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学后教”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美兰)
“研学后教”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小平小学
赖美兰
摘要:本文从“研学后教”的改革,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发挥,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实施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研学后教 自主作用 学生主体性 兴趣 正文: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因此,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体、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那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下面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点粗浅体会:
一、改变观念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
“研学”是以学生自学为主,重在学生在老师没授课之前的自主学习。“研学”中的“研”字,其含义应该是更多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探究,以自主学习、生生合作等方式,为“课堂教学”建构一个前置性平台;“学”是自学的意思,是在老师明确地提出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进行学习之后,学生带着好奇、疑问和思考在规定时间内学习指定内容。
“后教”是以老师指导为主,重在通过老师的点拨教会学生学习。“后教”中的“后”字则是强调老师要转变角色,走下讲台,以服务者、促进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打破以往老师教、学生学,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僵死的教学模式;“教”,是指在学生充分自学后,师生间的学习。对于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知识,老师不做过多讲解。对于仍不能理解的知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点拨下进行讨论,或让已掌握的学生讲解,最后,老师的补充应是精要的。老师充当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我国的教学历来重视知识的传承,形成以教学内容为主,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致成为以教师为本,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如何确立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意识,是我
们当前转变教学观念的一个基本点。“研学后教”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发展的过程不是教师灌输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过程,课堂不是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教学不能以教师的思路和自己的设计为本,不应该让学生成为帮助教师完成预定设计的“配角”。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德国哲学家海格尔说过:教师的任务是“让学”——“他得学会让他们学”。教师要把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课堂就成为学生发展的广阔天地。教师“该装傻时就装傻”,教师“示弱”,是为了学生“逞强”。在课堂上,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适时扮演一位“弱者”,把问题踢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条件
“研学后教”课堂上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过程,也是师生的人际交际过程,师生情感交流过程。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讲课者,有个别教师为了追求分数,甚至体罚学生。这只能使学生敬而远之,甚至对抗。列·尼·托尔斯泰说得好:“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对学生的爱,即他要比一个读过许多书但是既不热爱事业又不热爱儿童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因此,要在课堂上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除更新教学观念外,还要改变教师的角色,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要与学生“亲密接触”,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在这种平等对话下,学生的心灵得到解放,唤醒了他们的主体意识,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如我在教《麻雀》一课作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我听后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准确。那么怎样说才确切呢?”学生又一次活跃了,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可见在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才会在课堂上爆发出与众不同的新思维,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心理因素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也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想学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动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而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胜,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有目的地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触及他们的情绪和精神需要,驱动他们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有兴趣地参与学习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因素。如在教《小熊住山洞》时,由于学生一直都生活在南方,一年四季都不明显,对四季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我千呼万唤,学生对四季的“美”也无法了解,于是我借助多媒体平台在屏幕上展现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学生情不自禁地议论开了:“四季真美啊!”,“这么美的景色,我们要好好爱护。”,“小熊很爱护环境!”„„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下一步的学习自然就不成问题了。
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课堂教学很少有自主、合作活动,这样阻碍了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要促使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景与氛围。例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让学会新知识的同学与未弄懂的或学不会的共同学习,在这基础上组织学生互相合作,采用小组讨论、大组汇报等形式,让学生互相帮助,解答问题,从而解决疑难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我及时启发、指导、归纳,让学生真正学会知识。这样的自主、合作学习,既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发挥群体互相帮助的能力,使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总之,在“研学后教”的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想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就应从教学观念,师生和谐、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等方面多去探索,努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当起“主演”,每个时段、每一个人都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学生的生命活力才能得到焕发,才能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
参考文献:
①1《关于对“研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保定市望都县实验学校 发表于:2010年10月02日
②陈旭远主编:《引领新课程丛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5,第53页 ③沈大安:《语文教学走向生本》,《小学语文》2009总第34期,第8页
④黄天铨:《努力构建和谐的语文教育》,《小学语文》2008年4月第308期,第57页 ⑤成文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广东教育》2008第1期,第39页
⑥曹敏仪:《小学语文“学生自主参与”的认识和实践》,《广州教学研究》2006年10月第392期,第6页
第二篇: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一致和统一,现代教学理论早已阐明,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并非易事,其中既有教学思想方面的问题、也有教学艺术方面的问题。本文从三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要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根据小学语文的性质、特点和教学目的,我比较注意把发展语言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动口、动脑、动手,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学法指导,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由浅入深、及时点拨、渗透总结,通过学生的掌握,让学生形成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以阅读教学为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我有意识地改变“学生跟着老师阅读”的做法,课前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及用什么方法去学,学生明确了“主攻”方向,在阅读过程中就能积极主动地进击并一步步逼近“目标”。
三、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改进教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为教学主体服务,教师必须不断地改进教法,以自己的善教为学生善学树立榜样。同时,教师应设法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以便通过师生的共同劳动来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我注意吸引每一个学生投身于课堂教学之中,努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完每篇课文我总要问“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给学生一个思考、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去总结、分析不完善的地方,启发学生自己补充。对于有些内容,我有意识地让学生争论,从而形成师生协作、共同探索的局面。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需要教师付出不懈的努力,我认为只要教师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第三篇: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吴兆龙
首先是备课。备课一般都按: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三个环节来进行。备大纲(课程标准)能使教师了解教材的知识层次,体系和深广度,掌握好这些教学的层次和要求,并将不同的教学层次要求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去,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备教材主要是找出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体系、教学内容、重点及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备学生这是备课的关键。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怎样的教法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能力,教师要尽可能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上的差异,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备课时,教师要选取最新的一些时事政治或学生们关心的热点、爱听的话题、离他们感觉较近的事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还能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的能力。当学生发现社会需要与所学知识的直接联系,让他们自然感受到今天在学校的学习就是为未来服务社会做准备时,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其次是上课。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中“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早已是明日黄花。因为这种“我讲你听”的“告诉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只能扼杀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渔”,“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引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个人认为:
第一,从思想上要相信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优势。不是学生做不到,而是我们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表现、思考、研究、创造的机会。过去“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导致现在,当新课程改革扑面而来时,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往往是“讨而无论”、“启而不发”,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的内容,我们又回到了“我讲你听”的“填鸭式”,听过一位优秀教师的两节课。第一节是高一时,课堂采用的是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有一部分学生也表现出了“讨而无论”、“启而不发”的现象。一年之后,讲高二哲学,同一批学生却明显的感觉到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大大增强了,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学生真正“动”起来了。这个成果的取得在于这位老师长期的准备,从高一时就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有专门的预习本以保证效果。现在学生基本已形成习惯。所以,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当然,在整个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严格要求。
第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使学生乐学。如,我在讲授《货币的职能》这一课时要求全体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对全部内容设计问题,然后找出五名学生分别扮演货币的五种职能(作为嘉宾)。(教师要对其提供培训)上课后,先由“第一嘉宾”“价值尺度”做自我介绍,然后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提问。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后四种职能依次类推。这个过程基本上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只是从旁补充、指导和做最后总结,一节课下来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第三,要多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评价。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成长需要激励,学生需要老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创设各种情景,力争创造更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积极挖掘学生的优点。如,课前的认真预习,工整漂亮的作业,课堂上大胆发言,有创意的问题,成绩的进步,有独到见解的回答,丰富的课外知识等等,都会给予及时而诚恳的表扬。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更浓了。与此同时师生之间关系更融洽了,“亲其师,信其道”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
最后,课堂教学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第四篇:合作探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合作探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合作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其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善于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以及对他人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
首先,设计适宜的课堂合作问题。我备课时会根据每节课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难度,有一定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堂合作交流,不能随便一个问题太难,学生回答不出来,也不能太简单,学生不用讨论就能回答。所以只有精心设计的问题才能发挥课堂合作环节的作用及意义。
其次,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能力。我们农村初中校小班化的课堂,采用多种的课堂合作探究方式,就会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和优势,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们充分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发挥优化组合的整体功能。比如我采用“课堂合作卡”的方式呈现,不仅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还旨在锻炼小组组长的组织能力、副组长的协调能力、记录员的笔录能力、记分员的记忆能力,使各个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都能寻找到自身的价值。当然这种方式我初期至少花费两周的时间训练他们,后期也不间断的渗透训练,目的使其在课堂合作讨论环节模式化、习惯化、主动化,真正变成课堂学习的主人。一个学年下来,这种方式的呈现,已经初见成效,组长懂得如何组织每个组员积极参与,记录员懂得如何摘录关键词记录,记分员懂得一下课赶紧统计分数以及阶段性统计上报组长等等。比如我还采用展示交流的方式,搭建一个能展示学生自我探究成果的平台。可以分为组内小展示和班级大展示。组内小展示,要求小组合作讨论后选派代表展示,代表展示要养成一个开场白的习惯:“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如下……”旨在培养他们尊重小组合作结果的意识。班级大展示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游戏竞赛式、辩论式、角色扮演式、成果发布会式等等,力求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例如这个学期我尝试让学生自评作文,并选派代表上展台展示点评。还有今年学校给初二(1)班配备的小黑板也方便促进学生展示的的积极性。
第五篇: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
主要内容: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就学校教育而言,人的发展和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因而学校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水平。而教学作为一种教与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是发展性的主体,因此,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当前在减负的基础上提质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将力图运用主体性教育思想和原理,对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一论述。
关键词:生物教学发挥主体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意义
1.1使学生和教师都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发生在课堂内的45分钟,也不仅仅是充满标准答案的一本教科书,也不仅仅是是坐在课桌旁等待知识的权威(教师)发号施令,学习应该是一种时时处处的生活经验,一种无拘无束的艺术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过程和体验。能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减轻学习压力,创建优良校园文化,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情绪和违反校纪问题的发生。突出学习的研究性,促进学习“从知识传授向自主学习的转变”,以学生需求出发,教师指导,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体现对学生兴趣、才能、志向的理解与尊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加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团队精神,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学生主体作用的确立方法
2.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指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状态的综合表现。它是教师和学生集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心理环境,它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实践证明,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背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造成师生间的不融洽,同学间的不友好,学生往往会产生不满意、烦闷、厌恶、恐惧和紧张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相反,积极、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则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学生就会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的态度和体验,在这种积极的态度和体验的支配下,学生就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开拓性。因此,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可采取如下策略来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2.1.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场所,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有直接的影响。师生关系融洽,气氛活跃,学生就越主动。但是,生物教师所教的班级较多,往往是上课时来,下课时走,平时和学生交往的机会比较少,师生间缺乏情感上的交流。因此,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去关心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是值得尊重的人,以平等的身份去和学生做心灵上的朋友,形成师生间的良好关系。
2.1.2使教学富有情趣。热烈的情绪与浓厚的兴趣既是产生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原因,也是衡量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基础。生物界是一个纷繁复杂,多姿多彩而又充满神奇和奥秘的世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教学技能,并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2.1.3教学的内容要难易适度。根据新发布的课程标准的规定,高中生物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生物学思想,树立起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从这一教学目的看,对教学的难度和深度要求都不是很高,这样,教师就有了很大的自主权。因此,在教学安排上,我们应使教学内容难易适度,内容适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积极的努力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当学生有了成功体验后,他们就会有一种内心的幸福和喜悦,产生强烈的理智感,有利于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
2.2构建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
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形成后,学生就会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心向。此时,我们应始终把自己定位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这一角色上,采取多种策略使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包括感知、思考、概括、记忆、运用等诸环节在内的学习---认知的全过程,做到自我设计、自我发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教学程序。
2.2.1学生自学。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认知能力,加之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的浅显易懂特点,在每一专题的教学前,我们可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自学提纲,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如在讲“生物的遗传”一节时,我们可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作为自学提纲:①什么是遗传?其途径是什么?②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③为什么亲代性状能传给子代等。
2.2.2师生展开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可就该课题的重点、难点内容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如在上述一节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讨论下面两个问题:①为什么同样是受精卵细胞,有的发育为雌性,有的发育为雄性?②为什么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总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2.2.3启发引导,形成结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教学主题,对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和认识的共性问题进行启发,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学习上的迁移。如在讲完前述一节课后,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减数分裂等知识,来合理解释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
间存在的性状差异。最后,在启发的基础上,引导全体学生对重、难点内容形成科学的结论。
2.2.4适当练习。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提高学生的相应素质和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因此,在教学的最后,我们要布置具有典型性的练习,指导学生独立地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以形成学生新的技能,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如“生物的遗传”一节学完后,我们可向学生布置以下练习:一个地区的男女出生的比例为什么总是大约为1:1?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是什么?
2.3提倡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人的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研究表明,人的社会化的关键和最终结果在于其个性化的形成,在于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而社会化的一个有效途径便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此,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生物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应多设置一些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习,然后在的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这样,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学生的主体性就得到了发展。
综上所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赖于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学生的主体参与以及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只要我们从以上几点入手,学生就一定能得到主动的、全面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认知发展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2、J.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商务印书馆1980年出版。
3、《课堂教学理论》,上海师范大学主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