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节奏练习中体现奥尔夫教学特点的反思
在节奏练习中体现奥尔夫教学特点的反思
(2011-04-13 00:00:47)转载▼ 标签:
杂谈
奥尔夫先生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单独存在,不同的歌不可能是同一个旋律,却可以是同一种节奏,应当说奥尔夫强调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因此,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并且同时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而教师如何针对幼儿的特点和兴趣,对其进行节奏练习的引导,成为了在奥尔夫音乐活动进行中的关键。据于这样的认识,我着重抓住这一核心的音乐素质培养,通过学习和借鉴卡尔·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节奏练习的方法,在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是我对在节奏练习中如何体现奥尔夫教学特点的几点反思:
一、语词节奏的练习
奥尔夫认为语言是音乐的根,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我经常安排幼儿做一些有节奏的语词朗读练习。
如:春天来了
春天 来∣ 春天 来∣花儿朵朵∣开 —∣红花 开∣白花 开∣蜜蜂蝴蝶| 都飞| 来 —‖
对于类似这样的短小歌曲,我反复把它变通成各种节奏来朗诵,然后再结合一定动作或舞蹈去加强节奏,使幼儿在朗诵的过程中,增强对节奏的敏感,继而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
如: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 鼠∣ 上灯 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 喵∣猫来 了∣叽哩咕噜 | 滚下 来 ‖
让幼儿结合一定的词组和语句去掌握一定的节奏型,使孩子在边朗诵,边跳,边拍掌,边跺脚等过程中,去培养节奏的准确性,使这首儿歌的节奏练习具有音乐性,不是纯机械性地打拍子,而是在流畅、自如、有力度的变化,富有表现力的说唱语词过程中,掌握节奏,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如:带着礼物来到外婆家(中班奥尔夫教材)
带着礼物来到|外婆 家|外婆高兴笑得|象朵 花|带着礼物来到|奶奶 家|奶奶满嘴金牙|笑哈 哈||
在这样以节奏型为基础的说儿歌的过程当中,我将幼儿分成两组或三组进行轮说,这不仅能加强幼儿的节奏记忆能力,同时为今后学习轮唱奠定了深刻的感性认识,这符合中班以上年龄的幼儿练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先请第一组小朋友按节奏拍手说歌词,第二组小朋友从☆记号(比一组晚一拍)按节奏拍手说歌词,当第一组说到“笑哈哈呀笑哈哈”时再反复一遍“笑哈哈呀笑哈哈”变成两组找齐。
如:点名练习
老师有节奏地呼唤:王 小明∣王 小明∣你 在∣哪 —∣
幼儿有节奏的回答:何 老师∣何 老师∣我 在∣这 —∣
在点了一些音节数不同的幼儿名字和幼儿熟悉了以后,也可以让他们互相有节奏地呼唤或分组呼唤,形成多声部呼唤。
二、身体动作的声势练习节奏
拍节奏是幼儿节奏入门训练最常见的、适合幼儿接受能力的方法,而身体是最好的器乐。拍手、拍腿、拍肩等不仅讲究节奏,同时还十分注重音色。而通过有规律的拍手、拍腿、跺脚等形式不仅能让幼儿教育掌握各种多变的节奏型,还能成为幼儿自己创造的节奏型的方式。
如:斗牛士进行曲
在较抒情缓慢的乐段中,我指导幼儿用拍手或者拍肩来拍出节奏,但是在情绪越来越热烈的乐段中,我指导幼儿用跺脚或者拍腿来拍出节奏,这就结合了乐曲的情感和节奏特点来练习熟悉了这首乐曲的节奏。
如:圆(奥尔夫教学课)
我引导幼儿清晰、准确地演示“圆”,如“怎么变”、“怎么跑”、“全身怎样动”才能形成一个圆等等,加上移动位置(如转圆圈、旋转)和动作组合探索更多地“圆”的形式。引导幼儿通过整个身体的训练来获得,使幼儿的每一肢体都参加到娱乐活动中。先训练幼儿分别单独练,然后某些部位同时练,最后是整个身体加入,形势是接力赛一个一个幼儿根据节奏不断地变换动作。整个教学中,教师是个引导者,主要是设置环境,让幼儿去探索。
如:来了一群小鸭子 33 3|4 53 | 2 17 6 | 5 — |
这是一首极富童趣活泼又简短的歌曲,我们就指导幼儿用口技的形式来为歌曲表现出歌曲的节奏型,通过变化口型和舌头的运动发出声音,使幼儿在感兴趣的练习中获得准确的节奏感。
这样以人体为天然乐器,通过拍、打,跺、捻、捶、搓、吹等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不仅使幼儿动作协调、合拍、整齐地表现节奏,更能在节奏性活动中引导幼儿从运动神经上获得节奏感觉,这是形成节奏感不可忽视的条件。
三、即兴创造性的练习节奏
即兴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在我们的奥尔夫音乐活动里,每个幼儿都不是静坐着的,孩子们的思维和肢体都在积极地运转着,老师会经常地问:“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幼儿可以拍手来表现节奏,也可以跺脚,可以拍肩膀,甚至拍小肚子拍屁股等等,即兴创造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幼儿用自己全身心去表现自己,表现音乐,有着这样的创造体验的孩子,对他们的一生将有着多么深刻的意义。
如:我是草原小牧民
在这首乐曲中,我指导幼儿听音乐自由的用身体节奏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让幼儿根据自己对这首乐曲的理解运用已有的音乐技能创编节奏动作,使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有的幼儿甚至能根据拍身体不同部位发出的音色特点来决定用身体的什么部位去表现某段乐曲。
在这段较抒情的部分有的幼儿喜欢用拍肩来表示,有的幼儿则用轻拍脸蛋来表示。
而在这段表达情绪愉快的部分有的幼儿用拍手来表示,有的幼儿就用拍腿来表示,还有的幼儿能够做到双人或者多人互拍手或者互拍身体的其他部位来表达出乐曲的节奏,增强了幼儿的合作、观察、协调能力。
如:在十六宫格中给棋子搬家
在最初的模仿和探索中,我先使用一些简单基础的二拍节奏模式来进行在十六宫格中给棋子搬家的游戏,用来选作创作过程的第一步简单素材,这些基础节奏同语言联系在一起,帮助幼儿自己掌握节奏,接下来让幼儿自由选择,使语言和节奏相配,并且这些语言可以从我们学校或课堂所学题材、文章和故事中选择,不断变化更新。老师可以请幼儿建议变化的方法,音乐可以被幼儿改变,因为它是简单和开放的,幼儿可以决定要改变节奏,通过在十六宫格中变化练习节奏,并延伸到创作多种节奏型的形式,甚至创造性练习自己填词。
四、在打击乐中练习节奏
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大量的器乐活动,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显著区别于其它教学法的特点,奥尔夫音乐教学不仅运用了幼儿的动作思维这一特点,还利用特殊的乐器(如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并有原始乐器的特征),让幼儿用简单的大肌肉进行演奏,为幼儿提供了一种以简单的方式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因此,在打击乐的教学中,我把握住奥这一教学特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如:风筝和大树(奥尔夫大班教材)
风筝飞到|树上 去|小鸟飞来|玩游 戏|风筝飞到|树上 去|下不来呀|真生 气|
在这里我注重多声部的练习,常以卡农、分组合奏,大合奏等形式,重视分组的练习和演奏。总体的演奏虽然比较丰富和复杂,但其中每人的演奏都是比较简易的,这样培养了幼儿互相合作、配合协调的习惯,同时掌握了常用的歌曲伴奏形式以及较复杂的打击乐合奏形式。
如:小奶牛
小奶 牛 呀|多么 美 丽|身穿 花 衣| 裳 — — |练习跑 步 |在那 草 地|上— —|
这种轻快的歌曲我指导幼儿感知音乐的强弱关系,用打击乐器表现音律美的活动培养节奏感,让幼儿准确地再现音乐的节奏,用美的节奏性动作表现音乐情感。
如:大家来打麦
X X X | X X X |X XX X| X X X | XX||
一萝麦两萝麦 三萝四萝 来打麦嗨 嗨!
象这样短小简单的儿歌,用打击乐器伴奏由浅入深,融合贯通,先从最简单的肢体活动开始,逐步引伸到亲近人体的乐器再发展为具体操作,逐步引导进入到顽固伴奏的模式中去,用“来打麦”当顽固节奏,分组进行节奏练习,幼儿在学习中,接触的是最易感受和领会的形式,完全消除了幼儿学习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并且保证在其后所进行的每一项加深内容的学习,都是在幼儿熟练掌握前一项的基础上发展延续的,使幼儿始终处在力所能及的状况之下,参与面达到百分之一百,所以,无论在校内或校外,音乐的学习都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乐趣之一。
总之,无论是语词节奏的练习、身体动作的声势练习节奏,还是即兴创造性的练习节奏,我都紧抓住节奏这一根本的元素,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让幼儿不断体验节奏表现方式无穷变化中,很好地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
第二篇:奥尔夫教学中节奏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节奏练习
在培养幼儿音乐素质中,我们学习和借鉴了卡尔·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节奏练习,实践证明,这对于节奏感的培养是卓有成效的。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他独创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在德国被广泛采用,自1961年起专门成立了“奥尔夫研究所”,通过他们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使奥尔夫教学流传世界各国,在国际上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是人类最本能的音乐,它是人类本能性自然、直接、即兴的流露。“原始的
节奏”是人类脉搏跳动、呼吸及内心情绪起伏的体现。由此可见,奥尔夫是力图通过人类最根本,最自然,也
是最古老的音乐实践形式——即兴演奏,通过与动作、与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节奏,以唤起几乎一切人(特
别是儿童)身上潜存的音乐本能,使音乐成为人们自然、自发的要求。他根据音乐的始源和发展规律即音乐生
理——心理法则,建立起来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是合理、科学、有效的。
他还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
存在。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他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
我们现在从奥尔夫教学体系中归纳出以下几种节奏练习方法:
一、语言节奏练习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如何通过民谣、儿歌,让儿童从语言出发来掌握节奏。这里就不细叙述。但必须强调 的是,要结合一定的词组和语句去掌握一定的节奏型,然后再结合一定的动作和舞蹈去加强节奏,使孩子在边 朗诵(或唱),迫跳,边拍掌,边跺脚等过程中,去培养节奏的敏感性。
如:
(附图 {图})
这是一首通过说儿歌,掌握一定的节奏型的练习。加上拍手、拍腿、跺腿三种不同节奏型的伴奏方式,使
这首儿歌的节奏练习具有音乐性,不是纯机械性地打拍子,而是在流畅、自如、有力度的变化,富有表现力的 伴奏过程中,掌握节奏。
二、声势练习
这是一种不受条件、环境、时间制约的,极其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方法。通过有规
律的拍手、拍腿、跺脚等形式掌握各种多变的节奏型,并为幼儿自己创造节奏型(为儿歌、歌曲伴奏)积累素 材。
根据幼儿认识具体形象的基本特点,我们采取用红、绿、黑三种不同颜色,分别表示是拍手的节奏,拍腿 的节奏,跺脚的节奏。幼儿可自己看着谱而动作;也可由教师边指导幼儿看谱来做节奏练习;还可以不看谱,而由教师先拍一种节奏型,让幼儿模仿,反复再现。从而使幼儿听觉快速反映得到培养,同时得到了节奏的练
习。这种学习方式我们把它叫做声势练习。
以下提供几组练习作为参考:
1.拍手声势练习
(附图 {图})
2.拍腿声势练习
符杆向下表示左手拍左腿。符杆向上表示右手拍右腿。
符杆同拍向上下,表示双手同时拍双腿。
(附图 {图})
3.跺脚声势练习
符杆向下表示左脚跺地。
符杆向上表示右脚跺地。
(附图 {图})
4.综合声势练习
每一种节奏型,包括二至三种声势练习,拍节奏时从左至右看节奏谱,按节奏进行三个声势的节奏练习:
(附图 {图})
三、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
在拍手、拍腿、跺脚的声势训练基础上,进行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对于儿童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以一种声势和节奏型进行练习,然后将三组合起来为儿歌式歌曲伴奏,便成了三个 声部的节奏音乐了。
拍手、拍腿、跺脚三组为歌曲伴奏:
(附图 {图})
四、轮说节奏练习
在以节奏型为基础的说儿歌的过程当中,如果我们将幼儿分成两组或三组进行轮说,这不仅能加强幼儿的
节奏记忆能力,同时为今后学习轮唱奠定了深刻的感性认识。例如:
(附图 {图})
请第一组小朋友按节奏拍手说歌词,第二组小朋友从☆记号(比一组晚一拍)按节奏拍手说歌词,当第一
组说到“敲呀敲锣”时再反复一遍“敲呀敲锣”,最后说“鼓”时两组找齐。
五、变奏节奏练习
同一首儿歌可用不同的节奏分别说。也可用不同的节奏同时说。各种不同节奏则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例如:
(附图 {图})
以上我们介绍了五种节奏练习的方法,它不仅要求幼儿动手、动脑,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
自参与活动,而且在玩、说、唱、动、奏的过程中去感知节奏,体验节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不是沉闷地、一
味地坐着伴奏,机械地奏乐,而是能充分激发儿童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因此,从各方面来说,这种学习节奏 的方法,均寓学习于游戏之中。真正实现了“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至理。这完全是符合儿童心
理的一套完整的音乐教学方法,系统的音乐教育体系。
第三篇: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节奏训练
一、奥尔夫先生生平
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是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儿童教育家,他独创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在德国以及世界上70多个国家被广泛采用,人们公认“奥尔夫是为了孩子的音乐,是用于终身的音乐教育”。奥尔夫先生认为要奠定孩子未来音乐学习的坚实基础,其音乐训练应依照音乐发展的进程进行,即以节奏为根本,逐渐建立对旋律、音感与即兴创作和欣赏。
二、奥尔夫音乐
鲜明而突出的节奏性是奥尔夫音乐风格的首要特色。奥尔夫先生认为:节奏是构成音乐的最主要元素,是推动音乐发展的基本因素。一切音乐的开始和基础,便是节奏。
奥尔夫的音乐通常具有明确的调式、调性,在那些调式性的乐章中,他常使大、小调轮番交替地出现。
奥尔夫特别爱用打击乐器,他的每部作品中都必用打击乐器,除定音鼓外,常会使用四种以上,甚至是全部的打击乐器。
奥尔夫的音乐,以各种音乐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节奏为基础,对于其他各种音乐的要素,也都采用最基本得内容或方式.三、奥尔夫节奏练习方法
奥尔夫本人并没有写过专门论述其教学法内容和方法的著作,他与凯特曼夫人合作的《学校音乐教材》不是按照儿童学习音乐的具体过程而编著的教科书,而是内容极其丰富、供教师选择的素材库。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凯特曼夫人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于1970年出版了《奥尔夫儿童教学法初步》。根据凯特曼夫人的总结,奥尔夫教学法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节奏、旋律练习
节奏练习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处于中心位置,其它许多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围绕它进行。节奏练习主要包括:
1.语调节奏
通过语言抑扬顿挫的变化,让孩子认识音乐的节奏与曲调,并在孩子所熟悉的声调领域中练习,进而灵活运用于即兴创作。在奥尔夫音乐教材中,孩子们常开始学习下行小三度(如So、Mi)的旋律,唱出易学或常用的字词,籍以学习音乐中不同的节奏、音的强弱、旋律进行方向及速度的实际意义。然后再加入其它不同音程与节奏的群组模式,扩张认知的范围。
从朗诵入手,提取“节奏基石”。开始从儿童的顺口溜、歌谣和名字提取最短小的2/4拍的节奏单位,作为教学的起点,用它们作为乐曲旋律或儿童的朗诵、歌唱的伴奏,并以此进行多种形式的演奏和即兴演奏。
2.“声势”教学。所谓“声势”,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的简称、“声势”教学是用儿童身体作乐器,进行节奏训练的一种即简单又有趣的方式。
这是一种不受条件、环境、时间制约的,极其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方法。通过有规律的拍手、拍腿、跺脚等形式掌握各种多变的节奏型,并为幼儿自己创造节奏型(为儿歌、歌曲伴奏)积累素材。
根据幼儿认识具体形象的基本特点,我们采取用红、绿、黑三种不同颜色,分别表示是拍手的节奏,拍腿的节奏,跺脚的节奏。幼儿可自己看着谱而动作;也可由教师边指导幼儿看谱来做节奏练习;还可以不看谱,而由教师先拍一种节奏型,让幼儿模仿,反复再现。从而使幼儿听觉快速反映得到培养,同时得到了节奏的练习。这种学习方式我们把它叫做声势练习。
(1)拍腿声势练习
符杆向下表示左手拍左腿,符杆向上表示右手拍右腿,符杆同拍向上下,表示双手同时拍双腿。
(2)跺脚声势练习
符杆向下表示左脚跺地,符杆向上表示右脚跺地。(3)综合声势练习
每一种节奏型,包括二至三种声势练习,拍节奏时从左至右看节奏谱,按节奏进行三个声势的节奏练习。
3.演奏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及旋律的音条乐器,进一步扩大儿童节奏表现的可能性。
孩子们将自己的身体当作一种乐器,做出肢体动作并发出声音,例如拍手、拍腿、跺脚等,这种可发出声音的肢体动作,连同非语言性的人声,通常又称作声势。配合发出声音的强弱、不同的节奏与人数参与的多寡,加以精心的设计,就能演绎出一首多彩多姿的乐曲。旋律练习从节奏入手进行。在旋律练习中儿童主要要学会演奏奥尔夫音条乐器,并用它们来为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即兴演奏、歌唱律动、朗诵和“声势”进行伴奏。奥尔夫音条乐器主要包括低、中、高音木琴,低、中、高音钢片琴和中、高音钟琴,在伴奏中主要使用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固定音型。除了音条乐器外,旋律练习还包括学习竖琴。
奥尔夫乐器包括:(1)人体乐器
捻指(相当于女高音生声部的音色)拍手(相当于低高音生声部的音色)拍腿(相当于男高音生声部的音色)跺脚(相当于男低音生声部的音色)(2)无固定音高的乐器 金属类:三角铁、撞钟、钹等
散响类:西斯特、串铃、腕铃、脚铃、领圈、沙锤等
木质类:单响类、双响类、响木、响板、摇板、梆子、木鱼、刮胡等 皮膜类:手鼓、双面鼓、班戈鼓、大鼓、小鼓、定音鼓等(3)有固定音高的乐器
音条乐器:钟琴、木琴、铝片琴等 其他旋律乐器:竖笛、大提琴、波尔动等 有时加入:玻璃杯、口哨等
(二)基本形体动作教学
在奥尔夫看来,“元素性音乐”并不是单纯的音乐,而是音乐与动作、舞蹈、语音的结合。因此,形体动作与舞蹈教学是奥尔法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相区别的是,动作在奥尔夫教学中不仅是学习音乐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学习的目的,它与音乐具有同等的意义。
1.动作训练
动作教学的重要原则是:尽可能的全身性的和大的动作活动。我们现在给予孩子们空间活动的场地和大动作活动的机会太少了。除了客观原因外,更重要的在主观。特别是少年期,年龄越大越少活动,其中社会环境造成的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奥尔夫的动作训练是从人类最常见、最普通的走跑开始,从通过动作进行节奏训练起步。这需要有大的空间,如果可能最好光脚——回归自然状态。身着适于运动的服装,这是基本条件和要求。
2.动作变奏和动作组合
这是将各种动作在简单动作方式的基础上组合或变化节奏,以加强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感受各种节奏型、节拍和速度的能力
3.动作游戏
音乐是综合的艺术,音乐不是以单一形式存在的,不仅仅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结合动作、舞蹈、语言的有机整体;这恰恰又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源于生命开端的,是接近土壤的,是心灵最自然的表露。
4.即兴练习
即兴创造是每个人具有的本性,是散发心灵的本能反应。当6岁以前儿童听到音乐时能随乐而舞,边舞边哼唱;当看到一幅画时,他们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并可通过简单的打击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没有乐器时,他们主动地去创造、发挥想像,用手、脚等或用其它物品代替进行表演。
上述各方面的练习在奥尔夫教学中并不是分门别类地进行的,而是富有意义地相互联系起来,其中每一项都可以作另一项的准备或补充、发展,如器乐演奏可以引入歌唱,歌唱练习可以发展为动作,从而使孩子们能够更全面地体验音乐。
(三)节奏训练的具体方法 1.语言节奏练习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如何通过民谣、儿歌,让儿童从语言出发来掌握节奏。这里就不细叙述。但必须强调的是,要结合一定的词组和语句去掌握一定的节奏型,然后再结合一定的动作和舞蹈去加强节奏,使孩子在边朗诵(或唱),迫跳,边拍掌,边跺脚等过程中,去培养节奏的敏感性。
这是一首通过说儿歌,掌握一定的节奏型的练习。加上拍手、拍腿、跺腿三种不同节奏型的伴奏方式,使这首儿歌的节奏练习具有音乐性,不是纯机械性地打拍子,而是在流畅、自如、有力度的变化,富有表现力的伴奏过程中,掌握节奏。
2.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
在拍手、拍腿、跺脚的声势训练基础上,进行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对 于儿童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以一种声势和节奏型进行练习,然后将三组合起来为儿歌式歌曲伴奏,便成了三个声部的节奏音乐了。拍手、拍腿、跺脚三组为歌曲伴奏。
3.轮说节奏练习
在以节奏型为基础的说儿歌的过程当中,如果我们将幼儿分成两组或三组进行轮说,这不仅能加强幼儿的节奏记忆能力,同时为今后学习轮唱奠定了深刻的感性认识。
请第一组小朋友按节奏拍手说歌词,第二组小朋友从☆记号(比一组晚一拍)按节奏拍手说歌词,当第一组说到“敲呀敲锣”时再反复一遍“敲呀敲锣”,最后说“鼓”时两组找齐。
4.变奏节奏练习
同一首儿歌可用不同的节奏分别说。也可用不同的节奏同时说。各种不同节奏则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以上我们介绍了四种节奏练习的方法,它不仅要求幼儿动手、动脑,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自参与活动,而且在玩、说、唱、动、奏的过程中去感知节奏,体验节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不是沉闷地、一味地坐着伴奏,机械地奏乐,而是能充分激发儿童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因此,从各方面来说,这种学习节奏的方法,均寓学习于游戏之中。真正实现了“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至理。这完全是符合儿童心理的一套完整的音乐教学方法,系统的音乐教育体系。
四、让奥尔夫音乐走进节奏
(一)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教学内容:让幼儿从生活中寻找节奏;模拟人类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体态动作节奏、主观心理活动的节奏,也可以模拟自然界风、云、动物、植物等运动状态,如观察三种人(爷爷、爸爸、自己)走路的速度、姿态;让幼儿从自然声响中去发现节奏如:雷声、风声、下大雨、下小雨的声音;从日常语音中寻找节奏如:叹气声、咳嗽声、笑声等等。让幼儿寻找它们的不同之处。
(二)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多给幼儿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机会:让幼儿在感受音乐、欣赏音乐时。通过对节奏的掌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验作品的情感 内容,让幼儿在熟悉感受音乐的同时,通过游戏的方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节奏的掌握,可以让幼儿以自身为中心有规律的创编出节奏形式,并随着音乐旋律有机的融合为一体,幼儿接触的音乐常用2/
4、3/
4、4/4几种节拍,一般都采用游戏,欣赏等方式来引导教学思路,如“划小船”,“小青蛙”,“水仙花圆舞曲”,“军队进行曲”等教学,让幼儿以动作体现不同的节拍特点。
(三)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节奏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打击乐器更是训练节奏的好帮手,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用自己创编的节奏型为乐曲伴奏,达到乐器与乐曲的和谐统一,还以让小朋友学习与同伴协调合奏,相互关心,做到尽量与他人和谐统一。
(四)多给幼儿提供自由的空间和时间,为幼儿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在第一次认识乐器活动中,我们把许多的乐器放置在表演区,不告诉幼儿乐器的名称和功能,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
(五)教学时,让幼儿用乐器创造自己的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如:我先给幼儿定一个主题(暴风雨),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用乐器来表现,请幼儿自己排练,表演给大家看。也可以让幼儿自己想主题,创造音乐。
第四篇:奥尔夫节奏游戏在幼儿园的实践研究
奥尔夫节奏游戏在幼儿园的实践研究
在幼儿教育中,奥尔夫音乐教育引入课堂把幼儿引入到一个丰富的世界,让他们在音乐的熏陶中快乐的学习。本身,音乐就包含着旋律和节奏,当然也是与其他元素相联系的,比如,音乐中还有儿歌说白,有律动,还可以用音乐进行表演,甚至可以与美术结合起来,达到听觉与视觉的统一。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有着特殊的要求,就是老师要带领孩子通过游戏来体验音乐,游戏法本身就是学习音乐的一种方法,在学习中享受到快乐。音乐不单单具有“音乐性”也具有游戏的特点,比如自然性、趣味性、创造性等,这是音乐与游戏间的相似之处。音乐教学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可以通过说一说、演一演等游戏方式进行教学,那么,奥尔夫节奏游戏如何在幼儿园中运用呢?
一、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奥尔夫提出了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性的观点,他说“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就要以培养幼儿的创新为主。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还是习惯性地约束着幼儿的创新性,老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孩子只是在一味模仿,他们的思维已经被惰性占据了,这样的学习哪来是的创造性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即兴性原则非常突出,要求学生能在音乐学习中即兴创造,不仅仅把即兴表演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而且还把它作为整个音乐的起点和基础。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并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幼儿老师把创新音乐的元素运用到游戏当中。比如,我们经常见面打招呼,这个就可以在节奏教学活动得以运用:“嘿 嘿 早上 好”我们可以加上一定的节奏,[ta ta titi ta ],老师与小朋友见面,老师先说,小朋友听到老师的节奏后就会模仿起来,无意中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当然,要形成良好的节奏并不是一时就可以形成的,而是要加强训练,比如个人平时的练习、分组练习等。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节奏的原理,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乐理的教育,把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分别出示在黑板上,让幼儿体会两种把“ta”“titi”不同的节奏。
二、在奥尔夫节奏游戏中让活动贴近实际生活则有趣
奥尔夫节奏游戏教学法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习活动变得有趣,目的就是把教学回归到生活本源,以更多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教育是为生活服务的,内容也是来自于生活,所以幼儿的教学内容也要与生活相结合。比如:在学习《咚咚锵》时,老师拿来了大鼓与小锣两种乐器,先让幼儿按自己的节奏敲击出声,让他们体会不同的节奏,看谁敲击的节奏最好听,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鼓励学生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敲击出不同的节奏,有的学生想到了弹手指,有的是敲桌子,也有的敲击文具盒子。奥尔夫的教育观是“育人”,所以在音乐教育中,我们主要地是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在幼儿园所使用的教学中,其内容是简易的,很容易被幼儿们所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内容转化为游戏,这样,音乐所包涵的形式就多了,既有音乐的形式也有其他知识的形式出现,这样有利于幼儿各种能力的提高,不仅有智力因素的开发,还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空间感、结构感、美感、敏感反应能力等等,这样的课堂是活跃的,幼儿的学习思维动了起来。幼儿在老师的引领之下,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接受着音乐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使本来抽象的音乐变得更为形象,降低了难度,学习注意力更加集中。
三、鼓励幼儿勇于尝试
在奥尔夫的课堂,他从来不吝啬表扬一个优秀的孩子,无论是学习态度认真还是积极上进,都是被表扬的对象。当然,他还会给孩子一个展示的机会,在这个环节,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勇于尝试,不怕出丑与失败。在这个环节中,虽然对于优秀的孩子与具有表现欲的孩子不是个难题,但是,对于性格内向的幼儿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了鼓励这些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幼儿,老师要与家长多交流,共同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多引导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生活知识,开阔视野。之所以幼儿非常喜欢奥尔夫的音乐游戏,是因为它总是带动孩子一道去尝试,去探索,不断向新的知识领域进发,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比如在学习“声音的长短”这一知识点时,我把美术引入到音乐当中来,实现了音乐与美术的结合,因为幼儿多喜欢画画。让幼儿边听音边画出自己听到音乐的长度,用“短---”“长―――”表示音乐的长度与节奏,幼儿在学习时感觉到很新奇,学习非常认真,音乐的学习效果非常好。当幼儿有了一定的基础后,老师再鼓励用自己的创意去画出音的长短,比如有的幼儿画出了小鸡蛋,有的画出了大鸡蛋,还有的画出了一个矮杯子,也有的画出一个高杯子。在这样的游戏中幼儿音乐听辨能力提高了。
综合上所述,我们对奥尔夫节奏游戏教学法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特别在他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奥尔夫教育的理念就是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主张在幼儿音乐教育时要着眼于幼儿的生活实际,从幼儿的生活中取材,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的生活,我们运用游戏教学法,是自然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幼儿的表现欲得到满足,情绪得到抒发,想象力得到发挥。可见,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音乐的教学以游戏的方式呈现给幼儿,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桂云.玩转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小魔方[J].当代学前教育.2015(02)
[2]凌静.体验从艺术开始――浅谈奥尔夫音乐在我园的实施[J].好家长.2014(48)
[3]姜夏.奥尔夫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J].成才之路.2012(15)
第五篇:在同甘共苦中体现纯洁性
在同甘共苦中体现纯洁性
爱民情感要真,富民本领要强,利民措施要实,为民办事要公。坚持群众路线,带着深厚感情做群众工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纯洁性的试金石
坚持以人为本、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群众路线,带着深厚感情做群众工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纯洁性的试金石。
爱民情感要真。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带着感情,到一线去、到基层去、到群众当中去,从内心深处把人民群众当老师来请教、当亲人来对待,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动摇。富民本领要强。千方百计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大力实施生态移民攻坚工程,办好慈善产业园区,还要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利民措施要实。健全为民办事制度,公开为民办事程序,提高为民办事效率,切实转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积极化解矛盾,认真解决好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民办事要公。坚持公平正义,出以公心、秉公办事、依法办事。
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要途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不能丢。宁夏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区,群众生活还不富裕,特别是还有100多万扶贫对象。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决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坚决反对挥霍公款、铺张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上。
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解决群众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为重点,认真开展专项治理,深入治理征地拆迁、强农惠农资金落实、住房保障、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入治理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小金库”等专项治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要扎实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实施“勤廉为民”工程,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规范基层执法行为,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日前在自治区纪委十届七次全会上说