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改革——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实施建议
陈京山 王桂兰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就是以问题为中心,将问题作为学科知识建构的载体,即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以问题为线索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尝试探究。问题被恰当地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教师以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学习欲望,提出或发现问题,通过师生对话、学生独立思考或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在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唤起学生探究活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问题导学教学就是要转变多年以来养成的“先教后学”的习惯做法和观念,构建适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定教的有效学习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核心是以学定教和以教导学相伴相融、共生共长的和谐课堂。这里所说的问题情境,通俗地讲,就是教师为启发学生主动探究而编撰的一个导学材料,它可能是一个简短的富有启发性的小问题、小实验,也可能是递进的系列问题或阅读材料,其本质上是激发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一个问题的导学线索,让学生围绕这个线索展开高质量的思维活动,从被动的“被灌输”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二十年前,著名特级教师邱学华在一次外出讲学中,碰到过一个被教师称为“笨得像石头”的小学生,说他练了多次还是学不好多步计算题,问邱老师有办法没?邱老师马上找来这名学生,对他说:“我有两角钱,请你帮我买两本作业本、两支铅笔,要便宜的。”小孩高兴地买来了本子和铅笔,还找回4 分钱。邱老师故意说少找了一分钱,小孩申辩道:“本子一本5 分钱,二五得十;铅笔3 分一枝,二三得六;2 角减1 角六还剩4 分,怎么会少呢?”得到邱老师的连连夸奖后,他还在邱教师的启发下,很快列出了算式,这类算式恰是他平时经常出错的问题。为什么原本聪明的孩子被训练成了“笨蛋”?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教学和训练有问题,教学没有从学生的自身经验出发,也没有选择适量的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让学生来解决,学生的潜能被抑制。问题导学教学需要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有意识地开发、收集和创造一些实际问题情境来为教学服务,使学生有机会应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即使是一些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也要用问题导学的思想来处理,如学习生字词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不熟悉的生字词,并想办法记住,显然,这样做的结果是每一个学生的方法和答案都不同,而按传统思路,要求学生按课文后面的生字表来记,学生只能按教师的要求机械记忆,当然,每个学生找出的生字词都是相同的。这两种教法折射出不同的教学观念,一个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教学的起点是学生自身的经验,方法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而另一个中心关注的是知识点,是教学内容。再如,化学课上“摩尔”一课时,教师手持矿泉水,抛出问题:“一瓶500 毫升的矿泉水,它有多少个水分子呢?”,这样的问题就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紧扣知识发生的过程,问题成为整节课的学习“中介”。复习“光的全反射”时,教师设计问题情境:“晴朗的夏日,当你驾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你会发现正前方某一段公路上像刚刚下过雨似的,其实并没有下雨,请你对这一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这样的问题贴近生活,学以致用,突出重点知识,对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益处的。问题导学教学还要求教师注意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交流,“亲其师,信其道”。问题还可以是一种人文情境,一种师生心灵共振的氛围。一个简单的事实是语文教师讲文言文《项羽之死》,开课后就用其浑厚的嗓音、饱满的热情、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背诵出全文。教师用他挡不住的激情和魅力感染了的学生,学生不由自主地顺着他的抑扬顿挫,或跟着朗读,或陷入深思,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课堂好不热闹。教师营造的氛围意境,成了激发学生思维和感悟的最好情境,这也许是对文本最好的导学和解读。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符合有效学习的教学原理。有效学习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问题驱动的目的就在于通过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探究和自学的欲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尝试,这实际上就是有效学习的情意原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有效学习的序进原理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和结构,并依据活动原理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尝试探究中自主建构。同时,还要组织好相应的反馈矫正训练,及时、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正是依据情意原理、序进原理、活动原理和反馈原理这四条有效学习的教学原理并结合实际而提炼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可用“135”来表述:“1”指教学要突出“一条主线”,即让问题作为知识的纽带,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3”指导解决问题要分三步,即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5”指课堂教学分五个基本环节,即问题驱动→自主学习→总结提升→变式练习→反馈调节。问题导学教学模式要求配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也要突出问题驱动、自主阅读和尝试训练。一份好的导学案(或问题系列)要体现四个特点:一是问题探究,这是导学案的关键,要注意“以问导入,以问启思,因问造势”;二是知识整理,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比较联系、分析综合和整理归纳,纳入完整的学科结构体系;三是阅读思考,导学案要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研究教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四是情境迁移和巩固练习,设置的材料要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和迁移应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是一个基本的教学模式,不同的学科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变通,形成更为具体的学科教学模式,甚至不同的课型其教学模式也不同,如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都应该形成更为具体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内化和超越模式,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学风格。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要坚持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和从学生实际出发等教学原则,坚持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重视学生学习动力的激活,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为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奠定坚实基础。附: 问题导学教学基本模式 基本环节:问题驱动→自主学习→总结提升→变式练习→反馈调节
一、问题驱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合理确定课堂学习目标,并根据课题内容和特点,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和自学欲望,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质疑和尝试。2.教师应配合问题情境,研制内容适量的学案(或将问题情境与学案有机统一),供学生自学、探究。学案要适合学生水平的尝试层次,体现基础性、诊断性和探究性,确定“高而可攀”的步子,便于不同学生使用。
二、自主学习:尝试探究、交流合作 1.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或学案)进行自学、尝试练习或实验,在逐步试探、讨论和研究中完成相关内容,发现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提出的问题。2.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及时巡视、检查,适时点拨,做好“当面练评”工作。3.学生展示。通过板演、问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展示和交流。教师适时引导、激发学生讨论、辩论等,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使学生优化思维品质。
三、总结提升: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1.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结合自身经验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评、总结。2.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总结时,要突出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联系与掌握,并纳入学生的知识系统。3.及时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四、变式练习:练习巩固、变式迁移 1.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设计好相应变式练习。注意运用概念变式、背景复杂化和配置实际应用环境等手段,以及编制好排列顺序的训练题,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方面的尝试。编制变式练习要具有合适的梯度,逐步增加变式和创造性因素。题型要注意变化,可对典型范例进行适当的引申和变化,用多种形式给出问题,注重知识的迁移与提升,使之与尝试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澄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点、难点。2.教师及时巡视、检查,适时进行个别诊断和面批鼓励工作。
五、反馈调节: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1.教师及时搜集与评定学生学习效果。如可采用观察交谈、提问分析、课堂巡视、课内练习、作业考查、面批鼓励等,并有针对性地组织答疑和讲解,通过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对那些不易被学生发现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指引。2.根据学案中的相应内容,进行适量的巩固性练习,教师及时全批全改,针对学生在练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相应讲评、矫正和辅导。建立学生学习“病史”记录,分析诊断,为单元回授调节做好准备。3.在一个单元(或一节一章一册)教学完毕之后,要进行关于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其中尤以“阶段过关”最为重要(过关的方式可灵活多样,不一定是规范的试卷检测)。教师应当给掌握阶段内容有困难的学生第二次学习的机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帮助“过关”。问题导学教学基本模式的注意事项:(1)注重模式,但不“模式化”。上述五个环节并不是固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环节或有所侧重,其中自主学习(尝试探究)是中心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是为学生尝试创造条件,总结提升,是把尝试探究学习所得的知识更加明确化和系统化,反馈调节是为了进一步强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尝试学习的水平。教师要积极内化和超越模式,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学风格。(2)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要控制好时间,教师讲授、点拨的时间不超过20 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少于15 分钟,学生课堂练习反馈的时间不少于10 分钟。(3)关心和亲近学生。做到课前候课,课中走进学生,课后不拖堂。注意从实际出发组织有效讨论、质疑和交流;及时批改,面批鼓励;课余视实际情况做好相应咨询与辅导。中湖北长阳龙舟坪中学)
(作者单位:湖北长阳二
第二篇:实行三五二问题导学模式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校长论坛交流材料
实行三五二问题导学模式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到我们高中阶段教育,核心就是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从2008年秋季,我省进入新课程以来,各地在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涌现了一批改革名校。我校也根据学校实际,积极实施“学案导学,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和研究,在此基础上,2011年11月,我校根据学校实际,组织全体骨干教师,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提出了更加符合我校实际的“三五二”问题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三五二’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三五二’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有三方面的含义
其一是时间分配,自主学习占30%,合作探究占50%,落实检测占20%。其二是学习内容的划分,30%的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掌握,50%的内容学生须经过合作交流才能学会,20%的内容需要通过教师点拨、讲解、训练才能掌握。
其三是指学习小组的构成,30%的优生,学习基本没有困难,成绩优良,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50%的中等生,他们学习有困难,有的基础不够扎实,有的有差科,他们需要通过同学与老师的帮助和指导才能完成学习任务;20%为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学习基础太差,缺乏学习兴趣,差科现象严重,需要在同学老师的帮助和监督下,才能达到高中规定的学业水平。
“‘三五二’自主合作探究”问题导学模式,有以下六个环节:⑴问题情境激趣导入环节;⑵问题引导自主学习环节;⑶问题发现合作探究环节;⑷问题解决交流展示环节;⑸问题点拨知识建构环节;⑹迁移应用训练检测环节。
“导学案”是‘三五二’问题导学模式的载体,现有的导学案,虽然我校部分教师参与了编写,但有部分内容不适应我校学生,所以必须利用集体办公和教研活动时间,经过集体研究,进行适当的增减和修改,以适应我校课堂教学的需要。导学案要注意量的掌握,每个环节要精心选择和设计问题,目标指向要明确。尽可能减少作业量,逐步使自主学习问题、迁移应用训练成为学生课前学习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的学习形成良好的习惯,扭转被动学习的局面。
问题设计是“‘三五二’问题导学的核心,‘三五二’自主合作探究”问题导学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而“问题”是目标和任务的载体,所以课堂设计,学案
234-
第三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地理课堂“问题导学”教学的实践心得
地理组:赵燕利
自2010年8月开始,我校为加快新课程的研究步伐,积极落实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理念,大力推广“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作为新教师的我收获很多,我也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谈一谈我在“问题导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导学案——学生自主探究的“导航仪”
“问题导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为前提,充分了解课本知识,小组讨论解疑释惑,课堂上也小组为单位进行展开,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发现在导学案设计编写时,要有鼓舞性启发性的激励文字,这样便于学生主动完成导学案,鼓舞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一直充满激情。问题设计要有层次,这样便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精心编写的导学案,可以有效地控制好课堂教学节奏,使教与学协调同步、教学合一。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学案组织学习时,要从说话指挥——点拨指导——激励评价——关注细节入手。教师作为导学案教学的组织者,要在学前、学中、学后运用知识点拨、学法总结性的话语来指导全班作环节性推动,安排学生上黑板展示讲解,安排小组发言,从而保障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在贯穿于整节课各环节的学习探究中,教师都应适时地给学生以必要的点拨指导。在课堂上根据学情作练前、连中、练后的点拨性评价,在学生板演时作点拨评价补充。对学生点拨评价时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导学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的原则来组织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导学案”——这一“导航仪”的作用。
二、“问题导学”——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
“问题导学”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而得到实施的。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始终在观察、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并随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其主要特点如下:
1、各有所展。“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从教学整体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公平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也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按“导学案”的要求预习、探究是一-1-
种主动达标的行为。比如,我在讲《数字地球》那节内容时,最后设置的问题是“假如你是‘数字地球’的代言人,请为它编一句广告词?”每一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了广告词,这给学生一个公平的展示机会,也满足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融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精华。“问题导学”教学法在传统的启发性教学上,既要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又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的互动关系。变“带着知识走近学生”为“学生自己走进知识”。
3、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导学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可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个体、群体在活动的进行中形成对知识和经验的感悟,并回归现实生活,解释客观实际,内化成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形成新的经验。
三、实施“问题导学”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在于它变“学会”为“会学”。学生根据“导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并且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
其次,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自主完成导学案的“自学”阶段到整理、概括知识点,甚至到小组合作探究的“共学”阶段,“问题导学”能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再次,“问题导学”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导学案”注重了知识的能力价值,引导学生重视对问题的分析、探讨和解决,使学生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习能力。
除此以外,“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听课,完成作业,而是自主的学,合作探究的学,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同时也就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满堂灌,而是实时的点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导学”教学让学生自学自练,合作互助,板演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了自学能力。“问题导学”教学老师讲得少,学生练得多,学习过程活跃而实在,检测手段严格而实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大大提高。
总之,我觉得“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教学的实践运用,充分证明了“问题导学”教学科学、实用,真正实现了知识探究与方法探究的和谐融合。
第四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心得
自开学到现在高一数学一直实行问题导学课堂的授课模式。我也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谈一谈我在“问题导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导学案——学生自主探究的“导航仪”
“问题导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为前提,充分了解课本知识,小组讨论解疑释惑,课堂上也小组为单位进行展开,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导学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的原则来组织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导学案”——这一“导航仪”的作用。
二、“问题导学”——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
“问题导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而得到实施的。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始终在观察、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并随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其主要特点如下:
1、各有所展。“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从教学整体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公平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也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按“导学案”的要求预习、探究是一种主动达标的行为。
2、融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精华。“问题导学”教学法在传统的启发性教学上,既要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又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的互动关系。变“带着知识走近学生”为“学生自己走进知识”。
3、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导学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可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个体、群体在活动的进行中形成对知识和经验的感悟,并回归现实生活,解释客观实际,内化成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形成新的经验。
三、实施“问题导学”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在于它变“学会”为“会学”。学生根据“导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并且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
其次,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自主完成导学案的“自学”阶段到整理、概括知识点,甚至到小组合作探究的“共学”阶段,“问题导学”能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第五篇: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规范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
操作规范(建议)
第一部分 总则
第一条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特提出本教学模式。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学科和课型,用于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第三条 本规范的意见为指导性意见,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改进。
第四条 本操作规范由各实验学校教务处负责总结和搜集改进意见。
第二部分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五条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活动始终围绕问题而进行。整个教学过程应呈现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第六条 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以引导为桥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实现教学目标,锻炼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第七条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问题引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生成。
第八条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第一阶段: 预习思考,自主探究。第二阶段: 展示交流,合作探究。第三阶段: 针对训练,巩固提高。第四阶段:回归教材,反思再探。
第九条 教师备课要以问题为切入口,将教学目标问题化,同时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第十条 科学引导,自主自悟。“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关键——“导”:巧妙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适时点拨,启迪思维。
第十一条 针对训练,巩固提高。每堂课在初步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围绕教学任务进行针对性训练,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知识。
第三部分 附则
第十二条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为课堂改革的一种新尝试,要注意积累经验,总结改进。
第十三条 要切实理解和把握“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主旨和核心,创造性地运用。
邓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二0一0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