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大纲(普本)

时间:2019-05-13 03:1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大纲(普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大纲(普本)》。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大纲(普本)

《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教学论 课程编号:03420102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适用对象:小学教育专业(4年制普通本科)学 分 数:3

总学时数:54课时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1.课程性质:《小学数学教材教法》是培养能适应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具有本科文化程度的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因此,它在培养学生将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从事小学数学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综合素质与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小学数学教与学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小学数学教育思想,较完整地了解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认识过程;获得系统的小学数学教材教法方面的知识和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技能与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数学教育的整体认识水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和教育研究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之适应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

二、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绪 论(3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作用;明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结构。【教学内容】

§0.1 数学与数学教育的发展 §0.2 国外数学教育改革的特点与趋势 §0.3 国内数学教育改革回顾 §0.4 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0.5 数学教学论的研究意义 §0.6 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3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数学的研究对象、特点与发展以及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明确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1.1 数学课程目标概述 §1.2 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 §1.3 国际数学课程目标的改革与发展 §1.4 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演变与分析 §1.5 现行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评析

第二章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3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构成、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发展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领域在各个学段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全面系统地掌握小学数学基础知识与思想方法。

【教学内容】

§2.1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概述 §2.2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 §2.3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 §2.4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 §2.5 国内外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改革

第三章 小学数学学习理论与学习过程(3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小学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以及数学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理解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及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的迁移过程。

【教学内容】

§3.1 小学数学学习概述

§3.2 数学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3.3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

§3.4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和情感的培养

第四章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与方法(3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诸要素及其关系;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特征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并掌握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4.1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概述 §4.2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改革与发展 §4.3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4.4 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变革 §4.5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第五章 小学数学教学的组织(6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并掌握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的各个重要环节。掌握备课与上课的基本要求,并能按要求上课。

【教学内容】

§5.1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5.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类型及结构 §5.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备课 §5.4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5.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 §5.6 小学数学作业及其指导 §5.7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组织 §5.8 教学反思于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

第六章 小学数学教学手段(3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并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的各种教学手段及各自的优缺点。【教学内容】

§6.1 小学数学教学手段概述 §6.2 常规教学手段 §6.3 多功能教学手段 §6.4 现代化教学手段 §6.5 计算机辅助教学

§6.6 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

第七章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3学时)

【教学要求】

对数学教学评价的一般理论有所认识,并让学生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程序以及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7.1 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7.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7.3 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改革

第八章 数与代数内容分析与教学研究(6学时)

【教学要求】

明确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的重要作用,了解其主要内容与教学目标,掌握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内容】

§8.1 数与代数课程目标分析 §8.2 数与代数课程内容分析 §8.3 数与代数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第九章 空间与图形内容分析与教学研究(6学时)

【教学要求】

明确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重要作用,了解其主要内容与教学目标,了解儿童发展空间知觉与空间观念的基本特征,掌握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内容】

§9.1 空间与图形的改革与发展 §9.2 空间与图形课程目标分析 §9.3 空间与图形课程内容分析 §9.4 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第十章 统计与概率内容分析与教学研究(6学时)

【教学要求】

明确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教育价值,了解其内容构成及目标要求,了解儿童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的主要特征,掌握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内容】

§10.1 统计与概率的教育价值 §10.2 统计与概率课程目标分析 §10.3 统计与概率课程内容分析 §10.4 统计与概率教学策略

第十一章 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分析与教学研究(6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并初步掌握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与形式,初步掌握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方法与评价。

【教学内容】

§11.1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改革与发展 §11.2 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分析 §11.3 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研究 §11.4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评价

第十二章 数学问题及其教学(3学时)

【教学要求】

认识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重要意义,掌握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过程特征,并能进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2.1 数学问题概述

§12.2 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与策略 §12.3 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2.4 小学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

三、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教育概论、小学教育心理学 2.后续课程:小学数学解题研究

四、教学方法和成绩考核

【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学时,一方面,要注意在理论上追踪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援引较为权威的专著作为立论的依据;注意广泛吸收小学教师的新鲜经验作为教例,充实教材内容,验证理论原理。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研究,为此,教学方法采取以讲授为主,辅之于观摩教学录像与讨论、自学辅导、课题研究性学习等。

【成绩考核】

本课程的结业考核实行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结业考核成绩满分100分,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结业考核成绩满60分为合格。

五、推荐教材及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

《小学数学教学论》,马云鹏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第2版 2.参考资料

《数学教育新论》,杨高全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杨庆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本)

《小学数学教学论》(本)

模拟试卷1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数学问题解决 2.有意义学习3.数学认知结构 4.形象思维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的科学。

A、空间形式

B、逻辑推理

C、数的基础知识

D、形象思维

2.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数学对象的()的思维形式。

A、特征

B、一般属性

C、性质

D、本质属性

3.以比较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相同性质的事物归为一类,不同性质的则归入不同类别的思维方法是()。

A、比较

B、分类

C、综合 D、分析

4.思维的(),是指思维活动的反映速度和熟练程度。

A、深刻性

B、灵活性

C、敏捷性

D、独创性

5.若四个有理数 满足:1/(a-2001)=1/(b+2002)=1/(c-2003)=1/(d+2004),则a,b,c,d的大小关系是()

A、a>c>b>d

B、b>d>a>c

C、c>a>b>d

D、d>b>a>c 6.分类是确定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A、外延

B、内涵

C、延伸

D、扩展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数学学科的特点是()。

A、抽象性

B、逻辑性

C、发展性

D、思想性

E、应用的广泛性

2、数学思维方式按照思维指向可以分为()。

A、逻辑思维

B、发散思维

C、形象思维

D、直觉思维

E、集中思维

3、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包括()。

A、弄清问题

B、寻求解法

C、实施解答

D、巩固练习

E、回顾评价

4、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是()。

A, C

A、内涵扩大时,则外延就缩小

B、内涵扩大时,则外延也扩大

C、内涵缩小时,则外延就扩大

D、内涵缩小时,则外延也缩小

5、下列学习活动中属于概念同化的有()。

A、操作探索长方形体积公式

B、利用学具探索正方形特征

C、利用整数加法法则学习分数加法法则

D、在“角”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直角”

E、在“假分数”的基础上学习“带分数”的概念

四、判断题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

()

正确

不正确

2、小学儿童思维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

正确

不正确

3、“3≥2”是一个真命题。

()

正确

不正确

4、互质数就是互为质数的数。

()

正确

不正确

5、我国解放后的第一个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是《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正确

不正确

6、接受学习指不理解的、机械的、被动的学习。

()

正确

不正确

五、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_______性,实现人人学_______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_______.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它们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划分为数与代数._______.统计与概率.______四个领域。4.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 ._______和推理。5.概念的内涵是指_______。

6.若x= 1时,代数式 的值为6,那么当x=-1时,代数式的值为_______。

7.一个均匀的小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有1、2、3、4、5、6六个数字,现任意掷该正方体一次,则朝上的数字是偶数的可能性是_______。

8.根据学习的深度划分,数学学习可以分为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

9.变量数学产生于17世纪,其标志有两个:一是_______的产生;二是微积分的建立。10.数学命题学习有上位学习、_______和_______三种基本形式。

六、论述题(共11分)

试说明儿童学习概念的基本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论》(本)

模拟试卷2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思维与数学思维 2.自然数 3.同化

4.数学概念形成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2×1可以表示1个人手的数量,也可以是1双筷子的根数,它可以表示天地万物之间某一特定的数量关系,这表明数学学科具有()。

A、抽象性

B、系统性

C、具体性

D、逻辑性

2、一年级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学生通过数小棒.摆图片等认识了“几”和“第几”,这说明其思维正处于()。

A、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

B、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C、.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D、以再造性思维为主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方形的长是a米,比宽长15米,则它的面积可表示为(a+15)a米2

B、5h表示底为6.高为h的三角形的面积。

C、10a+b表示一个两位数,它的个位数是a,十位数是b。

D、甲.乙两人分别以4千米/小时和5千米/小时的速度,同时从相距36千米的两地相向出发,设他们经过x小时相遇,则可列方程为4x+5x=36。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方形的长是a米,宽比长短10米,则它的周长可表示为(2a-10)米。

B、10h表示底为

10、高为h的三角形的面积。

C、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D、甲、乙两人分别以3千米/小时和5千米/小时的速度,同时从相距80千米的两地相向出发,设他们经过x小时相遇,则可列方程为3x+5x=80。

5、已知甲数比乙数多25%,则乙数一定比甲数()。

A、少30%

B、少25%

C、少20%

D、少15%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数学的主要特征是()

A、抽象性

B、逻辑性

C、发展性

D、思想性

E、应用的广泛性

2、在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中,基本的方法有()。

A、比较

B、分析

C、综合 D、抽象

E、概括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

A、数与代数

B、图形与几何

C、应用题

D、统计与概率

E、综合与实践

4、下面的平面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长方形

B、正方形

C、平行四边形

D、三角形

E、圆形

5、教育情境下的学习与一般学习的区别是()。

A、是否以明确的教育目标为标准

B、是否必须经过事事实践

C、是否是在人类发现的基础上的再发现

D、是否是后天习得的

E、是否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

6、数学学科的特点是()。

A、抽象性

B、逻辑性

C、发展性

D、思想性

E、应用的广泛性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

正确

不正确

2、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创建者是布鲁纳。

()

正确

不正确

3、数学的对象是由人类发明或创造的。

()

正确

不正确

4、一切长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

正确

不正确

5、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正确 不正确

五、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1.数学问题数学问题的基本结构主要由有三种成分构成,即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学数学规则的主要内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数学思维按照思维活动的形式可以分成逻辑思维、_______思维和_______思维三类。4.学生数学认知的基本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5.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_______和_______。

6.一个均匀的小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有1.2.3.4.5.6六个数字,现任意掷该正方体一次,则朝上的数字是奇数的可能性是_______。7.《几何原本》全书共13卷。全书主要以_______ 为研究对象。8.表达数学判断的语句又称_______。9.概念的外延是指_______。10.教学评价是对实现教学目标程度的教学行为进行系统的_______与_______描述,最终作出_______的过程。

六、论述题(共8分)

1.试述作为教育的数学和作为科学的数学之间的差异性。

《小学数学教学论》(本)

模拟试卷3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数学认知结构 2.同化 3.概念形成 4.数学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质数与素数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A、同一关系

B、交叉关系

C、从属关系

D、矛盾关系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方形的长是a米,宽比长短20米,则它的周长可表示为(2a-20)米。

B、5h表示底为

5、高为h的三角形的面积。

C、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D、甲、乙两人分别以3千米/小时和5千米/小时的速度,同时从相距40千米的两地相向出发,设他们经过x小时相遇,则可列方程为3x+5x=40。

3、发散思维又称()。

A、求同思维

B、求异思维

C、集中思维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4、三角形可分为()。

A、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是()。

A、内涵扩大时,则外延就缩小

B、内涵扩大时,则外延也扩大

C、内涵缩小时,则外延就扩大

D、内涵缩小时,则外延也缩小

2、一般认为,数学发展的历史可划分为()四个时期。

A、远古时期 B、萌芽时期 C、常量数学时期 D、变量数学时期

E、近现代数学时期

3、根据数学思维的智力品质可把数学思维分为()。

A、逻辑思维

B、再现性思维

C、形象思维

D、直觉思维

E、创造性思维

4、《数学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E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应用题

D、统计与概率

E、实践与综合应用

四、判断题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善于根据条件或问题的变化转换思路,说明思维具有灵活性。

()

正确

不正确

8、“3≥3”是一个真命题。

()

正确

不正确

6、一切正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

正确

不正确

2、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

()

正确

不正确

五、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2分,共42分)1.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_______和_______的一门科学。

2.空间与图形领域在第一.二学段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内容。3.数学思维方式按照思维活动的形式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类。4.数学概念的学习一般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 _______,二是_______。5.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_和推理。

6.若x=-1时,代数式 的值为6,那么当x=1时,代数式的值为_______。

7.一个均匀的小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有1、1、2、3、4、5六个数字,现任意掷该正方体一次,则朝上的数字是偶数的可能性是_______。

8.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划分,数学学习可以分为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

9.变量数学产生于17世纪,其标志有两个:一是_______的产生;二是_______的建立。

10.数学命题学习有_______、_______和并列学习三种基本形式。

第三篇:《数学教学论》教学大纲

《数学教学论》教学大纲

陆书环

一、《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总体说明

《数学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它以一般教学论为基础,广泛地应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思维科学、科学方法论、数学教育等方面的有关理论、思想和方法,结合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以及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来综合研究数学教学活动的特殊规律、内容、过程与方法。本大纲的编写,依据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贯彻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注重内容宽、新、实相结合,力求理论观点高,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较系统地体现数学教学的主要理论,突出反映现代数学教学的研究成果,并密切联系我国数学教育实际与发展趋势,具有中国特色。

二、教学目的

《数学教学论》是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教育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教学论知识和数学教学基本技能与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教育的整体认识水平,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和教育研究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之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对数学教师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论》不仅阐述数学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特别是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若干重大而基本的问题,而且阐述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数学教学的重要而基本的理论,包括现代数学教学观、数学教学目的、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教学评价、数学思维与能力培养、数学问题解决、数学的逻辑基础、研究性学习、中学数学教师的职业素质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辅之于讨论、自学辅导、课题研究性学习等。

五、课时安排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时数为72学时。

六、本课程内容纲要

第一章 作为课程的数学教学论 §

1、1 数学教学论的结构内容 §

1、2 数学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 §

1、3 数学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国际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

2、1 国际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概况 §

2、2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 §

2、3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第三章 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

3、1 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概况

§

3、2 20年来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总结评价 第四章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4、1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兴起 §

4、2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 §

4、3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

4、4 新课程目标与学段目标

第五章 《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

5、1 《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活动 §

5、2 《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教师角色 §

5、3 《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学生发展 第六章 现代数学教学观

§

6、1 正确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 §

6、2 确立“大众数学”的教育观念 §

6、3 强化数学应用的意识 §

6、4 数学素质教育 第七章 数学教育目的 §

7、1 数学教育目的概述

§

7、2 数学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

§

7、3 我国“数学教育目的”提法的变迁及其评价 §

7、4 数学教育目的与数学教育的现代化 第八章 数学教学的内容 §

8、l 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 §

8、2 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原则

§

8、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领域 §

8、4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框架 第九章 数学教学过程

§

9、1 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分析 §

9、2 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9.3 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活动 §9.4 数学教学活动的最优化控制 第十章 数学教学方法

§

10、1 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

10、2 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 §

10、3 现代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特征 第十一章 数学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 §

11、1 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 §

11、2 数学活动课的意义 §

11、3 数学活动课的开展 §

11、4 数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第十二章 数学教学评价

§

12、1 数学教学评价的一般理论 §

12、2 评价的新理念与实施 §

12、3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

12、4 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第十三章 数学教学与能力培养 §

13、1 数学能力及其结构

§

13、2 形成和发展数学能力的基本途径 §

13、3数学创新与实践能力 第十四章 数学教学与思维发展

§

14、1 数学思维及其类型

§

14、2 数学思维发展与数学教学

§

14、3数学思维及其方式

§

14、4数学思维的智力品质 第十五章 数学问题解决 §

15、1 什么是问题与问题解决 §

15、2 数学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

15、3 数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第十六章中学数学逻辑基础 §

16、l 概念及其定义 §

16、2 判断与命题 §

16、3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

16、4 数学推理与数学证明 第十七章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

§

17、1 新课程对现代信息技术课的要求

§

17、2 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17、3 CAI与课件制作 第十八章 研究性学习简介

§

18、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

18、2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

18、3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教学设计 第十九章 中学数学教师的职业素质 §

19、1 中学数学教师的职业素质结构 §

19、2 终身学习与师资培训

七、参考文献

(一)必读书目

1、曹才翰、蔡金法:《数学教学概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5月

2、胡炯涛、《数学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

3、田万海、《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9月

(二)选读书目

1、曹才翰:《中学数学教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1月

2、孙名符等:《数学教育学原理》,科学出版社,1996年11月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学论

1:[判断题]

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

参考答案:正确

2:[判断题]数学课程目标对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起导向作用。参考答案:正确

3:[判断题]选择教学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参考答案:正确

4:[判断题]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重点是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参考答案:正确

5:[判断题]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影响数学课程目标制定的重要因素。参考答案:正确

6:[判断题]认知发展阶段论的提出者是布鲁纳。参考答案:错误

7:[判断题]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依据是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参考答案:错误

8:[判断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参考答案:正确

9:[判断题]尝试教学法是由邱学华最早设计和提出的教学方法。参考答案:正确 10:[判断题]

数学课程内容由数学知识和技能组成。

参考答案:错误

11:[判断题]大众数学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参考答案:正确

12:[判断题]《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概括数学课程目标。参考答案:错误 13:[判断题]

国际数学课程目标的改革趋势就是注重数学交流。

参考答案:错误

14:[判断题]内容选择的多样性是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的特征之一。参考答案:正确 15:[判断题]

对数学教育有影响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是皮亚杰的”联结说”。

参考答案:错误 1:[判断题]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之一是进行初步逻辑思维训练的过程。

参考答案:正确 2:[判断题]

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修养。

参考答案:正确 3:[判断题]

“数感”的表现就是理解数的意义。

参考答案:错误

4:[判断题]数学课的类型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参考答案:错误 5:[判断题]

形成性评价是为反馈信息并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矫正而进行的评价。

参考答案:正确

6:[判断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估算教学。参考答案:正确

7:[判断题]”统计与概率”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统计的全过程。参考答案:正确

8:[判断题]提倡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改革趋势。参考答案:正确 9:[判断题]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动手操作。

参考答案:正确 10:[判断题]

案例法是进行教学反思的方法之一。

参考答案:正确

11:[判断题]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参考答案:正确

12:[判断题]讲练结合型新授课的主要环节是导入新课。参考答案:错误

13:[判断题]“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集体教学。参考答案:错误 14:[判断题]

数学学习评价是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做出价值判断。

参考答案:错误 15:[判断题]

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过程中具有认识立体图形比较容易的特点。

参考答案:错误 1:[论述题]

名词解释题(15小题)

1、数学课程目标

2、数学课程内容

3、数学学习

4、学习动机

5、迁移

6、教学过程

7、数学化

8、合作学习

9、探究学习

10、教学设计

11、教学反思

12、表现性评价

13、数感

14、空间观念

15、实践与综合应用

参考答案:

1、数学课程目标:一定教育阶段的学校数学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2、数学课程内容:为达到数学课程目标而选择的数学知识、技能、方法和问题,以及安排和呈现它们的方式。

3、数学学习: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各种数学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

4、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5、迁移: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6、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是学生改造主观世界、建构自己的理解,形成和谐、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

7、数学化:学习者从现实的具体情境出发,经过归纳、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活动,寻找数学模型,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

8、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9、探究学习: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10、教学设计: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需求,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形成教学方案,并对方案实施后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规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11、教学反思:教师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教学经验的一种回忆、思考、评价的活动过程。

12、表现性评价:让学生通过完成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的评价。

13、数感:对现实中数量的感知,是对数的理解和运用的意识和能力。

14、空间观念: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距离等形象在人脑中的表象。

15、实践与综合应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综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

1:[论述题]

简答题(12题,对要点展开简要阐述)

1、数学具有哪些特征?

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确定的数学课程总体目标表现出哪些特点?

3、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有哪些设计理念?

4、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5、评价一堂好课有哪些标准?

6、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有哪些方法?

7、小学数学学习评价改革具有哪些特点?

8、空间观念有哪些表现层次?

9、”统计与概率”有哪些教育价值?

10、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有哪些教学策略?

11、为什么要设置”实践与综合应用”?

12、教学设计有哪些主要内容?

论述题(3题,联系实际对要点展开充分论述)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2、联系实际论述指导“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原则。

3、联系实际论述空间观念的形成策略。

参考答案:

简答题(12题,对要点展开简要阐述)

1、数学具有哪些特征?

⑴抽象性。⑵严谨性。⑶广泛的应用性。⑷形式化。⑸简单化。⑹符号化。

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确定的数学课程总体目标表现出哪些特点?

把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单一结果性目标转变为结果性和体验性目标的融合;设立过程性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化过程;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

3、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有哪些设计理念? ⑴向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内容。

⑵学生不仅要学习结果性内容,也要学习过程性内容。⑶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当体现多样性和灵活性。

4、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讲解法、练习法、演示法、启发式谈话法、发现法、尝试教学法等。

5、评价一堂好课有哪些标准?(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2)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3)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4)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5)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6)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6、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有哪些方法? 日常检查、纸笔测验和表现性评价。

7、小学数学学习评价改革具有哪些特点?

⑴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⑵选择多样化的评价方式。⑶让学生参与评价工作。⑷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因人而异等。

8、空间观念有哪些表现层次?

第一层次:想象;第二层次:分解和分析;第三层次:描述和思考;第四层次:作出或画出。

9、”统计与概率”有哪些教育价值?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据意识、有利于学生用随机观念认识世界、有助于学生发展。

10、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有哪些教学策略? ⑴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⑵注重在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与统计量。⑶关注根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的过程。

⑷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并能和同伴交流。⑸重视与其他领域的联系以及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从各种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的自觉习惯。

⑹注重引导学生在现实的、有趣的情境中,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可能性大小,自觉地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

11、为什么要设置”实践与综合应用”?

数学学科性质、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等方面都要求加强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

12、教学设计有哪些主要内容?

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生特征、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设计教学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编制教学方案、评价修改方案。论述题(3题,联系实际对要点展开充分论述)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论述要点: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过程、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2、联系实际论述指导"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原则。

论述要点: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给学生开放的学习环境;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密切关注活动过程,保证实践效果;注重过程;鼓励创新。

3、联系实际论述空间观念的形成策略。

论述要点:空间观念是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距离等形象在人脑中的表象。形成策略:生活经验的再现、观察活动、操作活动、想像活动、创作活动。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学论 第一章

1.什么是数学课程?课程有哪些表现形式?

关闭提示

答案:小学数学课程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标准及其进程的总体安排。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而设计的数学教学的内容、数学教学的目标和数学教学活动进程的总和。

数学课程的表现形式:设计好的课程要通过一定的课程文件来表现,我国的课程文件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部分。

2.新的数学课程有哪些理念?

关闭提示

答案:

1.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2.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

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 4.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6.建构发展性教学评价观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怎样理解各部分目标之间的关系?

关闭提示

答案: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具体地又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提出要求。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无主次之分,互相联系,互相融合。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落实。要全面落实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章

1.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有何不同?

关闭提示

答案:

教学大纲中,有关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

知道: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它指的是什么,并能识别它。表述词还有“认识”等。

理解: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些理性的认识,能够用语言表述它的确切含义,知道它的用途,知道它和其他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或计算,能说明一些道理。

应用:是指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表述词还有“运用”。

有关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层次。

会:是指能够按照规定的方式、方法进行测量、画图、制作和正确的计算等数学活动。

比较熟练:是指对读数、写数、口算、笔算等,通过训练达到正确、比较迅速的程度。

熟练:是指对读数、写数、口算、笔算等,通过训练达到正确、迅速的程度。有时还能选择简便的方法,合理、灵活地计算,从而形成能力。

课程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认识)

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来这一对象。

理解 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灵活应用 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过程性目标 经历(感受)

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体验(体会)

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 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章

1. 选择数学课程内容的依据与标准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依据:小学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数学的学科特点、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标准:社会作用标准、教育作用标准、后继作用标准、可行性标准。

2.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着何种价值取向?

关闭提示

答案:

体现了数学教学内容的学科性价值、社会性价值和发展性价值。详细内容见“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3.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内容体系是怎样的?

关闭提示

答案:

按照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可接受性,内容体系划分为一、二两个学段,隶属于四大学习领域,具体有六个核心概念。

两个学段:1-3年级为第一学段,4—6年级为第二学段。

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4.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有哪些特点?

关闭提示

答案:

1.突出从实际问题情景中抽象教学模型的过程。

2.内容的编排螺旋式推进。

3.重视数学史料的作用。

第四章

1.什么是教学设计?

关闭提示

答案:

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是教师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等为基础,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形成教学方案,分析评价其结果并修改方案的过程。

2.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关闭提示

答案:

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设计教学形式与方法、设计学习方式、编写教学方案、评价与修改教学方案。

3.如何理解数学化设计理念?

关闭提示

答案:

人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组织整理,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

数学的产生与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人们从手指或石块的集合形成数的概念,从测量、绘画形成图形的概念,这也是数学化。

著名的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化”在国际数学教育界最具影响力。他的“数学化”简单地理解就是,数学教学要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每个人有不同的“数学现实”世界,它不一定限于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它可以包括多种层次的抽象的数学概念及规律,因而就有不同层次的数学化。数学教育必须通过数学化来进行。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将现实的以及在现实之上抽象出来的各种层次的“数学现实”世界,进行数学地处理,用数学化的意识去进行教学的设计,这种设计理念就是数学化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力求做到生活问题数学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是数学化的最低层面。好的教师,善于选用学生身边的人、学生身边的事、学生熟悉的物来进行数学化设计。

第五章

1.在新课程中,第一、二学段数与代数教学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第一学段的总体要求: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第二学段的总体要求: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2.如何理解数与代数教学实施的过程性原则?

关闭提示

答案:

“数感形成和问题解决”都是过程性很强的数学活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体现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在数与代数课程学习中感受数学建模思想,形成初步的数学建模意识;重视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情境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经历运用数或符号将其表示为数学模型,达到问题的解决,再加以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从而使学生体会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式与方程等是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提高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数感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关闭提示

答案:

(一)在体验中建立数感

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把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充分地体验,再加以适当的抽象概括,避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5(二)在比较中发展数感

在数概念的建立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混淆,需要对有关的概念进行比较。另外,数感的表现之一是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要达成这一目标,在教学中也要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比较活动。

(三)在表达与交流中促进数感的形成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是数感的表现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多让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活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策略。

(四)在解决问题中强化数感

数感的重要表现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数感的形成离不开实际应用、离不开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六章

1.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直观阶段,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2.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实施现实性原则有哪些主要策略? 关闭提示

答案:

(1)从现实生活中引出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空间与图形的规律。

(3)通过真实的或者模拟的实践活动解决生活中的空间与图形问题。

(4)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收集空间与图形的信息和问题。

第七章

1.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2.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关闭提示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将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含义,并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 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应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3.如何理解和贯彻统计与概率教学的过程性原则?

关闭提示

答案:

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统计观念的主要表现有: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做出合理 7 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由此可以看出,要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必须让他们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

统计是一个需要学生去亲身经历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统计的过程,即使是虚拟的过程,也要让学生有“如临其境”的感觉。

要改变过去“掐头去尾”的做法,尽量把活动设计得完整一些,既要有让学生体会统计必要性的情境,还要有学生自主搜集数据的细节,既要有整理数据的过程,还要有观察分析、做出简单判断与预测的环节。只有学生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他才能明白统计的意义和价值,才能用它来解决问题。

第八章

1.设置实践与综合应用有何意义?

关闭提示

答案:

加强学科内部的联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会;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等。

2.第一学段“实践活动”的教学要求与目标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在本学段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3.第二学段“综合应用”的教学要求与目标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组织的常见形式有哪些?

关闭提示

答案:

游戏活动、读书活动、模型制作与平面设计、数学发现与论文交流、数学调查与统计分析、课题研究与项目策划、综合活动与成果展示等。

第九章

1.小学数学学习评价有哪些新理念?

关闭提示

答案: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的发展功能,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发展与变化过程,使每一个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持续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新课程提倡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纬度、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策略。

2.在学生数学学习评价中如何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关闭提示

答案:

在评价学生学习时,评价者不应只局限于任课教师这个单一的主体,而应该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更多的人员参与到评价中来。学生本人、同学、任课教师及其他教师、家长、社区有关人员等都可以成为评价者,从不同视角对学生全面地进行评价。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中,可进行以下一些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家长评价学生等。

3.什么是成长记录袋?

关闭提示

答案:

成长记录袋,也被一些学者翻译为档案袋,有“代表作选辑”的意思,最初使用这种形式的是画家及后来摄影家,他们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汇集起来,向预期的委托人展示,后来被用于教育评价中。

主要是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成长记录袋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

4.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关闭提示

(开放式问题,不给答案)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大纲(普本)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大纲(普本).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论

    第一次 判断题 1、大众数学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正确 2、国际数学课程目标的改革趋势就是注重数学交流。错误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

    小学数学教学论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数学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5分) 1.随机现象 答:随机现象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同样的实验或实例,所得的结果不确定,在实验之前无法......

    小学数学教学论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数学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5分) 1.发现法 答: 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

    小学数学教学论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具有哪些特征?为什么?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

    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学论 第一章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内容提要:恩格斯“数学是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第一节 数学发展简史概述 五个时期:萌芽时期,初等数学时......

    小学数学教学论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论 1、数学问题包含的成分:条件,目标,障碍。 2、小学数学应体现的特征: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3、......

    《数学教学论》、《微格教学》教学大纲(精选5篇)

    《数学教学论》、《微格教学》教学大纲 《数学教学论》、《微格教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407210 05407270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 (一)课程的性质:数学教学论是建......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数学教学大纲 一、前言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