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分析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分析
摘 要:本文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化学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分析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正确运用方可有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多媒体教学的热潮下,教师应及时总结、回顾多媒体教学的问题和经验,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作用,辅助教学教育工作。
一、高中化学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展,学校作为科学技术的前沿阵地,在教学和管理方面越来越多的运用到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以其特点和优势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设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新时期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集合在一起,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化,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化学知识,构建活泼的教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1.明确课堂教学中各因素的地位和各因素的关系
高中化学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个方面。四个要素相互关联、合理配合,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要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首先要正确处理四者之间的关系。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材是学生所学知识的载体,多媒体是学生学习、教师授课的工具。多媒体在教学中是创设学习氛围的工具,辅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在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下,高中化学教学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只有正确认识四个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正确处理四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定位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2.结合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是以传统的教学媒体为基础,以各种电教媒体为标志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来刺激和调动学生的感官,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在讲授枯燥的知识点时,可将知识点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形式表选出来,化枯燥为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难以操作、不好观察或者危险性较大的实验时,例如CO还原CuO实验,让学生在进行真实实验操作之前观察模拟演示,熟习实验操作步骤和规范后,再进行真正的实验。以免对实验仪器造成损坏,引发意外事故,引发学生的实验恐慌心理。高中化学课程很大一部分是较为抽象的,学生对学习的知识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示,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述分子的结构的课时,就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化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整个课时都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如果不管教学内容一味追求多媒体形式则会造成教学空洞、学生注意力分散的不良后果。
3.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及时、按时对各个时期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概括总结是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多媒体可对所讲内容进行完善的保存,可随时调用,再现当时上课的情景,使学生脑中重现上课时的情境,巩固知识,形成条理清晰、系统完善的知识结构系统。另外,化学实验是复习课的中一个重要内容,复习化学实验知识时,如果每个实验都重新做一遍不现实,如果单靠课本回顾当时的情境太单薄抽象,利用多媒体模拟当时的实验,回顾实验内容及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规则,掌握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有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在课前对所学课程提前预习,了解基本内容,上课听讲时有着重点。课后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复习巩固知识,回顾课上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4.要正确对待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味追求趣味性,而缺乏针对高中化学内容的课件中,插入过多的动画、声效,花哨得好象幼教软件,当然,设计者的本意是想使课件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事与愿违,一些幼稚的画面或声音常引起学生的哄笑,反而扰乱了课堂秩序,影响了教学效率。还有无原则地增大教学密度,令学生应接不暇,纵然图文声情并茂,学生却经常手忙脚乱,顾此失彼。一道练习在屏幕上才显示几秒钟,就想让学生报出正确答案,操之过急;一段材料刚阅读一遍就指望学生能提取出关键信息,谈何容易!如果一味追求课堂教学过程的“奢华”,讲究声音、录像、动画和投影,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最终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5.要正确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来实现一个教学主题的计算机文档或软件。这些教学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多媒体课件在各种教学中被公认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直观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观察和判断,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高中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多媒体的应用可将学习内容更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建设活泼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丹红.“画蛇添足”还是“画龙点睛”――谈多媒体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1,(02).[2] 潘国荣,刘芬.巧借信息“翅膀”,翱翔教育“领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辅助高中化学教育浅谈[J].网络财富,2014,(10).
第二篇:浅谈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基本上是整堂课以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记忆为主。由于方法单一,所以学生课堂效率较低,从而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无从谈能力培养了。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也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自学能力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二是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材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及时得到验证,从而增强学生的自学信心和激发学生的自学乐趣。
知识固然重要,但科学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无异于拿到了开启知识的金钥匙。因此,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还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
二、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
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多讲习题,减少实验,甚至不做实验,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中等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在课本要求学生必做实验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学生选做实验的容量及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三、加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黑板粉笔,幻灯投影片,这些手段简便快捷,随时可以按照课堂情况书写内容,易学易用,经济高效。但有局限性,表现形式呆板、僵硬,不能展现化学中的微观问题,且容量小。而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以电视、录像、实物展示台等现代媒体与计算机结合的多媒体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个别学习环境,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以便于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
综合上述,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是极富发展前景的探索和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活动,它的宗旨和任务就是促进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国家、为民族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为二十一世纪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军事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服务。探索教育现代化、探索教学改革,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责任和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山西省吕梁市贺昌中学)
第三篇:浅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与思考
生化组赵荣宏2012年3月22日
我们的化学课堂,其教学模式大多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如何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呢?1 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教学,它强调“知识与技能”,突出“过程与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而“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前面二者的实现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必须将三维目标具体分解到各年级、各单元、各节内容之中,细化落实。教师要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对待学生: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越近,教学效果越佳。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以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角色去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挖苦讥讽学生,师生平等对待,教学气氛才能活跃、和谐。教师必须提高教学技巧、技能: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的教学基本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如教师提出问题后要善于等待,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要急于给出答案。
教师如果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喜欢听,教学活动自然活跃、欢快,当然教学效果就佳。同时教师的肢体语言对学生的学习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恰当运用手势、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于教学活动,可以避免学生长时间机械听课造成疲劳。
总之,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摆脱目前较陈旧的教学方法,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实施素质教育,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为此,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集思广益,长期不懈地研究课堂有效教学途径和策略,使高中化学教学步入新课改的正确轨道。
第四篇:高中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教学方法探讨
高中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教学方法探讨
作者:
来源:科教导刊 2013年18期
显示汉语拼音
摘 要 原电池和电解池是高中化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历年高考常考重点、难点内容之一。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原电池和电解池对比教学、归纳教学以及直击考点教学的方法,详尽解析原电池和电解池相关概念,提高学生对本知识点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 原电池 电解池 电极反应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电化学当中原电池和电解池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通信、照明、医疗等部门,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不可缺少,成为高考常考的知识点。①②③从高考题型来看,主要涉及选择、填空、判断、推断、计算等形式。从知识内容来看,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和金属防腐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反应方程式及电极反应式书写。命题过程中,题目呈现方式千变万化,涉及领域广泛,且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未来高考中仍是考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注
意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推理判断思维、逆向解题思维,规范学生的解题方法,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概念,做到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本文总结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对比教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概念归纳教学以及直击考点教学,为广大同行以后的日常教学提高参考。④⑤原电池和电解池对比教学
原电池和电解池问题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老师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相关比较如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原电池和电解池差异,主要是概念上理解的差异,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原电池和电解池进行系统比较,让学生清楚认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本质差别,从而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综合运用的能力,从容面对高考试题当中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综合考查题型。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概念归纳教学
每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原电池和电解池是命题的热点,各地的模拟题中这类考试题目比较多,难度差别也很大,有些甚至比较偏、怪,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高考题目形式千变万化,而对知识点理解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在教学中要以近五年高考命题知识点为指导,针对一些常见的题型做详尽的归纳总结,减轻学生的负担。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归纳。(1)概念的理解:找出原电池与电解池、正极与阳极、负极和阴极、电子流向与电流流向等概念的异同点,更好地把握知识点的运用;(2)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极反应的书写一直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丢分最多,经常失误;(3)计算:常见的有生成物分子式、结构
式、物质的量、化学方程式配平等相关计算的形式,通过计算,可以了解考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程度,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综合运用能力;(4)紧密联系生活:化学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手机、笔记本电脑电池充电放电,家用电器生锈等等,都跟电化学有关联。
对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概念归纳总结,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础知识,由局部知识向网络知识发展,促使学生注重相关学科的联系和渗透,广泛阅读课外知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原电池和电解池直击考点教学
原电池和电解池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理论知识点,也是历年高考必考的一个重点。直击考点教学法就是拿历年高考试题作为典例的教学方法,历年的高考试题也是考生复习最好的资料,通过对历年试题分析,针对性安排教学内容,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教学,关键是原电池和电解池辨析。下面就从试题区别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电极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两个方面做教学介绍。在实例中判定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具体理解满足原电池或电解池的形成条件;是化学能转换电能还是电能转换化学能;有没有活泼金属失去电子;有无金属单质电解析出等试题给出的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判断电化学装置是属于原电池还是电解池。最终由学生总结:①电解池是一定要有外接电源,所以有外接电源的为电解池,无外接电源的必定为原电池。多池组合时,一般是含活泼金属的池为原电池,其余都是在原电池带动下工作的电解池;最活泼的电极相同时,则两极间活泼性差别较大的为原电池,其余为电解池;②阴阳极的判断,根据电极与电源两极相连的顺序判断,阴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电解池中的电极。其反应时,溶液中氧化能力强的离子首先在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直接相连,该极上,溶液中还原性强的阴离子失去电子被氧化,或者电极材料本身失去电子被氧化溶于溶液当中;③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构成的原电池的两极,活泼金属做负极,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极。用惰性电极时,电解多种阳离子共存的混合盐溶液时,较不活泼的金属的阳离子在阴极首先获得电子而析出。尽管这两部分内容教材中都安排了演示实验,但这两个演示实验的外形相似,操作简单,因此印象不深,记忆不牢。对于基本概念的考查,没有窍门可供选择,只要能牢记和深入理解基本的概念,各种概念的考查都会迎刃而解。结语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它与其他各科看似不同,其实相通,不同在于内容,相通在于教与学的方法,究其根本,殊途同归,都应以学生为本,激发起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再辅以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补充尽可能多的课外相关知识,开阔视野,从而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本文所述,通过对原电池和电解池工作原理的对比教学、知识点概念归纳教学、直击考点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电化学相关的概念,掌握基础知识。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无固定的模式,我们可以有多种的尝试,在一定的大框架下,我们应追求教学的不拘一格,不限一法,把教学的多样性、稳定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有机地结合和统一。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安排演示实验,指导学生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理解概念,总结解题方法,提升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注释
① 杨显维.谈谈如何区别高中化学中原电池和电解池[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5).② 冯雁.原电池及电解池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技巧[J].电大理工,2008(1).③ 徐自文.电化学考点解析[J].科学咨询(教学研究),2008(S1).④ 张淼玲.原电池电解池的区别与判断[J].教育教学论坛,2011(7).⑤ 岳长在.原电池电极的判断、方程式的书写及其应用[J].新课程(教研版),2009
第五篇:高中化学 试卷分析
高三化学八月阶段测试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1.考查的是学生对物质分类的掌握情况。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大,每一组错误答案中都有一种非常容易判断出来的物质。A项中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B项中的氯气是单质,C项中的纯碱是盐不是碱。所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选对。
2.考查的是除杂问题。学生对A项中的碘单质的溶解性的掌握容易出错,误以为不溶就直接选了。而B项的知识学生已经忘了,所以很多学生在B和C中随机选了一项,即使选对也是蒙的。所以这样的知识应加强练习。
3.考查的是氧化性顺序问题,如果是填空题则有一定难度,但本题是选择题难度就大大降低了,但是依然有很多学生选错。建议老师讲解的时候按填空题讲,在实验班最好用图像分析。
4.考查的是实验能力,相对比较还算很简单,大多是平时讲课时重点强调的内容,而且每个选项中的错误都很明显,A项不应该用水润湿PH试纸,这样做会对所测溶液浓度稀释。B项给试管加热应倾斜45∠。C项中摇匀就已经完成实验了,再加水会造成浓度偏低。所以只要是平时学习的学生都会选对。
5.主要考查漂白粉,氯气跟碱反应,次氯酸弱酸性三个知识点。
主要问题有:①不能正确书写记忆相关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②错误书写次氯酸钙{CaClO、CaClO3}。③将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与有效成分混淆。
6.主要考查钠及其化合物知识,涉及的知识点有:NaHCO3分解、Na202跟水及二氧化碳的反应,CO2跟石灰水反应,钠的焰色反应,过氧化钠的颜色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错误是表述规范性不好。例如“Na2HCO3、NaH2CO3”等,化学方程式不配平、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却写成化学方程式等。
7.主要考查托盘天平使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误差分析。本题主要错误有: ①计算错误,将正确答案“11.43”计算成“1430”、“11.7”、“5”等。②大多数数学生错选、漏选,很多学生将BA顺序颠倒。③将已知选项“D”错选为“C”等。
分析:天平使用知识最选在初二物理中学习使用,到初三,高一化学中学习使用,再高三至少是第四次使用,但学生的回答结果却不能令人满意。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操作是本学期的重点实验之一,但很多学生回答误差分析的问题却有较大困难。这些问题值得各位深思。
08.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原理、钾跟水反应、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等。
8,9考察离子共存,学生对离子共存的条件和规律掌握不是很好,如:氧化还原,复分解反应型不共存。以后教学过程中要规范教学行为,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减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失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化学用语的规范化书写,如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等中书写的要素。且要规范解题格式,强调书写工整,以便将来更好的适应高考网上阅卷模式。
10.考查氧化还原实质,对中等难度的习题,学生不能运用规律解题。以后教学过程中注重“双基”的教学。讲清概念、定义、原理的内涵和外延,不仅要讲清是什么,还要讲清为什么,让学生从源头上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切勿强化死记硬背,更不要凭印象解决问题。
11.本题主要问题有:①学生不知道这四个重要反应。②不按要求回答,该写离子方程式去写成化学方程式,该写化学方程式去写成离子方程式。③书写离子方程式规则未掌握或未形成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技能等。
12.考查的是溶液中离子的电荷守恒问题,这类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要学生能够列出电荷守恒关系c(Na)+2 c(Mg)= c(Cl)+2 c(SO4),代入数据就可以解决。由于此类题刚刚讲过,学生做的也很好。
13.考查的是物质的量浓度公式的有关计算,需要注意的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质的体积加溶剂的体积,必须用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的密度。而且需要注意物质的量的单位是mol/L,必须把密度的单位换算成L.14.考察的是气体的收集方法,必须注意管口的方向,由图.2可知此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由图3可知此气体溶于水,综合考虑正确的是NH3.+
+
15.考查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有关。○1Cu 与 HNO3如果稀的话生成生成NO;如果浓的话生成NO2。○2Cu 与FeCl3溶液反应只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铜。○3锌与浓硫酸生成SO2,锌与稀浓硫酸生成H2。○4铁与盐酸无论浓稀都生成H2。由于浓度不同而发生不同氧化还原○1○3。
很多学生忘记了锌与浓硫酸生成SO2。造成错误。16.硫酸铵在强热下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硫,氨气和水。3(NH4)2SO4 =强热= 3SO2↑+6H2O+N2↑+ 4NH3↑
氧化产物是N2和还原产物是SO2,物质的量的比为1:3,很多同学因为方程式书写不上,配平错误。导致选错。
17.本题考查硫酸根的检验。应该先加足量盐酸,再加氯化钡溶液。否则,排除不了,银离子,亚硫酸根的干扰。很多同学错选成D.18.考查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简单计算,学生感到无难度,但解题方法不对,他们都写了化学反应方程式,该题只要找出硫的价态变化就可以,因为产生0.5molCO2,由此得出有0.5molCS2,即1molS,由1mol负2价S到1mol零价S,转移2mol电子,也就是转移的电子数目是2NA。
19.是前1993年的高考题,该题是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一道题,学生由于分析能力不是很强,实验装置图又较特殊,学生答的准确率并不高,该题在解答时注意题的主干所描述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还有持续通入X,再点燃X时使试管内的固体发生反应,生成了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
20.考察有关过氧化钠反应转移电子数的知识,该知识点虽然很简单,但是学生非常容易出现错误,过氧化钠中二个-1价的氧有一个转变为-2价,一个转变为0价,所以转移电子数是1个,被氧化和被还原的质量比为1:1。
21.是一道中等难度的离子共存分析题,实验班学生能答得很好,但是普通班学生答的不是很理想,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学生对硅酸沉淀不熟悉,有很多学生想不到。
2.学生一看到加入H生成沉淀即马上想到AO2,忽略了量的关系。这一点一定要加强练习。还有OH加入到AL中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3离子方程式书写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普通班同学,必须多做题加以巩固。
4.氢氧化铝和氨水反应问题。
总之这道题难度不大,没有计算,没有图像,没有数据分析,而这种题是高考必考题,所以以后老师再出独立作业时应该多设计这样的类型题。
22. —3++
—此题是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的实验题。当溶质是液体的时候涉及到溶液的稀释问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溶液配制需要的仪器,配制时的正确操作顺序,注意事项以及误差的分析。
学生对这道题答得相对比较好,多数都能正确回答,得分数比较高。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需要盐酸的体积在计算的过程中利用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或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来进行计算。1.18g/cm×V×36.5%=0.25L×0.1mol/L×36.5g/mol 算出V≈2.1mL(因为选用的是量筒来量取液体,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有少数同学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了。
其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需要的仪器容量瓶必须有规格,因为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必须用250mL容量瓶才能配制250mL的溶液。有个别同学没有标出规格的,要加强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最后,在误差分析的题中,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液体受热膨胀体积不准,导致误差。有少数同学答容量瓶只能在室温时使用,还有容量瓶受热膨胀,都是不准确的。实际上液体的受热膨胀系数要比固体大得多,所以容量瓶的膨胀可以忽略,主要考虑液体的膨胀。要求学生要掌握答题的切入点和思维的缜密性。
以后关于实验,要多给学生一些形象的讲述,最好有实际的操作,能够让学生掌握的更加扎实。
23题.: 此题是考查氧化还原计算。拔高题。学生这道题答得相对不好,少数学生能正确回答。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氧化还原方程式不会写,氧化还原计算得失电子守恒等式不会找。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审题和解题能力的培养。要突出过程教学,尤其是在讲评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流程式审题模式(即读题-判断题型-找关键字、词-找相关联系-确定表述方式-规范作答)。在审题时,一定要强化认真读题,抓关键字、词,在表述中一定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采点得高分,以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准确性,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