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

时间:2019-05-13 03:5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

第一篇: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

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

一、基于问题和理论

(一)基于问题 1.教师教得苦、教得累

我从教十多年初中后,一下转到一个村小教小学,并且是从一年级开始,当班主任,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班级人数又多,第一周下来,整个人都觉得崩溃,声音完全嘶哑,就三个字:累、烦、苦。

长期以来,教师靠“时间加汗水”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育质量,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后,一直靠“吃老本”来教书的中老年教师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对课程改革束手无策,还是“穿新鞋、走老路”,总认为给学生讲授的时间长短与教学质量高低成正比,把教师劳动简单化。

我镇多数老教师“努力”工作积劳成疾;一部分教师靠“吃老本”进行教学工作,没有形成学习型、合作型的教师结构;有的教师整天忙于写十几页的教学详案,精批细改几大堆学生作业本和一大摞试卷,教师每节课讲授占了整个课堂时间的3/4以上,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没有得到体现。教师不分节假日的加班加点工作,学生怨、老师累,效果差。

2.学生学得枯燥,学得乏味

流行的“填鸭式”导致疲于应付。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单

一、被动,学生的学习方式缺乏个体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信息交流处在一种不畅通的状态,课堂上很少看见人际间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封闭。

纯粹的“应试化”导致枯燥乏味。传统课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是掌握教师所交给的知识,会做题,考试能够取得好成绩。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对过程的评价,造成的恶果是: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与 1 积极性,使学生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与品质得不到应有的训练与培养,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受到了极大影响。

(二)基于理论 1.新课程理念依据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这就给新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学生只有在探究中学习数学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应用自己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去观察新情境、研究新问题、发现新方法,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求愉悦的体验。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2.儿童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儿童来说,一旦面临新奇的、神秘的、自相矛盾的事物,就会产生三种形式的探究行为:感官探究、动作探究、言语探究。在数学学习中,儿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努力在数学王国里留下自己探究的快乐足迹,在探究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在一定时空里有所发现和创新。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方式是让学生独立地发现应有的结论”。所以教师应当创设满足儿童好奇心的环境条件,把儿童的好奇心引向强烈的智力活动,这些探究行为一但能够得到不断的强化与满足,就会产生快乐之感受,并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良好的心理品质。

3.知识本质的依据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基本上都是人们在解决问题过的程中创造出来的。当一个人面对一个生活问题时,需要去收集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并调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然后再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加工和提炼,最后经过抽象和概括便“创造”出某个具体的数学知识,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探究过程,因为有探究所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有反思所以把握住的事物的本质,因为抽象和概括所以得出数学知识。

4.主体教育的理论

所谓的主体教育,就是依靠主体来培养主体的教育,它包括三层含义:第一,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生活的主体,弘扬人的主体性,这是主体教育的基本价值立场;第二,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正在成长着的主体,有一定的主体性,又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这是主体教育人性论的体现;第三,只有发挥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才能培养主体性强的人,这是主体教育所采取的基本策略。主体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使每个人得到全面、自由、充分地发展。

5.中外愉快教学研究

《论语》开篇就载有孔子对愉快教学的认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而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孔子这时已经认识到学习者的兴趣和爱好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将“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世界第一部教育学著作的《学记》,更深刻、更具体的揭示了愉快教学思想:“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其中的“和”,就是指师生关系融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处理得当,教师善于引导而不是牵着鼻子走;“易”是指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教师严格要求而不施加压力,学生就不会视学习为畏途;“思”指学习中的思维活动,教师只开个端倪而不和盘托出,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才算善于诱导,达到启发式教学的要求。

苏格拉底认为,教师的任务并不是要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做一个新思想的“产婆”。他从不直接了当地把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教给学生,总是喜欢用对话、提问、暗示、诘难等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主动地,愉快地寻求答案。苏格拉底开创了西方愉快教学的先河。

美国教育家斯宾塞在其《教育论》一书中明确主张:“教育应当是快乐的”,这是体现他愉快教学思想的一句名言。他反对旧式教学中那种机械背诵压抑儿童心智发展的做法,认为教学效果是与学生学习所得到的满足和乐趣成正比的。主张把教育过程中能否使学生得到快乐,当做一切教学活动的重要标准,可以说这是对前人愉快教学思想的创造性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指出:“人类生活中真正的刺激是未来的快乐”。并据此进行“前景教育”,以让每一个儿童都获得“明日快乐”,包括“以简单的原始的满足一直到最高的责任感之中得来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长达30年的实践和研究,提出了“让儿童享受脑力劳动的欢乐和学习成功的欢乐”的著名论断。指出了学校的主要任务“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积极自由的发展”。他主张:“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热情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倪谷音老师曾做个一个精辟的概括:“愉快教育是个性+灵性的教育”。中外教育家对愉快教学问题有着非常丰富的论述,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共识:愉快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生动活泼主动地求得全面发展,并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充分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快乐的一种教学活动。这一共识对于今天我们正确理解愉快教学实质,构建愉快教学体系都有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6.个人理解

小学数学愉快教学,我的理解是师生在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下,教得轻松、4 学得愉快、效果明显;通过“导——问——做——测——评”五个环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达到“保底而不封顶”的创造性的成功教育。

二、经验形成的过程

(一)形成的阶段

1.2007年9月—2007年12月为酝酿阶段

通过分析安边镇火焰小学数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课堂效率低、课外作业多,数学机械训练多、学生自主勤学少,课堂气氛死、师生互动少;评价方式单一,成功体验缺少”等,上网查阅主体性教育、有效教学、生成课堂、高效课堂、愉快教学的理论和研究的经验文章;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就小学数学教学的“减负增效”和愉快教学进行实施前的准备。

2.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为过程研究阶段

2008年开始,通过小学数学《课标》的学习和每期的教材培训,结合2008年到2010年参加小学数学市级骨干教师培养的系统学习,把现代教育学理念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紧密集合,开展研究。

(1)教师方面

在创设情境上,从“优化氛围、创设情境,游戏教学、体验乐趣,体验成功、增强兴趣,激励评价、拓展兴趣,联系生活、激发兴趣,动之以情、唤发激情,枯燥内容、编写故事,深难内容、巧妙设问,规律内容、巧猜谜语,正视困难、帮助学生,关爱学困、共同进步”等11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获得情绪愉悦性,为学生的愉快学习奠定基础。

在优化课堂结构方面,让学生在“猜数学”中锻炼数学思维、在“画数学”中构建数学模型、在“玩数学”中唤醒主体意识,对“探究课、计算课、解决问题课、统计课、概率课”几种类型的数学课堂结构进行了探索、实践和总结,更新了教育观念,构建了和谐的教学环境,树立并落实了新型的教学观、学生观和人才观。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把数学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学生动手制作、操作、肢体表演、小组活动、游戏等多种方式优化课堂活动结构;养成学生在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等身边的实际生活中学习有用的数学,达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研究过程中,先后在安边镇小、向家坝小学、大滩小学、双龙镇小、双龙镇新元小学、高场镇黄伞小学《角的初步认识》,《分一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整理与复习》,《梯形的面积》,《列方程解决问题》,《8+几》上愉快教学研究课;同时以《有了爱就有了教育的幸福》,《优化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效益》,《做最好的班主任》,《教是为了不教——少讲才是我们的出路》,《让学生对数学作业充满热情》,《怎样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结构》,《实施愉快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专题发言。就小学数学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等数学内容所涉及的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进行了实践和研究,让小学数学愉快教学研究向纵深得到了发展。

(2)学生方面

在学习兴趣上,全班学生通过每一节课的学习,每一单元的检测和每一学期的综合评价,每个学生都能在每个节点上得到成功并享受喜悦,一年级后始终保持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在学习习惯上,每一节课师生按照大家的约定,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做、演等各个环节达到规范、快速、准确的要求,所有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方式上,二年级起学生开始同桌和前后同学的合作学习,同时部分同学当起了老师的小助手,可以认真地批改作业和试卷,逐步形成了“兵教兵”的良好氛围。

在学习效果上,三年级开始就制订“当堂学习、当堂消化、当堂过关”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分层练习中达到了“保底不封顶”的自我发展目标。

在学习能力上,从二年级起,大部分学生逐步形成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寒假和暑假能够较好地自学下一期的教学内容;教师当天的教学内容,大部分学生能够提前预习,课堂上是师生互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心理负担减轻,学习愿望增强,自主学习的目标向更高更广的空间发展。三年级起培养了学生较强 6 的的自学能力与合作能力。

3.2011年1月—2013年10月为经验总结阶段

将几年来的小学数学愉快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形成了“激趣引入(导)——生成问题(问)——自主探究(做)——当堂过关(测)——评价反馈(评)”的五个教学环节。这五个环节相互联系又环环相扣,“导”体现了教师主导,是一节课的开端;“问”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明确学习内容的过程,在师生的碰撞下由此开始生成课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做”是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同学共同探究的过程,体现了数学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让每一位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解决数学问题;“测”是学生巩固知识,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落实了“当堂达标”,做到了“堂堂清”;“评”是落实三维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学生反思、改进和提高的过程。

同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先后在宜宾县小学数学教师教材培训、宜宾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四川省骨干教师培训班作专题发言和经验交流;请郑惠琼、胡学平等教育专家作课题指导,发表《教师有效劳动之我见》《发挥主体作用 构建愉悦课堂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益》等论文,安边镇火焰小学及安边镇中心学校先后被评为宜宾县师资队伍先进集体,校本研修工作多年被宜宾县教育局通报表彰,近几年全镇的教育教学工作跻身于宜宾县中等行列,科研兴师在安边镇生根、开花,促进了安边镇教育均衡发展和长远发展。

(二)形成的基本经验

通过六年的探索和总结,形成了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的经验,具体体现在数学新授课“情景创设——生成问题——自主探究----当堂检测----评价反馈”五个环节的行动研究上。

情景创设是前提,以教师导入的方式为主;生成问题教师引导发现数学问题,明确自主探究方向,是师生互动第一次生成课堂的阶段;自主探究是整个课堂活动主体,让学生在独立自主探究、组内交流互助、组组交流展示中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当堂过关是让全班绝大多数同学在当堂课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评价反馈就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各方面发展的潜能。

情景创设:其要义是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旧知。要起到的效果是激起学习兴趣。数学问题情境可以简单地分为基于现实问题的情境,基于直观形象的情境,和基于抽象知识的情境,所以,可以对应地运用视频、回顾调查情况、挂图、操作、虚构的故事、直接面对数学问题等方式。一般耗时不应多于5分钟。

生成问题: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及心理特点,将教材中抽象单一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身边熟知有趣的情境,并提出数学问题(探究的问题)。借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欲望。新课伊始,教师可用简洁的语言或投影显示,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注意不是教学目标)。然后提出明确的导学问题,即学习什么内容,注意什么问题,并要求学生积极迅速提出问题。

自主探究:自主,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可以自行看书,尝试做题,也可以在自学后就某个问题与小组内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讨论、猜想、归纳、分析和整理等方式,让学生去发现知识,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他们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其根本的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一般用时在20分钟左右。

当堂过关: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为学服务、师为生服务等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活动的过程。当堂过关也称当堂达标:一是指达标的目的性。课改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当堂达标追求有效、高效,避免低效、无效。二是指达标的标准性,按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绝大多数学生要当堂达标。三是指达标的过程性,不仅有课时达标、单元达标、更要有学年达标和学段达标。四是指达标的层次性,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品质差异,因人而异,不同学生要确定不同的达标标准。一般用时在5-8分钟左右。

评价反馈:评价要通过自我、小组、教师等对学生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评价,8 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一般用时在2-5分钟左右。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

课堂开始,老师要给学生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进而开始我们40分钟的数学旅行。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课堂上我们尽量要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自觉地学习。

记得有一次单元检测,学生考试情况很不理想,上90分的只有3个,还有不及格的,这与想象中的成绩简直相距太远。上课铃响后,我满脸不高兴地进了教室,愤怒地一边评讲试卷,一边大声地数落质问学生,待试卷评讲完毕,我声音哑了,胸口隐隐作痛。再检查学生们在试卷上的错题改正:有的根本没动笔去改正;有的改了依然是错的;有的正确答案是写上了,但没有原因分析和推算过程。再让他们讲讲我刚才是如何纠错的,如何理解这道题,他们说不出来。这时,我更气,但已经没有力气再发火。回到办公室,我心情之差,久难平静。第二天我问学生:为何昨天我评讲过了你们都还不能很好地改正错题?胆子大的几个学生说:‚老师,你昨天进教室就很严肃,甚至满脸怒气,那么凶,好可怕啊,我们紧张得不得了,提心吊胆的,你讲些什么我们都没听进去。‛我大大地被振动,是啊,学生在惶恐紧张中,那里还能很好地理解和改正错题呢,我开始反省自己的错误,并重新审视这次考试:题量大、难度大,又没有进行及时复习。我真诚地向学生们道歉,并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和谅解,这是我小学数学教学中最深刻的教训和记忆。

从那以后,我坚持用轻松愉悦的心态和表情进入课堂,师生双方都是快乐的,学习效果也是很好的。只有当老师整个人呈现出轻松愉悦的神情,学生才会从中受到感染,才会有一种轻松愉悦的情绪,才能给这一节课开一个好头,酿出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进而轻松愉悦地学习。在这样一种和谐的心理状态下,开始我们的教学内容的情景创设。我常用的情景创设的方法有:

(1)童话故事呈现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令人终生难忘。在故事导入中,有的故事可以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有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故事导入法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儿童很自然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引入素材的选取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故事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新课导入方法。

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可设计“铅笔头历险记” 的故事作为导入方法:有一个与手指头一样长的铅笔头,它特别爱学习。一天,它不小心迷了路,来到了圆圈国,这里什么东西都是圆的,连国王都是圆的,可爱极了。小铅笔头拜见了国王后,国王问:“你来到圆圈国,你会画圆吗?”小铅笔头满不在乎地说:“怎么不会呢?”并随手画了一个圆。国王说:“你画的不圆,像个土豆。”这时国王拿出一根绳子,对小铅笔头说:“我把绳子这端固定在纸上,你拉着绳子那一端往前走。”小铅笔头拉着绳子走呀走,不一会儿,又走回原来的地方,它惊奇地发现自己走过的路竟是圆形。国王说:“怎么样,你知道你走出的那条线叫什么名字吗?它叫‘圆’。那个固定点和绳子分别叫圆心和半径。”如此设计,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去获取和追求知识。

(2)生活情境呈现法

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现实问题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在新课导入环节创设现实生活情境,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让学生既容易接受又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设计这样的导语:今天老师想让每一位小朋友来当一名文具店营业员,可是要当好营业员需要掌握一些本领。那就是必须 10 认识元、角、分。你们愿意学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都说愿意。这时,揭示课题,并组织学生扮演营业员角色亲身感受元、角、分的区别。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用数学思想审视生活,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的牢固有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教学中,我把例题进行了改换,老师、学生、学生家长都是例题中的主人公。如:想带领同学们到哪儿参观、谁的妈妈或爸爸购物的问题、做工的问题、行程问题、最优方案选择的问题、谁与谁比较多或少的问题、老师和学生一起活动等的问题。这样,学生觉得亲切、自然、接近他们甚至就是他们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今天用这几个学生举例,明天用另外几个学生举例,或者用老师自己举例,孩子们觉得亲切、很有意思、又很好理解,很感兴趣,开心地去思考,并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在解答有错的情况下,孩子们是抢着纠正,这样,课本上的知识点便在这种近乎自己的生活情景之中让学生理解吸收并运用了。同时教给学生阅读理解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找准切入点,并不断地加以运用和推广。这些问题在学生手中便不再是问题,能轻松地解决。

(3)亲身实践呈现法

有些内容的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差。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例如,在上“正方形的周长”时,为了教好这一课,可以先让学生们回家通过摸一摸家里的饭桌,量一量桌面变长等实践活动理解周长的概念。从而为上好这节课埋下一个好的伏笔。这节课一开始,教师先呈现一组正方形几何图形,创设了一个美丽的情境:“谁能够将正方形图形制作成一个小相框,并用彩带镶上边,让小相框更美丽。”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这一建议使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起来,从而很自然地引入周长的概念。这样的教学为学生学习周长提供了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周长概念的建立在同学们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4)游戏参与呈现法

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适当在导入新课中运用游戏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在进行2O以内加减法 11 的练习时,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练习,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可以设计一个集体游戏——“打扑克”。课前,教师先把硬纸片剪成扑克牌一样的大小,然后在纸片上写上一些20以内加减法算式。全班每4人一组,每组一套扑克牌,比谁抢算的次数多。名义上是“打扑克”,实际上是锻炼学生的计算速度。游戏开始以前,学生个个摩拳擦掌,严阵以待。当宣布“打扑克”开始后,他们很快就投入到既紧张又活泼的游戏活动中。通过游戏,大大提高练习效率,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2O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5)设置悬疑呈现法

我们知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的。教学开始,以“设置悬疑”作为学习的先导,通过教师有意识地设置障碍,使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时,使用这样的故事导入新课: “明明和芳芳今年都是12岁。但明明一共过了12个生日,芳芳却只过了3个生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台下议论纷纷,不知道其中的奥妙所在。这时抓住时机说:“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这样的新课导入方法新颖恰当,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激起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激活创新智力,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环节:生成问题

在情景创设的基础上,我们的课堂就要正式进入教学主题的环节:即本节课要学的是什么?能发现和提出些什么样的问题?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斯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及心理特点,将教材中抽象单一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身边熟知有趣的情境,并提出数学问题(探究的问题)。借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欲望。新课伊始,教师可用简洁的语言或投影显示,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注意不是教学目标)。然后提出明确的导学问题,即学习什么内容,注意什么问题,并要求学生积极迅速提出问题。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 12 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

1.从课题切入提问。课题一般都是学生学习的中心,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的重点。学生抓住课题提问的过程,就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与学生谈话引出×年×月×日,通过学生找出表示时间单位的词来揭题(板书课题),针对课题引导学生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将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思考后,提出许多问题,如:“一年为什么是十二个月? ”“年、月、日之间有什么关系? ”“有比年还大的时间单位吗? ”等等。虽然有些问题本节课无法解决,但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学生积极质疑课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和能力,养成爱提问、善提问的良好习惯,而且学生提的一个个问题有利于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培养提问的能力。

2.从生活实例提问。提出数学问题新教材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适当改变例题的呈现形式,选择学生身边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如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一课时,教师联系本校周五准备召开的运动会作为素材,让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课堂上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远?”“小明家离体育场有多远?”“两家相差多少米?”“小明家比小华家离体育场远多少米”„„对于本课重点,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出解题方法;对于用已有知识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口头解答,对于本节课不能解决的,让学生课下研究,使学生感到“问题”就存在我们的身边。

3.从教材读本提问。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进行质疑,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引导学生透过简洁文字表述,诱发新邃的数学问题,使 13 学生明白教材中处处都闪烁着问题的火花,从而促使学生对教材进行精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和探究兴趣。例如:从观察年历卡二月份的天数发现了平年和闰年的排列规律后,请学生研读教材结语:“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结合教材注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提问:“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结果学生提问:“‘通常’和‘一般’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说‘通常?”为什么公历年份是整百,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呢?”有没有更好更快的方法来判断哪一年是不是闰年呢?”„一个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精读教材、读透教材的欲望,又激起了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科普知识介绍中。

4.从同中求异提问。提出数学问题教学中,教师应更新观念,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又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对解法或算法进行反思和质疑,促使学生优化方法,提高思维能力。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课时,根据情境列出算式:28×1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究结果‚336‛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算法:①估算;②口算;③笔算。自主探索后让学生展示出不同的竖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各种算法的异同点,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又有什么不同点? 为什么竖式不同而计算的结果却一样? 不同竖式计算的每一步解决的是什么? 哪种算法更简便、清楚? 更易于理解和计算?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而且激发了提出数学问题兴趣。

问题是数学发展的“源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是围绕数学问题而进行的学习。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的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不仅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而,提出问题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被人们看作是创造性活动或优秀才能的特性;提出问题可以学生单独提出问题、也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再提出问题、还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同一个问题情景,可以提出多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三环节:自主探究

创设了情景,并根据这一问题情景发现和提出了数学问题,接下来我们要进入的将是对这些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的环节。或个体操作,或同桌交流、或组内交流,或组与组交流,从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他们自主和合作探究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经历、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是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知识、思想与方法必须有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中理解和发展,学生认知的过程、情感的升华、思维的发展、学法的领悟、意志的磨练都不能越俎代庖。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拼摆、游戏、制作、交流探究中经历结论得出的过程比告诉学生结论更重要。根据儿童直观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括——认识特征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通过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探究活动,让学生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通过自己外显和内化的探究,更为自觉地参与、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从而建立了一种“以探究促发展”的新型教学观。充分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课堂上,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猜数学、玩数学、画数学等方式来进行自主探究的。通过这些方式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富含浓厚人文气息的、自然的、开放的动态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放开思维,展开想象,做课堂的真正主人。

1、锻炼数学思维——猜数学。在教学“通分”的内容时,我出示3/4和7/8,比较他们的大小。学生在经过了足够的思考后,分别提出了五种方法:①用折纸的方法比较,②化成小数比较,③根据分数的意义来比较,④变成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⑤变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我对这5种方法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然后引导他们进行筛选,学生一致认为第四种和第五种方法更有普遍意义,这样自然引出了“通分”的概念。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让他们亲 身经历主动探求、主动沟通、主动应用到主动完善的过程,在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中,使每个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2、构建数学模型——画数学。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数学问题与美术学科融合,充分利用列图表的形式把数学知识表示出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在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时,为分散难点,我指导学生按步骤画图、列式,画一个长方形用“1”表示,然后用阴影画出长方形“1”的1/2,即1×1/2,再用阴影画出1/2的1/3,即1/2×1/3。让学生画完了3幅图后,分组观察,讨论分数乘法的意义。通过画这一举动,在学生头脑中生成了一个动态的知识形成过程,从中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学生在“画”中充分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趣味。

3、唤醒主体意识——玩数学。儿童的天性是好动的,要让他们在活动中用自己的经验认知世界、进行探索。在数学中应设置适当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主动发展,在进行“小数乘法的练习课”时,我在教室创设超市购物的活动情景,每四人一组,每组内有各类商品详细信息的标签,学生分别轮流担任导购员、顾客、收银员角色进行练习。生动的购物活动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课堂真正成为“学堂”,使学生在类似于玩的情境中完成数学学习,从而促进数学意识的发展。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课堂成功的关键不是老师讲得精彩与否,而是学生是否参与其中,是否在进行思考、操作、互动,是否对所学知识弄明白,是否能加以运用。只有学生始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你的教学才有意义。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老师不能包办代替,要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操作、去研究,当他们独自无法解决问题时,可以与同学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最后解决问题。当学生合作都无法解决问题时,老师再给予适当的引导。在这一环节,老 16 师不要着急,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要相信自己的学生一定能最终解决问题,也要让学生相信自己“我能行”。

在教学方向、排列、位臵部分时,我和学生都成了问题的表演者:我和学生一起排成队列,然后让他们来说方向说位臵:如从左数或者从右数,第几个是谁?老师(或某个同学)的左边或者右边第几个是谁?老师(或某个同学)的前面或者后面或者左右面有几个人,排成队列共有多少人等等。然后让他们再在纸上用小圆点表示人,画出示意图来进行分析。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对这部分内容理解得很好;低年级时,充分运用简笔画的功能,形象直观地呈现出各种问题情景,有时老师画,有时让学生画,从算式到情景图,从情景图到算式,并赋予变化情景图不同的故事,学生很开心。

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选用大萝卜,用刀切下一刀,建立面的概念,再切一刀形成一个面与第一面相交,建立棱的概念,这样切6次,帮助学生认识到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这种直观教学法使学生感到新颖,贴近他们生活实际,从中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又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时,可采用自然课中的实验法,分小组让学生用圆锥容器装满黄沙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中,从中得两者间体积的关系。还有学习‚克、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预先称了自己的体重,然后在课堂中说出来,让学生互相抱一抱,感受有多重,从而理解‚千克‛。这种方法符合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了新知识,严肃中不乏轻松愉悦,紧张之下充满热情。

为了让学生身心愉悦,始终充满热情愉快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要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根据学习内容,调动一切适宜的手段,以多种策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可利用先进的教学多媒体技术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声、色、光、动画等丰富的视听媒体优势,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而根据需要设计的交互式多媒体课件,更能使学生手眼脑并用,兴趣浓厚地进行自主探究,效果更加显著。

第四环节:当堂检测

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往更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练习,概念才能被理解建构,知识才能被巩固内化,技能才能熟练形成。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数学学习的幸福。

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具备典型性,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

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实践中我们往往不能很好的处理“练”的问题。要正确理解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摆正练与讲的关系,要精心设计习题,做到精练、巧练、及时练。练习的结构和设计是一门“学问”,值得探讨,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少、精、活”。这就要求老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新授课的练习设计,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基本题,与例题相仿(认识);二是变式题,与例题稍有变化(巩固);三是综合题,新知适当结合旧知(加深);四是思考题,供学有余力者用(发展)。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

基本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3分米,高是12分米,利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变式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米,底是7米,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

综合题:一块平行四边形耕地中间有一条长方形水沟,求耕地的面积。新课标提出: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第一,目的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首先应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其次,还应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练习。根据作业中普遍存在的薄弱进行专项习题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薄弱的知识点。

第二,层次性和整体性相结合 由于学生们在智力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存在个别差异,所以在对学生的作业上就不能实行“一刀切”。作业要体现三个层次:基础知识和基本计算技能、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体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以及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等。作业还要体现当前学习的主题,通过练习要明白哪类题那种知识没过关,要及时地针对练习,直到完全过关为止。

如:在‚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新课练习中,可分解成四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让学生依据倒数的意义去求整数、分数的倒数;第二层次,思考1和0的倒数。第三层次,求小数的倒数。第四个层次,是由学生自己报出数据,然后再请其他同学用口答来求出这个数的倒数。这样学生觉得有趣,课堂气氛也活跃。

第三,趣味性和开放性相结合

开放性的进行课堂练习,一般是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

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文字题》时,我是这样设计习题的:请学生任意报出四个数字,如32.8、4.2、0.5、18.75,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编文字题,看哪组编得最多(不考虑除尽除不尽)。一改以往由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互相出题、解题。可谓条件、问题、方式全部开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再如,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给学生创设了一道开放题:“计算装修自己家的房子要用多少钱?看谁家的装修既漂亮又省钱?”不要以为这样的题目很简单,其实不然。大家想想要用到多少知识:长度的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商品价格的调查、装修材料的选择„„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化和个性化,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巩固。

练习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就能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开放题的多向性、发散性有利于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凸现孩子的个性。合理设计开放题进行开放式教学,能更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问题,把握知识点。如:学完扇形统计图后,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让学生 19 以自家的收入为总数,算一算家里的各部分支出所占的百分比,并用学过的统计图来表示。布臵这样的练习,学生兴致很高,既复习了所学的知识,又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教学《克和千克》后,就可以设计如下练习让学生体验克和千克: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一个乒乓球约3();我的书包约3();我的体重约24()等,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让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去理解克和千克的不同质量,而不是死记硬背,这样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对克和千克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进行“分数的意义”教学后,我以游戏的形式,设计了一个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向学生展示一幅美丽的图画,画中有许多不同的事物。要求学生围绕‚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进行思考,从图中选取不同的事物,以‚看谁说出的分数多‛的形式进行练习。比赛结束后,答对的同学可以到老师处领奖品。拿奖品时,要根据老师的要求拿。如拿奖品总数的1/

9、1/

8、1/

6、......取对奖品的,奖品就属于他,拿错的不给予奖品。对于程度好的学生,还可以试着提出还剩几分之几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当中,不仅及时巩固了新知识,同时能够激起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自我表现的欲望,使他们爱学数学。

第四,创新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在教学《求组合图形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学生通过交流和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联系,让四块阴影动起来,利用移动后产生的变化,不仅求出了阴影部分的面积,而且总结出了中间空白部分处于图形中任何位臵时,求阴影部分面积的方法。设计一道题得出了多道题的解法,可谓一举多得。又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练习题:“超市购物”。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看哪位营业员收钱、找钱既对又快,哪位顾客最会计划用钱,买到自己最需要的物品(事先准备好各种商品及标价)。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熟悉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认识商品标价,这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源于生活。因此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而且,可以巩固人民币的认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等,亦是一举数得。

教学租车租船最优化方案问题、生活中的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几何体的变化引起面积容积的变化等问题,这些都是具有创新性与实践性的问题。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注意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利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练习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相结合、层次性和整体性相结合,趣味性和开放性相结合,创新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另外,随堂练习要当堂过关,这对后进生有较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所学知识的及时理解、消化、运用和推广,就必须要加强对学困生特别的关注。

课堂上,多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表现。课堂上,重视对他们的提问和询问,在讲解新知识时,要尽量与他们的生活相接近,要问他们是否懂了,并要他们说出理由,在他们说的同时,老师要步步引导,将前后知识或者前因后果引导连接,为他们串联起似懂非懂不甚明了的知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表达,学会疏理,进而弄明白。同时,让他们上黑板去做很基础的题,以检验他们是否基础已经过关,接受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祝贺,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在练习时,观察他们的表情,判定他是否存在困难,是否需要帮助。通过有层次性的课堂练习,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帮助下,实现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愉悦感。这就要求老师要发动其他学生,要在班上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在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中有一定的任务分工,让所有学生都有事做,都做得快乐,都有成就感。因为是伙伴,是同学,帮助起来更方便,更容易勾通和接受。让后进生完成的任务,要比较简单,重视基础,估计他们能解决,这样,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在同学们面前有面子、有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热情兴趣。课后,多与他们接触谈心,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关心他们与同学们相处的情况。亲其师,信其道。这样,他们才不因学习成绩稍微差一些而有自卑感,才会让他们心情愉悦,快乐无比。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第五环节:评价反馈

新课标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 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老师要实行多样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快乐。数学教学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坚持正面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这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过程中艰辛劳苦的同时,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品尝到甘甜的学习成果,获得心理上极大的满足,从而激发更持久的学习动力。

1.过程评价要及时。注重及时的过程评价,给学生以积极的学习导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各种表现,进行及时而又适宜的评价,强化他们的成功意识、优势意识以及良好的品行意识。比如学生学习中表现的与众不同的创新思维和做法,即使作业或是回答没有全对,没有得高分,也应该大力肯定。这既是对他们的肯定,也给了全班同学以导向。当然,平时的评价,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区分对象,对不同个性、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评价的形式、程度、场合方面要有所区别。基本的原则就是以能够激发学习热情、强化优点、促进进步为宜。

2.评价渠道要多元。注意实施多渠道评价,营造乐学的浓郁氛围。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育教学评价上同样是可以使用的。对学生的评价,过去往往都是老师的事,学生极少参与。而事实上来自同伴的评价,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注意巧妙地把学生调动到评价活动中,从而发挥学生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对于学生的闪光点,同伴发自内心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尽管学生评价过程中可能有不正确的地方,但是如果经过老师巧妙的引导,照样可以使学生渐渐地学会正确的评价,达到相互激励的目的。这样的数学学习,学生的积极性是最高涨的,同样也是充满乐趣的。我们还可以和家长建立定期联系的制度,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并给予定期的评价,这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要注意,这种联系制度决不能搞成通气告状 22 制度。这一点必须和家长达成共识,否则回适得其反。

3.评价维度要全面。进行多层面的奖励评价,强化学生的闪光点。许多有经验的老师,都比较重视对学生多层面的奖励评价,从而达到很好的效果。比如组织学生定期评选:发言最佳奖、思路最奇特奖、书写最认真奖、正确率最高奖、善于倾听奖、善于综合奖、善于协作奖、进步最快奖等等。这种多层面的奖励评价,可以大大拓宽表扬的范围,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了成功的可能。而奖励给学生的可以是在班级板报上公开展示的荣誉称号,可以是一朵小红花,也可以是一张老师签名的小小书签,甚至是老师给买的一本书,或是建议家长购买图书进行奖励。虽然这些看起来是不起眼的,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是非常珍贵的。它不仅大大强化了学生的成功意识,而且将时时激励他们对于数学学科投入更大的热情。数学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也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总之,小学数学的快乐教学,关键在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把被动的学习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善于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活动,获得成功,以增强成功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中学生一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品尝到甘甜的学习成果,便会获得心理上的极大满足,整个身心都沉浸在欢乐和喜悦之中。这样,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就会真正成为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乐园。

三、经验产生的效果

(一)学生的变化 1.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了

俗话说,学问、学问,是“学”加“问”。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我们不围绕问题进行教学,那么教学活动便成为表面的、盲目的行为。学生们慢慢地学会了提问、学会了探究、学会了质疑,使课堂上充满了智慧火花。

(1)学生在和谐、轻松、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下励敢于提出问题。(2)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善于提出问题。(3)学生体验成功后,逐步形成了乐于提出问题的习惯。(4)学生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下,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2.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23(1)变“单一”为“综合”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从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与画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开发活动巧妙联系,使之符合小学生好动和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2)变“被动”为“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学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学生通过对自己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从而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3)变“独立”为“合作”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学生面临的更多将是探究性任务,需要学生密切合作。打破传统学习“独立作战”的形式,变个体型为合作型,采用互动协作原则,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任务。

3.综合素质提高了

学生的学习思路开阔了,提高了解读文本信息、获取知识信息、合理运用知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多侧面、多角度寻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佳方法的习惯;学会运用自己的直觉和想象力去体验、去猜测;掌握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寻求任何一个可能结果的策略;获得在学习中体验、探究,提出新的想法,对失败和挫折的无所畏惧,尝试新事物后的喜悦等情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如:算“24”点游戏竞赛、手抄报比赛,有趣的七巧板,讲数学故事比赛,“我是神算子”口算比赛等,孩子们参与热情高,活动效果好。

数学课堂中的数学游戏对孩子的数学素养也有很大的帮助,做到玩中学,学中玩,游戏、学习两不误!

4.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了

24(1)学生学习负担轻,学习成绩好

由于老师课堂教学效率高,所以教学中基本上不留家庭作业,学生均取得优异的成绩。

(2)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也较强

由于教学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仅促使学生掌握双基,提高能力,还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就是从爱学变成学会和会学。

(3)学生思想品德好,心理素质好

学生热爱老师,同学间友爱、团结、互助,向着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的目标前进。这是教师为学生创造了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的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积极主动。教师创造好的心理素质成长的环境,必然有利于健康的心理 素质的形成。

(二)教师的变化 1.教育观念的变化

树立新的人本观:做到育人为本,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尊重、宽容和赞赏学生。

注重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愉快感受和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过去教师总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但是经过实践,教师具有了教育民主与平等,以学生为本,终身学习,以学生为主体,重创新,重社会实践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中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我们意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认真研究和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也不能等待观望,放任自流。要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教学行为的转变

主要改变了传统教师为课堂的主角,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数学;改变了“授——受”教 25 学、问答式教学,倡导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以往对学生的学习仅限于教室的狭隘认识,由单纯的课堂教学向课外开放,将数学的学习延伸到更广泛的实践应用范围。

3.教学方式的变化

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平等对话,处处洋溢着课改的气息,灵动的课堂,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游戏教学几乎贯穿整个低年级课堂。有趣的、内容丰富的数学活动,有序开展。

(1)注重对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合理创设情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而且能激起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情境中学,能给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活力。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图画情境展现,使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际问题,使不同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在创设情境中我们注意情境的生活化、故事化、现实性,要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型来定。

(2)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育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认识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可见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在课堂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对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一种以“动”促“思”、调动学生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中的一个好办法。在课堂上,我们给学生动手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都非常有益。

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合作交流,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多的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动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这样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

(3)给学生创造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

首先,我们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平等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可以“先学后教”、“先做后说”,这是因为这些教学策略的实施,更可能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和有效的学习机会。其次,我们还创造人人都有自尊、都有安全感的课堂教学氛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学会宽容和善待“后进生”。因为我们知道:一颗健康、好学、进取的心比什么都重要。

4.评价方式的转变

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层面评价。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方式的改变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改变评价方式,不再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考试也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健康的学习心理。

总结了激励学生“六法”:即情境激励法,设疑激励法,操作激励法,创造激励法,练习激励法,评价激励法。

5.科研能力的增强

(1)总结了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的“一三五”经验:一个总目标:每一位学生在数学上得到充分发展;教学内容的三个优化:优化教学氛围、优化课堂结构、优化课外活动;课堂教学五个环节,情景创设(导)——生成问题(问)——自主探究(做)——当堂过关(测)——评价反馈(评)。

(2)《教师有效劳动之我见》《发挥主体作用 构建愉悦课堂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益》等论文,先后在《学习方法报》《现代教育报》刊载,影响广泛。

(3)总结了优化教学氛围的“生活源情法、游戏教学法、一课一得法、激励评价法”,通过“猜数学、画数学、玩数学”三种方式优化课堂,形成了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课堂、课外和校外”三位一体的数学学习资源。

(4)坚持每年对计算课、探究课、解决问题课等各类数学课型课堂结构的探索,形成了各种数学课型的优化的课堂结构;同时形成小学生数学的练习与作业的当堂过关和评价反馈的基本经验。

《新课标》指出:“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课题组成员,撰 写了大量的文字材料,其中包括教学论文、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其中教学反思不仅有公开课、探究课后的详细反思,也有平时上课后,简单的课后反思,还包括单元小测、阶段检测的反思等。

老师上课由过去的难熬,变成现在的轻松和享受。课堂和办公室由过去的烦燥和牢骚,变成现在的身心愉悦和思考。

总之,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觉得上数学课是很快乐、很享受的事情。当下课铃响时,孩子们会说:诶,咋个就下课了呢?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下课了。

(三)教学成绩突出

通过从2007年起到2013年这一轮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教学实验,我班的数学成绩,是我校乃至我镇小学数学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在全县同年级三百多个班级中,一年级时我的成绩是宜宾县第18名;二年级时我的成绩是县第17名;三年级时是县第8名;四年级时是县第7名;五年级时是县第3名;六年级是县第4名。年年获得县教学质量等级奖,总的来说一直保持稳中有升。

也因为这样,我先后被县教育局推荐为市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养人选,今年,我已经顺利完成培训任务,正式获得了小学数学省级骨干教师的称号。

参加实验的复龙镇冠英小学班级的数学教学成绩,在宜宾县同年级学科中都处于前百分之二三十,教学实验也非常成功,成为宜宾县骨干教师。

(四)经验推广 1.对本校教师的带动

我多次在学校上示范课,并在教学成绩分析会和教材培训会上作专题发言,将我的做法向老师们推广,他们试着学习我的课堂教学方法,并运用于他们的课堂教学中,也产生了一定的成效。我校老师的课堂上都有了一定的改变,抱怨的少了,课堂上的笑意多了,师生关系和谐了,数学成绩都取得了不同层次的提升。这几年,特别是上学年,六个班的数学,有五个班都得到了县教学质量等级奖,还有一个班得到了镇提高奖。或许里面就有我的一些影响。

2.向外校教师的推广

2008-2013年,先后于安边学校、朝阳学校、大滩学校,在全镇成绩分析会、教材培训会以及教研活动中进行了交流与推广,得到老师们的认可。

2007-2013年,在复龙镇冠英小学同年级数学教学中进行实验,效果很好。2008年10月,在宜宾县研培中心的组织下,在安边镇小以《角的初步认识》上研究课,得到老师们的认同。

2010年5月,在宜宾县研培中心的组织下,在双龙镇新元学校以《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上研究课,得到领导和那里的老师们的赞许,特别欣赏课堂上学生的全员参与。

2011年3月,在宜宾县研培中心的组织下,在双龙镇小以《整理与复习》上研究课,得到领导和那里的老师们的认可。

2011年11月,在安边镇向家坝小学以《梯形的面积》上研究课。2012年4月,在宜宾县研培中心的组织下,在高场镇黄伞学校以《列方程解决问题》上研究课,并以《让学生对数学作业充满热情》作经验交流。老师们最喜欢的是我把他们的校长作为例题中的主人公,学生兴趣很浓厚,学习热情很高。

2012年12月,在四川省小学数学省骨干培训学习中,就这一教学实验作了专题发言,得到学员和教授们的一致认可。

2013年10月,在安边镇大滩小学以《8+几》上研究课,并以《实施愉快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专题发言。

(五)问题与反思

1.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爱”是理解愉快教育的钥匙,是愉快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2.教师具有良好的素质修养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关键。

3.澄清两个误区

(1)愉快教学不是淡化刻苦学习,而是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学风,继承和发扬我国勤奋学习的教育传统。

(2)愉快教学并不排斥传统的忧患意识。只有深切体会到生活的快乐才会更加懂得珍惜并努力创造快乐。忧患和快乐本身没有错,问题的关键是明确人因何而乐,因何而忧。

我相信,随着老师们心态的改变,思想的转变,师生关系的不断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会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孩子们会每天渴望到学校,29 渴望上课,渴望与老师相处。身心的愉悦必然会带来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老师们轻松愉悦地工作,学生们开心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这是一幅多美的画卷!

附: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愉快教育》倪谷音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92年9月)

3.向玉琴,愉快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4.〔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商务出版社(1981年)

5钟启泉、崔允淳、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6.郑进军《优化作业设计 实现轻负高质》《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附:附件材料 1.荣誉称号

2.公开课示范课 3.专题发言 4.教学奖 5.论文

6.骨干教师资料

7.学生、同事和学生家长的评价材料 8.教师13学期备课本

第二篇:以生为本、有效教学

以生为本有效教学

——在“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阶段工作总结会上的发言

南广镇中心小学校:刘宇凤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接受教导处的安排,由我作为教师代表,对这段时间以来实施“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作一个阶段性的小结,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给大家汇报。

一、我的认识

1、学习小组建设是“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前提条件。

众所周知,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为最基本的形式,充分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可以说,它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我们实施“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形式就是小组合作学习,所以,我认为小组建设至关重要,它是我们“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前提。我们一定要重视和完善我们的小组建设。

2、导学案的编写是实施“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在这段时间的课改实验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依据我们的导学案来进行。所以说,导学案的编写是实施“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

我们的导学案是为学生服务的,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编写。导学案的侧重点和着眼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而不是简单的设计几道习题、提出几个问题,它应该有引导学生如何思考问题的策略、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如何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新知识的指导。我认为一份好的导学案必须要体现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真正起到“以问促思”、“解问增能”的作用。

第二,合作交流是导学案的特色,让学生通过互助获取知识,不仅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能够让学优生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让学困生感觉到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重新找到自信。还可以培养学优生的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必须肩负起本组成员的学习重担,促进他们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做好同学间的“小老师”。

第三,归纳知识是导学案的精髓,一节新课学完后,有很多个零星的知识点,有多个探究结论,如果不加以归纳整理的话,时间久了,学生就容易遗忘。如果及时当堂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就可以让学生掌握的更好,事半功倍。

第四,课堂检测是导学案的着力点,通过针对性训练,做到适时反馈、及时矫正。

3、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

我们的“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的主要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而小组

合作是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合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真正有成效。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就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很多学生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没有自己的意见和主张,极大的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对学生有害无益。所以,教师一定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并进行必要的指导,才能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真正让小组合作取得实效。为此,我认为,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

4、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是“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催化剂。

这段时间的课改实验证明,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是“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催化剂。只要我们在课堂上运用好恰当的评价,就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真真正正让学生体验到被人肯定、被人欣赏的快乐,喜欢上我们“尝试教学”模式,喜欢上学习。

二、师生的改变

1、我的改变

说实在的,我不是一个特别勤奋的人,我以前的教学之所以也取得一些成绩,是因为我心中一直记得一句话:“一个老师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不敢懈怠。但是,有时候,我确实觉得很累:上课、备课、批改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批改作文……忙得团团转,无暇反思自己的教学,更别说学习了。

自这学期实施“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以来、我突然间感觉轻松了许多,上课说得少了,课后要批改的作业也几乎没有了,一切都在课堂上搞定。就连我以前感到十分头疼的习作批改,也在课堂上由同学们相互评价得到了解决,我完完全全从这些教学琐事中解脱了出来。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反思,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设计我的导学案,效果还蛮好,特别有成就感。

2、学生的改变

我现在教学的班级是期初新接手的,学生们基础较差,特别怕阅读和习作,感觉学语文很难,不喜欢语文。但是、通过这段时间的课改实验,孩子们对语文学习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家长们也纷纷打电话告诉我:“孩子们简直变了个样”!从检测的情况来看,成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三、我的困惑

在这段时间的课改实验中,我体验到了改革给我带来的轻松和快乐,也遇到了诸多的问题,现在我最感到困惑的是,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对学生产生相对更持久的激励,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我想,这将是我接下来要多思考,多学习的一个方面。也恳请各位不吝指教。

好了,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总的来说,“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是真正意义上“以生为本、有效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就一定会迎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百花齐放”的明天。谢谢大家!

第三篇:浅谈“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浅谈“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摘要: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就是让老师与孩子们能够平等交流和合作探讨的教学,它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激励学生都能各抒己见,学生会在彼此的思维碰撞和教师的引导、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逐步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以生为本课堂教学

情境

环节

手段

练习

引言:2020年10月13日至14日我有幸被学校派往合肥参加“和美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会,观摩了十位专家或名师的现场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收获颇丰。学习之后,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

在学校日常的公开课教学中,有不少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比一节简单的、朴素的家常课好。我考虑应该是教师更多的关注了自身的课堂表现,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课堂中学生彼此的思维碰撞的火花。而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就是让老师与孩子们能够平等交流和合作探讨的教学,它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激励学生都能各抒己见,学生会在彼此的思维碰撞和教师的引导、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逐步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结合此次学习所得和自身的一线课堂实践经验,谈谈在情境、环节、手段、练习四个教学环节中的浅显的认识。

一、情境

良好的情境创设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领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实施。但实际课堂中更多的情境创设往往过于追求表面的华丽与热闹,而忽视了数学内在的思考性和高效性。因此在情境创设时,应该简洁一些、高效一些。

在合肥之行的学习中,观摩了周卫东老师的《再认识百分数》一课,使我深深地被周老师的简洁教学情境所折服。

周老师在一开始就直接发问:你认识百分数吗?随后请了两名学生上台板书了自己认识的百分数。紧接着周老师继续发问:什么是百分数?(课件同时出示发问内容:什么是百分数?什么是百分数?什么是百分数?)

这样的创设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考,通过一个问题提三遍的方式,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直接切入课题。

二、环节

一些老师在准备示范课的时候,费尽心思地查阅和搜集资料,想把所以搜集到的资料都塞进教学中,使得课堂安排得过满。而学生上课,就像应付差事,走个过场,根本来不及思考,更别说领悟了,整个课堂像是安排好的话剧表演。

在观摩黄爱华老师的《比的认识》教学中,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提出了二个问题就很好地解决了环节设计过于烦琐的问题。

问题1:什么是比?

生:两个数相除。(这是书本对于比的定义)师板书:a:b=a÷b

师:为了说明数量关系,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比就是为了说明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问题2:有什么用?

用处一:比较大小

用处二:变化量中不变的量

用处三:不可比性变得可比性

仅仅用这两个问题,就把这一课堂环节浓缩了,而且真正达到了以生为本、简约高效的目的。

三、手段

在一些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形式”重于“内容”的倾向,辩论、角色表演、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具展示等异彩纷呈,只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法都硬生生地镶入课堂。而这些方法引入课堂只是带来了热闹。

而在罗明亮老师的《真分数和假分数》课堂教学中,紧紧是让学生对另一个学生提出质疑的方式就取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课堂气氛活跃,而学生思维直接地碰撞都是在围绕着课题转。

师:你们看到这个标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它们的关系?它们的意义?用处?如何画图?假分数假在哪?……

师开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追问,对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其他学生进行思考和解释,解释不清楚的老师继续追问,直到学生思路捋清了。在一些疑问中,老师鼓励学生上台当场辩论,在辩论中追述问题的答案。

手段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在进行手段的选择时,尽量高效、实用一些,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课堂服务,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

四、练习

在俞正强老师《年、月、日》的课堂中,俞老师的练习设置只有一个问题:姥姥在你家过了两个月,你猜一猜姥姥在你家过了多少天?(俞老师是通过和一个学生直接的对话创设出这么一个情境问题)

俞老师仅仅用一个问题就巩固了本课的知识点,还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练习环节是对一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巩固,俞老师的问题设计让我感受到课堂练习设计要注重生活性、趣味性、多样性、综合性。

1.练习要注重生活性

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数学课堂上离不开生活。比如一例题,“小明买文具,所带的钱有15元。如果全部买笔记本,可以买10本;若全都用来买圆珠笔,能买15支,买一支圆珠笔比一本笔记本便宜多少元?”这个题很好地将工程问题与学生的生活进行了有机结合,既能很好地使学生在解答中提高练习的兴趣,又避免了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疲劳感。

2.练习要注重趣味性

在让每一个学生在整节课中都注意力集中基本都不可能的,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设计练习时也要像新授课一样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上北师版二年级上册的《分物游戏》时,我就设计一个简短的小熊请三只狗做客的故事,让同学们帮助小熊解决分骨头的事情,让学生用彩笔代替骨头给三只狗分骨头,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学生的动手操作来巩固知识,不仅增加了学习知识的乐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思考和探究。

3.练习要注重多样性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单一的练习不是十分有兴趣,所以练习的设计还要追求多样化,以保证学生有兴趣去主动的解决。在教学乘法口诀时,在练习环节就要注重开放性,不至于让学生反复机械地背诵。以“7”乘法口诀为例,练习形式可有:①找朋友:一个学生拿一张乘法算式卡,去找那个拿着数的朋友。②接龙游戏:指名学生说得数,另一个学生说对应的口诀。③整理卡片:卡片上写上口诀,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卡片。

4.练习要注重综合性

比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的时候,有位老师这样设计了一道习题:女生和男生的比是(),男生比女生少()%,女生占总数的()/()......如果给这道题目加上条件“30人,那么这30人可能表示哪些人数?”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道题融入了百分数百分数和比的知识,直截了当地揭示了数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知识之间的相容性和差异性。这道题可以说量小质大,很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结论:课堂设计简朴一些,是为了把空间留给学生,把精彩留给学生;课堂设计简约一些,是为了让教师更好的阅读教材,理解教材,更好的备课和备学生。

第四篇:构建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构建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祖山总校山神庙小学:杨金来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不是很好,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我个人认为,了解教材应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道本学年要交给学生那些知识,并知道各个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同时要领会教材意图。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以快节奏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

我相信,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里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厌倦、沮丧”来形容。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受“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期望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所以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练习中总愿意等最慢的一个学生也把题目做完,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却不知这正是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症结所在。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授课内容时,学生们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我们的课堂中应该以快节奏方式来维持一定的学生参与度,当我们感到学生参与程度在下降、学习活力在减弱、注意力在转移时,应尽快向下推进课程,让学生们感到课在不断地推进,总觉得有事要做、有问题要思考。老师讲解、问题解释和学生练习、答写只要有约一半的学生明白、完成就尽快变化,哪怕对反应相对迟缓的学生来说,我们也不能减慢速度去适应他们,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涨地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赶上教学的节奏。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

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2.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一个学生思路没理顺出错了,老师要给予提示,不要立即批评,也不要急于把答案说出来,要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第五篇:以学生为本,更新教学理念 讲座

以学生为本,更新教学理念 茂名市第十九中学 彭耀梅

尊敬的各位老师,下午好!很荣幸有机会坐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对新课改的一些感悟。

课改现在已经到了深入推进阶段:一直不断坚持和完善课程标准,继续加大课堂改革,大力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其中,我们的崔老师更是一直用心的热情的引领着我们去迎接这一改革的潮流,让我们切切实实地掌握了很多新教学理念。我们是非常感激的。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就学生如何“学”和教师如何“教”发表一下我的见解,如有不到之处,请同行们多多指正!首先,我们要重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要求他们:

一、会学

新课程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学生会不会学习?这个问题应该是我们新课程改革成败的试金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改变学生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我们如果片面理解“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课堂上“老师问多些,学生答多些”这样的层面,学生的学习也还是被动、消极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1、多鼓励学生课前预习和自学,让每一位学生带着自己的思想、灵感和问题参与课堂教学;

2、多留白,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3、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威力。我们学校近年来招的生源比较少,现在初

一、初二每个班才40人,这样的小班化教学环境很容易开展小组学习,因此我校目前正在搞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实验。通过小

组协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讲到《礼仪展风采》时,课前把学生分组,分别查找:握手礼仪、电话礼仪、交谈礼仪、着装礼仪、拜访礼仪、待客礼仪、称呼礼仪、见面礼仪,后让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展示合作成果。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很好的拓展了课本知识。

二、乐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友好、民主、融洽的气氛中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学习效果好;反之,思维会受阻,学习效果差。因此,我们要学会: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多下功夫为学生创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如可请学生当老师来判断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或者通过“知识抢答比赛”、“小组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对于这种方法相当欢迎,为了给自己这一组争光,可以说每个人都积极思考,小组讨论的气氛也相当热烈。

2、把课堂生活化。这次课程标准修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变迁、科技发展和青少年成长情况,教学效果会更明显。如讲到我们的消费者权利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食品安全事件”;讲到精神文明建设时,让学生讨论“小悦悦事件”、“雷锋精神”;讲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时,让学生讨论“钓鱼岛事件”,等生活、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真正做到让学生们在"乐中学,学中乐”。

对于教师来说,我们的“教”是针对学生们的“学”。我们教师首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具体我们对自己应提出这样的要求;

一、会教

1、能结合教学实际,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都能很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记得yun亮老师在上《合作!竞争!》时,他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了几个问题和情境,如:一个班级中的同学之间是竞争关系还是合作关系?班里的小刚想竞选班干部,他有优点也有缺点,他应该怎样去竞争?等一系列班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董岸平老师在讲“如何合作”时候,让两个学生拿毛巾蒙着脸体验当盲人,两个学生体验做瘸子,然后让学生们一起合作走到某一目标地。这样的体验式教学,值得让我们感动和学习。

2、有“师问”转变为“生问”。过去,学生怕问、不会问,学生唯师,唯书。在课堂上,设置学生提问环节。如果学生的问题难到了老师,这就是教育的成功。

3、关注学习中的弱势群体,改“一言堂”为“众言堂”。

我们学校落后面比较广,因此校长要求我们关注学困生,而且给了硬性指标:平时测验要及格率为80%。这给我们很大的压力。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给学困生提供更多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如我们可以让小组组员轮流发言,我们要善于运用激励的评价鼓励那些不善于动手和动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如:“你能说,说出来就是进步!”、“你还能说得更好!”、“我知道你能行!”„„。

4、坚持正确的价值指引。新课程标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命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得到加强。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我们更应该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引领学生做有道德的公民。

如在讲初二法律《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一课中,我问:你们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什么?学生们的答案五花八门,但最多人答的竟然是“金钱”,虽然我心里很不同意,但我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通过展示一个通过充满激情的视频播放——叶挺将军《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就这样,我用自己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激情,让学生的心灵在情感体验中感悟到一个人的尊严比生命和金钱更重要!

二、创新教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许,应该从我们老师自己开始。江湖不是有传言吗?“政治老师一回头,全班同学都梦游”,我们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思维方式,不断创新利用教材,创新教学思路:

1、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一教师在设计《学会合理消费》时,用了这样一个视频导入《等咱有钱了》:山珍太腻海味太腥专吃国家保护的,满汉全席开两桌,吃着一桌,看着一桌;劳斯来斯买两辆,开着一辆,拖着一辆;私人别墅两栋,一栋住人,一栋养猪;皮尔卡丹两套,一套窗帘,一套抹布 „„通过这样的幽默诙谐的导入设问:这样的消费合理吗?为什么?很自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回归现实生活,激发思维潜能

教学要融入生活,才具有生命的活力。如在上述的《学会合理消费》设计

中,该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模拟旅行,根据行程,层层设问:旅游要做什么准备?你会不会在旅游景点买特产或纪念品?参观名人故居时,大家都去买吃的、喝的,你会怎么做?你在吃饭时看大家都在用一次性的筷子,你会怎么做?然后进一步深化问题:你平时是如何使用零花钱的?通过分析、总结自己的消费的经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消费行为。

3、创造探究条件,引导学生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借鉴“知行合一”的思想,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在体验中学、在探究中学。如上教师在组织《学会合理消费》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回顾旅途前后过程,请你总结我们要避免那些不合理消费?树立那些正确的消费观?请制定我们的消费宝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指导,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本组的消费宝典。最后,师生交流,制定成班级消费公约,来指导全班同学的消费行为。这样的课,也许消耗的课时多点,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也体现了我们教师的智慧。

最后,我引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习得知识扩大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谢谢!

下载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以学生为本的体育教学模式

    浅谈以学生为本的体育教学模式 鹤山市桃源镇桃源小学 梁芝铭 摘要:以学生为本的生本教育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把学生当作学习的......

    新课程教学中怎样才能以生为本

    请从备课、授课、反思三个方面阐述在新课程教学中怎样才能以生为本。(要求不少于500字) 新课程教学力图改变老师主导课堂,学生跟着老师学习旧有观念,老师充分充当学生学习和课堂......

    以学生为本改革音乐教学随笔

    音乐教育是以学生为对象,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学还不尽如人意。经过一个学期的音乐课改教学......

    “以生为本”,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力

    “以生为本”,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力 张青利 江苏省灌云县南岗中心小学 222203 叶澜教授指出:我们的课堂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长期以来,课堂上教师......

    愉快学习法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

    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对丰富和完善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方法有重要意义;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也具有借鉴、参考等重要理论价值;同时丰富和完善我国的愉快学......

    愉快教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愉快教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会泽县东风小学——张金荣 新课程的实施,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效率。这该如何实现呢?唯一的做法是:提高课堂教学的......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 ——学习方法研究 一、研究课题: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 二、实验的可行性分析: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

    石岗完小教研课题研究 单 位:_ 石岗完小__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研究 学科分类:_ _数 学 __ 课题负责人:__ 康国民 _ 申请日期:_ _2012.10 _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