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豫语写读创 语文好课堂
豫语写读创,语文好课堂
——记“写读创”语文教学创建人余永海
余永海,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优秀教研员、省百姓学习之星;驻马店市首届名师、市优秀教师、市新课程教学改革先进个人、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写读创”语文教学创建人,周口师范学院外聘教师,确山县教研室主任。
语文课堂教学困境如何突破?怎样形成特色鲜明的豫派教学?怎样打造豫语教学旗舰?这是余永海的思索和追求,孜孜不倦的实践与担当。
一、学为杏坛梦,行因故乡情
1986年,余永海从驻马店师范毕业,任教于确山县杨店小学。怀揣教坛梦,深知学识浅。他一边教学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进修,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每到周末,都要乘两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到县城自考辅导班学习。十年自考,先后取得了专科和本科文凭。
在确山县第一初中工作时,他就有敏锐的教育思维和独特的教育视角。不仅深入地钻研教学,阅读大量教学专业期刊,勤奋地走上专业成长的道路;而且还创办了闻名全市的《七色花》校报,指导并引领“七色花”进驻了全国文学社百强之列。《驻马店日报》、《初中生作文》等多家媒体予以关注并进行了专题报道。
有梦想的人总是在路上。在确山县第二初中任业务校长时,他情系语文教学,坚持躬耕于语文的诗意田园,大力推进学校教学改革。付出总会有回报,在他的教学引领下,该校教学质量由全县排名后五位提升到全县前两名。2004至2006年中招评比连续三年全县第一名,谱写了该校中考成绩新记录。同时,在教学管理和课改上也取得了新的突破,成功承办了全市课程改革研讨现场会,被市教育局命名为“校本教研先进学校”,吸引了市内外数十所学校前来考察观摩。
谈到取得的这些进步与成绩,余永海说:教改出成绩,管理出效益。该校语文教师何晓静说:“余校长到二中,就像一股春风吹拂着我们,改革了无效的教案检查和作业批改制度,实行集体备课教案共享,我们语文老师不再为检查去抄教案;特别是作文批改实行当堂批改,小组互评,校内展示。这样,效果立竿见影,还让老师摆脱了做无用功。
2006年,郑州管城区教育局的一纸聘用调令,寄到了余永海的手里:随到随入编,每月增薪一千多元。对此他也曾怦然心动,可他念念不望的是自己的家乡。他觉得,家乡的教育更需要他,家乡的孩子更需要他,家乡的呼唤牵引着他。最终他放弃了调入省城的机会。
二、扬帆图新志,奋进正当时
2007年,余永海调入县教研室。面对新的岗位,怎么抓好全县的中学教研工作,怎么引领全县的中学语文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成了他工作的重中之重。他首先对全县各中学进行了一番细致广泛地调研,然后推出了一个新举措:开展网络教研,引导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研讨交流。他开通了博客,建了QQ教研群,一边利用网络向专家教授学习,一边与本县语文教师探讨课堂教学;他网上冲浪,制作视频,再到建设网站,十年里仅笔记本电脑就用坏了三台。
近十年来,他制作发布的教育教学视频200多部,6000多分钟,点击量达千万以上;在网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数百篇近百万字,组织网络研讨四十余场。这样的教研在全县教师队伍中产生了磁吸效应,让网络教研成为老师们教育生活的一部分。
他在全县中学语文教学中推广“七环节”作文教学(全程作文教学)模式,开展栏目化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为了让广大教师知行合一,他组织课堂教学技能大赛,评选确山十大课改标兵、十佳青年语文教师等,在全县掀起一场课堂教学革热浪。
常将心钥解眉锁,勤为杏坛谱新篇。在教研工作中,他提出构建“四能教研员”(能听评,能报告、能示范,能谏言);改革教研工作方式,组织专题和菜单式调研,极大的提升了教研室的教研水平,他所在的单位被表彰为市、省先进教研室。
三、豫语写读创,语文好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怎么突破困境,实现高效教学?他基于长期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与思考,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实现课堂教学上的写读融合,解决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两张皮的问题。为此,他创建了“写读创”语文教学。
“写读创”语文教学具有突破性、创新性和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他组建实验团队,上示范课,指导运用,实践引领,每期到校作报告十余场。“写读创”语文教学在多家教育网站设有专栏,经由网络传播,受众达百万人次以上,实验学校数十所,网上实验教师千余人,遍及二十多个省市,在全国范围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至今,“写读创”教学已获得过驻马店市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被列为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16)。目前,这一课题项目正在区域内大面积实验推广。
2016年10月,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学语文课堂“写读创”教学研究在确山县举行实验推进会。河南省教研室中语室主任、教育专家丁亚宏,驻马店市教研室主任袁杰,市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康秀毡等莅临指导,本县7所实验学校校长、高中教科室主任、全县初高中语文任课教师等400多人参会。
会上,余永海作了“写读创”教学研究与实验规划的报告。他报告了“写读创”语文教学六年多的研究与实践:
以“学好语文读为先,教好语文由写始”为教学策略,以“语用教学,素能语文”为教学追求,构建并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深度融合,有效的突破了、语文教学长期而普遍存在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割裂的高耗低效的课堂教学困境,达成了“语用教学,高效课堂”的研究目标。
“写读创”教学的创新之处和先进之处就在于“写字当头,写读结合”。其内涵是“以写激学,唤醒发现;先写再读,任务驱动”;“以写定读,定向阅读,积累借鉴,应用再创”。
余永海倡导的“写读创”教学研究,从学科教学角度上讲是用设计改变教学,以教学设计课堂;用写读建构素养,以素养写读语文。从学校发展角度来说,用语文建设品牌学科,以学科打造特色学校;用实验促进专业发展,以发展成就教育人生。
驻马店市教研室主任袁杰指出:“写读创”教学研究作为省基础教育教学重点项目,项目组、各实验学校和相关部门要齐心协力,把课题研究做好做精,必将极大地激发教学教研热情和提升各学校的品味和内涵,也必将能够辐射带动全市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掀起全市语文教学的一场变革。” 四、十载不言悔,豫派立潮头
“写读创”教学实验中,余永海与实验教师线下面对面培训,采用体验式互动讲座和翻转学习模式(聚焦于运用,继而分析综合评价);又进行线上活动,即网络研讨交流,采用微讲坛(由项目组以实验教师提出的共性问题为驱动,予以答疑解惑)、微课堂(有实验教师提供课堂实验5-8分钟的教学环节片段,进行观摩)、微评价(针对文字或视频的课例进行评价,予以肯定或修改)等方式。这样,形成立体时空的研修共同体,实验教师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教学成绩与参照班比较高出许多。近两年里,他走进周口师院、黄淮学院等院校,在高校讲坛上传授他的教学经验,分享他的教育智慧,传播着先进的语文教学理念。余永海十年教研结晶,与部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同步的《 “写读创”语文教学设计》正筹备出版中。
余永海曾获为第五届“语通杯”全国语文教改新星提名奖,主编有《双色大课堂•初中语文》系列丛书、《创新思维大课堂》等500多万字,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二十多篇,拥有省、市教科研成果十多项等;入选驻马店市专家人才库,曾任中学业务校长,现身兼多家学校名誉校长、教学指导专家、学校发展顾问等。
余永海,用自己的努力坚持,创新钻研,实现了从一个草根教师到一个教育专家的成功蜕变,完成了一个人由平凡走向深远、由微薄走向广大的教育影响。
第二篇:寓德育于语文中,创德育语文新课堂
寓德育于语文中,创德育语文新课堂
浦贤慧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精神和文化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和谐统一,教学生如何做人。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始终贯穿道德教育。语文德育即语文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以及广泛的 人文熏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如何做到文道的最佳结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命题。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贯彻文道结合的精神。低年级学生好模仿,在家学家长,在校仿老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在学生面前起表率作用,而不能因自己的随意成为学生反面学习的榜样。比如教师要求学生不玩电脑游戏、不上网吧聊天,而自己在课堂上却大讲特讲网络上的事,逗引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间接的形成一个模仿的机会,对学生的危害也够大了,学生会认为:老师也爱玩电脑游戏,老师也爱浪费公物,老师也说谎,老师也爱抽烟,老师也爱骂脏话等。但所有这些现象的发生都将会使学生的思想教育效果变成零甚至负号。所以说,首要的就是教师以身作则,严以律已,用自己无声的语言带给学生有形的教育。小学生的逆反心理较强,严厉尖刻的批语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其次要正确把握教材,处理好“教”和“育”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还要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决定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既要授业又要传道,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教学具有形象性,这是它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点之一。语文教学过程中分析文学内容时容易上得生动,学生乐听易懂,而贯彻德育教育时就往往形成一种平板的模式,单纯的说教,用老腔老调去吓唬学生,招引学生的反感。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不孤立德育内容,不向学生提出应该怎样而不能这样等问题,而是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形象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教学生字方面,我就会让学生从形象的食物上来理解字义,这样更方便记忆。比如教学“驾”字,它的发音法由“加”演变而来,而词义由“马”说起,古代代步工具是马,人们驾驶的也是马,因此记忆的时候告诉学生“驾驶”的是“马”,所以下面是马字底„„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花时不宜过多,要点到为止,不能影响语文教学,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除了要正确把握好教 材,还要认真研究教材,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还有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对事物的接受和理解都有一定的差异,我会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语文教学更是这样,俗话说: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学生对课文有不同的独特的见 解,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体验。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全面的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知道没有个性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千人一面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让学生感知课文内的具体情节,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才能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
总之,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语文中有德育,但语文本身并不能代替德育,语文只是渗透了德育。正视语文和德育的关系,应该是有利于我们语文教育事业的。只有合理地把语文和德育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第三篇:创新型语文新课堂
创新型语文新课堂
巢湖四中 袁珉青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学校教育应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地位,而我们语文教育者更应努力构建创新型的语文新课堂,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一、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
创新型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使之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如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有一定的文言基础,所以我们可先让学生自学,允许提问、质疑、讨论,最后请同学翻译课文。这个过程是个不断思考、积累的过程,而且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多长时间就要翻译,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对待就会落在别人后边,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创造性也更高,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出了出来。
二.注重质疑交流,给学生以主动学习的空间。
1.给学生以质疑的空间,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知,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索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第一步。鼓励学生质疑,在积极探索的气氛中进入课文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主动性得到了提高。2.给学生讨论的空间,课堂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创新。值得提醒的是,在讨论过程中,应该学生大胆充分地发表意见。
3.给学生求异的空间。求异思维是主动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解决问题,以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型。
三、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实现创新型语文课堂教学
面对信息化时代到来,语文教学也应当有新的改革和突破。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1.激发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愿望。2.启迪思维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展现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图、文、音、像、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中抽象、深奥,靠教师讲解、挂图、板书讲不清、道不明的难点、重点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带动学生积极思维。3.拓展知识
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延伸、拓展知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正像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上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未来的社会是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创新是其灵魂。因此,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以学生为根本,构建多向互动创新型语文新课堂,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延伸,从学生的心灵深处挖掘出创新潜能,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未来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他们的需要!
第四篇:读一篇好文章,写一篇好心得
读一篇好文章,写一篇好心得
上塘五小——管小琴 为提高我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学艺术修养,引导广大学生开展健康有益、形式活泼的读书活动,促进“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校园氛围的形成,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我校开展了“读一篇好文章,写一篇好心得”的读书征文活动。
此次活动是组织广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广大学生真正通过读书开拓视野、受到启迪,然后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至少写一篇体裁不限、题目自拟、内容积极向上、富有时代感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此次读书征文活动,旨在提高校园文明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将读书征文活动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利用课余、假期多读书、读好书,使学生们在活动中了解社会、体验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第五篇:读《不精确的课堂才是好课堂》有感
让孩子在课堂上自由呼吸
——读《不精确的课堂才是好课堂》有感
蓬莱市第三实验小学刘丽贤
翻开魏勇老师的《用思想点燃课堂》一书,细细品读了《不精确的课堂才是好课堂》这篇文章,回顾自己多年来参与公开课与教改实验的经历,虽然我教数学,魏老师教历史,我们文科理科有诸多的不同,然而深深觉得魏老师的每句话竟然都是我平日所思,所想,说的都是我的心里话,一口气读了三遍,仿佛是找到了知音。
一、超出预案的旁逸斜出,总能成就课堂的精彩。
魏勇老师在文中说:“我们的公开课曾经是这样的:把一个好的预案设置好,尽可能精确到每一个细节,甚至哪个地方停顿,做什么表情,事先都已经计划好了。”真是一针见血,指出了公开课授课的弊端——作秀,对此,我深有同感。
记得每次讲公开课前,我备课时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首先我考虑的是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把整个教学知识融于情境之中,让学生去探索发现。接着,就进入第二层面,深入研究如何才能深入浅出地突出重点,简化难点,最后一个层次,就是在脑子里反反复复地想象课堂教学可能出现的情况,细致到每个问题学生可能出现几个答案,每个答案各是怎样的?当学生说完自己的想法后,我该如何评价他?在授课前与学生的见面中,为了不使课堂出现我意料之外的情况,有时我会加以渗透或强调,从而把个别学生可能出现的超出预案的想法,扼杀于摇篮之中。于是在实际授课中,学生和教师按照既定的剧本,顺利地进行着,课堂平静而有序,一切都在老师的掌控之中。直到一次参加全国的一次优质课比赛,我只取得了二等奖。我心中十分不服气,但当与评委专家的交谈中,我才恍然大悟:在烟台市的比赛中,我讲的就是这节课,而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学生,我的课依然展现的是同样的情景,作秀的成分太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于是专家就只给了我一个二等奖。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十分汗然,反思自己的授课经历,其中也不乏精彩的一瞬,然而,这精彩往往来源于自己课堂上无法预料的学生旁逸斜出的“错误”,那时总能调动起我的急中生智,巧妙的引导成就了课堂的精彩,为此我心中曾沾沾自
喜,却没有想过这精彩来源于什么?那就是对学生思维的尊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正因为我预料的失误,使学生不必想着老师为自己编写的剧本,思维就如野马在天地间自由驰骋,面对同一问题学生为我们展现出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逻辑推理,他们敞所欲言,随心所欲,童稚的思维,也许并不严谨,但真实的课堂,才是有血有肉的,才能成就瞬间的精彩与辉煌。
二、放弃精确的课堂,追求自然开放的课堂。
魏勇老师在文中告诉我们:“我们老师上公开课的时候不要有一切尽在掌握中的那种想法。如果说我们的公开课没有一定的模糊性,没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堂课是不好的。”我们在课堂中要放弃那种精确得象仪表,封闭得象潜水艇的课堂,要给学生安全感,要创设一种全新的开放性的课堂。教师在备一节数学课时,不必精确到学生怎样说,老师怎样说,每字每句都记录在详案之中,为什么我们有的教师在讲授公开课的时候,常常紧张到忘词的地步?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在授课时过分考虑了教学的细节,毕竟我们不是专业的演员,即使专业的演员也常会出现如演出花絮那样的失误。我们的拘束与紧张,影响着学生,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会把老师的态度放在第一位,会想:我的答案老师会满意吗?试想,如此拘束的课堂,孩子们畏首畏尾,怎会是精彩纷呈?因此我觉得教师在授课时,要把充分调动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兴趣放在教学设计的首位,接着只需要设计几个大的教学环节,明确自己每个环节的教学任务,其余便是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研究,不必过于精准的限制时间,更不必过分要求学生的答案准确,还要给学生自由探索研究的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师生之间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心灵与心灵的对话,用思想点燃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课堂呈现给孩子们的是原生态的,是自然的,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孩子的身心都得到放松,使他们自由思考,高谈阔论,进行多种思维的交融与碰撞,才更有助于学生的精神发育和能力增长。
三、要做个终身学习的老师,更要做一个勤于思考的老师。魏老师在书中说:“我们必须通过阅读了解先进国家的人们是怎么想的,然后我们才可能开阔自己的眼界,才可能使课堂从封闭走向
开放。你要确信,教育发展的趋势有二。一是封闭走向开放,二是教育体制从一元走向多元。”我们教师切不可为教书而教书,我们在教书的同时,更要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及深刻的人生思考去影响和教育孩子。而这一切,都来源于我们平日的不断学习,我们要多读教育论著,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人文教育。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告诉我们课堂必须遵守的原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总结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教育情况。我们不能照搬别人的做法,不能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人云亦云,要能将他们的做法加以融会贯通,变成自己个性的做法。有时我们也要多读那些颇有哲理的书,从中领会人生的真谛。读书可以为我们积累丰富的知识,可以使我们的情趣变得高雅,也可以使我们的心境宁静而高远,这些知识的增长都将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深刻起来,从而对孩子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现在网络的发展使我们人际之间的交流不再受时空的限制,然而也滋长了一些老师懒惰的思想,他们轻松愉悦地从网络中任意摘取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嫁接,并毫不羞涩地注上自己的名字,把别人的见解据为己有。他们懒于学习,疏于思考,试想这样教师的课堂必将是一成不变,毫无新意,从这种课堂里走出来的孩子必是思维呆滞,只会人云亦云。我们切不可以自己的懈怠,影响着学生。做个终身学习的老师,更要做一个善于思考及反思的老师,做孩子思想的引导者及领路人。最终孩子们将因升学而离我们远去,但当在某一天的重逢交谈中,如果他告诉你:他还记得您的课堂的某句话,他觉得你是影响他一生的老师之一。我们的心里将会何等地欣慰:我的人生决对没有虚度,我的工作对社会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读魏老师的文章,犹如与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交谈,字字句句都是肺腑之言。不精确的课堂才是好课堂,改变封闭陈旧的教学模式,追求自然开放的课堂,打破束缚孩子思维的重重枷锁,使他们在我们的课堂可以自由呼吸,畅所欲言,使我们的课堂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充满着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