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到底”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3 03:1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例到底”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例到底”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一例到底”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一例到底”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059-02

2011年修订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指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这就突出了举例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举例作为沟通理论和学生生活的桥梁,能有效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多的着眼于单一知识点举例的典型性,而忽视了课堂的系统性,整节课下来,满满的都是案例,学生头脑里更是一片混乱。如何既发挥举例教学的优势又避免过多案例导致的思维混乱,“一例到底”教学法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一、“一例到底”的含义及意义

“一例到底”教学法是指一堂课中,以一则典型案例或材料为主线,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多个情景,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激发情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一例到底”教学法的“一例”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一个话题等,教师的教学围绕“一例”展开,最后达到的效果是通过“一例”将整堂课的内容串联起来。

“一例到底”以“一例”代替“多例”,避免了可能的审美疲劳,有力增强了教学实效。传统的多案例教学为了突出举例的典型性和针对性,通常是一理一例甚至多例,所以一节课下来,教师需要给学生展示多个事例、呈现大段的文字材料。这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后果:

一、案例堆积,学生产生视觉和精神疲劳。

二、学生更多的被精彩的案例所吸引,从而落入哗众取宠的境地,使教学偏离目标。“一例到底”教学法以“一例”代替“多例”并贯彻始终,有效避免了因案例过多产生的审美疲劳。同时,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推动事件情节的发展,这就能使案例紧扣教材内容,避免了多案例教学中案例与教材内容“两张皮”的现象。

“一例到底”避免了多案例教学导致的逻辑混乱和层次模糊,使课堂更加紧凑。一理一例、一理多例的确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单个知识点,却忽略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一堂课后学生头脑中是“一盘散沙”,而“一例到底”教学法就能有效克服这一弊端。在“一例到底”教学方法之下,教师不仅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或选取相应的情景,以实现案例的典型性。同时,还能将全部的教学内容有顺序和逻辑层次的浓缩于一例中,以故事情节的发展来推动教学进程的发展,从而使课堂更加紧凑。

二、“一例到底”教学法的具体操作

(一)分析教材

教材无论在何种教学方法中都居于核心地位,各种教学法都必须围绕教材展开、为教材服务。运用“一例到底”教学法,首先也要分析好教材。分析教材最重要的是理清教材的脉络、把握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和层次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不要遗漏要点。

《财产属于谁、留给谁》选自山东人民出版社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项目。本项目的核心词是“财产”,围绕其展开了“财产的保护”和“财产的继承”两块。两者的联系体现在:保护公民的继承权,是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延伸和体现。在“财产的保护”这一目又拓展出

1、私有财产权及其体现;

2、法律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手段;

3、法律只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

4、公民依法保护私有财产的措施。在“财产的继承”这一部分又包含继承法的基本知识和公民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继承权两方面的内容。

(二)设计案例

“一例到底”教学法是“一例”贯穿始终,所以案例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案例设计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1、案例要具有综合性,要能涵盖所有知识点;

2、案例要具有典型性,“一例到底”教学法选取的案例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但无论哪种类型都必须保证所选的案例能较好的说明教材内容。

3、问题的设计应当具有启发性。问题是案例的有效补充,具有讨论和启发价值的问题设计对案例发挥作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场景间的过渡要自然顺畅。“一例到底”教学法是围绕在一个主题之下的多个场景的衔接,如何实现场景之间自然过渡也是需要教师考虑的重要问题。基于以上几点考虑,围绕《财产属于谁、留给谁》这一课的关键词“财产”,我设计了“老李家的那些事儿”的教学案例。

情景一:老李将自家的小型货车用作各种用途。

问题:老李对货车行使了哪些权利?

用这一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私有财产权的概念及其体现(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能够有效将知识点化难为易。随后用一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过渡到第二个情景。

情景二:营运中,老李的货车与酒后驾驶的张某的客车相撞,老李获得相应赔偿,同时张某被判处拘役。问题:我国法律通过那些手段保护老李的私有财产?

案例将民事和刑事法律手段融合在一起,形成两种手段的鲜明对比,有效化解了教学难点。之后用中国有句古话“福不双降,祸不单行”引出第三个情景。

情景三:老李的货车被窃贼偷走,并低价卖给王某。王某以车是自己买来的为由,拒绝返还。问题:

1、王某所买的货车会被追回吗?为什么?

2、面对这种情况,请你为老李出谋划策?

第一个问题对应“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的内容。第二个问题在具体情景中考察“公民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在完成第一目的教学后,用“每个人的财产中,有一部分来自继承的遗产,所以法律为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相应的也要保护公民的继承权”完成由财产保护向财产继承的过渡。说到这儿,大家应该猜到老李家又发生了什么事,从而引出情景四。

情景四:老李突发意外去世,家人关于遗产分配问题起了争执,问题:

1、请你帮病故的老李分一分遗产?

2、小明、小梅(养女)作为未成年人应如何维护自己的继承权?

“分遗产”是让学生将继承法的基本知识应用于实践,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更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个问题则直指未成年人如何维护合法继承权的问题。

“一例到底”教学相对于多案例教学所具有的优势在教学领域已经逐步被发现,而且这一教学法也正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然而如同“绝对完美性不是判断一个社会的标准”一样,“一例到底”教学法也不是绝对完美的。首先,并不是每一个科目都适用于这种教学法,另外即使适用的学科也并非每一课都适用。所以,教师在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时不要生搬硬套,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更加适宜的教学方法,这也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第二篇:“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

浅谈“案例教学法” 在中高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

一、背景:

对外汉语教学界在文化问题上已达成基本共识: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理想的对外汉语教学应使学生既习得目的语,同时也掌握目的语文化。众多学者都曾提出: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只有学生掌握了目的语的文化背景,他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门语言。

虽然明确了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大原则,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中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文化内容多依附于语言教学之中,没有必要,也很难从语言教学中剥离出来。但到了中高级阶段,就有必要开设文化专题课了,而过去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以“教授”为主。这种教学方法虽也有其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弊端。首先,从教师教学的难易度来分析,文化因素小像语言点那样容易讲清楚。其次,从学生接受度来分析,学生而对的是完全小同于自己母语文化的异质文化,仅凭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理解起来难度相当大,因而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在中高级阶段的文化专题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将文化专题与提高语言技能巧妙融介,希望以此来开拓、丰富中高级阶段文化专题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 方法。

二、概念梳理:

我们现在研究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于1870年前后最早应用于法学教育中,是英美法系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国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后来被广泛用于其他学科,如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从19世纪70年代起一直到现在,这场教法的改革仍在持续。众多学者如Lawrence, Lang,Kowalski,Shulman等纷纷著书立

说讨论这种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时至今日,哈佛商学院里已有超过80%的课程是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基于各种理论和相关实践,人们对案例教学法的界定也各有侧重。柯瓦斯基(Kowalski)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行研讨的教学方法。f21它除了可以用来传授资讯、概念以及理论外,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推理、批判思考、问题解决的技巧。舒尔曼(Shulman)定义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做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3]曼莎斯(Merseth)认为:案例教学法可以包括大班级及小团体的讨论、案例里的角色扮演、或案例撰写。[4]哈佛工商学院也曾将案例教学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常以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它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而国内的《教育大辞典》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科类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而在教育学中,人们又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教学中的案例方法,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实际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学生思考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以往的应试教育使用的是脱离实际的教条式的学科教材,满堂灌和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当敌人的考试方法。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了。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条件下的信息传输主体单一化的格局(教材+黑板+粉笔)已经被打破,教师不再是惟一的信息传播主体,而且也不再拥有惟一的信息话语主导权,变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推行案例教学法势在必行。

三、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阶段文化课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从实践性来分析

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是真实的案例素材,学生需要进入案例所叙述的真实情境中去体味、感悟,进而让学生进行仿真的实践操作。因此有人曾简明地概括案例教学的特征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练,到实践中去”。案例教学的这一特点与中高级文化课的要求小谋而介。从某种程度来说,针对留学生的文化课并小是单纯的输入性活动,而应是一种师生基于实际情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探讨。从这个角度分析,案例教学的实践性与中高级文化专题课的要求是相吻介的。

2.从互动性来分析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融入学生群体之中,与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相互交流、奉献并获得。因此,案例教学提倡“四个自由开放”,即自由设疑开放、自由思维开放、自由讨论开放、自由选择开放。这样就会创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多维互动的教学情境。在案例讨阶段,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平等互动关系,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案例”这个平台上进行平等的对话。案例教学的这一特点非常适介于针对中高级留学生的文化专题课。因为本课程针对的是处于异文化圈的留学生,文化课的目的并小是简单的单项灌输,而是在与其本国文化的对比讨论中使他们了解中国文化。从这一点来说,案例教学法所营造的平等、互动的讨论氛围,正可以为文化专题课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3.从适用对象来分析

分析案例教学法,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强调在交流中学习,同时也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如果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会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是初级的汉语学习者,对于案例小能较好地理解,那么也就无从讨论,案例教学法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而在中高级阶段,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对于初级阶段有所提高,可以进行有效的讨论,因此引入案例教学是可行的。

四、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的优势

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我们认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收集资料,以便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案例教学法主要以讨论为基础,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换成主动参与,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同时也可以转变学生角色,使之成为问题解决者,而非只是文化课程的学习者。

(三)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可以在进行文化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使文化教学与语言技能的提高同时并进。

五、案例教学法现存的弊病及其发展方向

尽管案例教学法其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其具备了诸多优点。但与其他教学方法一样,其自身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彻底贯彻的难点。有下几个方面

在教师中有些人认为案例教学仅仅是以案例为媒介,以增强教学过程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为主要目的。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把案例看作是传授知识的一种说明和补充,将其本质看作是简单的归纳法而不是发现法,自然就不能从案例中发现一般性的假说,更谈不上对假说的实证分析,这样的理念不能将学生实质性地由学习的客体地位转变为主体地位。此外,案例教学加重教学者负担,教师要花比平常更多的时间准备熟悉教材和案例。目前,适用于相关学科的经典案例有限,主持案例讨论对教师的知识和引领案例研讨的经验和技巧更是一大挑战。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 引领能力,而不是只能喋喋不休向学生进行从概念到概念的演绎。

案例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求较高。由于案例教学过分侧重于分析案例,学生主要通过课前预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课前准备的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由于准备不够充分会使学生在案例讨论时陷人困境。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事先做出充分的准备。在学生准备不够充分的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沉默寡言或发言偏离主题无法达到既定的课程目标;亦或是出现完全相反的局面,发言内容过于分散影响其教学的主题。而且,案例教学课堂对班级人数也要有所考虑,人数过多不利于案例讨论。可现状是大多数的教学课堂人数较多是普遍现象。所以说案例教学法的成效可能因学生背景、学科类型及班级人数而异,中等程度以下的学习者不十分适于参加这样的课堂教学。

综合上述分析,从案例教学法的发展史,人们给予的各有侧重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我们应该可以确定,该教学方法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我们应该理性地去实践。我们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其要旨,另一方面也要明了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更要为如何解决目前能够胜任案例教学的师资缺乏,典型有代表性的案例不足,考评学生困难等问题找到解决办法。21世纪教育的中心必须由知识的系统积累转变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案例教学法确实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面向未来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之所以有一定的空间能在教学中运用,是因为知识和能力不是经由别人告诉而得来的,必须经过学习者的主动接受,积极反思内化而得。

第三篇: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并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可让学生从中从事系统的、独立的探索活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方法体系。问题情境教学法就是指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合理科学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学生新的知识需求与其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一、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着决定作用。数学教学中如果运用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则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若能联系学生实际生活,通过各种问题情境的设置,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与合作,从而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这对学生今后能否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数学知识大有益处。每一位教师实行课堂改革,新课改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在情境中感受新内容。现在的数学新教材中几乎每一课时都设置了问题情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深钻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本地区、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二、积极探索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

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创设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

(1)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切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所以知识的引入只有在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简单地说,就是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知识产生发展的实际背景,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新旧对比,同化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2)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研究表明,当学习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学习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课堂上,教师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发掘创造的源泉。

(3)利用知识本身的联系进行联想来创设问题情境;要联想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条件相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结论相似的题目。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好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对比或者类比,充分进行联想,就可以创造出很多数学的问题情境。

(4)从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创设问题情境;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当十分注意如何去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打破学生原有观念上的平衡。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感染学生

教师是每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导演者”和“表演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其角色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品质,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并利用自身个性魅力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新课改下的教学,不应该是教师在教,而应是教师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积极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要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学习兴趣,从发现中寻找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主动地获取数学经验,体会学习的实用价值和乐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使学生始终沉浸在数学问题情境中而获得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实践机会。教师要主动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伙伴,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改善学生的交往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交往动机,并促成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气氛和学习环境中,达到启发式讲解、赏识性引导、活动中学习、情境中感受的教学效果。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能关注生活,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一定能创设出许多有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问题。我认为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应提倡使用问题情境教学法,但也应注意与其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这样才能逐步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理解的,立足于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有利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第四篇:体验式教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

童丽维

摘 要:新课程改革之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更新,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体验式教学的涵义和特点出发,探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体验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思想品德;学生为中心

中学德育课,即思想政治课,在21世纪担负着重要的使命,而要完成这个历史使命,思想品德老师要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教学形式,研究和探索各种教学形式,改革现行课堂教学是当务之急。体验式教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十分有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的涵义和特点 所谓体验式教学,即“‘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 基础’让学生通过‘具体体验’,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李湘等①认为,体验式学习泛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李英②从教学模式的角度定义体验式教学:在教学过程,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

体验式教学特点主要有:全面了解、认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创造出各种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作为主体去体验;在体验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最终实现主体的主动发展。同时,我们强调的体验性是建立在学生对理性知识的完整理解上的,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学生在实践中经历、感受、思考、建构知识的意义,形成自己的理性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体验式教学符合新课标要求,体现思想品德性质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对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建议是: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体验式教学根据学生发展需要,教师把教学内容融入学生自己的生活世界,使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情境性和生活性。收集最新最贴切的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联系现实、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或依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明教材中的观点。最后指导学生参与相应的社会实践。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符合新课程的标准,很好践行了新课程的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要课程。对于这一表述,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1)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2)以引导和促进初中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标的。(3)综合性课程。体验式创设各种活动、情境都围绕初中生可以感受和接触的社会生活展开。初中生对社会生活的接触和理解,是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起点。如果脱离这一认识基础,教育将成为无本之本,学生的认知水准将停泊在低段位。体验式教学强调认知与体验相结合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

三、体验式教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根据体验式教学的涵义和特点,笔者认为体验式教学在课堂中实施的过程包括: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学生身边出发,激发兴趣;以情境、问题为机制,实践感受;以反思为核心,体验内化;以实践验证为最终目标。让学生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在不断上升的循环往复式的运动中实现素质发展。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应该把握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热区,直面学生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困难,深入学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挖掘学生兴趣点,借助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将学生引入学生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作用下发挥自主性。例如,在讲我国政府职能、工作原则时可以联系“两会”召开前夕,温家宝总理于2010年2月27日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于广大网友在线进行了真诚的交流。其中,片段一: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片段四:我们要通过发展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也要把“蛋糕”分好,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再例如,在讲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可以联系2009年12月7日至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主张和举措。以及世界博览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第一次在中国举行。所举的例子都是学生常见常听的,马上精神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寻找信息,最后归纳、总结、点出相应的主题。这样讲,学生更容易理解且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让政治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了他们的兴趣。

(二)以情境为机制,切身感受

库伯用学习循环型来描述体验式学习。该模型的第一步是实际经历和体验——完全投入到当时当地的实际体验活动中。学生在强烈的兴趣和动机的推动下自觉参与实践,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但不应有过多的干涉,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中探究此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知识,大胆地提出假设和解决方案。例如,在讲授初一“对不良诱惑”这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欣赏电影精彩片段“网络妈妈”,引导学生体验抵制不良诱惑的经历,并从一定的情境中学会理解父母、老师的关爱,进一步学会如何抵制不良诱惑。

(三)评述析情,促进体验内化

评述即评价概述,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述,学生之间的评述和学生自我的评述。学生通过前面阶段的学习,丰富了情感,但每个人的体验因人而异,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感受。通过评述学生认清自己的已有水平,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找出差距,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体验。但“评述析情”的过程中要做到客观公正,同时,又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情感体验。

(四)实践验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经过对事物的亲身体验后,对该事物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必须通过实践来检查。教师必须创设必要的条件让学生投身实践,把这些体验应用在工作及生活中。最后,在体验应用的基础上,主题获得的规律、方法、技术、和情感价值在抽象——具体和显——隐相互转化中,其本质内容和核心成分更加突出,逐步升华为学生的态度、信念、实践能力等素质。

总之,体验式教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体验式教学不仅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同时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感受,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生的感性和理性的体验,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方式不是万能的,我们要采取多种策略发挥体验式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①李湘、袁志芬,体验式学习理论与实践策略[J].教学论坛,2005.19:25 ②李英,我国教育学者对体验问题的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2.(3):37-40

第五篇:情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情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河北固安第二中学

杨晨芳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性教育,它更注重对学生思想和品德的教育,更需要深入学生的内心,塑造的是学生的灵魂,也就更需要教师运用教学艺术,将学生带入一种超越时空的教学意境,创设具体生动的情景,充分利用形象,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这就需要思想品德教师巧设情景,在有限的时空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学到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又培养了品德,发展了个性,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真正做到“知识、能力、情感、觉悟、行为”的统一。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的做法有:

一 运用情景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教师巧妙的导入新课,是创造良好教学环境的基础,这就像演员亮相那样,能一炮打响,抓住观众,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认真地研究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或提出问题寻求解答,或创设情景激起想像。如讲“身边的诱惑”一课,设计这样的开头: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有很多事物对我们有强大的诱惑力,请你们把对自己有诱惑力的事物写在纸上,来“比一

比”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得最多,同学们议论纷纷,一下子提高了兴趣,唯恐落后,结果全班共写出了三十多个,如电子游戏、钱、漂亮衣服、手机、抽奖等。此时,在结合课本内容做分析,自然导入新的一课。

二 妙用漫画情境,分析问题

漫画富有幽默感,生动性、趣味性和深刻寓意,利用漫画提供的感性材料,使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枯燥内容趣味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如讲“赌博的诱惑”这一问题时,可运用一组简单的漫画:一个赌徒的自述,第一幅是家里的地荒了,第二幅是妻儿而走了,第三幅是房子卖了,第四幅是都让赌博坑了。以漫画为背景展开教学,通过漫画联想,达到最佳的效果,使学生认识到赌博的危害。教师平时也可以布置一些漫画作业,让学生自己创作,或者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比较好的漫画作品办班纪展览,这更加激起学生的兴致,同时又提高了他们的绘画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 创设情景模拟表演,身临其境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特点是从具体的事例总结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我们可以从教材中挖掘出很多素材,可以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学资源,让学生扮演课堂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角色,在扮演角色过程中,体验生活,学习知识。如讲七年级第九课《防范侵害 保护自己》一课时,可创设各种遇到侵害的情景,如遭遇歹徒抢

劫时;一个人在家有人敲门时;夜晚一个人回家被人跟踪时。让学生模拟表演,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找到最有效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当然组织表演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模拟的表演进行评价,不要使课堂变成单一的表演会,教师所做的目标应明确,即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达到教学的目标。

四 借助音乐情镜,升华主题

从表面上看,音乐与思想品德课似乎不相及,其实不然。我们都知道音乐的魅力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打动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内心的感情共鸣,逐步展开想象,把听众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课堂中选用适当的音乐,这样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同时用音乐渲染了一种良好的氛围。例如:在讲“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一课时,我让全班学生写出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和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以《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为背景音乐,使学生在感人的背景音乐中尽情回味与老师的点滴故事,感受老师带给我们的温暖,体会老师教育学生的艰辛,从心底升腾起对老师的热爱。

下载“一例到底”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例到底”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网络资源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资源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初中课题组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新教材《思想品德》的实际,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感悟,提出“课前,课后,课堂 ,三批课 ”和 “用嘴说......

    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思路是,将流行很久的“先教后练,以讲为主;先教后学,以教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先学后教,以学为主”......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分层教学法 应用【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A-0073-01 分层教学法,简而言之,就是......

    “新批评”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新批评”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王斌 (通江县永安中学校通江636700) 当下的教育,是一个批判的教育。不论是教育界,还是整个社会,皆如是。西方文学界和教育界,在文学研......

    浅谈“尝试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尝试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尝试教学法”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钻研,努力探索去主动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进而形成技能与技巧的新一代教学方法。它采取先......

    浅析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趣味性案例、时政热点案例、典型性案例、生......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江西省萍乡二中/贺先锋 [内容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地理情境......

    六步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六步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得胜学校初中部 赵林六步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读生物教材,把握教材实质,抓好课前预习 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把握教材内容实质,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