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理特征为中心的区域地理可视化思维建模教学

时间:2019-05-13 03:2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地理特征为中心的区域地理可视化思维建模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地理特征为中心的区域地理可视化思维建模教学》。

第一篇:以地理特征为中心的区域地理可视化思维建模教学

以地理特征为中心的区域地理可视化思维建模教学

思维可视化是指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将原本不可见的思维路径及思维方法呈现出来,其本质是隐性思维显性化的过程。思维可视化可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潜在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清晰地呈现出来,将内在思维和外显信息的交互过程显现出来,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灵活应用。

地理学关注人与环境在特定地点和位置的相互作用关系。区域地理主要包括区域地理特征、区域差异、区域间的联系、区域可持续发展四大主题。引导学生认识区域特征、区域间差异、区域间联系、区域可持续发展显然是区域地理教学的重心所在。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可以区域地理特征为中心,以“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为逻辑主线,教会学生认知区域的方法,使其学会以地理视角思考和解决问题。

一、知识建模――明确地理特征内涵,建构地理特征认知结构

知识建模是对知识的重组与加工,是面向知识管理的有意义建构,是知识的结构化、体系化过程,可帮助他人正确地重构、记忆和应用知识,以实现知识价值最大化。知识建模是思维建模的基础。

地理特征主要体现“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这两个问题。地理特征包括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要素特征。从方法论意义看,认识区域特征应从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地理特征着手。认识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有其基本的认知路线,教给学生认识区域的方法,要求教师能将这种认知路线归纳整理出来,并通过适当教学方式渗透给学生,建立区域特征的认知结构(图1)。

某一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认知,主要从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着手;某一区域人文地理特征的认识,主要从人口与城市、产业活动(农业、工业、交通等)、环境问题等人文要素着手。

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征等有其基本的认知路线可以遵循,在此基础上建构其认知结构。如区域地形特征可从地形类型构成、地形分布状况、地势(包括海拔、倾斜状况、起伏状况等)、特殊地貌等角度着手;区域气候特征可从气候类型构成、气候空间分布、冷热干湿性质(气温、降水特征)等角度着手。

区域经济地理特征认知结构的建构也有其认知的一般思路。如区域农业特点包括农业类型与结构、主要农作物、主要农业分布地区、农业耕作方式和耕作制度、农业生产特点(包括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水平、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等)、农业地位等;区域工业特点包括工业类型与结构、主要工业产品、工业分布、工业特点(包括发达程度、技术水平、市场的对外依赖度等)等;区域交通特点包括主要交通方式、交通线路密度、交通线路布局、主要线路和港口、枢纽分布等。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可从位置、数量与密度、分布形态等方面入手。

在地理特征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中,应认真辨析和明确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区分相近、相对的、上下位概念,如光照、热量与温度,地形、地貌与地势的差异等,构建以概念群为中心的地理特征认知结构,对知识进行重组与加工,使知识条理化、结构化、系统化。

二、思维建模――建构地理事物空间联系,归纳区域地理特征

思维建模是通过思维建模工具(如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和方法将内在的思维方式、思维过程等建立动态的、结构化的不同思维模型,并进行可视化表征的认知过程与方法。

思维建模将内在思维和外显信息交互过程显现出来,将潜在的地理思维过程外显化、可视化,建立地理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而不是知识表层的记忆。通过思维建模把教学的焦点从“知识层”深入到“思维层”,把关注点从知识本身转到知识背后的思维上,“知识”不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成为训练和发展学生有效思考能力的载体,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层理解,从而实现“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用已知解决未知”的转变。

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主要体现为“它为什么在那里”、“它产生什么作用”、“怎样使其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等问题。建构地理事物空间联系有助于教师居高临下地驾驭地理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地组织地理教学内容,增强地理教学的针对性。

如“干旱”、“冷湿”、“暖湿”、“高寒”分别是我国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典型地理特征,教学中可以这些典型的区域特征为中心开展探究式教学,以归纳、分析地理要素特征,建构地理要素间空间联系,并探寻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图

2、图3)。

构建地理要素间空间联系,可以紧紧围绕“定桩、扯线、结网”的方法进行思维建构。

(1)定桩:抓住主导(关键)因素,突出区域特征。在区域特征中找出最具本质或最具特色的特征,并以此寻找主导因素,以其在学生大脑中形成该区域地理特征的牢固记忆节点。如北美洲三大南北纵列带的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山河大势,澳大利亚半环状的气候分布,西亚油多水少的特征等。

(2)扯线:把握地理要素间联系,形成多条思维链。在构建地理要素空间联系时,要结合自然、人文地理原理与规律,运用整体性和差异性思维综合地分析区域特征。如依据某地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分析该地的气候特征,根据气候进而分析其植被与土壤特征;依据某地的地形、气候特征分析河流特征与水旱灾害;依据某地的地形、气候特征分析农业特点等。

(3)结网:在知识“节点”和“链条”基础上形成思维网络。通过思维建模归纳区域特征,寻找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从而简化知识,搭建逻辑结构,形成知识网络,深化思维联系,让学生学会分析区域。

三、认知方式建模――学会认知地理事物,用地理视角思考问题

地理视角指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及其空间关系,是分析和处理及解决地理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地理规律的理性认识,是人们用于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本质的模式和思想方法。

教学中教师通过长时期地进行地理特征认知结构的知识建模和地理事物空间联系的思维建模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能以正确的认知方式(图4)认识区域,学会用地理视角思考问题,从知识之间的关联中认识其本质,并使学生的地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学生面对一个陌生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能够结合“空间、相互作用、时间动态”三个独特的地理视角提出“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它为什么在那里,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以及它产生什么作用”等一连串问题并进行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是学生形成其地理视角所不可或缺的过程。

总之,区域地理教学要通过建构地理特征的知识结构、地理要素的空间联系、揭示地理知识的价值,让知识可生成、可管理、可迁移,并最终建构地理认知方式,培养学生以地理视角看事物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陈澄,林培英.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54-155.[2] 周曰志.区域地理有效复习策略的探讨[J].地理教学,2016,(1):52-55.

第二篇:如何描述区域地理特征

如何描述区域地理特征:

(1)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从以下几方面描述。

①区域地形特点:包括地形类型是否复杂多样,以哪种地形为主、地势特点以及典型地貌,有时也要描述主要地貌单元的分布状况,有些题目通过给出一个小区域的等高线分布图或地形剖面图进行分析。此时应根据图像给出的高度、坡度等信息具体分析其地形类型、地势特点等。

②区域气候特征:包括气候的复杂程度、以什么气候为主、气候的分布特点以及典型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③河湖状况的描述:需要描述河流、湖泊的分布密度、类型(内流湖或外流湖),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如水量大小、含沙量高低、有无结冰期及结冰期的长短。

④生物、土壤特点的描述:描述主要植被、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状况,代表性的植物、动物的名称和典型土壤。

在描述一个区域的特征时我们一般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还要根据区域的特点以及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合理取舍,以突出重点,真正把一个区域的“特点”表现出来。

(2)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口、民族、宗教特征:包括人口的数量,增长快慢及分布密度的高低、所属种族、民族,信奉的宗教。

②农业生产特点:包括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水平、农业商品率的高低、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状况、农业生产结构等。

③工业生产特点:包括工业生产水平、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主要工业区的分布等。

④交通状况:分析以什么交通方式为主,主要交通线路(铁路、公路、水运航线)及其分布。

⑤商业贸易:主要描述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主要贸易对象,商贸的变化情况(如外贸结构、贸易对象的变化)等。

⑥其他人文地理特点:如生活习惯、房屋建筑特点等。

第三篇: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方法2

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方法

一、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

1、地理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2、地形特点描述:地形组成、地势特点、地表形态、地形分布

3、区域气候特点描述:①气候类型②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温差大小、气温分布、温度带)③降水特点(降水总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④光照状况⑤气候分布⑥气象灾害

4、河流水系水文和特点水系特点: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③支流数量、④河网密度、⑤落差或峡谷分布

水文特点:①水量大小、②水位季节变化大小、③汛期长短、④含沙量大小、⑤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 ⑥水能

5.植被、土壤特征

植被:①类型②水平分布规律③垂直自然带特点土壤:①类型②分布③特点

6.自然资源:(1)农业自然资源:①土地资源、②气候资源、③水资源、④生物资源(2)工业自然资源:①矿产资源、②能源、③水运与水能、④土地资源、⑤生物资源(3)旅游资源: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

二、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

1、区域农业特点:

①农业地位②农业类型:按生产对象分;按投入多少分;按产品用途分;按土地利用分;按地域特色分;按农业地域类型分。③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产品、林产品、水产品④ 主要农业分布地区⑤农业耕作方式和耕作制度⑥农业经营方式⑦农业现代化水平⑧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

2、区域工业特点和发展条件

①区域工业特点主要包括:工业地位、工业部门、工业产品、工业分布、原料及市场的对外依赖程度等

3.交通、人口与城市特点与分布

(1)区域交通特点:①主要交通方式②辅助交通方式③交通线路密度④综合运输状况 ⑤主要线路和港口、枢纽分布港口区位特点: 水域条件:①航道深度和宽度②泥沙淤积和潮汐影响③船舶停靠港湾 陆域条件:①开阔平坦地形②广大腹地③依托城市

(2)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

人口、城市分布特点:面状分布——平原密集,沿海密集;线状分布——沿河流、海岸线、交通线分布;等等

三、地理特征成因分析思路

1、地形成因分析:①板块作用形成的地形;②内力作用形成的地形;③外力作用形成地形

2、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火山、地震:位于板块边界类型、火山地震带滑坡、泥石流的成因:①地形因素②地质因素③植被因素④气候因素

3、气候成因分析①纬度位置、②大气环流、③海陆因素、④地形因素、⑤洋流因素

4、河流、湖泊水系和水文水文特点影响因素:①流经地区、②气候、③地形、④补给类型、⑤植被覆盖、⑥土质特性

5、区域农业特点形成因素(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

自然条件(有利与不利): 气候条件、地形条件、水源条件、土壤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有利与不利):市场条件、交通条件、农业技术、国家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

6、区域工业特点形成因素

自然条件:矿产资源(铁矿、有色金属矿等);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地热等);运输条件(海运、内河航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农业基础、工业基础和协作、劳动力数量、素质、技术水平、科技教育、国家政策、资金7 港口特点与分布 区位因素:

水域条件:①航道深度和宽度②泥沙淤积和潮汐影响③船舶停靠港湾。陆域条件:①开阔平坦地形②广大腹地③依托城市8城市特点与分布区位因素 :①地形、②气候、③河流、④交通、⑤工矿、⑥政治、⑦军事、⑧宗教、⑨旅游、⑩科技 9人口分布因素:①地形、②气候、③河流、④交通、⑤经济、⑥文教 ⑦开发历史

第四篇: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反思

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反思1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今年我刚到东方书院,执教高二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反思

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在学校倡导高效课堂的契机下,我积极的探索高效课堂的环节,教学设计等等方面的东西,也从众多老师的优质课堂上学习了不少好的经验,并且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尝试,以期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大力改进之处,希望能进一步的改进。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对策: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暗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由于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明确。

对策: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人无完人,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反思2

高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二(4、5)班的地理课程,为了抓好教学,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课前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督促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并复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

具体主要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提高教学质量,上好每一堂课。为了上好课,我课前做了下面的工作:

1、今年是我校实施新课程教学的第二年,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课前阅读《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等书籍。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新课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如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二、重视课堂管理。

做为一名教师,我十分清楚课堂管理的重要性。我深知,有了一个科学的课堂管理,那教学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为此,我十分重视课堂管理,在课堂上向45分钟要质量。一般我一进课堂,就以自身饱满的情绪影响全体学生,使学生们也能以饱满的,高涨的情绪来上的我课,然后抓紧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间把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完,把难点剖析清楚。接下来学生的精力开始涣散了,课堂秩序有些不稳定了,这时我来个地理小故事或小幽默,改变一下课堂气氛,待学生精力又集中时,及时把重点,难点巩固。至于简单易懂的知识,我一般是让学生相互讨论来完成,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效果也不错。

三、虚心学习,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个教师最先被要求的往往是他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是做一个成功的教师,还是成了一个误人子弟的教书匠?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多次的听学校各位老师的公开课,让我有了学习观摩的机会,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多次的组内教研活动,让我有了检查自己的时机;通过梁永禄老师,张郁老师的尽心指导,各位组员的大力帮助,改变自己,提高自己。要“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评好每一堂课;反思好每一堂课”成了我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途径。

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反思3

自从7月份担任高二地理教学工作以来,一直在尽力摸索、了解现在高二学生地理的学习现状以及其对地理学习的态度,以期能够尽好的融入这个新的学习团队。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共处,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虽然说得不尽完美,但是对于学生学习来讲,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很多学生认为:地理只需要在考试之前背一背,靠硬性记忆就可以解决问题,更有一部分学生对地理还用“副科”来称呼,这种现象在理科班表现得尤为明显,殊不知这种态度已经犯了学习的“大忌”。高中地理的学习已经明显的区别于所谓“地名学”,不是单纯的记住“北京在中国北方,广州在中国南方”等等这一类常识性的知识。而是更需要理解,以及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分析、并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新课标背景下学习的重点所在。

二、基础知识薄弱

目前,我们这一届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知识的遗忘率较高。平时,我们进行系统复习和知识网络的构建的过程中总会遇见各种知识性的问题。

三、学生的答题规范性有待提高

我们在平时练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点,但是对问题的解答过程中用语不规范,还不能用“地理语言”来回答现实的地理问题,以致在考试中影响得分。

针对于以上一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找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希望能够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性的作用。

一、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证明地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用身边的实例来提高同学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端正学生对地理的态度;其次,在平时和同学们说明水平学业测试的重要性,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紧迫感和压力感。

二、学练结合,注重练习

鉴于同学们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我们应对部分知识点进行适当讲解,同时,辅以一定的练习题,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率,为我们高三进行文综打好基础。

三、点评到位,具体提升

对于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和点评,对于具体问题规范答题用语,从严要求,从细节开始进行指导提升。

第五篇:区域地理教学的反思

区域地理教学的反思

区域地理是记忆量最大的教学内容,因为不同区域有自己的自然、经济、社会特点等,这些都需要记忆。但区域地理就是单纯的记忆罗列吗?我不这样认为。每个区域都有区域特点、区域发展、区域整治三个部分,仅仅是要记住特点,那么可以说只要认识汉字的人都能去读区域地理部分的内容,也能去记忆这些东西。我认为区域地理的教学重要的是需要教会学生区域分析的方法,利用知识的迁移去分析其他的区域。记忆是基础,重点是掌握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利用地理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浙江地理的教学,我们是要让学生记住这里气候、记住这里的农业类型、河流水文特征等;我认为我们更需要让学生理解浙江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浙江气候的影响;需要让学生理解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多丘陵的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学生学习这个部分后要能够用这种思维去分析其他类似地区的特点。例如在江西,福建等,应该上升到一类地区的特点。

这样注重方法和原理,注重知识的迁移,记忆量明显小多了。区域地理不是弄清楚这里有什么?而是这里为什么有这个?

下载以地理特征为中心的区域地理可视化思维建模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地理特征为中心的区域地理可视化思维建模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反思

    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反思 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反思1 高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二(4、5)班的地理课程,为了抓好教学,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课前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督......

    区域地理教学反思(五篇材料)

    区域地理教学反思 马锦南 区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主要发挥“平台”的作用,也就是要求学生熟悉各区域的区域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体会: 1.树立正确的区域地理的地理定位......

    区域地理教学的一些体会

    区域地理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是用板图教学方法边画边讲,让学生形成一个空间概念 把区域定位教学落实到每一堂课中,教会学生动手画图。我在某一区域教学的每一课时,首先都在黑板......

    关于区域地理部分教学反思

    关于区域地理的部分教学反思 对区域地理的教课学有认识 杨立荣 根据高中地理内容编排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我们在高中课程教学中完成必修Ⅰ、Ⅱ之后增加区域地理内容教学。大致......

    中心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中心地理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

    谈如何开展有效教学(以地理为例)

    谈如何开展有效教学(以地理为例)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设计的生命,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在新课程理念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

    高二区域地理巴西教学设计

    巴西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国家的课程内容有9条,“巴西”一节可以承载以下5条内容。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

    二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反思

    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反思 李春荣 根据高中地理内容编排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我们在高中课程教学中完成必修一、二之后增加区域地理内容教学,也就是必修三。大致利用一个学期加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