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观察(共)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观察
赵波萍
“任何人不能代替别人去思考、去生活、去行动,只能在其原有经验基础上起到启发、激疑、唤醒、发现的作用,促进,教师点燃其内在的创造的智慧。”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教师的个人经验的积累、教学技能的掌握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对自己或同伴的课堂观察,以及由此而进行的反思和再实践。“观察、反思、实践”应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旋律。课堂观察的内容包罗万象,现就从自己的经验和实践出发,谈谈我在观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的几个关注点。
一、关注目标设置的合理性
观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我们不仅应看到师生活动交往的过程,更应透过师生的教学行为关注到行为背后的目标设计,包括整个课时的教学目标、一个个教学环节的目标、重点词句和语言训练点的训练目标等等。课堂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能力和学习基础,以及文本的实际情况,确立少而精的富有切实价值的学习专题,再围绕这些专题设立合适的学习目标,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展开学习活动。目标的设计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同时具有强大的人文价值,要难易适中,关注学生的立场,让学生充满热情和动力。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对教师来说,让阅读教学具有切实价值首先应当正确解读教材,有机整合三维目标。目标设计集中而明确,以工具性为基础来凸显人文性,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以上片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是不同的,原因就在于探究的目标不同。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得出:读好这段话,借助提示语,读出达官贵人们挑衅的口气。从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达官贵人们的挑衅是无理的。从达官贵人们的忌妒和挑衅中感受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绝不是一件平常的事。因为目标注入了强烈的情感,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文本,产生了强烈的爱憎,在惟妙惟肖的朗读中真实地感受到了达官贵人的挑衅的无力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不平常。
我们还可以看到,教师目标的设计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的,因此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角色意识,词语的理解和句子的朗读形式不呆板,方法不单一,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促使他们努力去体验、去表达。课堂教学呈现出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学生都活动起来了,学习情绪高涨,学习潜能正在开发。
二、关注语言训练的有效性
阅读,从其自然固有的本来面目来说,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是一个亲自感受、体验优秀作品语言魅力,掌握语言运用规律的过程。小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要学生去研究语言,而主要是学习语言的基本方式,形成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如何用文本良好的语言滋养学生,使其不断吸取良好的语言素养,优化自身语言,从而使语言积累内化为语言的运用与实践能力,这一问题已经凸现在我们面前。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观察与研究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内化为语言的运用和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语言交际的形式体现了不断吸取良好的语言素养,优化自身语言,使语言积累内化为语言的运用与实践能力的过程,体现了学生提高自己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的过程.三、关注师生交流的增值性
“课堂交流”就是出现在今日课堂中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我们在观察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是否真正实质性地与文本对话,学生的视界、作者的视界与老师的视界有没有发生碰撞,有没有产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课堂上的交流应该是富有个性的对话,激活思维的对话,师生平等的对话。从课堂交流过程的观察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都在说自己的话,这些话虽然说的不同,但全都立足于文本,是在对文本有了深入的理解之后,迅速进入积极的思考状态,激活思维,憋不住有话要说,运用了比较、反问等一系列方法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学生仿佛真切地看到了当时的场景,如同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因此他们的情感体验是真实的、饱满的和令人动容的。
其次,教师完全没有呈现出“居高临下”的态势,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交流,在与学生互动交往中引导学生说真话,明真理。我们还可以发现,教师的介入、适当的总结,既来源于学生,又高于学生,直接指向文本内涵的实质,可见,当学生力有不逮时,教师的学识、教师探究之后所得到的深刻见解,如能以精炼的语言传递,这样的信息,常常会让学生产生难以磨灭的印象。
关注课堂上的交流,就能观察到学生语言的操练,阅读个性的体现,思维活动的激活,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升,真正看到一个让生命充满活力的课堂。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组织课堂讨论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组织课堂讨论
新课改指出:讨论是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是深化自主学习,提升学习品位和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措施。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方法和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往往会从问题的讨论中表现出来,从而在讨论中意识和感受到自己的思维品质和思维的独特性。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也能清晰地感受和学习到同伴的思想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有效的讨论将不断地把学习引向深入,使思维更加深刻。
组织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重难点问题的讨论,是提升自主学习品位和水平,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笔者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好尺度,会使讨论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教师要发扬民主,善于倾听,又要做适当的点拨,将讨论引向深入
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在组织讨论时,应充分发扬民主,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尽量多表扬,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其发表观点。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发表看法,教师要以听众的角色,用非语言的表情,神态,手势等肢体语言和言语信号与学生作信息交流;往往这时学生会克服害怕发言的胆怯心理,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教师良好的倾听习惯,也会影响学生,他们同样会以有效地倾听策略,维持讨论进行。讨论中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还应在恰当的时机引导归纳,做到有收有放、适当点拨,将讨论引向深入。
巧妙地把握时机,为学生营造讨论的语言环境和背景
通常,教师会在对文章进行深层次阅读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设计的问题,组织讨论,这样时机较成熟,易于把握。但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随机组织讨论效果会更显著,例如在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学生气愤、压抑,心中充满无限感慨。这时,教师适时组织讨论,给学生一个相互发泄情感的机会,探究造成她悲惨生活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小女孩生活在寒冷,饥饿,痛苦中,是当时残酷不平等的社会制度造成的,从而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轻松地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
同样,如果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教师也要不失时机地组织讨论。讨论内容要有选择性
(1)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讨论
组织讨论必须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例如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与意义,学生往往当时记住了,过后就忘了。
选择有争议的内容进行讨论
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和争议性的问题是激发课堂讨论活力的要素。如在学了《圆明园的毁灭》后,可以让学生讨论:圆明园要不要重建?为什么将废墟留在那儿,那不是国耻吗?这一问题的提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赞成重建的提出自己的想法:重建可以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反抗外侮的决心,可以展示中国优秀的建筑艺术„„不赞成重修的也纷纷发表看法:废墟可以让国人更清醒地面对历史和现实,可以揭示侵略者的丑恶的嘴脸„„还有学生建议新建的圆明园应建在毁灭的圆明园旁边,让“金碧辉煌”与“残垣断壁”共同印证历史。(3)选择有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
心理学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后,就会激发对这一事物的需求。如在学习《捞铁牛》后,许多学生都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是现在,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把铁牛捞上来?”这些问题的讨论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兴趣,还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
总之,有效的讨论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互动性、实效性,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就一定能让自主学习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大杨小学 商希楼
第三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调控课堂措施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调控课堂措施
晨光小学
李丽丽
课堂的调控是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着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学习的程度。一般来说,当课堂氛围达到高潮时,学生对教师的反应是敏感而热烈的,他们会因急于想知道结果而聚精会神,积极而主动的调动自己的所有的细胞去思考老师讲的问题,在这种精神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最强,此时学生的学习再也不是被动的吸收,而是主动的汲取,心中充满求知的欲望和解决难题后的喜悦,这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根据我在听课和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觉得有效调控课堂措施有以下几种:
一、精心地备课,教学思路清晰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思路清晰地教学,课堂教学才能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比如《夜莺的歌声》这篇情节复杂、环环相扣的长文,我在设计教学时把教学重点引向了品读、研读和美读,让学生透过人物言行,在朗读感悟中凸显和活化人物形象。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抓住一些关键的句子,特别是表现小夜莺言行的句子去细读体会。
二、精彩生成是课堂教学激活思维的关键精心的预设是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基础,如果能够按预设顺利实施,应该说就算基本成功了。但学生的思维是否激活,是否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可持续性,还得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彩的生成。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好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比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通过猜谜、编儿歌、顺口溜等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了生字宝宝,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开心。教师应对学生多些激情,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教师在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不要以权威自居;教学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解决,要尊重学生的看法,容纳不同的见解。
三、加强课堂管理,调控课堂节奏 教师应注重教学环境的空间设计,将每个学生置于自己的视野范围内;能够灵活地与每位学生顺畅交往,而不应该高高在上。
四、课堂教学多创造性的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素;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五、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给生成营造成良好的氛围刘良华老师认为:“很多活力并不需要教师去培育,婴儿、小孩的身体内部已经蕴藏了活力。学校教育只要不打击、破坏小孩的活力,就已经是做了一件最有教育意义的事情。既然孩子身体内部已经蕴藏了无数的活力,教育能够做的事情并不多,教育的使命只是激励、唤醒和鼓舞。除此之外,就有可能多余而且构成破坏。”的确是这样,人的年龄越小,越是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思维也就越具有发散性,受到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也就越少。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有一些奇思妙想。我们要构建张扬活力的语文课堂,就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这些奇思妙想,给生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小练笔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小练笔
【摘 要】许多教师把课堂小练笔放入了课堂,我认为这是很好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式。所谓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段。他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课堂小练笔,能有效地打通阅读与作文的壁垒,通过激发兴趣,降低难度,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在情趣相融的氛围下不知不觉地形成较强的书面语表达能力。【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练笔;教学实践
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没有充裕的时间对每一个学生写作能力进行指导。我觉得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立足课堂,利用手头好的教材,带领学生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文思,体会各种各样表情达意的方式。近几年,很多教师把课堂小练笔放入了课堂,我认为这是很好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式。所谓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段。他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课堂小练笔,能有效地打通阅读与作文的壁垒,通过激发兴趣,降低难度,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在情趣相融的氛围下不知不觉地形成较强的书面语表达能力。如何进行课堂小练笔的有效训练呢?我结合这几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尝试:
1.语言精彩练笔
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段落,读这些经典的美文语段是一种享受,学些这样的语段更是窄原有基础上的积累和提高。
我们可以因文而异,精心设计一些个性化的仿写。我在教学《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文中作者用了很多修辞方法,使文章语言优美,如:你看,他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紅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由来了秋天的凉爽……在学这段时,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模仿写话,想一想,秋天的雨还有什么颜色给谁?孩子们马上动笔写,有的同学写:“它把红色给了樱桃,红红的樱桃像玛瑙,在风中摇曳着,好像在显示自己的美丽。”有的同学写:“它把金色给了麦田,金灿灿的麦子铺了一地,远看想铺了一地金子。”还有的写:“它把黄色给了杨树叶,黄黄的叶子纷纷扬扬,像一只只黄蝴蝶,为人们送来了秋天的消息。”
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欣赏感悟了文章的语言,我们抓住这些“读写结合”点。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写作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由此借鉴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课堂对话”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课堂对话”
20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谷俊华
【摘要】本文从创设情境,在平等互动中对话;优化预设,留出“空白”让学生对话;静心阅读,重视生本“对话”过程三点来探讨一下对话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 有效 对话 互动 文本
语文课堂文化主要体现为一种氛围,一种人的精神气象。课堂文化的重建必须在智慧理念层次的上,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和重视。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留有时间让学生亲历体验,阅读感悟,又要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交流,让他们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受和体悟释放出来,在交流中碰撞、反思,矫正先期阅读的感与知,让生生、师生间心灵对话、情感交流,让课堂洋益着生命的色彩,富有活力和魅力。
一、创设情境,在平等互动中对话
没有一个民主的机制,没有一个平等和皆的氛围,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互相推动。没有精神的自由,没有主体意识的存在,怎么可能形成真正的话语互动?因此,我们应带着一颗童心进入课堂,让微笑成为课堂上的一道风景,用幽默为课堂速写为无限春光。教师应摒弃师道尊严,抛开功利色彩,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自由交流,放飞思想,进行师生“视界融合”①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让民主、平等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的课堂生活。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练习4》中口语交际“学会道歉”这一内容时,我的教学设计以创设情境为主,因为活动和富有情节的教学会使低年级学生更感兴趣。为使教学更有亲和力,学生很感兴趣。我先作自我介绍,然后进行现场采访:“我有个好朋友叫红红,星期天帮妈妈干家务时不小心把妈妈心爱的花瓶打碎了,你们说该怎么办?”“红红是不小心打碎花瓶的,向妈妈道个歉,妈妈不会生气 的。”“妈妈都喜欢诚实的孩子,如果你不说,妈妈才会生气呢!”我故意问:“可这是红红妈妈心爱的花瓶啊,肯定会生气的。”“可以这样跟妈妈说。‘我做错了一件事情。知道您会生气,可还是要告诉您,因为我想做诚实的孩子。”“果这样做了妈妈还生气,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妈妈!”瞧多机灵的孩子啊!接着我又进行角色转换,扮演不愿意向妈妈道歉的孩子。这时的学生俨然成了老师,用各种道理进行说服。在妙趣横生⑦的情境教学⑤中,在师生互动的真情对话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锻炼,情感认识有了提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了讨论,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乐趣。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可见,教师有了一个开放的心态,帮会有交流的局面,才能实现 互动生成,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进行真情“对话”,获得心灵的沟通。
二、优化预设,留出“空白” 让学生对话
语文课堂应该像其他艺术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即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主体意识在课堂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显示现,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是说,有“空白”,才有吸引力。这里的空白,不应该仅仅是教材中空间上的空白,还应该指时间上、情感上的空白,唯有多一些空白,不要将课堂填得很满,才能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才会出现个性化思想和精彩的对话,也才能激起学生智慧和情感的火花。
以《灰椋鸟》的教学为例,下课前最后的10分钟里,教师给同学们看了一段作者徐秀娟勇救丹顶鹤、以身殉职的动画。凄美的画面、感人的叙述和动情的歌唱,深深地打动了课堂上的每一个人。比时,学生的心中一定涌动着一种 ②③情,有不吐不快之感。我是这样设计:
看到这儿,我知道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话想对林场工人说,想对徐秀娟姐姐说,想对鸟儿们说,想对大家说„„那么,就请拿起笔来,写下你心中的感言,吏可以是一首小诗。让我们的心声,在我们的笔尖倾诉,在我们的笔下流淌„„
在这里,内容的空白,情感的空白,时间的空白,都让学生可以充分地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最后的3-4分钟里,交流所写的内容。在这一环节里,我们看到了学生们智慧与情感的迸发:有写给徐秀娟在姐姐的——您用年轻的生命告诉我,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他们。没有对动物的爱,哪会有课文中那生动优美的语句?谢谢您!有写给林场工人的——你用辛勤的劳动,为鸟儿们营造了安乐、幸福的家园,你们是无私的,我敬佩你们!更有这样的诗句——你,为了救掉入沼泽的受伤的丹顶鹤,献上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那时,你并没有考虑个人的利益,因为你爱鸟„„
课堂教学中留空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与文本、与作者、与课文的主人翁⑧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交流中“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
三、静心阅读,重视生本“对话” 过程
让每一个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对话关系,如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学生与学生关于文本的对话,学生、教师关于文本的对话等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是,如前文所述,作品的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为前提,以每一个学生个体为对话的中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应该是学生个体与文本直接的、自然的、亲密的接触。为此,我们应把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上,强调学
④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特性,让每一个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阅读,潜心会文,体验感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主动积极地从文本中汲取智慧。
让学生的精神始终保持自由活动的状态,不受任何束缚。语文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关于文本的对话,应当在充满了深厚人文关怀⑥的亲密、和谐、围炉般的氛围中进行。教师只是一个对话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组织者,学生表达意见的倾听者、欣赏者与引领者,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是真体验、真感受。教师不试图去控制这种对话,学生不需要看老师的眼色行事,教师要真诚地面对每一位学生的声音,要以最大的热忱和耐心去感受其内涵,以最大的宽容和信赖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教师眼里,每个学生的意见都值得珍视。打破了教师课堂专断造成的局面,学生就能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也才能最大限度地从文本中汲取智慧,学生的智慧、灵感、才华也才能充分地得以发挥。
总之,对话是阅读教学在新课程指导下的全新理念,让我们的师生学会对话,善于对话,乐于对话,在心灵的对话中享受学习享受阅读。
注释
①对同一个对象,人们理解的视界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断生成的。理解者对对象理解的视界同历史上已有的视界相接触,形成了两个视界的交融为一,达到“视界融合”。
②预设又称为前提、先设和前设,指的是说话者在说出某个话语或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的合适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它是由德国哲学家、现代逻辑奠基人弗雷格于1892年提出。③指空着、未填满或未被利用的部分 ④两个或更多的人用语言交谈
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无意识的心理特征,灵活、有效地创造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激发、保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疲劳程度,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与过程,另一方面能够缩短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经验,接受能力之间的距离,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准确、快捷地感知、理解、运用教学内容,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积极地意义。
⑥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⑦形容人的谈吐、诗文等充满了美妙的意趣或洋溢着美妙的意趣。
⑧主人翁我们用的最多的是主人翁意识,其实主人翁为一成语,意思是当家作主的人。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享受对话教学》孙建锋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9年10月1日 2.《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与青年教师的谈话》李吉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8月 3.《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6月 4.《爱弥尔》 卢梭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5月
5.《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透视 》 方斐卿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 6.《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沈龙明 中国出版社 2006年4月
7.《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常见问题分析与教学指导》 张焕梅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年09月1日 8.《 小学语文教学法》 魏薇 齐鲁书社 2010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