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教育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和开发幼儿天性
幼儿园教育/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和开发幼儿天性
[摘要] 孩子与生俱来的“扩张”的趋势,好奇、好问、好想象的天性,需要我们教师精心的呵护和培养,才不至于走向“衰弱”。我从故事教学入手,就如何培养和开发幼儿好奇、好问、好想象的天性进行了实践研究。在研究中,教师通过:(1)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2)呈现多种激情昂扬的情景。(3)巧设问题情境。(4)呈现变化的开放性问题等方法,呵护幼儿好奇心,诱导幼儿敢问、善问,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激发幼儿用多种语言表现,使幼儿的天性得到培养和开发。[关键词] 幼儿、故事教学、培养开发、天性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生来就有两种,“矛盾”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其一为“保守”的趋势,由自我保护、自我积累等本能组成,这种趋势只需要外界少量的鼓励或支持就可以维持和发展。其二为“扩张”的趋势,由好奇、探索等本能组成,这种趋势潜能倘若不去有意识地培养和开发则会衰退。好奇、好问、好想象是幼儿的天性,天性是自然赋予孩子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属于“扩张”的趋势。因此,我们的幼儿教育理应尊重幼儿的天性,并加以保护、引导、培养和开发,使其成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但十分遗憾的是,在新形势、新情景的今天,违背“天性”的传统的故事教学模式还在袭用:(1)一些教师至始至终摆正自己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老师只是一个劲地传授灌输所谓的重要知识点,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记录器”。(2)教师千篇一律的提问手法。如:故事题目是什么?故事里有谁?你喜欢谁?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等等。使幼儿的回答成了不假思索的齐声合唱。(3)一张图片、一盘磁带、一张嘴巴进课堂的***惯,偷掉了幼儿的九十九种语言。
以上种种,使幼儿在教师思维之内,在教材局限之内“定势”地活动着,没有了体验,没有了交流,没有了激情,没有了无真无邪,没有了创造想象。幼儿好奇、好问的天性在知识的灌输中被不知不觉地泯灭了;大胆想象的天性在机械的模仿中退化了;大胆质疑的天性在以书本为经典,老师为准绳的思维模式中被扼杀了。事实上,儿童故事活泼、可爱、有趣的角色形象、优美的语言,以及生动的画面情节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需要。同时,儿童故事充满想象和幻想的色彩,幼儿尽可在童话世界里自由翱翔。这对触动幼儿思维灵感、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故事教学中,只要我们依循儿童天真、好奇、无拘无束、富于想象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跳出传统模式的框框、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为多形式的开放性教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思维定向性训练为多向性、变通性、求异性训练,让幼儿凭借故事提供的线索,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思维的通道,从而使天性得到培养和开发。国家级期刊《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杂志先发表、后付费!咨询企鹅:1324725251 基于上述认识,就如何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和开发幼儿好奇、好问、好想象的天性进行了实践研究。
二、教育活动目标 在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语言、丰富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和开发幼儿好奇、好问、好想象的天性。使幼儿学会发现问题,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学会提出问题,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学会作出假设,敢于和善于作出假设;学会想象,敢于和善于想象;学会质疑,敢于和善于质疑。
三、教育活动基本形式
故事教学活动可分为集体活动和非集体活动。集体活动即教师组织集体故事教学活动,非集体活动即幼儿自发组织和日常渗透的故事活动。集体的故事教学活动包含欣赏、思考讨论、创造想象,表现创造等活动,其基本形式如下:
教师:呈现多种情境启发、诱导提问、呈现变化的开放性问题、提供多种材料
幼儿:充分感知、体验、发问、联想,大胆创造想象,运用多种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培养思维灵活性、学习相互质疑、表现“创造”。
四、具体操作方法
在实践研究中,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欣赏活动,让幼儿充分感知,感受作品,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利用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启发幼儿大胆地不受故事内容的限制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讨论、描述引导幼儿就故事情节的不明白点、疑难点、关键点进行有效发问或进行表征意义上的联想,鼓励幼儿根据故事的线索大胆想象,构思出新的故事情节,激发幼儿选择不同的材料,运用多种语言表现创造。具体做法如下: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好奇心
好奇、好问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点,它是科学的种子,知识的萌芽,但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停留的时间很短”,“只是瞬间使整个有机体转向指向刺激来源”,“如果这时刺激足以使有机体继续对它维持注意并对它进行探索,惊奇就转化为兴趣情绪。”因此,幼儿的这种特点能否得到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
1、允许幼儿的“闪亮”登场
就儿童的心理特征而言,现实和想象是可以自由沟通的。在故事教学中,幼儿常常会有许多异想天开的想法,会说出让成人啼笑皆非的话,会做出让成人不可思议的事。如:风儿长着长耳朵,白兔生红眼病了,葵花、太阳是兄妹等等,可真是这些啼笑皆非,异想天开,不可思议,才让幼儿“闪亮”,才是幼儿真正的个性,教师应重视与赏识这些“闪亮”,并借助这些“闪亮”乘机引导幼儿思考、讨论,使幼儿好奇心得到延伸和扩展。
2、鼓励大胆提问
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深受大家的喜欢。它的精彩在于营造了一种宽松、民主的和谐氛围,嘉宾与参与观众之间能大胆提问,实话实说,积极互动。在故事教学中,我就让幼儿大胆提问,鼓励各抒已见,使幼儿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提问永远重视和接纳,使孩子永保童真、童趣、童味。
3、创设还童角色
根据皮亚杰的语言活动观,教师创造的良好语言教育环境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师生互动合作的平等的人际关系。这样,幼儿才会大胆发表不同于自己的意见。“还童角色”能拉近幼儿与教师之间距离,能融洽到幼儿中去,积极聆听、观察、了解幼儿的想法、做法,及时抓住幼儿闪露出的新颖的思维火花进行肯定,激励和启发。(代理教育、经济、医学、社科、法律等论文的刊发业务,代理各类个人专著的出版,并提供代写业务。“诚信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我们将用我们的真诚换取每一个客户的信任.QQ1324725251)
(二)呈现激情昂扬的情境,激活幼儿思维。
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不断变化或富有新异性的刺激,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内驱力,就能保持思维的持久性。尽管幼儿好奇好问,但如果教师习惯于单
一、机械、枯燥乏味的传统式教学模式,老调重弹,幼儿好问、乐问的天性就会被磨灭。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创设“激情昂扬”的情境,要善于运用引人入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环境渲染、场景设置、实景体验、角色扮演等不断给幼儿新鲜感、惊奇感、回味感、满足感„„让幼儿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不亦乐乎的情感从事学习与思考。
1、创设“生动形象”的可感情境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把静态的故事内容变为动态的故事画面,把看、听、想、讲有机结合起来,使活动更符合幼儿的特点:生动形象、充满情趣。生动的画面既满足了幼儿好问的欲望,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又顺利地引出了课堂主题。
2、创设“可望可即”的情境
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的基础(皮亚杰认识理论),创设可望可即的情境,使幼儿亲身体验,身临其境,在真切的、鲜明的、活生生的环境中,不断提问、不断思考、不断想象。
3、创设“自由畅想”的情境
天马行空,任我驰骋。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象的天地对激活幼儿的思维也非常重要。
(三)巧设问题情境,诱导幼儿敢问善问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说:教师的“教”要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提出问题;学会作出假设;学会创造想象;学会大胆质疑。最终促进幼儿将外显的学习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操作活动。在故事教学中,有些幼儿一看到生动有趣的角色形象、画面内容,就会加快大脑的兴奋度,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但由于经验和能力有限,他们所提的许多问题往往是表面的、肤浅的、笼统的,甚至是词不达意的,并没有把心中的疑问表达出来,提问的价值不高,容易被老师、同伴忽视,从而影响提问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帮助幼儿提高“问”的技能。
1、教师做好提问的示范与引导
幼儿从提低层次问题到提高层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优化问题设计,更多地从反思、质疑、假设等角度提出问题。以“为什么”、“怎么样”强调思维过程而不是思维结果的过程性问题,以“如果——就”的调换法、推测法为形式的假设性问题;以“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的开放性问题等穿插进行。切忌提“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这类问题,也要极少提“是什么”、“什么是”这类问题,尽量多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问“问题”的方法。
2、教给幼儿“问”的技能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幼儿学会提问并不是要求幼儿很理性地知道提问的种类,并生搬硬套,而是引导幼儿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根据具体的故事情节很自然地提出问题,渐渐地学会反思、质疑、假设。
(四)呈现变化的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创造想象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生活经验或实践上的一个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开放问题”是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向旧问题挑战的关键。那么,如何给每位幼儿的“问题”开放呢?
1、问题设置的开放性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学生个体,由于其神经类型的灵活性不同,他们接受的教育不同,生活经验的不同,掌握知识多少的迥异,其思维有各自鲜明的个性色彩。因此,教师对问题的设置必须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题干”给幼儿以广阔的想象空间,以利于每位幼儿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大胆想象,提出具有个性色彩的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和答案。如《小河边的故事》的教学,我先让幼儿画一幅图,一条清澈的小河,一大片草地,一片果园,让幼儿动手剪小鸭、小兔、小猴图各一个。思考想象:在这样的小河边这三个动物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2、问题表现形式的开放性
受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教师感到幼儿的表达语言是多种多样的,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想象、迁移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环境,提供多种材料,允许幼儿根据自己需要,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象。这种开放性的表现形式能为幼儿自由发挥想象提供丰富而广阔的天地。
3、问题结果的开放性
问题结果的开放性是指没有统一的情节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幼儿可以大胆地想,海阔天空,可以自由思索,悠远幻想,哪怕是自圆其说,不合情理的。
总之,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和开发幼儿的天性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教师必须根据故事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水平等,利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育方法,鼓励、引导幼儿敢想敢说、能说会说,最后使其成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参考资料
1、傅道春《新课程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3
2、藏勤主编《观念与实施》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1/5
3、教育部基础教育主编写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4、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主编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3
第二篇:浅谈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浅谈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为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必须普及环保教育,孩子是地球未来的主人。因此,对幼儿环保意识的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做起、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使他们成长为保护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卫士。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走进乡村,宣传环保,尝试参与保护环境
随着环保教育活动的步步深入,孩子们的环保意识都有了很大提高。在教室里说话的声音小了;上下楼的脚步轻了;看到水龙头开着,能自觉的关上;看到地上的垃圾能马上拾起来,扔进了拉圾筒。孩子们的意识提高了,我们又开始了新了讨论,怎样使我们乡村里的人,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我们可以跟他们说:“要保护环境”。大家讨论了很多,最终我们决定画《环保宣传画》、设计环保宣传标语,将宣传画发放给村民,告诉他们要保护环境。于是,我们画了大量的《环保宣传画》,如:不随便扔拉圾;不吸烟;不踏草坪、不摘花;使用无毒塑料袋;不随地吐啖等。同时,我们还设计了许多环保标语:爱我家园,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我是环保小卫士;让绿色永伴你我他等。带着这些画和标语,我们到了农贸市场,进行了宣传和发放,每发一张宣传画,孩子们都会再叮嘱一声“请保护环境”。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带动了周围的人。
二、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大部分是通过环境的潜移墨化的作用和影响获得的,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必须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的作用,两者相互渗透,即在进行各项环境创设时要处处考虑安排环保教育的内容,而进行环保教育时,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环境,发挥其特殊作用。如:我们创设了环保专栏“环保总动员”幼儿画了许多《保护环境我该做些什么》主题画。贴在专栏里;同进,我们和幼儿一起制作了“电池回收箱”和“塑料制品回收箱”许多幼儿都将家里的废旧电池带到幼儿园扔到“电池回收箱里”;我们给我们种的小树设计了“爱护小树”“我和小树一起长”等标语,挂在小树上;我们用幼儿加点时喝完的酸奶袋制作了树杆,用幼儿的手印画制作大树的叶子,用废旧的纸盒、一次性杯子等制作了小鸟和小鸟的家等。浅显易懂的图案、色彩丰富的设计,幼儿在制作的同时,感受到美好的环境带给人们的享受,达到了环境教育目的,提高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在一日活动中渗透环保意识的培养。
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可用来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如每天的一餐一点中,在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同时,结合教育活动,进一步对幼儿进行节约能源教育。不挑食,不浪费,不倒掉饭菜,让幼儿知道我们所吃的颗颗饭粒,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种出来的,我们所节俭下的食物,可以供养很多人。在盥洗活动中,也要注意让幼儿从小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如:一次手工活动结束后,我发现满地的纸屑无人理睬,我就抓住这一现象进行随机教育。首先我们给幼儿上一节有关“纸”的活动,通过活动让
幼儿了解纸的用途及造纸的原理,同时了解浪费纸是一种污染环境的行为,大家必须要节约用纸。在如何节约用纸中我们还设计了游戏《我和报纸一起玩》,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许多废纸是可以再次利用的。所以现在班内处处干净、整洁,哪儿有纸屑幼儿都会主动捡起,自来水漏水会跑去关紧,离开教室,教师会随手关灯,每天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会为自然角的绿化浇水。所有这些活动,既是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一个方面,又对幼儿进行了劳动观念的培养。我们要随时抓住一日生活中的每个教育机会,从点滴生活及习惯中逐步渗透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四、在“节日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节日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是教育幼儿的有利时机;幼儿园开展节日活动,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环保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每年3月12日植树节,小班组织浇水除草活动、中班开展认领幼儿园一棵树的活动、大班组织幼儿每人带一份种子,亲手种植。还有爱鸟周、无烟日、世界粮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春秋游、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我们都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并且每次活动都是园内大型的或级组集体的形式,我们把环保教育活动与“十一五”基础性课程实践实施结合起来,每学期制定环保教育实施计划,做好具体落实和资料积累,期末统计学分,我们把爱的传递化为了实际环保行为。通过一系列有组织、有目的的主题教育,让幼儿理解生物,人和各种环境因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幼儿关心、爱护环境的态度和行为。这些为幼儿成长后,能与自然和睦相处,都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不同程度的培养。节日活动还有“爱鸟周、无烟日、世界粮食日”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结合教育目标,对幼儿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五、家园合作,形成环保教育大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幼儿园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幼儿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了解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要求家长配合我们注意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如请家长在家中进行节水再利用,少用塑料袋。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利用废物进行玩具制作,有的幼儿和妈妈用瓶子制作了小孔雀;有的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用废铁丝制作了“单杠”、“双杠”;还有的是几个小朋友共同制作的娃娃。幼儿得到教育的同时,家长也同样提高了环保意识。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他们的环保意识、环保情感和环保行为将决定我国环境状况的好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行。因此,保护环境应从幼儿抓起,让每个人都要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努力提高环境意识才能使我们的家园建设的美丽。
第三篇: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内心充满想像,他们拥有自己丰富、天真的思想。故事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广泛的涉及范围,神奇的关系等,正好满足幼儿丰富、天真的想像与好奇。大多数幼儿对故事十分感兴趣,他们在故事中学习知识,认识道理。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把握好时机,在故事中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与良好的品质。
一、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幼儿的词语理解能力,调动幼儿说话的积极性
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幼儿对故事中词语的理解能力。只有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语言,知道故事里形象生动地讲些什么,才能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欲望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故事。这就要求讲故事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边讲边作解释。特别是对年龄小、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的幼儿,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地方言进行解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手势或借助实物进行解释。如在故事教学《小熊打电话》中,我设计了游戏——“打电话”,让孩子们在与其他“小动物”打电话的过程中,在帮小猴改正错误的同时,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要让幼儿加深对故事中词语的记忆,还应当多提问,多表演,这样,大家演,人人讲,幼儿在不知不觉的角色情境练习中学习许多的句子,语言就会更流畅了。
二、激励幼儿在练习中锻炼,培养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只让幼儿听故事,而不试着让他们讲故事,就不能很好地发挥故事的作用。幼儿在倾听完三遍故事后,能理解故事的名称、主要内容、人物和情节,这时可以让幼儿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幼儿刚学习复述时只能讲出故事中的片段,教师和家长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帮幼儿回忆故事的重要情节及发展过程,把握好故事的整体。但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概括性地复述故事内容。当幼儿基本掌握故事内容后,就可以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复述故事了。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把这些片段连接起来。通过多次的复述练习,幼儿慢慢地能从复述片段过渡到复述完整的故事。在复述故事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在组织观察中,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与表现力
当幼儿学会复述故事后,就应当教幼儿进一步学习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教师和家长在讲故事时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手形手势等。不同的语言语调,丰富的神态表情,夸张的动作等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倾听故事中犹如身临其镜般的感觉,同时也给予幼儿模仿的榜样。在倾听故事中,幼儿知道老虎的声音是粗声粗气的;知道难过的时候紧皱眉头哭泣,惊讶时睁大眼睛,张大嘴巴;知道老奶奶的形象是驼着背,拄着拐仗„„„。教师和家长应当鼓励幼儿对这些声音、表情、动作等加以模仿,让幼儿知道怎样讲故事好听,怎样做动作形象,并把这些语调手势等运用到复述故事中,大胆投入地把故事讲出来。在生动形象的复述训练中,幼儿提高了模仿能力与语言表现力,为将来绘声绘色地表达语言奠定了基础。
四、创设条件,培养幼儿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具有动力作用,也就是说人的兴趣可以直接转换为动机,成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故事虚拟、夸张等特点,正好满足幼儿充满想像的心理特征。当幼儿听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难时,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决,结果怎样?这时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问,让幼儿展开想像,思考解决的办法,也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说出正确答案。比如在给孩子讲《小公鸡借耳朵》的故事时,讲到最精彩处嘎然而止“小公鸡没借到耳朵,那它该怎么办呢?”“最后小公鸡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了呢?”给幼儿留一个想像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发挥。许多幼儿在听完故事后,能展开想像,给故事编一个完整的结尾。故事给幼儿无限的想像空间,只要教师和家长把握好时机,就能让幼儿在故事中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
五、利用同伴与成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审美情趣
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它能培养幼儿的品质与情操。幼儿在故事中认知真理,反思自我,教师与家长应教育幼儿明辨是非,区分好坏,让幼儿说说怎样做才对。在故事《迷路的小鸭》中,当幼儿听到小鸭迷路回不了家时,都为它担心着急,听到小鸭哭着找妈妈时,都皱起眉头,对它充满怜爱与同情,听到小朋友把小鸭送回家时,都松了口气,为小鸭高兴。在故事《懂礼貌的好孩子》中,幼儿在大人的引导下能正确区分小猫懂礼貌,小狗不懂礼貌,我们要向小猫学习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在故事《三只蝴蝶》中,幼儿在看到三只蝴蝶
在风雨中,谁也不愿意离开时,教师和家长应及时运用幼儿生活经验让孩子讨论:“如果你是三只蝴蝶里的一只蝴蝶你会怎么做呢?让幼儿在听故事中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教师和家长要让幼儿体验到朋友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快乐,有了要交朋友的愿望。故事中的种种感受不仅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体验着审美情趣,而且能陶冶幼儿的情操。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教师和家长应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利用图书、故事、儿歌等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故事教学能更好的对幼儿进行感性教育、挫折教育,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培养幼儿的注意力与语言的运用能力等,我们要把握好教育时机,让故事陪伴着孩子的童年,让孩子在故事中快乐的学习、成长。
2010年9月10日
第四篇:浅谈在故事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浅谈在故事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摘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一项艰巨的任务。幼儿园故事教学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故事教学可以使幼儿从中学到大量的新词汇和优美的语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连贯性语言。在幼儿教育中开展故事教学,教师必须选择适合的教材,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故事教学口语表达语言环境模仿做小主人
正文: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作重要的交际工具,而口语表达能力是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人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与他在幼儿时期所受到的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幼儿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但不能忽视,而且应该加强。诚然,培养的途径不拘一格,我就从近年来自己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选择故事内容,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依据故事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的优势,在对故事内容的选择上就有较宽的角度和范围。从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出发,多选用有利于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内容。在这一点上,我紧扣故事的趣味性和愉悦性的特点,多选些幼儿感兴趣的故事题材。如《两只笨狗熊》中的“笨”字深深吸引了幼儿想听想说,那狗熊到底有多笨?《聪明的乌龟》中“聪明”二字激发了幼儿听故事的浓厚兴趣,然后讲述出乌龟聪明的具体表现。这些方面的选择与设计,激发了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和模式化
故事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模式化:教师富有表情地讲述故事,要求幼儿认真听,讲完一遍后提问:“这个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哪些动物或人物?”让幼儿学习、掌握生字词;然后复述其中的内容;最后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觉得这显然是要求幼儿带着回答问题的压力去听故事,不是很可取。所以我大胆开拓创新,采用独特的教学形式。实验表明,这对幼儿的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具体做法是:
1、音乐游戏法。
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做游戏、讲故事,把音乐、游戏、故事融合在一起,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效果大不一样。如故事教学《两只笨狗熊》时,先由两位幼儿分别扮演两只狗熊一起玩乐到不欢而散,闹出笑话。此时,教师充分利用这种欢乐气氛,引导幼儿概括出课题名称。结果我班的幼儿各抒已见,正确的表达我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不正确的表达给予诱导启发,使每一位幼儿都敢于大胆的讲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为幼儿打开了口语表达的闸门。
2、故事中断法。
讲故事时,我通常不把故事内容生动形象地完整讲述,而是借助言语的力量,唤起幼儿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产生一种悬念。教师伴以适当的面部表情和手势,把故事讲到情节发展高潮时,中断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进入角色,说说故事中的动物和人物会怎么办?提问幼儿:“如果你们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如:故事《两只笨狗熊》里,当讲到它们兄弟俩捡到一块面包会怎样处理时,当时有几位小朋友说要公平分,要互相谦让,就在他们说到这里是,我及时表扬了他们并请他们说说要这样做的原因,这不就是为幼儿使用言语表达提供了条件?他们不再是被动地带着回答问题的压力来听故事,而是争先恐后、滔滔不绝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传授知识,创编故事内容的形式,对发展幼儿的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表演复述法。
过去把故事连起来请小朋友完整地再听一遍的形式显得呆板,不可取。我如今是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内容表现出来,让幼儿边表演边复述故事的内容,为此我努力为幼儿创设和谐的和谐的环境、轻松的气氛,借助优美的音乐、热情的教师和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幼儿最佳学习状态,让幼儿产生“我要说”而不是“要我说”的意识。如在讲述《狐狸和兔子》的故事时,在介绍故事内容后,请几位幼儿分别扮演兔妈妈和小兔,教师热情地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并扮演狡猾的狐狸,展开了一场绘声绘色的表演。其他幼儿都跃跃欲试,想参加故事中的对话、动作表演等。这种表演复述法渗透了教师与幼儿语言、动作、情感的结合,既能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
4、随机教育法。
在活动结束之前,教师借助故事中的教育意义,让幼儿说出自己在日
常生活中或集体活动中发生的一些事,分辨是非,并选择自己该怎么做才对。这让幼儿从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故事中,感觉到它有血有肉,使幼儿从故事教学中,能把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三、为幼儿创设、提供学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的环境
幼儿故事中除了有故事场景的描述和独白成分外,其他部分通常是通过各种小动物们的对话来讲述故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等,因此,故事中小动物们你一句我一句的有趣对话是幼儿练习生活基本口语的训练素材。例如在故事《金色的房子》中的主人公是小姑娘、小狗、小鸟、小猴。故事开始部分,是小狗主动向小姑娘打招呼:“小姑娘,您早,您那金色的房子真好!”这一句简单的问候话通过幼儿练习学说后,会让他们养成与人主动打招呼的好习惯,在向别人问早的时候,会脱口而出。其中,小鸟的问话:“你不怕我弄脏房子吗?”小狗的问话:“你不怕我闹得你睡不着吗?”……幼儿通过练习学说后,对疑问句语气的表达有所领感悟。在日常生活中,当自己产生疑问的时候,通常会加疑问字“吗”、“呀”等进行语气修饰。因此,经常创设、提供幼儿学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是幼儿口语练习的一个简单而又实用的举措。
四、运用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让幼儿也当老师
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给了我们这样的思考:人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应该给孩子们一定的自由,一定的空间,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要让我们的孩子做学习和生活的小先生、小主人。孩子们自己讲的故事,大家更喜欢听。幼儿获取知识是多渠道的,故事也一样,他们不局限老师教的,家长亲友等可能讲述给他们听,甚至是他们听到的、看到的或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让孩子们也当老师,把知道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我是这样做的:每次讲故事之前或者讲完故事之后都要孩子们自告奋勇把知道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并给予鼓励。大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并给予鼓励。大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大胆地讲述出来,我再进行补充就变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了。孩子们发现自己也很会讲故事,讲故事时都能争先恐后,很有成就感。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自主意识、观察能力,更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的进步能促进幼儿的个性、认知、情感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今后,我们在实践中还要不断探索、敢于创新、积累经验,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说会道。
参考文献:
1、《梅州教育》2006年第9期
2、《学前教育学》
3、《学前教育》幼教版
4、《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研究》
5、中国幼儿教育网jy135-幼儿语言教育经验
第五篇:最新浅谈在故事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浅谈在故事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摘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一项艰巨的任务。幼儿园故事教学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故事教学可以使幼儿从中学到大量的新词汇和优美的语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连贯性语言。在幼儿教育中开展故事教学,教师必须选择适合的教材,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幼儿 语言教育 故事教学 口语表达 语言环境 模仿 做小主人
正文: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作重要的交际工具,而口语表达能力是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人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与他在幼儿时期所受到的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幼儿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但不能忽视,而且应该加强。诚然,培养的途径不拘一格,我就从近年来自己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选择故事内容,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依据故事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的优势,在对故事内容的选择上就有较宽的角度和范围。从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出发,多选用有利于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内容。在这一点上,我紧扣故事的趣味性和愉悦性的特点,多选些幼儿感兴趣的故事题材。如《两只笨狗熊》中的“笨”字深深吸引了幼儿想听想说,那狗熊到底有多笨?《聪明的乌龟》中“聪明”二字激发了幼儿听故事的浓厚兴趣,然后讲述出乌龟聪明的具体表现。这些方面的选择与设计,激发了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和模式化
故事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模式化:教师富有表情地讲述故事,要求幼儿认真听,讲完一遍后提问:“这个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哪些动物或人物?”让幼儿学习、掌握生字词;然后复述其中的内容;最后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觉得这显然是要求幼儿带着回答问题的压力去听故事,不是很可取。所以我大胆开拓创新,采用独特的教学形式。实验表明,这对幼儿的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具体做法是:
1、音乐游戏法。
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做游戏、讲故事,把音乐、游戏、故事融合在一起,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效果大不一样。如故事教学《两只笨狗熊》时,先由两位幼儿分别扮演两只狗熊一起玩乐到不欢而散,闹出笑话。此时,教师充分利用这种欢乐气氛,引导幼儿概括出课题名称。结果我班的幼儿各抒已见,正确的表达我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不正确的表达给予诱导启发,使每一位幼儿都敢于大胆的讲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为幼儿打开了口语表达的闸门。
2、故事中断法。
讲故事时,我通常不把故事内容生动形象地完整讲述,而是借助言语的力量,唤起幼儿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产生一种悬念。教师伴以适当的面部表情和手势,把故事讲到情节发展高潮时,中断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进入角色,说说故事中的动物和人物会怎么办?提问幼儿:“如果你们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如:故事《两只笨狗熊》里,当讲到它们兄弟俩捡到一块面包会怎样处理时,当时有几位小朋友说要公平分,要互相谦让,就在他们说到这里是,我及时表扬了他们并请他们说说要这样做的原因,这不就是为幼儿使用言语表达提供了条件?他们不再是被动地带着回答问题的压力来听故事,而是争先恐后、滔滔不绝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传授知识,创编故事内容的形式,对发展幼儿的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表演复述法。
过去把故事连起来请小朋友完整地再听一遍的形式显得呆板,不可取。我如今是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内容表现出来,让幼儿边表演边复述故事的内容,为此我努力为幼儿创设和谐的和谐的环境、轻松的气氛,借助优美的音乐、热情的教师和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幼儿最佳学习状态,让幼儿产生“我要说”而不是“要我说”的意识。如在讲述《狐狸和兔子》的故事时,在介绍故事内容后,请几位幼儿分别扮演兔妈妈和小兔,教师热情地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并扮演狡猾的狐狸,展开了一场绘声绘色的表演。其他幼儿都跃跃欲试,想参加故事中的对话、动作表演等。这种表演复述法渗透了教师与幼儿语言、动作、情感的结合,既能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
4、随机教育法。
在活动结束之前,教师借助故事中的教育意义,让幼儿说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或集体活动中发生的一些事,分辨是非,并选择自己该怎么做才对。这让幼儿从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故事中,感觉到它有血有肉,使幼儿从故事教学中,能把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三、为幼儿创设、提供学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的环境
幼儿故事中除了有故事场景的描述和独白成分外,其他部分通常是通过各种小动物们的对话来讲述故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等,因此,故事中小动物们你一句我一句的有趣对话是幼儿练习生活基本口语的训练素材。例如在故事《金色的房子》中的主人公是小姑娘、小狗、小鸟、小猴。故事开始部分,是小狗主动向小姑娘打招呼:“小姑娘,您早,您那金色的房子真好!”这一句简单的问候话通过幼儿练习学说后,会让他们养成与人主动打招呼的好习惯,在向别人问早的时候,会脱口而出。其中,小鸟的问话:“你不怕我弄脏房子吗?”小狗的问话:“你不怕我闹得你睡不着吗?”……幼儿通过练习学说后,对疑问句语气的表达有所领感悟。在日常生活中,当自己产生疑问的时候,通常会加疑问字“吗”、“呀”等进行语气修饰。因此,经常创设、提供幼儿学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是幼儿口语练习的一个简单而又实用的举措。
四、运用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让幼儿也当老师
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给了我们这样的思考:人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应该给孩子们一定的自由,一定的空间,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要让我们的孩子做学习和生活的小先生、小主人。孩子们自己讲的故事,大家更喜欢听。幼儿获取知识是多渠道的,故事也一样,他们不局限老师教的,家长亲友等可能讲述给他们听,甚至是他们听到的、看到的或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让孩子们也当老师,把知道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我是这样做的:每次讲故事之前或者讲完故事之后都要孩子们自告奋勇把知道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并给予鼓励。大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并给予鼓励。大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大胆地讲述出来,我再进行补充就变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了。孩子们发现自己也很会讲故事,讲故事时都能争先恐后,很有成就感。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自主意识、观察能力,更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的进步能促进幼儿的个性、认知、情感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今后,我们在实践中还要不断探索、敢于创新、积累经验,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说会道。
参考文献:
1、《梅州教育》2006年第9期
2、《学前教育学》
3、《学前教育》幼教版
4、《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