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窦桂梅的魅力
解读窦桂梅的魅力 刘宗琴
近年来,窦桂梅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走到哪里都会掀起层层的热浪。她的魅力究竟在哪里?下面我试从以下四个字来解读窦桂梅的魅力:第一个字:爱
窦桂梅是个情感丰富的女人,用她自己的话说:“咱东北女人就是豪爽。”她这种豪爽情感的底色是一个“爱”字。她的这种“爱”不是刻意的追求,而是蓄积已满的自然流露,这种爱已经深深根植于窦老师生命的底蕴之中。
热爱:首先她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从她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能看出来。因为爱生活,她特别珍惜自己的工作,觉得能教语文是上天对她的恩赐;因为爱生活,她对教育怀有一腔热情,并由热情生发出一种感动,这种感动又生发出一种不断超越自己的力量;因为爱生活,她是那么执着地深爱着她的孩子们,她虔诚地和她的学生们在课堂上幸福地成长着:她和孩子们一起滚在雪地里打雪仗,给全班七十二个孩子每人一封成长书信,用录像记录着每位孩子宝贵的童年足迹……
挚爱:她是个爱语文的人,三番五次、软磨硬泡说动学校领导终于让自己从一位音乐代课老师转成了数学主科老师,继而又转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语文学科。因为对语文的挚爱,她肩扛熟睡的女儿,在空荡荡的教室里一遍又一遍地演练自己的课堂技巧,终于在第一次的教学比赛中一炮打响,使昔日的丑小鸭迅速蜕变成今日教坛上的白天鹅。如果没有对语文学科的挚爱,她今天也许是一个平凡的音乐教师,或者还在按部就班地做着数学老师。那么,中国的小语界将失去一位领跑者。
博爱:她还将自己宽厚的爱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对家乡,对亲人、对朋友、对同事都怀有赤诚而执着的爱。过节,她会千里迢迢背上大包的衣服回家乡散发给乡亲们,她会为了实现对朋友的一句承诺而宁愿累跨自己。她不停地用自己的真心和真情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猜猜我有多爱你?
一个心中溢满爱的女人是个有魅力的女人。
第二个字:情
激情: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有真性情方有新境界。”窦桂梅是个性情中人。无论有多疲惫,一旦站在讲台上,她便立刻激情四射,她的这种激情犹如一团烈火迅速点燃起学生心中的那团火,把整个课堂烧得沸水滚滚。她说,激情是她的一种状态,这种激情如果放在别人身上也许会觉得肉麻和恶心,但放在她身上就特别自然,因为这是来自于她心底的自然流露。有人这样评价她:“窦老师把激情灌注到整个课堂,使课堂像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有致,我们仿佛和她以及孩子们一起登上她的激情之船,开始了激情之旅,观赏和领略到一派激情之光”。
倾情:在课堂上的窦桂梅是全情投入,倾情挥洒。她扮演落叶,和扮演小虫、小蚂蚁的孩子们一起趴在地上体会“爬”,和扮演小鱼的孩子们一起钻到桌子地下体验“躲”和“藏”。激昂处她和孩子们一起激昂,缠绵处她和孩子们一起缠绵。高兴她和孩子们一起击掌,伤心她和孩子们一起落泪。课堂上的窦桂梅全然把自己也当成了一个孩子,倾情挥洒着童真。深情:在课堂上,窦桂梅总能深情地引着孩子渐入佳境,使课堂高潮迭起。上《秋天的怀念》,她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史铁生的好好活,还感受自己的好好活,感受人类的好好活。上《晏子使楚》,她以“规圆矩方”入课,让晏子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丰满,主题越来越鲜明、深刻,最后,归总到“每个要有尊严地活”,延伸到“尊严来自于由外到内的实力”,上升到“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尊严都建立在由外到内的实力上”这样的高度。最后以一曲雄厚浑圆的《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结束课堂,像一部大剧的徐徐落幕,“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更带不走人类那永恒的声音……”窦老师用自己深情的歌声把学生、把课堂,也把听课的老师带入了时空的隧道,在绕梁的余音中体会人类永恒的主题:那就是“尊重。第三个字:度
温度:无论怎样的气候与环境,窦桂梅老师总能在短短的时间里抓住学生,师生一起用心用情提升课堂的温度。她说,这种温度的提升需要老师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老师的“精”、“气”、“神”。窦老师善于捕捉课堂的点滴契机点燃学生的激情:“你怎么这么会读书呢?看你把晏子的心理活动都读出来了。”“你的回答就是与众不同,别人想到楚王的无礼、傲慢,你则想到楚王的可爱。”“我看到你们脸上的这种灿烂的笑了!”就这样,学生的信心被一点点激发,学生的激情被一点点点燃,课堂的温度在一点点提升。
广度:大家都知道语文要积累,但知道不等于做到。窦桂梅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老师们哪,积累就是积德呀!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要积德呀!”窦老师为了孩子们的积累可以说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课堂教学的广度,窦老师把功夫花在备课上,她认为:老师们好好备课就是最好的培训。为备《晏子使楚》这一课,她翻阅了多少材料啊:《晏子春秋》、《战国策》以及中国外交史上的相关资料。正因为有教师课前的醉心投入,才会有课堂的广度和学生视野的宽度。
深度:窦桂梅老师更追求课堂的深度,她注重举一反三,更注重举三反一。主题教学是她课堂的鲜明特色,在她的课堂上,围绕一个主题,品读课文也好,补充材料也好,最后都要引申,要拓展,要升华。《晏子使楚》别的老师把它当成一个历史故事来教,她不,她认为:语文要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我们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在语文中获得情感和品格的教育,而是让学生的情感、品格在语文的教学中得到滋养,得到成长。学完《晏子使楚》,两千多年前的晏子和楚王就给我们提供了“尊重”的典范,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尊重”?这是一个多么现实而又深刻的主题!
窦老师的温度、广度、深度让语文教学长出的不再是一棵棵小草,而是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第四个字:场
牧场:窦桂梅老师说:语文教师要做牧羊人,语文教学要把学生领到水草丰茂的牧场,不是圈养。窦老师用自己的实际教学告诉同行:“语文是没有围场的。”教学《晏子使楚》,窦老师又补充了《胯下受辱》和《狼和小羊》两篇文章,通过晏子的“看了看”和韩信的“看了看”进行比较,让同学们明白:晏子的从容因为他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做支撑,而韩信忍受的是个人的屈辱,却锻炼了自己百折不挠的气度。通过重读《狼和小羊》让学生明白:小羊和晏子同样的有理有据有节,但换来的结果却是不一样,所以,要看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有理有据有节。在课堂上,窦老师适时把《燕子春秋》的古文段提出来,让学生对照阅读,积累成语和典故。窦老师沿着一个主题,把学生慢慢引到了一个水草丰茂的语文牧场,接下来还怕羊儿不吃草吗?
立场:窦桂梅老师强调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能盲目跟风追潮。今天强调语言文字训练,于是就对课文条分缕析、满堂训练,明天说要以学生为主体,于是老师就彻底退居一旁,完全由学生主宰课堂。教育极左极右的摇摆,摇掉的将是我们民族的未来。窦桂梅老师毫不客气地将没有思想的男教师比作立不起来的空麻袋,把没有独立思想的女教师比作没人欣赏的空花瓶。她呼吁要做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老师,这样教出的学生才能有思想,有人格尊严。窦老师坚持自己的立场,又不断反省和充实自己的立场。当年的“三个超越”的提出如一声惊雷,唤醒了小语界沉睡的灵魂,但也被有些人批评是“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在一片赞扬和批评声中,窦老师潜心钻研,又在“三个超越”的基础上提出“主题教学”,并日臻完善,走向成熟。
磁场:语文教师成为牧羊人的前提条件是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窦老师坦言自己是个爱读书的人,她说:读书是女人最好的化妆品,因为读书能使你变得有内涵,有修养,有风度,这样的女人眼睛里闪烁的是迷人的光彩,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才能纵横捭阖,游刃有余。俗话说,有实力才有魅力。窦桂梅以她丰厚的积淀、特有的激情、过人的才华、锐敏的智慧、高尚的人格成就了她的魅力,也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强大的磁场,在这个磁场中我们感受她,学习她,但不能模仿她。
唐代大诗人李白诗云:“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报告会上,面对窦桂梅老师的眼泪,我们明白在这条不断探索、不但超越自己的路上,窦老师走得有多累,有多苦,但同时又有多幸福。让我们以期待的目光,期待着窦桂梅带给我们的一个个惊喜,期待着春天的播种和耕耘会迎来一个灿烂的丰收的金秋。
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那么一次学习想必是这个春天中最好的礼物吧!今天我就有幸在“小学语文名师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观摩了北京市特级教师陈延军老师给我们展示的课堂《威尼斯的小艇》和专题报告《谈有的放矢的高效语文课堂教学》。
一、把文章思路理成一条线,变成一个会阅读的孩子
课堂伊始,陈老师就带领孩子们一起将模糊的文章内容理清楚,陈老师说只要将文章的思路理成一条线,然后沿着这条线走,才会成为一个会阅读的孩子。《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陈老师引导孩子们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小艇的特点,船夫的驾驶技术,人们一天的活动。然后再引导孩子们顺着这条线往下学。回想自己平常在课堂上也总是会先引导孩子理清楚课堂顺序,如果孩子没有抓住一篇文章的主线,就很能将文章理清楚,也很难抓住文章的重点短路。
二、一节有的放矢的高效语文课堂
本节课,陈老师首先是引导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小艇的特点和船夫的驾驶技术这两个部分,在教学这两段中也渗透了一些教学方法,比如:将一个句子换成不同的说法,这样你的语言表达就丰富了,分析比喻句的作用,将段落中的句子标上序号,分句子,清清楚楚的学。再出示教学提示让孩子们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人们活动的这一段。这样由浮到放的教学模式就建立起一堂有的放矢的高效语文课堂。
最后,在陈老师的报告中中谈到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状态,首先要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能力,讲双基,现在提出“语文素养”,涵盖面明显拓宽,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又有整体素质的要求。就是说,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同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一句话,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实际上,语文素养是三个层次:(1)听说读写能力(2)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3)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其次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其实,我们要做的只是一件事:引导学生多读经典,把经典作品语言文字的外在形式与精神内涵弄明白,有着不同程度的感悟,并多多少少地化为自己的语言和精神的养料。这就够了,或者说,就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了!
走近名师课堂 聆听智者声音
小学语文名师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在这个充满新意的季节,3月23日—24日,由《育师启智》小学教育活动组委会主办的“小学语文名师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如期在长沙铁道学院报告厅举行。
本次活动邀请了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陈延军、王红梅老师现场与老师们交流,并展示课堂教学艺术。旨在学习名师基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下的现代语文教育思想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创建高效课堂,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育理念;通过培训,引领参会教师“处于老师的位置,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需要,从而最有效地施教,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我们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走近名师,感受名师,欣赏了他们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领略了他们非凡的个人综合素质,从他们身上映衬出自己的不足。
24日执教的是陈延军老师和王红梅老师。两位老师在执教的过程中,有如下共同点:1.使用了一次小组合作。2.使用了多样化的评价语言。3.强调多读书的重要性。4.注重朗读,自身朗读水平极高。5.课文讲到最后,都会通过板书再回顾、总结。陈延军老师执教教的是五年级的《威尼斯的小艇》。虽没有过多的形式和花样,师生、生生却互动得更好。
陈老师让学生在语文课上的思维不仅限于语文元素中。比如:让同学们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连成一条线来说。本文主要讲了小艇的特点---船夫的技术---人物的活动。比如:让学生读出描写小艇样子的句子,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之后,陈老师出示课件时,多了序号(1)(2)(3)(4),他告诉同学们这叫有序阅读。比如,让学生找句子说理由,他会告诉学生思考问题要从一句话---一个词语---几个好字入手。
陈老师还告诉我们,提问题要提有价值的。比如,他从文中找到一个比喻句,五年级的学生看到这个句子就知道是比喻句。老师们不应该再问“这是个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而应该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就会知道“这样写会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最后陈老师强调:“写作也要这样。”这样一个细小的知识点,被陈老师讲得这样深刻,受教。
随后陈老师做了《谈有的放矢的高效阅读课堂教学》的报告 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状态:
1.明确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语文课上成上下文的联系课,生动活泼的情感课。低年级识字写字课,教给点阅读。中年级段读懂段,高年级读懂篇,写成文。
语文素养的三个层次:(1)听说读写能力。(2)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3)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2.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从文本去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理解力、感悟力、审美力、归纳力。聚焦不到词句,无法提升语文素养
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依标靠本之备课和说课。
名师的课堂是一曲美妙的交响乐,让人陶醉不已;名师的课堂是一杯清凉的茶水,令人回味无穷。他们教育艺术的魅力有如浪潮冲击着内心,受知启智,让我们强烈地意识到责任与担当。感谢各位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心灵温暖,教育路上,让我们踏着名师的足迹勇往直前!
(报道:张琳)
“实实在在”讲语文
——参加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3月16、17日,巍巍泰山脚下,我们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观摩活动,欣赏了三位名家的授课,聆听了他们对于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时间虽然短暂不能全方位的与大师接触,但能与大师的思想有一个直接的碰撞,这种火花足以照亮心头的星空。
三位名家的授课精彩纷呈而又各具特色。魏星老师讲授的《伊索寓言》以小见大,举一反三;陈延军老师讲授的《威尼斯的小艇》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窦桂梅老师讲授的《魅力》起伏跌宕,气势恢宏。
听了三位名家个性鲜明的授课,内心可谓是震撼不已!如果说哪一点最让自己震撼,那还要说三位老师在授课时给我留下的共同印象——实实在在。
一、对文本的实在
三位老师对文本的挖掘没有求大求高的强拉硬拽,而是立足文本刻画文本,一切从文本出发从语言文字中发现真善美的所在。整堂课,老师站在文本之中分析,学生站在文本中思考,一篇文章一句话一个字词都将老师和学生系在一起,同喜同忧同思同析,老师走到哪学生跟到哪,学生跟到哪老师指引到哪。一堂课结束了,老师讲得清晰自然学生听得赏心悦目,谁能说这样的课比那些眼花缭乱的展示课简陋。
二、对学生的实在
三位老师对学生没有“压”和“哄”,而是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一切都是针对孩子的身心特点设计,取法于孩子用法于孩子。老师不是课堂的指挥者而是一位智慧的引领者,更像是一位悄悄地跟随者。在他们的身上看不到对代沟的欲盖弥彰,也没有那种作为师者的强势,更没有那种万般无奈的矫揉造作,一切都是那样亲切那样自然。
三、对自己的实在 三堂课,除了文本以外其他的一切对于三位老师来说都是陌生的。三位老师没有硬生生的让对方围着自己转,也没有将自己与陌生的环境隔离开来,而是用极快的速度将自己融入到这陌生的环境当中。在融入到陌生的环境当中之时,心中还是牢记自己的所在,化有形的陌生于无形的心灵沟通之中。
三堂课三位名家,用各自的理解为我们展现了相同的语言文字课。在课上,我们看到了老师与学生对一篇文章的理解,能让我们将这一节课这一类课加以消化、吸收和利用,或许我们更应该走出这堂课,看看名家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并能薪火相传。
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一些自我意识也逐渐建立,同时也开始了“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思想历程,这个历程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同时往往也是漫长而曲折的。《小猪变形记》这本绘本就是用一种奇妙的方式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历程:一只百般无聊的小猪一心想要改变自己的形态去模仿其他的动物,想从中寻找到快乐和幸福,可他各种奇异的创举都以闹剧告终,最后才发现原来
对他来说,做自己,最快乐!
本书用明亮的色调展现了小猪自我探索的心理过程。借肋了图画书的形式,所以就显得特别的好笑和读起来也特别轻松。
在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边观察边讲述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思考、猜测、想象,一步步了解故事的发展。在开始部分,从封面切入,激发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兴趣:这样的小猪你见过吗?小猪变成了什么?小猪为什么要变形呢?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呢?这时,孩子的兴趣已经上来了,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想了解故事内容的期待。接着,教师又引导孩子猜测情节的发展:如当小猪变成长颈鹿之后,碰到了斑马被笑之后,他还会变成谁?让孩子们仔细观察画面,体会画面上所蕴涵的意思,还引导孩子大胆讲述,让孩子去体会故事以外的情节。特别是讲到小猪与小动物之间的对话时,师生分角色扮演小动物来模仿小猪与小动物当时的对话及神态,使活动的气氛活跃起来了。以至于后来一碰到什么动物孩子们马上会说出小猪变成谁?活动中,孩子主动参与,兴趣盎然。而且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适时设疑,给孩子们创设的想象思考的空间,让孩子们在聆听中思考,在思考中懂得:欣赏自己,做自己是最快乐的。
在这个故事片段中,我让幼儿猜一猜小猪遇到长颈鹿会想些什么?他会怎样向斑马炫耀?后三个片段开始我试着停顿,让孩子接着说一说他会怎么打招呼。这样的过程孩子发展了语言,在后面创作故事的环节里,孩子们发挥想象,并让自己说的话与文本语言结构一致。让语言发展渗透在无形之中,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在自由读书过程中关注语言,自觉发展语言。
在课堂操作中,我为了追求环节的完整,节省时间,很多地方处理匆忙,给孩子的时间和空间较少如果在课堂上让孩子多展示一些,更有助于孩子对故事本身的喜爱,和对阅读的向往。小猪变其他动物时能抓住动物的特点,让孩子们说一说,就更加有实效性,最后就不会出现小猪变星星等的回答。所以读书是孩子的快乐,他们才应该是主角,在今后的绘本阅读课上,应该给孩子更多发表言论的机会,让阅读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读书,让我拥有一份绝美的心情
读书,让我的教育理论更丰富 读书,让我更自信地面对生活 读书,让我体会别样的乐趣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是什么样子?有人说,就是她那个样子。
□优雅的气质、极具感染力的表达、恰当的体态语言„„她让人体验到母语的内在之美,感受到语文的趣味和魅力,也让自己成为讲台上一道无法复制的风景。
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课堂表演手段的运用
上传: 任肇平更新时间:2012-5-24 21:17:09
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课堂表演手段的运用 崇仁县第四小学 任肇平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文(或只是其中的词句、片断),是促进儿童对读物(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是整体的语文素质。因为它兼顾了教学目标中认知领域、情意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三个方面,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它可以说是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强化学生主体活动,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不同体裁的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如童话《小松鼠找花生》、《小稻秧脱险记》《谁的本领大》、《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等,故事《吃墨水》、《大禹治水》、《公仪休拒收礼物》等;还有一些小说、神话、诗歌等。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因此阅读课堂表演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一、抓住课堂表演特点,让学生在表演中感悟课文。
1、主体感受性:一般的表演活动是为客体对象服务的,演出是让观众欣赏、感受。但课堂表演不一样,它主要目的不是为“观众”(教师、学生)而演出,而是作为一种特殊的阅读理解手段,强调的是表演主体的自我感受,以求提高表演者的阅读质量,阅读力的培养和审美情操。因此,我们在表演过程中,应提倡师生共同参与设计、欣赏和评议,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受到感受。
2、动态生成性:课堂表演不同其他表演是排演成熟后的成果展示,它的表演过程同时也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并如何“形诸于外”的排演过程。利用课堂表演的这种特点,我们把它作为教学中的一种手段,一种深读课文,感受语言含义,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情操的手段。例:《荷叶圆圆》 ……
师:哪些同学愿意来演荷叶上面或下面的小东西?把这部分内容来表演一下?
(学生顿时活跃起来,许多学生自告奋勇,要当小水球,要当小蜻蜓等。教师请他们走上讲台)师:大家说说这时候荷叶上的小东西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生:小水珠是躺在荷叶上的。
生:小水珠会是在荷叶上摇来摇去的,荷叶是它的摇篮。生:小蜻蜓应该立着不动,还要把翅膀展开!
生:小鱼儿要摆动尾巴,这样才会有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师:大家说得真好,我们在表演过程中要体现课文中这些词句的描写。……
当然,除了表演前适当的点拨,我们还可以利用表演后的点评来突出课文内容的理解。
但是,我们不提倡一些教师执行公开课教学时,过分看重课堂表演的效果,而不惜在课前给几位学生认定表演角色,进行预排加工。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负担,而且失去了表演的动态生成过程的教学作用,课堂表演成了追求形式主义的“作假”,实在有违课堂表演的根本目的。
3、灵活简约性:课堂表演是一种学生的学习行为,不是真正舞台演出。所以主要着眼于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和思想情意的感受。这就决定了它的灵活简约。如表演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片断、一篇课文;可以是个体表演、小组表演、全员表演;可以不化妆、不设布景、不穿角色服装;可以不背熟台词,边拿着课本边表演。
4、反复中提高: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表演可不是这样,它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让学生在表演中不断感悟课文内容,在表演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学生们可以演了评,评了再演,边评边演,适时恰当的评价能激励学生,更能以评促演,使表演在提高中趋于完善。
二、丰富课堂表演形式,让学生在体悟中不断创新。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表演为“读”服务,我力求丰富课堂表演的形式,以让学生在不断的表演中,领悟其神,体悟其情,培养创新能力:
(一)单项表演。这种形式的表演没有情节,也没有多个角色,只是对课文某个词语意思的动作作诠释。如教学《夏夜多美》时,其中有一段:“水池里,睡莲刚闭上眼睛,就被呜呜的哭声惊醒了。她睁开眼睛一看,是一只蚂蚁趴在一根水草上。睡莲问:„小蚂蚁,你怎么啦?”学生在表演中抓住一“闭”、“哭”、“趴”、“问”等动词,学生做了这些词语的动作,不仅区别了这些动作,而且对词义加深了理解,也大大增加了阅读课文的情趣。
(二)综合表演。这类形式的表演的部分内容比较丰富,有不同的角色,有生动的情节,有个性化的对话,大多是课文的一个片断或整篇课文。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组合了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有着心理、感官上的快活和满足。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我让学生在学习完课文后进行课堂表演,在表演中体会鱼尾巴、牛尾巴、燕子尾巴的用处。在多次的教学实践中得出,这种综合表演调动和调节着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认识与创造,对美的追求与体验,张扬个性与健全人格统一起来,十分有利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
(三)小组合作。这样的表演,能让学生在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合作表演更能使学生准确体悟人物特点,展示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促进自我表现力的提高。每次完成创编之后,学生们按小组合作表演的兴致都很高,而且表演效果也很不错。
(四)群体表演。为了扩大表演的参与面,我们还可以根据教材设计尽可能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表演的教学环节。如教《春雨》一文时,在朗读课文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一齐表演春雨过后的草地,小草是怎样“向上,向上,再向上”的,学生从座位上根据课文字意慢慢站起,演出许多小草陆陆续续从地面冒出来的景象。这种群体表演,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的热烈情绪,对调控课堂气氛起重要作用。
(五)模拟表演。有些课堂表演,不是直接表演课文情节,而是改变课文内容,模拟生活情境,再作间接的表演,如教学《招领启事》这篇课文时,教师模拟参观活动,让全班学生当参观成员,请一位同学当园林工人张爷爷,教师给“张爷爷”戴上一顶工作帽,一个无线扩音话筒,和一把剪刀,并要“张爷爷”把课文改变成解说辞,指着投影屏幕上依次出现的景色,向全班同学作介绍。同学们还可以以参观成员的身份向“张爷爷”提问题,由“张爷爷”解答。如果“张爷爷”答不出,也可以请老师或能回答的同学作答。这样的课堂表演,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在内化课文语言的同时,根据表演的需要,创造性地组织语言的表达,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对交际言语的学习和运用。
我们还可以将课文改编为一个个小故事,再组织学生将表演带回家,让家人一同分享学习的快乐。或进行课本剧比赛,让孩子们在竞争中体会课文的内涵。它们可以说是课堂表演的一种升华,以此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全身心地在语文课堂的天地中尽情地畅想与飞翔。
第二篇:窦桂梅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
有幸听了窦桂梅老师的《游园不值》的示范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给了我很多启示,尤其是她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3000多名师生。
窦桂梅老师,毕业于吉林师范学校,从教于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现任清华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课程班毕业班,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编委及编写人员,国家“十五”课题“现代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组专家组成员,海淀中心学区课程改革领导组副组长。
窦桂梅老师示范课《游园不值》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吟”出了诗的韵味、意境和感情
对于语文教学,历来主张“读”,书是读出来的,古人说得好:“书主导百遍,其意自见。”但“读”也有各种各样的读法,平平淡淡,死水一潭地“读”也是读,就是千遍万遍地读,也仅仅是读而已,最好的效果就是将内容一字不少地背下来了,对于书中所蕴含的东西却不能了然于心,听的人听后一点感觉都没有,这叫死读书,读死书。窦桂梅老师在这一堂示范课教学中首先注重了读,其实说得准确点,应该是“吟”。
在上课之前,窦老师让学生齐声朗读以前学过的有关春的诗文。在此之前,师生这间是陌生的,并没有进行过一点交流,而这个时候学生的读,的确也只能说是读,给人有背着石头赶夜路的感觉。但当进入课堂,她首先指导的是学生该怎样读诗:平声应读得长,仄声应读得短。通过这一指导,学生读得已有些诗的韵味了,但这并不够,接着注重关键词的朗读。如“印”读得轻而且长,使人感觉到作者的小心翼翼,脚步轻重有别,距离有长有短。“苍苔”一词,两字之间的距离拉得较开,且这一词的后音又拖得很长,使人听来,仿佛觉得苍苔一片,而且是一大片,给人视觉上的形象,既有范围,又有色彩,使人联想到润湿的气候,小心翼翼的诗人,无限的春光。
第二句注重了“扣”、“柴扉”“久不开”的朗读。启发学生用动作感受是“扣”而不是“敲”,“扣”用动作尤其也用心,怕影响周围的人,不忍心,也衬出了环境的幽静,读得轻而且短。“柴扉”一词在朗读前,她首先问学生什么是柴扉,学生回答是门,她又问是怎样的门,学生回答是简陋的木门。通过课件图片展示,学生在几幅图片之中找到了被称为“柴扉”的木门之后,她就指导学生诵读这一词,通过几种朗读的比较,最后确定,这一词读得轻,两字之间拉得很开,后音拉得也较长学,使人觉得有区别于别的质地的门,也有别于崭然的木门,也仅仅是“柴扉”而已。“久不开”,尤其注意了“久”和“不开”之间的距离以及“不开”一词后音的延续,诗人的那种失落感由此而展现得淋漓尽致。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读得比较轻快,诗人的意外发现、惊喜的感情溢于一字之中。后句则重点读一“来”字。“来”读得长而且平,使人觉得伸出墙的一枝红杏充满了生机,同时也使人产生联想,联想到万千条春意盎然的枝条将冲出墙外。
诗的艺术是读的艺术。通过窦老师的一遍又一遍地指导朗读,这首诗的内容及情感,既就是教师不再点出,读者也能了然于心。所以,窦老师教这一堂课,“吟”就吟出了诗的韵味、意境和情感。
二、唱出了课堂气氛,并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综全学科,如果单把语文当语文来教,不但死板,而且越教越使人没有了兴趣,越学越使人没了感觉。因为语文是心的艺术,好多东西只可使人意会而不能言传,而对于美的感悟,用心去体会是其基本的方法,而教师就应该是心灵的使者,将作者与读者心与情架沟起来的桥梁
上课伊始,窦老师和学生一起唱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课前紧张的气氛一扫而尽,沉闷的空气马上变得活跃了起来,轻松了起来,师生之间的距离缩小了,这就为下面师生共同的活动作了一个有力地铺垫,同时激发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诗和歌有着必然的联系,加之她那优美的歌喉,很快地感染了听课的所有人。
出人意料的是,在本节课教授内容结束时,她将诗配上《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调唱了出来,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而且把学生学习的情绪一直延伸到了课外。这个时候的学生更能深切地体会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了。记得示范课结束了,到了休息的时间,许多听课的老师也一直在哼着《让我们荡起双桨》,从听课者的表情上可以看出窦老师示范课对大家的感染。
三、用教材而不宥于教材
窦桂梅老师上的是一堂小学诗歌手欣赏课,其实要说课堂内容的含量,我觉得远远地超出了课堂内容之外,向外拓展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确,语文的学习是没有界限的,让成人学习小学的内容,每天也会有新的收获;让小学的学生接触中学的内容,很多东西也不是太为难他们。窦桂梅老师《三超越式教学模式》之首,便就是超越教材。她认为,“语文学习更重要的在于高品味的阅读和积累”,于是她“把教材看作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积极地审视和批判教材,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准确地自选教材”。
在本节示范课的教学过程中,窦桂梅老师联系到了“推敲”的故事,诗歌《寻隐者不遇》,为下面重点内容的教学作了必要的铺垫。尤其讲到了诗的后两句,联系到了陆游的,《马上作》“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和《临安雨雪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并与原文做了比较,讲本文运用语言之精妙。比较之中,使学生明确学习语言,须细细推敲,运用语言更须细细推敲的道理,同时前面讲得“推敲”的故事也派上了用场。在讲到诗的意境,联系到《雪夜访戴不遇》的短文,诱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情绪。这个时候她问学生想对园主人说些什么,从而引出了访者与园主人的对话,访者与红杏的对话,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异常热烈。的确,教学是要求极高的教学,要求有丰富的知识积淀,但同时不能是卖弄知识的扯三拉四;与所教内容必须密切相关,为所教内容服务,又不是就课文内容的简单贩卖。窦娥冤桂梅老师说得好,“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而我们这些教书的人的工作在于“引导他们走进阅读的广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
四、感人至深的情感投入
人是感情动物,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艺术与情感结合起来,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过工作。没有哪一门学科能比语文教学更注意对情感投入的要求了。甚至可以说,教师情感的投入与否,完全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窦桂梅老师这堂示范课之所以让人回味无穷,一个最大的秘诀就在于感人至深的情感投入。这里不是自欣自赏的自我陶醉,而是和学生共同投入的心有灵犀的交流。
不论是课闪课后的歌声,还是课堂内容的教学,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且师生一同激动。这样的课,能不感染学生吗?怎么会不让人有所收获呢?她在说起自己在排课本剧《王二小》时她说,她被感动了,融入其中,学生也被感动了,也融入了其中。当王二小被敌人杀害,学生放声大哭,听课的人也抑制不住自己,好多的人也泣不成声。这就是成功的语文教学啊。
虽然窦老师课堂的歌声、排课本剧的才能,与她对音乐的爱好、教授音乐课的经历不无关系,但更为重要的是,她能够把自己的特长用于语文教学之中,为语文教学所用,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层次,取得了古板教学难以取得的效果。教学是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艺术,是艺术的教学,是教学的艺术化。
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投入,不仅仅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也渗透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内容朗读中表情丰富而且自然,多姿多彩的体态语,也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对学生的提问、及对学生回答的反应上,方法灵活多样,有热情的赞美,有轻轻的戏谑,也有笑语般的调侃,使回答准确的学生增强了自信心,从而更加积极思考;使回答不太准确或不准确的学生也不至于显得太尴尬,因而挫他们思考的积极性。
课堂上有了师生共同的情感投入,气氛就会变得轻松而且活跃,内容就会变得易解易懂易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窦桂梅老师说得好,“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绝不是不可以超越之。教师不是全部知识、全部真理的化身”,那么“就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与学生真正平等对门话的平台”,这样,学生才会有超越之胆,超越之识,超越之智,最后才能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语文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而是需要学生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独特的情感,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高尚的情操,从一个标准答案中体会一次独立的思考。”语文教学“应该寻找一种和学生谈话的轻松、态度的平等亲切、心灵的坦诚和谐”。
第三篇:走近窦桂梅 感受名师魅力
走近窦桂梅 感受名师魅力
这次有幸去杭州参加“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学导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驻足“千课万人”会场上,我被这恢弘的气势所震撼和折服,逸夫体育馆里,名师云集,我们目睹了孙双金、王红、薛法根、管建刚、虞大明等著名特级教师的风采,每一位名家在课堂上或大气磅礴或幽默风趣或激情高昂或智慧灵动或朴实无华或行云流水的摇曳多姿、精彩纷呈。但是我更是为窦桂梅老师的讲座所叹服。
她曾经是一位音乐教师,于是我感慨:难怪她的课上得那么美,那么有韵律。买来她的书,才开始认真了解她,原来她只是曾经代过音乐,却承担了大型的公开课。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啊?上网,她的事迹铺天盖地,从一篇篇钦佩的文字中,我了解了她,从一个普通老师成长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的经历,我的心被深深地感动着,震撼着。她对教育的情结,可用“四个情”来概括。
首先,是她对教育的痴情。有谁会主动放弃留校的机会,去一个普通的小学任教?她这样做了;有谁愿意放弃轻松的岗位,非要去教累人的语文?她却为此处心积虑,当她抓住机遇来到一所小学时,确已人满为患。于是,缺什么老师她教什么,在学校繁琐细碎的每一个环节中乐呵呵地“跑龙套”。她是个做什么都扎扎实实的人,在小学跑龙套的五年中,教过数学,教过美术,教过音乐,甚至教音乐时还承担过大型公开课,转了这么多学科,她觉得自己还是喜欢语文,终于抓住机会,当上了梦寐以求的“语文老师”。―――这就是窦桂梅,对教育的痴情,是她走向成功的力量之源。
其次,是她对课堂的激情。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有真性情方有新境界。”窦桂梅是个性情中人。无论有多疲惫,一旦站在讲台上,她便立刻激情四射,她能营造一个磁场,如同头上有一轮光环,让人不容拒绝地被吸引。她的声音,抑扬顿挫,柔美情深,富有感染力。她的这种激情犹如一团烈火迅速点燃起学生心中的那团火。她说,激情是她的一种状态,因为这是来自于她心底的自然流露。有人这样评价她:“窦老师把激情灌注到整个课堂,使课堂像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有致,我们仿佛和她以及孩子们一起登上她的激情之船,开始了激情之旅,观赏和领略到一派激情之.再者,是她对学生的倾情。在课堂上的窦桂梅是全情投入,激昂处她和孩子们一起激昂,缠绵处她和孩子们一起缠绵。高兴,她和孩子们一起击掌;伤心,她和孩子们一起落泪。课堂上的窦桂梅全然把自己也当成了一个孩子,倾情挥洒着童真。难怪有人说,她的精、气、神全在课堂上。窦桂梅说,站在学生面前,我就是语文。她着意带领孩子们走入的是一个美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美,美在丰富,丰富来自对不同人心人生的阅读。美在超越,超越于犄角旮旯的现实世界外,洞开了有厚度的精神世界。美在心灵可以放飞,梦想可以驰骋,而这样的自由无拘束,正来自师与生共同建构的心灵世界,也来自阅读所带来的丰厚的人类文化。
最后,是她对文本的深情。有人说,她当演员也会出名,的确,整个课堂就像一场演出,她就像出色的指挥家,孩子在她的指挥下,演奏一首首生命的歌曲。
演员在演绎别人,而她在演绎自己的为师人生。演员演戏,她在演心,演自己。所以,我们发现,她好像不太在意别人对她的要求,甚至“束缚”。于是,你会感觉她的课不能用完美来评价,而是一种豪气,大气。
窦桂梅老师说,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往简单里说,也就是教给孩子三件事:写一手好字,有一副好口才,写一篇漂亮文章。往复杂处说,一个孩子碰到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是一生的福气,甚至是几世修来的福气,让我们也努力成为一个带给孩子福气的老师吧。
第四篇:走进窦桂梅 感受名师魅力
翠茵学校 潘苑 走近窦桂梅 感受名师魅力
听完窦桂梅老师的《魅力》一课,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感觉语文就应该是这样教的,语文老师就应该是这样做的。窦老师的课堂,温润而有张力,流淌着动人心弦的美。她对我们谆谆善诱,语文课堂要做到“三度”:有温度,有广度和有深度。下面,我将从以上三方面来谈谈我所感受到的窦老师的魅力。
温度:窦老师说:“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让孩子‘享受语文生活’,让他们那色彩斑斓的天空里,飘满语文生活的花絮。”窦桂梅老师笑言当语文老师是幸福的,因为可以在各种文本“活一回”。在《林冲棒打洪教头》的课堂上,窦老师端起评书人的范儿,拿起板擦当醒木,张口字正腔圆,娓娓道来,把所有听课的孩子和老师都摄入其中,一起痛快淋漓地去“棒打洪教头”。在《魅力》的课堂上,师生跟随卡佳一同“怯生生”走进“汤姆叔叔的小屋”剧场,为卡佳的善良而感动,为卡佳的忧伤而难过。最后,爸爸带卡佳去后台,告诉她“汤姆叔叔是假的,这戛然而止的结局引发学生们的“义愤填膺” ——单纯美好的童心不应该受到摧残!无论上什么课,窦老师总是淋漓尽致地投入其中,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让孩子感受不同的世界。窦老师的课堂充满着温情,充满了感动。
广度:语文需要积累,厚积才能薄发。窦桂梅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老师们哪,积累就是积德呀!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要积德呀!”窦老师为了孩子们的积累可以说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课堂教学的广度,窦老师除了平日阅读各式各类的书籍汲取养分提升自己外,还把每节课都当成公开课来上,在备课上花大功夫——翻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为了讲好《魅力》一课,窦桂梅老师把《汤姆叔叔的小屋》反复读了很多次,还读了相关书评,读了惠特曼关于童心的诗歌„„她认为,老师们好好备课就是最好的培训。每一次备课就是一次美丽的蜕变,一次扎实的自我提升。正因为有了她课前的醉心投入,才会有“窦课堂”的广度和“窦学生”视野的宽度。
深度:窦桂梅老师更追求课堂的深度,她注重举一反三,更注重举三反一。无论讲何种文体,她都要引申拓展,要升华。她认为:语文要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我们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在语文中获得情感和品格的教育,而是让学生的情感、品格在语文的教学中得到滋养,得到成长。她的课堂渗透着浓浓的语文味,通过反复的朗读和探究,学生融入情境中,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例如她的《魅力》一课,紧紧扣住最有价值的“呵护童心”的主题展开,从惠特曼的“一个孩子,向最初的地方走去,那最初的,便成了孩子生命的一部分”到一点一滴体会卡佳丰富的内心世界,最后想象童心被摧残后的卡佳成年后对待儿女的做法,文本深度一点一点递进,水到渠成,让大家深刻理解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像呵护荷叶上晶莹脆弱的露珠一样呵护孩子的心灵”这句话的意义。
作为窦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有幸听到这样一堂魅力四射的课,是我的福气。我要努力做一名有温度、有广度和有深度的语文老师,带给孩子们纯真、美好、快乐的课堂。
第五篇:魅力课堂解读
魅力课堂解读
宋村中学培训处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两种现象,一种是借口注重实效,不愿意进行课改;一种是注重了形式,忽略了课改的实质。两种现象的结果都使得课堂失去了魅力。如何理解课堂的魅力,本文给了很好的诠释.《中国教育忧思录》里面讲了一个调查案例:一个大学教授问学生们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上课总是哈欠连天?一个女生说——老师,你们在课堂上只给我们压力,而不给我们魅力。
我们的课堂缺乏五大魅力。
第一,思想的魅力。课堂是产生思想的地方。课堂应该是学生放飞思想的精神天堂。教师应该是有思想的,有正确的学生观,素质观。著名的杂文教师吴非曾经写了一本书叫做《不跪着教书》,讲的就是教师要做思想的主人。教师要有自己的思想,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只唯真。
第二,文化的魅力。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曾经讲过自己的感慨,他到全国许多地方去讲学也观摩课堂教学,发现全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惊人的一致:“表扬他,啪啪啪!”教师表扬学生的方式如出一辙,这是教育的悲哀。一个教师要有表扬文化、欣赏文化、赞美文化。我们的课堂要成为知识的课堂,但更要成为文化的课堂,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奠基。
第三,个性的魅力。这是我们魅力课堂的核心。课堂是教育人的场所,人是有思想的,所以理所当然应该是各具特色的。灵秀的教师创造出灵秀的课堂,豪放的教师创造出豪放的课堂,智慧的教师创造出智慧的课堂,情感的教师创造出情感的课堂,幽默的教师创造出幽默的课堂,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孙双金老师曾为某地的教师上了一堂示范课《天游峰的扫墓人》,用的是问题式教学法,效果很好。然而,后来他再到该地其他学校去观摩教师们上课,发现大多数教师无论上什么课都用这样的方法。他心里一沉,糟了,怎么能够这样呢?一个教师应该学习名家的精髓、名家的思想,而不是名家的方式。第四,情感的魅力。一节课要上得好,首先教师要有充满激情的心灵。有了这样的心灵,在上课的时候,首先感动的是自己,然后用自己的情感的真实流露去感染在座的学生。如果一个教师无精打采地来到课堂上会是什么样子?但如果一个教师带着充满了激情的心灵来到课堂上,又会是什么样子?
第五,艺术的魅力。以前很多人戏称教师是教书匠,现在很多教师仍然把自己当作一个教书匠。什么是匠?我们的课堂决不应该只有技术,更应该充盈着艺术。所谓“循循善诱”,诱就是诱导,善是一种境界。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有少林硬功,练就一身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要有太极内功,要练就一身四两拨千斤的功夫。课堂是教师的也是学生的,但归根到底是学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寻,在探寻的过程中,巧妙点拨,一点就要点到要害处。
无论如何,我们要让自己、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课堂教学四境界
课堂教学分为四个境界:一是无效的课堂教学或者是低效的课堂教学,“无效教学”或者“低效教学”是对学生生命的一种浪费;二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这是课堂教学的底线;三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即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目标;四是魅力的课堂教学,这是最高境界的课堂教学,也是我们每个老师希望达到的课堂教学,我们今天研究这个课题,也正是希望达到这个境界。
魅力课堂应该是怎么样的
魅力课堂首先是高效的课堂,能吸引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并受到教育的课堂。课堂形式上关注学生的体验外,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快乐、忧伤,并付出真情,满腔热情、充满激情地投入到整个课堂活动中去;富有魅力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创造性的设计教学结构,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主自愿的活动。
如何打造魅力课堂
魅力课堂,它是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艺术魅力、科学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着活力、内聚力和爆发力。所以要打造魅力课堂,首先要使自己成为具有 魅力的老师。所以,要打造魅力课堂首先老师要考虑怎么样才使自己成为有魅力的老师。我觉得可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去关注。
1、教师应该学会研究。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种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要带着研究上课堂,研究不是灌输的移植,研究不是照本宣科的传授,研究是教师对每一堂课所需传授的课程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达到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目的。目前,我欣喜地发现,我们的大部分老师正是带着这样的研究进入课堂的。比如,数学老师通过研究,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孩子们达到预习的习惯,提高课堂效率;比如语文科组通过小学生的作文写作和评讲的研究,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比如,我们的班主任通过小学生的自主管理的研究,达到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今天我们研究魅力课堂正是希望达到我们的课堂充满魅力的效果。我想学生也是一样,为了不至于让你的学生成为一种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机器,把上课、听课、作业当成一种枯燥的模式,就应当引导学生从事课程研究,从研究学习中寻求快乐,以求达到愉悦学习的境界。
2、教师要让学生做主。
魅力课堂不是一味的灌输、包办和代替,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想方设法解除学生学习的包袱,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培养目标,才能不断涌现精彩纷呈的瞬间,使笑声、掌声、欢呼声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教学有了吸引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励了学生产生自信心与学习动力,同时也树立学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成为永恒的魅力。
3、教师应该善于“夸”。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的确如此,没有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语)。因此我们在打造魅力课堂的同时不要简单的把学生定性的划分为“好孩子”和“坏孩子”,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 生的优点和长处,适时鼓励,同时也要不断抑制某些学生的骄傲和放纵。在“夸”的过程中,当然要实事求是,还要讲究点艺术,让孩子在“夸”的过程中,得到激励,体验成功的喜悦,充满信心。当然好奇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缺乏自我约束力,有时不免犯错误,甚至出现同样的错误屡戒屡犯的情形,作为教师应了解孩子这一阶段的心理特征,要用我们宽广的胸怀去包容孩子的错误,用我们的爱心与耐心去帮助孩子克服这样那样的毛病。我们应树立这样一个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对每一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成与败要用欣赏的眼光去注视他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包容每一个孩子的错误或缺点,并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弥补不足。
4、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曾写过《关注学生的体验,提高课堂效率》一文,希望有空能指正!写本文正是因为,我在听课的过程中,老师关注学生的体验和不关注学生的体验而去上课,得出两种绝缘不同的效果。在此就不多说了。
5、教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应该是渊博的学识、游刃有余的教学能力、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有追求事业成功的欲望,学生从这样的老师身上看到榜样,受到了良好的熏陶,收益终身;教师的人格魅力应是善良和慈爱,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学生成绩的优劣、家庭的贫富而改变对一位学生的看法,教好每一个学生是老师的天职,教师应胸怀博大,容得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慈爱的长者,更是学习上的知心朋友,学生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得到了博大真诚的爱,从而产生敬佩;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对事业的忠诚,在追求学识上从不满足的执着精神,对工作的满腔热情,以教书育人为崇高职业,用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的品德去熏陶学生的品德,始终用胜不骄、败不馁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学生从这样的老师身上获得了做人的准则,领略到做人的真谛。
最后希望我们通过对“魅力课堂”的研究,希望将成为我们老师指路明灯,在研究中,找到工作的乐趣,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