赛区获奖,有2名进入省级决赛,有19名同学分别获全国英奥一,二,三等奖,张恬和梁艺佳同学获“全国小学生英语书信大赛”甘肃省二等奖。
十一、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1.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学校整体层面看,师生教学方式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2、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张试卷定升学的今天,如何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观念与做法,如何把过程性评价与终极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阶段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与发展性功能,形成与课程改革相适应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评价体系,这是一个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3.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学校实际,加强师资培训,特别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跟踪指导,把握课改的脉搏,进一步推陈出新,为构建更好的教学策略教育而努力工作,为提高我校英语教师教研水平,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研究读书心得
《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研究》读书心得
通过读这本书,我对我的课堂教学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和认识,一、运用多样化的小组合作方式,增进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兴趣。小组合作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以往我在课堂上较多采用的小组合作方式是3人小组;虽然我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也会经常变换小组合作方式,但是时间长了就发现了不少问题,无论是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参与小组合作的学生仅仅是邻近的几个同学,时间长了,难免学生对相互交流的信息会没有新鲜感,其参与的兴趣也会降低。我想这也是有时我的英语课堂教学低效的一个原因。那么通过读这本书我对小组的分组方式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如在读本书的第三单元描述自己的收藏时,李老师就根据教学的内容,在上课前一天先让学生用纸条写出了上课时自己要带什么样的收藏品,然后根据学生所写的纸条,利用这个表格为学生进行分组,如把收藏石头的学生分为一组,把收藏娃娃的学生分为一组、把收藏昆虫的学生分为一组等,这种分组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让有共同收藏爱好的学生来讨论他们的收藏,尊重了学生的兴趣,为进一步展开教学内容埋下了伏笔。在李老师的课堂中,通过多样化的小组活动,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显得到了提高。在这本书中它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个分组建议:
Height row: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高度站成一排进行分组。Haircut row: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他们头发的长短进行分组。
Birthday line-up: 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生日,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日的月份或日期站成一排,然后进行分组。
Colour row:老师既可以根据学生所穿的上衣的颜色分组,也可以根据学生裤子等衣物的颜色进行分组。
分组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为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因为我们学校是大班教学,每班学生有70人左右,在开始尝试这些分组时也出现过学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或是学生不知道该与谁分为一组的情况,但随着学生对于这些不同分组方式的了解,学生会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与不同的伙伴进行交流,提高了他们参与小组活动的兴趣,也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多样化的游戏,有效地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在教儿童外语的时候,游戏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有效的、趣味化的游戏,可以提高我们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读本书的每一个章节时,每个教师都能有效的利用一些英语课堂游戏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练习。如在本书第二单元红紫相间的猫中赵老师就能够很好的利用学生所画的图画,进行链条传画游戏,让学生边传学生的作品边用所学的颜色的单词对这个图画进行描述。在本书第四单元从头到脚中林老师选取了一个读句子画外星人的游戏,趣味性强,而且有效的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这些老师所作的游戏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1)游戏中的语言具有重复性,而且可能会使用基本的语法结构。
(2)游戏中使用的语言目的性强。
(3)游戏能在班级里创造亲切感。
那么我们在选择英语课堂游戏时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1)该游戏英语所学的语言知识相关。
(2)游戏规则应该容易解释,布置简单,操作简便。
(3)班级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游戏。
(4)游戏应该能让学生开心愉快。
我想我们在进行英语课堂活动时,也应该遵循这些规则来有效的选择适合我们课堂教学的游戏。来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摘要:英语作为现21世纪最为通用的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国的学生教育中,英语的教学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小学英语的教学活动中,如何更加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授,是如今备受瞩目的一个课题。本文将从小学六年级的英语教学的角度入手,就牛津英语教材的使用,对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高低,进行简短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
英语教学 活动 有效性
一、利用学生心理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的英语教学,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方式是有所不同的。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一个即将进入青春期的阶段。内心活动逐渐复杂,上课时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的情况,亦或者是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对所学知识失去兴趣。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力。可见培养学生的兴趣,对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有直接裨益的。因此,开展有趣、新奇的教学活动,寓教于乐,不仅可以活跃英语教学课堂气氛,改变枯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而且能利用学生好奇、好玩、爱表现、爱独特的心理,成功的取得他们对于英语这门学科的兴趣,引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如,某位教师在一次自己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就玩了一个“猜单词”的游戏。这位教师先是在一些卡片上写下几个英语名词,如“apple”“banana”“cat”等,并将其意思也明确写上。然后让学生分成各个小组,每个小组最前面的那个学生拿到卡片后有两分钟的时间来认识单词,之后他就需要在不拼出这个单词的情况下,用英语来描述这个单词所代表的事物。等到了最后一个同学的时候,就将这个同学请到讲台上来,不仅要用英语来告诉大家自己这一组要描述的是什么事物,还要将这个单词在黑板上拼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英语能力,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述水平,还能活跃整个课堂气氛,让大家都参与其中,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有效教学的目标。
二、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安排教学活动
牛津英语教材不同于我国以往的英语教材,它拥有很多特点,如趣味性强,图文并茂;容量大,信息多;编排科学,语言地道;重视能力培养以及配套齐全等。以六年级第一学期教材为例,课本的每篇课文分为“任务”“语言”“功能”三大部分。而其《教学参考》除指出常规的授课要求外,还有课前必要准备及课后必做项目等。这就体现了全方位的教学指导。不仅如此,其后还附有可供教师自由选用的复印专业,用于让学生当堂或课后进行语言活动操作。因此,在英语的教学活动中,结合教材的内容特点来安排教学活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熟悉程度都是很有帮助的。如,某位教师使用牛津英语教材进行教学活动,充分结合了其重视能力培养的特点,根据教材里的内容,引导学生对牛津教材里的自学单元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这就加深了学生对于教材的熟悉程度,自主学习的能力。且教材里的自主学习单元往往还涉及到其他学科,这就能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保持兴趣。
三、时刻把握课堂走向,对学生进行奖励和引导
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常常会陷入一个“热闹的” 就是“有效 的”的教学误区,认为课堂气氛活跃就能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英语知识。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通俗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要使学生能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获得学业上的收获、提高和进步。
然而一个热闹的课堂,却不见得一定有效。倘使学生仅仅是觉得好玩而热闹,那么就无法实现让学生学业进步的目标。如,某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安排学生编排英语情景剧。本来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兴趣,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结果在实践过程中却因为没能把握好情景剧的长短,而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最后不仅导致学生不能全部参与到活动当中,还延阻了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从而影响到之后的教学进度。
因此英语教学固然需要活跃课堂气氛,然而却不能放纵课堂秩序太过自由。而且一个班级的同学也水平各异,对于教师的活动安排,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全心参与。因此,一旦课堂上出现秩序失控学生过度活跃,学生无法在课堂活动中配合老师和同学,那么就会直接或间接导致教学活动的阻滞,甚至降低有效性。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需要时刻注意到这一点,才能保证课堂在一个既活跃,又高效的平衡点上进行下去。总结:
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提高,往往不止一个途径。制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安排学生自行自主学习,开展各种课堂小游戏等都能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然而其根本还是在于要引起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因此,不管用什么方法,都不能忘了提高兴趣是根本,学业进步是目的,切不可犯“热闹就好”的错误。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一个群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切合实际的设计与调控。课堂活动不光是以学生为主,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参与。只有如此,方才能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成为人才。参考文献:
[1]杨艳霞.热闹的课堂不等于有效的课堂——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的思考[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8(12)
[2]沈洪林.浅谈小学英语有效性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2011(8)[3]黄红如.提高英语课堂有效性之断想[J].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2011(12)
第五篇:如何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
个人理解,所谓的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得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提升其语言技能和使用熟悉熟练程度,结合自己的任教经历,我觉得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多下工夫、下苦功夫。
环节一:课前。既有接手新班级前的思想准备,又有了解熟悉新学生的基础、学习英语经历和优缺点等方面的准备,还有一般意义上的课前备课程序,如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
环节二:课中。在按照分课时详细教案的指引下,按部就班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无疑是再常见不过的情形,也是一般情况下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可是,学生是不断的成长活生生的人,再怎么尽心精心备课都有可能出现“意外情况”,教师要有借力打力、因势利导的思想准备和方法。这方面就需要教师平时多多学习,多多阅读和交流。如在一次高三英语语法状语从句复习课上,和学生一起复习各种状语从句的特点和易错点时,让学生举例说明原因状语,回答争先恐后as,because,for,now that,since.觉得很不错,因为这都是按照“剧本”(教案)来的。这时候,有学生慢腾腾的说with短语,虽然这个结构可以用作原因状语,但和本课的主题无关。转念一想,又有何不可呢?遂提问:除了with结构,还有其他哪些形式可以表原因。大家很是动了一番脑筋,提出了自己的答案。最后概况总结,请学生用尽可能多的句式来翻译下面这句话:因为他的帮助,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学生们不出意外的使用with结构、状语从句、非谓语动词和状语从句省略等。虽然没有完全按照“剧本” 完成授课,但效果不能说不好。
环节三:课后。重点在教学反思,要不断总结教学效果,对有益的尝试进行归纳总结,对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育教学水平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